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漢軍文言文

漢軍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21:04:47

Ⅰ 古文:「臣雖老,倘藉威靈,指麾三軍,敵國猶可克,況東夷小丑乎!怎麼翻譯成現代漢

臣雖老,倘藉威靈,指麾三軍,敵國猶可克,況東夷小丑乎!

我雖然年老,倘若藉威力,指揮三軍,中國還可以成功,何況東夷小丑嗎!

Ⅱ 乾隆中葉,廣州漢軍……文言文翻譯

乾隆中期,廣州漢軍楊重英任雲南按察使的官職,率兵駐扎在雲南、緬甸邊界上的新街,被緬甸人俘虜捆起來,就讓他的隨員知縣某某等回國。高宗大怒,命令押著回來報告的兩員到邊境上,不許進入國界,而且給滇督下命令,如果楊重英來日歸國的時候,也就照此辦理。楊重英被俘虜後,一直沒有進入緬甸的首都,緬甸人把他丟棄在新街,想讓他投降,左勸右說,終究不屈服。
楊重英在新街前後有二十五年,足跡沒有出大門一步,他的家眷也被囚於室內。己丑年,緬甸乞求講和,正值高宗七十歲生日,才釋放楊重英回國。還沒有到國界,滇督就遵照皇上以前的旨意,把他押起來戴上枷鎖,立即快馬上奏皇上。當時皇上年歲很大了,非常後悔當時處理這個案子過於嚴格,就下詔書表彰楊重英的忠誠,褒獎他的節操超過漢代時的蘇武,並且命令滇督通過驛站送到京城,准備召見。聖旨到了雲南,楊重英已經病死。楊重英是雲貴總督拜滿缺大學士應琚的兒子。

Ⅲ 課外文言文全文翻譯 只要全文翻譯謝謝!◆李雨蒼毆曾文正子◇漢軍李雨蒼,少慷慨,好奇節以諸

李雨蒼毆曾文正子 漢軍旗出身的李雨蒼,少時就為人豪爽大方,喜好樹立不尋常的節操。以學生的身份游學行程上千里,到了湖南,拜見曾國藩。正趕上曾國藩去了別的地方,李雨蒼見到的是曾國藩的兒子。曾國藩之子因為李雨蒼的衣服破舊而且風塵僕僕,臉色輕慢。李雨蒼就上前毆打他說:「你父親禮遇士人聞名天下,你卻如此輕慢士人!」曾國藩之子向他道歉,才結束了這事。曾國藩回來,覺得李雨蒼不一般,就留在做幕僚,授予他一支軍隊,推薦給參贊大臣,因為新疆的丟失而被免官。 本人翻譯,全部手打。

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1.B
2.C
3.A
4.(1)項羽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流眼淚,沒有一個人能抬起頭內來容看他。
(2)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未失敗過,因而能稱霸天下。


Ⅳ 翻譯文言文,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

項羽解圍向東離去,劉邦想要帶兵向西回歸,因為聽取張良和陳平的計策,才帶兵追項羽,倒陽夏南方停止,和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定回合去攻打楚軍(項羽的軍隊)到了固陵,沒有會和,楚軍攻擊漢軍(劉邦)打敗了他,漢王又入城,挖深溝來防守。
五年,劉邦和諸侯軍隊一起打項羽的軍隊,和項羽在垓下決勝負,淮陰侯率領30萬大軍獨自抵擋,孔將軍在左面,費將軍在右面,皇帝在後面,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面,項羽的軍隊有10萬,淮陰侯先和他交戰,打敗了他。孔將軍、費將軍縱深前進,楚軍不利,淮陰侯又乘機進攻,在垓下大敗楚軍,項羽軍隊聽到漢軍中唱楚地的歌,認為漢王已經完全奪取了楚地,項羽就失敗然後逃走了,因此軍隊大敗。(漢王)命令騎將灌嬰追殺項羽倒東城,殺了8萬人,於是基本平定了楚地,魯地為了項羽兒堅守,很久不被攻下,漢王就帶兵向北,把項羽的頭顱給魯地人民看,魯地投降。於是用魯公的名號在谷城埋葬項羽,回來平定了陶地,直接進入齊王的轄地,奪取他的軍隊

Ⅵ 漢文帝勞軍文言文的譯文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胡人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長驅直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過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憑證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賓士。」於是皇上也只好放鬆了韁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為之動容,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了。剛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裡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過了一個多月,三支軍隊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亞夫做中尉。

Ⅶ 重慶市高一下冊語文讀本文言文翻譯

《烏江自刎》譯文: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

「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於是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

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於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於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

於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裡聽說「舜的眼睛是兩個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子。項羽難道是舜帝的後代嗎?否則為什麼興起得如此突然呢!秦朝失去了治理國政的正道,陳涉首先發難,天下豪傑蜂擁而起,互相兼並爭奪,不可勝數。然而項羽沒有尺寸封地,乘勢興起於田間隴畝之中,經過三年時間,就率領五路諸侯滅亡秦朝,分割天下,封王封侯,天下政事都由項羽主宰,號稱「霸王」,地位雖然沒有善終,但在近古以來也是從未有過的。等到項羽離開關中而迷戀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再去埋怨王侯們背叛自己,也就很難了。他自誇功勞,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而不師法古代。認為霸王的大業,要靠武力征服來統治天下。五年後終於亡國,死在東城,臨死前還不覺悟、不自責,錯得也太過分了。還聲稱「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失造成的」,豈不是很荒謬嗎!
蘇武牧羊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並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一○○年,且鞮剛剛立為單於,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於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裡,擺列財物贈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於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後,單於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於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於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於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於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於,又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於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麼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於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於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於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准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於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於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於。單於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
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Ⅷ 《後漢書》李陵傳文言文翻譯,全文,急用,謝謝!!!!!!!

一、譯文

李陵,字少卿,少年時任侍中建章監。善於騎射,愛護關心他人,對部下謙讓,很有好名聲。武帝覺得他有李廣的風度,讓他帶領八百騎兵,深入匈奴領地二千多里,經過居延地區察看了地形,不見匈奴,返回。

拜官騎都尉,率勇士五千人,在酒泉、張掖地區教射箭,以防備匈奴侵犯。過了幾年,漢派貳師將軍討伐大宛,派李陵率五校兵隨後。行軍到邊塞時,遇到貳師將軍返回。皇上賜書李陵,李陵留下軍官和士兵,與輕騎五百出敦煌,到鹽水,迎接貳師將軍還師,然後駐屯張掖。

天漢二年,貳師將軍率三萬騎出兵酒泉,在天山攻擊匈奴右賢王。皇上召見李陵,想讓他擔任貳師將軍的輜重運輸任務。李陵在武台被召見,叩頭自請說:「臣所率領的屯邊士兵,都是荊楚的勇士奇材劍客,力大可扼虎,射箭能中目標,希望獨立帶領一隊,到蘭干山南去吸引單於的兵力,不讓匈奴集中兵力攻擊貳師將軍。」

皇上說:「哪裡能撥給你人馬呀!我派出了很多部隊,已經沒有騎兵派給你了。」李陵回答說:「無須派騎兵,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就可以開進單於王庭。」皇上認為他勇壯便答應了,於是令強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在途中迎接李陵軍。

路博德原是伏波將軍,也恥於為李陵的後衛,上奏說:「正當秋天匈奴馬肥之際,不可與之交戰,臣願留李陵到春天,同時率酒泉、張掖騎兵各五千人,一起出擊東西浚稽,一定可以擒獲單於。」

書奏上以後,皇上大怒,懷疑李陵後悔不想出兵,而讓路博德上書,便下詔對路博德說:「我想派給李陵騎兵,他說『欲以少擊眾,。如今匈奴進入西河,我軍應率兵奔西河,你要去鉤營阻擋敵軍。」

又下詔對李陵說:「從九月出發,出兵遮虜鄣,到束浚稽山南龍勒水邊,來回尋找匈奴,要是沒有發現敵軍,便從浞野侯趟破奴的舊路抵受降城休整兵士,按騎兵驛站安排休整。與路博德講了些什麼話,全都寫出來上報。」

於是李陵率領步兵五千從居延出發,北行三十13,到浚稽山駐扎,將所過山川I地形全部畫出來,派部下騎將陳步樂上報朝廷。陳步樂被召見,陳述了李陵作為將領能得士兵效命的情況,皇上很高興,拜陳步樂為郎。

李陵到浚稽山,與單於遭遇,足有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李陵軍隊在兩山之間,以大車為營。李陵帶士兵出營外排列戰陣,前行執戟、盾牌,後行持弓弩,下令說:「聽到鼓聲進擊,聽到鈕聲止步。」匈奴見漢軍人少,就徑直沖到營前,李陵交戰相攻,千弩齊發,敵軍應弦而倒。匈奴退回上山,漠軍進擊,殺死數千敵兵。

單於大驚,召集左右步兵、騎兵八萬多人攻擊李陵。奎瞳且戰且退,南行數E1,到達山谷中。連續交戰,士兵中箭受傷,三處受傷的躺在車上,二處受傷的駕車,一處受傷的執兵器作戰。李陵說:「我軍士氣減低衰退,鼓不起來的原因是什麼?軍中難道有女人嗎?」

開始出兵時,關東群盜的妻子徙邊的便隨軍當了士兵的妻子,深藏車中。壟陸搜出來,全部殺掉。第二天再戰,斬殺敵兵三千多人。率軍向東南行進,沿著舊龍城道路行軍,四五天到達大澤葭葦中,匈奴從上風放火,李陵也讓軍中放火燒出隔離帶以自救。

南行到山下,單於在南山上,派他的兒子率騎兵攻擊李陵。李陵軍在樹林中交戰,又殺死敵軍幾千人,用連弩射單於,單於下山退走。這一天捕到俘虜,交待說:

「單於講:『這些是漢朝的精兵,攻擊不能取勝,日夜誘我南近邊界,會不會有伏兵呢?』各部落當戶君長都說:『單於親自率領幾萬騎兵不能消滅幾千人的漢兵,以後再也無法派遣入邊的人了,會讓漢朝更加輕視我匈奴。再到山谷中大戰,還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地,不能擊敗,就退回來。」

當時,李陵軍更加危急,匈奴騎兵多,一日交戰數十回合,又殺死敵軍二千餘人。匈奴不利,想退兵,正遇李陵軍軍候管敢被校尉所辱,逃降匈奴,講述了漢軍情況,說「李陵軍無後援,箭也快射完了,獨率部下及成安侯校官各八百人為前鋒,用黃、白二色旗幟,應當用精銳騎兵箭射便可消滅漢軍。」

成安侯是穎川人,父親韓千秋,原為濟南相,征討南越時戰死,漢武帝封其子延年為侯,以校尉身份隨李陵出征。單於得到管敢後大喜,派騎兵總攻漠軍,大聲疾呼:「李陵、韓延年趕快投降!」於是攔截道路,攻擊李陵。漢軍在山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箭如雨下。

漢軍南下,沒有到達韃汗山,一天就消耗掉五十萬支箭,立即棄車而退兵。士兵還有三千多人,只是砍斷車輻當作武器,軍官持短刀,深入到峽谷之中。單於斷了漢軍後路,就山勢下投壘石,士兵傷亡慘重,不能行進。黃昏後,李陵便衣獨步出營,制止左右隨從說:「不要跟隨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單於就可以了!」過了很久。

李陵返回來,嘆息著說:「兵敗,就死吧!」有的軍吏說:「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能如願,以後找一條返回去的道路,像浞野侯那樣被俘後又逃回來,天子還是禮遇他,何況將軍呢!」李陵說:「你不要說丫,我不死,非壯士。」於是砍掉所有旗幟,埋藏了珍寶,李陵嘆息說:「再有幾十支箭,足可以逃走了。

今天沒有武器再戰,天亮了就坐等被俘!大家各自逃命,還會有脫身回報天子的人。」令軍士每人帶二升糧,一大片冰,約定到遮虜鄣等待。半夜時,擊鼓起程,鼓沒有響。李陵與韓延年都上了馬,跟從的壯士有十幾人。

包摳數千騎兵追擊,韓延年戰死。奎墮說:「沒有面目向陛下報告了!」於是便投降。軍人們分散逃走,逃到邊塞的有四百多人。

李陵失敗處距邊塞有一百多里,邊塞上報消息。皇上希望李陵死戰,召來李陵的老母、妻室,讓看相的觀察,沒有死喪之色。後來聽說李陵投降,皇上非常憤怒,責問陳步樂,陳步樂自殺。群臣皆怪罪李陵,皇上問太史令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說:「李陵對親人孝敬,對士人誠信,經常奮不顧身解救國家危難。

從他的一向表現來看,有國士之風。今天他辦了一件不幸的事,那些貪生怕死只顧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便任意構陷,誇大其罪,是令人痛心的!況且李陵祇率領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長驅直入到達匈奴腹地,面對數萬敵軍,使匈奴顧不上救死扶傷,招來全部會射箭的民眾一同圍攻李陵。

李陵轉戰千里,箭盡路絕,士兵拉的是空弩,冒著白刃箭雨,還是同敵人拚死搏鬥,能得到士兵拚死之力,就是古代名將也不能超過他。他雖然失敗被俘,然而他所摧敗敵軍的戰績,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所以不死,是想在適當的時機報效漢朝。」

當初,皇上派貳師將軍出征,李陵只是協助之兵,到李陵與單於遭遇,貳師戰功很少。皇上便以司馬遷誣蠛、詆毀貳師,為李陵游說為罪名,判處他腐刑。

過了很久,皇上後悔沒有及時救援李陵,說:「李陵出塞時,就應讓強弩都尉去迎接。在朝廷下詔,才讓老將路博德心生奸詐,使李陵軍覆沒。」於是派使者慰勞賞賜李陵軍中逃回的士兵。

奎墮在包摳一年多,皇上派因桿將軍公孫敖率軍深入匈奴迎接李陵。公孫敖軍無功而回,說:「捕到的俘虜說:李陵教單於用兵以防備漢軍,因此臣無所獲。」皇上聽到報告,於是將李陸家滅族,母、弟、妻、子皆被殺。隴西士大夫以奎壓滅族為羞愧。

後來,漢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責問使者說:「我為漢率領步兵五千人橫掃鯉塑,因為沒有救兵支援而失敗,有什麼對不起蓮室的,要殺我全家?」使者說:「漢室聽說李少卿教包塑用兵。」

奎墮說:「是奎毖,不是我。」奎緒原來是還塞外都尉,屯聖±泌,魚軀攻擊,奎鍾投降,單於禮遇奎緒,常在李陵上坐。李陵痛恨自己的家因李緒而滅族,派人刺殺李緒。大板氏想殺李陵,單於把他藏在北方,大辟氏死後才回來。

單於認為奎墮壯勇,把女兒嫁給李陵為妻,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都受到尊崇而重用。衛律的父親原本是長水胡人。衛律生長在墜,與協律都尉奎延年友善,奎旦蝗推薦{鼬出使鯉塑。返回時,正遇奎延年被抄家,街建畏懼被殺,逃走投降匈奴。匈奴喜愛他,常在單於左右。奎瞳居外庭,有大事,才入內議事。

昭帝立為帝,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向來與李陵友好,派李陵的老朋友隴西人任逃生等三人一同到包塑招回奎墮。任立迪等到達包軀,單於擺酒賜濩使者,奎陸、餐律都在座。任立迪等見到奎墮,沒有機會私語,便目視李陸,多次撫摸佩刀上的環,摸捉李陵的腳,暗諭可以歸蓮。

後來,奎陸、聾硿都用牛肉和酒慰勞選使者,換杯而飲,兩人都著胡服,扎一撮發髻。任立政大聲說:「漢已經大赦,中原安樂,主上年少,霍子盂、上官少叔執政。」用這話來先打動李陵。李陵默不作聲,總是看著並撫摸自己的頭發,回答說:「我已經穿上胡服了!」

不一會兒,衛律起身更衣,任立政說:「哎,少卿勞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問好。」李陵說:「霍與上官二位無恙吧?」任立政說:「請少卿回歸故鄉,不必擔憂富貴。」

李陵叫著任立政的字說:「少公,回去容易,恐怕再受凌辱,怎麼辦!」話沒說完,衛律返回,聽到了餘音,便接著說:「李少卿是賢人,不只是居住在一國。范蠡遍游天下,由余離開西戎到了秦國,今天談話為何如此親密!」隨後撤去宴席。

任立政隨即問李陵說:「你也有意回去嗎?」李陵說:「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漢元平元年病死。

二、原文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不見虜,還。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

數年,漢遣貳師將軍伐大宛,使陵將五校兵隨後。行至塞,會貳師還。上賜陵書,陵留吏士,與輕騎五百出敦煌,至鹽水,迎貳師還,復留屯張掖。

天漢二年,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召見武台,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於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陵對:「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於庭。」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博德故伏波將軍,亦羞為陵後距,奏言:「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禽也。」

書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乃詔博德:「吾欲予李陵騎,雲『欲以少擊眾』。今虜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鉤營之道。」詔陵:「以九月發,出庶虜鄣,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觀虜,即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

所與博德言者雲何?具以書對。」陵於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營,舉圖所過山川地形,使麾下騎陳步樂還以聞。步樂召見,道陵將率得士死力,上甚說,拜步樂為郎。

陵至浚稽山,與單於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軍居兩山間,以大車為營。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令曰:「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

單於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且引,南行數日,抵山谷中。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始軍出時,關東群盜妻子徙邊者隨軍為卒妻婦,大匿車中。

陵搜得,皆劍斬之。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虜從上風縱火,陵亦令軍中縱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單於在南山上,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於,單於下走。

是日捕得虜,言:「單於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於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後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復力戰山谷間,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還。」

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潁川人,父韓千秋,故濟南相,奮擊南越戰死,武帝封子延年為侯,以校尉隨陵。

單於得敢大喜,使騎並攻漢軍,疾呼曰:「李陵、韓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士尚三千餘人,徒斬車輻而持之,軍吏持尺刀,抵山入峽谷。

單於遮其後,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後,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於耳!」良久,陵還,大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

於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虜鄣者相待。夜半時,擊鼓起士,鼓不鳴。

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餘人。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

陵敗處去塞百餘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後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

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於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

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於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其後,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

使者曰:「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陵曰:「乃李緒,非我也。」李緒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緒降,而單於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於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

單於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衛律者,父本長水胡人。律生長漢,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匈奴。使還,會延年家收,律懼並誅,亡還降匈奴。匈奴愛之,常在單於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於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

後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立政大言曰:「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動之。陵墨不應,孰視而自循其發,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頃,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謝女。」陵曰:「霍與上官無恙乎?」

立政曰:「請少卿來歸故鄉,毋憂富貴。」陵字立政曰:「少公,歸易耳,恐再辱,奈何!」語未卒,衛律還,頗聞余語,曰:「李少卿賢者,不獨居一國。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語之親也!」因罷去。立政隨謂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陵在匈奴二十餘年,元平元年病死。

三、出處

《漢書》

(8)漢軍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

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

二、作品賞析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三、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Ⅸ 請翻譯文言文《項羽自刎》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⑧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⑩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於是項王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趁夜突破重圍,向南沖出,飛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王又帶著騎兵向東,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失敗過,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終於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今天肯定得決心戰死了,我願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沖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於是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漢軍把他們包圍起幾層。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沖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於是項王高聲呼喊著沖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漢軍騎將,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倒退了好幾里。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沖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光項籍一個人就殺掉漢軍幾百人。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負傷。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指給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你吧!"說完,自刎而死。王翳拿下項王的頭,其他騎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到一塊把肢體拼合,正好都對。因此。把項羽的土地分成五塊;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niè,聶)陽侯。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0580731.html

Ⅹ 關於文言文《四面楚歌》的翻譯

古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①!」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②,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數闋⑤,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翻譯:①何楚人之多:怎麼楚人這么多。②騅(zhuī錐):毛色蒼白相雜的馬。③逝:跑。④奈若何:把你怎麼辦。⑤闋:樂曲每終了一次叫一闋。「數闋」就是幾遍。

古文: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①,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②。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③,田父紿曰「左」④。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⑥,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⑦,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⑧。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⑨,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⑩。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 「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翻譯:①直:同「值」,當,趁。②屬:連接,這里指跟上。③田父(fǔ,甫):老農。④紿:欺騙。⑤卒:終於。⑥快戰:痛快地打一仗。⑦刈(yì意):割,砍。⑧四向:面向四方。⑨披靡:原指草木隨風倒伏,這里比喻軍隊潰敗。⑩辟易:倒退的樣子。

全文譯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么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你怎麼辦!」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能抬頭看項羽了。

於是項羽跨上戰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隨,當晚從南面突出重圍,縱馬奔逃。天亮的時候,漢軍才察覺,就命令騎兵將領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能跟上項羽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走到陰陵時,迷路了,向一農夫問路,老農騙他說:「往左拐。」項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窪地里,所以又被漢軍追上了。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而追擊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己估計這回不能逃脫了,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斗,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終於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我今天當然是要決一死戰,願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勝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帥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於是就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個方向。漢軍層層包圍他們,項羽對他的騎兵說:「我再為你們斬他一將。」命令四隊騎兵一起向下沖擊,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集合。於是項羽大聲呼喝向下直沖,漢軍都潰敗逃散,果然斬殺了漢軍一員大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擔任騎兵將領,負責追擊項羽,項羽瞪眼對他大喝,赤泉侯楊喜連人帶馬驚慌失措,倒退了好幾里。項羽同他的騎兵在約定的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便把軍隊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圍上來。項羽就沖出來,又斬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死百餘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騎兵,發現只不過損失了兩個人,便問他的隨騎道:「怎麼樣?」騎兵們都佩服地說:「真像您說的那樣!」

英文翻譯: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8264883.html?fr=qrl3 http://..com/question/11865153.html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