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口訣表
① 小學數學珠算口訣表
珠心算口訣表
所謂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用來計算多位數的加、減、乘、除、四則計算、開方等題型。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 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珠子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里,即好像在腦子里有把「活算盤」,這種 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里來完成珠算運算,即我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熟練後計算速度要超過電子計算器,其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往往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自己看到計算題型,算者即能將答數脫口而出,或立即寫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種計算技術。
珠心算口訣
一、加法口訣表
不進位的加 進位的加
直加 滿五加 進十加 破五進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進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進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進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 四去六進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進一
六 六上六 六去四進一 六上一去五進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進一 七上二去五進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進一 八上三去五進一
九 九上九 九去一進一 九上四去五進一
二、減法口訣表
不退位的減 退位的減
直減 破五減 退位減 退十補五的減
一 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 一退一還九
二 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二退一還八
三 三下三 三上二去五 三退一還七
四 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 四退一還六
五 五下五 五退一還五
六 六下六 六退一還四 六退一還五去一
七 七下七 七退一還三 七退一還五去二
八 八下八 八退一還二 八退一還五去三
九 九下九 九退一還一 九退一還五去四
三、除法口訣(珠算除法有歸除法和商除法兩種)
歸除法用口訣進行計算,有九歸口訣,退商口訣和商九口訣。
九歸口訣共61句:
一歸(用1除):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逢四進四,逢五進五,逢六進六,逢七進七,逢八進八,逢九進九。
二歸(用2除):逢二進一,逢四進二,逢六進三,逢八進四, 二一添作五。
三歸(用3除):逢三進一,逢六進二,逢九進三,三一三餘一,三二六餘二。
四歸(用4除):逢四進一,逢八進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餘二,四三七餘二。
五歸(用5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歸(用6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餘二,六四六餘四,六五八餘二。
七歸(用7除):逢七進一,逢十四進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餘二,七四五餘五,七五七餘一,七六八餘四。
八歸(用8除):逢八進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餘二,八六七餘四,八七八餘六。
九歸(用9除):逢九進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退商口訣共9句:無除退一下還一,無除退一下還二,無除退一下還三
無除退一下還四,無除退一下還五,無除退一下還六
無除退一下還七,無除退一下還八,無除退一下還九
商九口訣共9句:見一無除作九一,見二無除作九二,見三無除作九三
見四無除作九四,見五無除作九五,見六無除作九六
見七無除作九七,見八無除作九八,見九無除作九九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叫「單歸」;除數是兩位或兩位以上的除法叫「歸除」,除數的首位叫「歸」,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數是534的歸除,叫「五歸三四除」,即用五歸口訣求商後,再用34除。
② 小學生加減法口訣表是什麼
10以內的加法表是低年級常用的口訣,也是中高年級學生學習較復雜計算的基礎。
10以內加法表共45道題,按一定順序排列成加法表叫做10以內加法表。豎著看,第一欄得數是2,第二欄得數是3……。橫著看,第一行是幾加1,第二行是幾加2,每行得數從左到右順次多1。
(2)數學口訣表擴展閱讀:
20以內進位加法共有36道題,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表,叫做20以內進位加法表。
橫著看,每行各題的得數分別是11、12、13、14、15、16、17、18。
豎著看,按9加幾、8加幾……排列,每一豎行第一個加數相同,第二個加數後一題比前一題多1,和也是後一題比前一題多1。
加法表是求一位數加法的數表,把任意兩個一位數相加的結果列成一張表,稱為加法表,可供初學加法的人使用。常用加法表有10以內的加法表和20以內的加法表等。
③ 十以內的加減法口訣表
十以內的加減法口訣表:
拓展資料:
加減法是邏輯思維的教學,形象化教學時常用數字組合的形式教加減,但現行教學還是忽視了教育學上的一個基本理念:低齡兒童善於形象思維記憶,應利用「兒歌」「順口溜」和「口訣」等形象思維的工具,來輔助加減法的邏輯思維教學。因此,加強加減口訣的熟練,是非常重要的。
④ 數學乘法口訣表是
乘法口訣,即《九九乘法歌訣》,又常稱為「小九九」。
【九九乘法表】乘法口訣,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管子·輕重》雲:「濾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韓詩外傳》雲;「齊桓公設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見者。」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還是,至「一一如一」止,它的順序與後事相反。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所以稱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歌訣》,又常稱為「小九九」。現在學生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像現在這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現在人們一般把那些有心計、會算計、善謀劃的人形容為心裡有「小九九」。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國的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的乘法表,不過比起九九表繁復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由於在十三世紀之前他們計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夠除一個大數的人,會被人視若數學專家。十三世紀之初,東方的計算方法,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發現了他的方便之處,所以學習這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這類題目,是當時大學的教材。
⑤ 數學乘法口訣表是什麼
1、1×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
2、2×2=4,2×3=6,2×4=8,2×5=10,2×6=12,2×7=14,2×8=16,2×9=18
3、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
4、4×4=16,4×5=20,4×6=24,4×7=28,4×8=32,4×9=36
5、5×5=25,5×6=30,5×7=35,5×8=40,5×9=45
6、6×6=36,6×7=42,6×8=48,6×9=54
7、7×7=49,7×8=56,7×9=63
8、8×8=64,8×9=72
9、9×9=81
(5)數學口訣表擴展閱讀:
乘法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乘法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乘法表只需要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乘法表。45項的乘法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乘法表稱為大九九。
乘法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乘法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⑥ 怎樣教孩子學加減法附加減法口訣表
因為平時我們關注的少,再加上總不想給孩子增加太大的負擔,畢竟還沒有上學呢。但後來想想不是那麼回事,別的孩子都在努力,如果我們再不努力,孩子就等於輸在起跑線上了。但我們又不想佔多孩子太多的玩的時間。那麼利用最短的時間怎樣教孩子學加減法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問題。學校的做法是做什麼游戲了,多做練習了。其實,我感覺對於做游戲孩子很快就會沒有了興趣,如果孩子總做對,那麼他還有興趣學,如果做不對,很容易丟掉興趣,也容易沒有信心。我思考了很多,認為其實加減法就那兩個口訣,背會了,什麼事情不都解決了嗎?為什麼在一個教孩子學加減法的問題上要搞得那麼復雜。我用word打出了加法口訣表和減法口訣表,這就相當於做加減法的武器,只要這兩個表搞定了,那麼你加減法怎麼出都是很輕松的。前提是要讓孩子對加減法口訣要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小孩子跟我們大人的記憶力是不一樣的。理論上記憶有兩種,一種是機械性記憶,第二種是理解性記憶。相對於大人來說,小孩的機械性記要比我們強得多。每一個表,我都弄了兩份,比如加法口訣,我在正面打上有答案的口訣,在背面打上沒有答案的口訣,讓孩子拿著沒有答案的背,背不起來時,可參考正面有答案的口訣。大概,我一天考孩子兩次,早晨起床前一次,晚上睡覺前一次。結果不到5天的時間,孩子都背會了,做數字加減法總是一百分,孩子在學習上也越來越有信心了。這樣心來,也算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好的開始。總結,有些事本來很簡單的,為什麼要搞那麼復雜呢?就像是怎樣教孩子學加減法這件事,其實很簡單的,只要你認真了,總會找到一些非常不錯的辦法的。下面,我把自己製做的wrod版的加法口訣表和減法口訣表,方便大家下載使用。主要有:《數學10以內加法口訣表》、《數學10以內減法口訣表》、《數學20以內減法口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