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必修二

數學必修二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57:59

㈠ 高一數學必修2知識點總結

高中數學必修2知識點
一、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當 時, 。當 時, ;當 時, 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 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 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 ( )直線兩點 ,
④截矩式: 其中直線 與 軸交於點 ,與 軸交於點 ,即 與 軸、 軸的截距分別為 。
⑤一般式: (A,B不全為0)
注意:○1各式的適用范圍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於x軸的直線: (b為常數); 平行於y軸的直線: (a為常數);
(4)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於已知直線 ( 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 (C為常數)
(二)過定點的直線系
(ⅰ)斜率為k的直線系: ,直線過定點 ;
(ⅱ)過兩條直線 , 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 為參數),其中直線 不在直線系中。
(5)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當 , 時, ;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6)兩條直線的交點
相交
交點坐標即方程組的一組解。方程組無解 ; 方程組有無數解 與 重合
(7)兩點間距離公式:設 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個點,則
(8)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 到直線 的距離
(9)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二、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准方程 ,圓心 ,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 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 半徑為
當 時,表示一個點; 當 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採用待定系數法:先設後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
若利用圓的標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基本上由下列兩種方法判斷:
(1)設直線 ,圓 圓心 到l的距離為 則有

(2)設直線 ,圓 ,先將方程聯立消元,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之後,令其中的判別式為 ,則有 ; ;
註:如圓心的位置在原點,可使用公式 去解直線與圓相切的問題,其中 表示切點坐標,r表示半徑。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①圓x2+y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 (課本命題).
②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 r2 (課本命題的推廣).
4、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設圓 ,
兩圓的位置關系常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 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 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 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 時,兩圓內含; 當 時,為同心圓。

三、立體幾何初步
1、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1) 稜柱:
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四邊形,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准分為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柱 或用對角線的端點字母,如五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准分為三棱錐、四棱錐、五棱錐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棱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稜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准分為三棱態、四稜台、五稜台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台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②側面是梯形 ③側棱交於原棱錐的頂點
(4)圓柱:
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
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
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後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註: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後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後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4、柱體、錐體、台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 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台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V = ; S =
5、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1)平面
① 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說明; B.平面是無限伸展的;
②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臘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寫在一個銳角內);也可以用兩個相對頂點的字母來表示,如平面BC。
③ 點與平面的關系:點A在平面 內,記作 ;點 不在平面 內,記作
點與直線的關系:點A的直線l上,記作:A∈l; 點A在直線l外,記作A l;
直線與平面的關系:直線l在平面α內,記作l α;直線l不在平面α內,記作l α。
(2)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即直線在平面內,或者平面經過直線)
應用:檢驗桌面是否平; 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3)公理2: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論作用:①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 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4)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 符號語言:
公理3的作用:①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說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系: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5)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6)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① 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② 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④ 異面直線所成角:直線a、b是異面直線,經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引直線a』∥a,b』∥b,則把直線a』和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a和b所成的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說明:(1)判定空間直線是異面直線方法:①根據異面直線的定義;②異面直線的判定定理
(2)在異面直線所成角定義中,空間一點O是任取的,而和點O的位置無關。
(3)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系的符號表示:a α a∩α=A 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6、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 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線面平行 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②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系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8、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①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於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③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 ,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於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②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於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於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信息:(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麼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麼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棱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於棱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9、空間直角坐標系
(1)定義:如圖, 是單位正方體.以A為原點,分別以OD,O ,OB的方向為正方向,
建立三條數軸 。這時建立了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1)O叫做坐標原點 2)x 軸,y軸,z軸叫做坐標軸. 3)過每兩個坐標軸的平面叫做坐標面。
(2)右手錶示法: 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時,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為x軸正方向,食指指向為y軸正向,中指指向則為z軸正向,這樣也可以決定三軸間的相位置。
(3)任意點坐標表示:空間一點M的坐標可以用有序實數組 來表示,有序實數組 叫做點M在此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記作 (x叫做點M的橫坐標,y叫做點M的縱坐標,z叫做點M的豎坐標)
(4)空間兩點距離坐標公式:

㈡ 數學必修2難學嗎該怎麼學好

其實理科並不難,學過數學好的都知道,只要把定義公理記住,活學活用,做題會得心應手…既然是必修課程不會太難學的,有志者事竟成…祝福你朋友…

㈢ 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全部公式

公式一:
設α為任意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數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設α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數值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與 -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誘導公式記憶口訣

※規律總結※
上面這些誘導公式可以概括為:
對於k·π/2±α(k∈Z)的個三角函數值,
①當k是偶數時,得到α的同名函數值,即函數名不改變;
②當k是奇數時,得到α相應的余函數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變偶不變)
然後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銳角時原函數值的符號。
(符號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為偶數,所以取sinα。
當α是銳角時,2π-α∈(270°,360°),sin(2π-α)<0,符號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記憶口訣是:
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公式右邊的符號為把α視為銳角時,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可記憶
水平誘導名不變;符號看象限。
各種三角函數在四個象限的符號如何判斷,也可以記住口訣「一全正;二正弦;三為切;四餘弦」.
這十二字口訣的意思就是說:
第一象限內任何一個角的四種三角函數值都是「+」;
第二象限內只有正弦是「+」,其餘全部是「-」;
第三象限內切函數是「+」,弦函數是「-」;
第四象限內只有餘弦是「+」,其餘全部是「-」.

其他三角函數知識:

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

⒈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倒數關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關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關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六角形記憶法

六角形記憶法:(參看圖片或參考資料鏈接)
構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間1"的正六邊形為模型。
(1)倒數關系:對角線上兩個函數互為倒數;
(2)商數關系:六邊形任意一頂點上的函數值等於與它相鄰的兩個頂點上函數值的乘積。
(主要是兩條虛線兩端的三角函數值的乘積)。由此,可得商數關系式。
(3)平方關系:在帶有陰影線的三角形中,上面兩個頂點上的三角函數值的平方和等於下面頂點上的三角函數值的平方。

兩角和差公式

⒉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倍角公式

⒊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升冪縮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半形公式

⒋半形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降冪擴角公式)

1-cosα
sin^2(α/2)=—————
2

1+cosα
cos^2(α/2)=—————
2

1-cosα
tan^2(α/2)=—————
1+cosα

萬能公式

⒌萬能公式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萬能公式推導

附推導: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因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tan2α/(1+tan^2(α))
然後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導餘弦的萬能公式。正切的萬能公式可通過正弦比餘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⒍三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導

附推導: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2(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三倍角公式聯想記憶

記憶方法:諧音、聯想
正弦三倍角:3元 減 4元3角(欠債了(被減成負數),所以要「掙錢」(音似「正弦」))
餘弦三倍角:4元3角 減 3元(減完之後還有「余」)
☆☆注意函數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餘弦的三倍角都用餘弦表示。

和差化積公式

⒎三角函數的和差化積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積化和差公式

⒏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 ·sinβ=- 0.5[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附推導:
首先,我們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們把兩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兩式相減,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樣的,我們還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兩式相加,我們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們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兩式相減我們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積化和差的四個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積化和差的四個公式以後,我們只需一個變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積的四個公式.
我們把上述四個公式中的a+b設為x,a-b設為y,那麼a=(x+y)/2,b=(x-y)/2
把a,b分別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積的四個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向量的運算
加法運算
AB+BC=AC,這種計演算法則叫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
已知兩個從同一點O出發的兩個向量OA、OB,以OA、OB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OACB,則以O為起點的對角線OC就是向量OA、OB的和,這種計演算法則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對於零向量和任意向量a,有:0+a=a+0=a。
|a+b|≤|a|+|b|。
向量的加法滿足所有的加法運算定律。

減法運算
與a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1)a+(-a)=(-a)+a=0(2)a-b=a+(-b)。

數乘運算
實數λ與向量a的積是一個向量,這種運算叫做向量的數乘,記作λa,|λa|=|λ||a|,當λ > 0時,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同,當λ < 0時,λa的方向和a的方向相反,當λ = 0時,λa = 0。
設λ、μ是實數,那麼:(1)(λμ)a = λ(μa)(2)(λ + μ)a = λa + μa(3)λ(a ± b) = λa ± λb(4)(-λ)a =-(λa) = λ(-a)。

向量的加法運算、減法運算、數乘運算統稱線性運算。

向量的數量積
已知兩個非零向量a、b,那麼|a||b|cos θ叫做a與b的數量積或內積,記作a•b,θ是a與b的夾角,|a|cos θ(|b|cos θ)叫做向量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的投影。零向量與任意向量的數量積為0。
a•b的幾何意義:數量積a•b等於a的長度|a|與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積。
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等於它們對應坐標的乘積的和。

㈣ 高中數學必修二目錄(人教版)

第一章空間幾何制體
1.1 空間幾何體的結構
1.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
閱讀與思考畫法幾何與蒙日
1.3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探究與發現祖暅原理與柱體、椎體、球體的體積
實習作業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1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2.3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閱讀與思考歐幾里得《原本》與公理化方法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三章直線與方程
3.1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
探究與發現魔術師的地毯
3.2直線的方程
3.3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
閱讀與思考笛卡兒與解析幾何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四章圓與方程
4.1圓的方程
閱讀與思考坐標法與機器證明
4.2直線、圓的位置關系
4.3空間直角坐標系
信息技術應用用《幾何畫板》探究點的軌跡:圓
小結
復習參考題

㈤ 高中數學分別要學必修共多少本如何設置的 比如高一,二,三分別上的必修幾

不同學校不一樣。

高一數學必修有5本,必修1到必修5。高一上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高二上必修3和選修。必修1主要是集合與函數;必修2主要是空間幾何體,點與直線平面的關系,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必修4主要是三角函數和平面向量;必修5主要是解三角形,數列和不等式。

高中數學內容包括《集合與函數》《三角函數》《不等式》《數列》《復數》《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等部分。

(5)數學必修二擴展閱讀

必修1知識點:

1、集合(約4課時)

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3)集合的基本運算

2、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約32課時)

1)函數

①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圖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數。

③了解簡單的分段函數,並能簡單應用。

④通過已學過的函數特別是二次函數,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數,了解奇偶性的含義。

⑤學會運用函數圖象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

2)指數函數

①(細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減,葯物在人體內殘留量的變化等),了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③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藉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指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④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3)對數函數

①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能將一般對數轉化成自然對數或常用對數;通過閱讀材料,了解對數的產生歷史以及對簡化運算的作用。

②通過具體實例,直觀了解對數函數模型所刻畫的數量關系,初步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體會對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能藉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畫出具體對數函數的圖象,探索並了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

③知道指數函數 與對數函數 互為反函數(a>0,a≠1)。

4)冪函數

通過實例,了解冪函數的概念;結合函數 的圖象,了解它們的變化情況。

5)函數與方程

①結合二次函數的圖象,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個數,從而了解函數的零點與方程根的聯系。

②根據具體函數的圖象,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了解這種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6)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①利用計算工具,比較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以及冪函數增長差異;結合實例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數類型增長的含義。

②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數模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分段函數等)的實例,了解函數模型的廣泛應用。

7)實習作業

㈥ 高一數學(必修二)

也可以是平行啊,一條線和一個面平平行,它可以豎著,橫著,斜著,只要和那個面平行就可以 ,如果兩條線都橫著,它們不就平行了嗎

㈦ 高中數學必修1和必修2是什麼意思

必修就是必須要學的書,高一的語數英每半個學期學一本必修,其他科目每學期一本必修,高一的最後一場考試是分科考試,文科:語數英+地歷政,理科:語數英+物化生,進入高二除了必修還要學選修,高考也會考

㈧ 怎樣學好高中數學必修2

必修2是比較基礎的一部分,不是太難,注意一下細節就可以。
空間幾何要注意幾何定理,有很多東西在平面上適用但是在三維空間上不適用,這時就要用到一些定理,詳細了解定理的證明已經它的條件很重要,這也是做空間幾何題目的基礎。把握了這些基礎,再多做題,多熟悉一些題型,基本上就OK了。

立體幾何要著重培養空間能力,線面角的關系多用三垂線定理解題,圓與線的關系比較好學,多做點類型體,多見點題,會做的類型題不要再去浪費時間。要有好的空間想像力,平時要注意多想 要有想像能力!其次,多做點對應的題,其實很簡單的! 空間想像力好 把空間問題盡量轉化為平面問題。認真看教材,仔細看例題,多想像,多看圖。其實這部分內容不是很難。
找一些題目

然後把所有的幾何內容分成幾個模塊..然後一段時間專做一個模塊的題目,做到你認為可以後,繼續下一個模塊

等你認為都消化得差不多..開始做一些高考題
解析幾何一般都有方法的,比如說相關點法、極坐標法、曲線系法、坐標相減法等等。只要把這些常用方法熟練了,解析幾何其實很簡單。

解析幾何要記住常見曲線的特性,和相關結論。

立體幾何相對簡單,定理推論好好運用,不行用向量一定能搞定。

不過這種事關鍵看自己,戒驕戒躁,慢慢來,會好的。
主要有下面這些內容:1.1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1.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
1 三視圖:
正視圖:從前往後
側視圖:從左往右
俯視圖:從上往下
2 畫三視圖的原則:
長對齊、高對齊、寬相等
3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4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1).平行於坐標軸的線依然平行於坐標軸;
(2).平行於y軸的線長度變半,平行於x,z軸的線長度不變;
(3).畫法要寫好。
5 用斜二測畫法畫出長方體的步驟:(1)畫軸(2)畫底面(3)畫側棱(4)成圖
1.3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一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
1稜柱、棱錐的表面積: 各個面面積之和
2 圓柱的表面積
3 圓錐的表面積
4 圓台的表面積
5 球的表面積
(二)空間幾何體的體積
1柱體的體積
2錐體的體積
3台體的體積
4球體的體積

一、課本要「預、做、復」。每堂新課之前,做到先預習,特別要把難點或不懂之處用彩筆劃出,以便上課時更加註意。每節內容後面的練習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內容,會做80%的練習題。每節新內容學完後,我們要按照課本內容,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復習,對概念、定理、公式做出歸納、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好能把課本上的例題自己做一遍。對課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
二、上課要「聽、記、練」。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著重聽,必要時還需做好筆記,並通過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數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單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通過練來減少運算中出現的錯誤。
三、作業要「思、問、集」。作業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多從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從典型題目中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中得到聯想和啟發。同時,還應多樹立數學解題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對於難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改變條件、添加條件、結論與條件互換,原結論還成立嗎?另外,對於自己作業、試卷中出現的錯誤,最好能准備一本錯題集,以便今後復習中使用。做到絕不出現第二次類似錯誤。 總之,學習數學要有方法、計劃和合理的安排。新課授完後,有些同學就感到頭痛, 於是,東看看西翻翻,一天下來,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因此,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合理的學習方法、目標;沒有方法,就會變成一隻無頭蒼蠅;沒有目標就會沒有動力。

熱點內容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