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甘肅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甘肅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7-21 16:12:18

㈠ 2013年甘肅省語文高考試卷,答閱讀題時要求兩題中任選一道作答,選做了第二道,忘記了塗第二道的那個框。

以下是甘肅省招辦2013年發布的文件。仔細看第3條,估計你很難得分了。(想看原件聯系我)

五、做選做題時,考生需注意哪些問題?
答:1、注意模塊的選擇。考生在做選考題時,一定要根據試卷導語快速瀏覽模塊,不要在沒有學過的模塊或者不熟悉的模塊上浪費時間。
2、注意正確的填塗方式。2013年高考仍採取網上閱卷的形式,所以作答時要注意用網上閱卷的模式正確填塗,特別是選考題,要認真閱讀試卷和答題卡上的提示導語,一定要「選什麼題、塗什麼題、答什麼題」,避免「答非所選」或者交叉答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3、注意選考題的評分辦法。做選考題時,考生要注意評分原則,如果答錯,就會按規定評分原則進行評分。評分原則(以三選一題示例):請從下面所給*、*、*三題中選定一題作答,並用2B鉛筆將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方框塗黑,按所塗題號進行評分;不塗、多塗均按所答第一題評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題評分。

㈡ 看了今年甘肅高考語文的試題(全國2卷),對其中的二(5~7)題是百思不得其解,懇請高人指點迷津。

這三個小題都是要選擇出與原文不一樣的。首先看第5題,你說B選項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其實是不一樣的。原文是這樣的: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都應該情景交融,而意境則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的。B選項是這樣的: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所有藝術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創造意象,因而並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能夠具有意境的。關鍵是最後一句話,原文用的是「而」意境則是......。很顯然這個「而」是用來轉折的,等於「但是」的意思。那麼原文的意思就是說任何藝術品都創造意象,都應該情景交融,但是這個藝術品是不一定具有意境。B選項用的是「因而」,就是表示因果關系。等於「所以」,那麼B選項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所有藝術作品都是情景交融,創造意象,所以不是所有藝術品都有意境。很顯然這樣的推理是錯誤的。藝術品創造意象並不能推斷出「所有藝術品都有意境」。所以B是錯的。
第6題。答案是C.陶淵明的兩句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原文只是這樣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陶淵明有兩句詩說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種意味。這個選項明顯屬於過度推斷,原文只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就像陶淵明詩中描繪的那樣,藝術就需要我們去尋找、發現、體驗這種意味。整句話的主題都是我們,原文不能證明陶淵明「已經認識到身處一個有意味的世界,並且正處在辨析、體驗這種意味之中。」所以這絕對是脫離了原文的。
第7題和第6題相似。答案是:B.從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有區別這一點來看,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往往有兩種意味,而其中涉及整個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原文是怎麼樣的呢?原文是這樣說的:「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在這一點上的區別,就在於它不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體的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原文的意思是「有意境的作品不僅揭示了生活中的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而且能夠超越他們,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這句話根本沒有說「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事件有兩種意味。更不可能證明只有涉及整個人生的意味才是美的。所以第7題的B選項完全可以說是屬於無中生有類型的。
這類題目雖然看似有些難度,與原文很相似,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其實很多你認為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或者意思差不多的,正是出題者設計的考點。你在答題時一定要非常小心。尤其是今年的全國卷,題目都有些模糊度。
祝你成功。

㈢ 甘肅今年高考語文試卷比去年難還是簡單

1、2015年甘肅省高考試卷與往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考生應該可以考出一個理想的高考成績。高考分數線預計會有所提高。2、2015年高考各科答案已經陸續公布,考生可以到各大門戶網站或當地的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目前網上有各種版本的高考試題和答案,有些不是官方公布的准確答案,有可能與標准答案有誤差。考生要注意鑒別。3、2015年高考已經結束了,考生應該對照答案預估一下自己的高考分數,然後按照往年的高校錄取分數選擇欲填報的學校和專業,查詢一下這些學校的錄取原則。4、2015年高考成績及各批次控制分數線預計在6月23日前後公布,考生要到當地官網公布的查詢網站查詢高考成績和分數線。填報志願工作在高考成績公布後馬上開始進行。具體填報志願的時間教育考試院官網會通知。

㈣ 2011甘肅語文高考試題,2011甘肅語文高考試卷

今天晚上登錄《蘭州晨報》、《西部商報》的網站可以看到試題及答案。

㈤ 甘肅2012高考語文答案

1.答案B
解析:A、悚然C、牾D、輾。注意錯誤均排除
2.答案D
解析:不孚眾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呼之欲出:指畫得十分逼真,一叫就會出來似的。也泛指文學作品對人的描寫十分生動;漸入佳境:指狀況漸好或興趣逐漸濃厚。三項均不符合語境。
D項醍醐灌頂: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符合語境。
3.答案C
解析:A「不但……還……」聯結的內容無關聯性且這組關聯詞一般表遞進關系,而本例中還後面的內容與「他在英語國家工作」無直接關系。
B制度的決策、出台、執行應為醞釀、出台、執行
D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與就業壓力無關聯
4、答案C
解析:與句末關聯緊密的應為3,排除D,以4或6開頭均顯突兀,排除A,B故選C
5、答案C
解析: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讀《資治通鑒》沒有困難。
6.答案A
解析:根據文意江中靠北岸處有沙洲
7.答案B
解析:文中未見「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的相關描述。
8.答案A
解析:冒:不顧、頂著
9.答案A
解析:只1.2.3為奮勇抗擊金人,4為戰果5為平亂6為戰果
10.答案C
解析:據文意郭、吳產生隔閡在吳舉劾之後
11.(1)答案:臣在任時已聽到警報,擔心夏人一定會乘機侵佔邊地,希望朝廷選派將領設置守備。
解析略
(2)答案:郭浩招集安撫流亡之人,開辟營田,(朝廷)把他所作所為頒示各路。
解析:略
12.(1)答案:「翻思」由實寫到虛寫,從眼前景寫到春日景,體現了不同的季節。作用:對比表強烈的感受
解析:略
(2)答案:對比,突出 對落葉的感嘆
解析:略
13.(1)答案:假舟楫者,--而絕江河—善假於物也;答案:風掣紅旗凍不翻—去時雪滿天山路
(2)答案:徘徊於鬥牛之間—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14.答案:經歷滄桑、時間沖刷(分析略)
15.(1)答案:當前的現實和文學發生很大的變化,對以前革命作家群那段歷史已趨遺忘;(2)答案:感悟到文章與道義共存,想到革命的文學青年與魯迅文章一起不朽
16.答案:文字利用的工具、寫文章的人、寫作對象(說明略)
17.答案:一波三折曲折行文最終感悟而解脫歸於平靜清澈
18.1、答案:由「客」可知不是戲曲界專業人士;2、答案:在戲曲界人人都知道;3、答案:他還搜集了700餘份上世紀的戲單。
19.答案:我們欣賞與評價音樂主要看它是否有「深度」
20.答案:略
21.答案:略

㈥ 2010年高考語文甘肅卷病句題答案解析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隨著「天河一號」的問世,我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能夠研製運算速度為每秒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的國家,在這一重要科學領域中躋身前列。
B.該廠狠抓生產質量,重視企業文化,十幾年來凝聚了一批技術骨幹,所生產的內衣產量成為全國同行業銷售額率先突破十億大關的一個著名品牌。
C.對於那些指責這些學說缺乏理論支持、說她不以實驗而以先驗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這表明他們對這一學說缺乏深入認識,還沒有掌握其精髓。
D.那個年代的手抄本很難得,書中的故事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愛國心、人生觀、事業心、愛情觀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跡也讓我非常喜歡。

答案是A
B搭配不當,一般說「狠抓產品質量」;凝聚一方面指事物形態的變化,另一方面跟抽象的名詞如「心血」;「內衣產量成為……一個著名品牌。」應刪去「產量」

C.介詞多餘,刪除「對於」;語序混亂指代不清,調整為「那些人指責這些學說缺乏理論支持、說她不以實驗而以先驗方式作一般性推理」「這」就變成指代這些人的行為了。

D.「愛國心、人生觀、事業心、愛情觀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跡也讓我非常喜歡。」一是並列不當。 句式不一,介詞誤用---書中的故事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修改為「書中的故事給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熱點內容
課程與教學概論 發布:2025-09-06 01:18:43 瀏覽:437
老師用教鞭 發布:2025-09-06 01:01:58 瀏覽:219
英語折 發布:2025-09-06 00:22:22 瀏覽:38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05 23:42:37 瀏覽:800
班主任感人故事 發布:2025-09-05 23:40:38 瀏覽:531
幼兒園教師師德感想 發布:2025-09-05 23:21:19 瀏覽:762
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匯報材料 發布:2025-09-05 23:10:33 瀏覽:117
煙圈教學 發布:2025-09-05 18:57:49 瀏覽:478
一年級上冊數學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9-05 18:12:06 瀏覽:129
北醫網路教育學院 發布:2025-09-05 16:14:15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