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科學教案
1. 急求小學科學課優質教案
你可以去小學科學輔導網
2. 小學科學教案怎麼寫
有趣的化學
——自製洗發香波
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洗發香波的製作都需要哪些成分,認識兩種化學葯品的名稱及其性狀,掌握洗發香波各成分所起到的作用,培養孩子日常觀察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製作洗發香波的應用的成分。
2、了解各種成分在洗發香波中的作用。
3、製作洗發香波。
教學重點:
1、掌握製作洗發香波所用到的化學葯品。
2、洗發香波的主要成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認識洗發香波中的化學葯品的名稱,掌握其性狀。
2、製作洗發香波。
教學用具:
教師用具:色素、香精、溫水、毛巾(備用)
學生用具:燒杯、攪拌棒1個/人、十二醇硫酸鈉1袋/人、氯化銨1袋/人、香波瓶1個/人。
課時安排:
80分鍾。
課堂流程:
一、情境導入:(5分鍾)
師:夏天很熱,愛干凈的同學每天都要洗頭洗澡,你們洗頭的時候都會用什麼洗呢?
生:洗發水······
師:你們家裡用的洗發水都是哪裡來的呢?
生:買來的······
師:我們平時所用的洗發水基本上都是我們從超市或者商店買回來的,那麼今天老師有一個神奇的配方,可以讓大家通過實驗自己製作一瓶洗發水,你們想不想做?
生:想······
師: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種屬於我們自己品牌的洗發香波,一定要記住它的秘密配方哦!
二、課程講解:(35分鍾)
【教師演示實驗一】5分鍾
師:首先,我們想一想,洗發水最先要有什麼?
生:水······
師:那麼,今天我們要製作洗發水就要用到水,所以在製作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要不然我們好不容易製成的洗發水撒了就沒了,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有了水了,我們拿什麼裝水呢?
生:瓶子······
師:今天老師先要向大家介紹我們今天製作洗發香波的容器,就是這個(出示燒杯),大家觀察,這個小杯子和我們平時喝水的杯子有什麼不同?
生:有一個小嘴兒、有數字······
師:很好,這個杯子呢,是專門用來做化學實驗用的,它有一個小口兒,還有數字刻度線,科學上我們稱它為——燒杯。
生:······
師:燒杯通常用來配製溶液。有一個小口是為了方便我們倒溶液,有刻度線是可以告訴我們裝溶液的量,它叫做?
生:燒杯······
【教師演示實驗二】
師:那麼我們有水了,就能把頭發洗干凈了嗎?
生:不能······
師:那麼,洗發水最主要的用途是?
生:把頭發洗干凈·····
師:洗發水最主要的用途是洗干凈頭發,那麼,我們生活中用什麼可以洗干凈?
生:洗衣粉、洗潔精、肥皂······
師:那麼,我們能用洗衣粉和洗潔精洗頭發嗎?
生:不能·····
師:那樣會傷害我們的頭發的,那麼老師要想想辦法了,看!老師手裡這是什麼?
生:······
師:這袋化學葯品呢在洗發水中可以把我們頭發洗干凈的作用,把頭發洗干凈換一種說法就是去污的作用。我們一起看看他的顏色和形狀。
生:白色、粉末,像麵粉······
師:這袋白色的,粉末狀的葯品的名字特別長,看誰能一下子記住——十二醇硫酸鈉。它的作用是——去污,可以把我們頭發上的臟東西洗掉。
生:······
師:現在,我們有了可以把頭發洗干凈的十二醇硫酸鈉了,那麼,想一想洗發水這樣就做完了嗎?和我們買來的一樣嗎?
生:不一樣,買來的有香味,粘的,有顏色······
師:很好,那麼怎麼樣才能使洗發水變得和買來的一樣粘粘的?
生:放入膠水······
師:膠水?不行,膠水把頭發都粘上了,所以,接下來我又要變出一種化學葯品,看!
師:它呢,就是可以讓我們洗發水變得黏黏的稠稠的化學葯品——氯化銨
總結:本實驗旨在告訴學生兩種化學葯品的名稱及作用。
(溫馨提示:葯品不要讓學生吞食,要講清安全事項)
【教師演示實驗三】5分鍾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想一想,還有什麼?
生:不香,沒有顏色······
師:為了讓我們的洗發水香香的我們要加入——香精油······
師:沒有顏色,我們可以加入——色素。這樣,我們的洗發水就製作完成啦!
師:好,現在,我們馬上一起來製作!
三、動手實踐:(20分鍾)
師:我們一起熟悉下製作洗發水的物品有哪些?首先需要燒杯,十二醇硫酸鈉、氯化銨、香精油、色素。並把它們整齊的擺在桌子上。都擺整齊了嗎?
生:擺整齊了。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製作洗發水。
製作流程:
1、每位同學發裝有60毫升溫水的燒杯,可以讓學生說出燒杯中溶液的量。
2、發放十二醇硫酸鈉並倒入燒杯中,用攪拌棒慢慢地攪拌,使它完全溶解。讓學生觀察燒杯中的溶液有什麼現象?——有泡沫出現。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香皂泡和洗衣粉的泡泡相似。十二醇硫酸鈉作用就是——去污作用它是洗發香波的去污成分。
3、想一想我們自製的洗發水和買來的洗發水有什麼不同?粘稠度不同。買來的洗發水比較粘稠,而自製的洗發水比較稀。加入氯化銨攪拌後,看看溶液有什麼不同了?氯化銨有增稠的作用。
溫馨提示:在倒入氯化銨時應一點點慢慢加入,不能一下全部倒入。否則會過度粘稠。
4、再次比較自製洗發水與普通洗發水的不同之處。學生自由發言:缺少顏色和香味。加入色素和香精,不同的色素,可以使洗發水呈現不同的顏色。香精 ,可以使洗發水有香香的味道哦。
5、把自製的洗發水裝到香波瓶里。擰緊蓋子。(老師需要講解一下香波瓶的使用方法)
製作洗發水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想想每添加一種物品的作用,注意老師要教學生攪拌棒的使用方法。
四、科學原理:(5分鍾)
師:洗發水做好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我們都用了哪些化學葯品和物品?
生:······
師:(總結學生發言)十二醇硫酸鈉、氯化銨、香精油、色素······
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
生:······
師:十二醇硫酸鈉——去污、氯化銨——增稠、香精油——添香、色素——加色。
五、總結延伸:(10分鍾)
1、知識競賽
師:可以讓我們洗發水把頭發上的臟東西洗掉的化學葯品叫做?
生:十二醇硫酸鈉,白色,粉末狀(看實際葯品)。
師:那麼讓我們洗發水變得粘粘的稠稠的是?
生:氯化銨。
師:用什麼變香的?
生:香精油。
師:顏色呢?
生:色素。
師:這是屬於我們自己品牌的洗發水,我們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洗發香波。趕快給你的洗發香波起個品牌稱號吧。
總結:本課主要讓學生掌握洗發水的成分及其作用,告知學生使用方法,不要吞食,建議本節課採取邊講邊製作的方法。
溫馨提示:1、實驗前需要提前打好溫水,課前強調紀律與安全。
2、實驗器材要逐步發給學生,用到什麼器材發放什麼器材,不能把所有器材全部一次性發到學生手中。
3、注意燒杯和攪拌棒的正確的使用方法。
4. 氯化銨倒入時不可全倒進,可以先加半袋再一點一點加,直到最合適的稠度。
5.裝瓶時,一定要從燒杯的小嘴處將溶液倒出。另外,太過粘稠的洗發水需注意,千萬別灑了。
6、提醒學生課堂上不要擠壓香波瓶的蓋子,容易噴的到處都是。
7、課後,燒杯要清洗干凈回收利用。
2、課後探索
學會了製作洗發香波,同學們想想辦法能不能不能自己製作洗手液或者香皂?
知識鏈接:
身體健康和頭發的關系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某一個時期,由於精神壓力大、身體狀況不好,會有更多的頭皮屑悄然落於肩頭。沒錯,心情的好壞也直接影響頭皮的健康。
所以,試著讓自己從焦慮中走出來吧,你可以運用冥想、瑜伽調節情緒,設法使自己處在穩定而鬆弛的精神狀態中。這樣,頭屑也會跟著安靜下來。另外,均衡的營養、清淡的飲食結構,同樣可以讓秀發炫起來。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甜食,多攝取鹼性和富含維生素B2、B6的食物,如牛奶、蔬菜、水果、海藻等,避免過多的酸性食物。
3. 誰有人教版小學科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生長與變化
生物與環境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種子發芽實驗」,從提出問題、進行假設、選擇控制條件、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按照計劃實施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科學結論的完整過程,懂得對比實驗中控制變數的重要意義。
2、用生態瓶實驗探究如何維持一個小生態系統內的平衡,觀察這個小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失去平衡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3、能夠通過調查、討論、查閱資料等形式,研究人類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並能利用恰當的詞語包括正確的科學術語(如生長環境、生態環境、生物群落、食物鏈等)來描述自己參加的調查、探索和觀察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
核心概念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等。
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植物和動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境都有著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強度、水分多少、食物種類等。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有著非常復雜的關系。如食物關系等。
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在一定范圍內的生物必須和平共處,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梳理關於生物的觀察資料,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深化對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等重要觀念的理解。
2、願意通過觀察、動手製作、查閱資料、討論等形式參與研究活動,並願意與同學就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與分享。
3、意識到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日益嚴峻,我們應該追求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平衡發展,初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
【本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整個單元的教學由8個主題活動組成。第一部分(第1-3課) 由「種子發芽實驗(一)」、「種子發芽實驗(二)」、「觀察綠豆種子的生長」 三個活動,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種子發芽實驗(一)」開始、將引導學生從提出問題——綠豆發芽需要什麼條件,到進行假設、選擇控制條件、制訂實驗計劃、觀察記錄現象、分析整理數據、作出解釋的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在此同時,三個活動又各自承載著不相同任務,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教材沒有採取以往以逐一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方法,而是直接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研究陽光、溫度、水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盡管這樣的研究種子的活動已經在前面出現過,但是學生在這里經歷的是比較嚴密的一整套控制實驗的過程,這對學生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學生經歷了設計種子發芽實驗、觀察記錄控制條件下的種子發芽過程和整理分析實驗結果三項活動,從中了解綠豆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觀察實驗現象、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並用實驗數據說明問題的科學方法。
第二部分(第4課) 「蚯蚓的選擇」通過對蚯蚓與環境的研究,認識動物與無生命環境的關系,了解動物是會根據自身生存的需要對環境條件進行選擇的.
第三部分(第5課)」 食物鏈與食物網」通過學習認識和研究食物鏈和食物網,將植物和動物聯系起來,認識到生物之間是互為生長環境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第四部分(第6、7、8課)通過設計和建造生態瓶的模擬實驗,觀察生態瓶內的動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改變生態瓶的控制條件,推測和觀察條件改變後的生態狀況,初步感受生態平衡的意義。最後將研究推廣到真實的大自然中,推測草原上某種動植物增減或某種環境改變後生態平衡狀態的變化,進而認識引發沙塵暴的原因;在了解學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通過上網、訪問、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認識了解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進一步關注自然界的珍稀動植物,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研究,做一個某種珍稀動植物生存現狀和保護措施的調查研究報告,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材與教學問題研討】
本單元第1課時,提出問題後即引導學生設計種子發芽實驗,完善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方法,安排學生每人回家進行實驗,同時以組為單位在學校進行實驗,做好標簽,明確分工管理。本單元的第4課時進行教學,大約在種子發芽實驗進行了一周時間的時候,安排第2課教學進行分析,在此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注意督促了解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進行指導。
本單元探究活動多,真正落實好每一個觀察、實驗活動,做到不走過場,落在實處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明確每一個觀察實驗的方法、步驟,如何操作,怎樣觀察,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在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考慮完整,使每一位學生清楚觀察實驗的具體方法。如:設計種子發芽試驗,我打算作種子在黑暗中發芽快,還是在光照的情況下發芽快這一項實驗。必須讓學生明確這個實驗只有一點不同,即一個是在黑暗的環境里不需要光照,一個是在明亮需要光照的環境下。其它條件都相同,同時下種、同時在自然的溫度情況下,掌握好水量,指導好學生怎樣選擇黑暗的環境(放在什麼位置)。如果環境沒有選擇好實驗現象可能會出現不太明顯的現象,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由於疏於指導或強調得不夠,造成實驗不成功。同時還要明確怎樣做記錄,記錄下哪一天下的種,哪一天萌發出芽,量一量每天長多高。告訴學生注意保留原始數據,以備對比時整理研究。
要聯系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不要認為當地的條件不夠,或者與教材上的設想不同而放棄實際操作的機會,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蚯蚓的棲息地也可以用其他的動物來代替,代替的動物最好是當地常見的動物。可以在教室里或者實驗室里建立一個研究生物棲息地的環境,幫助學生學習。 本單元對收集資料、整理數據、分析資料和數據是重點要求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知道如何看待數據、尊重數據、引用資料、鑒別資料,並使自己的結論更加接近真實,更加接近事實。關於控制實驗的研究,教師最好自己對此方面的內容進行補課,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實施這方面的研究。
科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過程中重點要體現在這兩個環節上:
一是設計實驗的環節,實驗前要把實驗方法想周全,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虛心接受同學的正確意見,完善實驗設計的能力。
二是按照實驗設計的步驟實施實驗的能力。認真做好記錄、收集實驗數據,實事求是不偽造數據。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科學地思考,科學地操作的行為習慣。
4. 小學一年級科學上冊《科學是什麼》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針對吹泡泡能夠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2、能夠從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知道科學是什麼。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4、培養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興趣,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准備]
1、洗滌劑、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製吹泡泡的溶液。
2、各種粗細不同的吸管。
3、鐵絲或鋁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討論「什麼是科學?」只有科學家那裡才有科學嗎?吹泡泡游戲里也有科學嗎?
教師演示:吹泡泡。
談話:關於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將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合並同類項。)大家提出的問題哪一個適合我們這一節課研究呢?(根據問題的可行性選擇出要研究的問題。)怎樣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學生嘗試配製吹泡泡溶液,選擇吸管吹泡泡。
比一比,誰的泡泡大,為什麼?
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樣。
思考:說一說吹泡泡都經歷了哪些過程?
談話:吹泡泡經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學。科學就是提出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討論:我們身邊哪裡還有科學?
5. 小學科學5年級教案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編寫要從教育教學目的、任務著眼,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具體說:
(1)要求編寫教案時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
如初中物理課的教案,在組織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能任意提高教學要求,要避免由於過分追求敘述的嚴謹而影響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理解,形成教學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行教材要求並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在這里最好不要讓學生去做那些人為的難度大、綜合程度高的題」��這是編者的意圖.新教師尤其應當注意深廣度問題,否則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教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並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於情境之中,從探索中提出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研究如何設計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程序及要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麼錯而激疑,把啟發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分析比較上:小車在課本3�5所示的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現象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維持運動的距離不同.把點拔的要點落在概括上,引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計劃性,這是不恰當的.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知識傳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決定的.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充分發揮表象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象和重現物理過程,常常是教學難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時盡量通過物理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這對於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益處.演示實驗是在教學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實驗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教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各儀器有什麼作用?要求學生主要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什麼時候提出問題等進行周密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目的明確,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進行實驗.
(5)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6. 小學科學完整教案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
二、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地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1)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你們是否想過它從哪裡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2、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
1) 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重在說出推測的依據
書上已有:舞台上的燈光,從雲層中透過的陽光
但應該啟發更多: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體的側面一致
3、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2)4人一組自行操作
3)解釋匯報兩次實驗的現象
4、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提示不要用眼睛直對很亮的光線.
2)書上資料的介紹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七、板書設計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我的推測:直線傳播
我的依據:
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7. 小學科學教案:《怎樣搭配食物》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2.了解食物金字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3.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4.願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2.教學難點是理解和運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和方法。
【教學准備】
1.記一篇你的一天食物日記。
2.想一想自己是否偏食、挑食。
【學案】
《2怎樣搭配食物》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了解食物金字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2.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記一份你一天的食物日記(參照書44頁的四一班的劉鳴食物日記來寫)
2.重新設計一份一天的食譜: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1.通過學習《我們吃什麼》一課,我們知道到了各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沒有一種食物含有^***需要的全部營養。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偏食很重要。
2.看圖: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認為他們有哪些飲食方面的問題?
3.他們偏食挑食,不懂得食物要多樣化,更不懂得該怎樣搭配自己的食物。那麼,怎樣搭配食物?揭示課題:怎樣搭配食物
二、了解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
1.閱讀教材,討論: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怎樣的健康飲食方法?
2.匯報交流:
(1)食物金字塔分為幾層?
(2)每層有哪些食物?
(3)各是哪類食物?
(4)一共有幾大類食物?
一、油、鹽、糖
二、豆、奶類
三、魚、蝦、肉、蛋類
四、蔬菜、水果類
五、糧食類(米飯、面條、麵包等澱粉類)
六、水
(5)食物金字塔的結構有什麼特點?(上小下大,呈現每天飲食的比例:上層的食物相對要吃得少,下層的食物要吃得多。)
(6)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注意什麼?(要合理搭配食物,合理控制食物的攝入量)
3.小結: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含有這六大類食物,各種營養素種類要齊全,數量要充足,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合適,各食物之間的搭配要科學合理,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時食用,菠菜和豆腐也不能同時食用等。
三、繪制並評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1.根據食物日記,做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先畫好格式金字塔,讓學生將自己吃的食物向塔格內填寫)
2.學生匯報交流:
(1)相互展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2)說說各自金字塔的優點、不合理的地方及如何改進?
3.用視頻展台展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並說說自己金字塔的優點。
4.小結:大家匯報的結果表明,班上多數同學的食物結構不夠合理,少數同學的食物結構很不合理。要做到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應該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配餐。
5.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修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以後參照執行。
四、開展趣味性的配餐活動
1、自己設計一份晚餐食譜,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搭配。
(1)每人設計一份晚餐食譜。
(2)在小組裡面交流、評價,並進行修改。
(3)每小組評選出一份最佳食譜,在全班交流。(以「合理、好吃、省錢」為標准進行全班評價)
2.設計一周的食譜,並交給父母,共同執行。
五、總結
1.現在,你知道怎樣科學合理搭配食物了嗎?怎麼搭配?
2.主動改變自己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使自己長得健康。
六、作業
1.執行一周食譜。
2.不偏食、不挑食,合理搭配食物。
8. 新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空氣有重量嗎的優秀教案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優秀教案是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教案。
參考教案如下,加以改動即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過程與方法:
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准確稱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並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准備】
給每個小組准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給每個學生准備:石頭、水、空氣的比較表格.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麼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採用自製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並討論自製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製小天平.(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4、小天平調平.(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5、給氣球充氣,觀察並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麼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並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隻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後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需提醒學生注意充足氣後,皮球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為什麼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麼?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製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准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於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文章來自我的的個人網站:四季在線教育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