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五年級數學1

五年級數學1

發布時間: 2021-08-01 01:22:00

① 小學一至五年級數學公式及定義(人教版)

基本公式: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π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π=2×π×半徑
C=πd=2πr
(2)面積=半徑×半徑×n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和差問題的公式: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棱長總和:
長方體棱長和=(長+寬+高)
正方體棱長和=棱長×12
熟記下列正反比例關系:
正比例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關系
長方形的周長與(長+寬)成正比例關系
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關系
圓的周長與半徑成正比例關系
圓的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例關系
常用數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總價=單價×數量 單價=總價÷數量 數量=總價÷單價
總產量=單產量×面積 單產量=總產量÷面積 面積=總產量÷單產量
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公畝 1公畝=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積單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重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時間單位:
一世紀=100年 一年=四季度 一年=12月 一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閏年)
一季度=3個月 一個月= 3旬(上、中、下) 一個月=30天(小月) 一個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 一天=24小時 一小時=60分 一分=60秒
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個月)
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個月)
特殊分數值:
=0.5=50% = 0.25 = 25% = 0.75 = 75%
= 0.2 = 20% = 0.4 = 40% = 0.6 = 60% = 0.8 = 80%
=0.125=12.5% = 0.375 = 37.5% = 0.625 = 62.5% = 0.875 = 87.5%
算術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點,為什麼
2、加法結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換律:a × b = b × a
4、乘法結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質: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8、有餘數的除法: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方程、代數與等式
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 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並計算。
代數: 代數就是用字母代替數。
代數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如:3x =ab+c
分數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後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倒數的概念:1.如果兩個數乘積是1,我們稱一個是另一個的倒數。這兩個數互為倒數。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這個數乘以分數的倒數。
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數量關系計算公式
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什麼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什麼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 k一定)或kx=y
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反比例關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數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這個小數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其實,把分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後,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要學會把小數化成分數和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換算。
倍數與約數
最大公約數: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公因數有有限個。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公倍數有無限個。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互質數: 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相臨的兩個數一定互質。兩個連續奇數一定互質。1和任何數互質。
通分:把異分母分數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
約分: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約數,分數值不變,這個過程叫約分。
最簡分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分數計算到最後,得數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質數(素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整除
如果c|a, c|b,那麼c|(a±b)
如果,那麼b|a, c|a
如果b|a, c|a,且(b,c)=1, 那麼bc|a
如果c|b, b|a, 那麼c|a
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質因數:如果一個質數是某個數的因數,那麼這個質數就是這個數的質因數。
分解質因數:把一個合數用質因數相成的方式表示出來叫做分解質因數。
倍數特徵:
2的倍數的特徵: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數的特徵:各個數位上的數之和是3(或9)的倍數。
5的倍數的特徵:各位是0,5。
4(或25)的倍數的特徵:末2位是4(或25)的倍數。
8(或125)的倍數的特徵: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數。
7(11或13)的倍數的特徵:末3位與其餘各位之差(大-小)是7(11或13)的倍數。
17(或59)的倍數的特徵:末3位與其餘各位3倍之差(大-小)是17(或59)的倍數。
19(或53)的倍數的特徵:末3位與其餘各位7倍之差(大-小)是19(或53)的倍數。
23(或29)的倍數的特徵:末4位與其餘各位5倍之差(大-小)是23(或29)的倍數。
倍數關系的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為較小數,最小公倍數為較大數。
互質關系的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為1,最小公倍數為乘積。
兩個數分別除以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所得商互質。
兩個數的與最小公倍數的乘積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
兩個數的公約數一定是這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的約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用6去除大於3的質數,結果一定是1或5。
奇數與偶數
偶數:個位是0,2,4,6,8的數。
奇數:個位不是0,2,4,6,8的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個偶數相加是偶數,奇數個奇數相加是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 奇數×偶數=偶數
相臨兩個自然數之和為奇數,相臨自然數之積為偶數。
如果乘式中有一個數為偶數,那麼乘積一定是偶數。
奇數≠偶數
小數
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
純小數:個位是0的小數。
帶小數:各位大於0的小數。
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如3. 141414
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不循環小數。如3. 141592654
無限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到無限位數,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循環小數。如3. 141414……
無限不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起到無限位數,沒有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如3. 141592654……
利潤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內角和
邊數—2乘180

② 五年級快樂數學1+1所有答案

第一種答案:1+1=0
(你是頭腦比較零活的人)
這種人適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個人對付另一個人,自己魚翁得利,比較會整人,仕途會爬的很快,用誰交誰,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二種答案:1+1=1
(你的學歷可能比較高,明知道等於二,但認為不會出現這么簡單的問題,腦子比較復雜)
這類人的優點是一般具有管理協調能力,具有凝聚力,能讓兩個人擰成一股繩,這種人適合做企業的領導者。

第三種答案:1+1=2
(一般幼兒園小朋友會脫口而出)
這類人具有原則性,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我都按規律辦事,做事嚴謹,比較適合做學者,科學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種答案:1+1=3
(你屬於家庭主婦型),
這樣的人將來一定會是好丈夫、好妻子型,會生活的人,和這樣的人結婚比較幸福。

第五種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這樣的人能把每個事物的優點發現出來。有頭腦。能把有限的力量發揮至無限,可以做政治家、軍事家等。

第六種答案:1+1=王
(你屬於不無正業型,也可能你是小學在讀)
這樣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術開發。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強。

第七種答案:1+1=豐
(你很冷靜,看問題有深度)
這種人做發明家比較合適,想像力豐富,而且邏輯思維能力強。

第八種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喜歡換位思考)
這種人空間想像力豐富.做設計師比較合適.
第九種答案:是我同事女兒回答的。
(庵秩撕苣壓槔啵?
在小丫頭二歲的時候(當時他只認識二十以內的數字)我兩只手每隻手伸出一個食指。靠在一起問她:「寶寶,一個加上一個等於幾個」她大聲說:「11」。 (我暈)
數字如此之大,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
1+1=1表示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生了一個寶寶
1+1=3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生了一個小寶寶後成了一個三口之家
1+1=4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成了一個四口之家

③ 五年級數學1.2、0.8、0.56、0.04各代表什麼意思

1.2、0.8、0.56、0.04這些都是小數。

小數,是實數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所有分數都可以表示成小數,小數中的圓點叫做小數點,它是一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分界號。其中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叫做純小數,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數叫做帶小數。

在小數部分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個零,小數的大小不變。例如:0.4=0.400,0.060=0.06。

(3)五年級數學1擴展閱讀: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1)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2)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3)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注意:計算結果中,小數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數化簡;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時,要用0佔位。

④ 五年級數學題1道小數

行1km用汽油多少千克:0.096/1.2=0.08(KG)
1kg汽油可以行多少千米:1.2/0.096=12.5(KM)

⑤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書1-20頁題(人教版)

解:兒童票每張x元
2x+4×2=11
2x+8=11
2x=3
x=1.5
答:兒童票每張1.5元

⑥ 數學1到5年級的單位換算

長度單獨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元=5角+5角

10元=5元+5元

100元=50元+50元

時間單位換算 :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1年有4個季度

1月分上中下旬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6)五年級數學1擴展閱讀:

常見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周長=邊長×4

面積=邊長×邊長

2 、正方體

表面積=棱長×棱長×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3 、長方形

周長=(長+寬)×2

面積=長×寬

4 、長方體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2)體積=長×寬×高

5 三角形

面積=底×高÷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面積=底×高

7 梯形

面積=(上底+下底)×高÷2

8 圓形

(1)周長=直徑×∏=2×∏×半徑=πd=2πr

(2)面積=半徑×半徑×∏=πr

⑦ 五年級數學單位「1」能不能表示具體數量

我們知道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怎樣理解其中的單位「1」呢?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全面掌握單位「1」。
1.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或計量單位。例如:一個蘋果我們可把作為單位「1」,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蘋果的三分之一。
2.單位「1」也可以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把半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那麼半個西瓜就是單位「1」,是二分之一個。
3.單位「1」還可以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例如:把8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單位「1」就代表8支鉛筆。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二分之一。如果是18支鉛筆,如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分六分之一,就是3支鉛筆;如果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十八分之一取其中7份,就是十八分之一.
4.單位「1」所代表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若干份後其中的每份大小或多少頁就是不一樣。例如把15隻乒乓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3隻,是單位的五分之一,把5隻乒乓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1隻,也是單位「1」的五分之一,但由於單位「1」的數量不同,所以五分之一分別表示的數量也不一樣。
5.分數中的單位「1」比整數里的「1」范圍更廣泛。整數「1」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它只表示某一具體事物,而分數中的單位「1」既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⑧ 小學數學1-5年級數學題及答案。最好少一些,也不要太少!!!

1\2×8=
1\3×9=
4\9×7=
9\11×8=
3\6×2\9=
5\9×7\2=
1\10×9\4=
23\4×2\6=
76\5×1\38=
87\9×3\19=
15\4×1\3=
56\2×1\8=
2\9×3\18=
1\4×3=
12\13×26=
19\6×3\2=
2\3×7\2=
6\7×14\2=
16\7×21\4=
29\3×6=
1\2×6=
1\6×9=
4\3×7=
9\4×8=
3\12×2\9=
5\9×7\5=
1\10×9\2=
24\4×2\6=
76\7×1\38=
87\6×3\19=
12\4×1\3=
56\2×1\7=
2\9×6\18=
1\4×7=
3\13×26=
17\6×3\2=
2\3×9\2=
6\5×14\2=
16\7×28\4=
29\2×6=
1\2×7=
1\4×9=
4\3×9=
9\4×11=
3\15×2\9=
5\7×7\5=
1\23×9\2=
24\4×1\6=
76\13×1\38=
87\9×3\19=
12\5×1\3=
56\12×1\7=
2\9×15\18=
1\11×7=
3\19×26=
17\8×3\2=
2\6×9\2=
6\15×14\2=
16\14×28\4=
29\2×4=

120+90 120×5 230+52+70 1.5×4
148+37 420×20 236-76-136 2.5×8
54+97 70×80 84÷6 0.12×3
145+55 2100÷30 38+72+62 2.4×0.2
350+470 76+24 305-37-63 7.2×0.01
32+268 67-48 120÷24 5.1×0.3
199+76 28×20 9000÷5 7×0.05
12+18+14 25+67+75 360÷18 0.25×0.4
46+49+51 35×102 560÷40 0.8×1.25
84+27+73 24×25 630÷45 1.4×0.5
100-43 320×5×2 168÷4 0.06×1.5
420-150 50×15×4 1260÷30 0.36×0.2
200-82 72×4+28×4 (240+36)÷6 6.2×0.3
175-56 8×(125+50) 14×60 3×0.2×0.5
151-99 (25+24)×4 250×8 2.5×0.7×0.8
323-197 640÷40 25×38 (2.5+0.9)×0.4
760-403 300÷12 28×25 0.25×16
203-80 200÷8 15×12×5 7×1.6+7×0.4
60+250 4500÷300 8×27×125 8×(2.5+1.25)
174-48-52 9100÷70 (150+50)×8 8.4×0.2-1.6×0.2
416-216-78 4024÷8 6×29+6 2.6÷0.2
520-145-65 420÷35 4×(25+18) 6.4÷0.8
328-209 360÷18 74×12+26×12 1÷0.125
295+198 810÷27 2.5+3.2 0.32÷0.04
315-198 213÷3 9.8-4.8 7.2÷0.9
99+232 76+24 1.29-0.18 0.56÷0.28
543-306 67-48 2.37+0.9 1.5÷30
227+173 50×60 9+0.1 4.2÷0.01
175-35 125÷5 8-0.72 0.35÷0.7
436+208 112+88 0.25+0.75 8.1÷0.03
621-199 250-28 1.2-0.8 0.24÷0.6
45+65+55 180×3 12.3+0.7 0.125÷0.25
157-48-57 12×4+13×4 2.4-1.8 0.49÷0.7
62+160+38 48×50 1.34+0.22 70÷0.5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0×20= 73+15= 120×600=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12= 9600÷80=
140×300= 880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210÷3= 40÷5= 160÷40= 350÷70= 13×3=
12×6= 23×4= 720÷90= 24×3= 13×5=

39×4= 51×9= 77×7= 874×3= 304×5=
106×10= 178×3= 78×9= 163×3= 724×7=
78×9= 24×5= 37×8= 104×5= 847×4=
8×42= 78×2= 245×0= 306×103×0= 132×6=
350×1000= 317×4= 302×783×0= 264×8= 937×4=
285×4= 134×3= 125×8= 25×4= 300×52=
5×42= 15×8= 125×4= 21×8= 572×8=
153×46= 173×10= 15×80= 384÷4= 1846÷10=
1460÷20= 50÷2= 78÷4= 462÷5= 374÷10=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4÷2= 96÷6= 78÷2= 78÷3= 48÷4=
48÷3= 28×2= 3×26= 16×4= 48×2=
3×19= 12×5= 27×3= 4×24= 24-8=
67-59= 45-28= 54-17= 12×3=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130-50= 53-26= 100-37= 95-57=
36÷12= 90÷15= 56÷14= 74÷37= 15×5=
48÷16= 76÷2= 90÷45= 12×7= 5×14=
64÷4= 6×16= 91÷7= 84÷6= 60÷12=
96÷24= 320÷40= 450÷90= 560÷70= 14×7=
770-70= 51+49= 83-18= 890-35= 4×24=
32÷2= 96÷8= 85÷5= 64÷16= 70÷35=
25×4= 6×15= 48+52= 70÷14= 5×14=
12×30= 73+27= 40×20= 80÷20= 14+86=
480÷80= 600+40= 150÷50= 630÷70= 36÷2=
550÷5= 15×6= 300÷60= 16×3= 70÷5=
2×45= 13×4= 54+87+13= 39+144+61= 567+299=
327-198= 27×4×5= 18×35= 32×25= 15×28×2=
32×30= 22×30= 6×201= 17×5= 4×60=
4500÷900= 170+90= 4800÷40= 14×201= 80÷16=
4200÷20= 2500÷50= 16×5= 32×20= 67×4=
2400÷40= 3600÷60= 87÷3= 25×16= 48×9=
696÷3= 125×6= 48×25= 780÷20= 72-45=
360-85= 720÷45÷2= 3000+200= 48×125= 35×8=
80-4= 420÷35÷2= 25×32= 45÷15= 78÷2=
45×12= 6×85= 69÷23= 67+25= 710-420=
50×90= 22×8×5= 12×5= 6300÷30= 690-420=
102+284= 480+290= 930÷30= 23×3= 800×30=
2100÷70= 612÷12= 360+140= 1800÷30= 880÷20=
45×14= 3×90= 32+15= 28×7= 40×60=
32×20= 468+197= 6×80= 4700÷10= 729+302=
45-18= 2400÷20= 25×6×4= 25×28= 15×6=
125×48= 125×16= 15+22= 102×34= 4500÷45=
25×40= 490÷35÷2= 360÷45÷2= 35×18= 264-198=
2800÷25÷4= 45×22= 521-305= 3500÷25÷2= 25+40= 5600÷16= 67+28= 35×18= 75×19+75 41-23=
45×22= 45×6= 375+99= 7000÷70= 45+45=
624-198= 9600÷30= 630÷90= 720÷9÷4= 320×2=
50×50= 33×6×5= 12×40= 26×20= 62+18=
560÷35÷2= 25×4= 254+99= 45×12= 750-570=
50÷7= 57+19= 60÷60= 70×60= 91-28=
58+79+42= 80×5×6= 90-25= 35×35+65×35=
125×80= 44-15= 1800÷90= 125×16= 97+18=
10×24= 45×14= 26+14= 81÷27= 69÷23=
4×50= 20×2= 300×6= 120×3 = 50×600=
16×70= 150×20= 60÷30= 80÷20= 240÷40=
210÷70= 400÷50 = 1000÷100= 25×4 = 125×8=

⑨ 小學一到五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我國第一次健美操比賽是1986年4月在廣州 舉行的「全國女子健美操表演賽」。

健美操在我國正式推進是在1982年底,上海電視台錄制的婁琢玉的形體健美操,持環健美操等專題節目。1963年6月,我國體操健將戚玉芳在北京崇文區工人俱樂部教授健美操,北京、廣州、上海等地也辦起了健美操訓練班。1984年夏天,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孫玉昆編創的女子健美操節目。1984年北京體育學院為適應健美操的發展,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組。1985年北京體育學員溫慶榮、牛乾元、張紹程、康亞維、劉文君、秦淳、陳燕等7人創編了在全國得到廣泛推行《青年韻律操》等六套健美操,並完成了六套健美操的錄像製作。1986年12月他們編寫了我國第一部《健美操試用教材》,並正式為體育學院本科學生開設了健美選修課。

在我國健身健美操發展的同時,以競技為主要目的的競技健美操也在發展中。我國第一次健美操比賽是1986年4月在廣州舉行的「全國女子健美操表演賽」。這次全國女子健美操表演賽,開創了我國健美操比賽的新路,探索了我國健美操比賽方法,展示了我國健美操發展的成果。

1987年5月,由康華健美研究所、北京體育學院、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全國首屆「長城杯」健美操友好邀請賽。這次比賽進行了男女單人操,混合雙人操,男女3人操和混合6人操(男3女3)等6個項目的比賽,這是我國首次全國性的競技健美操的比賽。

1988年6月,由康華健美康復研究所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了「長城杯」國際健美操友好邀請賽,有中國、美國、日本、香港、克拉克國際健美中心、巴西等六個國家,地區和體育組織共30名運動員參賽,同時在北京成立中國健美操協會籌委會,以促進國際健美操運動的發展。

1995年12月13日-19日,中國健美操隊一行7人赴法國巴黎參加了由國際體操聯合會健美操委員會舉辦的首屆健美操錦標賽,這是中國開展健美操運動以來第一次參加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為了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國大學生中開展健美操運動,加強技術交流,學術研究和國際間的交流,1992年2月中國大學生體協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在北京成立,這標志著我國大學生健美操運動的開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2年9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中國健美操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健美操協會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全國性運動協會,該協會的成立,將使中國健美操運動進入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發展的新時期。

⑩ 1到5年級所有的數學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公式S= 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公式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公式:V=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 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讀懂理解會應用以下定義定理性質公式

一、算術方面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7、什麼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

(10)五年級數學1擴展閱讀

數學公式是人們在研究自然界物與物之間時發現的一些聯系,並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法。

是表徵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數量之間的或等或不等的聯系,它確切的反映了事物內部和外部的關系,是我們從一種事物到達另一種事物的依據,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熱點內容
地理學博士點 發布:2025-07-28 04:05:20 瀏覽:110
什麼是網路地址 發布:2025-07-28 02:48:59 瀏覽:217
a了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8 02:40:42 瀏覽:398
2012考研數學二答案 發布:2025-07-27 23:12:08 瀏覽:651
感統教育 發布:2025-07-27 20:39:39 瀏覽:21
天然氣燃燒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7-27 19:47:48 瀏覽:900
江蘇教師資格證報名入口 發布:2025-07-27 18:07:32 瀏覽:939
穿越火線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7-27 17:57:32 瀏覽:27
iu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27 17:49:09 瀏覽:146
鋼琴和弦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7 16:15:03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