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五課
❶ 求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十五課《落花生》的預習
1.課文簡說。
精讀課文《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華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現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並為過收獲節做了准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贊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並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朴實無華。盡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圖一幅,畫的是在一個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後院茅亭里過花生節的情景。桌上擺滿了花生做的各種食品,難得回來的父親正在和顏悅色地對孩子們說著什麼。從畫面上看,作者「我」還很小,只有七八歲,可父親關於花生的一番議論,卻深深印在了姐弟們的心裡。由此,再次印證了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積極的教育的重要。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由表及裡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是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愛慕之心」,心中產生喜愛、羨慕的感情。這里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的美麗,它卻具有內在的最可貴之處:朴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其中「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這種品格的確很可貴。不過父親只提出對桃子、石榴、蘋果的客觀印象,只是從外表方面將兩者做了比較,並沒有對其作評價,教學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蘋果推到另一個極端,作為反面例子來對待。在領會了課文的主旨之後,可以允許學生對事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②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這句話,從表面看很簡單,但聯繫上文,學生會產生疑問:「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蘋果」豈不更好?學生容易把兩者對立起來。的確,桃子、石榴、蘋果並非只有讓人產生愛慕之心的外表,而實際沒有什麼用。以現代人的觀點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當然更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畢竟不能與內心美相提並論,更看重的當然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教學這句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③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這句話是作者在聽了父親對於花生品格的議論之後受到的感悟。作者當時雖然年紀還小,但從父親對花生的評議中,已經體會到了父親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卻沒有實際用處的人(並非針對桃子、石榴、蘋果等);而有沒有實際用處,主要是指看對他人和社會有沒有好處及貢獻。
(2)對詞語的理解。
開辟:開拓發展。課文中指把原來荒著的地,開墾出來。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獲:農作物成熟時,收取果實。也用來比喻心得、戰果,課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榨:翹舌音zhà,第四聲。用力壓出物體里的汁液。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樣子或穿著)好看;有氣派。
1.掌握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抄寫第10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的,哪些內容是略寫的,並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1.課前,可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知道落花生名字的來歷。
2.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處),特別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理解到位,然後再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作者贊揚落花生的默默奉獻精神,並沒有要以此貶低蘋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只是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並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那段話的本意。
深入學習時,重點應放在理解爸爸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體會做人的道理。學習落花生內在秀美、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討論外表好看和不好看與有用和沒有用的關系時,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教師只需在關鍵之處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種外表好看、只講體面,但實際沒有什麼用的人。
3.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在充分接觸文本後可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討論: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樣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地作奉獻?通過聯系實際,能認識到自己身邊的,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地作貢獻的普通勞動者,就像落花生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令人羨慕,他們的勞動成果也許並不引人注目,但他們切切實實在為大家服務,例如,清潔工、送報人、修理工,他們是有用的,是值得我們敬重的。我們學習落花生,不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實際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願像落花生那樣,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實實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好處。
4.課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課文卻只用了「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收獲」幾個詞一筆帶過,而過花生節,只是一個晚上的事,但在課文中卻佔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邊吃花生、便議論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樣,他們又是怎樣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後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這樣安排材料有什麼好處?可以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次,詳略有具體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詳略,是從中心思想的表達需要出發,進行剪裁的。體會恰當安排詳略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5.本文第10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課文不長,語句連接十分簡潔順暢,內容又有一定的情節性。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多背誦幾段;但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只要求他們背誦規定的段落。
6.「居然」一詞要求造句,在指導造句時,應先請學生體會課文中使用「居然」一詞的具體語境:「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收獲時大家那種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種是種了,但對能否有收獲沒有把握。過了幾個月卻收獲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後,可讓學生練習口頭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應對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礎)做簡要介紹,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一類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句子來。
(1)猜謎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一個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誰能猜出這是什麼?(生猜)
對,是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圖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
(2)簡介落花生引入。
師:同學們,課前你們已經查閱了有關花生的資料,請互相交流一下對花生生長的特點和用處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實的學習起點)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可不是一篇只是介紹花生的文章,它是著名作家許地山先生寫的。他寫的是什麼內容呢?
(3)開門見山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落花生(可製做一張用落花生做背景,寫有課題和作者姓名的幻燈片),文章的作者是——(師指幻燈片,請學生齊讀)。關於本文作者許地山,文後有一個介紹。請大家讀一讀「資料袋」,准備說說從「資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還有什麼想問的嗎?(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資料)
(1)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三段。
討論:姐弟們說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先口頭說,互相補充,然後各自嘗試列出最主要的詞語,再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姐弟說: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
討論:「父親說:……」你覺得哪些是重點詞語?師生共同討論後板書:最可貴矮矮地長在地上果實埋在地里必須
師小結: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卻是最重要的一個特點。花生雖然沒有像桃子、石榴、蘋果惹人喜愛的外表,但它一樣結果,而且將成熟的果實埋在土裡,一點不張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
(3)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
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朴實無華,卻很有用。課文從議花生講到做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
(4)討論: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①讀父親的話。
②填空,體會父親話的含義。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__________:它的果實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__________的果實__________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__________。你們看它__________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__________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
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
③說說你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5)根據填空提示,背誦課文第10自然段。(有可能的話,建議兩個重點句也讓學生背一背)
(6)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花生一樣的人和事,讓我們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舉出例子來說一說嗎?(如,貌不驚人的鉛筆、橡皮;默默無聞的環衛工人,郵遞員……)然後結合課後的「小練筆」寫一寫。
片斷三:
課堂小練筆的題目設計
(1)直抒胸懷。贊美你,__________(贊美周圍像花生那樣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頌(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不畏嚴寒的青松;默默無聞的小草)
五、相關鏈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長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莖的生成習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狀復葉。花黃色,受精後子房柄迅速伸長,鑽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種子(花生仁)呈長圓、長卵,短圓等形,有淡紅、紅等色。原產於熱帶。我國栽培極廣,以黃河下游各地為最多。種子富含蛋白質、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輔料。果殼可制酒精等。莖、葉可作飼料。
許地山(1893-1941)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筆名落華生,原籍台灣台南。祖籍福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192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後留學美國、英國,赴印度研究佛學。回國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前後在香港大學任教,並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創作的小說中表現出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傾向,著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作品;翻譯了《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等文學作品;編著有《印度文學》及《中國道教史》等。
❷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五課分為幾部分
課文《落花生》 作者是許地山本文按照事情先後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專、嘗花生、議花生,四不分內屬容.真實記錄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主要講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面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❸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主要內容
作者在《落花生》這一課中清楚明白地教育讀者「人要像花生,它雖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大部分同學都認同父親的觀點並認真領會,可有些同學認為當今信息時代需要默默奉獻的「花生」式的人,更需要把才能充分向外界展示、奉獻社會的人,從這個方面看,他們顯然認為蘋果、石榴、桃子式的人更能適用於時代的挑戰與要求。同學們在閱讀中如果產生這種挑戰教材的意向,老師會肯定你們具有創新精神,因為默默奉獻、不圖虛名的花生式的人固然值得贊美,但是蘋果、石榴、桃子式的人樂於把自己的本事展現出來,勇於奉獻的品質同樣也值得大家學習。只是大家應該在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向課外知識延伸,這樣你就會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不管要做花生式的人還是要做蘋果、石榴、桃子式的人,都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出處:http://..com/link?url=0N--aGKbSRJpyKwUPtWfxrs_3qsBXm9g7PUU-4M1a
❹ 五年級(上冊)語文中的第15課<<落花生>>的大致意思是什麼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並為過收獲節做了准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贊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並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朴實無華。盡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❺ 五年級上冊語文15課課文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父親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作品《落花生》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❻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內容
2001年6月1日,正當全世界兒童歡慶節日的時刻,一位12歲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兒童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許多人的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感嘆:人類與艾滋病斗爭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頑強抗爭的小鬥士。
恩科西是一個黑人男孩。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不久母親又被艾滋病奪去了性命,仁慈的白人婦女基爾·約翰遜收養了他。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
9歲那年,當養母帶著恩科西到一家小學報名上學時,遭到全校大多數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反對,還在當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後來,由於媒體的干預以及養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書包去上學。
恩科西的身體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後,不是悲觀消沉,而是開始學習怎樣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他曾經應邀到美國出席艾滋病研討會,用纖弱的聲音不斷向世界呼籲: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
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參加了在南非舉行的國際艾滋病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言。穿著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顯稚氣的聲音,向數千名與會代表講述了母親被艾滋病奪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慘遭遇。他說:「我希望政府向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艾滋病葯物,使她們不再把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孩子。」他還說:「人們不應該對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們需要關愛,擁抱艾滋病兒童是不會被傳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發言震撼了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的心靈。
盡管恩科西感覺到生命隨時可能結束,但他依然在夢想未來。他說:等我長大了,我要成為一名艾滋病問題專家,周遊世界,到各國演講,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關心艾滋病人。
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毒開始惡化。6月1日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體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終於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痛切地說:「又一條年輕的生命離我們去了,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天災,恩科西就是榜樣。」
❼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主要寫了什麼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並為過收獲節做了准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贊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並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朴實無華。盡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說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❽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小練筆350字
我贊美舍己為人的蠟燭,贊美堅忍不拔的輕松,贊美讓別人在自己的身軀上寫字,從而給別人傳授知識的黑板……但是,我更贊美那默默無聞、朴實無華、犧牲自己卻毫無怨言的粉筆。
看,粉筆的樣子並不高貴,它大多數兄弟總是穿著一身潔白的制服,我原以為他們是在為已經粉身碎骨的兄弟姐妹而悼念呢。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從來就是不怕犧牲,更不會為自己失去同胞而悲哀。
粉筆的樣子一點也不起眼,它們最大的變化就是看見學生們一天天長高的同時而自己卻一天天變矮。當老師從粉筆盒裡隨意挑選出一隻粉筆時,就意味著這只粉筆的命運即將結束。無論他與旁邊的夥伴是一對夫妻,還是一對兄妹,還是一對父子或者母女,他們面臨的都將是生離死別,但是,他們沒有任何豪言壯語,更沒有一點點的唉聲嘆氣。
每當老師要向同學們傳授知識時,第一個動作便是拿起小小的圓柱形的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寫起來,隨著上課的進程,粉筆也刷——刷——刷地變成了粉末。下課了,黑板擦就奮勇當先地一遍又一遍的擦掉了黑板上的粉筆字,那些為學生們傳授知識的字跡只是微微一笑就變得灰飛煙滅,成為黑板下方的一堆塵埃了。
我們慢慢長大,知識在不斷增長,可誰又想起過默默無言的粉筆呢?他們不論先前呆在「房子里」多麼安逸,也不論留在黑板上多麼風光,當我們需要他奉獻時,他都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著,不求任何回報,那樣的朴實無華……這不僅讓我想到我們身邊許多這樣無私奉獻的人。
如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的人。老師似春蠶,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他們似園丁,把小樹的枝枝葉葉修剪得端莊漂亮,讓能開花的小樹開出艷麗的花;老師似太陽,毫無保留的將愛灑向每位孩子,讓我們快快長大,而老師自己卻在慢慢的衰老……老師就像粉筆一樣,默默無聞地工作,不求孩子們的任何回報。
啊!我贊美粉筆,更贊美像粉筆一樣辛勤工作的老師。
❾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五課的小練筆怎麼寫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五課的小練筆
小草 花生有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計較名利,果實成熟了也埋在地底下,不像桃子、石榴、蘋果 那樣把鮮艷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樹枝上;荷葉有著不要別人誇它好,只給荷花當不可或缺不顯 眼的襯托;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傲雪開放具有著不怕嚴寒,不怕風吹雨打的品質.而今天我要說 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 小草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隨處可見.它具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人們越是踐踏,它越是堅強.在 一座山上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一切都燒毀了 ,小草也不例外不是東倒西歪 ,就是只剩下半根 ,殘 缺不全了,再不就是整塊地一片荒蕪連半根草都沒了 .這些小草看上去好像都不會再生了 ,可 實際上它們的根還沒有損壞.到第二年,一場春風吹過,小草就奇跡般的從地下探出了小腦袋. 一般人們只知道小草的生命力玩強,其實小草是很重要的.城市中,山村裡,沒有了小草的點綴 它們還會美麗嗎?就像花兒美,但沒有了綠葉的襯托它還會那麼鮮艷、迷人嗎? 小草的生命力真頑強!我也要像小草一樣做一個絕不被困難打到 ,永遠頑強地追求自己的夢 想,不求名利,為人民服務的人.
❿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5課小練筆,寫梅花的文章!!!急!急!急!
梅花有雪白的,有粉紅的,怪不得遠看就像在雪白的綢緞上綉著粉色的花紋。仔細看看,那美麗的梅花還帶著刺呢!那刺應該就是保護梅花的衛士吧!我摘下幾朵梅花,它的花瓣吸引著我,淡黃色的花蕊也吸引著我,連還沒開放的花苞也吸引著我,它們就像小精靈,那麼秀雅,充滿靈氣。
是啊!梅花多可貴啊!百花都在春天開放,如「玫瑰」、「牡丹」等。它們太嬌貴了,一到寒冬,都凋謝了。可是梅花卻依然挺立在風雪中,那種堅貞和頑強,給人們帶來了清新、優雅的感覺。
它們既不要肥沃的土地,也不要溫室般的環境。它們生長在高山上,挺立在寒風中,多麼頑強的梅花啊!它們沒有玫瑰那樣艷麗的色彩,沒有牡丹那樣富貴的身資,也沒有百合那樣清純的面容,但仍然招人喜歡。因為它們有不同凡俗的精神:勇敢、堅貞、頑強、不怕困難、潔身自好。
我要向梅花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默默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