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① 作文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是深沉思想的吶喊。
愛語文,所以吶喊。我愛它,所以我想對它吶喊。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如同一雙白皙細膩的小手,我隨心所欲的彈奏著語文。我聽到了濤濤的浪聲,我聽到了「沙沙」的竹葉搖曳,我聽到了清脆的山間蟬鳴……我的心消融在大自然無可挑剔的曲子里,會有成群的鳥兒在我身旁自在地飛呀飛,在一片唧唧喳喳中,我想安然的坐著,因為我聽見了,聽見了美妙的文字譜成了動聽的歌兒。你,聽見了嗎?你,喜歡聽嗎?
就像雛鷹學會了飛翔,我饒有興趣的欣賞著語文,我看到了明媚的太陽,我看到了凄美的雨景,我看到了澄凈的碧波藍天……我的魂在古典和名著中壯大,在生活中成長,升華,讓我坐在童年的紙飛機上看個夠,或者待在小烏篷船里輕輕哼唱,我喜歡就這樣不斷求索和回憶,因為我看見了,看見了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你看見了嗎?你愛看嗎?
熱愛生活的人,就是熱愛語文的人。熱愛語文的人,就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誰不想做這樣的人,誰不熱愛語文呢?因為我們的生活,不正就是一本語文書嗎?不懂得生活的人是沒有內涵的,一個人沒有內涵,沒有智慧,只會貪圖那些輕浮的表面的東西,而不會求索,這不就是徒有空殼了么。
哪有該如何求索呢?
……
畢竟我們深愛的語文也是一門大學問啊。許多人陶醉在語文中,就是這樣一點點的求索,積累,終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還有許多人被語文所折服,就這樣,一直學到老……
語文的內涵博大精深。
語文造就人才。
有時候想想,語文離自己是多麼遙遠啊!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可是星星好多,它們閃著光,就像寶藏一樣等著人們來發掘它們。把所有手和心聚集起來,發著光,就像語文的精神氣節,我苦苦求索,也只能領會一點點。
不要以為,自己和語文是多麼老套的一個故事啊!我只是想,只是一聲嘆息,很輕很輕,是因為愛語文,又是因為愛不夠。
所以只能淡然的閉上眼睛,我在喃喃。
「語文,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②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心態對了,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③ 古文想對你說不容易作文
是什麼柔柔滑過心間,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是什麼靜靜滌盪心靈,深情奏響動人的旋律?是你呵,語文。語文,我和你已是常年相伴的老友,可你知道嗎?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只因你如那豆蔻年華的姑娘,讓我怎能猜透你多情的心思?在語文的世界裡思壯闊,你則有金戈鐵馬,大河澎湃;想清新,你則有小橋流水,江南紅杏;訴悲涼,你則有骨橫朔野,魂逐飛蓬;品幽遠,你則有秦時明月,漢時雄關……語文啊,你的壯闊,你的清新,你的悲涼,你的幽遠讓我一個平平高中生如何猜得透?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只因你如那風華正茂的小夥子,讓我怎能趕得上你匆匆的腳步?轉眼間,「百家講壇」已開播五年了,從五年前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好評如潮。易中天品三國,於丹說《論語》,不僅僅教給我們單一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語文發展的開闊前景。語文啊,你是否又在尋找下一個發展機會,向人們展示你始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你永遠走在時代前沿?語文啊,你讓我如何追的上你的腳步?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只因你如年老的智者,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怎能讀盡你的精髓?讀李白,「安能吹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怎樣的一份淡泊?讀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怎樣的一份正氣?讀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怎樣的一份忠貞?讀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又是怎樣的一份奉獻?……你似一顆寬廣的心包羅萬象,更感化人,啟迪人,指引人。語文啊,我如何才能讀懂你的精髓,學會你教給我的做人法則?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我想說,比胸懷更寬廣的就是你,語文。你像一張網,網路了世間百態,社會萬象,更網路了我的心,不管你是豆蔻年華的姑娘,風華正茂的小夥子,還是年老的智者,我都將與你相伴終生!
語文,我愛你,可你知道嗎?這句話卻讓我難以啟齒,因為我害怕在你面前,我是那麼的不屑,那麼的愚笨,那麼的庸俗。
語文,我愛你,但我不想把它說出口,我要把它珍藏在心靈的那一片凈土裡,
④ 作文《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or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怎麼寫啊
語文,在中學學科里,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據說它是基礎學科。據我所知,所謂基礎者,就是建房子蓋大樓必不可少的那部分最矮的地方。
由於它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所以我們就把它的地位提高了,給予它150分的賦分,甚至江蘇省把它在文史科的賦分達到了另加30分的180分。但是,我們會經常發現,語文在中小學所設科目中往往扮演了極為尷尬的角色。
先說說作為學為主體的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感覺,實話說,在小學階段,我們絕大多數還是比較喜歡語文的,無論寫景狀物,還是寓言童話,哪怕是議論抒情,都是透著那麼一種靈動的氣息,想讓我們這些孩子不喜歡都難,可是,隨著進入中學階段,科目漸次增加,難度越來越大,應付起來越來越吃力,那些數理化等科目一節課不聽就使你下節課難以聽懂,而語文這時候卻蛻變得越來越和人陌生隔閡起來。
語文科,無論是選文材料還是考試內容,是越來越學教脫離,學考練脫節。導致我們的語文學習是有如痴情女嫁遇負心男,越想越傷心。你對待他越上心,他越讓你傷心,你一冷遇他,他反而又一點一點地上路。。。。。。
⑤ 「作文,想說愛你不容易」的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作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奮斗在第一線的語文老師往往最頭痛的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這也是學生想使勁卻不知如何用力的地方,大部分老師平時的訓練與指導緊扣高考評分標准,題目的新穎,結構的完整,語言的華麗,事例的豐富等等,學生的作文往往是華而不實,沒有真情實感,我認為應該拋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漸進,有章可循的去訓練,去整體訓練,科學訓練:
一 重視閱讀積累,更注重系統化,規范化的訓練。
一些學生甚至一些老師認為讀多了就會寫。是的,讀的多了,自然有感悟有積累,但這兩者是有相對的獨立性的,必須多給學生閱讀報刊雜志,閱讀新聞媒體的時間,但也要在練上狠下工夫,得法、科學地練,因為能力是通過訓練提高的。在實際演練上特別需要強化作文規則意識,尤其是完整的審題意識。高考作文是帶著鐐銬跳舞的。高考作文具有選拔性,它必須設定某些限制,以保證選拔的客觀公正,同樣出於選拔性,它又必須堅持某種程度上的開放,讓考生盡顯才華,個性張揚。何處限定,何處開放,是每個考生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
二 重視寫作實踐也應傳授寫作理論。
一些老師一味地布置作文題,擠占其他科的時間,只是要求學生寫,只是給學生一篇篇地批改,時間長了,不僅師生很累,往往收效甚微。老師必須在寫作理論上善於總結,要給學生講解系統的有關高考作文寫作的理論知識,比如向學生詳細解讀高考作文考點,比如認真總結明示性話題作文該如何寫,暗示性話題作文應注意哪些問題,從而使學生以不變應萬變。。
三 重視作文質量,更不能忽視作文速度。
平時有學生寫作文老是遲交,老是喜歡拿回家去完成。結果往往很多學生這樣寫出的作文還大受老師的表揚。其實這是一個誤導。平時考試都有作文沒寫完的學生,高考語文科兩個半小時,但用在作文上最多60多分鍾,甚至更少,我有個學生高考作文緊用了35分鍾,匆匆收筆,自己都不滿意,結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應該訓練學生快速作文的能力,規定在45分鍾之內完成,從而達到訓練的效度。
四 重視常規寫作,提倡大膽創新。
作文不僅需要學生規范寫作,而且也需要考生活起來,要有鮮明的創新意識。試想一下誰願意看到太古板而沒有一點靈氣沒有一點創新意識的文章。歷年各地推出的高考優秀作文沒有一篇不是創新之作。提倡創新並不是不按常規寫作,真正的創新應該是在遵守規則下的大膽而富有意義的創新。創新和重視規范兩者間應該是統一的。老師要設法讓學生在寫作時自始至終,時時刻刻要遵守規則,更要鼓勵學生學會創新,敢於創新,敢於形式上創新,也敢於內容上創新。
五訓練內容多樣 ,體裁特徵鮮明 。
考試前一直有學生讓我猜作文題,這種心理堅決打掉,猜題壓題實際上就是想投機取巧矇混過關。一份高考試題的出台,不知有多少專家,通過多少論證。作文題目設計哪裡會沒有防止猜題,押題方面的考慮?所以平時訓練一定要多樣,並且文體一定要鮮明,決不能讓學生寫出四不像作文。
六 重視作文語言與思維立意的完美結合。
學生作文往往片面追求詞藻文句的花哨而實質內容貧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動活潑,實則毫無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在平時的學生作文評改中過分看中學生的語言,過多地強調重視語言訓練,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立意的強化和鍛煉。思維,被恩格斯譽為「世間最美麗的花朵」,把思維這一瓶頸問題突破才是最明智的方法,才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無窮的方法。如果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沒有確實提高,那麼一切都等於零。所以必須在作文備考中持之以恆地結合具體的例子強化學生的思維,特別是聯想與想像的能力,思辯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具有嚴密性、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獨創性。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陣地,「作文,想說愛你不容易」,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
⑥ 《XX,想說愛你不容易》作文..怎麼寫急!
之一,中小學生喜歡作文嗎?
先看兩組很值得玩味的數字。
在回答「你喜歡大作文嗎」這一問題的時候, 94名同學選擇了「不喜歡」,占答卷總人數的52.22%;38人選擇了「一般」、「無所謂」,占答卷總人數的21.11%;而回答「喜歡」大作文的同學有48人,僅占答卷總人數的26.67%!(圖一)
在回答「你喜歡練筆嗎」這一問題的時候,選擇「不喜歡」的有83名同學,占答卷總人數的46.11%;實際的答案不存在「一般」、「無所謂」的「中間地帶」的情形;回答「喜歡」練筆的同學驟然增多至97名,占答卷總人數的53.89%!(圖二)
這兩組數字挺耐琢磨的。
問卷調查中的這兩個問題是鑒於學生寫作實踐的現狀提出的。九年義務教育制的中小學生,寫作的實踐活動通常包括課堂上老師規定的大作文和課余由學生自己自主完成的練筆札記(周記、觀察日記等)兩種形式。我預想中,在寫作目的與要求、寫作情境都不盡相同的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反應應當是不同的。問卷統計得出的數字果然出現了巨大反差:一方面我們了解到同學們對課堂大作文這一寫作形式深感不滿(喜歡大作文的僅佔26.67%);另一方面我們又從同學們對練筆這一寫作形式的相對認同中看到希望,受到啟發——作文教學的改革是否可以此為切入點、突破口?
¨ 之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作文呢?
說老實話,面對上文這兩組數字的時候,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是頗感覺汗顏的。試想,按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規定,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寫作與講評合起來按照每次3課時計算,全年要花42課時寫大作文,三年下來大作文就要用掉126課時,大約能摺合成84小時;而大作文按照平均每篇600字計算,三年42篇就得寫25200字。不算不知道,這一算,再想像一下,花84小時,要讓我們原本天真可愛的學生寫2萬5千字自己根本不喜歡的文字!(倘若我們的語文老師繼續用歸納中心、概括段意什麼的將每一篇課文弄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可言,再喋喋不休地給孩子們灌輸那些無趣的語文知識……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是最最面目可憎的。)我們這些為人師者難道還不該汗顏么?反正,面對學生的回答,我是著實在天寒地凍中汗涔涔了一回的。
⑦ 中考作文 從零開始:想說愛你不容易 的內容是什麼
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敵的口吻給人類寫一封信」 臨川一中 危福平 江西省2008年高考語文作文題是一個既令學生感到熟悉、溫和,而又顯得別致的題目。 說它「令學生感到熟悉」一則是因為它的作文格式是書信體,這是學生自小學高年級就開始接觸的一種作文格式;二則因為它的內容寫的是有關「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環保」等方面材料,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內容。 也正因為如此,才會「令學生感到溫和」。格式熟悉,又無審題立意之難;大家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從情感上來說,這也讓學生感到高考語文的「人性化」。 最後說說它的「別致」。它「別致」有三: 來自美國某大學的奈特夫婦親身感受中國高考。驚訝中國家長們對高考的重視 2008高考試卷獨家解析 [08高考作文題目][作文仿寫][現場見證] ·90後獨自開車來應考 放手精神讓人敬佩·熱評:誰造就了莘莘學子的「名校情結」·高考過後的新期待:高考成績能否成為隱私 高考作文,要面對災難! [獨闖華爾街的中國少女][諦聽教育的春天] 高端 | 他們用生命詮釋什麼是教育 呼籲 |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為災區做點事!牽掛 | 汶川地震撼動億萬海外華人的心 1、注重塑造學生的「社會品質」。以往高考作文比較關注學生的「個人品質」,注重學生的人品人格,個人的內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則要求學生應在注重自己的「個人品質」的同時,更應該開闊眼界,去關注社會,去關注我們的國家,去關注我們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去做一個有感情有社會責任的人。這一點,也很好地體現在今年全國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語文作文題中。 2、注重作文體例的「創意」。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語文作文是以「臉」為話題寫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語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減肥」為話題的話題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語文作文則是命題作文「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⑧ 命題作文:初三,想說愛你不容易
九年級,一個讓人心動的人生驛站;親情與友情的交織;理想與現實的相遇;時間和壓力並存;學習與娛樂狹路相逢。面對如此初三,同學紛紛報怨,我也承認:「九年級,想說愛你不容易!」
瘋狂作業進行時
各科課代表都在黑板上奮筆疾書,今天作業清單如下:語文,作文《想說愛你不容易》,隨著「(明天必須交)」,同學們躁動了;化學:書後習題,練習冊P70-74,同學們不安了;數學:AB卷P25-—3、4,P26—7、9、16……(省略500字),同學們瞪大了雙眼;物理:AB卷十二單元A、期中測試,同學們發出了絕望的嚎叫;此時班主任說到:「叫什麼,英語還沒留呢!英語作業是單詞加上3本練習冊Reading之前必須寫完。」一聲令下,教室中一片寂靜,同學們都趴到了桌上,用手無奈地抱住了頭。同桌苦笑說到:「唉!我的生活又充實了!」我心中默念到:九年級,想說愛你不容易……
痛並快樂著
晚飯過後,走進自己的小屋說了句:「媽,我學習了啊!」隨之反鎖上門,開始寫作業。隨著英語、物理的全面攻關,大腦進入罷工狀態,心中默念:休息,休息一會兒,抱起了《格言》,看了一眼鍾,時針正在「9」打轉……「哈哈,哈哈哈,金木水火土,哪個腿最長?——火腿腸!」老媽喊到:「兒子,幹啥呢?」「學習呢!」十點半!眼睛無意間溜到了表上,心中充滿絕望,心中大喊:努力奮斗並good studying……九年級,你讓我如何愛你!
深夜鍾聲
蒙矓的睡眼加上仍有如省略句般的作業,痛恨自己,發誓再不溜號,突然想到昨天好像就許了如此諾言,苦笑並下筆萬言,「咚」,十一點半了,哎!又將迎來新的一天,心中安慰自己,明早四點起來再寫吧。於是乎倒頭便睡,只有我自己知道是誰的手將調好的鬧鈴時間向後調了一個點。我在心中大吼、咆哮:「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天才的海燕我扛得住!九年級,我深深地感到愛你不容易!之後就入了夢鄉。
夢中,我看到了母親操勞的身影;感受到了純真的友誼;理解了艱苦的背後——那是理想;體會到九年級的快樂!如「站長——站著長大的人」、「毛重即為長毛後的重量」,讓人噴飯的「老夫子
⑨ 找一篇作文《語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一定要是散文或者記敘文
人們常說,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課自然也應是鮮活的,自然應以其獨特的「生猛海鮮」、「酸甜苦辣」投合各人的口味,成為眾多課程套餐中最受人喜愛的大餐之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今天,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語文課,大多成了失水的蘋果、風乾的鳳梨,就是走過千年而不老的玉環、飛燕,也成了干屍———木乃伊。對此,學生頗為不滿,社會多有微詞,教師自己也很無奈,語文課失卻了她應有的親和力,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著名教育專家呂湘學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從小學到中學,有2700多個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言,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語文課上。盡管如此,大多數學生還不能過關,豈非咄咄怪事?」的確,中小學語文教學過去一直沿襲著抄、寫、背和程式化的分析解說等傳統模式,死記硬背成了學好語文的「不二法寶」。學生對語文自然也就失去了興趣,結果是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語文,連書都看不懂,有的大學生連寫一封家信都錯別字連篇。
如此尷尬的語文教學現狀,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地反思。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目前的語文教學怎麼啦?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把語文的字、詞、句等工具性訓練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如果忽視了人文教育,而只在語言形式上兜圈子是沒有意義的。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人格。這不僅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放在首位,而且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和形成健全人格作為最終目的,突出了人文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文化意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重視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與健全人格。可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只注重語文的表面的、工具性的機械性的學習,而不注意道德、思想等人文精神的灌輸與熏陶,存在著諸多急功近利式的弊端:
一、緊跟高考指揮棒,買櫝還珠,因小失大。近年來最為時興的就是「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比如對文學、文化常識和標點符號的考查,前幾年高考《考試說明》不作要求,於是乾脆不教,結果導致學生出現了知識面上的斷層與空白:不會用標點符號,不僅是不懂得希臘、羅馬,連自己的老祖宗也對不住——全都記不得,缺少起碼的文化底蘊。再如對詩詞名句的考查,本來也絕不僅僅是要求尋章摘句式地背一點目錄式的東西,其目的在於拓寬學生語文的知識面、閱讀面,變語文學習「小舞台」為語文學習「大舞台」。可是,受中高考有關古詩詞背誦考題題型的影響,近幾年竟出現了摘畫所謂重點句段的怪現象。這種怎樣考就怎樣教的做法,無異於「買櫝還珠」,最終吃虧的還是學生。
二、過分重視語文文字的工具性訓練,忽視了思想性及人文教育。目前,語文教育在糾正了「政治課」的偏向後又一邊倒地倒向了「工具性」。因而語文教師普遍對知識——當然是與高考有關的,或者說是高考要考的——的傳授較為重視,卻往往忽略了漢語的人文性,忽略了作為學習主體的人的認識、情感等心理因素,重知識的傳授,輕語感的培養。對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教師往往不是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感受、品味、揣摩語言材料,而是將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通常的做法是:教師依據教參或其他參考資料,從文中截取若干所謂知識點密集的段落,然後仿照中考或高考的模式依樣畫葫蘆,出幾個題目,再讓學生沿著自己畫的路徑去走一遍,去尋找所謂的標准答案。
三、標准答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掩蓋了作品的豐富內涵。人們常說,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形象說明了語文內涵的豐富與靈動。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語文也有了所謂統一的「標准答案」。譬如詞語解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內涵豐富,一詞多義、多詞一義的現象非常普遍,若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誰也無法明確其含義,標准從何說起?再者,一句詩、一首詞、一篇文章,難道就只能有一種理解?難道只有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一致才可以?那麼文學作品的藝術張力又從何體現呢?
四、以考代教,大搞題海戰術,狂轟濫炸,「勞生傷財」。有的老師訓練學生,大有「寧可枉做一千,不可錯過一題」之勢。習題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試卷也是越出越長,成了名副其實的「哈達卷」。語文是一種語言藝術,需要的是體會品味、感悟咀嚼,僅靠做題恐怕是做不出語感的,也做不出良好的語文素質。古人說得好:「讀書切戒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之處細思量。」可見涵詠品味與思考咀嚼的重要。
五、只重形式,追求試題的「新」、「巧」、「難」,語文課變成了應試的「練兵場」。目前的語文教學,幾乎是一切為了考試和為了考試的一切。既要考試,必然就要圍著高考轉。你怎麼考,我就怎麼練。於是,形式上照搬高考試題,粗製濫造,機械模仿,攪得周天寒徹,儼然得了高考「三味」,其實也只是東施效顰。而對《考試說明》的深鑽細研,條分縷析,又常常會偏向另一誤區,即追求試題的「新」、「巧」、「難」,致使學生步入蝸角不能自救,使一個個靈動活潑、充滿朝氣與生機的生命個體都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失去了應有的思想與活力。
六、不能與時俱進,以所謂的個人風格掩飾教學方法的陳舊和形式單一。一成不變的方式、方法必然導致枯燥乏味,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目前,雖然絕大部分學校花了大力氣配置了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但是真正派上用場的卻不多,大部分設施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許多教師仍自得於「一支粉筆打天下」,讓多媒體真正走進課堂、走近學生的道路還很漫長。
凡此種種,雖不至於像有些人說的「誤盡天下蒼生」,但若不盡快跳將出去,擺脫其束縛,語文課,也就永遠只能如學生們所感嘆的那樣:語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感覺這篇很不錯的!
⑩ 作文 學習,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在中抄學學科里,是必不可少的襲一門學科,據說它是基礎學科。據我所知,所謂基礎者,就是建房子蓋大樓必不可少的那部分最矮的地方。由於它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所以我們就把它的地位提高了,給予它150分的賦分,甚至江蘇省把它在文史科的賦分達到了另加30分的180分。但是,我們會經常發現,語文在中小學所設科目中往往扮演了極為尷尬的角色。
先說說作為學為主體的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感覺,實話說,在小學階段,我們絕大多數還是比較喜歡語文的,無論寫景狀物,還是寓言童話,哪怕是議論抒情,都是透著那麼一種靈動的氣息,想讓我們這些孩子不喜歡都難,可是,隨著進入中學階段,科目漸次增加,難度越來越大,應付起來越來越吃力,那些數理化等科目一節課不聽就使你下節課難以聽懂,而語文這時候卻蛻變得越來越和人陌生隔閡起來。語文科,無論是選文材料還是考試內容,是越來越學教脫離,學考練脫節。導致我們的語文學習是有如痴情女嫁遇負心男,越想越傷心。你對待他越上心,他越讓你傷心,你一冷遇他,他反而又一點一點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