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邏輯題
『壹』 小學數學簡單邏輯推理題!~急,給分~
小王和教師不同歲,說明小王不是教師;教師比小張年齡小,說明小張也不是教師,那麼教師是專小李。屬
小李比公務員年齡大,說明比小李小的是公務員,而教師(小李)比小張年齡小,說明小張不是公務員,那麼小王是公務員,小張是醫生。
『貳』 幾題小學的數學推理題
這不可能是小學數學推理題,這明明就是幼兒園的簡單數學推理,居然不會做?很讓人驚訝啊。以下是我的答案。
(1)C
解法過程
3×3+5=14
5×5-5=20
7×7+5=54
9×9-5=76
11×11+5=126
(2) B
解法過程
0=1^3-1
-1=0^3-1
-2=(-1)^3-1
x=(-2)^3-1=-8-1=-9
(3) D
1^1=1
3^2=9
4^3=64
(4)D
-2*1^3=-2
-1*2^3=-8
0*3^3=0
1*4^3=64
x=2×5^3=250
『叄』 跪求各種難一點的小學數學邏輯推理題,有找錢問題就最好了
三個抄人一起去住旅館,因為只有一個房間了所以老闆讓他們三個人同住,一個人十元錢!由於旅館實行優惠活動,後來老闆又讓小二退給他們五元錢,因為小二貪婪,只退了三元錢,小二自己吞了二元!那麼可愛的朋友,三個旅客一人也就交了九元錢,一共二十七元再加上小二吞的二元一共二十九元錢,請問那少的一元錢在哪裡?
『肆』 小學數學邏輯推理題
A是盜寶者!!!!!!
1.假如A說的是真話
那BCD都是假話
B是假話,說明D不是盜寶者
可D說的也專是假話,說明B沒誣屬陷D
那麼就矛盾了,所以A說的不是真話。
2.假如B說的是真話
那ACD都是假話
D是假話,說明D是盜寶者
可A也是假話,說明A在場
那麼就有矛盾了,所以B也不是真話。
3.假如C是真話
那ABD都是假話
B是假話,說明D不是盜寶者
可D也是假話,又說明D是盜寶者
並且A也就在場了
所以有矛盾了,因此C也不是真話。
4.那麼就只剩D是真話了
ABC就是假話
A是假話
也就是說A在場
那麼A就是盜寶者了
A是盜寶者!!!
『伍』 小學數學簡單邏輯推理題!~急
1.丙、甲、乙、丁
2.A與D的差是24;B與C的差是8
『陸』 小學數學推理題
根據他們的「口供」,貪吃鬼是小光。
解答推理題,一般採用假設法和列表格法。本題可以用假設法來逐一排除。(先假設是小天,那麼小天和小光說假話,與題目矛盾;再假設)
希望能幫到你。
『柒』 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如何訓練
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不是一下就能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它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不過,總體來說,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從激發一個人的思維動機,理清一個人的思維脈絡,培養正確的思維方法幾個方面逐步做起。
人的思維是有動機的,當你有某方面的動機時,你的思維才會得到開發和運用。因此,激發思維的動機,以產生行為活動的內動力,是培養一個人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認知心理學家指出:「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寓於知識發展之中的。」所以,對於每一個問題,我們既要考慮它原有的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它下聯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激發思維,並逐步形成知識脈絡。實際上,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就在於要使思維脈絡清晰化,思維脈絡的重點理清了,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卡殼」的現象,會發生一些轉折,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思維在遇到障礙點時,就意味著你應學會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思維轉過來,並以此為契機促進思維發展。比如,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常常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等變化成已解決過的問題。那麼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依據具體情況恰當地運用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求同與求異、一般與特殊等思維方法。通過這些思維方法的運用,我們邏輯思維能力通常都會有較大的突破。
比如,當我們在對事物進行分析與綜合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會通過分析、綜合把已經認識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在認識中分解開來,並把原來還沒有認識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在認識中建立起來。恰當地採用分析或綜合的思維方法,有利於溝通條件與問題的聯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維脈絡。因此,當我們在分析具體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將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將有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差別,但同時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類比、歸納、演繹,對相關知識進行比較,不但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也發展了多極化的思維方法,從而就能夠有效地促進思維的發展,克服思維定勢。此外,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共性與個性。通過思維引導感知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就可以幫助自己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方式,培養自己靈活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捌』 小學數學簡單邏輯推理題!
1.小強一本書也沒有
解釋抄:
因為三個估計中只有一個是對的,所以以此為突破口,提出假設,進行推理,找出符合要求的結論.
(1)假設甲說的話真,那麼乙,丙二人說的話假.由甲話真,推出小強至少有1000本書.
由丙話假,推出小強一本書也沒有.
這兩個結論相互矛盾,所以假設錯誤.
(2)假設乙說的話真,那麼甲,丙二人說的話假.
由乙話真,推出小強的書不到1000本.
由甲話假,也推出小強的書不到1000本.
由丙話假,推出小強一本書也沒有.
這三個結論沒有發生矛盾,所以假設成立.
(3)假設丙說的話真,那麼甲,乙二人說的話假.
由甲話假,推出小強的書不到1000本.
由乙話假,推出小強的書超過1000本.
這兩個結論相互矛盾,所以假設錯誤.
綜上所述,只有第(2)種假設成立,推出小強一本書也沒有.
其實從甲,乙兩人的估計中可以直接看出,二者的話相互矛盾,不能同時成立(即不能同真或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一假(至於哪句為真可不必管它).因為三句中只有一句為真,所以丙說的話定為假,推出小強一本書也沒有.
2.丁隊三戰全負
需要具體解釋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