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六年級數學日記

六年級數學日記

發布時間: 2020-11-20 17:16:15

①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全集

給你一篇範文吧!你自己改:
數學日記:一種反思體驗的方式

唐文艷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數學日記不僅可用於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於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遇到的困難或感興趣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評語中了解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進一步肯定自己或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

學期初我在任教的班級進行摸底,情況表明四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寫好數學日記。於是在上數學課之前,我向學生布置了寫數學日記的任務,在字數和形式上不做具體要求。結果一下課就有不少學生來問寫什麼,收上來的數學日記差距很大,有的學生僅寫兩句話:「今天數學課老師教了梯形,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我學得很好。」他覺得沒話可寫。還有的學生乾脆記流水賬,從上課寫起,寫到下課,樣樣都寫。只有極個別學生寫得確實不錯。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寫數學日記還需要教師的引導。第二天我在課堂上把寫得好的幾篇日記讀給全班學生聽,告訴他們可以寫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合作的情況、自己所想到的不同解法,就像給一個好朋友寫信,講自己在數學課上的表現。為了便於學生操作,我在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從學習的方式、知識的掌握、存在的困惑、不同的想法和合作的過程這幾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數學日記的格式,規定了一些需要寫的內容,格式如下表。

通過一個月的嘗試,學生寫數學日記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學生在上課時也特別留意聽老師和同學的對話,特別關注用什麼方法學習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把自己對問題的困惑或不同見解都寫在數學日記上。我在寫評語時就和學生一起交流,對學生的困惑能在日記上面解釋的就直接寫在日記上,不能三言兩語就解決的就在課外一起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我總在旁邊註上幾顆星,表示贊賞。由於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評價,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不但上課專注,注重學習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學積極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夠及時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正確地給自己評價,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不斷激勵著學習。同時,教師可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次,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老師,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特別會忘記除以2,怎樣才能記住它呢?」學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學在哪裡出了問題?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教學中雖然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實際上卻用一條無形的線牢牢地捆住了學生,我讓學生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學生卻不明白老師的用心,老師預先設置了一個「坑」,讓學生往下跳,這怎麼還叫探究呢?我為什麼不放開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數學活動課上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操作找出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四個同學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要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匯報。當天的數學日記效果很好,學生不但寫出他們所採用的學習方式,理清了知識間的聯系,而且大膽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一個很內向的女生在「不同見解」一欄中提出:「我覺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來表示,因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我在評語中寫到:「你真是太棒了,有沒有勇氣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你的想法?」第二天我讓她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她的想法,支持率達90%,自信的笑容出現在她的臉上,通過數學日記讓我們對這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在數學日記中提出了在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問題,如:數字與字母相乘,為啥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方程的檢驗為啥要寫上一大段話,不這樣寫行不行?……

數學日記讓我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從數學日記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進教法,去適應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數學日記的影響下,更注重學習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並在教師的肯定中得到快樂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去掉表格的框框,讓學生更加暢所欲言,讓學生和我進行朋友式的對話。

② 六年級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
東洲小學 六(3)班 袁晨晨
今天是年的第一天,我和弟弟正玩的歡呢~玩著電動游戲,正玩的興奮時,媽媽突然走過來說道:「別玩了!都已經近視了,你還玩啊!」「都已經近視了,讓他近視
下去唄!~」「媽媽給你出一道題,你做出來就允許你接著玩,做不出來,嘿嘿,就立馬給我做作業!」我一聽嚇了,肯定不會是簡單的題目,這下死定了。於是媽媽開
始出題了:
小趙.小錢.小孫三人,一位是律師,一位是醫生,一位是教師。現在只知道:
(1)小孫比教師年齡大。
(2)小趙和醫生不同歲。
(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
你能確定誰是律師,誰是醫生,誰是教師嗎?
我看了這題,心想:這還不簡單。於是開始解題。根據(2)小趙和醫生不同歲和(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可以確定小趙和小錢都不是醫生,那麼小孫是醫生。再根據
(1)小孫比教師年齡大和(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可以知道,小孫(醫生)比教師年齡大,比小錢年齡小。可見小錢和教師不是同一個人,小錢是律師,小趙當然是
教師了!答完題,媽媽不得不讓我去玩電動。
數學身邊無處不在,你要經常學,如果別人考驗你,你答不出來,自然會吃虧!
這可是自己寫的,你要選我~

③ 六年級數學日記例子

在生活中,每一處都離不開數學,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和用好數學。同時,也因為數學是離不開生活的,所以我們也會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難解的數學題。

記得有一次,我們到叔叔家裡玩。玩著玩著,叔叔拿了10個硬幣走了過來,說:「你們想要這些硬幣嗎?」「當然想啦!」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我望著叔叔,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感覺到叔叔好像在耍什麼把戲似的。「你們想要這些硬幣,就要回答我的問題,誰答對,硬幣就全歸他了。」說完,叔叔就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10個硬幣放進3個杯子里,使每個杯子里的硬幣數都是奇數,看誰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聽完叔叔的題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見表弟在客廳里走來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靜地思考著。不一會,我看見妹妹找來了材料,試著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還是沒找到具體解題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開動腦筋想著。哎,要是能把這硬幣拿到手,那該多好啊!

過了十多分鍾,大家都沒有想到怎麼做,叔叔見此情景,對我們說:「給你們一點提示吧!解這道題要學會多轉幾個彎,不要……」「等等!」話沒說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麼似的。只見他拿起10個硬幣,先把第1個硬幣放到第1個杯子里去,然後把3個硬幣投進第2個杯子里,看到這里,我不禁想道:這個辦法嘛,我早就想過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幣有6個,6是偶數,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句:「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當表弟把剩下的6個硬幣放到第3個杯子時,我插嘴道:「這辦法根本……」我的話還沒說完,表弟就把我的話打斷了,「表姐,你還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氣地說。只見他拿起第1個杯子,把那個硬幣放到第3個杯子里去。「這就是第一種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個鬼臉。「哎呀!我真笨,怎麼想到第三步就放棄了呢?真不值得!」接著,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樣做,先把3個硬幣放到第1個杯子里,然後在第二個杯子里放5個硬幣,接著把剩下的硬幣放到第三個杯子里,最後,把第一個杯子里的硬幣放到第三個杯里去。這樣第二種方法就完成了。按著這樣的方法,表弟連續做了13次。

看到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點點頭說:「真想不到,你這小鬼還會有動腦筋的時候,這回你贏了,10個硬幣都歸你了。」叔叔一邊稱贊表弟,一邊撫摸著他的小腦袋。「不過,小欣,你得加把勁了,這回連表弟都贏了你。記住,凡事多動腦筋,別輕易放棄。」

是呀,叔叔說得對,凡事多動腦筋,別輕易放棄。如果我剛才想到第三步沒放棄的話,再動動腦筋,那道題就被我解開了。以後,真的要加把勁,努力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用好數學。

④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如何

日記:記下這一天所發生的開心或不開心事情。

數學日記:記下這一天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日記,一定要求實。

所以數學日記,也要求實哦。

綜上所述,建議你的數學日記可寫如下幾點:
1、記下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2、記下今天沒掌握的知識
3、確立自己今後對沒掌握知識的攻克計劃
4、並做好自己以後對數學學習的長遠計劃
首先寫今天遇到了些啥事情,胡亂編個跟數學有關的,然後說你想啊想(插廢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啊什麼的),然後說還是沒明白,在說被旁人一句不經意的話提醒,終於想到了。最後吹原來數學是這么有用的,就在我們身邊。......

最好寫一些生活中自己經歷或發現的與六年級相關的數學知識。

給你幾個例子:

數學日記1
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道題目和題目的分析與解答吸引了我:
「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數學日記2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數學日記3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數學日記4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數學日記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6

8月6日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7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數學日記9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

數學日記10
在小學生活的六年裡,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是數學。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踏進中學的校門。由於,班裡的尖子生,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是以數學為主,所以,我們必須再多做一些數學題。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以後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在數學比賽中拿到名次,回報給我的老師,我的父母,……

⑤ 數學日記六年級500字

1、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2、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3、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一步步的推.最後推出結論.可是在這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於是,我就從後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4、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PS:我六年級的時候寫過很多,不過有些都找不到了。
LZ看看有沒有您想要的,滿意望採納,如果沒有,請追問。謝謝您!

⑥ 六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數學日記100字

10月1日是國慶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05年10月1日,2005-1949=56,中國已經56歲生日了。

國慶節,爸爸媽媽帶我和貝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慶玩。一共去了3輛車,第一輛車有4個人,第二輛車坐了3個人,第三輛車坐了5個人,1+1+1=3,一共有3輛車。4+3+5=12,一共有12個人。早上9點,我們從廣州出發,因為塞車,到肇慶已經下午13點了,13-9=4,我們一路用了4個小時。

數學可真有意思,生活中無處不在。

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晚上我去學跳舞,因為沒有帶水。所以,我們要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平時都是媽媽買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錢?

媽媽給了我一元錢,可是!售貨員阿姨說不夠,一瓶礦泉水要4元錢。哇!比我想像中貴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媽媽拿錢,媽媽這次給了我十元錢,我就再給售貨員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貨員員阿姨應該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貨員阿姨果然找給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媽媽誇我真棒!

小學生數學日記100字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評語: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說明你聽課很認真,繼續努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家裡包餃子一共包了三大盤,我數了數一盆有68隻。這時爸爸問我:「如果有六個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寫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算出共有有多少個餃子,我列豎式3×68算出一共是204個。知道了鉸子的總數,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給6個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豎式算出結果是34。我告訴爸爸每人吃34隻餃子。

原來,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呀。

一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天氣真好,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館去看貝殼展。這里的貝殼真美麗,多的數不清。
有最珍貴的貝殼-黃金寶螺,有最古老的鸚鵡螺,有非常艷麗的萬寶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看完展覽我才知道全世界貝類約有12萬種類之多。形狀就多達10多萬種。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長,大的長1.8米,重量可達500斤左右。

你們說貝類是不是令人稱奇?你們也來看看吧!跟我一樣和貝殼照張相吧!

⑦ 6年級數學日記300字

日記:記下這一天所發生的開心或不開心事情。

數學日記:記下這一天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日記,一定要求實。

所以數學日記,也要求實哦。

綜上所述,建議你的數學日記寫一下幾點:
1、記下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2、記下今天沒掌握的知識
3、確立自己今後對沒掌握知識的攻克計劃
4、並做好自己以後對數學學習的長遠計劃

數學的學習對於我們女孩子真的有些吃力。但為了心中夢想的大學和前程,努力把。

o(∩_∩)o... 數學日記
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⑧ 六年級數學日記,500字—800字,急用

用心去感受數學
不知為什麼突然想起我曾經的數學老師在期末考試後的評分手冊中拋下的那段話。
也許是出於一種對往事的懷念,也許那句話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以至於我現在仍能夠流利地背出來:
「你性格文靜,且做事認真,學習自覺主動,成績優秀。但是我更希望你能夠在數學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大膽表現自己,否則即便你很有才華,卻也難以展現出來,那有何益?」
當我第一次讀到它時,一種莫名的力量刺痛了我,我覺得那是一種委婉的批評,這么多年的學習中,我都太順利了,沒有一個老師會在評語中指出我的不足。然而回想起自己在學習的路途上,確實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不出色,也可以說是一種冷漠。
雖然我一向認真地完成數學作業,像完成所有其它的作業一樣。但我僅僅是出於一種為了不偏科而去做的事——當然,我終究不承認自己偏科,因為我認真去做了,而且我現在仍在認真著。
或許是因為自己笨,反映又遲鈍(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評價),從升入中年級後,總覺得學數學難。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它。它不像語文,有無數個、沒有標準的答案,擁有華麗的詞藻,它有無數個解題方法,卻只有唯一的答案。
我常常用一種不同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而那唯一的答案卻又憋得我面紅耳赤、抓耳撓腮、心急如焚……
我難以想像有一天我會真正的愛上數學,我覺得,那會是一個奇跡!
當然,我堅信,一切皆有可能。在飛機翱翔與藍天之前,有誰相信人類能夠隨意在雲海漫步?在電話誕生之前,誰相信隔著萬水千山你我能夠自由交談……然而,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和機遇,使無數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無數的奇跡.
當我來到這所新的學校,我暗暗對自己說,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
確實,我做到了,我發現數學其實並沒有所想像得枯燥無味,當我學習了統計時,面對著那張」小學生近視認輸的統計圖」我心中不禁有些惆悵,也許,當時我想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完成這道題,而應當反思的是,為什麼小學生近視的認數在逐年增加? 在我的身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患有近視,不得不說, 我自己本身也是近視患者,我們又該怎樣地去保護視力?這和數學,其實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數學教會我們的除了解題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去生活.
用心去感受數學。
其實,它充滿了樂趣。

⑨ 怎麼寫六年級數學日記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麼的密切內呀。

暑假容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闆,說:「老闆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飢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餘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闆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後再把空瓶還給老闆,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贊。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熱點內容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
初中數學卷子 發布:2025-07-11 00:11:28 瀏覽:807
2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7-10 23:36:23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