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圖形變變變
本次活動是根據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學前班《幼兒數學活動設計》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的。本次活動基本能按照課的活動流程來上,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通過讓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數量的各種圖形,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活動目標已經達到,活動流程很清晰、流暢。
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的語速稍微快了一點,應該慢一點,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去接受和思考。其次,在讓幼兒操作變換圖形的時候應該讓幼兒上黑板來演示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然後教師再重新展示一遍,這樣才能加深幼兒的印象和理解能力。最後,幼兒操作的環節時間太長了,而交流的時間較短。
總的來說,這次活動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活動效果也很好。
B. 中班數學教案 形形色色
在活動進行之前家長們帶孩子參觀市場,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孩子們在我們的植物園里學習種菜、收菜等,還初步了解了蔬菜是吃它的什麼地方等知識。然後再利用今天的這個活動,把對蔬菜的已有經驗進行一些歸納和整理。整個活動的目標是:1.嘗試根據蔬菜的不同特徵分類。2.用不同方式記錄並閱讀統計表。
第一個環節的游戲「買菜」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熟悉每種蔬菜的名稱。第二個環節的游戲「猜猜樂」是鞏固對各種蔬菜的形狀和顏色的認識。接下來的第三個環節:分組討論、把蔬菜按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和記錄分類結果,這些都是讓幼兒把已有的經驗進行歸納和整理。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幼兒了解一下其它的分類方法,也是活動的一個延伸。
活動准備:
1. 各種外形特徵的蔬菜:枸杞菜、紅辣椒、豆角、番茄、苦瓜、玉米、蓮藕、洋蔥每種兩個。
2. 蔬菜分類統計表(顏色分類表、形狀分類表各四張)。
3. 吃法分類的標記(葉、莖、果實、種子的標記各一個,貼於大籃子上)。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游戲:買菜。
(1) 介紹玩法及要求。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到蔬菜超市來玩「買菜」的游戲,但是玩之前我有兩個要求:
第一:每個小朋友只能買一種蔬菜,付錢的時候要告訴售貨員你買的是什麼。
第二:菜買回去後你可以小聲地和同伴討論一下你買的菜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摸摸看有什麼感覺。聽明白了嗎?
給幼兒分派「錢」。
(2) 好,我們一起去買菜啰。售貨員阿姨上前打招呼:「小朋友們好!歡迎光臨!」「售貨員阿姨好!」幼兒自由買菜。
2. 游戲:猜猜樂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買了很多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蔬菜。現在我們又來玩游戲——「猜猜樂」。我請一個小朋友出來說說你買那種蔬菜的形狀和顏色,看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買的是什麼?但記住千萬不能把蔬菜的名字說出來。
(小朋友猜出其中一種蔬菜時問問其他的孩子今天還有誰也是買該
種蔬菜的。)
3.分組活動: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1)師:如果老師請你們把桌面上的蔬菜分一分類,你們想想可以按什麼來分呢?(按形狀、顏色等)
4. 操作活動:分一分,記一記。
(1) 觀察結束後,幼兒將這些蔬菜進行分類,把分類的結果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來並閱讀統計表。
師:每一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來分,商量好就可以開始分啦。
——分完後老師逐組提問:「你們組是按什麼來分的呢?」
——教師出示統計表並作記錄說明。
師:剛才小朋友都是按形狀或者顏色來給蔬菜分類的,現在請大家把分類的結果記下來。這是一張顏色分類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老師示範畫紅色標記)。同樣方法出示形狀記錄表(請一位幼兒示範畫形狀標記。)
——請組長出來領統計表,幼兒分組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自己把統計表展示在黑板上,分享統計結果。
師:「請大家坐下來,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這張記錄表是哪一組的?你們組是按什麼方法來分的?」請組長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鼓勵幼兒說說除了記錄表裡的蔬菜還有哪些蔬菜是長長的、紅色的、綠色的…….)
5. 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成按照蔬菜吃法分類的統計。
師:老師再來考考你們:誰知道胡蘿卜我們是吃它的什麼地方呢?西蘭花呢?哦,原來我們還可以按照吃蔬菜的不同地方來分呢。
——請幼兒按照蔬菜的吃法把蔬菜放到貼有相應標記的大籃子里,放好後逐個籃子檢查一下,說說看分對沒有,遇到不會分的請幼兒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上網找找答案。
6. 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吃的蔬菜及功用,然後老師小結:蔬菜都很有營養,多吃蔬菜身體才會長得棒棒的。現在我們就把蔬菜拿到廚房裡讓阿姨們給我們做美味的午餐吧。(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由於本活動涉及的領域包括科學和語言,所以在每一個活動環節里,我們都要求孩子們盡量用完整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設想。之所以選擇讓他們以小組形式來進行分類記錄,是因為對於中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應該逐步提高他們與人合作、共同協商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為大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天的整個活動我認為孩子們都非常投入,所設計的游戲更好地增強了科學活動的趣味性,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去想、去說、去做,因此他們都能比較大膽積極地參與每一個環節,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但蔬菜的種類是非常多的,而這個活動提供給孩子的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後能創設更多的教學活動和游戲,使孩子們學習更多關於蔬菜的知識。
C. 中班《有趣的圖形》科學活動教案是什麼版本
《有趣的圖形》復是人教版制幼兒美術。
活動目標
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活動准備
(一)、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二)、魔法衣、魔法棒。
(三)、課件《圖形變變變》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開火車》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活動延伸:
(一)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二)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D. 幼兒園大班數學圖形變變變的生活案例
濟源市下冶鎮第二中心幼兒園 聶元珍 一、設計意圖:大班的孩子,抽象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思維較活躍,基本上已能夠理解圖形的典型特徵,同時能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較復雜的組合關系。他們開始對識別重疊圖形感興趣,並能運用點數的方法,嘗試找出幾何圖形的個數。為了加深幼兒對平面圖形的進一步認識,幫助幼兒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我們設計了一套大班數學學具《圖形變變變》。
E. 領域數學下冊中班小動物與圖形的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圖形》的活動,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像、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准備
1、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課件《圖形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開火車》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前幾天魔術王國的國王給了我兩件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