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英語學科活動

小學英語學科活動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14:07

什麼是小學英語學科素養

學科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
新課程版各學科課程標准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權位於「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
所謂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學科的課前小研究

一、課題提出背景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通過說來表情達意,從而達到學習本學科的目的。小學階段屬於英語學習的預備階段,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可是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加上缺少濃厚的語言氛圍,很多學生對英語是「想說愛你不簡單」,對之敬而遠之。通過問卷調查和平時的教學,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僅僅會讀課文中的句子、詞語或模仿造些句子、對話,根本無法將所學的詞句加以整和,形成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出來,導致出現在交際場合就張口結舌,不會說的現象。更有些學生怕學、怕說英語,甚至討厭英語。然而,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通過說來表情達意,從而達到學習本學科的目的——交際。可目前卻產生了英語「說」的最終目標和現實中學生不敢說、不願說的矛盾。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就是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和諧的「說」的氛圍,為學生淀積「說」的素材,為學生創造「說」的情景和空間,為學生將來更好地「說」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二、 理論依據《英語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綜合語言的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體發展基礎上,其中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達到學習總體目標必須由「說」得以體現。我們以贊可夫的發展教學論為指導思想,相信每位孩子都有發展空間,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為他們的英語能力的發展奠基,以根舍因 的範例教學理論和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為研究指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開展各種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和諧,積極的氛圍中學習,求知慾得到激發,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及頑強拼搏的毅力得到鍛煉。三、課題的界定「說」是提高學習能力的一方面,在研究中還要結合其他各法與「說」結合,如:聽、讀、寫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英語素質。這種素質和能力又以「說「來表現。這種能力包括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流利地用英語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熟悉英語的語言習慣,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具備一定的文化意識,同時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題就是要通過研究,打破農村的小學生不會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啞巴英語「現象,讓學生能輕松「說」英語。四、課題研究的目標1、使教師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能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注意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要。改變傳統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2、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況,以及對英語學習方面的學習要求,其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將口語訓練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並開展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說」的慾望,樹立學生「說」的信心,檢測學生「說」的效果,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五、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做了以下這些工作:(一)、加強研究過程的監控和實施,提高「說」的能力1、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你對英語的興趣),學習習慣(你認為怎樣才能把英語說好),學習策略(你在家經常聽錄音學英語嗎),學習要求(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英語教學活動),並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後,我發現我班上的農村孩子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由於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不少同學既愛英語又怕英語,很想學好可又不知從何入手,特別是「聽」不懂,「說」不出。由此可見,英語學習在這幫農村娃的學習生活中很有潛力和空間,可在「聽」與「說」之間卡了殼,關鍵要靠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因此我在英語課堂上會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英語活動,打開農村學生不敢說英語的「大門」。(1)創設一種說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和良好的校園環境是誘導學生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的外在環境。因此,學校在校園環境方面精心設計,千方百計地為英語教學服務。每個班的牆壁上都貼有英語交際用語,每期板報都開辟英語專欄,英語標語在校園內隨處可見,英語長廊更讓同學們流連忘返。正是「桃李雖不言,花下自成蹊,牆壁不覺活,處處有寓意」發揮了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功能。每周一次的英語角活動更是同學們的最愛,在這里師生可以單獨交流,同學們可以相互交談,即使說錯了,也不要緊,大家會友善地一笑,或耐心的幫助糾正。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了和諧。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英語就在自己身邊,和母語一樣親切。(2)開展多種活動來促進學生說的習慣的養成每節課上,我們要求教師用英語和學生交流,每節課規定有口語交際的時間,即Free talk,或復習學過的話題,或綜合運用對話體系進行語言的整合,這樣不僅創設了和諧的教學氛圍,而且通過這種日積月累,潤物無聲的滲透,大大提高了學生說的興趣和說的信心。每次的英語課都要求學生進行小小演講,時間雖然很短,但日積月累一學期下來幾乎每個同學都有機會上台表現,這樣鞭策每位學生去說,給了說的動力,大大激發了學生說願望。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在說中得以培養。2、以課堂為主陣地,聽說並重,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1)、農村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說的氛圍,回到家中幾乎不可能用英語與家長交流。因此,英語課堂成了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同學們聽英語,說英語,能用英語交際的最佳時段。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杜絕用漢語組織教學,要保證英語氛圍,課前必須保證五分鍾的口語交際。教師要依據新課標,把握好教材,能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營造真實的交際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去說,能感覺到英語就在身邊,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孩子能自己按教師的要求說英語,可是聽不懂別人的表達,或是過一會兒才明白別人在說什麼。這正應了一些教育專家們分析的,學生要先將聽到的英語翻譯成漢語,再把漢語轉化成自己理解的內容,當然反應慢了。這也正說明了學生聽的太少,缺少良好的聽的習慣和較高的聽的能力。因此,課堂上我們不僅僅要求學生說,還要求學生聽,以聽促說。要讓學生聽懂,教師的發音首先要准。每個教師在課前必須先聽錄音,糾正好自己的讀音,確保發音正確,然後再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人沒事乾的情況,當一位學生說時,教師還要設計好相應的問題,請其他同學帶者問題去聽。在做聽力題時,盡量不要聽一句譯一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提高聽的能力。3、鞏固課內,延伸課外,積極落實並提高說的能力(1)、跟蹤調研,及時進行階段總結,撰寫案例反思和經驗文章,在反思中謀求進步,在進步中求得提高。每學期,由教導處和課題組安排,對每個年級的英語教學進行階段調研,及時發現問題,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共同探討這些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商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反思自己教學中該如何改進。(2)、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或教研室舉辦的各項英語技能測試比賽和賽課等活動,師生共同進步。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能力。因此,只要有學習的機會,我們決不放過。在學生中,我們也積極開展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通過活動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產生學習上的動力。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大家學習《小學生英語素質報》,開闊學生眼界,豐富課外知識。通過課題的研究,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學生們對英語也有了很大的興趣,對英語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不喜歡到愛上了英語,由不愛說到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一些學生還改變了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回家及時預習新知,復習舊知識,並能跟錄音讀課文,「聽」、「說」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說「的能力提高帶動了學習總成績的提高。同學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歷次考試中,我校英語教學成績均排在區前列。第三,在「說」中提升了學習能力和英語素質。英語教學中的「說」是滲透在每節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語課堂教學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這是對每位教師和學生的考驗。在研究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學中我們怎樣最小化地避免兩極分化,真正做到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說」的行列;怎樣做到聽、說的完美結合,讓學生不僅能說出自己所想,還要能正確,快速地聽懂別人在說什麼;怎樣在農村的英語教學中做好家校配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英語學習天地、更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索和探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❸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英語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培養合作精神、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傳授知識,而且還應當關注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如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利用專業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的精華,接受品德教育,從而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
有人認為英語教學主要是將語法、句型等語言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德育則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課進行.但在我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卻深深地體會到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對學生的思想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這里所說的「德育」,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為學生個體品德的過程,也包括加強學生道德實踐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赫爾巴特曾經說:「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語課程標准》也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愛國主義品質,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常寓德育於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和諧環境.
德育是一種道德追求的活動,即德育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人的各種德性的過程中,使人們得到一種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滿足,得到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
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氛圍.教師是朋友,是道德認識環境的創設者,同時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導師,是施愛者,給予學生的是關心、接納和尊重.我們要笑對每個學生,對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從多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
例如:我的課堂用語講究文明禮貌,在叫學生回答時或坐下時,常用「Please 」;請學生幫忙時「Excuse me」;學生幫了我或回答時,不忘對他說「Thank you」;學生回答正確時別忘了「Good」、「Great」、「Wonderful」或「You are clever」等;學生不會回答時用「Don』t worry」來鼓勵;叫錯了學生名字,說聲「Sorry」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英語課上,我正帶著同學們朗讀對話,一不小心,課本中夾著的一些卡片掉到了一位學生的桌底下.這位學生是剛外地轉來的,她的老家還沒有開設英語學科,雖說讀四年級了,可是一點兒英語基礎都沒有,連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都不會.而且,她十分內向,平時課堂上從不舉手,即使有時開小火車讀單詞輪到她時,她也不願說.可就在這時,她毫不遲疑地彎腰幫我撿了起來,並用雙手遞給了我.我感到很驚訝,但馬上微笑地對她說:「Thank you!」她愣了一下.這時她的同桌馬上小聲提醒她:「Mr.…在跟你說謝謝呢!」同桌的提醒讓她恍然大悟,我看到她害羞地笑了.從這以後,我發現她上課舉手了,課間看到我還會主動向我問好:「Good morning,Mr.…/Good afternoon,Mr.…」更可喜的是,我發現同學們之間也越來越有禮貌了,「Thank you」、「Sorry」等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經常能在課間聽到.
確實,教師這種彬彬有禮的態度,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到自己能與他人平等相處,能夠被尊重,要求學生能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尊重同學的語言成果,不嘲笑別人.教學中,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
二、挖掘教材元素.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教材中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能否獲得充分利用,主要靠教師深入鑽研教材,認真挖掘教材潛在的德育因素、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英語課堂教學之中.這既遵循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則,又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
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 「Hello! / 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禮貌用語,是三年級學生學習英語時最初接觸的內容.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懂得、明白:早上遇見同學和老師要學會說「 Good morning」;向別人道歉時要學會說 「Sorry」;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時要學會說「Thank you」;初次見面時要有禮貌,可以用:「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在學習動物「dog、pig、ck、tiger、lion」等單詞時,光學這些單詞並不難,但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在教學實踐,我採用戴動物頭飾讓學生扮演動物並學動物的叫聲、模仿動物的動作,再通過活動掛圖分析、對比,使學生能對保護動物的行為表示贊賞,對有文明行為的小朋友表示喜愛,對不愛護動物、不文明的行為表示不贊賞,並能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從而運用學會的新句型和語言知識培養起正確的道德情感和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生態意識,激發學生主動熱愛小動物,並願意和動物交朋友這種美好的感情和興趣,培養了正確的道德情感.
在講到西方節日Christmas Day時,可把Teachers』Day、National Day、Spring Festival、Mothers' Day、Fathers』Day、Women' s Day等相聯系,讓學生從比較中體會中西方人共同享受的家庭親情和愛國豪情.
在學習 「What can you do?I can …」句型時,可引導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能做哪些家務勞動.這時學生們會說:「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water the flowers/plants. I can cook. I can make mplings.」等,我於是適時評價道:「Great! You』re helpful! 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你能幫助父母做家務,真是一個熱愛勞動又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你父母一定為你感到驕傲,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向他們學習.」在句型學習的過程中,我既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又教育了學生要養成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教學A visit to Old MacDonald』s farm 中的句型「Don』t …」時,我引導學生說說我們在校園里有哪些事不能做.這時學生們會說:「Don』t draw on the blackboard/desk/wall. Don』t climb the window in the classroom. Don』t leave rubbish in the classroom. Don』t chase in the classroom.」 etc. 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本課的句型,還學會了自己在校園里不能做的事情,而且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他們學得很快,也很高興.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達到了教育、教學融於一體的教學效果.
三、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德育強調:德育應促進學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實踐著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親身參與的生活與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辨別、生成,這種精神的生成與建構只有讓學生經歷了體驗、感悟的過程後才能實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將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所創設的各種學習活動,而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容擴展到學生的其它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使情感體驗達到最優化.
如在十二月份可開展主題為「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的海報和賀卡製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找來有關聖誕節的小知識和新年的祝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製作了一張張精美的海報和賀卡.在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增長了聖誕節的有關知識(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襪……的由來),還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祝願.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合作製作海報的方式使學生樂於合作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課程對英語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知識的同時,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實現育人的宗旨.雖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滲透點並輔之於有效的教學法,就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只要我們能細心捕捉教育契機,「人為本,德為先」的教育思想之花就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姿!

❹ 如何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明了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即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法制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課堂教學也應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英語學科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的自身特點有機滲透法制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滲透教學的全過程
《英語課程標准》特別指出,要寓思想道德教育與語言教學之中,使學生學好英語的同時,在思想道德上也受到好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將法制教育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科知識與相關的法律常識融為一體,使學生自然地受到法制教育,潛移默化地接受法制的熏陶。
1.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法制教育。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圖文並茂的闡述,都在於強化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等,在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挖掘教材中這些顯性和隱性的素材,潛移默化地將法制教育內容滲透其間,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例如在PEP三年級A冊Unit4《We love Animals》教學中,孩子們表現出對動物的熱愛,但他們平時也不乏有無意或有意傷害小動物的行為。教師適時地告訴學生:Animals are our friends. We must take care of them. Let』s love each other.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要多關心它們、保護它們。保護珍稀動物,搶救瀕於滅絕的動物種群,保存和發展自然資源,不要隨意亂捕濫捉,以保證它們繁殖後代,代代相傳,繁榮發展。
2.英語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事,將語言教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結合起來,從中滲透法制教育,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學完PEP教材二年級下冊Unit4 Lesson34中,教師結合課本內容聯系《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交通工具進行介紹,教育學生了解並遵守交通法規,在馬路上不能擁擠,不能打鬧;在回家的路上如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或車輛,可用「Don』t cross!(不要穿越馬路)」、「Don』t play in the street!(不要在馬路上玩耍)」等句子勸告對方。並通過歌謠學會遵守交通規則:
Red light, red light. Stop! Stop! Stop!
Yellow light, yellow light. Wait! Wait! Wait!
Green light, green light. Go! Go! Go!
3.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滲透道德法制教育。談到文化背景這一文化知識時,首先讓學生們知道不同的環境會造就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行為。不同的國家由於不同的社會形態,會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PEP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5文化知識中,有關生活習慣的知識。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The fork is on the left. 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 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 我們中國人用「chopsticks(筷子)」,而國外友人多數用「fork(刀子)、knife(叉子)」。不僅教給學生餐桌禮儀,還要在我們遇到不會用筷子的外國友人時,不要嘲笑他人,應表示理解,並對他們嘗試他國的生活習慣的勇氣表示稱贊。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注意事項
1.抓時機。時機幾乎是課課存在的問題。英語課有其學科內在的特殊性,因此抓住其內在的特殊性運用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素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通曉教材,統籌安排教育內容。
2.講方式。《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和「寓」思想道德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式可採用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適時地曉之以理是畫龍點睛之筆,而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求實效。教學中貫徹一個自覺和一個不自覺,即教師自覺地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寓思想道德教育於英語教學之中,而讓學生不自覺地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思想道德上受到積極的影響。
4.避免牽強附會。教師在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注意適度。德育滲透要水到渠成,避免牽強附會。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而法制教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寓法制教育於英語教學活動之中,才能培養具有基本法律知識、懂得自我保護、高素質的合格的新型公民。

❺ 英語模仿秀活動通知 根據青島西海岸新區2020年小學生學科素養展示活動提升全

有活動通知的話,根據青島的話,有什麼活動提議是嗎?我感覺這個是沒有什麼提示的

❻ 您認為小學階段英語學科重要嗎

1、小學是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並掌握以下基內本理念:容
(1)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應該簡單易操作,年齡越小,活動越簡單,主要體現在操作過程與認知要求上;
(2)對低段年級來講,學習活動應以口語活動為主;
(3)小學階段在聽說讀寫方面的順序要求----要求學生能寫的詞學生應該先會讀,要求會讀的詞應該先會說,要求會說的詞應該先能聽懂;
(4)應採用能調動多項感官參與的活動,以有利於小學生英語學習,如TPR活動;
(5)設計讀寫活動時盡可能選擇小學生已經能夠流暢進行口語表達的話題;
(6)設計課堂活動時,盡可能考慮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以使課堂活動既有利於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又有利於其合作意識的培養;
(7)學習策略訓練對小學生來講同樣重要;
(8)小學生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學習傾向與學習風格,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有助於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傾向與選擇;
(9)快樂、輕松的課堂活動有助於形成小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

❼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意思

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❽ 作為小學英語老師,你認為這一學科有什麼特點

小學英語的學科特點 目前,小學每個班每周開設的英語課為2—3節 小學英語學科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 他們無所顧忌、敢想 敢說、好動, 求新求異的願望強烈。那麼在課堂上,教 師要很好地把握良機, 適時渲染英語課堂氣氛, 引發學 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 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小學生時期,兒童的心理變化和大腦思維最活躍。
根據兒童時期的特點,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二、在教學活動中,要有和諧的語言教學氛圍
三、要重視學生基本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有和諧的語言教學氛圍,是學好 英語的前提;而重視學生基本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是學好英語的保證。
如何教好小學英語
1。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如玩游戲,唱英文歌以 及英語測試。學生的好勝能力較強,測試有利於培養 學生的競爭能力。
2. 要注重學生單詞的掌握。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沒有單詞就更別說要學好英語了。
3. 小學有英語無需太注重語法,小學生學英語一 般只是為了好玩,語法很枯燥且較難。 讓小學生學習語法會讓他們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4. 除此之外,要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要鼓勵他 們說出英語。

❾ 淺談如何把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教學進行整合

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主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調、語音,培養學生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
由於我國學英語是非母語的學習環境,所以容易遺忘.加之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是小學生的天性,這給小學英語教學造成了不小的困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充滿興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記憶力就能明顯增強並且思維敏捷.所以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是搞好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其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運用多媒體提供的友好界面、形象直觀的情景式學習環境,進行的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加強多種感官體驗,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實驗結果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兩者加起來有94%.而多媒體信息技術既能提供看得見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又能提供聽得見的音頻信息,學生還能自己動手操作.即它能把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所具有的視聽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產生圖文並茂的、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形式.這樣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增強學生的求知慾.
在進行小學英語課的現代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情感參與、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達到動腦、動口和動手.在教師的耐心細致的示範與指導下,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操作演示,同時,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反饋原理來選擇不同的演示方式與次數.
二、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人們的思維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現代技術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在小學階段進行英語直觀教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學習環境與條件.由於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創造學習英語的生活情景,就可以在課堂上盡量排除用漢語講解的干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並配有大量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插圖.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把這些「死」的資源轉化成接近於學生實際生活的「活」的交際情景,將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縮短了教學與現實的距離,充分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以身臨其境的直觀教學幫助他們加強記憶,引導他們用英語積極思維,也給他們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第三單元第三課時,需要讓學生學會句型表達:This 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通過多媒體情景演示對話,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了英語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book7unit5lessson1中,學生要學習幾個與國家,城市相關的單詞,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每個國家的特色音樂、展示每個國家的代表建築,風景圖片等,並伴著相關的解說,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曾獲取的信息,並轉化為自己判斷的能力.這樣使學生腦海中出現的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無味的靜止圖片、遙不可及的異國他鄉,而是動態形象的內容和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從而促使他們能大膽自如地相互交流.
三、建立交際信息溝,有效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過程中,談話者需要有話可說,聽話者或覺得話中有新鮮的內容,值得一聽;或覺得有疑問,聽完話之後,了解到原來不曾知曉的事情.這種新鮮的內容我們稱之為信息.新鮮的內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互通信息便是交際.交際的目的是疏通二者之間的信息溝 (information gap) .因此,「信息溝」在外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真實的言語交際是建立在「信息溝」基礎之上的.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新授內容感興趣,在練習時積極性就會降低,因為沒有新鮮感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努力製造學生間、師生間、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信息溝,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疲憊感或焦慮心理.
如在復習交通工具和樂器類單詞時,我沒有直接出示圖片或實物,而是播放了該交通工具和樂器特有的聲音,實現了學生與所學內容的信息溝建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如在談論人物職業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把人物用陰影輪廓顯示,讓學生猜圖中人物的職業.在句型操練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面對媒體讀取信息,而另一組背對媒體詢問信息,這種神秘感會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同時增強交際的真實性,避免明知故問的尷尬局面.
雖然信息技術的

❿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有感

今天觀看了王桂雲的《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講座後,懂得了有效組織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是指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1 .課堂用語與有效組織英語語言實踐活動
1 )課堂用語主要包括:
教學用語:詞彙學習、語法學習、講解課文、布置作業等
教學組織用語:交代教學計劃、課堂活動安排、課堂指令、請求幫助等
溝通用語:打招呼、詢問考勤情況、評價學生表現、討論和交換觀點或看法等
2) 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
教師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敘述、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開發智力、感染情緒,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學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語輸入來源。它既是一種工作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的內容和方式。
3) 英語課堂用語的特點
1 .規范性 2 .簡潔性 3 .可接受性
4 .啟發性 5 .激勵性 6 .生動性
4) 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原則
1 .准確性原則 2 .循序漸進原則 3.交際性原則
4 .靈活性與針對性原則 5 .盡量使用英語原則
使用課堂用語時還要注意:
1 .必須以學生能聽懂為標准。
2 .教師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勢、簡筆畫、板書、多媒體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3 .力戒將英語課堂用語譯成漢語。
4 .注意語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師的話語量。少解釋,多示範。
6 .課堂用語要體現新課程理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2.小學英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類型
(1) 歌曲和歌謠
( 2 )簡筆畫。
(3) 游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和源泉。( 4 )指令性活動
( 5 )表演
( 6 )做調查
( 7 )編故事
( 8 )采訪
( 9 )描述和設計製作
通過設計卡片、圖畫和描述信息等任務,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任務是生活實踐的再現。
( 10 )辯論
3 、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哪些特點 ?
樂於實施行動
樂於外在表現
對難易程度特別敏感
情緒波動很大
喜聽說讀,厭寫
強於形象思維,弱於抽象思維
擅長整體接受,不擅長分析接受
4 、怎樣衡量一次課堂語言實踐活動的實效 ?
看學生情緒是否高漲
看學生是否獲得感知、體驗、實踐語言要點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學生是否行動起來了
看學生是否能夠自主行動
看學生是否改進了課堂話語
看師生行動是否協調和均衡
看此活動是否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性:
1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序
英語課堂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理解層次、操練與鞏同層次以及交際層次。2 .要合理安排活動的量
6 .課堂教學無效或低效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 關注學生需求不夠
表現為:
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教師示範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斷學生的發言
評價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設計與實施不夠
表現為:
小組合作活動時間的安排問題;
課堂結構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後緊,引課生動,結果潦草)
單純追求活動新奇,而非考慮它的實用性。
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夠透徹。
拿來主義,不根據自己的實際來取捨,照本宣科。
3 )准確的目標定位與表述不夠
7 .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應把握的幾點 :
(1)目標性
(2)全員性
(3) 趣味性
(4) 層次性
(5) 實用性
(6) 真實性
(7)鼓勵性
(8)多樣性
(9)關注生成長
三、課外語言實踐活動與有效組織
1 、模仿、錄音
2 、互動、表演
3 、采訪、調查
4 、觀看電視節目。
5 、游戲競賽
6 、英語角、英語節、英語周

熱點內容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