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中語文表達方式

高中語文表達方式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17:29

『壹』 高中語文詩詞表現手法的賞析(具體點)

表達方式
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表達方式: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方式。應該說表現方法有時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與表達方式的區別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
關於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

『貳』 高中語文古詩賞析的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術語

高考語文必備術語及詩歌鑒賞方法集錦、常見意象示例

一、高考試題題干是解題的「線索」,它給考生指示答題方向、范圍、要求等。讀懂題干,才能從容抓分。縱觀幾年來全國各地的高考語文試卷,不難發現題干中隱含著一些相似的「常用術語」。總結如下:

表達方式 :語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 「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 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議論文題目:論點型、論題型、關系型、寓意型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廖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同學們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的賦分點所在,將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二、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1、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2、語言特點類勾勒簡潔(介紹事物的大概)、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體物入微或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
3、語言風格類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或洗煉(語言簡練利落)、淺顯或明白如話(不雕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質朴清新、淡雅、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4、文章結構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呼應或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頗具匠心)、感情細膩、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曲折、層次分明。

三、詩歌賞析方法

1.應試策略:

(1)掌握必要的賞析(鑒賞)知識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是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

表現手法:如烘托,襯托,虛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風格流派:由於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飄逸灑脫,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豪放,柳永的柔美婉麗等。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把握他們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言特色:清新——用語新穎,平淡——質朴真切,絢麗——絢爛奇幻,明快——一語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簡潔——言簡意賅。

(2)掌握賞析方法

①了解詩人或作品的相關背景,有利於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思想。

②藉助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把握詩歌的意境,因為詩歌具有張力,尺幅之中韻味無窮。

③品味詩詞中作者的煉字,煉句和鏈意。賞析時對詩人准確傳神的用字,精巧貼切的修辭,情與景的交融,物與理的結合等藝術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於把握作品的立意與情感,走進作品的真實,感悟詩人的情懷。

文學作品鑒賞是一項綜合性很強、能力層次較高的創造性活動,目前,詩詞鑒賞教學可說是語文教學的弱項及中考復習的盲點。復習時,要從以下幾方面注意鑒賞題考點的設置:1、對詩詞內容的理解:⑴對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對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對抒情主體形象的理解;⑷對象徵意義的理解。2.對所用表現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對詩詞語言的理解:⑴對關鍵詞語的理解;⑵對關鍵語句的理解。4.對詩詞意境的理解。

題型一般為選擇、填空、簡答三個類型,有些是鼓勵學生創新的開放性試題。

解題思路與技巧:

1.從作家、作品的相關背景資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2.從作家風格(豪放、婉約等)和語言特徵(如簡約、含蓄等)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3.從關鍵詞語著手,如抓住詩詞中關鍵的動詞的用法、含義及作用去賞析。

4.從關鍵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著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著手,品味語言、想像意境。

6.從詩詞的具體內容的全面理解著手,把握各類(送別、詠物、愛國等)詩詞的思想內容。對於主觀性試題的解答,還應注意文字表述應簡潔、明了,切中要害。

熟悉古典詩詞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⑴評價主旨類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等 。

⑵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畫龍點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徵、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寄寓 、寄託、襯托、烘托、渲染、側面描寫 、對比、起興、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

(3)語言特點類

勾勒、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體物入微、窮形盡態(相)、富有哲理、淋漓盡致、行雲流水、形神兼備、簡潔、淺顯、明快、明白、通暢、平淡、無奇、質朴清新 、淡雅、詞藻華麗等 。

(4)風格類 沉鬱頓挫、豪放、雄渾、曠達、沉鬱、蒼涼、沖淡、低沉、悲慨、蒼勁、舒緩、悲涼、俊爽、等。

(5)文章結構

做鋪墊、埋伏筆、呼應、渾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類

虛實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辭方法在詩歌中運用的特點

詩詞常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借代、雙關、互文、等。

其次,讀懂詩要注意運用方法

(1).藉助題目、作者、注釋。

題目是切入點。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我們可以迅速准確地理解詩歌。

作者:確定朝代、風格,為後面分析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詩人的觀點態度作鋪墊。

注釋:可以了解作品創作背景。

(2)、學會從內容上分類鑒賞詩歌。

古代詩詞的分類

古代,浩如煙海,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歌,數量之多,題材之廣,令人贊嘆。但就其內容而言,大體可概括為:詠史詩、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抒懷詩等。

掌握各類詩的特點極其方法。(具體鑒於篇幅,不贅述)品茗》大

3.藉助背景

詩歌鑒賞不應忽視對其背景的了解。這里所說的背景,包括詩人所處的社會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方面,對詩人的詩歌創作往往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就應當藉此來理解詩歌、把握詩歌。

4.注意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這樣就不象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描寫。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樣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描寫。

5、注意作者的「邏輯思維」。

古典詩詞人們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維,並對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視了對作品進行必要的邏輯思維的分析理解,從而在某些時候不能全面客觀地鑒賞出作品的真正意蘊。形象思維不能排斥邏輯思維,而且必須以邏輯思維為基礎。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運用。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我們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些時候要是不能正確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後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幾種情形。

點化前人語句。點化不同於直接引用,而是將前人語句消化後用自己的話寫出。

明用歷史故事。在引用歷史故事時,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這是明用

暗用歷史故事。比明用隱蔽,因為沒有明白地指出是什麼,所以難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歷史故事,便能讀懂詩詞;反之,便要大傷腦筋了。

反用歷史故事。明用和暗用歷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歷史故事,則是反用其意。

二、 鑒賞、評價

1.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

詩歌的意象:

詩歌的意象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象徵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鑒賞詩歌中的形象

所謂「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於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

一般的短評寫作時要注意先「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徵,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面對這個論點進行分析論證。其他三個方面的鑒賞和評價一般也使用這個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卻重點,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鑒賞詩人形象的思路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從其「社會地位」「思想意識」「性格特徵」等方面入手。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不宜出現這些字眼,我們在這時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鑒賞作品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主要特徵有:凝練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躍性。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往往是合為一體的。

4.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指詩人在藉助語言文字塑造藝術形象時,靈活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手段。主要考查藝術特色和表現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還有融情於景、懷古傷今和即事感懷等。

(2)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1、創作方法:賦、比、興;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3、構思技巧:以動寫靜,樂景寫哀、虛實結合、小中見大、點面結合、想像聯想、象徵寄託等。

在這三個方面中,第三方面為其重點。

(3)用典。

鑒賞詩歌的用典主要明確兩點:

1、典故的來源及其含義。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增加詩歌的容量,使詩典雅耐讀,富於文采;在唐以後的詩詞曲中主要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4)風格

風格是由創作個性決定的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總的特色。風格就大處而言,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分。從詩詞曲的總體風格來講有詩庄、詞媚、曲諧(俗)之說,詞又有豪放和婉約之別。

1、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特徵: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誇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像瑰麗神奇。代表的詩人有屈原、李白、李賀、蘇軾、龔自珍等。

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了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與追求。代表的詩人有杜甫、辛棄疾、陸游等。

2、許多詩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風格:

蘇軾、辛棄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約李煜、劉禹錫:雋永

謝朓、謝靈運:自然 李 白:清新飄逸 杜甫:沉鬱頓挫

屈原:雄渾悲壯 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淵明:淡遠閑靜

王維:恬淡優美 王昌齡:雄壯豪邁 李賀:雄渾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類型的詩有不同的風格:

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鬱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

(5)修辭: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種修辭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辭的藝術手法,分析修辭的藝術效果。

5.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點:

1、情感類別: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嚮往、離愁別恨、懷古傷今等。

2、情感載體:楊柳——離別 菊花——傲骨 圓月——團圓落葉——失意等。

3、抒情方法:見前「鑒賞表達技巧部分」

第二,內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2、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等。

4、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詩歌表現思想內容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詩、絕句大多是先描寫景物,後抒發情懷;詞曲往往是詠物懷古,即借事物、借人物來表明心志。思想內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詩句里得到集中的體現。

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首先從詩歌的基本內容入手,其次寫出作者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總結、表述
1.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鑒賞術語,准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 詠物言志(情); 懷古詠史; 即事感懷;邊塞征戰; 山水田園; 意象; 意境; 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 融情於景;直抒胸臆; 虛實相濟; 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誇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 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跡; 造就……的情致。

2.區分幾個概念,明確答題的內容角度

問「表達方式」,則答 敘述、描寫(虛實、動靜)、議論、抒情、鋪陳等;

問「修辭手法」,則答 所運用的修辭格;

問「藝術(表達)技巧」,則答 想像、聯想、襯托(正襯或反襯)、對比、象徵、用典、化用、含蓄蘊藉等。

4.、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在閱讀文中的作用(閱讀理解)

1、排比、反復: 強烈的抒發了————。排比往往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反復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

2、反問:使——語氣更加強烈,比一般陳述句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比直說意思表達更鮮明。

3、比喻:用比喻來描寫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用來闡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闡述的通俗淺顯、易於理解。

4、誇張:用來強調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徵,表達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

5、設問:自己回答問題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還有對——起強調作用。

6、對偶:使句式更加——,語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動。語言生動。2、分類別:使對—的說明更加清楚。

3、舉例子:使讀者更加相信——4、列數字:使讀者更加相信,使語言更加准確。

5、作比較:通過比較更鮮明的揭示出——6、下定義:對——的解釋更加准確。對事物本質特點的解釋。

7、作詮釋:闡明事物的某一特點,也是對——的解釋更加准確。

三、詩歌鑒賞答題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常見意象示例
樹木類
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竹:氣節、積極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菊:隱逸、高潔、脫俗
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
蘭:高潔
牡丹:富貴、美好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3、動物類
子規:悲慘、凄惻
猿猴:哀傷、凄厲
鴻鴿:理想、追求
魚:自由、愜意
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沙鷗:飄零、傷感

風霜雨雪水雲類:
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盪惡勢力的力量、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東風:春天、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漂泊
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天晴:歡愉、光明

器物類
玉:高潔、脫俗
珍珠:美麗、無暇

6:其他類:
古人:明志、自省、鞭韃
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朴美好、安逸寧靜
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月亮:人生的圓滿或缺憾、思鄉、思親
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
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

————————希望學習進步,金榜題名,心想事成,工作順利,生活歡樂美滿———————

『叄』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和說明。
表現手法有: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兩種。
藝術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先總後分,先揚後抑,首尾照應,夾敘夾議,聯想,象徵,順敘,倒敘,插敘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反問,設問,排比,反復等

『肆』 「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 與「表現手法」這三個在高中語文中有什麼區別

關於答題模式,其實比較簡單的。先根據文意回答出詩詞的修辭手法,再解釋一遍原句。說明一下,這樣用對於表情達意有什麼好處。接著,可以說出表達手法和抒情方式。這兩種方式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一定不能混淆。為了區別,應將兩者一一對應。如果實在不會,則要注意答題的條理,做到清晰無誤,一目瞭然,就能盡量得分。
例如:本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句子的本意是什麼,將什麼比作什麼,使什麼人格化,生動地表現了什麼的什麼特徵。對於突出主旨有什麼作用。聯系整體,本詩用了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作者借什麼來象徵什麼,藉以暗喻自己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伍』 高中語文寫作手法

是這樣的,面對閱讀時候,你要分層次答題,所以當它問道你,這篇文章運用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的時候,你首先回答的第一句,就是
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在表達方式上是屬於***
(或者,運用了***的表現手法以及****的表達方式)
[這兩者都是屬於寫作手法裡面的,所以看題一定要看清楚它問的是什麼]

然後再一一說明
現在先說表現手法,高中階段常常遇到的表現手法有這些:
誇張,對比——好處:用誇張/對比的手法,加深讀者對**的認知、印象,或者是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反襯出**的**特點

下面還有很多,其實這關鍵在於答題技巧,也就是說,你先判斷它用了什麼手法,再而就用模板式的答題套路,比如它用了渲染
那麼你就說:運用了渲染的手法,通過對**的描寫,渲染出***樣的氣氛,使得寓意更加鮮明,更能帶動讀者的認知,產生與讀者的共鳴等。
簡而言之,對於答題而言,就是以理解文章為主,然後無論什麼問題,都往作者的寫作手法是為了突出中心,加深讀者的認知上面引。
但同時注意的就是,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答,比如不要光說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而要說,將**比喻成**,以比喻的手法****

這些也是表現手法:

比喻,擬人——
懸念,
聯想,想像,
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
情景交融、襯托對比、托物言志、正側面結合、
借古諷今、
烘托、渲染、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
之後是表達方式,高中能夠遇到的,基本就是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敘述重點在於講清楚一件事情的條例
描寫則關注細節,文筆細膩
抒情是最直接的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
議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
說明就是通過文字讓讀者了解一樣東西。

以上,是我在語言學習上的經驗,應對考試和高考都挺有效果的,希望對你有用。

『陸』 高中語文詩詞表現手法的賞析(具體點)

你好,希望採納!
首先一定要獨立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不管對錯先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看法.
其次,閱讀相關的詩歌鑒賞的書籍,書店有很多這樣的書,對比自己的見解和文學大家的理解有何不同,自己錯在哪,不好的地方在哪,別人是怎麼理解的.
最後,了解作者的生平,詩歌的寫作年代以及當時的社會大環境.這樣慢慢的就會有進步,詩歌的鑒賞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的,一定要慢慢來......

『柒』 高中語文中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說明方法,寫作手法,修辭手法各指什麼(具體點,拜託啦)

表現手法: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達方式:敘述、抒情、說明、議論、描寫

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引資料、作假設等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捌』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詳情可參考詞條記敘文。

2、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 江河 、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3、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通過講事實、說道理等方法對人物或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通常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4、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動作或景物的狀態等具體特徵描繪出來。

一般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5、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二、表現手法

1、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採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 「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2、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3、正面描寫

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或小說更加生動和感人。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於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

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5、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三、修辭方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2、比擬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詩歌、小說、散文、寓言、童話等經常使用比擬的辭格。

3、擬人

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4、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並排(兩段即可),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廣文義」。排比項誹迭而出,語氣一貫,節律強勁,各排比項意義范疇相同,帶有列舉和強化性質,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誇張

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誇張可分為"普通"類和"超前"類。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指為了啟發讀者或聽者的想像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誇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

『玖』 高中語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拾』 高中語文的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 修辭方法 都有什麼啊作用是什麼

表現手法: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達方式:敘述、抒情、說明、議論、描寫
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引資料、作假設等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熱點內容
美女老師的貼身高手 發布:2025-09-22 15:25:50 瀏覽:644
四年級班主任計劃及教學計劃 發布:2025-09-22 12:37:49 瀏覽:767
折什麼什麼什麼 發布:2025-09-22 11:32:28 瀏覽:286
師德師風自我剖析2016 發布:2025-09-22 11:26:08 瀏覽:287
印度數學家 發布:2025-09-22 11:05:35 瀏覽:506
小學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2 10:17:12 瀏覽:503
蔣娜老師 發布:2025-09-22 09:14:15 瀏覽:651
國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5-09-22 08:30:22 瀏覽:44
重慶瑜伽老師 發布:2025-09-22 07:31:56 瀏覽:747
埃羅芒阿老師本 發布:2025-09-22 07:19:27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