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文言文朗讀
1. 周處的朗讀節奏用「/」表示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專皆/暴犯屬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2. 周處原文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譯文]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遊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3. 文言文《周處》啟示
你好:
本文寫的是晉人周處改過自新的故事,從周處年輕時橫行鄉里,為人凶強,被人視為禍害,一直寫到他終為忠臣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轉變的,只要下定決心,改惡從善,勇於自新,就能有所成就。
希望能幫上你的忙。
4. 周處原文譯文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天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俱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譯文
周處年輕時,(為人)凶暴強悍,任性使氣,被同鄉人認為是一大禍害。另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而(這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就去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周處與蛟龍一起漂遊了幾十里遠。經過了三天三夜,同鄉人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大家在一起)相互慶賀。(周處)最終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互相慶祝,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當作了一大禍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改悔的想法。於是就進入吳郡去找尋陸機和陸雲。(當時)陸機不在家,只見到了陸雲,(周處就)把(義興人恨他的)情況全部告訴了陸雲,並且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提高修養,可是(怕)自己年紀已經太大,最終也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為)珍貴,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擔憂美好的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於是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忠臣。
5. 文言文周處除三害斷句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6. 把周處這篇文言文寫成故事的形式,有誰知道啊
在吳國和西晉滅吳時期有一個人名叫周處,至今許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從小死了父親,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氣大,喜歡騎馬打獵,可是性情暴躁,動不動就和人爭斗,做事都由著自己的性子干,不講理也不管後果。在村子裡為所欲為,從不把別人放在眼裡。村裡人討厭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裡的蛟龍合稱為「三害」。
有一天,周處看到一些老人圍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邊嘆氣一邊議論著什麼。他走過去問:「現在天下太平,又豐收了,你們還有什麼不高興的呢?」其中一個膽子大的老人說:「三害不除,人們哪會快樂呢?」周處忙問:「什麼三害,快說給我聽。」老人告訴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長橋下的蛟龍,該說第三害了,老人閉口不語了。周處性急,非讓老人說不可。老人就說:「要問這第三害,就是欺壓鄉鄰的惡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處沒想到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見大家看著他,以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說:「這三害算得了什麼,我去除掉它們。」大家都說:「你要是能除掉這三害,這可是大好事,我們一定感謝你。」
周處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著弓箭,帶著鋼刀,邁開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張牙舞爪的猛虎。他又來到了長橋,縱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龍。那蛟龍異常兇猛,周處和它在水中搏鬥起來,蛟龍順水下遊了幾十里,周處緊追不舍,三天三夜沒上岸。
村裡的人見周處一去不回,以為他與蛟龍同歸於盡了,大家就互相道賀,慶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處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後殺死了蛟龍,爬上了岸,回到了村裡。他一見大家正在慶祝三害已除,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難過極了,心想:一個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龍一樣,還有什麼意思。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周處去訪問了名師,經名師指點,他回到家鄉,振作起來,改變了以前的所作所為,不再專橫無理,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尊老愛幼,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忠厚老實的人。
周處這種勇於改過的行為,得到了鄉鄰的贊揚和擁護,後來有人推薦他在吳國做了官,西晉滅吳後又出任晉朝的官吏。他為官清正,大家都稱贊他是個了不起的清官呢!
7. 中考文言文周處答案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1、本文選自《 》 ,為 (朝代) (人名)編撰。
2、文章精心選材,通過 和 兩個事例,鮮明地展示了周處的個性特點。
3、周處「為鄉里所患」具體表現在哪裡?(用原文回答)
答:
4、周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本文選自《 世說新語 》 ,為 南北朝 (朝代) 劉義慶 (人名)編撰。
2、文章精心選材,通過 殺虎斬蛟 和 尋訪二陸 兩個事例,鮮明地展示了周處的個性特點。
3、周處「為鄉里所患」具體表現在哪裡?(用原文回答)
答: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
4、周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人是可以轉變的,只要痛下決心,浪子也可以回頭。
8. 周處這篇文言文怎麼翻譯
周處年少時,為人凶惡武斷,被鄉里人視為禍害。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轉來轉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百姓將他們並稱為「三害」,而三害當中周處尤其厲害。有人勸周處去殺死猛虎蛟龍。實則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後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後立即上山刺殺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里遠。周處緊緊追擊。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並死了,輪番互相慶賀。而周處竟殺死蛟龍,破水而出。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萌生悔改之意。於是到吳地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周處把全部情況都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修身改過,可歲月已荒廢了,怕最終一事無成。」陸雲說:「古人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於是努力改過,終於成為一名忠臣孝子。
9. 文言文 周處 『處』讀音
這個問題可由周處抄的字推斷。
古人的名和字意義是有所關聯的。據《晉書(卷五十八)周處傳 》載,周處字子隱。「處」讀chu第三聲,有止、隱退之意(參見: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A4Zdic84.htm),正與字中的「隱」的意義相合。所以周處的「處」不可能當處所講,也就是說不可能讀第四聲。
10. 文言文周處
周處:字子隱,晉朝義興(今江蘇宜興)人。劉義慶,字季伯,南北政權文學家。
《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孝標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中心思想及賞析
南山殺虎
1、課文從周處年輕時橫行鄉里,為人凶強,被人視為禍害,一直寫到他終為忠臣的結局,表現了一個人只要有改惡從善的決心和行動,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文章寫得十分精練,無論周處早先的「凶強俠氣」、為害鄉里,還是後來勇於改過、痛改前非,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選材,「殺虎斬蛟」和「尋訪二陸」的兩個事例,鮮明的展示了周處的個性特點。
2、本文頗含哲理。在鄉人眼裡,周處是義興「三害」之首,即使殺虎斬蛟也得不到人們的諒解。難能可貴的是周處能從鄉人的反應中感悟到自己的嚴重過失,進而聽取賢人的規勸,幡然悔悟,棄惡從善。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轉變的,只要痛下決心,浪子也可以回頭,並成為歷史上的英雄。
下水除蛟
3、本文作者精於謀篇布局,寫來處處充滿矛盾沖突。其中有周處擊殺蛟龍的惡斗場面,有鄉里慶賀周處之死的場景,有「改勵」時思想矛盾的復雜心理描寫。造成在寫作上比比轉,層層轉,回環往復,曲折陡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時似是山窮水盡,但筆鋒一轉,又是柳暗花明。語言簡練,含義深刻。
上海教育出版社 語文 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5課《周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語文 九年級下第二單元第4課《周處》
2010屆中考文言詩文考試篇目點擊 p38
2012屆中考文言詩文考試篇目點擊 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