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有哪些修辭手法

語文有哪些修辭手法

發布時間: 2021-07-21 20:08:27

A.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

1、比喻

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2、誇張

作用: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3、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4、反復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於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5、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強烈情感。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使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B.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都有哪些

1語文修辭手法名稱如下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擬(又名比體),襯托(分正襯、反襯),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反復,反問,反語,仿詞;呼告,互體,互文,回環,借代,設問,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誇張,雙關,用典,諧音,象徵,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

2常用的修辭手法舉例
1.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特點本體比喻詞喻體例句

明喻甲向乙出現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出現是、成為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無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4.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C. 語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在語文學習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
1、比喻:就是用跟A事物存在某種相似之處的 B事物來說明A事物的某些特點,顯得生動形象或者通俗易懂。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它們人的動作、語言、神態、思想等。
3、排比:連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近的短語或句子,來加強語勢或深化語意。
4、誇張:為了達到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點、作用等進行過分誇大或縮小,起到一個突出作用。
5、反問:就是反過來對提問的人發問,使表達的語氣比陳述句更強烈。
6、設問:也就是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7、對比:就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以上七種是語文學習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
此外,還有借代、對偶、反復、頂針、引用、通感、雙關、互文等不常用的修辭手法。

D. 小學語文常見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對比、反復、雙關、引用、反語、聯想、通感、頂真、互文、回環、移情、象徵、寄寓等。
比喻

常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
什麼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
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猶如、放佛、好比、一樣、成了、變成、是……
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比喻句?
雖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斷句子是否有三個要素以外,還要重點注意: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美麗的小興安嶺》

擬人

什麼是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語言、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判斷要點
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擬人的作用
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將什麼賦予生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風兒輕輕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舞蹈。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5)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誇張
什麼是誇張?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一定要注意:對某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毫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誇張的種類
(1)擴大誇張
對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如: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
(2)縮小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如: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誇張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
典型例句
(1)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2)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排比

什麼是排比?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判斷要點
排比的特點明顯,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說:「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尖,大王怎麼說沒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對偶/對仗
什麼是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斷要點
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對偶的作用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典型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借代

什麼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判斷要點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要表達的事物。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典型例句
(1)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2)幾十把雪亮的刺刀闖進來。

反問
什麼是反問?
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
反問是疑問句是四種語句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
反問的作用
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2)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設問
什麼是設問?
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判斷要點
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設問的作用
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典型例句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熱點內容
煙圈教學 發布:2025-09-05 18:57:49 瀏覽:478
一年級上冊數學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9-05 18:12:06 瀏覽:129
北醫網路教育學院 發布:2025-09-05 16:14:15 瀏覽:640
檢驗科生物安全 發布:2025-09-05 15:32:02 瀏覽:556
校園的一角教室 發布:2025-09-05 14:14:07 瀏覽:452
六年級數學分數題 發布:2025-09-05 12:08:36 瀏覽:372
京東瀏覽歷史 發布:2025-09-05 11:26:40 瀏覽:767
文學語文 發布:2025-09-05 11:05:01 瀏覽:915
受老師攻生 發布:2025-09-05 10:36:39 瀏覽:456
長垣的歷史 發布:2025-09-05 09:23:04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