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聯想
A. 語文聯想句
1.沒有敢抬頭看一眼太陽,只覺得到處都耀眼,空中、屋頂、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著點紅,由上到下整個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條都是火鏡的焦點,彷彿一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
2.天空一碧如洗,燦爛的陽光正從密密的松針的縫隙間射下來,形成一束束粗粗細細的光柱,把飄盪著輕紗般薄霧的林蔭照得通亮。
3.海面上躍出一輪紅日,鮮艷奪目,海空頓時灑滿了金輝,海面由墨藍一變而為湛藍
4.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幾千萬年了,從來有驚醒它們的夢,從來沒有人敢深入它們的心臟,就是那最愛冒險的獵人,也只到它們的腳下,追逐那些從山上跑下來的山羊、野豬和飛鳥,從不攀登它的峰頂。
5.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麼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麼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麼的激動與思緒波涌。
6.太陽一到秋天,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瞧,田野是金黃的,場地是金黃的,群山也是金黃的
B. 從語文角度,聯想與想像的區別
聯想是動詞。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聯想是暫時神經聯系的復活,它是事物之間聯系和關系的反應。
想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像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們都產生於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並能預見未來,也可理解為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設想。
聯想是想像的基礎,是想像的開端,想像是在聯想基礎上的再創造
C. 語文聯想的句子寫:我看到什麼了,聯想到什
清晨,我看到花朵上晶瑩的露珠,猛然想到,這一定是花兒努力奮斗與喜悅的淚水.
看到山腳下的縷縷炊煙,我想到,爸媽一定在等我回家吃飯了。
D. 語文中聯想屬什麼手法
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預有問,平海夕漫漫。」這首詩寫寒秋時節詩人漫遊長江下游時所產生的思鄉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塗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文中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聯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寫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盪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郁不平形象地表現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面著意,用筆墨於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並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手法往往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託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鬱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心的情感。
二、對比和襯托
襯托則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襯托有正襯、反襯兩類。利用事物的相似條件來襯托就是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就是反襯。它強調的是通過比照「襯」出其中的一個。如崔護《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一首抒情詩,在看似敘事中作者通過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對照,凸顯出今年今日此時此刻桃花「依舊」而人面不再的那種感傷之情。這里重點是通過比照,以去年的歡快襯托(反襯)出今年的落寞感傷悵然無奈!
對比則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後相敘,加以比照,來使人從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強烈而清晰地傳達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意旨,以增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它強調的是通過比照更鮮明強烈地表達某種意旨。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歸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今昔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讓讀者清晰的感受到歷史盛衰的無常。這里重點是通過今昔兩種境況的對照,使人從中清晰強烈地感受到某種哲思,而不是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種境況。
對比和襯托都有對照的意味,都是通過對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進行對照來完成。但是對比僅限於相對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而襯托還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對照。對比通過對照落腳點不在於相互對照的任何一方,而是從對照中昭示某種情感認識;襯托通過對照落腳點在於凸顯相互對照的某一方
E. 在語文中,聯想和想像各有什麼作用
聯想是指通過某個知識點,想到另外的知識點,而這兩著有種潛在的聯系。他可以起到內復習舊知識容,鞏固新知識,擴大知識面的作用。了解新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想像就是運用語文知識點,運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出新的知識點,也是擴大知識面的一種方式。想像可以培養和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豐富語文知識。
舉例:通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以聯想到「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都是要我們珍惜時間。
通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想像到,如果我們珍惜了時間,以後就不會為浪費時間而遺憾。如果我們浪費了時間,到以後我們就一事無成,到以後就會為浪費時間而遺憾。
聯想是通過某個知識點想到另一個已經存在的知識點;而想像是通過知識點讀發現新的內容。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F. 語文聯想的句子
清晨,我看到花朵上晶瑩的露珠,猛然想到,這一定是花兒努力奮斗與喜悅的淚水。
沒辦法,你講寫30字,我本來寫50字的,這段文字不怎麼優美,因為字數少,質量也會差一點。
(*^__^*) 嘻嘻……不好意思!
G. 語文聯想造句
1自從有了網路,我們的生活不再是一片枯燥,我們的眼界不再是淺淺的一點,我們的學識不再是局限於身邊得到的,而是有了更廣闊的天空。
2我渴望自由...我渴望展開翅膀...我渴望飛翔...
我渴望長大...我渴望獨立...我渴望未來
H. 語文中聯想這種修辭手法是怎麼用的,如何判斷出這個句子是不是運用了聯想
1、更正:聯想不是修辭手法,而是一種寫作手法。
2、判斷出句子是否運用了聯想,要看是否從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內容相對比較單薄,一般不出現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有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想法。
如《月光曲》一文中的「……她彷彿也看到了……」這句話就是皮鞋匠在月光下聽著貝多芬的琴聲,並且看著她妹妹臉上的神情後產生的聯想。
聯想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為什麼會想到「落葉」呢?因為「秋風」和「落葉」不但在時空上往往相伴出現,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就是「相關聯想」和「因果聯想」。我們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為花朵的鮮艷、惹人喜愛,和小朋友有相似之處,這就是「相似聯想」。我們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師時,往往會想到媽媽,因為她們在某些方面相近,對我們都是一樣的關懷、體貼,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相關」「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聯想的橋梁」。有的作文,比如狀物抒情的作文,有的作文中的一些細節,比如升國旗時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須使用聯想的方法。
3、聯想和想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聯想一定要牽涉到兩件事,即從甲事想到乙事,而想像只是對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來。但是聯想對於想像的形成往往具有媒介作用,頭腦中新形象的形成有時是由聯想促成的。
I. 語文,什麼叫聯想
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它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為什麼會想到「落葉」呢?因為「秋風」和「落葉」不但在時空上往往相伴出現,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就是「相關聯想」和「因果聯想」。我們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為花朵的鮮艷、惹人喜愛,和小朋友有相似之處,這就是「相似聯想」。當我們提到被父母遺棄的孤兒時,會自然想到我們在父母身邊的幸福,這就是「對比聯想」。我們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師時,往往會想到媽媽,因為她們在某些方面相近,對我們都是一樣的關懷、體貼,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相關」「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聯想的橋梁」。
有的作文,比如狀物抒情的作文,有的作文中的一些細節,比如升國旗時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須使用聯想的方法。
J. 語文聯想題
1.如意 2.?光明3.太平 4.百家 5.龍門 第2個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