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試題
① 八年級語文試題
5.(1)文中哪幾個字能准確概括江南雪的特質?
滋潤美艷
(2)用自己的話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雖然孤獨但卻無畏、凄美
6.文中加點的「但是」有什麼作用?
轉折、過渡
7.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並說說你的理解。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雪消逝的惋惜及傷感,說明人的一生雖然美麗,但最後還是會結束。
8.作者運用了什麼寫法?他更欣賞的是什麼?為什麼?
寫法:聯想、比喻、擬人 ;作比較
他更欣賞的是雨的精魂,因為雨的精魂十分美麗,不為任何事物而改變。
我們剛剛上完這篇課文
100%正確!
祝你學習進步!
② 2014年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卷
八年級語文上冊2014年秋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姓名: 學號: 成績: .
一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4分)
1.選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謬(miào) 潰退 (guì) 銳不可當(dǎng)
B. 要塞(sāi) 瞥見(piē) 驚駭 (gài) 殲滅(qiān)
C.儼然(yān) 幽咽(yàn) 詰問(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舉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阻遏創疤 鴻蠕 窮愁撩倒 B.煩躁 狼籍 蹣柵 繚繞不絕
C.瑣屑皇急 殺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頹唐 案牘 黃發垂髫
3、下列的字或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2分)
A.業已:已經 震悚 :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B.阡陌:田間小路。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C.絲竹:絲線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過。 幽咽: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同學們以敬佩的眼光傾聽著這位老紅軍作的報告。
B.考試能否取得好成績,取決於平時是否努力。
C、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我們要注意改正並找出作文中的錯別字。
5、對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 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②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 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對偶 ②排比 ③ 擬人 B ①排比 ②誇張 ③擬人
C ①排比 ②對偶 ③ 反問 D ①誇張 ②對偶 ③反問
6.下列有關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 杜甫的詩「三吏」「三別」,真實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亂時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對社會造成的極大破壞,《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長與〈山海經〉》的作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本文選自小說集《吶喊》。
C《愛蓮說》與《陋室銘》在寫作方法上都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哭!」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形成強烈的反差,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矛盾。
7、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 )(2分)
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於積累,;平凡的努力雖不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
A、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B、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
C、不顯眼的細小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
8、默寫填空:(8分)
(1),芳草萋萋鸚鵡洲。(1分)
(2)自古逢秋悲寂寥,。(1分)
(3)「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這句話出自的課文《老王》,「他」是指。(1分)
(4)《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2分)
(5)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地走到鐵道邊,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著上面,兩腳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2分)
(6)杜甫《春望》一詩中寫戰火連天,家書難覓的千古詩句是。(1分)
9.寫出下面句子所表達的感情。(2分)
①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② 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父親老了。
。
二、閱讀理解(36分 )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0—15題(14分)
借你一個微笑
⑴李俊是個性格內向的學生,閱完的試卷一發下,我發現他眉頭又鎖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⑵一個從來不及格的學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說了。
⑶我合上教案面無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來,他喉頭動了一下,然後眼淚就要掉下來了。我站住,等他說話。同學們也圍了上來,他的臉漲得通紅。我靜靜地站著,希望他能開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緊緊鎖住了似的。
⑷他遞過一張紙條:老師,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學後為我補一個小時的課?
⑸我可以馬上答應他,但面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決定「迂迴」一下。我牽著他的手到僻靜處說:「老師答應你的要求,可這兩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還是點點頭。我知道他中計了,接著說,你必須先借一樣東西給我!他著急起來,可還是說不出一句話。
⑹「你每天借給我一個微笑,好不好?」
⑺這個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著我。我耐心地等待著,他終於眼噙淚花艱難地咧開嘴笑了,盡管有些情不由衷。
⑻第二天上課,我注意到李俊抬頭注視我,我微笑著,但他把臉避開了,顯然他還不習慣對我回應。我讓全班一起朗讀例題,然後再讓他重讀一遍。他沒有感覺我為難他,大大方方地站起來讀了。也許想起了昨天對我的承諾,讀完後,很困難地對我笑了笑。見他這樣,我心生一計,又給他設置了一道障礙。我說,你復述一下題目的要求,這回他為難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學對他的無能表現得很不耐煩,七嘴八舌地爭著說起來,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終於張口了,語無倫次。我笑著讓他坐下。
⑼他開始和同學來往了,一起上廁所,回教室……這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提為他補習的事。一天下課李俊又攔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麼,很幽默地向他攤開手。他一愣,老師您要什麼?我說,你寫給我的條子呀。他笑了:我不寫條子了,您給我補補課吧。我面帶笑容:「功課你不必著急,到時我會主動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還沒給夠我。」
⑽「好的,我一定給足您。」等他高高興興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後,我才像想起來什麼似的把他叫回來,遞給他一張紙條,那裡有我為他准備的一道題。我告訴他,一天之內把它做出來,可以和同學討論也可以獨立完成。我知道,他寧可「獨吞」,也決不會和同學討論的。這正是性格內向學生的最大弱點。下午他說還沒做出來,我有點不高興,說晚自習你還沒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諾了。自習時我見他站在一個男生邊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樣子,我得意地笑了。就這樣我先後為他寫了4張紙條,題目一次比一次難。後來,紙條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學們爭論開來。
⑾期末考試李俊成績尚可,科科及格——看來我為他補的都差不多了。新學期剛開學,李俊休學了,因為他爸遇車禍癱瘓了,而他自小就被媽媽遺棄了——這也是他憂郁的一個原因。我有些擔心,一個連話都不大願說的少年,能擔負起養護父親的責任嗎?
⑿星期天,我和幾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剛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圍上了,硬要為我們擦皮鞋。只有一個小孩沒沖進來,在外面吆喝著:擦皮鞋!擦皮鞋!……離開茶室,我從那個小孩子面前走過時,發現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老師,讓我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說,臉上沒有靦腆也沒有沮喪。我答應了,伸過鞋子讓他很用心地擦著。他一邊擦一邊說,他雖然不纏人,生意也不錯。顧客告訴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說是嗎?他又笑著告訴我,不久他還會復學
③ 八年級語文卷面分析
本次命題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針,注重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課改理念的滲透,強調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要求,較好地體現了教育部「語文考試應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精神。
本試題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參加考試的總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為 112分,最低分為 10分,平均分為75.6分。
本次試卷共包括三個部分:一、積累運用(18分);二、閱讀(52分)1、文言文閱讀(16分),2、現代文閱讀(36分);三、作文(50分) 。我們採取抽樣的方法,對這次試卷的答題情況作了分析,以便准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第一部分為積累運用,主要有兩大板塊:古詩詞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詩文名句默寫,這是近幾年來考查的一個重要題型,學業考試中也是重點考查的,這種題型一般有三種類型:機械型默寫,即給出上句,要求寫出下句,或給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寫,即給出有關詩句的理解,要求寫出相關的詩句;運用型默寫,即給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詩句。第一種類型是必考的題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難度較小,個別的有錯別字,比如「東風不與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嬋娟」的「嬋」字。後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誦,很多的同學答不上來。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現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學都答了最後兩句。這是不正確的。從這里可以反映出學生較注重機械記憶,但沒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古詩文。
第二大部分為閱讀,這個題目共有兩個板快,即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的選擇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和現代文嚴春友的《大自然的語言》,課外的是畢淑敏的《進當鋪的男孩》。總體來說,學生答題情況較好,正確率達到了83%。但在答題的細節方面又顯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閱讀的問題是學生的文言文基礎不扎實。個別的同學對「患」的解釋不清楚。對兩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釋不出來;對於課外的現代文閱讀,總體上的感覺就是同學們在考場上閱讀的程度還是不深、不細,這使答題的時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點子上。
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閱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差,這是閱讀題失分多的重要原因。這不僅表現在第一部分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語言運用題的解答上,而且還表現在通過閱讀材料,對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閱讀題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語言表達中。學生心中所想沒有準確說出,言不達意,是不會得分的。尤其是問答題,突出考查學生閱讀表達能力和獨特的體驗,同時注重到讀書方法和探究意識的考查。試題分別從字詞的認讀,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文意概括,中心與材料的關系,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感受、體驗、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課內的現代文閱讀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題,從此題可看出同學們對議論文的知識掌握的不好,還不會很好的找論據論點,這在教師的教學中應是一個注意點。
從答題情況看,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字詞的認讀、詞語的運用、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等一些最基礎的題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確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確理解詞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不能准確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題眼、找不準答案信息所在,即沒有把握題乾的特點,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答的不少,但沒扣住要點。
第三部分為話題作文。以「真情」為話題,這個作文學生有較深刻的體驗,有話可說,感情也較為真摯,但缺少深刻的表現,就是說,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麼表達,不懂得在細節中體現人物情感。閱讀面窄,選用的材料不是很新穎,有不少同學的材料顯得老套。濫用詞語,語句不通,語言匱乏。不能很好地藉助一些有效的表達方式突出主旨。
對考生來說,選題作文寫作選擇的面更寬,靈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試卷中的作文題,不設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對題目擬定,中心確立,文體選擇,寫法運用,都有較大選擇自由,倡導多元而富有個性的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創意的、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但有不少學生對這種要求把握不準,自擬題目、自定立意、自選文體,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選材料不能偏離主題,不能偏離話題,文體也要明確,不能四不像。作文語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實感。
本次檢測中既有它的進步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處
進步方面: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在文言古詩的背誦、仿句能力、換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關於這些語文最基本知識的學習、訓練,要繼續堅持。
不足之處:
1文言默寫,學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寫詩文原句,得滿分的同學很少,其原因不是學生不會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類題的評判標准又恰恰非常嚴格,錯一個字就算錯。
2學生審題意識及其領悟力不夠。
3作文分數普遍不高。作文歷來是語文成績優異與否的最大制約因素,它也是語文的老大難,整個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上50分的寥寥無幾,讓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教學啟示:
1、更新教學理念,探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師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法的指導者、促進者,一定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究,要強調學習的過程而非僅僅是學習的結果,一定要改變程式化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2、拓寬知識視野,增強自覺主動的閱讀意識。語文教學承載的任務很重很廣: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注重文化積累和培養語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動創新的意識,等等。語文教學的這些任務,說明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僅憑課堂內和課本內容遠遠承擔不了,學生在答題中出現的錯別字,古詩詞默寫錯誤,基本的文學常識缺乏,寫作中名言名句引用少、事例都是老一套等等,都說明了我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還不夠重視多方面的積累。所以必須引導學生向課外要時間,擴大閱讀面,拓展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同時,教師本人也要加強學習,不斷「充電」,儲備能指導學生閱讀的資本,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重視基礎知識,加強扎實有效的技能訓練。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一直是語文教學研究關注的一個話題,兩者必須並重齊抓。試卷答題情況就足以證明:知識與能力同樣重要,抓「雙基」是一項務實工程,只有務實,才能創新。例如寫作,最突出的現狀是多數學生作文是基本功不扎實,缺乏起碼的「規范」,所以教師一定要按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積極投身課改,正確認識很大一部分學生語言表達不佳的現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幫助學生打實基礎,提升能力。在課內,要充分發揮課文的範例作用,從小處、從底處入手,進行科學有序的扎實訓練,少一些只給一個題目的大作文,多一些有針對性的小作文等片段練習,精心指導,重視過程,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應有的寫作方法。在課外,教師要鼓勵帶領學生深入生活,積極參加語文綜合性學習,關注社會、關注大自然,使他們多一些實踐機會,多一些生活積累,同時要大力提倡用寫日記、周記或隨筆,以此來反映自己的思想言行,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來表達對人對事的態度,描繪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方方面面,鼓勵他們說真話、抒真情,學做真人。
4、轉變教學評價,注重學生創造性回答。在新課改下,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樹立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課程目標意識。建構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充分發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多種功能的科學評價意識。
總之,本次期末考試八年級語文命題是非常成功的,測試內容遵循新課標關於語文課程性質的定位和基本理念,在一份語文試卷中力圖體現「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會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的精神,收到了較好的成效。本次考試作為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其評價功能不僅表現在價值判斷上,更體現在價值導向上。
④ 8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
八年級(上)古詩文名句默寫題 一、 根據課文內容直接默寫。(共1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7、盪胸生曾雲,決呲入歸鳥。 8、 白頭騷更短,渾欲不勝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1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理解性默寫。(共7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欲窮其林。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3、《陋室銘》中「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4、《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6、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8、《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瞭望中之所見,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 從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13、透過《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 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三、 拓展性默寫(共4分,每小題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的古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上)文言文總復習 八年級上冊:14、《桃花源記》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二、 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6、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了。」 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後遂無問津者。 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藉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 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 1、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並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三個成語 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八年級上冊:6、陋室銘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麼。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雲:「何陋之有?」 4、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麼?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表現主人生活環境清幽的句子是什麼?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八年級上冊: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 5、貨惡其棄於地也 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 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適時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三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不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回事時,「我」是怎麼想的?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摘錄原句回答),為什麼會這樣?(聯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長為什麼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的什麼特點? 4.「我」為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樣說? [三] 答案:1、我以為從阿長那裡得到《山海經》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麼希望,但她既然來問,也不好不說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我感到非常吃驚,震動,全身都震悚起來。) 被阿長的熱忱深深打動 3、對《山海經》的關心就是對孩子的關心,突出了阿長善良的性格特點。4、我根本沒有想到她會給我買回來,在一個孩子的眼裡,這確實是有很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五]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著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了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下面幾句話有什麼含義?體現了什麼? (1)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2)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4)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有何作用? (1)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請從人稱和內容兩個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 (3)我的眼淚又來了。(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3.選文對父親的刻畫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有何作用? 4.指出「蹣跚」一詞與文中哪句話相照應,並解釋。 5.寫出與「撲撲衣上的泥土」相照應的句子。 6.這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 7.「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原因是什麼? 8.段末用「我的眼淚又來了」作結有何作用? 9.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0.用「‖」分三層。 11.選出最能概括這段文字內容的一個標題( ) A、父子情深。B、慈父背影。C、車上惜別。D、買桔送別。 12.這一自然段共有兩處「背影」,其中詳細地刻畫了買桔子的背影,為什麼要這樣寫? [五] 答案:(1)體現了父子間的相互體貼和關懷,尤其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懷。(2)體胖的父親買橘子並不輕松,只是想到要替兒子做的事已經做到了,盡管很累,單心裡卻很踏實。(3)表現了父親對兒子遠行的牽掛之情。(4)突出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2、(1)用第一人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時,不能作直接描寫,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測別人的心理活動。同時,從內容上說,也表明買橘子這件事對父親來說並不輕松。(2)"找"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依依不捨的感情(3)從內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淚;突出了作者和父親離別時對父親的依戀、感激和敬愛之情。從結構方面:照應前文中"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3、動作描寫,細致入微的刻畫了父親為兒子不辭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愛子情深。4、父親是個胖子;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5、他用手攀著上面…… 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再抱起橘子走。6、描寫7、怕父親傷心,也怕別人笑話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愛深情)9、作者對父親的感激留戀之情10、只好讓他去‖我看見……到那邊來信‖過一會說……。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兒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特殊形象。父親的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父愛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的表現出來。 《陋室銘》(劉禹錫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題)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宋代哲學家 周敦頤)(2001年河北省中考閱讀題) 一、 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3 分) 1、 益: 副詞,更。 2、 植:樹立。 3 、鮮:少。 4、濯:洗滌。 5、褻:親近而不莊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應當 9、獨:只,僅 二、翻譯: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於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後卻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裡。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四.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徵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朴、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苟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 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無義。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理解背誦:①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③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④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⑥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⑦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記 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後 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艷美麗 (3)一字多義:志: 處之志之; 標記,尋向所志。 (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具: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來問訊咸,都。 黃發(老人)垂髫(小孩),並怡然自樂,都。 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後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後「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麼「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不想讓桃花源以外的人來打攪他們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或:為了寄託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⑤ 初二語文課外閱讀試題(含答案)
心許子午蘭
父親的朋友送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長的葉子,頂部舉著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態。友人告訴我說,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開花,因而得名「子午蘭」。
那夜為完成數學作業,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蘭,該正是開花的時候吧?撳亮陽台燈,果然看見子午蘭開得正好!但與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樣,不是熱烈地全部綻放,而是僅開了一朵花。紫藍顏色,指甲蓋般大小,精緻的花瓣,單單薄薄的樣子,卻不失風致——真是個禁得起端詳的一種花呢!
次日起床,頭一件事就是探頭去看那朵子午蘭,已經不十分精神了;晚上回家再看時,卻早謙卑地垂了頭,尋不到半點兒昨夜的姿容。
那些日子因為要完成作業就經常熬夜,熬到夜半時分,去看每次只開一朵的子午蘭。有時分明看到分披兩側的花苞各自預備好了一個鼓漲漲的花蕾,在心裡跟自己說:這回,可要開出一對姐妹花了!然而,那兩個花苞彷彿決心捍衛某種風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獨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這樣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著胃口。二十多個花苞,足足賺走了我二十幾日的快樂。
很情願為這棵子午蘭付出些快樂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懼寂寞的一種花。不但選擇了深夜而且選擇了獨放。對著靜靜綻放的一朵紫藍小花,總有向她誦讀老杜那兩句靚詩的沖動——「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嘿,你沒覺出,「商量」這個詞用得妙極嗎?設若我的子午蘭也需要「商量」,她們該用自怎樣細嫩的嗓音呢?呢喃說著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話題,連枝葉都給薰香了呢!不想邀寵,無意爭妍,慢條斯理地說出一個個漂亮的心願,在完成了與星光的神秘對話之後,便義無返顧的凋萎了自己。如果這一株植物也擁有一個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從容的,也無疑是聰慧的,睿智的。太欣賞它那麼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遷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
如果,如果上帝也讓我開出自己的一種花,昨天的我,或許會在選擇的時刻惶惑,因為我同時愛著許多花,掂量中,我定會被不得已的放棄輕輕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決定讓自己開成子午蘭!不在喧嚷的時刻喋喋不休地訴說,不在陽光與塵土交織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跡。珍藏著一個紫藍色調的願望,面對自己的靈魂,悄然打開。借一方無形的鏡子,照見自己的無瑕容顏。在這個「凋謝」無情覬覦著每一個無辜生命的世界上,我願意學著子午蘭的樣子,每天讓自己開出一朵花,不急於和盤托出滿心錦綉,不迫著他人喝彩,認真掐算著,精心安排好每一個日子,細水長流地支付自己的美麗心情。只要有花可開,就不允許生命與暗淡為伴。而當凋謝必然降臨,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落幕,不怨艾,不盤桓,走得果決而又凜然。
心許子午蘭。唯願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地濾出,作別繁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
1.子午蘭開花有哪些特點?請依據文章內容簡要敘述。
2.「心許子午蘭」的「許」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心許子午蘭」?
3.閱讀下列文句,簡答問題
(1)就這樣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著胃口。二十多個花苞,足足賺走了我二十幾日的快樂。(「美好地吊著胃口」和「賺走了」用得新奇,說說你的理解。)
(2)不想邀寵,無意爭妍,慢條斯理地說出一個個漂亮的心願,在完成了與星光的神秘對話之後,便義無反顧地凋萎了自己。(托物言志要切合「物」的特點,這句話寫的是「志」,它切合了子午蘭開花的哪些特點?)
(3)心許子午蘭。惟願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地濾出,作別繁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這一段話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案:1.夜半開花而且獨放。
2.「許」:「商量」的意思;「心許子午蘭」的原因:「心許子午蘭。委員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的濾出,作別反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
3.a"美好的吊著胃口"說明作者非常的喜歡子午蘭,每天都想著那株不為寂寞的花,期待子午蘭每天半夜給他帶來的有哪些精彩,從而體現作者的愛慕之情。「賺走了」寫出了作者很情願為這些子午蘭付出些兒快樂的遐想。」
b切合了子午蘭的夜半開花,獨放和不畏寂寞的特點。
c運用了抒情。總結全文,點名主題的作用
內什麼這是咱初二期中考的閱讀尼瑪小爺一共加作文扣了十二分這破閱讀扣八分。。。= =分值什麼的自己看吧,貌似總分23或者25分,不過是篇好文章,值得閱讀
⑥ 八年級語文試題
一、課文在形式上並不押韻,但節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試反復朗讀課文,背誦前六段;說說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題意圖:由於這篇獨白是一篇抒情意味非常濃厚的散文詩,所以要引領學生在反復的吟讀中把握詩情、詩味和詩理以及作品內蘊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著重體會抒情主人公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風雷電象徵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二、課文運用了象徵手法,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徵了什麼。再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設題意圖:理解作品是如何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增強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的。
「風雷電」的形象象徵了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
課文通篇運用了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手法,還有反復、排比、比喻、反問等方法。
例如:「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這些語句,兼用擬人、呼告、排比;「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運用比喻,熱切地嚮往和贊美風、雷、電這種自然界的偉力;而「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你,你這土偶木梗,你這沒心肝的,沒靈魂的,我要把你燒毀,燒毀」等語句兼用反復、排比、反問,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這樣,就直接有力地抒發了愛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達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動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詩的形式美和節奏感,增強了語句的氣勢,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三、與以前讀過的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相比,本文這種抒情方式有什麼特點?
設題意圖:與以前所學的郭沫若的《詩兩首》作一番比較,在體裁上一個是詩,一個是散文詩式的戲劇獨白。兩個作品表現了郭沫若特有的個性風格,但在抒情方式上卻有各自的特點。
《詩兩首》是在案頭供人吟讀的小詩,兩首詩都是由地上寫到天上,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傳說中天上的人和事,寫牛郎織女的故事,寫鮫人泣珠的傳說,目的是與現實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對照,以此反襯詩人對現實的失望、不滿和前途的渺茫,表達詩人面對浩瀚的宇宙時對理想境界的朦朧的嚮往。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通過意象,隱隱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清幽、典雅、含蓄,節奏徐緩,音調和諧,想像貼切新穎,有著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
而《雷電頌》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內心獨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轉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風驟雨般直接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愛憎情感,氣勢磅礴,酣暢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觀眾,感染觀眾,獲得一種現場感,達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運用呼告、排比、反復、擬人等修辭方法,有利於將積聚在人物內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噴瀉出來,使觀眾與之產生強烈的共鳴。
⑦ 八年級上冊語文版語文期末試題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期末測試題
學校 班級 姓名
一、名句積累(10分)
1. 盪胸生曾雲, 。
2. 斯是陋室, 。
3. ,並怡然自樂。
4. 氣蒸雲夢澤, 。
5. 請寫出古詩詞中寫「秋」的名句(多寫一句加一分,最多加二分)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礎知識(10分)
1.下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A.荻(dí)港 綏(suí jìng)靖 阻遏(è) 寒噤(jīn)
B.銳不可當(dāng) 颯颯(sà sà) 上竄下跳(cuàn) 仄歪(zè)
C.弔唁(yàn) 提防(dī) 瓦礫(lì) 悶熱(mèn)
D.箱篋(qiè) 詰問(jié) 蹣跚(pán shān) 簌簌(sù sù)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差使 賦閑 狼籍 頹唐
B.瑣屑 尷尬 煩燥 奔喪
C.愧作 取締 窒息 弔唁
D.業已 張皇失措 陰慘 悠閑
3.下列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稀。
B.東皋薄暮望,徒依欲何歸。
C.此地一為別,孤鵬萬里征。
D.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4.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
B.《陋室銘》選自《全唐文》,銘是一種文體。
C.《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
D.《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寫的《虞初新志》。
5.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B.綏靖:安撫,平定。
C.傴:彎腰曲背。
D.勾留:停留。
三、 文言讀文閱讀(30分)
(一)課內文言文
《桃花源記》(12分)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並解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義。(6分)
①絕境:______________②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③無論: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句子。(4分)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
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①」,左刻
「②,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1.寫出選文中①②處應填的詩句。(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句子(2分)
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選文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第1段概括介紹了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點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題。
B.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
C.「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紹核舟的體積的。
D.介紹王叔遠能用體積很小的原材料表現很廣的題材,目的是要說明雕刻家有
很高的技藝。
4.解釋加點的詞(2分)
①嘗貽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能以徑寸之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文言文(10分)
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泣。人 問曰;「將軍於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吾是以泣。」
1.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4分)
①吳起為魏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子又將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吮其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①將軍於若子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對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今是子又將死也,吾是以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可以看出吳起是怎樣的一個人?(2分)
⑧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卷(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
2004.4
滿分100分,時間150分鍾
第一部分 語言積累與運用 (24分)
1、根據課文默寫(10分)
⑴蟬則千轉不窮, 。 ⑵不戚戚於貧賤, 。
⑶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沉舟側畔千帆過, 。 ⑸ ,銅雀春深鎖二喬。
⑹人生自古誰無死, 。 ⑺但願人長久, 。
⑻誰言寸草心, 。 ⑼海內存知己, 。
⑽勸君更盡一杯酒, 。
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⑴ 寬shù( ) ⑵nì( )名 ⑶冥思xiá( )想 ⑷油光可jiàn( )
3、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4分)
⑴猛浪若奔 ⑵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⑶走送之 ⑷同捨生皆被綺綉
4、排列語句順序恰當的是 (2分) ( )
①還有搖盪的水草 ②遊人從橋上望去
③那魚就在水草和石頭間滑動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鵝卵石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5、下列與「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所描述的季節相同的句子是( )(2分)
A、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6、連片語段。請從下面選擇4個詞語寫一段話(應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不少於30字。)。(3分)漣漪 繁盛 婆娑 嬉鬧 奼紫 嫣紅 溫聲細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細觀察下面這幅招貼畫,完成下列題目。(5分)
⑴用說明性文字介紹這幅招貼畫(30字以內)(3分)
⑵說說這幅畫給我們的啟示(不超過30字)。(2分)
第二部分 閱讀(32分)
(一) (8分)
衛人束氏,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狸貓。狸貓,捕鼠獸也。畜至百餘,家東西之鼠捕且盡。狸貓無所食,飢而嗷。束氏日市肉啖①之。狸貓生於若孫②,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飢輒唪,唪則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從束氏假狸貓以去。
狸貓見鼠雙耳聳,眼突露如漆,赤鬃,意為異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貓怖甚,對之大唪。久之,鼠度其無他技,嚙其足,狸貓奮擲而出③。
註:①啖:吃。②若:及,至於。③奮擲而出:用力縱身逃出。
8、 釋下列加點詞(4分)
①咸無所好 ②束氏日市肉啖之 ③但飢輒唪 ④急從束氏假狸貓以去
9、與「以啖肉故」中的「以」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俯身傾耳以請 B、策之不以其道
C、因以為號焉 D、以中有足樂者
10、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簡要說說。(2分)
(二)小 名 (12分)
⑴大約我的出生與木有關,於是頗懂斯文的外公順口給我起名叫森兒。在「森兒、森兒」的呼喚聲中我慢慢長大了,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爸爸覺得該有個體面的學名才對,為我取了個挺大眾化的名字,可家裡人還是「森兒,森兒」地叫。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
⑵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聽到家人喚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終於有一天,我在聽到媽媽又一聲「森兒」的呼喚後,鄭重地對她說:「媽媽,我有大名的,,別叫我小名好嗎?」然後在媽媽驚愕的表情里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⑶但媽媽終於還是改不了。
⑷那天是我16歲生日聚會,好多同學朋友都跑來了,家裡的小客廳里擠得滿滿的。我一邊給大家分發糖果,一邊忙不迭地說著謝謝。爸爸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當一碟碟香氣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時,同學萍將送給我的大蛋糕端了上來。我立刻連聲稱謝著打開了蛋糕盒,我喊道:「媽媽,拿刀來!」
⑸媽媽一邊遞過來一把瓜刀,一邊叮嚀:「森兒,小心點!」
⑹「咦!你原來叫森兒呀,挺好玩的名字!」
⑺萍歡快地叫著,同時在空中打了一個別致的手勢。朋友們也善意地鬨笑起
來,我的臉唰地紅到了耳根。
⑻晚上臨睡覺時,我推開了媽媽的房門。倚著門框,又一次對她說:「媽媽,我不是說過嘛,別叫我小名!」語氣里已有了幾分不耐煩。媽媽的臉上呈現了一種復雜的表情,看了走進來的爸爸一眼,嘆了口氣:「對不起,高翔。」可我聽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變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繞口。
⑼沒多久,我要離開家到數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讀書。
⑽不知怎的,媽媽竟在短短的幾天內學會了很有味道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時那樣順口熟練。我自然很高興。
⑾分別的那一天爸爸媽媽一起送我去車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囑四,媽媽則沉默著,顯得有些黯傷。我大人似的笑笑,反過來撫慰著他們:「放心吧,沒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⑿火車開動的剎那,我從車窗探出頭去,同他們揮手告別,一直不言不語的媽媽突然抬起了頭,眼裡竟有了淚水。她緊跑著,揮動起雙手,脫口喊了出來—
⒀「 寫信回來,森兒!」
⒁我稍稍一愣,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猛撞了一下,淚水奪眶而出。
11、「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2段中,為什麼「聽家人喚我的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用原文回答)(2分)。
13、第○13段中媽媽已學會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為何臨別時脫口而出的卻是「森兒」?(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名」在文中表達了媽媽對兒子怎樣的情感?(2分)
15、怎樣理解最後一段作者的感受?(2分)
16、你對父母當著外人的面稱呼你的昵稱,有什麼想法?(2分)
(三)禿的梧桐(12分)
⑴——這株梧桐,怕再也難得活了!
⑵人們走過禿禿梧桐下,總這樣惋惜地說。
⑶這株梧桐,所生的地點,真有點奇怪,我們所住的屋子,本來分做兩下給兩家住的,這株梧桐,恰恰長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說是兩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階,雖僅有其一,由屋前到園外去的路卻有兩條,——一家走一條,梧桐生在兩路的中間,清陰分蓋了兩家的草場,夜裡下雨,瀟瀟淅淅打在桐葉上的雨聲,詩意也兩家分享。
⑸不幸園里螞蟻過多,梧桐的枝幹,為蟻所蝕,漸漸地不堅牢了,一夜雷雨,便將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樹身,立在那裡,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來,樹身上居然透出許多綠葉,團團附著樹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櫚樹。
⑺誰說這株梧桐,不會再活呢?它現在長了新葉,或者更會長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復從前的美陰了。
⑻一陣風過,葉兒又被劈下來,拾起一看,葉蒂已嚙斷了三分之二——又是螞蟻乾的好事。哦,可惡!
⑼但勇敢的梧桐,並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氣。
⑽螞蟻又來了,風又起了,好容易長得掌大的葉兒又飄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葉,整整地忙了一個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個夏天。
⑾秋來,老柏和香橙還沉鬱地綠著,別的樹卻都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護定它青青的葉,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貯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風如敗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現在它的葉兒已去得差不多,園中減了cōng 1óng( )的綠意,卻也添了蔚藍的天光。爬在榆幹上的薜荔,也大為喜悅,上面沒有遮蔽,可以酣飲風霜了,它臉兒醉得楓葉般紅,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樹,在它頭上瑟瑟地悲嘆。
⑿大理菊東倒西傾,還掙扎著在荒草里開出紅艷的花。牽牛的蔓,早枯萎了,但還開花呢,可是比從前纖小,冷冷涼露中,泛滿淺淺紫嫩紅的小花,更覺嬌美可憐。還有從前種麝香連理花和鳳仙花的地里,有時也見幾朵殘花,秋風里,時時有玉錢蝴蝶,翩翩飛來,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動,幽情凄戀,它要僵了,它願意僵在花兒的冷香里!
⒀這時候,園里另外一株梧桐,葉兒已飛去大半,禿的梧桐,自然更是一無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慘淡的斜陽中。
⒁——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們走過禿梧桐下,總是這樣惋惜地說。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還有春天要來。
⒄明年春天仍有螞蟻和風嗎?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裡的桐子。
17、請根據拼音寫出第⑾段中應填入的詞語。(2分)
qiáo cuì( ) cōng 1óng( )
18、文章首尾都出現了人們對禿梧桐表示惋惜的話,試比較其中的細微區別,並簡要分析其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是以什麼為線索組織材料的?(2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文中第⑾⑿段寫了其他的樹和花,試分析其對表現本文中心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1、文章結尾寫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裡的桐子。」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2分)
22、從禿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2分)
三、作文(40分)
「欣賞自己」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為自己感動,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滿自信,充滿希望。有人說一個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是很難快樂的,只會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只有充滿希望的人才能揚帆遠航。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以「欣賞自己」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
2004.4
滿分100分,時間150分鍾
第一部分 語言積累與運用 (24分)
1、(10分)略
2、(2分)略
3、(4分)略
4、(2分)D
5、(2分)C
6、(3分)詞語1分,修辭1分,語句通順1分。
7、(5分)綠色家園1分,樹葉中有地球1分,像眼睛1分。保護環境1分,保護眼睛1分。
8、(4分)①都②買③就④借
9、(2分)D
10、(2分)生活條件的優越,將使人喪失能力(鬥志、勇氣)
11、(2分)為下文作鋪墊,這也正是我兩次對媽媽提出「別叫我小名的原因」。
12、(2分) 隨著年齡的增長,好象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13、(2分)因為最能表達母愛的是她叫我小名
14、(2分)最純朴的母愛,是母親情感的真情流露
15、(2分)為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母親而感到後悔
16、(2分)結合全文能自圓其說就行
17、(2分)憔悴 蔥蘢
18、(2分)同樣表示惋惜,開頭說「難得活」,結尾說「不得活」,說明人們對禿梧桐的存活越來越沒信心,顯示出禿梧桐生存的艱難,(1分)此外在結構上有前後照應的作用。(1分)
19、(2分)本文是以禿梧桐在不同季節的變化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答「以時間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或「以禿梧桐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給1分)
20、(2分)和禿梧桐一樣,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漸漸蕭條,但也都頑強地活著。這使得禿梧桐體現出來頑強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義,從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寫其他的樹和花襯托出禿梧桐的頑強生命力,從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給1分;只答「襯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給1分)
21、(2分)這句話是說,即使禿梧桐死了,它的種子也會將它的生命延續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22、(2分)示例: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與挫折,我們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只要扣緊「禿梧桐」來談,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