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蘇瓊懸瓜文言文

蘇瓊懸瓜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52:03

『壹』 北齊書·蘇瓊傳 翻譯

http://www.yw3760.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6

『貳』 文言文《徐光種瓜》的翻譯是什麼

三國吳的時候,有個叫徐光的人,曾經在集市間賣弄法術。就向一個賣瓜的人討要個瓜吃,賣瓜的人不給他。於是就向賣瓜的人索要了個瓜種(這里的瓣是種子的意思),就用手杖挖了個坑,種上了。一會功夫,瓜就長出了秧苗,又生出了花朵,結出了果實。徐光呢,就把結出的瓜分給旁觀的人吃。這時,那個賣瓜的人,再回頭看自己所買的那些瓜,都不見了。

『叄』 文言文翻譯 民有盜瓜傷主者,法當死,仕衡以歲飢,奏貸之

[原文]:民有盜瓜傷主者,法當死,仕衡以歲飢,奏貸之
[譯文]:有一個偷瓜並傷害了主人的人,按法律應當判死刑,仕衡因為當年是飢荒年,上奏皇上寬恕了他。
[注]:民有盜瓜傷主者:定語後置;法:按法律,名詞作狀語;歲飢:荒年;貨:寬恕。

『肆』 翻譯《北史。蘇瓊傳》

蘇瓊,字珍之,是武強人。父親蘇備,出仕北魏,官至衛尉少卿。蘇瓊幼年跟隨父親在邊境,曾去拜見東荊州刺史曹芝,曹芝與他開玩笑說:「你想要當官嗎?」他回答說:「設置官職要尋求合適的人來充任,不是人來要求作官。」曹芝很賞識他的答復,即委任他為府長流參軍。高澄以儀同三司的職位開建府署,以他為刑獄參軍,經常對他加以勉勵。並州曾發生搶掠案,州府長流參軍審理此事,所懷疑的賊人在拷打下都已供認,被搶的失主家也進行過辨認,只是沒能起獲賊贓。高澄交給蘇瓊命令他再加審理,於是另外查獲到元景融等十餘人,並獲得贓證。高澄大笑,對以前被誤指為賊的人說:「你們如果不是遇上我的好參軍,幾乎被冤枉死。」
蘇瓊出任南清河太守,這個郡盜賊很多,但蘇瓊來到後,吏民恭敬,奸盜平息。境外有奸賊從郡界中經過,無不被捉獲,送到郡里。零縣百姓魏雙成家丟失牛,懷疑是同村人魏子賓乾的,將他送到那裡,蘇瓊一經審問,知道魏子賓不是盜賊,即將他放回。魏雙成上告說:「府君把賊放走,百姓家的牛到哪裡去找?」蘇瓊不理,秘密巡視私訪,另外捉到偷牛者。從此以後,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留;只是放散在外,說:「只管交付給府君。」有鄰郡的富豪將財物放到南清河郡界內以躲避盜賊,受到賊人進攻,形勢危急,富豪就說:「我的財物已寄放到蘇公那裡了。」賊人於是就離去。平原郡有妖賊劉黑狗,煽惑徒眾,直通於滄海。蘇瓊郡內的百姓與那些人村落相鄰,但無人牽連在內,鄰近郡、縣的人因此深服蘇瓊的恩德。郡中原有盜賊一百餘人,蘇瓊把他們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間的善惡,甚至是官吏飲別人一杯酒,蘇瓊無不立即知曉。蘇瓊性格清廉謹慎,從不接收私人信件。僧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內放有許多高利貨,經常要郡里協助他徵收。當道研來請求拜見時,蘇瓊知道他的來意,每次見到就與他談論並詢問佛教經義,蘇瓊態度十分恭敬,道研雖為催債來了數次,但無從開口談起此事。道研的弟子詢問緣故,道研說:「每次見到府君,直接將我捧入青雲間,沒機會來談論人間的事。」郡民趙潁曾任樂陵太守,八十歲退休還鄉。五月初,趙穎得到一對新瓜,親自來送,他倚仗年紀大,苦苦相請,於是蘇瓊就將瓜留下,放在廳堂的大樑上,竟不打開。別人聽說收下趙穎的瓜,於是爭相進獻新果,到郡府大門處,知道趙穎的瓜還在,互相看看就離去了。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奪田地,多年未能斷清,他們各自提供證人。竟然有一百來人為他們雙方作證。蘇瓊召集乙普明兄弟,當著眾人勸告他們說:「天下難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尋求的是田地,假如讓你們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將會怎樣?」蘇瓊說著就掉下淚來,眾人無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頭請求到外面去再加考慮,他們兄弟已分居十年,於是又搬到一起居住。每年春天,蘇瓊就召集儒學大師衛覬隆、日元鳳等到郡學講授經義,官吏在處理公務處的空暇時間,蘇瓊都命令他們去讀書,當時人指著吏曹稱為學生屋。蘇瓊下令禁止百姓進行不合國家規定及儒學經典的祭祀,教導百姓在婚姻喪葬方面儉朴而合於禮儀。另外,在養蠶的月份就將綿、絹的尺度及樣式預先發到下面,徵兵、收賦的順序都建立起明確的規定,至於調役,他都事先就加以操辦,因此郡縣的有關官吏極少因延誤時間而受到處罰。當時各州郡無不派人到他境內,訪求他處理公務的方法。北齊文宣帝天保中,郡內發生大水災,百姓斷絕糧食的有一千餘家。蘇瓊把郡中有糧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們借糧,再分發給飢民,州里按戶徵收田租,又要審查他借糧的情況。郡中的僚佐對蘇瓊說:「雖然是憐惜這些飢民,但恐怕這樣作會連累府君您。」蘇瓊說:「我一人獲罪,而能救活一千戶人家,還有什麼可抱怨的。」於是他上表講明情況,朝廷下令免於派使檢查災情及借貸之事,百姓們平安渡過荒年。這些人都撫摸著兒子,告訴兒子說,是府君救活了你們。蘇瓊在南清河郡六年,百姓受他的恩德感召,從來沒有一個人到州里申訴。州里前後四次上表,都把他列為最佳。他因父親去世而離職,對於朋友的贈送,他一無所受。不久,他被起用為司直、廷尉正,朝士都嘆息他有些受屈。尚書辛述說:「既直且正,依名以定體,不必憂慮他將來不升遷。」 答案補充
起初,蘇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裴獻伯用法嚴酷,而蘇瓊則以恩義養民。房延佑任樂陵郡太守,路過濟州,裴獻伯問他外界的反應,房延信說:「只聽到講太守善,刺史惡。」裴獻伯說:「得到百姓稱贊的並不是完全奉公為國。」房延情回答說:「如果這樣,黃霸、龔途就是你所講的罪人了。」後來朝廷有詔,要州里各舉薦清廉能乾的官員,裴獻伯因為先前的話,恐怕被蘇瓊所陷害,而蘇瓊去為他申訴冤枉與滯留,議論的人都很稱許蘇瓊的公平。畢義雲為御史中丞,任職以兇猛暴虐著稱,掌管司法的官員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見。蘇瓊審察案件務在公平,許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來復查御台的案件,是從蘇瓊開始的。他又遷任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區內不斷有人來告發謀反的逆謀,前後都交付蘇瓊審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書崔昂對蘇瓊說:「你如果想要立功名,應當再從別的地方考慮一下3要還是經常為反叛的逆賊洗清罪責,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輕?」蘇瓊正顏厲色地說:「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從來沒有放過反逆。」崔昂十分慚愧。京師的人流傳說:「斷決無疑蘇珍之。」
答案補充
蘇瓊後遷任徐州行台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寺突然被盜走銅象一百個,有關部門查問搜檢,四鄰防宿以及有些被捕風追影而受懷疑的,一共逮捕了數十人,蘇瓊一下把這些全部釋放回家。寺院的僧人抱怨而且訴說不為他們追尋賊人,蘇瓊讓僧人回去,並對他們說:「你們暫且還寺,得到佛象自會送來。」過後十天,了解到賊人姓名及其收存贓物的地方,直接去搜捕,人贓俱獲,賊人全部供認,僧人與百姓嘆伏不已。以前的制度以淮河為禁區,不允許商販隨意往來。淮南地區遭災,蘇瓊上表請求到淮北去朵糧。以後淮北百姓發生飢荒,他又請求允許淮南朵糧,於是商人得以往來,使淮河兩岸貨物得以流通,彼此都得到好處,通過水陸運輸,有些貨物直達黃河以北。後來蘇瓊出任大理卿,北齊滅亡後,他出仕北周,為博陵太守。(
答案補充
[原文]

蘇瓊,字珍之,武強人也。父備,仕魏至衛尉少卿。瓊幼時隨父在邊,嘗謁東荊州刺史曹芝。芝戲問曰:「卿欲官不?」對曰:「設官求人,非人求官。」芝異其對,署為府長流參軍。文襄以儀同開府,引為刑獄參軍,每加勉勞。並州嘗有強盜,長流參軍推其事,所疑賊並已拷伏,失物家並認識,唯不獲盜贓。文襄付瓊更令窮審,乃別推得無景融等十餘人,並獲贓驗。文襄大笑,語前妄引賊者曰:「爾輩若不遇我好參軍,幾致枉死。」
答案補充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盜,及瓊至,民支肅然,奸盜止息,或外境奸非,輒從界中行過者,無不捉送。零縣民魏雙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賓,送至郡,一經窮問,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雙成訴雲:「府君放賊去,百姓牛何處可得?」瓊不理,密走私訪,別獲盜者。從此牧畜不收,多放散,雲:「但付府君。」有鄰郡富豪將財物寄置界內以避盜,為賊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蘇公矣。」賊送去。平原郡有妖賊劉黑狗,構結徒侶,通於滄海。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於此伏其德。那中舊賊一百餘人,悉元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史使人一杯酒,無不知。瓊情清慎,不發私書。道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縣為征。及欲求謁,度知其意,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研雖為債數來,無由啟口。其弟子問其故,研曰:「每見府君,徑將我入青雲間,何由得論地上事。」那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事歸。五月初,得新瓜一雙自來送。穎恃年老,苦請,遂便為留,仍致於聽事
答案補充
樑上,競不剖,人遂競貢新果,至門間,知穎瓜猶在,相顧而去。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瓊召普明兄弟對眾人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淚,眾人莫不灑泣,普明弟兄叩頭乞外更思,分異十年,遂還同住。每年春,總集大儒衛凱隆、田無風等講於那學,朝史文案之暇,悉今受書,時人指支曹為學生屋。禁斷淫祠,婚姻喪葬皆令儉而中禮。又蠶月預下綿絹度樣於部內,其兵賦次第並立明式,至於調役,事必先辦,郡縣長史常無十杖稽失。當時州那無不遣人至境,訪其政術。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餘家。瓊普集郡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給付飢者。州計戶征租,復欲推其貨粟。綱紀謂瓊曰:「雖矜飢飠委,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陳狀,使檢皆免,人戶保安,此等相撫兒子,咸言府君生汝。在郡六年,人庶懷之,遂無一人經州,前後四表,列為尤最。遭憂解職,故人贈遺,一無所受。尋起為司直、廷尉正,朝士嗟其屈。尚書辛述曰:「既直而正,名以定禮,不慮不申。」
答案補充
初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酷於用法,瓊恩於養人。房延佑為樂陵郡,過州,裴問其外聲,佑雲:「唯聞太守善,刺史惡。」裴雲:「得民譽者非至公。」佑答言:「若爾,黃霸,龔遂君之罪人也。」後有赦,州各舉清能。裴以前言,恐為瓊陷,瓊中其枉滯,議者尚其公平。畢義雲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職,理官忌憚,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公平,得雪者甚眾,專署台案,始自於瓊。遷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頻告謀反,前後皆付瓊推檢,事多申雪。尚書崔昂謂瓊曰:「若欲立功名,當更思余理,仍數雪反逆,身命何輕?」瓊正色曰:一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慚。京師為之語曰:「斷決無疑蘇珍之。」
遷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專忽被盜銅像一百軀,有司征檢,四鄰防宿及縱跡所疑,建系數十人,瓊一時放遣。寺僧怨訴不為推賊,瓊遣僧,謝曰:「但且還寺,得像自送。」爾後十日,抄賊姓名及賊處所,徑收掩,悉獲實驗,賊徒款引,道俗嘆伏。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聽淮北取糴。後淮北人飢,復請通來淮南,遂得商賈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於河北。後為大理卿而齊亡,仕周為博陵太寧
答案補充 完了

『伍』 兼濟堂文集 卷11 文言文翻譯

1994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見稱於鄉曲。事母至孝。揚州辟從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人或問曰:「所利無幾,何足為煩?」子平曰:「尊老在東,不常得生米,何心獨饗白粲①。」每有贈鮮餚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則不肯受。母本側庶,籍註失實②,年未及養,而籍年已滿,便去職歸家。時鎮軍將軍顧覬之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黃籍,籍年既至,便應扶侍私庭,何容以實年未滿,苟冒榮利。且歸養之願,又切微情。」覬之又勸令以母老求縣,子平曰:「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覬之益重之。既歸家,竭身運力,以給供養。末除吳郡海虞令,縣祿唯以養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儉薄,子平曰:「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問者慚而退。母喪去官,哀毀逾禮,每至哭踴,頓絕方蘇。(《宋書•孝義傳》)〔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戶口冊,即下文的「黃籍」。當時規定,官員父母年滿八十,應解職歸家奉養。12.下列兩句中紅字的字的正確意思與讀音是(2分)①揚州辟從事史。②竭身運力,以給供養。A.①設立pì②給以gěiB.①設立pì②使……豐足jǐC.①徵召bì②使……豐足jǐD.①徵召bì②給以gěi13.對「輒貨市粟麥」一句中「貨」、「市」詞義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A.都是「賣出」B.都是「買入」C.買入、賣出D.賣出、買入14.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紅字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A.兩個「親」字相同,兩個「每」字不同B.兩個「親」字相同,兩個「每」字也相同C.兩個「親」字不同,兩個「每」字相同D.兩個「親」字不同,兩個「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祿,當啟相留。(2分)A.在州中任職略有少許俸祿,將打開州府大門請你留任。B.在州中任職略有少許俸祿,將稟告上司挽留你。C.州中空缺有俸祿微少的職位,將稟告上司挽留你。D.州中空缺有俸祿微少的職位,將打開州府大門請你留任。16.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3分)A.實際尚未來得及奉養,哪能藉此以求得俸祿?B.實際尚未來得及奉養,哪能藉助這稀有的俸祿?C.實際尚未到奉養之年,哪能藉助這稀有的俸祿?D.實際尚未到奉養之年,哪能藉此以求得俸祿?17.對以下兩句話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扶侍私庭;②頓絕方蘇A.①在家奉養母親;②困頓暈倒許久方才蘇醒B.①扶助母親理家;②困頓暈倒許久方才蘇醒C.①扶助母親理家;②叩首暈倒許久方才蘇醒D.①在家奉養母親;②叩首暈倒許久方才蘇醒18.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組是()(3分)①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②何心獨饗白粲。③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④實未及養,何假以希祿?⑤縣祿唯以養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⑥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19.下列對何子平去職歸家奉養老母一事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於老母「籍註失實,年未及養」,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職,但他出於「歸養之願,又切微情」的考慮,堅持歸家。B.子平歸家之後,「竭身運力,以給供養」,認為「希祿本在養親」,堅持「縣祿唯以養母一身」,從而實現了「歸養之願」。C.子平不願以老母「實年未滿」而「苟冒榮利」,又不肯「以母老求縣」,歸家養母,竭盡全力,從而深受顧覬之敬重。D.由於老母「籍年已滿」,子平去職歸家;盡管顧覬之希望他在州任職,但他礙於「公家正取信黃籍」,婉言謝絕。12.(2分)C13.(2分)D14.(2分)C15.(2分)B16.(3分)D17.(3分)A18.(3分)C19.(3分)D1995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鄭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治方。每善果出聽事,母恆坐胡床,於障後察之。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還堂,蒙被而泣,終日不食。善果伏於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為汝家婦,獲奉酒掃。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汝自童子承襲茅土,位至方伯,豈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緣驕樂,墮於公政!」母恆自紡績,夜分而寐。善果曰:「兒封侯開國,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嗚呼!汝年已長,吾謂汝知天下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至於公事,何由濟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當須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獨擅其利,以為富貴哉!又絲(xǐ,麻)紡織,婦人之務,上自王後,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墮業者,是為驕逸。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12.對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允:公平。B.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謹慎而恭敬。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D.豈汝身致之邪?致:導致。13.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紅字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母何自勤如是邪?以身徇國,繼之以死。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A.兩個「勤」字相同,兩個「徇」字不同B.兩個「勤」字相同,兩個「徇」字也相同C.兩個「勤」字不同,兩個「徇」字相同D.兩個「勤」字不同,兩個「徇」字也不同14.對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語的說明,錯誤的一項是(3分)A.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奉灑掃:指從事家務。B.當須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經去世的父親。C.汝自童子承襲茅土。承襲茅土:指承襲公候的爵位。D.母恆自紡績,夜分而寐。夜分:指夜盡時分。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15.吾謂汝知天下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3分)A.我以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現在聽到這話,才知道你仍然沒有懂。B.我以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現在聽到這話,所以才說你仍然沒有懂。C.我以為你懂得治理天下,現在聽到這話,所以才說你仍然沒有懂。D.我以為你懂得治理天下,現在聽到這話,才知道你仍然沒有懂。16.①或妄瞋怒②何由濟乎(2分)A.①或者狂妄地發怒;②憑借什麼才能成功呢B.①或者狂妄地發怒;②有什麼理由能成功呢C.①或者胡亂地發怒;②有什麼理由能成功呢D.①或者胡亂地發怒;②憑借什麼才能成功呢17.①獨擅其利②若墮業者(2分)A.①獨自專占其利;②你對正事怠惰B.①獨自專占其利;②如果對正事怠惰C.①獨占擅用其利;②如果對正事怠惰D.①獨占擅用其利;②你對正事怠惰18.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與鄭母教子為官清正有關的一組是(3分)①吾非怒妝,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嘗問私。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④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⑤母恆自紡績,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③④19.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鄭母感慨善果是個年幼的孤兒,自己又是寡婦,有慈無威,未能教他懂得禮訓,教導他不要心緣驕樂,墮於公政。B.鄭母希望善果應該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問私事,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做一位無愧於家國的忠勤之士。C.鄭母鼓勵善果處理政事應該剖斷合理,同時又勸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驕逸墮業,以負荷忠臣之業。D.鄭母認為善果自小襲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卻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夠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以報答天子之恩。12.(2分)D13.(2分)B14.(3分)D15.(3分)A16.(2分)D17.(2分)B18.(3分)D19.(3分)C1996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剛明勇決,身長七尺,須髯若神。以祖任為丹州司法參軍。守武人,為奸利無所忌,永數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臨永,永不為動,則繆為好言薦之朝。後守欲變具獄①,永力爭不能得,袖舉牒還之②,拂衣去。調清河丞,尋知大谷縣。太原帥率用重臣,每宴饗費千金,取諸縣以給,斂諸大谷者尤亟。永以書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資觴豆之費可乎?脫不獲命,令有投劾而歸耳③。」府不敢迫。縣有潭出雲雨,歲旱,巫乘此嘩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縣人刻石紀其異。府遣卒數輩號「警盜」,刺諸縣短長,游蠹不歸,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為並它縣追還。於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於民者④,必條利病反復,或遂寢而不行。或謂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穀人安其政,以為自有令無永比者。既去數年,復過之,則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註:①具獄:據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書。③投劾:遞交彈劾自己、請求去職的呈文。④文移:公文。⑤遮留:攔阻挽留。12.對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A.永以書抵幕府抵:送達。B.刺諸縣短長,游蠹不歸,莫敢迕迕:違背。C.或遂寢而不行寢:止息D.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賈禍:消除禍患。13.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2分)①以祖任為丹州司法參軍②永以書抵幕府③以資觴豆之費可乎④毋以此賈禍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14.《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個偏義復詞,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屬於偏義復詞的是(2分)A.為奸利無所忌B.每宴饗費千金C.刺諸縣短長D.必條利病反復15.文中「脫不獲命,令有投劾而歸耳」這一復句,如果給它的譯文用上的關聯詞語,應當是(2分)A.既然……只有……B.倘若……那麼……C.只要……就……D.寧可……也要……以下16—17題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16.取諸縣以給,斂諸大谷者尤亟。(3分)A.從各縣中取來滿足自己,對大谷縣征斂得尤其緊迫。B.從各縣中取來滿足自己,對大谷縣征斂得尤其苛刻。C.從各縣中取來給自己,對大谷縣征斂得尤其苛刻。D.從各縣中取來給自己,對大谷縣征斂得尤其緊迫。17.永械致之府,府為並它縣追還。(3分)A.郭永持兵器把他們押送到府,府中因此連同派往其它縣的人全都召回。B.郭永持兵器把他們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連同其它知縣全都召回。C.郭永給他們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連同派往其它縣的人全都召回。D.郭永給他們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連同其它知縣全都召回。18.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郭永剛直抗上舉動的一組是(3分)①盛威臨永,永不為動②袖舉牒還之③永杖巫,暴日中④必條利病反復⑤或遂寢而不行⑥吾知行吾志而已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19.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郭永屢次援引法令節制丹州長官,因而受到威脅,但郭永胸懷寬廣,顧全大局,反而為他說好話,向朝廷作了推薦。B.郭永厭惡巫師借「歲旱」以嘩眾取寵,他杖責巫師後求得大雨,以致縣中百姓刻石記載了他的奇功異績。C.郭永痛恨「警盜」為非作歹,四處製造事端,他堅決地將「警盜」押送到府,使上級部門改變了原先的做法。D.郭永不願與世浮沉,他堅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愛戴,數年後回大谷復職時,老人孩子非常熱情地對待他。12.(2分)D13.(2分)D14.(2分)C15.(2分)B16.(3分)A17.(3分)C18.(3分)B19.(3分)C1997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題。權善才,高宗朝為將軍,中郎將范懷義宿衛昭陵,有飛騎犯法①,善才繩之。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勝,命殺之。大理丞狄仁傑斷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傑曰:「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奈何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請不奉詔。」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終須死。」仁傑固諫,侍中張文瑾以笏揮令出,仁傑乃引張釋之高廟、辛毗牽裾之例②,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以為不難。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不難。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不納臣言,臣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仁傑?:」陛下作法,懸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法既無恆,萬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令日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編入史。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曰法既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編入史。[注]①飛騎:唐代皇帝的侍衛軍士。②張釋之:西漢人,以善諫聞名。辛毗:三國魏人,以力諫聞名。③象魏:宮廷外的闕門,古代張榜公布法令的地方。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A.善才繩之。繩:捆綁。B.先涕泣不自勝,勝:控制C.朕之恨深矣。恨:遺憾。D.請今日為始。請:請求。13.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A.「因」和「乃」相同,「止」和「僅」不同B.「因」為「乃」相同,「止」和「僅」也相同C.「因」和「乃」不同,「止」和「僅」相同D.「因」和「乃」不同,「止」和「僅」也不同14.「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內容是(3分)A.悲泣不自勝,命殺之B.大怒,命促刑C.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D.我為子不孝15.下列關於對話中人物稱謂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A.陛下是對帝王的稱呼,古代不敢直稱帝王,轉而稱呼他殿前階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百姓也可自稱為「臣」,後來用作臣下對君的自稱。C.卿早期是古代對人的敬稱,適用范圍較廣,後來多用作君主對臣下的稱呼。D.朕是古人的自稱,本來沒有貴賤之分,自秦始皇開始專用為諸侯王或皇帝的自稱。以下16-17題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A.囚徒流放和處死,都有等級次第B.囚徒流放和處死,都有相等的差別C.服勞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別D.服勞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級次第17.①不懼比干之誅②高宗意乃解(2分)A.①不怕像比干那樣受到指斥②高宗的情緒這才緩解B.①不怕像比干那樣受到指斥②高宗的主意這才消釋C.①不怕像比干那樣遭受殺害②高宗的主意這才消釋D.①不怕像比干那樣遭受殺害②高宗的情緒之才緩解18.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從分句間語意關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組是(3分)①自古以為難,臣以為不難。②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③陛下必欲變法,請今日為始。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權善才得罪了飛騎,飛騎為了報復;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將善才的過錯釀成死罪,從而引發了高宗和狄仁傑之間是否要處死善才的一場激烈爭論。B.由於狄仁傑堅持己見,拒絕執行高過的命令,高宗為此十分惱怒,在這君臣雙方相持不下時,侍中張文揮動笏板,要仁傑離去,但仁傑仍然援引古例強行諫勸。C.狄仁傑在諫勸時,十分講究語言藝術,他稱贊高宗有如堯舜,而堯舜又是以寬厚仁愛為本的君主,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為難,為此不得不接受仁傑的諫勸。D.狄仁傑認為法令既已公之於眾,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罰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張法令不可無常,使全國上下無所適從,只要法令沒有改變,就不可將善才處以極刑。12.(2分)D13.(2分)B14.(3分)C15.(2分)D16.(3分)D17.(2分)C18.(3分)A19.(3分)C1998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題。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躋顯位②,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③。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仆地,眾皆散,留鐵騎數十守視。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無恙。」若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若水嘆曰:「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若水叱之曰:「吾不復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至郊壇下,謂其仆謝寧曰:「我為國死,職耳,奈並累若屬何!」又罵不絕口,臨軍撾破其唇,血罵愈切⑤,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隨欽宗至金營,不屈而被害。②躐躋:越級陞官。③扈從:隨從護駕。④粘罕:金國貴族,官至都元帥,執掌國政。多次率軍攻打北宋。⑤血:含血噴出。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非所以靖公議也靖:平息。B、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曳:蜂擁C、若少屈,冀得一歸覲覲:拜見。D、我為國死,職耳職:職分。17、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3分)①俅以幸臣躐躋顯位②得全首領以沒③扈從以行④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領以沒全首領: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習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齡。以下19-20題的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19、①其罪當與童貫等②帝殊有難色(3分)A、①他的罪責應當歸於童貫等人②皇上有十分為難的神色B、①他的罪責應當歸於童貫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為難神色C、①他的罪責應當與童貫一樣②皇上有特殊的為難神色D、①他的罪責應當與童貫一樣②皇上有十分為難的神色20、①汝歸勿遽言②奈並累若屬何(3分)A、①你回去後不要驚慌地說這件事②為什麼又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呢B、①你回去後不要驚慌地說這件事②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可怎麼呢C、①你回去後不要匆忙地說這件事②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可怎麼呢D、①你回去後不要匆忙地說這件事②為什麼又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呢2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從分句間語意關系的角度看,分類正確的一組是(3分)①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②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③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④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22、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李若水認為高俅敗壞軍政,以致金人入侵,應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祿的等級,而不應循常習故,用隆重的禮節為他治喪。皇上當即接受他的意見,不再為高俅掛服舉哀。B、金人邀請宋欽宗出郊,卻又中途變卦,逼欽宗改換服裝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堅守氣節,大罵金人,雖慘遭毒打,仍未動搖自己的忠心,並以絕食對金人的誘降表示抗爭。C、李若水不願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嚴詞拒絕了僕人要他屈從金人的勸說。但又流露出對父母的牽掛,要僕人轉告兄弟慢慢地稟告父母,不要驚嚇了老人。D、粘罕誘降李若水遭到失敗,於是下令殺掉他。李若水義無反顧,罵不絕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噴血痛罵,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頸斷舌而死,景象十分慘烈。二、(20分)16-22:BCBDCDA1999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題。蘇瓊,字珍之,武強人也。幼時隨父在邊,嘗謁東荊州刺史曹芝。芝戲問曰:「卿欲官不?」對曰:「設官求人,非人求官。」芝異其對,署為府長流參軍。除南清河太守。零縣民魏雙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賓,送至郡,一經窮問,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訪,別獲盜者。從此畜牧不收,多放散,雲:「但付府君。」有鄰郡富豪將財物寄置界內以避盜,為賊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蘇公矣。」賊遂去。瓊性清慎,不發私書。道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縣為征。及欲求謁,度知其意,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研雖為債數來,無由啟口。其弟子問其故,研曰:「每見府君,徑將我入青雲間,何由得論地上事?」郡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事歸。五月初,得新瓜一雙自來送。潁恃年老,苦請,遂便為留,仍致於聽事樑上,竟不剖。人遂競貢新果,至門間,知潁瓜猶在,相顧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餘家。瓊普集部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給付飢者。州計戶征租,復欲推其貸粟。綱紀謂瓊曰:「雖矜飢餒,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陳狀,使檢皆免,人戶保安。遷左丞,行徐州事。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聽淮北取糴。後淮北人飢,復請通糴淮南,遂得商估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於河北。1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A.密走私訪,別獲盜者。B.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C.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D.人災,絕食者千餘家。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從此畜牧不收,多放散,雲:「但付府君。」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B.將財物寄置界內以避盜。先帝之靈以彰其咎。C.人遂競貢新果。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D.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13.下列各句括弧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縣為征。B.及(瓊)欲求謁,度知其意。C.苦請,(潁)遂便為留。D.自從(瓊)貸粟以給付飢者。14.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發展前途B.徑將我入青雲間———直接把我帶入縹緲的雲天中C.啟聽淮北取糴———向上報告說應當聽任淮北民眾來購買糧食D.遂得商估往還———於是使得商販之間能夠自由交往1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蘇瓊處事藝術的一組是①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②密走私訪,別獲盜者。③每見則談問玄理。④仍致於聽事樑上。⑤遂上表陳狀。A.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②⑤1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蘇瓊自幼聰明伶俐,言辭機敏。東荊州刺史問他是否想做官,他認為應當先設官職而後求人,個人不應主動求官。曹芝十分欣賞,委任他為參軍。B.蘇瓊重視社會治安,案認真細致,治內清明太平。他的這一政績,對賊人起了威懾作用,於是鄰郡有的富豪為免遭搶劫,將財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蘇瓊清正審慎,嚴於律己。他揣摩出道研來訪的心思,避開話題,使對方無由啟口;他留下趙潁的新瓜卻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饋贈的念頭。D.蘇瓊關心人民的疾苦,敢於為民請命。在治內遭受災害的情況下,他謝絕了善意的勸告,仍然冒著獲罪的危險,革除淮禁舊弊,造福兩岸人民。二、(18分每小題3分)11、D12、D13、A14、B15、C16、D

『陸』 蘇瓊精於吏治翻譯

蘇瓊精於吏治

【原文】蘇瓊,字珍之,武強人也。父備,仕魏至衛尉少卿。瓊幼時隨父在邊,嘗謁東荊州刺史曹芝。芝戲問曰:「卿欲官不?」對曰:「設官求人,非人求官。」芝異其對,署為府長流參軍。文襄以儀同開府,引為刑獄參軍,每加勉勞。並州嘗有強盜,長流參軍推其事,所疑賊並已拷伏,失物家並認識,唯不獲盜贓。文襄付瓊更令窮審,乃別推得無景融等十餘人,並獲贓驗。文襄大笑,語前妄引賊者曰:「爾輩若不遇我好參軍,幾致枉死。」

【譯文】蘇瓊,字珍之,是武強人。父親蘇備,出仕北魏,官至衛尉少卿。蘇瓊幼年跟隨父親在邊境,曾去拜見東荊州刺史曹芝,曹芝與他開玩笑說:「你想要當官嗎?」他回答說:「設置官職要尋求合適的人來充任,不是人來要求作官。」曹芝很賞識他的答復,即委任他為府長流參軍。高澄以儀同三司的職位開建府署,以他為刑獄參軍,經常對他加以勉勵。並州曾發生搶掠案,州府長流參軍審理此事,所懷疑的賊人在拷打下都已供認,被搶的失主家也進行過辨認,只是沒能起獲賊贓。高澄交給蘇瓊命令他再加審理,於是另外查獲到元景融等十餘人,並獲得贓證。高澄大笑,對以前被誤指為賊的人說:「你們如果不是遇上我的好參軍,幾乎被冤枉死。」

【原文】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盜,及瓊至,民支肅然,奸盜止息,或外境奸非,輒從界中行過者,無不捉送。零縣民魏雙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賓,送至郡,一經窮問,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雙成訴雲:「府君放賊去,百姓牛何處可得?」瓊不理,密走私訪,別獲盜者。從此牧畜不收,多放散,雲:「但付府君。」有鄰郡富豪將財物寄置界內以避盜,為賊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蘇公矣。」賊送去。平原郡有妖賊劉黑狗,構結徒侶,通於滄海。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於此伏其德。那中舊賊一百餘人,悉元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史使人一杯酒,無不知。瓊情清慎,不發私書。道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縣為征。及欲求謁,度知其意,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研雖為債數來,無由啟口。其弟子問其故,研曰:「每見府君,徑將我入青雲間,何由得論地上事。」那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事歸。五月初,得新瓜一雙自來送。穎恃年老,苦請,遂便為留,仍致於聽事樑上,競不剖,人遂競貢新果,至門間,知穎瓜猶在,相顧而去。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瓊召普明兄弟對眾人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淚,眾人莫不灑泣,普明弟兄叩頭乞外更思,分異十年,遂還同住。

【譯文】蘇瓊出任南清河太守,這個郡盜賊很多,但蘇瓊來到後,吏民恭敬,奸盜平息。境外有奸賊從郡界中經過,無不被捉獲,送到郡里。零縣百姓魏雙成家丟失牛,懷疑是同村人魏子賓乾的,將他送到那裡,蘇瓊一經審問,知道魏子賓不是盜賊,即將他放回。魏雙成上告說:「府君把賊放走,百姓家的牛到哪裡去找?」蘇瓊不理,秘密巡視私訪,另外捉到偷牛者。從此以後,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留;只是放散在外,說:「只管交付給府君。」有鄰郡的富豪將財物放到南清河郡界內以躲避盜賊,受到賊人進攻,形勢危急,富豪就說:「我的財物已寄放到蘇公那裡了。」賊人於是就離去。平原郡有妖賊劉黑狗,煽惑徒眾,直通於滄海。蘇瓊郡內的百姓與那些人村落相鄰,但無人牽連在內,鄰近郡、縣的人因此深服蘇瓊的恩德。郡中原有盜賊一百餘人,蘇瓊把他們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間的善惡,甚至是官吏飲別人一杯酒,蘇瓊無不立即知曉。蘇瓊性格清廉謹慎,從不接收私人信件。僧人道研為濟州沙門統,資產巨富,在郡內放有許多高利貨,經常要郡里協助他徵收。當道研來請求拜見時,蘇瓊知道他的來意,每次見到就與他談論並詢問佛教經義,蘇瓊態度十分恭敬,道研雖為催債來了數次,但無從開口談起此事。道研的弟子詢問緣故,道研說:「每次見到府君,直接將我捧入青雲間,沒機會來談論人間的事。」郡民趙潁曾任樂陵太守,八十歲退休還鄉。五月初,趙穎得到一對新瓜,親自來送,他倚仗年紀大,苦苦相請,於是蘇瓊就將瓜留下,放在廳堂的大樑上,竟不打開。別人聽說收下趙穎的瓜,於是爭相進獻新果,到郡府大門處,知道趙穎的瓜還在,互相看看就離去了。有百姓乙普明兄弟爭奪田地,多年未能斷清,他們各自提供證人。竟然有一百來人為他們雙方作證。蘇瓊召集乙普明兄弟,當著眾人勸告他們說:「天下難以得到的是兄弟,容易尋求的是田地,假如讓你們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將會怎樣?」蘇瓊說著就掉下淚來,眾人無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頭請求到外面去再加考慮,他們兄弟已分居十年,於是又搬到一起居住。

【原文】每年春,總集大儒衛凱隆、田無風等講於那學,朝史文案之暇,悉今受書,時人指支曹為學生屋。禁斷淫祠,婚姻喪葬皆令儉而中禮。又蠶月預下綿絹度樣於部內,其兵賦次第並立明式,至於調役,事必先辦,郡縣長史常無十杖稽失。當時州那無不遣人至境,訪其政術。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餘家。瓊普集郡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給付飢者。州計戶征租,復欲推其貨粟。綱紀謂瓊曰:「雖矜飢飠委,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陳狀,使檢皆免,人戶保安,此等相撫兒子,咸言府君生汝。在郡六年,人庶懷之,遂無一人經州,前後四表,列為尤最。遭憂解職,故人贈遺,一無所受。尋起為司直、廷尉正,朝士嗟其屈。尚書辛述曰:「既直而正,名以定禮,不慮不申。」

【譯文】每年春天,蘇瓊就召集儒學大師衛覬隆、日元鳳等到郡學講授經義,官吏在處理公務處的空暇時間,蘇瓊都命令他們去讀書,當時人指著吏曹稱為學生屋。蘇瓊下令禁止百姓進行不合國家規定及儒學經典的祭祀,教導百姓在婚姻喪葬方面儉朴而合於禮儀。另外,在養蠶的月份就將綿、絹的尺度及樣式預先發到下面,徵兵、收賦的順序都建立起明確的規定,至於調役,他都事先就加以操辦,因此郡縣的有關官吏極少因延誤時間而受到處罰。當時各州郡無不派人到他境內,訪求他處理公務的方法。北齊文宣帝天保中,郡內發生大水災,百姓斷絕糧食的有一千餘家。蘇瓊把郡中有糧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們借糧,再分發給飢民,州里按戶徵收田租,又要審查他借糧的情況。郡中的僚佐對蘇瓊說:「雖然是憐惜這些飢民,但恐怕這樣作會連累府君您。」蘇瓊說:「我一人獲罪,而能救活一千戶人家,還有什麼可抱怨的。」於是他上表講明情況,朝廷下令免於派使檢查災情及借貸之事,百姓們平安渡過荒年。這些人都撫摸著兒子,告訴兒子說,是府君救活了你們。蘇瓊在南清河郡六年,百姓受他的恩德感召,從來沒有一個人到州里申訴。州里前後四次上表,都把他列為最佳。他因父親去世而離職,對於朋友的贈送,他一無所受。不久,他被起用為司直、廷尉正,朝士都嘆息他有些受屈。尚書辛述說:「既直且正,依名以定體,不必憂慮他將來不升遷。」

【原文】初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酷於用法,瓊恩於養人。房延佑為樂陵郡,過州,裴問其外聲,佑雲:「唯聞太守善,刺史惡。」裴雲:「得民譽者非至公。」佑答言:「若爾,黃霸,龔遂君之罪人也。」後有赦,州各舉清能。裴以前言,恐為瓊陷,瓊中其枉滯,議者尚其公平。畢義雲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職,理官忌憚,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公平,得雪者甚眾,專署台案,始自於瓊。遷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頻告謀反,前後皆付瓊推檢,事多申雪。尚書崔昂謂瓊曰:「若欲立功名,當更思余理,仍數雪反逆,身命何輕?」瓊正色曰:一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慚。京師為之語曰:「斷決無疑蘇珍之。」

【譯文】起初,蘇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裴獻伯用法嚴酷,而蘇瓊則以恩義養民。房延佑任樂陵郡太守,路過濟州,裴獻伯問他外界的反應,房延信說:「只聽到講太守善,刺史惡。」裴獻伯說:「得到百姓稱贊的並不是完全奉公為國。」房延情回答說:「如果這樣,黃霸、龔途就是你所講的罪人了。」後來朝廷有詔,要州里各舉薦清廉能乾的官員,裴獻伯因為先前的話,恐怕被蘇瓊所陷害,而蘇瓊去為他申訴冤枉與滯留,議論的人都很稱許蘇瓊的公平。畢義雲為御史中丞,任職以兇猛暴虐著稱,掌管司法的官員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見。蘇瓊審察案件務在公平,許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來復查御台的案件,是從蘇瓊開始的。他又遷任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區內不斷有人來告發謀反的逆謀,前後都交付蘇瓊審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書崔昂對蘇瓊說:「你如果想要立功名,應當再從別的地方考慮一下3要還是經常為反叛的逆賊洗清罪責,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輕?」蘇瓊正顏厲色地說:「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從來沒有放過反逆。」崔昂十分慚愧。京師的人流傳說:「斷決無疑蘇珍之。」

【原文】遷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專忽被盜銅像一百軀,有司征檢,四鄰防宿及縱跡所疑,建系數十人,瓊一時放遣。寺僧怨訴不為推賊,瓊遣僧,謝曰:「但且還寺,得像自送。」爾後十日,抄賊姓名及賊處所,徑收掩,悉獲實驗,賊徒款引,道俗嘆伏。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聽淮北取糴。後淮北人飢,復請通來淮南,遂得商賈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於河北。後為大理卿而齊亡,仕周為博陵太寧

【譯文】蘇瓊後遷任徐州行台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寺突然被盜走銅象一百個,有關部門查問搜檢,四鄰防宿以及有些被捕風追影而受懷疑的,一共逮捕了數十人,蘇瓊一下把這些全部釋放回家。寺院的僧人抱怨而且訴說不為他們追尋賊人,蘇瓊讓僧人回去,並對他們說:「你們暫且還寺,得到佛象自會送來。」過後十天,了解到賊人姓名及其收存贓物的地方,直接去搜捕,人贓俱獲,賊人全部供認,僧人與百姓嘆伏不已。以前的制度以淮河為禁區,不允許商販隨意往來。淮南地區遭災,蘇瓊上表請求到淮北去朵糧。以後淮北百姓發生飢荒,他又請求允許淮南朵糧,於是商人得以往來,使淮河兩岸貨物得以流通,彼此都得到好處,通過水陸運輸,有些貨物直達黃河以北。後來蘇瓊出任大理卿,北齊滅亡後,他出仕北周,為博陵太守。

『柒』 大家幫我,文言文跪求,跪求~~~~~~~在補充里,速度,速求

蘇瓊,字珍之,武強郡人。幼年時跟隨父親到邊界去,曾拜見東荊州刺史曹芝。曹芝開玩笑問他說:「你想不想當官?」蘇瓊回答說:「設立官職,選人以充任,並不是由人去找官做。」曹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便讓他做自己將軍府的長流參軍。朝廷任命他為南清河太守。零縣百姓魏雙成丟了一頭牛,懷疑是同村人魏子賓偷的,便把他送到郡上,蘇瓊經過仔細查向,知道魏子賓不是偷牛賊,當即把他放了。蘇瓊暗中下去查訪,另外抓到了偷牛的人。從此以後,南清河郡的百姓放牧牲畜時不加收檢,大都散放在野外,說:「只管放心地交給蘇府君。」有個鄰郡的富豪帶著財物到南清河郡存放以躲避盜賊,被盜賊追得很緊,便對他們說:「我的財物已經交給蘇公保管了。」盜賊便離去。蘇瓊生性清廉謹慎,找他辦私事的信他連拆都不拆。道人道研任濟州沙門統,財產極多,在南清河郡放了不少高利貸,先前常得到郡縣官吏幫他催債。當他來拜見時,蘇瓊猜到他的意圖,每次見到他便談論尋問佛法,言語極其嚴肅恭敬,道研雖因討債多次前來,都沒法說出口。他的弟子問他其中的原由,道研說:「我每次見到蘇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帶到青雲中,哪有可能談論地上的俗事。」南清河郡人趙穎,曾作過樂陵郡太守,八十歲告老歸家。五月初,他摘了兩只新產的瓜,親自來送給蘇瓊。趙潁仗著自己年紀大,竭力請求蘇瓊收下,蘇瓊於是把瓜留下了,但還是把瓜放到大堂的樑上,竟不切開吃。人們於是爭先恐後地給他送新摘的瓜果,來到門上,才知趙穎送的兩只瓜還放在那兒沒有動,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只好回去。天保年間,南清河郡內發大水,百姓受災,有一千多家揭不開鍋,蘇瓊把郡中有糧食的人家全都召集來,親自向他們貸糧分給挨餓的人。州卻按戶徵收租稅,並且想追查蘇瓊向百姓貸糧的事。郡主簿對蘇瓊說:「雖說是哀憐那些飢餓不堪的百姓,恐怕要連累府君得罪。」蘇瓊說:「我一人獲罪,便可救活近千家人,還有什麼值得怨恨的呢?」於是給朝廷上表,陳述情況,結果州既沒有派人徵收賦稅,也沒有派人查問蘇瓊,受災的人家也平安地度過了困難。升任左丞,代理徐州刺史的職務。先前曾有規定,淮河兩岸的商販不得擅自渡過淮河進行貿易。當時淮河發生飢荒,蘇瓊上奏朝廷,請求讓淮南的人到淮北買糧。後來淮北的百姓又受飢荒,他又請求讓讓他們到淮南買糧,於是淮河南北的商販可以南來北往,彼此都得到了好處,淮河兩岸的水陸物產,竟運到了黃河以北。

『捌』 懼匏瓜之徒懸兮運用了什麼典故

匏瓜徒懸:匏瓜:似葫蘆而稍大,成熟後可以做水瓢。比喻有才能的人不為世所用。
【出處】: 《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三國·魏·王粲《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玖』 木瓜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和主題

這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句簡潔易懂,贊美了愛情的美好。在詩中。「她」送給「他」木瓜、木桃、木李等水果,而「他」卻回贈「她」美玉。這看起來很不對等,但正是這種不對等,深刻揭示了愛情的實質不是獲取,而是給予。詩中也給出了說明,「他」並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能和「她」天長地久,永不分離。

『拾』 古文翻譯,蘇瓊吊瓜

蘇瓊,北魏末年人,歷任東荊州長流參軍、並州刑獄參軍等職,北齊滅亡後出仕北周,任博陵太守。
蘇瓊為官一生廉潔奉公。初當南清河郡太守時,郡里有個當過樂陵太守的趙某,80歲退休還鄉,他對人們傳說中的蘇瓊如何廉潔心存疑慮。五月新瓜上市,趙某來見蘇瓊,言談過後,他要把一對新瓜留下,蘇瓊當然不允。他倚仗年紀大,苦苦相請,蘇瓊只得將瓜留下。
但蘇瓊並未打算享用,只是把瓜原封不動地懸掛在郡府廳堂的大樑上,以作警示。別人聽說蘇太守收下禮瓜,以為有機可乘,都爭相來向他進獻新鮮瓜果。但一到郡府,看見那瓜還懸掛在廳樑上,不禁一個個面面相覷,悻悻而去。家人對蘇瓊這樣做也有點不理解,說:「不就是幾個瓜嘛,何必這么死板,下次不收就行了唄。」蘇瓊卻正色回答:「你們說說,世上哪有第一次樂意做而後再禁止了的事呢!」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