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六年上語文書

六年上語文書

發布時間: 2025-09-01 13:05:09

Ⅰ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的七首古詩有哪些

第一是《問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詩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灶歲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昌數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第二是《示兒》 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 好放翁 南宋愛國詩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第三是《冬夜讀書示子聿》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 好放翁 南宋愛國詩人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耐辯首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是《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字無晦 號晦庵 別稱紫陽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五是《小池》作者:楊萬里
泉水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Ⅱ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有哪些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有:

《山中訪友》——課文記敘了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雨》——課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像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草蟲的村落》—— 課文具體描寫了黑甲蟲、小圓蟲、蜥蜴的生活情景,還簡略的寫了甲蟲的音樂天賦、小蟲子的智慧。流露了作者贊嘆小蟲子友善和諧的相處、勤勉的勞作的思想感情。

《索溪峪的「野」》——本文作者通過具體描述索溪峪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索溪峪景色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詹天佑》——課文主要寫了我國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懷念母親》——課文以回憶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彩色的翅膀》——課文通過寶石島觀察通訊站信號兵小高,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從黑龍江捕捉小昆蟲,將小昆蟲帶回小島的故事,贊揚了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中華少年》——這首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贊美了祖國豐富的資源、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嶄新的發展和我們中華少年的志向,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窮人》——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別餓壞了那匹馬》——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聽眾》——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靈去傾聽》——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大瀑布的葬禮》——課文講在拉丁美洲的巴西與巴拉圭兩國的交界處,有一條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條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由於毫無節制的開發和利用,這條大瀑布面臨枯竭,1986年9月,當時的巴西總統菲格雷特親自為這條瀑布主持了一個特殊的葬禮的事。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課文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的著名演說。他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青山不老》——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Ⅲ 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書內容是什麼

1、《北京的春節》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本文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老舍以充滿京味、朴實無華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老北京春節的民俗民風畫卷,

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隆重、溫馨以及美好,反映了老百姓過年時高興的心情,展示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也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2、《臘八粥》作者沈從文,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煥。課文主要描寫了等粥和喝粥。其中,重點寫了八兒等待母親熬粥的生動情景,通過八兒和母親的對話,表現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以及終於喝到粥時的滿足。字里行間展現出了作者對於普通百姓的無比關懷和熱愛,對於家庭親情的無比眷戀。

3、《寒食》作者為唐代詩人韓翊,詩的前兩句寫寒食節時長安城的白天之景,後兩句則描寫了入夜時分宮廷寒食節的景象,諷刺了封建統治者濫用特權的現象。

《迢迢牽牛星》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本詩描述了牛郎、織女被銀河隔斷、不能相見的民間故事,詩文充滿了濃厚的浪漫氣息,表現了思婦對遊子的思念之情,也抒發了人間別離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為唐朝詩人王建。詩的前兩句寫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後兩句寫瞭望月懷人的心情,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冷清、沉靜的中秋夜,也表達了詩人中秋時望月而思親的情感。

4、《藏戲》作者是馬晨明。本文作者用生動傳神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形成過程,及其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藏戲獨特的魅力,和帶給人們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藝術享受。表現出了藏戲強烈、鮮明的民族特點。

第二單元

5、《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作者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本文由「梗概」和「節選」組成。「梗概」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魯濱遜「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養羊種麥」等情節。

「節選」則寫的是魯濱遜來到荒島的生活情況以及面對現實的思索。這兩個部分表現了魯濱遜面對惡劣的環境,不怕困難、樂觀向上、機智堅強、充滿智慧的特點。

6、《騎鵝旅行記(節選)》作者是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本文描寫了一位名叫尼爾斯的男孩變成了狐仙,被動物們紛紛責怪,最後因不讓雄鵝飛走而被帶上了天空,表現出了童話作品的奇幻想像和美妙的構思。

7、《湯姆•索亞歷險記》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由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組成。梗概以「歷險」為核心,介紹了主人公湯姆的五次歷險過程:精彩片段講述了湯姆和貝琪從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該作品成功塑造了湯姆•索亞這個生動的「頑童」形象,讓我們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於探險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單元

8、《匆匆》文章以「匆匆」二字為核心,細膩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和無奈。提醒我們:時光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會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虛度光陰。

9、《那個星期天》一文寫了一位小男孩在某個星期天等待母親帶他出去玩的經歷。一開始,他既興奮又期待,後來因為母親一拖再拖而焦急萬分,到最後因母親沒有兌現承諾而失望、委屈乃至「絕望」。本文細膩、深婉地表現了小主人公豐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存在的鴻溝。

第四單元

10、《古詩三首》

《馬詩》為唐代詩人李賀所作,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但又熱切期盼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的志向。

《石灰吟》為明代詩人於謙所作,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了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以及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竹石》為清代詩人鄭燮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岩竹的堅韌頑強,以言自己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骨氣。

11、《十六年前的回憶》本文記敘了「我」的父親李大釗在處境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堅持黨的工作,被捕時處變不驚,在法庭上鎮定自若,被害後全家人無比悲痛的經過,表現了李大釗忠於革命,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12、《為人民服務》一文是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做的演講,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實際,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地對待批評以及搞好團結三個方面,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敵人。

13、《金色的魚鉤》一文的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展現了老班長崇高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受到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教育,也理解了「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珍貴含義。

第五單元

14、《文言文兩則》

《學弈》一文描寫了最善於下棋的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完全不同的人下棋的故事。兩個人一個學得好,一個學得不好。故事藉由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當專心致志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針對太陽什麼時候離人最近的問題,兩個小兒爭持不下,連老師孔子也無法裁決。本文表現了兩個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15、《表裡的生物》講述了作者兒時幼稚可笑的一段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當他聽到父親的懷表中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裡面一定有一個小生物。

一次,父親終於打開表蓋讓他看,還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的尾巴,他信以為真,逢人就說,父親的表裡有一個小蠍子。文章語言質朴,彷彿在與人在傾心講述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

16、《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文提出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論點,然後以科學發展史上的3個代表性事例,向我們證明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探究,就一定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17、《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展開豐富聯想,將百年後的學生上學情形講得十分有趣:專門的教學樓,如今的課程早已不復存在,老師都被機器人取代了,紙質書則被電子書取代,同學間的討論都變成了獨立思考等等。這一切都讓讀者在感到有趣的同時,也對未來和現實的學習進行了思考。

Ⅳ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課《丁香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課通過對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對丁香花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及對困難、憂愁的無畏無懼、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質。

作者先介紹丁香的生長環境(城裡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等),然後從丁香的開形狀、顏色、氣味等三個方面來描寫丁香的。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於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代表作品有《紅豆》《弦上夢》《後門》《知音》等。

熱點內容
六年上語文書 發布:2025-09-01 13:05:09 瀏覽:251
怎樣評價老師 發布:2025-09-01 12:30:19 瀏覽:180
馬老師直播 發布:2025-09-01 11:49:42 瀏覽:257
3d列印與教育 發布:2025-09-01 10:27:03 瀏覽:987
原始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01 10:26:29 瀏覽:529
初二物理特點 發布:2025-09-01 09:23:33 瀏覽:696
小學語文招教 發布:2025-09-01 09:07:10 瀏覽:308
立信繼續教育 發布:2025-09-01 06:27:29 瀏覽:344
德稻教育 發布:2025-09-01 03:54:18 瀏覽:205
邪惡全彩老師 發布:2025-09-01 03:39:40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