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英語絕版清明上河圖
A. 《清明上河圖》曾經被搶出國過嗎
沒有,應該是沒有被搶出國的,記得有部電視劇的,裡面就涉及到了清明上河圖,洋人是陰謀搶了,不過沒出問題,具體什麼電視劇我也記不住了。
B. 清明上河圖,現在在哪裡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楊仁愷先生將這幅畫卷的照片,發表於東北博物館編印的《國寶沉浮錄》中,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關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先生,將這幅畫卷調往北京,經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鑒定,確認這幅繪畫長卷就是千百年來名聞遐邇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遺失多年的稀世國寶終於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並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後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
(2)江蘇英語絕版清明上河圖擴展閱讀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C. 清明上河圖(全部)
http://pic.tiexue.net/picinfo_109614.html
D. 請問,《清明上河圖》的英文名是什麼
《清明上河圖》,在英語媒體中一般以音譯加註釋的方法標名。常用的名稱如下: Qingming shanghe tu (Ascending the River at Qingming Festival) ,painted by Zhang Zean。
這種譯法也是官方的譯法,中國負責對外宣傳的中國新聞社英文稿都採用這種譯法(參見:中新社: http://www.chinanews.cn/news/2005/2005-12-14/15792.html)
國際學術界一般也接受這種譯法,比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mn)研究中國文學的客座教授Joseph R. Allen在自己的簡歷中提到此圖時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參見:http://www.all.umn.e/faculty/allen.htm)
chorlauheung根據相關資料自行整理提供
E. 清明上河圖的真跡現存何處
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已經不復存在。仿製品在北京故宮。
《清明上河圖》真跡流傳歷史:
據《東圖玄覽》記載:北宋末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先入金、元人手中,後輾轉流傳於民間,明朝曾由宜興徐氏家藏,旋歸於蘇州陸氏,陸氏因欠公款,將圖押於崑山顧氏,有人用一千二百貫錢的代價購送當朝權奸嚴嵩父子。
崇禎初年,嚴氏家產抄沒,單是歷代名畫就有三千二零一件之多。張擇端於北宋末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其中之一,一並收入大內。當時有一小內臣知道那捲畫貴重,開箱竊取。
不料當事者正來提取,小內臣急忙把此畫卷藏入御溝石縫中。這天忽然下雨,溝水上漲,石縫被水淹沒。等到雨停水退,再從石縫里把畫取出,已糜爛不能打開,這幅千古名畫就這樣被毀掉了。
(5)江蘇英語絕版清明上河圖擴展閱讀:
《清明上河圖》介紹: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關於《清明上河圖》中畫有的人數,說法不一,常見的有500餘人說(白壽彝《中國通史》)[7]、815人說(湯友常數米法)、1695人說(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此外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各種說法較為一致。
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
F. 清明上河圖的真跡有多少真的從世嗎
有真跡,現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圖》轉到長洲人陸完的手裡(陸完字全卿,成化年間(1465年~1488年)中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名重一時)。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後,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後,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兩三個月,看了十餘次以後,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大奸臣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忬得知後,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忬,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忬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後便尋機將王忬害死,臨摹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實際上,陸完死後,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忬買過「名畫」,王忬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後被識破。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於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後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後也在上面鈐印題跋。後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年~1797年),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後,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鑒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後,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了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幹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夥同邱會作、吳法憲等人一起,霸佔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台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G. 《清明上河圖》的英語怎麼說
《清明上河圖的英文翻譯_網路翻譯
《清明上河圖
"Qingming Festival
festival_網路翻譯
festival 英[ˈfestɪvl] 美[ˈfɛstəvəl]
n. 節日; 節期; 賀宴,會演;
adj. 節日的,喜慶的;
[例句]Numerous Umbrian towns hold their own summer festivals of music, theatre, and dance
很多翁布里亞小鎮舉辦自己的夏季音樂、戲劇和舞蹈節。
[其他] 復數:festivals
H. 清明上河圖用英語
the Riverside Scene at the Qing-Ming Festival
Riverside scene on the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I. 《清明上河圖》現在在哪個地方、博物館里!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原畫長約5米,高24.8厘米。
1924年曾被溥儀和兩幅仿作一起帶至東北,但溥儀也不知何者為真品,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被收入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當成贗品處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楊仁愷等人從庫房的贗品堆里鑒定出真跡。
後藏於北京故宮。文化大革命中,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北京故宮「借」出,據為己有,林彪倒台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舊收藏於北京故宮。
(9)江蘇英語絕版清明上河圖擴展閱讀:
《清明上河圖》的摹本: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畫家的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出現。
其中「明四家」之一仇英仿作的《清明上河圖》最有影響,蘇州一帶仿間大都以「仇本」為底本。
明朝後期,大量蘇州仿製的《清明上河圖》散落民間,後來紛紛進入清內府,一時間魚龍莫辯,清宮不得不組織畫工。
另起爐灶再畫了一張「加長版」《清明上河圖》,是為歷代版本中內容最為富麗的一幅,幅度也較張本及仇本長,今人稱為「清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