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六年級
A. 六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數學日記100字
10月1日是國慶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05年10月1日,2005-1949=56,中國已經56歲生日了。
國慶節,爸爸媽媽帶我和貝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慶玩。一共去了3輛車,第一輛車有4個人,第二輛車坐了3個人,第三輛車坐了5個人,1+1+1=3,一共有3輛車。4+3+5=12,一共有12個人。早上9點,我們從廣州出發,因為塞車,到肇慶已經下午13點了,13-9=4,我們一路用了4個小時。
數學可真有意思,生活中無處不在。
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晚上我去學跳舞,因為沒有帶水。所以,我們要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平時都是媽媽買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錢?
媽媽給了我一元錢,可是!售貨員阿姨說不夠,一瓶礦泉水要4元錢。哇!比我想像中貴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媽媽拿錢,媽媽這次給了我十元錢,我就再給售貨員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貨員員阿姨應該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貨員阿姨果然找給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媽媽誇我真棒!
小學生數學日記100字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評語: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說明你聽課很認真,繼續努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家裡包餃子一共包了三大盤,我數了數一盆有68隻。這時爸爸問我:「如果有六個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寫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算出共有有多少個餃子,我列豎式3×68算出一共是204個。知道了鉸子的總數,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給6個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豎式算出結果是34。我告訴爸爸每人吃34隻餃子。
原來,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呀。
一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天氣真好,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館去看貝殼展。這里的貝殼真美麗,多的數不清。
有最珍貴的貝殼-黃金寶螺,有最古老的鸚鵡螺,有非常艷麗的萬寶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看完展覽我才知道全世界貝類約有12萬種類之多。形狀就多達10多萬種。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長,大的長1.8米,重量可達500斤左右。
你們說貝類是不是令人稱奇?你們也來看看吧!跟我一樣和貝殼照張相吧!
B. 6年級數學日記300字
日記:記下這一天所發生的開心或不開心事情。
數學日記:記下這一天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日記,一定要求實。
所以數學日記,也要求實哦。
綜上所述,建議你的數學日記寫一下幾點:
1、記下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2、記下今天沒掌握的知識
3、確立自己今後對沒掌握知識的攻克計劃
4、並做好自己以後對數學學習的長遠計劃
數學的學習對於我們女孩子真的有些吃力。但為了心中夢想的大學和前程,努力把。
o(∩_∩)o... 數學日記
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C. 六年級數學日記
六年級學生數學日記
月日 星期
利用除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月日 星期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月日 星期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
月日 星期
題目:有粗細不同的兩枝蠟燭,細蠟燭之長是粗蠟燭之長的2倍,細蠟燭點完需1小時,粗蠟燭點完需2小時。有次停電,將這樣的兩枝求用過的蠟燭同時點燃,來電時,發現兩枝蠟燭所剩的長度一樣,問停電多長時間?
解題思路:如高粗蠟燭長為1,燃燒的速度分別為:(1)1÷2=1/2(2)2÷1=2要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那麼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細蠟燭占粗蠟燭的1/2,粗蠟燭就是細蠟燭的2倍,求停電多少小時,也就是第一根燃燒多少時。
解: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
1—1/2X=2—2X
X=2/3
答:停電時間為2/3小時。
--------------------------------------------------------------------------------
--
月1日星期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與圓錐方面的題相結合的應用題。求圓錐的體積是多少,要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題中告訴了底面半徑,可求出底面積,而高卻不知道,可以根據一個條件求出,可將比轉化成一個數占已知數的幾分之幾,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徑的3/2。算出高後,然後根據「V=SH÷3」算出圓錐的體積。
--------------------------------------------------------------------------------
--
月日星期
生活中的小發現
今天早晨,我製作了一個小電燈,用的是兩節電池和一根鋼絲和一個小電燈泡製做的,先准備了兩個電燈泡,生怕晚上玩的時候會閃了。到了晚上,我出去轉悠一圈,我拿出了小電燈一照了一圈,我發現有時照出一個面,有時照出的是一條線,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小發現,給我帶來了興趣,去探索它到底為什麼並且獲得了答案。它不但給我帶來了對數學的興趣,又提高了我對生活新的看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勤於發現,要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學生。
月日 星期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著另外一種求圓柱體積的方法,憑著我的感覺我列出了這樣一個算式:直徑×直徑×高×3.14÷4。
放學回到家,我就開始證明這個式子到底對不對,我試了一下,用課本上的解法和我的這種解法來算一個圓柱的體積完全一樣,我又試了很多次結果都一樣。
我感到非常地納鬧,我的這種解法到底是什麼意思,經過我一番的思考和證明發現原來是把圓柱看成一個相當於直徑和高相等的正方體。然後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再根據圓柱與正方體的比是:3.14∶4就成了一個圓柱的體積了。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請廣大愛好者參與研究,給予指正。
--------------------------------------------------------------------------------
--
月日星期
今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見了這樣一個題目:求圓錐的表面積。
[題目]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6米,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點長是5米,求這個圓錐的表面積。
我雖沒有學習過求圓錐的表面積,但已經學習過圓柱的表面積,通過圓柱的表面積的解題方法知道:圓柱的表面積等於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圓錐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側面是一個扇形,我雖沒學過但我查了資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積是:扇形的面積=弧長×圓半徑×1/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一點長是5米,而弧長是3.14×6=18.84(米),扇形面積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後用扇形面積加上底面積,就得到圓錐的表面積: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只要勤學善思,就一定會攻克難題,走上成功之路!
月日 星期
今天,我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感到萬分的不解,為什麼比例的外項之積等於內項之積。我經過了冥思苦想終天明白了。
假如 b/a=c/d,將a擴大d倍,要想使比值不變,也必須將b擴大a倍,也就變成了bd/ad;再把等號右邊比中的d擴大a倍,要想使比值不變,也要把c擴大a倍,就變成了ca/da。那麼比例就變成了bd/ad=ca/da,把等號左右的ad消去,所以就變成了ad=ca。
月日星期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月日 星期
今天我聽了一節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質數和合數》的一堂公開課,聽後彼有一番感慨,本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為了幫助教者的一種組織手段,能夠更好得為教學服務,增加教學的新穎性、獨特性、深化性,更加具有吸引性,這么長一段時間提出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學,但是聽了幾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課,卻都流露出注入式的影子,不錯注入教學以前已經紮根,但我們一定在平時的教學中得慢慢改之;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是圍繞學生服務的並不是圍繞計算機服務。是否能引出廣大一線教師的共鳴!
月日星期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家裡看數學報,無意中看到求比值與化簡比這個題目,我想這不是上學期學過的嗎?但是我又一想,我還是看一看吧!
「求比值」與「化簡比」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同學們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求比值的目的是求一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結果;化簡比的目的是把一比化成和它相等並且前、後項互質的整數比。
2、求比值與化簡比的方法類似。有以下幾種:
(1)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如:
5/6∶1/2=(5/6×6)∶(1/2×6)①比值為5/3;②化簡比為5∶3。
(2)運用比與除法的關系。如:
6.3∶0.9=6.3÷0.9①比值為7;②化簡比為7∶1。
(3)運用比與分數的關系。如:
16∶20=16/20=4/5①比值為4/5或0.8;②化簡比為4∶5。
3、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和分數;化簡比的結果是一個比,它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見上例),不能寫成整數、小數或帶分數的,化簡比的結果要讀成幾比幾,如:16∶20化簡比為4/5,應讀作:4∶5。
通過這就可看出,只要我們多看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資料,你的成績會提高的。
D.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全集
給你一篇範文吧!你自己改:
數學日記:一種反思體驗的方式
唐文艷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數學日記不僅可用於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於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遇到的困難或感興趣之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來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評語中了解教師對自己的評價,進一步肯定自己或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
學期初我在任教的班級進行摸底,情況表明四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寫好數學日記。於是在上數學課之前,我向學生布置了寫數學日記的任務,在字數和形式上不做具體要求。結果一下課就有不少學生來問寫什麼,收上來的數學日記差距很大,有的學生僅寫兩句話:「今天數學課老師教了梯形,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我學得很好。」他覺得沒話可寫。還有的學生乾脆記流水賬,從上課寫起,寫到下課,樣樣都寫。只有極個別學生寫得確實不錯。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寫數學日記還需要教師的引導。第二天我在課堂上把寫得好的幾篇日記讀給全班學生聽,告訴他們可以寫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合作的情況、自己所想到的不同解法,就像給一個好朋友寫信,講自己在數學課上的表現。為了便於學生操作,我在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從學習的方式、知識的掌握、存在的困惑、不同的想法和合作的過程這幾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數學日記的格式,規定了一些需要寫的內容,格式如下表。
通過一個月的嘗試,學生寫數學日記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學生在上課時也特別留意聽老師和同學的對話,特別關注用什麼方法學習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應用,把自己對問題的困惑或不同見解都寫在數學日記上。我在寫評語時就和學生一起交流,對學生的困惑能在日記上面解釋的就直接寫在日記上,不能三言兩語就解決的就在課外一起探討;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我總在旁邊註上幾顆星,表示贊賞。由於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評價,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不但上課專注,注重學習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學積極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夠及時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正確地給自己評價,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不斷激勵著學習。同時,教師可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次,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老師,我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特別會忘記除以2,怎樣才能記住它呢?」學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學在哪裡出了問題?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教學中雖然讓學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實際上卻用一條無形的線牢牢地捆住了學生,我讓學生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學生卻不明白老師的用心,老師預先設置了一個「坑」,讓學生往下跳,這怎麼還叫探究呢?我為什麼不放開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數學活動課上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通過操作找出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四個同學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要通過畫圖的方式進行匯報。當天的數學日記效果很好,學生不但寫出他們所採用的學習方式,理清了知識間的聯系,而且大膽地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一個很內向的女生在「不同見解」一欄中提出:「我覺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來表示,因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我在評語中寫到:「你真是太棒了,有沒有勇氣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你的想法?」第二天我讓她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她的想法,支持率達90%,自信的笑容出現在她的臉上,通過數學日記讓我們對這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在數學日記中提出了在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問題,如:數字與字母相乘,為啥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方程的檢驗為啥要寫上一大段話,不這樣寫行不行?……
數學日記讓我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從數學日記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進教法,去適應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數學日記的影響下,更注重學習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價,並在教師的肯定中得到快樂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去掉表格的框框,讓學生更加暢所欲言,讓學生和我進行朋友式的對話。
E. 六年級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
東洲小學 六(3)班 袁晨晨
今天是年的第一天,我和弟弟正玩的歡呢~玩著電動游戲,正玩的興奮時,媽媽突然走過來說道:「別玩了!都已經近視了,你還玩啊!」「都已經近視了,讓他近視
下去唄!~」「媽媽給你出一道題,你做出來就允許你接著玩,做不出來,嘿嘿,就立馬給我做作業!」我一聽嚇了,肯定不會是簡單的題目,這下死定了。於是媽媽開
始出題了:
小趙.小錢.小孫三人,一位是律師,一位是醫生,一位是教師。現在只知道:
(1)小孫比教師年齡大。
(2)小趙和醫生不同歲。
(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
你能確定誰是律師,誰是醫生,誰是教師嗎?
我看了這題,心想:這還不簡單。於是開始解題。根據(2)小趙和醫生不同歲和(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可以確定小趙和小錢都不是醫生,那麼小孫是醫生。再根據
(1)小孫比教師年齡大和(3)醫生比小錢年齡小可以知道,小孫(醫生)比教師年齡大,比小錢年齡小。可見小錢和教師不是同一個人,小錢是律師,小趙當然是
教師了!答完題,媽媽不得不讓我去玩電動。
數學身邊無處不在,你要經常學,如果別人考驗你,你答不出來,自然會吃虧!
這可是自己寫的,你要選我~
F. 數學日記六年級500字
1、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2、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3、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一步步的推.最後推出結論.可是在這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於是,我就從後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4、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PS:我六年級的時候寫過很多,不過有些都找不到了。
LZ看看有沒有您想要的,滿意望採納,如果沒有,請追問。謝謝您!
G. 六年級數學日記10篇,急急急..........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數學日記一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8月13日 數學日記5
今天我過生日了,買了一個大蛋糕.我很愛吃,但是也要分給爸爸媽媽,我吃了一半之後,還想吃,把剩下的又吃了一半,然後另一部分分開給爸爸媽媽了.吃完飯想起來了剛剛學習的分數除法.到底爸爸媽媽吃了多少呢.一半的一半是四分之一.再一半是八分之一,他們吃的太少了,都怪我太貪心.
H. 數學日記六年級人教版
第一單元:位置
第二單元:分數乘法 1、分數乘法意義及計算 2、解決問題 3、倒數的認識
第二單元:分數除法 1、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2、解決問題 3、比和比的應用
第四單元:圓 1、圓的認識 2、圓的周長 3、圓的面積
第五單元:百分數 1、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解決問題
第六單元:統計 扇形統計圖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雞兔同籠問題
第八單元:總復習
I. 六年級數學日記250字左右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