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7-21 21:31:50

1.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要範文!3OO字!!!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數學中有許多等式,比如「速度×時間=路程」、「單價×數量=總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條數學與我的等式。生活中,我總結出這一等式:「我+父母=正確數學」。平時,我會經常遇到一些難題,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時間陪我,每當我睡下時,他們還沒回來,一家人唯一的溝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題目,父母總會絞盡腦汁地為我解答。父母學習書上的例題,給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動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給我留下的解題思路,我都會在心中默默地感謝他們。小時候,父母也為我總結出這一等式:「課本+生活=數學」。那時,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買東西,都會帶上我。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時候,媽媽帶我買菜的一件事。當時,正值秋季,媽媽見路邊有些賣蘋果的攤子,便和賣蘋果的人討價還價起來,最終,以一元一斤的價錢買了三斤。當時,媽媽轉過頭來,親切地問:「贏贏,一元一斤的蘋果,三斤多少錢?」我想了想,說:「是,是三塊錢。」惹得周圍的人直誇我聰明。回家後,媽媽又問我是怎麼會的,我笑著說:「我是用1+1+1=3的。」直到現在,媽媽還經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說:「數學不光要學課本上的,還要學習生活中的。」「每晚三題=快樂數學。」這是我小學三年級時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題不多也不少,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積累許多。現在,我依然堅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題,有時間還能多做一點,兩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經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寫滿了多少的本子,這種作業方式,使我受益非淺,讓我在多次數學競賽中獲獎,品嘗勝利的喜悅。「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通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一般拿到題目,我總要先讀懂題目,弄清資料,掌握其中的關系,然後根據關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可以通過畫圖的方法,根據已知數量畫出線段圖,便於理解題目。至於答完之後,再找幾道類似的題目,鞏固一下,對學習也有好處。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等式,在等著我們去總結,去探索。

2. 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怎麼寫!急!謝謝!

範例:
生活中的數學
摘要: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練習10以內加減法,比大小,增加了我的學習興趣。
我爸爸經常到青年路菜場買菜,一到家我就幫著拎菜。爸爸說;「買雞蛋了,你數數多少個」。我數了一下共有10個。爸爸說:「這些雞蛋是我們2人吃的,你學了10的分減,現在我來考你,分一分」。我說:「好的,我數學學得還不錯呢。」爸爸說:「我們都一樣多」。我想了一下說:「5和5」,我把雞蛋分成5個和5個兩份。爸爸說:「對,那你比我多4個」。我於是把爸爸那份拿出2個,說「7和3」。爸爸說:「又對了,我比你多2個」。我從我那裡拿出3個,我有點得意,說「4和6」。爸爸點點頭說:「看來你學得不錯嘛,我們再來」。於是我們又繼續分下去,最後我說:「徐老師教我口訣1、9,2、8,3、7,4、6,5、5,我都記得很熟了」。爸爸說:「難怪你都分對了,不過我們以後在生活中還能遇到10的分減呢,到時可還要讓你幫我算哦」。
後來我和爸爸買東西的時候,一有機會他就拿10元給我去找零,每次我算對了,爸爸都會笑著點點頭,說我是「巧算手」。我想原來生活上的能用上數學,我熱愛我的老師,熱愛我的數學。

一、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數瓶子
我們家的陽台上堆滿了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過年了,媽媽說我們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說:「大的塑料瓶2角錢一個,小的塑料瓶1角錢一個,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錢呢?」我說:「我要和媽媽一起比賽。」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角,2角,3角„„一共是„„?媽媽笑著說:「我早就算出來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氣地說:「你怎麼算這么快呀?」
媽媽說:「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後把它們加一下,不就很快出來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學的時候,也是10個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我重新把它們分了一下,很快就數出來了,我高興極了。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我要好好學習數學。

二、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我有一個喜歡撿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經常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廢瓶。我經常把瓶子到處亂扔。奶奶看見了,說:「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從小沒上過學,就是靠這些瓶子學會算術的!」我一點都不相信。
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不信我們比比!」
我說:「好的!」我還比不過你嗎?我在班上數學還不賴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幾個瓶子,放在地上說:「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毛,2毛,2毛5,……,我算出來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誰知爸爸給了我張紙條,上面寫著「3.5」。我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氣地問奶奶:「你怎麼這么快呀?」
奶奶說:「你看,如果你先把它們分一下,小瓶一類,易拉罐一類,大瓶一類,不就快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小棒時,把小棒10個一捆,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奶奶,我來幫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錢的瓶子?」
「好呀!我的孫女會幫我做事了。」
我先將它們分類,然後十個一算,不到十分鍾,我就算好了。我高興極了。
爸爸笑著對我說:「青青真棒!」
我也笑著對奶奶、爸爸說:「我發現數學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學數學!」

三、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大千世界,數學無處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觀察,善於動腦,你就覺得自己好像置身於數學的海洋。是的,數學無處不在,這個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響曲,「好餓啊——」我呻吟道。「來,吃個蘋果吧!」還是媽媽好,「但是……」「但是什麼?吃個蘋果,哪有什麼但是啊?」我笑問道,伸手向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抓去。誰知,媽媽一把抓住蘋果,奪了過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臉茫然,媽媽這是賣哪門子的葯啊?我不耐煩了「媽,別鬧了,還讓不讓人吃啦?」媽媽還是微笑著,洗起蘋果來「吃,誰說不讓你吃啦,我這不是洗了嗎?」「哦!」我還是一臉疑惑。「但是,我還是有一個要求。」終於說出來了,我就知道不對勁了嗎。「什麼要求啊?」我有點生氣了,不就是吃一個蘋果嘛,怎麼有那麼多要求啊。「你不是學過體積了嗎?」「是啊,怎麼了?」這根吃蘋果有關嗎?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算算這個蘋果的體積呢?」媽媽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裡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給你看!一定!
於是,我趕忙把這個令人饞涎欲滴的紅蘋果,拿在手裡,琢磨起怎樣算體積來。蘋果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更不是圓柱體,怎麼算它的體積呢?我擺來擺去,沒有頭緒了,此時的肚子還在咕咕作響,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諾,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讓媽媽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還有什麼好方法。於是我又鼓起勇氣,忍住飢餓,繼續埋頭考慮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終於豁然開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裡面裝些水,記下水位。隨後把那個蘋果放入水中,此時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記下上升後的水位。最後用上升後的水位,減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蘋果的體積了嗎?我高興極了,向媽媽匯報了實驗結果,媽媽這回是滿意的笑了。

3.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在課堂中,由我們去擔任學習的主角,讓我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的共同心願。
一、 數學課堂上我們想操做、愛操做
數學活動課是我們都愛上的課,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分成小組,通過自己動手去測量、拼湊、剪切、計算,去探索發現的規律、掌握數學知識。這樣,即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又提高了我們的思維能力,而且讓我們初步嘗到了數學家研究問題成功時的滋味,使我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倍增。
例如,我們上《平行四邊形面積得計算》這節課時,老師讓我們分成幾個小組,發一些平行四邊形的小紙片,讓同學們互相討論,怎樣使一個平行四邊形經過剪貼、拼湊變成一個我們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呢?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有的同學發現可以用剪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它剪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然後可以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一些同學又發現還可以從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就得到兩個直角梯形,依然可以拼成一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認識到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由此,大家終於自己找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為:S=ah。
二、數學課堂上我們想發言、愛發言
那是一節活動公開課,哇!後面的聽課老師一大片,我們真有點緊張呢!上課前我就想即使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能表達出來。老師好像看透了我們的心思,老師幽默地說:「我們現在玩一個「過期」的游戲」,我們正納悶呢,老師又說「過期」的游戲就是「過7」的游戲,遇到含有7的或者7的倍數都要說「過」。哦,逗得我們哈哈直笑,在非常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了游戲,這時候我發現同學們不願說話的也開始活躍了,原來不敢說話的也打消了顧慮。我還記得那節課老師講的是 「時、分的認識」,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展開了被一場別開生面的爭執。這時老師讓我們結合自己手中鍾表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

4.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找千克和克>
國慶假期中, 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准備找找千克和克.走進超市,首先來到了餅干櫃旁,這么多琳琅滿目的餅干中, 選擇了 最喜歡閑趣餅干, 仔細看了看,終於在角落裡找到了"凈含量100克",說明這包餅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這樣的餅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著 們又來到買米的地方, 發現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 們家每天吃2千克的話, 家每個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這樣的6袋米了.
後來 又看到了16個雞蛋大約有1千克,一個菠蘿大約2千克,一個西瓜大約3千克
今天, 收獲真多啊, 感受到了數學中學到的千克和克這個知識,在生活中數學真的很重要.

2.<一個小小的數學誤會>
很多人都以為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可是 一直對他很懷疑,果不出 所料,今天數學課上老師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真正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個誤會!阿拉伯數字真正的發明者是印度人,因為當時阿拉伯人的航海業很發達 ,他們把數字從印度傳到了阿拉伯,歐洲人從他們的書上了解了這種簡便的記數方法,就認為是他們發明的,所以稱它為阿拉伯數字,後來這個誤會又傳到了中國.
最後, 很想對印度人說:"謝謝你們給 們人類帶來了這么大的方便,就因為這樣, 很喜歡數學.不僅數字王國很神奇,而且數學的歷史知識更是豐富.

3.<發現>
今天, 在家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

發現一杯可樂800克,一杯綠茶500克,一杯冰紅茶不知道多少克,於是 又補充了一個信息-------冰紅茶比可樂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於是, 按照老師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後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觀察身邊的數學問題.

4.<巧妙的加法和減法>
加法和減法在 們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邊有許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減法.比如在學校里,統計分數,統計認數-------生活中,媽媽上街買菜付錢;在家裡,計算一個月的開支也要用加減法.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加減法有關,所以加減法在 們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與減法真奇妙啊!

5.<去天目湖的途中>
現在, 們數學課正在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今天是星期天, 們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 就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當公交車靠第一站時, 看見有8個人上了車,而第二站上了3個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車的人數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數的兩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幾個人呢?
小朋友們,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用 們學到的知識試一試吧.

6.<24時記時法>

24時記時法真是無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 是怎樣過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後7:45---8:00洗臉,8:00---8:15吃早飯,8:15---9:15做作業,9:15---10:30看電視,10:30---11:00吃中飯,11:00---15:00睡午覺,15:00---16:00玩,16:00---17:30看動畫片,17:30---18:00吃晚飯,18:00---20:00看電視,20:00---21:00打電腦,21:00睡覺.24時記時法是不是很偉大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也一定要寫一篇這樣的日記哦!

7.積少成多

今天下午, 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 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 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 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 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 猶豫了.突然, 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 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 決定買散裝的. 把 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 愛動腦.

8.數學報

今天, 們又發了小學生數學報,這期報紙真的很精彩.
上面講了怎樣讓書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練記憶力的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等數學小常識,翻開一面,有許多數學的小竅門,如:如何找規律,怎樣牢記知識,翻開另一面有一些數學小故事,從中 獲得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
所以, 覺得每一次看數學報都能讓 掌握到更多的知識, 很喜歡它.
《數學的奧妙》 湖塘橋中心小學 張娜
數學在 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在菜市場買菜要付多少元錢?在超市裡買東西一共要付多少元?.還有,認識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稱的東西的價錢了.怎麼樣,數學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 要提醒你---一定要學好數學哦!
數學又是很奧妙的,它可以讓 們知道一些未知數.所以有的小朋友覺得數學有點難,有時還要請家教.
但是數學也是很靈活的.除了 剛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數學還有很多種呢!

9.《寶貝丁丁背口訣》
星期天,寶貝丁丁在背口訣,當他背到「三八」時,卻打住了.
這時正巧姐姐走過來,丁丁連忙問:「請問:三八?……」
姐姐氣呼呼的說道:「你才『三八』呢!還沒多大就學會罵人了!」
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聞聲答道:「三八婦女節呀」.
在一旁偷偷的笑了,其實她們都誤會了:丁丁既不是在罵人,也不是在記節日,而是在背口訣呀:)
哈哈……..

10.《比一比,誰用的單位多?》
早上, 從長大約2米的床上爬起來;
拿起一枝長大約6厘米的牙刷開始刷牙;
接著,拿起一塊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毛巾開始洗臉.
洗漱結束後, 拿了一隻重大約100克的碗盛滿稀飯;
吃完後, 背著重大約2千克的書包來到學校,開始了40分鍾的早讀課;
兩節課後, 們都站在高大約7米的國旗桿下做操.
好了, 就說這么多,你能比 說得更多更流利嗎?

11.《稱體重》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 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場.
早上8點多鍾, 們就乘車來到了南大街.正巧,站台邊有一位老爺爺,他的身邊有一台「會說話」的秤.
看到 走過來,老爺爺笑著說:「小朋友,稱體重嗎?
有點好奇地問:「稱一次要多少錢呀?」
老爺爺爽快的回答:「稱一次只要1元,而且還可以量出身高呢!」
想:這真是一舉兩得呀!
於是, 在秤上站穩.老爺爺把開關打開,只覺得有個軟軟的東西往 的頭頂上一碰,隨後,機器上列印出一張小長方形的紙條,上面寫著:「體重:27.0公斤 身高132.5厘米」呀!這半年 長高了4厘米,可是體重呢?
這時, 記起數學課上老師說過,「千克」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公斤」,沒想到今天被 遇見了,而且 知道 的體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來的路上, 好開心啊! 一定要把身體鍛煉的棒棒的!

12.有趣的數學題
今天, 從書上看到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現在介紹給小朋友.
小趙、小丁、小張分別是教師、醫生和律師,只知道:(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你能推斷誰是教師,誰是律師,誰是醫生嗎?
根據(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和(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可以推斷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所以小趙是醫生,再根據(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和小趙是醫生可以看出小張是律師,所以剩下的小丁是個教師.
這道題目很簡單, 運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據條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以次類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 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 們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想不到從數學中也能得到樂趣.

13.運動中的數字
11月24日, 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
田徑有24米往返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200米,1500米,2000米,還有壘球和跳遠. 發現它們都是用時間和長度做單位計算的,輸和贏都是靠數字來決定的.
運動也離不開數學呀!

14.<看書的收獲>
今天, 看了一本書<科學的故事>,心裡感到很沉重.
裡面講了一個數學家,他家很窮,但很好學,就把他送到學校里去讀書,可他不認真,一直玩,一天老師找他談話:"你吃的飯,上學所花的錢,都是你父親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啊?"他受到了很多的啟發,他想:長大了, 要當一個天文學家,文學家.
但後來,他受到了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的影響,又把興趣轉到了數學上,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他就是 國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
吸煙有害健康 爸爸每天抽一報香煙,每包香煙20支, 了解到每支香煙能使人縮短壽命3分鍾,那每天就會縮短
20x3=60分鍾=1小時的壽命,每年就要縮短365天x1小時=365小時的壽命.所以, 對爸爸說:"吸煙有害健康啊------."

15.自我介紹
hi!大家好! 叫長方形, 的身體長得長長的, 有4條邊,4個直角.
hello!大家好! 叫正方形, 的身體長的方方的, 也有4條邊,可是, 的4條邊相同, 還有4個直角.
們長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有4條邊,對邊都相等,都有4個直角;長的有點不同之處是:正方形的每條邊都相等.
瞧, 們長的多漂亮啊!

長方形和正方形
生活中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
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家的床的面也是正方形,鍾的面還是正方形.......
再來說說長方形,書的面是長方形,門的面是長方形,椅子的面還是長方形.....
你們瞧,長方形和正方形在 們生活中多麼的常見,如果你和 一樣,去觀察一下周圍,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小知識的,不信,你試試.

周長的作用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都有周長,那周長有什麼作用呢?

發現,在 們的生活中它的本領可真大.比如, 們要為長方形的花壇造個籬笆,如果不知道周長的話,工人們就需要去圍一圍,這樣一次又一次,如果太短還得加長,如果太長,還得重來,你們看這樣多浪費啊!所以只要知道周長,量一下,一次就行了,既節省時間,又節省木材,多方便啊!

如果你對周長感興趣的話,自己也可以去生活中找找看,把它記錄下來,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各種各樣的圖形

們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梯形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圖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譬如:正方形,它的四條邊都是相等的,而且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生活中正方形的物品很多,如電視機的面,窗戶的面,櫃子的面.還有三角形,也有很多種,其中比較特殊的是直角三角形,就是 們的一副三角尺: 發現一個三角形,它兩條邊相等,一個角是直角;另一個三角形,有一條邊是另一條邊的一半,一個角也是直角.在日常用品中, 發現三角形的東西要比正方形,長方形的少, 在家只找到空調架子和花架是三角形的.
你們會把這些不同的圖形組成什麼有趣的圖形嗎?試試看,你會發現很有趣的.

我們家的書房

我們家的書房是長方形的,它的長有7米,寬有4米,坐南朝北呈列著.
一進門,正對著的是一張大的紫紅色的書桌,它也是長方形的,大約長有2.5米,寬有1.2米,那是 爸爸的書桌,旁邊還有一張小一點的長方形的書桌,大約長2米,寬1米, 媽媽經常在這看書.
另外靠著牆邊有一排沙發和一個茶幾,牆角是一個空調和一個飲水機和書櫃,它們也都是長方形的
最後, 發現 在 們家的書房中竟然沒有看到一個正方形,真奇怪!
這就是 家的書房,歡迎小朋友來我家玩!

5. 什麼叫數學小論文 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描述他們發現的數學問題及其解決,是學生數學學習經歷的一種書面寫作記錄。它可以是學生對某一個數學問題的理解、評價,可以是數學活動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可以是進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經過等。

怎麼寫數學小論文
每個學寫數學小論文的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幾個問題:1,數學是什麼2,生活中的數學3,提出論點4,進行論證5,點明中心
一篇優秀的數學小論文的誕生,對於它的創作者來說都是一次創造性的勞動,其創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創作的靈感……絕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它們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去進行長期的積累與思考。創造性的勞動對創作者的要求很高。有的是在平時十分注意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學習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是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啟發後,獲得靈感、得以選題;……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注意觀察、探究,並與自己的數學學習相聯系,對觀察、探究的結果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升華為理論,寫出了令人叫絕的好論文。綜觀獲獎論文的小作者們,他們大多是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好論文的作者不僅要有較好的數學感悟,還要有良好的文學修養、綜合素養。
寫什麼
數學小論文的選材時關鍵,同學們受年齡、知識、生活閱歷的局限,選材受到限制,因此,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論文按內容分類,大概有以下幾種:
①勤於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探究大橋的熱脹冷縮度」
②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一台飲水機創造的意想不到的實惠」
③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分式「家族」中的親緣探究」,」紙飛機里的數學」
④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沒有條件」的推理,小議「黃金分割」,奇妙的正五角星
怎麼寫
一篇優秀的數學小論文怎麼寫?三個要點請注意:①課題要小而集中,要有針對性;②見解要真實、獨特,有感而發,富有新意;③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同學們,把握好以上幾個要點,相信你們能創造出優秀的數學小論文,加油哦!

6.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的結構:
◎命題
◎實例探討
◎感悟
◎發現新知
◎推薦

有一篇六年級學生的小論文,謹供參考!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7. 小學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8.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連乘的簡便運算

今天,我做完作業,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隻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麼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後再把小括弧去掉,把數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現了規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第二個數正好等於最後一個數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加上中間的數,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的一半14÷2,最後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裝燈問題

那天,徐老師叫我們做數學書的122頁,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呢?因為徐老師在教這些內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只要求出段數,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後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後,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後來,徐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後面一段路,因此盞數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9. 數學小論文應該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我覺得,我們要在「小論文」上做點文章,要在研究的深入上做點思考,當然這種思考是建立在方法的指導與策略的引領上,而不是越俎代皰。

比如說這次有幾位同學寫到了「怎樣滾得遠?」這一內容,但給出的答案都缺少應有的嚴謹的過程,象實驗材料的選定,要選擇輕重不一以及體積大小有著一定差距的圓柱體,這樣可以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在實驗方案的確定上,可以選擇不同角度的斜坡,並在每個坡度上做出相應次數的實驗,同時要把每次實驗的結果用表格給列舉下來,這樣,答出的結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比如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這一內容,也有不少的同學寫到,但大家往往是寫到了用單一的三角形可以畫出哪些角?利用兩個三角板之和可以畫出哪些角?但接下來卻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說,是不是可以把這些角按大小排個序?再看看相鄰兩個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這些角都是哪個角的倍數?如果中間有哪個角剛才沒能發現(比如說15度),那這個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畫出來?怎麼畫?能否提供不同的畫圖方案?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來分析:

一個學期的成功

我來自貴州,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要來這兒讀書嗎?這是爸爸、媽媽對我的寄託和希望,希望我在好的教育條件下能成材,不走他們的老路。為此,他們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給我當學費和生活費,雖然爸媽不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我知道他們的辛苦。所以我把我的精力全放到了我的學習上,立志要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有時看見別的孩子有爸媽的疼,我好羨慕,想家、想哭……可是自己想想自己也是幸福的,我不是有姐姐和這么多老師的疼愛嗎?我想夠了。也不知什麼原因就一個學期的時間,我就得回貴州了,時間雖短但我會在老師的關懷下珍惜每分每秒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一個學期的成功促使我步入正軌走向成功。時間是如此的短,我好留戀這里的教室、這里的老師、這里的一切。

應該說,這是一個孩子內心真實的體會,但它絕對不能算是一篇「數學」小論文。從文中我們難以看到一點數學的味道,數學小論文與學生作文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數學味」,如果沒有了這點,那自然就不能稱其為「數學小論文」了。

「小富」需要幾天才能回家呢?

有一隻,叫小富的青蛙,有一天,它和另外一隻青蛙從早一直玩到晚上,另外一隻青蛙說:「天已經很晚了,我要回家,你也回家吧!」小富說:「知道了,我馬上回家去。」雖然小富嘴裡答應,但心裡卻想「反正一樣都要回家,還不如再玩一會兒呢!」它玩呀玩,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了,月亮已經慢慢的升到了空中,小富也玩累了,准備回家,可是天已經很黑了,小黑已經看不清回家的路了,它發現前方隱隱約約有一點白色,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枯井,小富趴在了井邊上,慢慢的小富進入了夢鄉。

到了早上,小富准備起床時,一隻鳥喳的一聲,把小富嚇了一大跳,它不小心掉入枯井中。枯井周圍又沒有其他人,小富只好慢慢爬上井口。這枯井有12米,小富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覺時又會掉下去兩米,同學們猜一猜小富要用幾天才爬上去?

這位小作者或許是為了體現趣味性,在前面加了很多的鋪墊。從整篇文章看,鋪墊的內容佔了大半,而下面僅僅拋出一個問題就結束了,連簡單的分析也沒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論文」呢?

靜思巧想 化難為易

有些數學題目看上去很難,然而只要我們精心思考,巧妙設計,這些難題目也會變得非常容易。

熱點內容
六年級數學分數題 發布:2025-09-05 12:08:36 瀏覽:372
京東瀏覽歷史 發布:2025-09-05 11:26:40 瀏覽:767
文學語文 發布:2025-09-05 11:05:01 瀏覽:915
受老師攻生 發布:2025-09-05 10:36:39 瀏覽:456
長垣的歷史 發布:2025-09-05 09:23:04 瀏覽:862
小學班主任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5 08:30:29 瀏覽:964
吉大無機化學 發布:2025-09-05 05:25:27 瀏覽:997
老師偽君子 發布:2025-09-04 21:39:35 瀏覽:297
物理泵業 發布:2025-09-04 19:04:07 瀏覽:415
杭州塔夫教育 發布:2025-09-04 18:49:27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