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語文素養作文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作為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功,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行動求得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並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
❷ 語文素養如何提高
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作為語言的學習,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著手。聽,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優美詞語和句子;說,就是要敢於開口,在課堂和實際的語言交流中,主動表達自己觀點;讀,就是要廣泛閱讀,在課堂內外廣泛涉獵各類文章;寫,就是要樂於寫作,在傾聽和閱讀之後,把學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用文字准確地表達。提升語文素養,必須從以上四個方面來談策略。
一、善於傾聽 勤於思考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傾聽首先要重視課堂教學。一篇簡單的語文課文,都會和歷史、地理和哲學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文史哲不分家,因此,每一堂語文課都是社會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的融合。只有善於傾聽,才能深刻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來講,如果要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就要在課堂中注意傾聽這些內容:
(一)荷花是一種花,人們賦予荷花怎樣的品格?
老師必然會提到一些關於荷花的詩句,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等,此類詩句讓我們會聯想到荷花的亭亭玉立以及高潔脫俗的品格。
(二)作者為什麼會在月下去荷塘呢?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麼呢?
《荷塘月色》中有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們可以讀到作者有心事、有煩惱,才會月下獨自一人去荷塘。那為什麼會心煩意亂呢?必然要聯系寫作的時間——1927年。1927年,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許多知識分子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十分擔憂,看不到希望。朱自清作為清華大學教授,他熱愛自由,不想參與到政治的斗爭當中,卻又不得不面對國家動盪的現實。因此,他想要在月下的荷塘欣賞荷塘美景,獲得暫時的超脫和內心的平靜。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自然地就在文章中流露出來了。
欣賞一篇文章,不僅要傾聽作品的語言之美,還要品味作者的心靈之美。「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篇文章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個作家心靈故事的表達。
二、敢於開口 勇於表達
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專家——李陽,在英語口語練習上,創立了瘋狂英語,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敢於開口。語文口語的練習,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學習的漢語,都成了「啞巴」漢語,那我們的語文學習就失去實踐應用的意義了。我認為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課前演講。具體做法就是要求學生每天的語文課前,做一次三分鍾的演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文章和大家分享,或者也可以講故事。等到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提高難度,讓學生課前准備自己喜歡的話題,交流自己的觀點。在經過一學年的訓練以後,可以專門組織演講課以及演講比賽,使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口才,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我自己的實踐,我認為這種方法可行性比較強。
另外,學生要主動地在課外進行語言交流。同學之間可以就某一個歷史人物,闡述各自的觀點,也可以就國家政治方面的大事發表意見,不論成熟與否,都可暢所欲言。這樣,既提高了口語表達的能力,也有利於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三、博觀約取 內化於心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想要擁有廣博的知識,就得進行廣泛的閱讀。課堂內的閱讀,只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方法和鑒賞技巧。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伸,一定要在閱讀量上下功夫。這樣,既提高了閱讀的速度,也增強了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課外閱讀,要以中外名著、經典散文和歷史人物傳記為主。每學期制訂一個系統的閱讀計劃,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如可以選擇文學性和史學性都很強《史記》,魯迅先生的小說《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古代散文可以選擇《古文觀止》,現當代詩歌散文可以選擇沈從文、汪曾祺、老舍、史鐵生等作家的作品,古代詩詞可以選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人物傳記可以選擇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不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要讀經典作品。閱讀時,還要主次分明,有粗有精,不能一概而論。閱讀關鍵是堅持,「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不間斷地進行閱讀,就一定能夠有利於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筆耕不輟 文章貴改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加強記憶和理解,就得多寫才行。那麼,在語文方面,平時聽的、說的、讀的材料再多,要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就得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別人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因此,寫作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必須常動筆,多修改。每天,在我們的身邊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只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靈,就一定能尋找到寫作的素材。如寫景抒情可以選擇風霜雨雪,日出月落,高山流水,寫人敘事可以寫父母老師,同學朋友,議論闡發可以選擇熱門話題,古今論點,流行觀點。日記、周記,是最常見的練習方式,也是比較有效的。但是,無論是寫什麼樣的文章,寫完之後,都要不厭其煩地修改,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曹雪芹在《紅樓夢》寫成之後,「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使這本書有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歷史地位。對於,普通人而言,更要加強修改。
語文素養的提升,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到的。我們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樣語文就不會再枯燥無味,相反,還會更有趣、更有味,起到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❸ 提升語文素養的作文
素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素養同樣也是每個人應該具有的品德。
素養包括一切美德。比如說愛國,今年的四川大地震。這次地震不但震死了許多人,還震掉了我國古代許多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我們的溫爺爺得知情況後馬上從北京乘飛機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拿著喇叭對被困在房屋底下的人喊:「你們一定要堅持住,我們的隊伍馬上就來救你們了!」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溫爺爺是多麼地熱愛祖國的人民。幾天過去了大多數被困的人都從廢墟裡面解救出來。其中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的父母都被震死了,已經成了孤兒,文爺爺緊握著他的手說:「孩子不用怕,別傷心,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政府會養活你們的。」雖然是電視上看到的,但是我能清晰地看到溫爺爺的眼眶已經紅了,彷彿淚水馬上就要掉下來一樣。這同時也體現了我們的總理有同情心,關心人民。在此我也為我們的祖國有這么一位好的總理而感到十分的驕傲和榮幸。
我還聽說在地震發生的當時,有一位老師用鋼鐵般的身軀擋住了樓板,救下了七位躲在講台下的幾個學生。他的高尚品德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他的捨己救人的英勇事跡表現出所有的人民教師的偉大品質,所以說老師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
素養還包括守法。守法對我們中學生來說,犯罪率不是很高,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學校言行文明,不違反紀律,這都是我們中學生應該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課堂紀律。作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所以我們要認真聽好每一堂課。其實上課不認真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不認真聽課成績就會不好,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很難找到好工作。何況現在的社會就算考上了大學也很難找到好的工作。這就證明大學學歷已經遠遠不行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聽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堂課的筆記。其實學習態度也是素養的一種。你態度不好,從內心裡就不喜歡學習,那又怎能學好呢?同時你的態度不好當然上課就會講話,不遵守課堂紀律了。每個人應該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如果想提高成績就得虛心向別人學習,不要認為自己的就是對的,別人的就是錯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❹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作文例文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學習不象數理化一抓就靈,見效太慢」似乎已成共識,這與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系.它是慢工,需要長期的積累,不
過與語文作業的實效性長期得不到落實有直接關系.現在學生的語文作業存在應付現象,比如讀書筆記,從學生作業情況看,真正閱讀、思考,然後做筆記的學生每
班不到10人,交差應付以湊字數為目的的佔90%,其他形式的語文作業馬虎現象也很嚴重.短期內看不出學生能力的降低,三年下來,學生的語文能力大幅度下
降.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語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到其他學科能力的培養,因此,提高初中生語文作業的實效性迫在眉睫,成為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為
了更好的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人才,從本質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本課題旨在調查了解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現狀,分析、歸納教師
語文教學能力,形成有效布置作業、督促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的操作規程,激勵學生、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獲取語文知識,有創造性的獲取新的
語文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這是本課題的終極目的和意義.
三、研究項目的主要內容
1、了解學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情況
2、了解目前在校學生語文作業的完成情況
3、了解目前課任老師布置作業的具體情況
4、了解學生對語文作業的態度和認識
四、調查研究的具體過程
1、調查問卷
(1)小學的語文學習程度如何?
(2)目前你的語文作業具體有哪些內容?用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3)老師布置的作業哪些對你有用?哪些是無效勞動?
(4)你喜歡哪種形式的語文作業?不喜歡哪種?為什麼?
(5)你是先做語文作業還是先做其他學科的作業,為什麼?
(6)如果你是語文老師,你認為布置哪些語文作業,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7)你是否參與過與教師一起布置自己的語文作業?
(8)你班同學的作業是否都是同一種形式,同一種內容?
2、個案調查
根據語文程度的不同,分好、中、差三種情況,選取典型,進行隨機抽樣,個案研究.
3、調查語文同行
了解目前語文教師布置作業的幾種常見形式與內容,結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探討改進的措施.
五、調查總結分析
1、問卷中發現的問題
(1)學生普遍認為語文作業是不用思考的.理由是:語文作業最好寫,沒難題,可以摘抄或編造.因此都是放在各科作業都完成了以後.時間多,就認真些;時間少,就潦草些,就偷工減料交差.至於讀書筆記讀什麼,摘抄什麼,自己為什麼要摘抄,很少思考,主要是為了應付.
(2)對語文作業不感興趣.理由是:語文作業形式單一,不是摘抄,就是日記,沒有什麼寫頭.
(3)語文水平中等以上的學生希望作業能因人而異.他們呼籲寫自己感興趣、願意寫的作業.因為他們的作業全是硬性規定的,有不少內容都是機械的重復,如默寫古詩或字詞,常常是默了好幾遍,浪費時間,效率低,自己很難提高.
2、個案的啟示
年
級優等生:語文作業態度端正,學習興趣濃,積極主動學語文.小學階段就讀了不少課外書,有一定的語文基礎,每次作業都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完成的.有十位
同學的觀點很相近,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每次做讀書筆記看到好文章,好段落,常常不肯放手,反復研讀,摘抄精彩片段;早自習再讀讀背背,自己閱讀水平提高很
快;寫日記或周記也提高了自己語言運用能力.
中等生:語文學習態度介於主動和被動之間,與他們的情緒、心理活動有很大關系.有位同學說:高興時就
認真些,多做些,否則就湊字數,應付老師,不過作業總是按時完成的.這些同學的語文成績高不高,低不低,處在中游水準,究其原因就在於作業的實效性得不到
保證.他們偶爾也能在階段性測驗中取得一些進步,但為時不長,非常偶然,很難在語文學習中脫穎而出.
後進生:厭倦語文學習,主要原因在小學階段沒
有培養出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形式單一、機械的作業感到厭煩.小學不敢反抗,中學階段逆反心理增強,經常不交作業.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的基礎很差,而作業又
沒有層次性,全班整齊劃一,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常出現不交作業的現象.交上來的作業通常內容雜亂,字跡潦草,日記、作文全憑一本作文選,數量、質量都無保
證.
3、教師布置、批改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有時只求量,難求質.
語文作業每天500字,數量適中,可質量難以保證,30%的同學有明顯的應付現象,可老師哪有時間一一審查?只要字數夠,寫總比不寫強,圖個心理安慰.
(2)作業的反饋效果不明顯.
作業批改下發,很少反饋訂正,找個別同學面批的機會很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直接影響了作業效果.
(3)不了解作業的完成與學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
作業批改下發,部分同學書寫工整美觀,常常得到滿分,可考試時,他們的成績卻不理想.而一些作業態度看似不認真,有些偷工減料的同學,卻能考得比上述情況的同學好.
六、應對策略
要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提高語文作業的實效性著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批閱及時並有效反饋.鑒於此,語文教師在語文作業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1、
作業的布置有系統性,不能隨便布置.初一可以讀書寫字為主,打好基礎,初二可以閱讀感悟,提高分析能力,初三可強化寫作等.例如我校初一年級有一項音樂聲
中練字的作業,每人每天寫100個字,基礎差的可以描紅,有一定基礎的可以仿寫.這樣人人都能達到,人人都能提高.效果很好.
2、作業的布置應靈活,內容豐富.可積累名言、成語、對聯,可展開想像寫日記,編故事.可以看新聞聯播,可以看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談見解,談收獲,做時代的小主人.
3、作業的布置應有層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業也有所不同.例如古文的學習,程度好的讀背、默、譯應一條龍;基礎差的可熟讀,了解大意.讀書筆記程度好的可多讀寫感悟,差點的可多摘抄少寫感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
4、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作業的布置,學生有選擇作業內容的優先權.作業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去布置,學生需要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學生需要他們很欠缺的知識,與學生商討之後再布置作業會減少盲目性和很多無效勞動.
5、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作業.生活處處有語文.為學生樹立大語文觀,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種種現象,引起了自己的關注,引發了自己的思考,可以寫雜記,寫調查報告.這比單純從課本中布置的作業意義要深遠得多.
6、教師批改作業要有針對性才能有實效.作業批改要精,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批閱.字詞作業可調動學生互批互改,隨時訂正.教師獨立批閱與學生互改相結合,抽查與全查相結合,面批與整體批閱相結合,課堂反饋與課下鞏固相結合.
❺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作文範文
看到這個題目,我知道,我要跑題了。
因為我覺得,提高語文素養,跟課上有效的學習、課外大量的閱讀以及社會實踐活動這三者之間,什麼關系都沒有。
閱卷的老師,您先別生氣,且聽我慢慢說。
先說第一點吧。課上的有效學習,那是為了考試用的,我前面的答題,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否則的話,每天生活在母語環境中的我們,時時刻刻用著母語和這個世界交流而無障礙,還有必要提高語文的素養嗎?
我知道,這里所說的語文素養,也許是指發現漢語之美的能力。可是,老師,我不說,您也知道,從小時候起,我們的語文課本里給了我們什麼呢?我不說,您也知道的,老師。如果想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請先把優美的漢語還給我們的小學課本,老師,我知道你知道什麼是優美的漢語,可是我也知道,課本怎麼編,您也做不了主。
老師,如果讓您說實話,您覺得課上的有效學習,和提高語文素養有關系嗎?
再說第二點吧,課外的大量閱讀,說實話,小時候的我還是挺喜歡讀書的,自從上了中學,我就和我喜歡的書告別了。原因就像在我爸爸上學時流傳的一首歌一樣: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聲哼哼還得東張西望,高三了,還有閑情唱,媽媽聽了准會這么講。我不敢看課外書的原因,和這首歌里的主人公不敢唱歌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只不過,我們的情況,比爸爸那一代更加悲慘,他們只有高考這一道坎,可是,"不能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這個觀念,到了爸爸那一代人才真正深入人心,從小學起,我就要應付各種的課外班,應戰"小升初"。基本上,我讀到的課外,及其有限。讀到的,也是和學習有關的。要是真是為了提高語文素養,請先把我感興趣的漢語還給我。老師,有這個可能嗎?
接下來該說第三點了,社會實踐,還好,我是個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至少不用像爸爸那樣,社會實踐只有下地幫父母幹活和打零工,從小到大學校還是組織了了不少社會實踐活動,但是說實話,到現在我能想起來的基本上都沒有了。
閱卷的老師,不知道您是否有耐心讀到這里,讀到這里又是怎樣的心情,我也不知道我這篇作文能得多少分,可是,我不想為了高分而撒謊。
誠實,是一門語言最高的素養。您覺得呢?
❻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作為語言的學習,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著手。聽,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優美詞語和句子;說,就是要敢於開口,在課堂和實際的語言交流中,主動表達自己觀點;讀,就是要廣泛閱讀,在課堂內外廣泛涉獵各類文章;寫,就是要樂於寫作,在傾聽和閱讀之後,把學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用文字准確地表達。提升語文素養,必須從以上四個方面來談策略。
一、善於傾聽勤於思考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傾聽首先要重視課堂教學。一篇簡單的語文課文,都會和歷史、地理和哲學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文史哲不分家,因此,每一堂語文課都是社會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的融合。只有善於傾聽,才能深刻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來講,如果要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就要在課堂中注意傾聽這些內容:
(一)荷花是一種花,人們賦予荷花怎樣的品格?
老師必然會提到一些關於荷花的詩句,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等,此類詩句讓我們會聯想到荷花的亭亭玉立以及高潔脫俗的品格。
(二)作者為什麼會在月下去荷塘呢?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什麼呢?
《荷塘月色》中有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們可以讀到作者有心事、有煩惱,才會月下獨自一人去荷塘。那為什麼會心煩意亂呢?必然要聯系寫作的時間——1927年。1927年,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許多知識分子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十分擔憂,看不到希望。朱自清作為清華大學教授,他熱愛自由,不想參與到政治的斗爭當中,卻又不得不面對國家動盪的現實。因此,他想要在月下的荷塘欣賞荷塘美景,獲得暫時的超脫和內心的平靜。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自然地就在文章中流露出來了。
欣賞一篇文章,不僅要傾聽作品的語言之美,還要品味作者的心靈之美。「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篇文章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個作家心靈故事的表達。
二、敢於開口勇於表達
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專家——李陽,在英語口語練習上,創立了瘋狂英語,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敢於開口。語文口語的練習,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學習的漢語,都成了「啞巴」漢語,那我們的語文學習就失去實踐應用的意義了。我認為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課前演講。具體做法就是要求學生每天的語文課前,做一次三分鍾的演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文章和大家分享,或者也可以講故事。等到訓練一段時間後,可以提高難度,讓學生課前准備自己喜歡的話題,交流自己的觀點。在經過一學年的訓練以後,可以專門組織演講課以及演講比賽,使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口才,增強學習的信心。通過我自己的實踐,我認為這種方法可行性比較強。
另外,學生要主動地在課外進行語言交流。同學之間可以就某一個歷史人物,闡述各自的觀點,也可以就國家政治方面的大事發表意見,不論成熟與否,都可暢所欲言。這樣,既提高了口語表達的能力,也有利於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三、博觀約取內化於心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想要擁有廣博的知識,就得進行廣泛的閱讀。課堂內的閱讀,只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方法和鑒賞技巧。課外閱讀,是課堂的延伸,一定要在閱讀量上下功夫。這樣,既提高了閱讀的速度,也增強了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課外閱讀,要以中外名著、經典散文和歷史人物傳記為主。每學期制訂一個系統的閱讀計劃,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如可以選擇文學性和史學性都很強《史記》,魯迅先生的小說《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古代散文可以選擇《古文觀止》,現當代詩歌散文可以選擇沈從文、汪曾祺、老舍、史鐵生等作家的作品,古代詩詞可以選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人物傳記可以選擇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不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要讀經典作品。閱讀時,還要主次分明,有粗有精,不能一概而論。閱讀關鍵是堅持,「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不間斷地進行閱讀,就一定能夠有利於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筆耕不輟文章貴改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加強記憶和理解,就得多寫才行。那麼,在語文方面,平時聽的、說的、讀的材料再多,要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就得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別人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因此,寫作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必須常動筆,多修改。每天,在我們的身邊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只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靈,就一定能尋找到寫作的素材。如寫景抒情可以選擇風霜雨雪,日出月落,高山流水,寫人敘事可以寫父母老師,同學朋友,議論闡發可以選擇熱門話題,古今論點,流行觀點。日記、周記,是最常見的練習方式,也是比較有效的。但是,無論是寫什麼樣的文章,寫完之後,都要不厭其煩地修改,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曹雪芹在《紅樓夢》寫成之後,「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使這本書有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歷史地位。對於,普通人而言,更要加強修改。
語文素養的提升,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到的。我們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樣語文就不會再枯燥無味,相反,還會更有趣、更有味,起到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