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閱讀理解技巧

語文閱讀理解技巧

發布時間: 2021-07-21 03:30:07

語文閱讀理解技巧與方法

解題步驟

1.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

2.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

3.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4.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主要題型解題方法

一、題型:段意、主要內容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選擇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問答題都是根據中心解答的)

例如:談談你的收獲;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你有什麼啟發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寫人的,主要是贊美主人公的某些優秀品質;

寫景主要贊美景的美麗可愛。

寫物比較復雜一點,單純寫物,就是表達對物的喜歡;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類文章的結尾部分,仔細地揣摩,看它那些帶有議論性的話,如果有寫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說理的意思,那麼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義

所謂的含義就是蘊含在文章裡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要通過我們仔細的揣摩,採取一找二寫的方法來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兩種。明的就是在文章結束那些議論性的話,你把它拿過來,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難度大一點,必須在通曉全文的基礎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關鍵詞摘錄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⑵ 語文閱讀題的方法和技巧是什麼

一、讀懂文章,仔細審題
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讀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題材,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然後審查下面給出的問題,再帶著問題去細讀一邊文章,這樣做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為中心思想服務,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二、掌握解題技巧
下面將為同學們羅列出各種閱讀理解的問題形式,並給出相應的解題技巧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文章中的具體內容來,一般來說正面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反面情緒的有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從字里行間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麼樣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聯系生活細細品讀。
2、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一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首尾呼應,或者是寓意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⑶ 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好好掌握哦!!

⑷ 語文閱讀方法與技巧

初中語文是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那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給各位閱讀者提供一些思路:
工具/原料
語文書
方法/步驟
1/6分步閱讀
語文的閱讀和理解一直是語文課的重要環節,它是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怎麼掌握呢,小編分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


2/6
第一、當我們在閱讀一篇短文時,當看到它的標題信息時,就要揣摩它的記敘類型,和全文講解事件的重點,及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意思,這一步叫做理解題目。


初中閱讀技巧和方法大題答題初中閱讀技巧和方法_這幾個步驟看完你就知道
廣告
3/6
二、閱讀全文,了解這篇文章記敘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最好我們先行看完問題,然後我們帶著問題來閱讀文章,這樣就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


98%的學生是這樣做的_初中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學生要趁早學會_初中閱讀技巧和方法
廣告
4/6
三、用文章原句回答回題,有些問題是可以用文章原句來完成回答的,前提是你一定要認真讀完全文,並能精準找到能回答問題的原文句子。


初三孩子怎麼學習怎麼辦?家長只需一招提高初三孩子怎麼學習
廣告
5/6
四、挖掘句子和文章的隱藏意思和深刻含義,然後通過組織語言來回答問題,這一環節切記,語言簡單明了,不要重復啰嗦,詞不達意。


6/6
當然,語文的閱讀各理解需要的時間來鍛煉,是長期閱讀理解經驗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之能力,我們要做的是多閱讀,多實戰,在經驗中總結、豐富自己對文章的賞析、理解、感悟的能力。


注意事項
總結: 1、多讀書 2、多練習 3、多理解

⑸ 語文閱讀理解有什麼技巧啊!

閱讀實際就是要考查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常見題型及答法:
說明文閱讀:
1、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
2、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
A、「××」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4、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望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5、說明文中的主觀題及其解答:
著重要表現創新意識、科學精神。
主要題型: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
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
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6、
【說明方法】
1、舉例子 :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3、列數據: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4、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5、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7、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此外,還有摹狀貌,引用等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1、空間順序 2、時間順序 3、邏輯順序
【說明文的結構】1、總分 2、總分總 3、分總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1、准確。(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第一特徵。) 2、平實或生動。
記敘文閱讀:
1、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3、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4、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5、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6、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7、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8、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斷
原則:必須依據本文的主題。
例如:《七根火柴》——無名戰士;《一件小事》——「我」。

散文(包括雜文、通訊、一般記敘文)中的「我」等於作者本人;而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虛構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9、評價作家作品:
1、應以對作家、作品的進步性作肯定性評價為主;
2、對作家、作品的局限性應點到為止,重點在於歷史局限性。
10、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11、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准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議論文閱讀:
識別或提煉中心論點、分論點:
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准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4、
分析論據與論點的關系:
答題方式:本文(段)的論點是 ,這里所列舉的……屬(事實或道理)論據,是為了從(反面或正面)證明這個論點,……
5、辨識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常見的幾種論證方法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然後結合語境,具體內容具體分析。
2、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 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6、仿照原文中表述論點(分論點)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再根據閱讀文章的啟示獲取獨特體驗,最後用規定的句式表述出來,並構成一個論點(分論點)。
2、這種題目既考查聯想能力,又考查語言表達能力,還考查把握分論點與中心論點關系的能力。
7、評價文段的觀點(需闡述理由):
回答這樣的問題,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結構、材料、觀點之間的關系。回答時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其實閱讀考的東西都是萬變不離其中,你只要掌握了答題的格式和技巧(從什麼角度來答題)基本上能拿到滿分(最多扣2分)。

⑹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對了,你們是全選擇題的閱讀題,還是主觀題的閱讀啊?
一,假設是選擇題,那就必須帶著問題去找答案了。
首先,看第一道選擇題,帶著問題去找答案,一般第一題是相對的簡單題,你只要在原文找到一樣的字眼,差不多就可以下筆了。
然後,繼續看下面的,主要的還是在原文找到原句,一般難的閱讀,還是要自己斟酌和理解的。所以考察學生的理解和閱讀能力了,這和平時的閱讀積累是分不開。
二,是主觀題。
就一般來說,還是要從文章中找到依據的,不可不看文章就匆匆下筆。
盡量用文中的句子答題,但是盡量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除非試卷要求你用原文。
如果是小說的文章,會涉及到環境的描寫有什麼作用,那可以答,
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託人物性格,渲染什麼氣氛等。
如果是問小說中第一人稱的作用,你可以答第一人稱,
使文章更真實,是小說的線索,使小說具有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還有很多的技巧,一次你不可能記得那麼多,還是平時做題看書的積累。
建議你遇到你以前從不知道的東西,一定要筆記本記下來,
以前我一直覺得語文呢,不需要筆記本,現在我知道了,當你一個知識模稜兩可的時候,卻又不知道做過那題的試捲去哪裡的時候,筆記就充當了很好的知識累計的作用。

綜上所述,最主要的還是多看書,積累閱讀經驗,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閱讀不僅考察閱讀能力,還有理解能力。加油吧。
我建議你多看看報紙,一個字一個字的斟酌,特別是時評。我認為<青年時報>的是時評者水平挺高的,見解獨特。這對你的語文作文也有很大的幫助。我現在都沒有機會了,高考也結束了。這些都是我們一個很好的老師教我們的,以後沒機會教我了。

⑺ 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

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是什麼
2018-08-23 14:29:22
文/丁雪竹
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的想知道,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是什麼,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1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想、想像、象徵等。

5.抓結構作用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6.抓思想內容

准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語文閱讀怎麼答題
第一,看題目是否有用修辭手法以及這個修辭手法本身的作用,題目的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設問,反問,一語雙關,化用等。

第二,看題目所涉及的內容,是概括了文章內容還是點明了寫作對象,或者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或地點等。

第三,要先通讀文章,概括文章主旨,題目是間接點明文章主旨還是直接點明主旨。一定要把文章的主旨在題目的作用中明確歸納出來。

第四,通讀全篇後,明確題目是否有結構上的作用,也就是是否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第五,看這個題目整體所表達的效果,如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富有詩意等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把這五點相加就是題目作用的答題套路,一定要注意第二和第三點必須答。其它要根據題目考慮有哪點答哪點。

3語文閱讀答題竅門是什麼
1、結合說明方法談寫法

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寫法

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寫法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⑻ 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題型答題技巧

做一篇閱讀理解題,學生們在通讀文章後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題型:(1)怎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我們可以通過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等方式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
(2)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來。
(3)依據含義深刻的語句、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於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出言外之情。
對於蘊含在語句中的作者的態度,我們或者要聯系作者寫作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和結構層次進行理解,尤其要聯系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理解。
(4)在反復朗讀與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讀有助於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一邊讀,一邊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方法。
誦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它不同於朗讀,不同於吟誦,誦讀強調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體驗的過程,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
昂立新課程致力於滬上培優10餘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路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

熱點內容
英語單詞七上 發布:2025-09-06 10:20:57 瀏覽:902
受是大學老師攻是總裁 發布:2025-09-06 08:23:43 瀏覽:424
溫州龍文教育 發布:2025-09-06 06:49:12 瀏覽:855
校園群芳記第二部718節 發布:2025-09-06 03:13:28 瀏覽:193
物理實驗室安卓版 發布:2025-09-06 02:53:07 瀏覽:529
課程與教學概論 發布:2025-09-06 01:18:43 瀏覽:437
老師用教鞭 發布:2025-09-06 01:01:58 瀏覽:219
英語折 發布:2025-09-06 00:22:22 瀏覽:38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05 23:42:37 瀏覽:800
班主任感人故事 發布:2025-09-05 23:40:38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