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三年級數學周長教案

三年級數學周長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7-31 03:27:43

❶ 小學生三年級數學下冊 什麼是周長 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對學生:小學三年級2、學科:數學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什麼是周長》
三、教案設計理念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存有大量數據(教學案例、課件、電子檔案)、多媒體資源資料(如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教學軟體等學習資源,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更重要的是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為廣大教師提供便利。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致力研究如何使數學學科教學與互聯網有效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進行《什麼是周長》教案設計時,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相信教學效果更佳。
四、教材分析為准確地把握好教材內容,尤其要理解各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上的異同,更有的放矢地進行教材重組,我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查閱與本課時相關的教案、說課稿、PPT、課堂實錄視頻等,以便更准確地定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說出什麼是周長;能測量並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對具體事物或圖形開展觀察、度量、計算,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認識周長的含義,探索求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方法,並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教學重點: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3、教學難點: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以及掌握測量周長的方法。
4、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教具(長方形、長方體、剪刀、直尺、軟尺、)5、學具准備:直尺、彩筆、軟尺、學習紙、繩子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採用操作法、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愉快教學等方法
【學法】教學中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徵,去發現事物的規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概括、探究、創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精心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讓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周長的含義,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❷ 三年級數學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動手操作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4、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正確測量和計算具體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理解周長的含義
學具准備:直尺、彩色筆
教具准備:電腦課件、直尺、信封(內裝有毛線和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運用課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消息要告訴你們,螞蟻家族要舉行一次運動會,你看,這只小螞蟻把一片漂亮的樹葉當作運動場。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它在樹葉上做了什麼?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小螞蟻練圍繞樹葉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觀察後看出: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指出:在樹葉周圍的這些線就是它的邊線。
圍著樹葉的邊線一圈叫做樹葉的一周。
小螞蟻從哪裡出發,又回到了哪裡,我們才稱為一周?
預設:從起點沿邊線又回到起點。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1.指一指
同學們,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小螞蟻有句話要告訴大家。
課件演示,小螞蟻說:我爬過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
(1)師:誰能指一指哪裡是樹葉的周長?
請學生代表上台指出樹葉的周長,下面的同學當裁判並舉手指一指。
教師強調:要從一點出發,再回到這點才是一周。
(2)像這樣,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3)課件再演示小螞蟻未爬過一周,和爬過一周多的過程。
小螞蟻為了加強訓練,爬了樹葉四次,哪次的長度是周長,哪次不是?
有沿著邊線,沒有回到起點;
‚有沿著邊線,但是超出了起點;超過了一周
ƒ有回到起點,但是沒有沿著邊線。
第4次是周長,有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
2、描一描
(1)書本44頁描一描
我們已經認識了樹葉的周長,如果讓你來描一描樹葉的周長,你會嗎?請你拿出彩色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來。
學生匯報: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沿著哪裡描的,又到哪裡結束?
描樹葉的周長,體驗描樹葉周長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起點可以不一樣,但只要從起點開始,沿著邊線又回到起點,這樣一周的長度,都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的第1題
我們已經描過了樹葉的邊線,現在請用彩色筆畫出下面圖形的邊線。
(強調邊線指的是圖形外圍的線,圖形裡面的不能畫)
3.摸一摸
(1)課桌面的邊線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像樹葉一樣有周長,比如我們的課桌面。
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
我們摸的課桌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2)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還有我們的數學書封面。
我們摸的數學書面邊線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3)你們還能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嗎?摸一摸、說一說哪部分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測量周長
1、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
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周長,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書本45頁練一練第2題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周長分別在哪裡?
三角形這三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長方形這四條邊的總和,就是它的周長。
引導學生理解:五邊形呢?六邊形呢?也就是說不管是幾邊形,它的周長就是所有邊的總和。
這幾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直的線,我們可以直接用(尺子)測量。
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
注意:用尺子測量後把數字標在旁邊,注意要加上單位哦。
選擇三角形的能說說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
請看,老師這邊也有一個方法:我把這條邊轉下來,它的什麼變了?(位置),什麼沒變?(長度);同樣的,把另一條邊也轉下來,這樣就把三角形的周長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
2、測量頭圍和腰圍
同學們,天越來越涼了,老師想做一頂帽子,想知道這頂帽子合不合適,要知道什麼?(頭圍)
請你上台來指一指你的頭圍在哪裡?
同學們,知道了頭圍在哪裡,那怎麼測量呢?——(線、軟尺)
好,那你來用軟尺繞,老師幫你。
頭圍本來是曲線,現在我們通過軟尺繞一周,就把它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可以用什麼測量?(尺子)
以前我們要把這一條直線放在尺子上進行測量,現在有了軟尺,就可以直接讀數了,他的頭圍大約是51厘米。
知道了頭圍,就可以做一定合適的帽子。老師還打算買一條褲子來配這頂帽子,要知道什麼才能買到一條合適的褲子。——(腰圍)
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沿著肚臍一周的長度,就是我們的腰圍。
3、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
量完了頭圍,現在老師還想量一量樹葉的周長。樹葉的周長不是直線了,你有什麼好方法?
學生會受到上面測量頭圍的啟發,說要用線繞。
好,你來繞一繞,老師來幫你扶住樹葉。
同學們,你們看明白了嗎?他是從起點開始,緊緊貼著樹葉的邊線,又回到起點。然後,要牢牢抓住這一處,並用彩色筆做個記號。接著,把這條繩子一拉,就變成了一條直直的線了,就可以用(尺子)來測量了。
同學們,在用尺子測量繩子的長度時,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提醒:把做記號的這一端對准0刻度線,捋直繩子,另一端對向幾,就是幾。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
請同學們同桌合作,像我們剛才那樣,一人扶樹葉,一人繞繩子,記得做上記號哦。
現在,請拿出抽屜里的信封,取出樹葉和細繩,開始動手。
(3)反饋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們的測量結果?
學生用上「大約」
為什麼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一樣呢?
樹葉有大有小,測量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四、觀察思考、深化理解
1、 練一練3(1)
同學們表現得很棒,老師想出道難題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圖(標有數字):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
繼續看,把第二個正方形沿虛線剪掉一塊,變成了這樣。
它的周長是哪一部分呢?
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誰來說明理由?
課件演示:讓兩個圖形的邊重合,可以看出,這幾條邊完全重合,只要比較其餘兩邊是否分別相等就行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兩條豎邊相等,這兩條橫邊相等,所以它們的周長相等。
引導學生:把橫的邊往上移,這條邊的位置變了,長度不變。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條邊移上去補在上面。豎邊也是一樣的。
是不是真的一樣呢?老師已經幫你們測量好了數據,請同學們算一算,驗證一下!
2、 課後思考
這是一塊長方形菜地,把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種黃瓜,一部分種西紅柿,請同學們課後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否一樣?

❸ 北師大版 三年級數學 什麼是周長 教學設計

什麼是周長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55-5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知道周長的含義、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准備:
ppt課件、多媒體課件、樹葉、線、直尺、皮尺、草稿本、彩筆、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一、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問: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周長嗎?你是怎樣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
二、通過操作,具體感知
1、摸一摸,初次操作,形成感知。
老師:
(1)科學課上我們學過《植物的葉》講的就是樹葉,你看,這就是老師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的樹葉,這些樹葉漂亮嗎?(課件演示、實物展示)
(2)樹葉由幾部分組成?樹葉的周長在哪裡?(請學生用手摸一摸)
(3)指名3名學生逐個演示,要求動作要緩慢、清晰;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每位同學的演示,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A.從哪裡起,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摸。
(4)誰來說一說,什麼是樹葉的周長?(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2、描一描,再次操作,加深感知。
(1)請同學們選一片樹葉嘗試著一筆畫出它的周長。
老師提出要求:
首先自己要想一想怎樣才能一筆畫出樹葉的周長,再和小組同學交流,並強調從哪開始,又到哪結束!
(2)請同學上講台演示自己描的過程,一邊描一邊說: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

(3)從同學的演示中,你發現了什麼?
A.從哪裡起筆,最後又回到哪裡,中間沒有間斷;
B.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
三、回歸生活,拓展新知
1、不只是樹葉有周長,在我們的周圍也存在很多周長,你發現了嗎?請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
2、教師課件演示。(ppt課件)

四、鞏固新知
1、用彩筆描出下面的圖形的周長。(課本第56頁)

2、判斷:(課件演示)
(1)知道什麼是周長了,我們來當當小法官,判斷下列圖形的周長對不對,為什麼?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並說明理由)
(2)出示游泳池
3、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課件演示 課本第56頁)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說你是怎麼做的)
4、課件出示課本第56頁練習題第2題: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交流想法;
(3)指名學生上台展示計算結果和做法。
5、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五、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

❹ 三年級數學上冊《什麼是周長》教案

《什麼是周長》

教學目標
①建立周長的概念。
②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③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從而使達到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學習、合作交流學習的目的。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 電腦 多媒體 水彩筆 尺子 繩子 樹葉 圖形卡片
一、情境導入:

師:秋天到了,秋姑娘帶著禮物來到了我們身邊。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

生:想。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展示紛飛的落葉)

師:對了,片片落葉像蝴蝶展開了翅膀,紛飛在我們的身旁,這就是秋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而且已經輕輕地飄落在你們的桌子上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那就趕快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葉子舉起來吧!

(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落葉高興的舉起來。)

師:說說你的葉子是什麼形狀的呢?動手摸一摸這些樹葉的輪廓。你能把自己最喜歡的葉子的形狀描下來嗎?注意,在描的時候,要沿著葉子的邊描,筆畫不要重復。好,開始吧!

(學生動手描葉子的輪廓。)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描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1:我用手按住葉子的中間,然後用水彩筆從頁柄開始描,正好沿著葉子描了一周,就描好了。

生2:我是從葉子的頂端尖尖的部分開始描的,也是正好描了一圈。

生3:我先描了葉子的左邊,又描了葉子的右邊,也正好是葉子的一周。

師小結:其實,不論大家剛才用的是什麼方法,我們都是描出了這片葉子一周的長度,也就是這片葉子的周長。我們這節課就來共同研究什麼是周長。

師板書課題:什麼是周長

二、探索新知

1、揭示周長概念

師:小螞蟻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禮物,看,它在做什麼?(課件播放小螞蟻繞葉子一周的動畫)

提問:小螞蟻是怎樣跑的呢?

生:它是從葉子的一個點作為起點,繞著葉子的邊跑了一圈(一周),又回到了起點。

師:小螞蟻繞著葉子跑一周的長度就是葉子的周長。

師:看,這兩片葉子,那一片畫出了葉子的周長?為什麼?(課件播放圖片)

2、一筆畫:

師:象這樣的圖形讓你畫,你會畫嗎?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 一筆畫,(體會從起點開始,畫一周,又回到起點,起點和終點重合)

學生畫

師:像這樣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3、實踐活動:摸一摸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可以找到很多物體的周長,看,老師的講桌上邊有一個平平的面,沿著它的邊線摸一周,就是將桌面的周長。(邊說邊演示)

師:你能像我這樣,找到一個物體,選一個這樣平平的面,然後細心的摸出它的邊線嗎?

學生到前面匯報。

生1:我選擇了我的文具盒上面平平的面,摸出了這個面的邊線。

生2:我選擇的是我的橡皮的一個面,這是這個面的邊線。

生3:我選擇的是我的數學書的封面,這就是數學書面的邊線。

生4:我選擇了我課桌的面,這是課桌面的邊線。

師:剛才我們摸出的這些面的邊線,它的長度,就是這個面的周長。

4、封閉圖形

師:小螞蟻看到同學們學到這么多知識,這高興。看,又跑來一隻小螞蟻要和剛才的小螞蟻比賽呢。(出示課件)

提問:(1)他們倆誰跑的是樹葉的一周?

(2)這兩個圖形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是封口的,一個是不封口的。

師:對,封口的叫封閉圖形,有周長。不封口的圖形沒有周長

演示:將一根鐵絲折成五角星的框架
提問:看老師手裡的圖形,它的周長在哪兒? (學生上台指出)
演示:把鐵絲的接頭放開
質疑:這個圖形有周長嗎?
小組討論 , 並匯報討論結果,簡要說明理由(鼓勵組員補充)
師:看,秋姑娘要考驗一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出示課件)

小結:向老師手裡的圖形一樣,這條線是封閉的,長短和圖形的邊線一樣,周長其實是一條「線」,而不是線裡面的「面」。所以我們在測量周長時要使用長度單位。

5、實踐活動:量一量

過渡語:短短的幾分鍾,同學們不但能准確的描出圖形的周長,還找到了不少身邊事物的周長,真是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周長,你信嗎? 看老師手裡有一個頭飾,我請兩個同學到前面來試戴一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會發現什麼現象呢?

(一個同學戴上正好,但是另一個同學戴上卻滑了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生:因為他們兩個的頭一個大,一個小。

師:要想讓這兩個同學戴上大小合適的頭飾,必須要先量一量他們的頭圍大小,他們的頭圍就是他們頭一周的長度。

(師演示從一個點起,繞著這個同學的頭一周,最後在回到起點上來。然後把測量的線在米尺上測量一下,就是這個同學的頭圍。)

1、 認識測量工具

2、 講清測量方法

3、 選擇自己身體的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4、 學生匯報測量的結果。

5、 測量圖形的周長

師:我們身體上的周長你會測量了,那麼封閉圖形的周長又該怎樣來測量、計算呢?

請大家看一組圖形,要想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幾條邊的邊長呢?

生:三角形要先測量三條邊的長度,然後把這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那麼一個四邊形要先測量幾條邊呢?又該怎樣計算他們的周長呢?

出示一個四邊形讓學生到前面來測量並計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

然後再出示一組圖形:測量好每一個邊長的圖形,有五邊形、六邊形、四邊形、梯形、三角形。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計算它們的周長,

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熱點內容
本年度個人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8-02 14:37:10 瀏覽:998
ff14怎麼轉職 發布:2025-08-02 14:25:14 瀏覽:509
老師勉勵學生的話 發布:2025-08-02 13:15:42 瀏覽:788
教師必看電影 發布:2025-08-02 12:47:57 瀏覽:323
小學體育教師德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8-02 12:08:56 瀏覽:666
南京生物醫葯谷 發布:2025-08-02 12:07:22 瀏覽:481
三上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02 12:01:16 瀏覽:916
幼兒園教師個人事跡 發布:2025-08-02 03:52:47 瀏覽:804
草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2025-08-02 02:30:58 瀏覽:302
天津華圖教育 發布:2025-08-02 02:19:49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