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ppt
A. 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數《誰的紅果多課件ppt》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數位的意義,以及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進一步積累比較數的大小的經驗,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趣導入
1、(1)10個十是( )
(2)8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 )
(3)48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
(4)計數器上從右往左數,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5)21的個位上是( ),表示( )個一;十位上是( ),表示( )個十。
2、猜數游戲,激發興趣
教師先提出遊戲規則:不能說出數字,只能說大或小。
(挑一個同學在黑板上寫一個20以內的數字,另一個同學背對黑板,面向學生猜數字。)
請你們幫他提示一下,是大了還是小了。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經常幫它們解決問題,看這幅圖,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板書:小熊21 小猴18)
師:從這兩個信息中,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師:我們今天就來解決「誰的紅果多」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2.怎樣來比較誰拿的紅果多呢?
怎樣來比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麼好辦法?
3.學生獨立思考,交流。
學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數的順序比較。(根據100以內數的順序,從前往後數。先數18,再往後數三個數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實物模型比較。用方塊代替紅果擺一擺,比一比,發現21個方塊比18個方塊多出3個,所以21﹥18。
方法3:藉助中間數比較。(21比20大,18還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藉助計數器比較。(先把21和18 這兩個數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再在計數器上比較:21的十位上有兩個珠子,表示2個十,18的十位上有一個珠子,表示1個十,2個十比1個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數的組成比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個十,18的十位上是1,表示1個十,2個十比1個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評價、總結。
3、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
師:同學們真能幹!這么快就探索出了這兩個數的比較方法,智慧老人還不服氣,不相信你們能這么快探索出來,所以又出了兩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說出比較方法。
教師小結:十位相同時我們比個位。三位數大於兩位數等。
三、反饋練習。
1考考你。(課件)
在( )里填上「>」、「<」或「=」。
48( )45 62( )75
59( )59 57( )56
80( )90 98( )89
(抽兩三道讓學生說出比較方法)
2、把下面的數放在正確的位置。
58 98 60 36 79
> > > >
3、完成課本28頁看一看,填一填。
4、完成29頁1題和2題。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B. 大學加入社團有什麼用處
1.參加來社團會讓你認識到其他專源業的同學,會讓你認識到更多的人,擴大你的交友圈子。從而給你提供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機會,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這是很重要也很關鍵的,要知道一個良好的溝通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在以後的職場上是非常重要的。
2.另外大學參加社團還能提高我們的責任意識,培養我們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大學社團的活動是集體性的,所以的人都會共同參加活動,一起策劃活動。在大家一起策劃活動的同時,能有利於組織成員之間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這在社團內能形成共同進步的集體榮譽感,久而久之就會增強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數學與生活ppt擴展閱讀
大學社團是學生自願組織的群眾性團體,在校黨委、團委的領導下,在學生會的指導下,組織開展健康、積極有益的課外文化、科技體育、藝術等活動,它組織開展我們同學們的各項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它既不同於第一課堂的專業學習,又與自身的全面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社團活動,
能拓展我們的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為我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從容的面對社會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C. 幼兒園大班數學PPT課件《一周有幾天》認識星期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教學目標:
(1)在學習乘法口訣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在整理、記憶的乘法口訣及其他一些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訣形成過程,並能利用口訣熟練計算乘法。
(3)學生在編乘法口訣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享受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口訣、算式與圖形之間的聯系,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感悟口訣編制方法,熟記7的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還有三位小朋友也來到了咱們的課堂上,他們是誰呢?(淘氣笑笑和樂樂)(出示課件)他們這么開心,在說些什麼呢?(生分角色讀淘氣和笑笑的談話)
師:樂樂聽了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他不知道2個星期有幾天?3個星期有幾天?你們願意幫忙嗎?學生回答(願意)。
師:根據你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誰來幫樂樂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回答算式,口訣並介紹方法。(說明一個星期有七天)。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師:真棒,你們會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會學以致用。這時樂樂想,早上媽媽說再過7個星期就是我的生日,7個星期有幾天呢?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學生說一說。
師:XX的這個方法不錯,可以用7×7來計算,可是7×7應該怎麼計算呢?
請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嘗試著自己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算一算。
師:哪位小朋友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麼計算7×7的?
學生代表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
(1)7×7=6×7+7=49;
(2)7×7=7+7+7+7+7+7+7=49;
(3)把7個7相加拆成3個7和4個7相加:7×7=3×7+4×7=21+28=49;
(4)把7個7相加拆成2個7和5個7相加:7×7=2×7+5×7=14+35=49。 師:這幾位同學的方法真不錯!當我們遇到不會算的乘法算式時,就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算。用連加、找規律、拆數算等都可以。小朋友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學生回答:我們可以編7的乘法口訣。
師:了不起,前面咱們學過2---6的乘法口訣,猜一猜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會有什麼特點?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猜測。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7的乘法口訣又有什麼規律和特點呢?還是讓表格來幫助我們吧!你能完成下面這個表格嗎?(能)
師:這個表格在咱們數學書上第74頁,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翻到74頁。你可以選擇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和你的小夥伴合作共同完成。
學生填表格。
師:完成了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填的?(課件出示)小朋友們,你是這樣填的嗎?那你是怎樣得出這些結果的?
(生:連加得出來的,用以前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算出來的)
師:好,請你仔細觀察,看一看錶格中的數據有什麼規律?學生說一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師:觀察的非常仔細。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一個星期有幾天」來編7的乘法口訣。
三、試一試,獨立編制口訣
師:你會編嗎?根據表格中你計算的數據和發現的規律,把這些算式填寫完
整,並自己試著編一編7的乘法口訣,有困難的可以和小夥伴進行討論與交流。
生獨立嘗試編制7的口訣,互相交流。(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小朋友們,完成了嗎?我們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是怎麼編的。(課件出示)
7的乘法口訣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一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 六
7×9=63 七九六 三
師:同學們,你同意他們倆的結果嗎?(不同意)生評價修改口訣。
師:小朋友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現在讓我們自豪地讀一讀7的乘法口訣。(齊讀口訣)接下來我們還要把這些口訣記下來,還要能熟練地應用。
四、找規律,記口訣
師:認真觀察這些口訣有什麼規律和特點,邊讀邊想,然後給你的小夥伴說一說。
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發現了什麼規律。
(生:每句口訣里都有7。前半句表示幾個7,1個7,2個……一直到9個7,後半句是幾個7相加的結果。每句口訣都是小數在前,大數在後。相鄰兩句口訣的積相差7)
二七十四表示什麼?根據這句口訣你還能想出哪個乘法算式?五七三十五呢?七七四十九呢?(教師相機完成板書)
師:小朋友們真會學習!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記口訣了。7的乘法口訣你覺得哪一句最容易記,哪一句最難記。給你的小夥伴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你認為最難記的那句口訣的。
師:剛才這幾句難記的口訣,大家交流了許多記口訣的好方法,真了不起! 師:咱們還可以用故事幫助記口訣呢,(課件)比如齊天大聖孫悟空在煉丹爐中七七四十九天,煉成了火眼金睛,取經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金箍棒就打。
7的乘法口訣在這里出現了幾句?(生答課件出示)
現在我們再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記一記好嗎?自己讀讀、記記。
師: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嗎?(生齊背口訣)接下來,咱們來玩一個對口令的游戲,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對的又准又快。
師生對口令:(倒著對、穿插對)
五、鞏固練習,生活中應用
1、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智慧老人也想考一考大家。
(1)看算式說口訣
(2)看口訣說算式
(3)想一想算一算。
2、師:7是個神奇的數,在實際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很多問題和現象都與7有關。你能用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這些問題嗎?
(1)師出示七巧板 7個拼圖要用多少塊?
學生思考並計算。
(2)1隻七星瓢蟲有幾個點?8隻呢?學生算一算。
(3)這是一台電子琴,請你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個白鍵?然後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計算,集體訂正。
(4)猜猜老師的年齡 :我今年的年齡比9個7還少30歲,老師今年多少歲?
(5)其實在我國古代人們就與7結下了難解之緣。出示《山行》這首古詩的內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訣算出來嗎? 每句7個字的詩又稱7言詩。
從古到今人們都生活在數的世界裡,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六、小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咱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究竟誰才是本節課的數學之星呢?讓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吧!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他表示祝賀!
七、拓展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咱們通過努力,自己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並且利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了生活中的這么多問題。真是太棒了!你看,七個小矮人也來找你們幫忙啦!他們編了兩句兒歌可是後面不知道怎麼編了,你們能幫幫他們嗎?課後和同學、家長一起編一編。
八、課堂作業
書上P75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7的乘法口訣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3 七九六十三
D. 生活中的數學ppt課件怎麼做
首先在電腦上打開來WPS演示軟體,並源新建一個文檔,
然後點擊上方菜單欄里的【插入】功能鍵,在插入功能鍵里有正文、封面、目錄、過渡頁、結束語等選項,通過這些功能即便從來沒用過WPS演示的朋友也能快速的做出一個漂亮的PPT演示課件了。
首先先點擊【封面】選項,為自己的PPT選擇一個漂亮的封面,
封面選擇完畢之後再點擊【目錄】選項,為自己的PPT選擇一個漂亮的目錄吧
E. 小學四年級數學與生活ppt
網路找一個好的ppt背景的下下來改改就ok了
F. 小學三年級 「我的生活與數學」 PPT 有沒有誰有資料的參考一下,謝謝!
到網路搜呀
G. 如何使「數學教學生活化」.ppt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於是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基於以上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聯系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新課。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於興趣。"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導入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上人教版第二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逛商店的生活場景:桌上有26元的娃娃,9元的書,4元的零食。請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的興趣很高,他們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並順利地引出了今天要學的。又如:在引出"負數"這一新知的時候,老師以觀看當天的天氣預報引入。在學生收看了天氣預報後,提出"那溫度單位最低是0度嗎"通過學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負數",學生的興趣很高,記憶深刻。二: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充實課本知識。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它一改往日的死板,改變了以往老師費勁教,學生費勁學的局面,每一章的內容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同學們都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在設計《觀察物體》一課時,我以學生熟悉的教室圖片來觀察物體,而後帶學生到教室外觀察教學樓,讓學生通過實踐,明白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又如我在教學《東南西北》一課時,我將學生帶到室外,讓他們親身感受方向就在我們的周圍,讓他們自己指出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這樣將現實和課本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孩子們學起來很開心,也很認真,這樣既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還有一些老師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來填充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如:針對市場經濟中出現的打折現象,有一位老師設計了一堂"生活"數學課《打折與優惠》;通過讓學生對身份證中數字的調查和設計學號,讓學生知道了《數字的奧妙》。通過設計這些課,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捕捉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須臾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了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三:運用生活實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如在教《千克的初步認識》時,我准備了天平,稱水果的稱,稱體重的稱,讓學生動手去掂一掂,去稱一稱粉筆,蘋果,自己,讓他們通過熟悉的例子和各種實踐活動,建立了克與千克的觀念,同時通過分析,比較,輕易地知道了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中,有這樣一題"235-99=235-100+1",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1,難以理解,我便創設了買衣服找零的生活情境:皮老師帶了165元錢買了一件97元的衣服,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營業員應該怎麼找錢呢通過讓兩位學生上台模擬,學生很快知道了:(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1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要1應該加上。這樣教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說明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之後,我要求學生去超市購物,並記錄好買了哪些物品,用了多少元,並提出數學問題;在"分類統計"的教學後,讓學生統計本班訂校服的情況。在學完"認圖形"後,讓學生用各種圖形拼出各種美麗的圖畫。在學完"長方形面積"一課後,設計了讓學生買地板磚的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五:觀察並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兒童身體親自經歷,用心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是兒童的直接的經驗。於是我們應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學會寫數學日記。如你家有幾口人,你有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重。這些都與數學有關,老師應鼓勵學生去算一算,量一量,稱一稱,並把它記錄下來,為數學學習准備素材。再如,記錄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的數學問題如:用乘法算牛奶的瓶數,運用"人民幣"的知識進行購物,運用打折的知識購買實惠的物品,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數學走向生活。最後,鼓勵學生尋找並記錄生活中有疑問的數學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總之"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H. 新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一噸有多重》PPT課件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1-22頁《一噸有多重》〖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一噸有多重。2.掌握「一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謎語引入。師: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這是一種什麼動物呢?對是大象,同學們都很聰明,你們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從而自然引出質量單位「噸」。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二)初步感知,形成建構利用多媒體出示書上畫面。1.出示圖片,請同學讀一下數學信息。2.請同學列算式獨立算一算,然後交流一下計算結果。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20袋麵粉約重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1.小組匯報。你發現什麼?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2.聯系生活,理解新知。(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3.獨立完成書上的練一練,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填一填。4千克=()克3噸=()千克5000克=()千克()t=2000kg18t=()kg()kg=6t(四)回歸生活,拓展應用1.數學故事。同學們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請同學來說一說,然後老師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利用多媒體)(1)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麼可以採用這個法稱象?(2)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看看這頭象有多重。2.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質量單位噸的內容,請同學們調查生活中「噸」的影子,多少個什麼東西合起來大約是一噸。3.集體反饋,反思總結先讓同學說一說這節課有什麼收獲,如果有必要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加以補充。【教學反思】一、聯系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在教學「噸」這個單位時,由於「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3頭水牛、10桶油、20袋麵粉、40人,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秘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二、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根據課改精神,現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噸的重量。同時,在各環節中,我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總之,數學練習應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練習生活化的目的。
I. 數學與生活ppt怎麼弄(小學4年級)
將書本上的應用題擴展一下,使之更適合你當地的具體情況與習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有興趣一些。搞幾個。這樣應該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