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陳涉世家的翻譯

文言文陳涉世家的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21:38

㈠ 初二文言文《陳涉世家》全部的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么?」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凄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里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 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㈡ 初三上文言文《陳涉世家》的原文以及譯文。

您好!

【原文】
[編輯本段]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
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佣
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
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
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
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
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
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
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
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
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
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
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
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
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
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
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
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
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強,還報。至陳,陳
王誅殺葛嬰。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
吳叔弗能下。陳王徵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
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酈
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
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
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
不如因而立之。」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
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楚已誅秦,
必加兵於趙。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
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
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
願將軍立為燕王。」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
憂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強,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
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
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甯陵君咎為魏王。
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
反,陳王乃立甯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市卒為相。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
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
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
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
迎秦軍於敖倉。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
死。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銍人伍徐將兵居
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緤、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
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郯下軍。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
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
軍破,張賀死。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庄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謚曰隱王。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庄賈,復以陳為楚。
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
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
咸陽,車裂留以徇。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
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並力俱進。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
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
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收兵復聚。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
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
「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
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
沈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
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
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
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
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
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
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
「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
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
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
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連衡,
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
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吳起、孫臏、帶他、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什倍之地,
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
鏃之費,而天下固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
弱國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亦不敢貫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
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
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然而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
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躡足行伍之間,
俯仰仟佰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
下雲會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
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於句戟長鎩也;適戍之
眾,非儔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
異變,功業相反也。嘗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
語矣。然而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
六合為家,餚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
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重點字詞】
[編輯本段]
通假字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通「謫」,征發,調發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思,用意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為天下唱】
「唱」通「倡」,倡導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著
古今異義詞
【卒中往往語】
古義:處處
今義:常常

【楚人憐之】
古義:愛戴
今義:憐惜,憐愛
【夜篝火】
古義:用竹籠罩著火
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數的約數
今義:表整數的約數,十六或十七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古義:是動詞「會」與「計」的連用意為聚會商議
今義:(kuài jì)指管理財務的人員

【借第令毋斬】
古義:即使,假設,表假設關系的連詞
今義:常用以為憑借,假託義

【今亡亦死】
古義:逃亡
今義:死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暗中
今義:空隙

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
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為王 尉果笞廣

【笞】
笞:用鞭、杖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 皆指目陳勝

【目】
目:名詞用作動詞,看

【夜篝火】
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
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燃起篝火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本義為捕魚用的網,這里是「捕撈」的意思,與「所」一起作「魚」的定語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據陳
「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
2、廣以為然
「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將兵
「使」後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
4、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為」後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

朗讀節奏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理解性默寫
1、起義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斬。
2、起義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為起義所作輿論准備:篝火狐鳴,魚腹置書。
4、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與孟子所主張的觀點相似,用孟子的話來說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陳勝、吳廣起義的策略是: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6、陳勝為起義做了哪些輿論准備(宣傳工作)? 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7、文中寫陳涉發動起義"召令徒屬"時,直接向封建統治者挑戰,以激勵眾人的一句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8、表明陳涉從小有遠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9、陳涉揭竿起義,各地百姓紛紛響應的原因是(諸郡縣)苦秦吏
10、起義的導火線是遇雨失期.失期當斬。

重點語句翻譯
1、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陳勝協助(幫助)吳廣.一同(一共)殺了兩個軍官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如果我們這些人冒稱公子扶 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許多人會響應。
3、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何況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4、為壇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
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
6、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僅能免於斬刑,戍守邊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將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譯文】
[編輯本段]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說:"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同伴們笑著回答說:"你做僱工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於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願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願。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志,號稱大楚。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㈢ 文言文 陳涉世家 課文解釋和翻譯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誰富貴了,請不要互相忘記。」】
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同伴苦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
陳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見識短淺的人)怎麼知道鴻鵠(天鵝,有志之士)的志向呢!" 】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驢)左讁(zhé「無言字旁」)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現在北京密雲西南),九百個人停駐在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里,擔任了屯長(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
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誤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失敗)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陳勝說:"全國百姓苦於秦朝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繼位當皇帝,應當繼位當皇帝的是皇帝的長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秦始皇)的緣故,秦王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的人聽說扶蘇沒有罪,秦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現在如果讓我們的人假裝稱是公子扶蘇、大將項燕的隊伍,向天下發起倡導,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吳廣認為他說的對。於是二人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了解到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業。但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過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到算卦的人的用意,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先威服眾人罷了。"】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於是找人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陳勝王"三個字, 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士兵買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 自然就詫怪此事了。】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到軍隊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晚上用籠罩著火(裝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聲音喊道:"大楚要復興,陳勝要稱王」。士兵們夜裡都驚慌。第二天,士兵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不說話,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陳勝。 】

㈣ 文言文《陳涉世家》的翻譯是什麼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陳涉在年輕時,曾經與別人一起作傭工耕田,一次他停下耕作走到田史記埂上,感嘆怨忿了好大一會,說「:如果將來富貴,大家可不要互相忘記了。」一同受僱傭的夥伴們笑著應聲說「:你為人家當僱工種田,哪談得上富貴呢?」陳涉嘆息著說「:唉!燕子和麻雀之類的小鳥哪裡能理解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啊!」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政府征調住在里巷左邊的平民去防守漁陽,有九百人途中屯駐在大澤鄉。
陳勝和吳廣都在被征調的行列中,擔任著屯隊的隊長。
這時恰遇天下大雨,道路阻斷不通,估計已耽誤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
超過了限期,按法律當要斬首。
陳勝和吳廣於是商議說:「如今逃走是死路一條,起義干一番大事業也不過一死,同樣都是死,死於國家大事不是更好嗎?」陳勝又說「:天下受秦皇暴政的統治已經很久了。
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始皇的緣故,始皇就派他領兵駐守外地。
現在傳聞扶蘇並沒有罪,二世皇帝卻把他殺害了。
老百姓都聽說扶蘇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下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擁戴他。
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起來了。
現在要是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有道理。
於是去問卜。
卜卦人看出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實現,可以建立功業。
但你們問過鬼神嗎?」陳勝、吳廣很高興,想到卜卦人所說問鬼神的意思,說「:這是教我們先借鬼神威服眾人啊。」於是用硃砂在帛布上寫上「陳勝王」三字,暗中塞進別人網撈起來的魚肚子里。
戍卒買魚烹食,發現魚肚中的帛書,本來就覺得怪異了。
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樹叢的神祠中,夜間用燈籠點上燭火,模仿狐狸的叫聲喊著:「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深夜聽見後都驚恐不安。
第二天一早,戍卒中間都議論紛紛,指點、瞧著陳勝。
吳廣一向關心別人,戍卒中很多人都聽他使喚。
一次趁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以激怒將尉,使他侮辱自己,藉以激怒眾人。
將尉果然鞭打吳廣。
當將尉拔出佩劍時,吳廣奮起奪劍殺了將尉。
陳勝幫助吳廣,合力殺死兩個將尉。
他們召集屬下宣告說「:各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了期限就要砍頭。
即使不殺頭,戍邊而死的一般也有十分之六七。
況且大丈夫不死即罷,要死也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是祖傳的嗎?」屬下都說「:一切聽從指揮。」於是假冒公子扶蘇及項燕名號起義,以順應民心。
大家露出右臂作標志,號稱大楚。
修築高壇宣誓,用將尉的頭作祭品。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作都尉。
攻打大澤鄉,攻下後接著進攻蘄縣,蘄縣投降後,接著派符離人葛嬰領兵攻取蘄縣以東地區。
一連進攻銍、酇、苦、柘、譙等數縣,全被攻下。
邊打邊招收兵馬。
等到到達陳縣時,已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
圍攻陳縣時,正逢郡守及縣令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譙門抵抗。
抵抗不住,守丞戰死,於是佔領了陳縣。
幾天後,下令召來鄉官三老、地方豪紳開會議事,三老豪紳都說「:將軍親自披上堅硬的戰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鏟除強暴的秦政,恢復楚國國土政權,論功應該稱王。」陳勝於是自立為王,國號叫張楚。
這時,各郡縣深受秦朝官吏之苦的人,都懲治其官吏,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於是以吳廣為假王,督率各將領西攻滎陽。
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攻佔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佔九江郡。
這時候,楚地義軍聚集在一起的,無法數清。
葛嬰到東城,立襄強為楚王。
後來葛嬰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就殺了襄強,回報陳勝。
一到陳縣,陳王便誅殺葛嬰。
陳王又令魏國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屬魏國的土地。
吳廣圍攻滎陽。
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滎陽,吳廣久攻不下。
於是陳王徵召國內豪傑商量對策,任命上蔡房邑君蔡賜做上柱國。
周文是陳縣的賢人,曾是項燕軍中占卜察日官,也曾在楚國春申君手下做過事,自稱熟悉軍事,陳王即授予他將軍印,帶兵向西攻秦。
沿途招收兵馬,到函谷關時,已有戰車千輛,士卒幾十萬。
到達戲亭,駐扎布防。
秦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在酈山服役的囚犯,以及家奴生的兒子,全部調集攻打張楚大軍,大敗楚軍。
周文兵敗,退出函谷關,在曹陽屯駐了兩、三個月。
章邯又追上再敗周文,周文再逃到澠池駐扎十幾天。
章邯進擊,大敗周文,周文自殺,殘部就無法再戰了。
武臣到邯鄲後,自立為趙王,又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
陳王惱怒,捕捉關押了武臣等人的家屬,准備殺了他們。
上柱國蔡賜說「:秦國未滅而殺了趙王將相的家屬,這等於又增加一個與我們對立的秦國。
不如順便冊封他。」陳王於是派使者祝賀趙王,而把武臣等人的家屬軟禁在宮中,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督促趙王軍隊趕緊進軍函谷關。
趙王與將相們商議說「:王在趙稱王,並非楚國本意。
楚國在誅滅秦國後,必將攻打趙國。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不向西進軍,而派兵向北攻取原燕國轄地以擴大我們的地盤。
趙國南面扼守黃河,北面有燕、代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制服趙國。
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會借重趙國。
趙國乘著秦國衰敝的機會,就能得志於天下了。」趙王認為有道理,因而不向西進軍,反而派原上谷郡卒史韓廣北攻燕地。
燕國舊貴族豪傑勸告韓廣說「:楚國已立王,趙國也立了王,燕地雖然狹小,以前也是擁有萬乘兵馬的國家,希望將軍自立為燕王。」韓廣說「:我母親還在趙國,使不得。」燕人說:「趙國正西面擔心秦,南面擔心楚,他沒有力量阻止我們。
而且以楚國的強大,尚不敢加害趙王將相的家屬,趙國又怎敢加害於將軍的家屬呢!」韓廣認為有道理,於是自立為燕王。
過了幾個月,趙國派人護送燕王母親及家屬回歸燕國。
這時,到處攻城略地的將領,數不勝數。
周市向北攻到狄縣,狄縣人田儋殺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地力量反攻周市。
周市軍隊潰散,撤回魏地,想立原魏王後裔寧陵君咎為魏王。
這時咎正在陳王那裡,不能到魏地。
魏地平定後,大家都想擁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在陳王與魏之間往返五次,陳王才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送他到魏國,周市最後做了魏相。
將軍田臧等人合計說「:周文的軍隊史記已經潰敗,秦兵早晚間就要來了。
我們圍攻滎陽城長期攻不下來,秦兵一到,必定大敗。
不如留下少量兵力,足以困住滎陽就行了,把其餘精兵全調去迎擊秦兵。
現在假王吳廣驕橫,又不懂得用兵權謀,無法與他共謀大事,不殺了他,我們的大事恐怕會失敗。」於是假冒陳王的命令殺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陳王,陳王派使者賜給田臧楚國令尹的大印,任命他為上將軍。
田臧於是派部將李歸等人守住滎陽城,親自帶領精兵向西在敖倉迎擊秦軍。
交戰,田臧戰死,軍隊潰敗。
章邯進軍在滎陽城下攻擊李歸等人,打敗了楚軍,李歸等人戰死。
陽城人鄧說率軍駐扎在郯縣,被章邯另一支部隊擊敗。
鄧說的潰兵逃到陳縣。
銍縣人伍徐率軍駐扎在許縣,被章邯擊敗,伍徐軍隊潰敗都逃到陳縣。
陳王殺了鄧說。
陳勝剛做王時,陵縣人秦嘉、銍縣人董..、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縣人丁疾等都分別起兵,帶兵將東海郡郡守叫慶的圍困在剡城。
陳王聽說了,即派武平君畔做將軍,督率剡城下各路軍隊。
秦嘉拒不受命,自立為大司馬,不願隸屬於武平君。
並對軍吏們說「:武平君年輕,不懂軍事,別聽他的!」接著假託陳王命令殺了武平君畔。
章邯已擊潰伍徐,又進攻陳縣,上柱國房君蔡賜戰死。
章邯接著進軍攻擊陳縣西部張賀的軍隊。
陳王親自出來督戰,還是被打敗,張賀戰死。
十二月,陳王到汝陰,轉至下城父時,他的車夫庄賈殺死他投降秦軍。
陳勝葬在碭山,謚號叫隱王。
陳王舊時侍臣呂臣後來當了將軍,建立一支用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從新陽起兵攻下陳縣,殺了庄賈,又以陳縣為楚國國都。
當初,陳王剛到陳縣時,曾令銍縣人宋留領兵平定南陽,進軍武關。
宋留攻佔南陽後,傳來陳王被害的消息,南陽又被秦軍奪回。
宋留不能進軍武關,於是向東到新蔡,又遭遇秦軍,宋留帶著部隊投降了秦軍。
秦軍將宋留押至咸陽,車裂宋留以警告天下。
秦嘉等聽說陳王兵敗逃走,就立了景駒做楚王,率兵到了方輿,准備在定陶襲擊秦軍。
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見齊王田儋,想與他聯合一道進兵。
齊王說:「聽說陳王戰敗,不知他生死,楚國怎能不請示我就立王!」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就立王,楚國為什麼要請示齊國才能立王!況且是楚國首先起義抗秦,理當號令天下。」田儋就誅殺了公孫慶。
秦國左右校尉軍又進攻陳縣,攻克陳縣。
將軍呂臣敗走,又收聚兵馬,在鄱陽為盜的當陽君黥布的兵馬也被招收進來,又進擊秦軍左右校尉,在青波打敗秦軍,再次以陳縣作為楚都。
這時正好項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陳勝稱王共六個月。
稱王後,以陳縣作為都城。
他從前一起受雇種田的舊時伙計聽說後,到陳縣來,敲擊宮殿大門說「:我要見陳涉。」宮門長官要把伙計捆起來。
伙計一再解釋,才被放了,但長官仍不肯通報。
當陳王出門時,伙計攔住道路高叫陳涉的名字,陳王聽到後,就召見他,和他同車回宮。
進了王宮,見了殿堂房屋、帷幕帳簾,客人說「:夥頤!陳涉做王,宮殿高大深邃啊!」楚人把「多」叫做「夥」,因而天下流傳開來,「夥頤為王」的俗語,是從陳涉這里開始的。
客人在宮中進出更加放肆隨便,談論陳涉往事。
有人對陳王說:「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言亂語,有損您的威望。」陳王便殺了那位客人。
於是所有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從此再也沒有親近陳王的人了。
陳王任命朱房作中正官,任胡武作司過官,負責監察群臣過失。
將領們去攻城略地,回到陳縣復命時,辦事不合朱房、胡武命令的人,就抓來治罪,以辦事苛刻細密以示對陳王的忠誠。
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不交與有關官吏審理,都由他倆任意懲治。
陳王信任他倆。
將領們因此不再親附陳王。
這是陳王失敗的原因。
陳勝雖然死了,但他封立派遣的侯王將相們最後終於滅了秦朝,是陳涉首先起義發難促成的結果。
漢高祖時在碭縣安置了三十戶人家為陳涉看守墳墓,至今仍按時宰殺牲畜祭祀他。
褚先生說:地形險阻,是用來固守的;武器刑法,是用來治國的。
然而這些還不足倚仗。
先王以仁義為立國的根本,而以山川險阻、法制規章作為枝葉,難道不應這樣嗎?我聽賈誼說道:「秦孝公占據崤山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守衛國土,以圖謀周王朝的政權,有席捲天下、兼並全國、囊括四海的意圖,並吞八方的野心。
在那時,商鞅輔佐孝公,對內建立法令制度,使百姓努力耕織,整頓防務和攻戰的軍備;對外使用連橫的策略使其他諸侯互相爭斗。
於是秦人很輕易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王繼承舊業,遵循孝公遺留下來的政策,向南奪取漢中,向西攻佔巴蜀,向東割得肥沃的土地,收取地勢險要的州郡。
各國諸侯深感惶恐不安,結為同盟想削弱秦國。
不惜用珍貴的用具、貴重的財寶和肥沃的土地,來招徠天下有才能的士人。
他們運用合縱的策略,締結同盟,互相結為一體。
在那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君,都明智而講忠信,既寬厚又愛人,尊敬賢者而重視人才。
他們相約合縱而破壞連橫,會合了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軍隊。
於是六國的才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出謀劃策,有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奔走聯絡,有吳起、孫臏、帶他、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軍隊。
他們曾用相當於秦國十倍的土地,率領百萬大軍,上仰函谷關而進攻秦國。
秦國開關迎敵,九國的軍隊竟逃跑而不敢前進。
秦國沒損失一支箭,各國諸侯就已疲憊不堪。
於是合縱瓦解,條約敗毀,爭相割讓土地賄賂秦國。
秦國有餘力扼制各諸侯國的弊端,追趕失敗逃亡的敵人,戰場上倒下百萬屍體,流血把盾牌都漂浮起來。
憑借有利地勢,利用方便時機,宰割天下,分割各國領土,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入朝稱臣。
「傳到孝文王、庄襄王,因他們在位時間短,國家沒有發生大事。
「到了秦始皇,發揚祖先六代傳下的功業,揮動長鞭駕馭天下,吞並東周、西周,滅掉各國諸侯,登上帝位統治天下,手持刑杖鞭笞天下臣民,聲威震懾四海。
向南奪取了百越土地,設立了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下頭頸系繩索,聽命史記於秦朝下級官吏。
又使蒙恬在北面修築長城鎮守邊界,擊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南下蹂躪中原,士兵不敢拉開弓箭來報仇。
秦皇於是廢除先王的道統,焚燒諸子百家書籍,使百姓愚昧無知。
毀壞各地名城,屠殺英俊豪傑,收繳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陽,銷毀刀槍箭頭,鑄成十二個銅人,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
然後據守華山作為城牆,憑借黃河作為護城河,上據億丈高城,下臨無底深河,以作堅固屏障。
良將強弓,守衛在要害地方,忠臣精兵,拿著銳利武器呵問往來行人。
天下已經平定,始皇的心裡,以為關中形勢險固,有金城千里,是子孫繼承帝位的萬世基業。
「秦始皇死後,他的餘威還震懾著遠方。
可是陳涉僅是一個用破瓮作窗、用草繩系門軸的窮人家子弟,替人做工種田的僕役,發配去戍邊的賤民。
才能不及普通人,沒有孔子、墨子的賢德,更無陶朱、猗頓的財富。
一旦投身行伍,浮沉於千百小頭目中,帶領疲憊烏合的士卒,統率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
斬斷樹木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人如同風雲一樣聚會,如同回聲一般響應,攜著糧食如影隨形跟著陳涉起義,崤山以東的豪傑一齊起兵,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況且秦的天下並未縮小變弱,雍州的土地和崤山、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同前一樣。
陳涉的地位,更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尊貴;他們的鋤頭木棍,沒有九國之師的鉤戟、長矛鋒利;發配戍邊的眾卒,遠不如九國的軍隊強大;陳涉的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無法與以往的將帥媲美。
然而成功與失敗變化不同,功業完全相反。
如果拿當年山東諸侯與陳涉度長短、測大小,比較權勢衡量實力,則不能相提並論。
但秦國憑區區雍州地盤,發展成擁有萬乘戰車的強國,抑制其他八州而使同等地位的諸侯都來朝拜,已有一百多年了。
然後秦國以天下作為私產,以崤山、函谷關為宮牆。
可陳涉一介匹夫發難就摧毀了秦朝的社稷,秦王子嬰也死在他人手裡,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秦朝統治者不施行仁義,而進攻和防守的形勢也就改變了。」

㈤ 文言文《陳涉世家》全部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人,表字叫叔。陳涉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誰富貴了,不要互相忘記了。」被僱傭的人笑著回答:「你是被僱傭耕地的人,哪兒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說:「唉,燕雀怎麼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並擔任駐守隊伍的隊長。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耽誤守邊期限。誤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殺頭。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跑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陳勝說:「天下百姓苦於秦朝(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被立為國君,該立的人是長子扶蘇。扶蘇因多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邊外帶兵。現在有的人聽說他無罪,二世卻把他殺了。百姓們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大將,多次立下戰功,愛憐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逃走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冒充自稱是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為天下首發,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說的正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立業。但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罷了。」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里綢子上寫的字,本來就已經認為詭異了。陳勝又暗使吳廣到駐地旁的叢林里的神廟中,天黑以後用篝火裝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厲聲音叫道:「大楚興,陳勝王。」士兵們夜裡都很驚慌恐懼。第二天,士兵們到處談論,都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陳勝。
吳廣一向愛護士卒,士兵們多願聽吳廣的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軍官惱怒,使(軍官)責辱他,用來激怒那些士兵。軍官果真用鞭打吳廣。軍官拔劍出鞘(要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說:"你們諸位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耽誤了守邊的時期,誤期就要被殺頭。即使僅能免於斬刑,但是因守邊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倒也罷了,死就要干出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所屬的人都說:"聽從(你的)號令。"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依從人民的願望。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軍隊,攻打蘄縣。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軍隊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下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時,(起義軍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員在城門洞里與起義軍作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下令召集鄉官與當地有聲望的人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與有聲望的人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暴君的惡行、誅滅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陳勝於是立為王,國號「張楚」,意為張大楚國。在這個時候,各郡縣苦於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

㈥ 文言文陳涉世家翻譯課文翻譯

去買一本文言文點擊,上面有所有初中階段的古詩文

你的郵箱發給我,我把翻譯圖片發給你

㈦ 文言文《陳涉世家》全文怎麼翻譯

陳勝,是陽城(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地方的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今河南太康縣)地方的人,字叔。陳涉在年輕時,曾經受雇幫人耕田種地,做累了就跑到田埂上休息,心裡頭納悶怨忿了好一陣子,說道:「如果將來富貴了,可不能忘記這段日子呵!」幫佣的在旁笑著對他說:「你是個受雇幫人種田的人,怎麼個富貴法呢?」陳涉嘆息著說:「唉!燕雀這種小鳥,怎麼能了解到鴻鵠的高遠志向哪!」
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調住在里門左邊的平民(秦制,富強者居里門之右,曰閭右;貧弱者居里門之左,曰閭左。凡征發徭役,先發罪吏、贅婿、賈人等,然後及於閭左之人)去屯守漁陽(今河北密雲縣),他們一行一共是九百人,這時正屯駐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南)。陳勝、吳廣兩人,都在這次征發的行列之中,擔任著屯隊的隊長。正好遇上天下著大雨,道路中斷不通。他們估量了日程,心想這番前去必已過了規定的期限。過了期限,按照法律規定,是都該殺頭的。於是陳勝、吳廣商量著說:「現在,逃亡被捉到也是死;起義若失敗了也是死,既然同樣是死,那死於國家大事不是好些嗎?」陳勝說:「天下人受秦皇暴政的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索隱以為第十八子),不該他來繼位。應當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上諫言的緣故,始皇帝就派他帶兵在外地駐守。如今也傳聞說:扶蘇並沒有罪,而二世皇帝把他殺害了。百姓們大多知道他很英明,卻不曉得他已經死了。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經常戰勝立功,又對屬下兵士很愛護,亡國之後,楚人還是很懷念他。有的認為他死了,有的卻說他是逃走了。現在要真是用我們這些人來起義,我們詐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領導,向天下作號召,起來響應的人該不會少。」吳廣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就去問卜,卜卦的人看出了他們的意圖,說道:「先生的事都能達成,可以建有功業。然而先生也向鬼神問過吉凶了?」陳勝、吳廣聽了很高興,就想到要假託鬼神的事,說道:「他的話是教我們先設法使眾人畏服罷了。」於是用帛寫上「陳勝王」三個紅字,暗中放進人家剛釣起來的魚肚裡。戍卒買魚回來要煮來吃,發現了魚肚子里的字條,就已經覺得很奇怪了。陳勝又趁人不注意時,叫吳廣到營地附近樹林子里的神祠去,到了晚上,在籠子里點上燭火(意在裝成鬼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著說:「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夜裡聽見看見了,都驚恐起來。第二天,戍卒群中到處談論著這些奇異的事情,暗地裡都指點著、注視著陳勝。
吳廣一向能愛護別人,戍卒們大都願意聽他使喚。趁著官府派來領隊的營尉喝醉時,吳廣故意幾次跟他談起要逃亡的事,想用這些話來刺激營尉,使他惱怒,惹他當眾侮辱自己,來激起大家的憤怒不平。營尉果然發怒打了吳廣,營尉又拔出佩劍,吳廣就爬了起來,順勢奪過劍把營尉殺了,陳勝幫忙他,一起把兩個營尉都殺了。隨即召集屬下的人宣告說:「各位被大雨躭誤,不論怎麼趕路,都已過了到達的期限,上面規定過期的都要殺頭。就假定他們姑且不殺我們的頭好了,而向來戍守死的人十成都佔六七成。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要死就得建個大功名,王侯將相豈是生來就註定了的!」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一切聽憑差遣。」於是就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這是為了順應人民的願望。大家都露起右臂來作標志,稱號叫「大楚」。建起壇來宣誓,用營尉的頭祭告天地。陳勝任命自己做將軍,吳廣做都尉。首先進攻大澤鄉,攻下後接著進攻蘄縣(今安徽宿縣),蘄縣投降了。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去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連進攻、酇、苦、柘、譙(集解引徐廣曰:苦、柘屬陳,余皆在沛)幾個地方,都攻下了。他們一路邊打邊招收兵馬,等來到了陳(今河南淮陽縣),車子已有六七百部,騎兵一千多,步卒好幾萬人。圍攻陳城時,正好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城門間抵抗,抵抗不住,郡丞也打死了,於是就佔領了陳。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的長老和豪傑人士都來開會議事,與會的人都一致地說:「將軍你身披戰甲,手執兵器,起兵奮戰來討伐無道的政權,滅除秦帝的暴政,恢復了楚國的國土,論功應該做王。」於是陳涉就自立為王,國號叫「張楚」。 .
在這個時候,各個郡縣受不了秦朝官吏之苦的人,都劫制了他們的長官,把他殺了來響應陳涉。於是就任命吳叔(即吳廣)做假王,督率各將領向西進攻滎陽(在今河南滎陽縣西南),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等人,進略河北一帶原屬趙國的地方,命令汝陰人鄧宗去攻略九江郡(今江皖二省江北一帶屬之,治壽春,即今安徽壽縣)。這個時候,楚兵幾千人組合成一個小單位的,真數不清有多少了。
葛嬰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立了襄強做楚王。葛嬰稍後聽說陳勝已自立做了陳王,就殺了襄強去報告陳王,等他回到了陳,陳王就把葛嬰殺了。陳王又命令魏人周市北上去攻取原屬魏國的土地。吳廣率兵圍攻滎陽,李由(秦相李斯子)擔任三川(即洛陽一帶,以其地有黃河、伊水、洛水,故曰三川。滎陽在其東)地方的守備,駐守滎陽,吳廣攻不下來。於是陳王徵召國內的豪傑人士商量對策,任命上蔡人房邑的君蔡賜做上柱國(猶相國)。
周文,是陳這個地方的賢人,曾經替項燕占卜過時日舉動的吉凶,也在春申君的手下做過事。他自稱懂得用兵,陳王就頒給印信任命他做將軍,要他帶兵西去攻秦。他邊走邊召集兵馬,到了函谷關,他的車子已有一千輛,兵士好幾十萬人。到了戲亭(今陝西臨潼縣東北),就布防下來。秦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犯了罪在驪服勞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兒子,全部調集來攻擊楚國的大軍,把楚軍全給打敗了。周文敗逃出了關,在曹陽地方留駐了兩三個月,章邯追來把他打敗了。再逃到澠池(今河南鐵門縣境)駐守十幾天,章邯又來追擊,把他打得慘敗。周文自殺,余部就無法再戰了。
武臣到了邯鄲,就自立做了趙王,陳余做大將軍,張耳、召騷兩人做左右丞相。陳王知道了非常惱怒,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抓了囚禁起來,准備把他們殺了。上柱國蔡賜勸止說:「秦國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將相的家屬,這不就等於又產生一個和你敵對的秦國來了,不如順這個機會正式冊立他好些。」陳王就派了使者到趙國去當面申賀,而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禁在宮中,同時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要他催促趙國的部隊盡快入關。趙王和將相們商議,將相們說:「你立作趙王,並不是楚國的本意。等楚國滅了秦,必然來對趙國用兵。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不要派兵到西邊去,派人北上攻取燕國的地方,來擴展我們自己的領土,這樣,趙國南面憑著黃河,北邊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打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如果打不過秦國,那一定要倚重趙國。到時候,趙國乘著敵方衰弊的機會,就可以在天下左右自如了。」趙王認為有道理,不再派兵西進,反而派了從前燕國上谷的卒吏韓廣,帶兵北上去攻佔燕國的舊地。
燕國過去的顯貴人士和豪傑之士勸韓廣說:「楚國已經立了王,趙國又立了王。燕的地方雖然小些,過去也是可出萬輛兵車的強國,希望將軍自立做燕王。」韓廣說:「我的母親還在趙國,使不得。」燕人說:「趙王正當西面擔心著秦國,南面擔心著楚國,他沒有力量來阻止我們。況且以楚國的強大,都不敢加害趙王將相的家屬,趙王何至於獨敢加害將軍的家人呢?」韓廣認為有道理,就自立做了燕王。過了幾個月,趙王派人護送燕王的母親和家人回到燕國。
在這個時候,到各地去攻取土地的將領,人數數都數不完。周市北上攻取土地到了狄(今山東高苑縣)這個地方,狄人田儋殺了狄縣縣令,自立做了齊王,就以齊的力量來反擊周市,周市軍隊潰散了,退回到魏國的地方,想立魏國宗室從前的寧陵君咎做魏王。這時咎正在陳王那裡,沒辦法來魏。魏地平定之後,許多人都想擁立周市當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在周市和陳王那裡來回跑了五趟,陳王才立寧陵君做魏王,派他回到魏國去,周市最後做了魏王的相。
將軍田臧等人商議說:「周章(即周文)的軍隊已經破敗了,秦兵早晚間就要到來,我們圍攻滎陽城久攻不下,秦兵一到,必然會被打個大敗。不如留下一小部分的兵,足以守住滎陽的現況就好,把其餘精兵全部拿來迎擊秦軍。現在假王(指吳廣)很驕傲,又不懂得兵力的靈活運用,沒法跟他商量,不殺了他,我們的計劃恐怕會失敗。」於是就假造了陳王的命令來殺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上給陳王,陳王就派了使者頒給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將。田臧就派部將李歸等人守住滎陽城,自己帶了精銳部隊西進到敖倉(在今河南成皋縣西北)迎戰秦軍,雙方交戰,田臧戰死,軍隊也破敗了。於是章邯進兵到滎陽來攻打李歸這些人,打敗了楚軍,李歸等人都戰死。 .
陽城人鄧說帶著軍隊駐在郟城(郟,原文作郯,郯在東海,時地不合,今從前人考證作郟。郟,今河南縣名),章邯另派部將率兵打敗了他,鄧說的軍隊一路潰逃回陳。城人伍徐率兵駐守在許(今河南許昌縣),章邯攻敗了他,伍徐的軍隊也都散逃到陳。陳王把鄧說殺了。
陳勝剛剛做王的時候,陵縣人秦嘉、城人董、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州人丁疾等也分別起兵,他們帶兵把東海郡的郡守名叫慶的圍困在郯城。陳王聽說了就派武平君畔做將軍,負責來督率郯城地方各路軍隊。秦嘉不接受這個命令的節制,自己任命做大司馬,不願意隸屬於武平君。便對軍吏們說:「武平君年紀輕,不懂得軍事,不要聽他的!」就假造陳王的命令來殺了武平君畔。
章邯打敗了伍徐以後,接著進攻陳城,陳王的上柱國房君戰死了。
章邯又進兵打陳城西邊的張賀部隊,陳王親自出來督戰,還是被攻破,張賀也戰死了。
臘月里,陳王到了汝陰,在回到下城父(在今安徽蒙城縣境)時,他的車夫庄賈殺了他去向秦軍投降。陳勝葬在碭縣(今江蘇碭山縣),謚號叫「隱王」。
陳王早年的勤務官現在的將軍呂臣,帶了一支青帽軍,從新陽起兵進攻陳城,攻下了,殺了庄賈,又以陳城作為楚國的據點。
在陳王初到陳城的時候,曾派了城人宋留帶兵去攻取南陽,再進兵武關。等宋留佔領了南陽,卻傳來陳王被殺的消息,於是南陽又被秦軍奪了回去。宋留既沒法進兵武關,便向東轉進到新蔡,不料又遇上秦軍,宋留只好帶著部隊向秦軍投降。秦人就用傳車把宋留急送到咸陽,車裂了宋留來警告天下。
秦嘉等人聽說陳王已經兵敗逃走了,就立了景駒做楚王,率兵到了方輿(今山東魚台縣北),准備在定陶(今山東縣名)附近擊破秦軍;於是派公孫慶去見齊王田儋,想和他聯手一同進攻。齊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到現在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請示我就自己立了王呢?」公孫慶說:「齊不會請示楚就自己立了王,楚為什麼要請示齊才能立王?何況楚是首先起義抗秦的,自當號令天下。」田儋就殺了公孫慶。
秦的左右校尉軍再來攻陳,攻下了。將軍呂臣逃出來,又收聚了一些兵馬,途中遇見曾在鄱陽為盜的當陽君黥布(即英布),兩人的兵員就結合在一起,回頭來攻打秦左右校尉,在青波(即青陂,在新蔡縣西南)地方把他們打敗了,把陳又奪回楚國來。這時正好項梁(項燕子)立了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做楚王。
陳勝當王一共是六個月的時間,當王之後,以陳作為王都。他從前受雇種田時的舊夥伴聽到了消息,跑到陳來,在王宮門上敲著嚷道:「我要見陳涉。」宮門指揮官要綁他來治罪,經他辯白了好一陣子,才給放了,但是就不肯幫他通報。等到陳王有事外出,他就攔路大叫陳王的名字,陳王聽到了,才停下召見,載上車一起回來。進了王宮,看了殿堂房屋、帷幕帳簾這些陳設之後,客人驚嘆說:「好多呀!你當這個王的宮殿可真大真深呵!」楚人說話管多叫「伙」,所以現在天下相傳稱王叫「伙涉」的俗語,是從陳涉的事情開始的。客人在宮里進進出出愈來愈隨便,常跟人談起陳王的舊事。於是有人就對陳王說:「你這個客人愚昧無知,專愛亂說話,這樣會破壞你的威嚴的。」王就把客人給殺了。其餘的陳王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己離開,從此陳王身邊再也沒有親近的人了。陳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負責糾察群臣的過失。將領們奉派去攻城略地,每到了那個地方,如果命令下去稍不聽從的,馬上抓來治罪,以辦事苛刻細密來表示自己的忠心。兩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一旦犯了錯,不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去審理,都由自己直接來審問定罪。陳王卻很信任他們。將領們對王因此就不再親心服從了,這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陳勝雖然死了,但是他封立任命的侯王將相最後所以能滅亡秦國,還是由於陳涉首先起義促成的。漢高祖時,特地在碭縣陳涉的墓旁安置三十戶人家看守,到現在都按時用犧牲去祭祀他。 .

熱點內容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