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數學故事一年級
⑴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故事
1、小松鼠創造的數學:春天到了,小樹苗都冒出了嫩芽,嫩綠嫩綠的,多麼的可愛。這是小松鼠秋天種下去的,它們一共種了5行,每行3棵。一天,松鼠媽媽說:「孩子們,我們種下的苗兒都長成了嗎?」
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說:「對啊,媽媽,都長成了呀!」可是,小松鼠數來數去就是數不清有多少棵?而我呢卻用了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加法:3+3+3+3+3=15(棵),另一種是乘法也是算出15棵的,就是3×5=15(棵)。
2、游泳池中的數學: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礦泉游泳場游泳。我先去娃娃池看看,了解池子里的水有多深,看到池子里有很多比我小的小孩子在游泳,數了數剛好50個。我想:我應該去中級池游泳才合適。於是,我走進中級游泳池。
那裡,也是有很多小朋友在游泳,我的同班同學也有好幾個在那游泳。我趕快跑過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們這個池比娃娃池還要多10個人,隔壁的高級池游泳的人更多,也比娃娃池多20個人。
3、當精明消費者:我和爸爸、媽媽計劃去香港玩一玩。我們先作了調查,看看怎麼樣才合算。最後,我們確定如下方案:在東方賓館乘車前往香港,票價是100元港幣,3個人就是100×3=300。去程在太子道站下車,由太子道到旺角女人街海龍賓館租雙人房,每晚220元港幣。
在廣之旅旅行社預定迪斯尼公園門票,成人票350元一張,小孩票210一張。預計三天吃9餐,每人27元一餐快餐,就是27×9=243元,3人合計:234×3=702元。預計三天車費,每天3人共100元,3天共300元車費。乘回程車回廣州同樣是100×3=300元(每人100元,共3人)。
那麼,我們的總消費是:300+220+350+210+720+300+300=2400(元),每天的平均消費是:2400÷3=800(元)。
4、獻愛心:看,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都讓兇猛的海嘯奪走了生命。抱著小女孩的是中國國際衛生醫療救援隊隊員劉作輝阿姨。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在羊城晚報里看到了我國民間捐款累計達:10496.1658萬元。
同學們,我們都來獻一份愛心,把我們的利是錢都拿出來,幫助受災的人們。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從利是錢中拿出50元錢,那麼我們二年級157個同學就可以捐出7850元。我是這樣想的:每人捐50元,157人就是157個50了,用乘法能很快算出共捐了多少利是錢,就是157×50=7850(元)
同學們趕快行動吧!
5、奧運會中的小數點: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已經是第28屆了,今年的奧運會是從 8月13日開始的。在今屆奧運會上,胡佳大哥哥參加了男子10米跳台的比賽。他的最後一跳成績是100.98分,而法國的選手的成績是99.85分。經過綜合統計,胡佳大哥哥最後獲得了冠軍。
為我們的國家獲取了第31面金牌。同學們,胡佳大哥哥和法國選手的最後一跳的成績相差多少呢?我是這樣算的:100.96-99.85=1.13(分),在計算有小數點的減法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要不很容易會算錯的。如果想知道裡面的奧妙,請來找我吧!
6、穿珠子: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把早已做完的作業再檢查了一遍,並整齊地把它放回了書包了。接下來,我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大堆珠子放在桌子上,把它們穿成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珠子。因為我剛剛學習了時間單位,我試用一分鍾能穿幾顆珠子,結果剛好穿一串是30顆。
開始穿第2串了,這次我邊數邊穿,當穿到第30顆時,,大約也過了1分鍾。同學們,5串珠子共有多少粒呢?我是這樣想的:一串是30顆,5串就是5個30了,用乘法算簡便多了30×5=150(顆)。大家看,生活中的數學多著呢!在玩中也能找到數學了。
⑵ 一年級數學趣味故事
1.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2.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⑶ 寫一篇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小故事
我的數學教學小故事
我是在祥雲祥城鎮一個壩區學校任教,擔任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聰明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這樣的學生在我的班裡極少,呵呵!不過感覺很安慰;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屢說屢忘,怎麼教他都一臉茫然,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學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覺就旺了起來。但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沒有經過篩選,其智商的發展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的課堂教學中,我的做法是:讓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情感融洽,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微笑的面對學生,從不板著臉上課,更不對學生大聲訓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平時教學中,盡量用動作去表示,盡量讓學生學懂,學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一曉十,還要能夠用「聯想」去學習例如:我在教長度單位時單位之間的進率時,讓學生伸出大拇指說千米,伸出食指時說米,伸出中指時說分米,伸出無名指時說厘米,伸出小指時說毫米。而且還依次說出他們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就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在以後的日子裡如學習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人民幣單位、體積單位,只要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後,就能夠「聯想」到長度單位的手法和長度單位進率以及單位之間的互化,這樣學生學起來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學學生認方位時,讓學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裡同時說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裡同時說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裡同時說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東嘴裡同時說出右東……用手勢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個方向,學生們學的就既輕松又愉快。在教學中還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來認識方位。例如我在教學「試商」的方法時,先經過兩道例題計算後,請學生思考:對除數四舍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對除數五入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最後我們一致確定,認為四舍法調商,可以設為先伸出四指,然後一彎,再伸出大拇指,接著再轉換為小拇指,邊伸邊說:「四舍法,大調小;」接著五人法,創設為先伸出五指向前一推,再由小指轉換為大拇指邊伸邊說:「五入法,小調大。」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的有趣,對知識點掌握的又快又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的數學知識扎實,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為根本宗旨的職業。教師在各方面都起著表率作用,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更表現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學會做學問,又要教人學會做人,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身教重於言教。
⑷ 有趣的數學小故事(50字數
1、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2、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3、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⑸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小亨利家境貧寒,他每天放學後到街頭給人擦皮鞋,掙錢補貼家用.
一天,一輛轎車停在小亨專利的旁屬邊,車上下來一個胖老闆.
小亨利迎上前去,對胖老闆說:」先生,您只要花10美分,我就可以把您的皮鞋擦亮.
胖老闆白了一眼:」不需要,」
小亨利眼睛一眨,想出了主意.
」先生,我願意為您免費服務一次.」
」這樣啊,我接受.」
當小亨利擦完一隻皮鞋後,胖老闆立即把另一條腿伸了過去.
小亨利對胖老闆伸出兩根手指:」第二次服務20美分.」
」那就算了吧.」胖老闆氣哼哼地站了起來,低頭一看,發覺自己的兩只皮鞋一隻亮一隻不亮.
胖老闆出於無奈,不得不重新坐下:」我答應付20美分,你快點把另一隻皮鞋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