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陳忠才數學

陳忠才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8-03 09:01:06

『壹』 求一些中國的典故,隨便什麼都行

(一)泰山之高與淵泉之深:東漢末,有人問陳諶(字季方):「您的父親為太丘長,到底有什麼功德而獲天下人贊揚的重名呢?」季方回答說:「我父親就譬如桂樹生在泰山之坡,向上有萬仞之高崖,向下有難測的深淵;上面受甘露沾溉,下面被淵泉滋潤。當此之時,桂樹本身怎能知道泰山之高和淵泉之深呢?我父親自身也並不知自己有無功德啊!」(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陳諶對其父的評論是要說明,人之功德高低並不在有意為之,重名的獲得自己也不知所以然,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另外,季方的話用的是比喻,魏晉之後,常用這種比喻來說明人的風度容止,如時人評魏明帝之內弟毛曾與名士夏侯淵共坐,曰:「蒹葭依玉樹。」又評夏侯淵曰:「朗朗如日月之入懷。」評李豐曰:「頹唐如玉山之將崩。」評嵇康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傾。」等等。這種對人的風神容止的比喻性評價,反映了當時人的一種特有的帶有玄學意味的審美取向。這種現象起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六朝。
( 二)難兄難弟:三國時魏國的陳紀(字元方)的兒子陳群(字長文),很有才能。陳諶的兒子陳忠(字孝先),也很有辯才。有一天,長文和孝先爭論各自父親的才德,各不相讓。就去問祖父陳寔。祖父告訴兩個孫子說:「你們也不要爭長論短了,群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兄,忠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弟。」(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陳寔本來的意思是說:陳群和陳忠才德相當,難分伯仲。但是後來「難兄難弟」作為貶義詞,用來稱兩個差不多的貨色。又,「難兄難弟」也可以稱彼此曾經共過患難的人,或出於同樣困難處境的人,只是「難」字要讀第四聲。
(三)割席分坐:三國時的管寧和華歆年輕時是好朋友。有一次兩人在菜園里鋤草,鋤出了一塊金子,管寧照樣繼續鋤草,視金子與泥土;華歆卻撿起金塊看了看,又扔掉它。又有一次,兩人共在一間書房裡讀書,並且同坐在一張草席上。這時候,正好有一位有權勢的高官乘著漂亮的車子,車聲隆隆地從門前經過,管寧聽到就像沒聽到似的,照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看熱鬧。華歆回來後,管寧把草席分割成兩半,對華歆說:「您不是我的朋友!」(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管寧之所以要「割席分坐」是因為他從華歆的舉動中看出了華歆熱衷權勢和錢財的內心活動,「割席」以示決裂。「割席」或「割席分坐」這個典故被後人經常引用,表示朋友之間因志趣和人格的高下而決裂。
(四)華歆救人急難:三國時華歆與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也要求依附他們一道避難,華歆表示為難。王朗說:「現在形勢幸好還不太緊張,帶著他有何不可呢?」華歆也就只得同意了。不一會兒,賊兵追到,王朗要把那個依附的人丟棄。華歆說:「先前我不太願意帶著他,就是怕賊兵追來,連累我們。現在既然我們已經帶著他了,怎麼可以因為急難就拋棄人家呢?」於是堅持照舊帶著那個人。輿論就以此來論定華歆與王朗兩人品質的優劣。(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王朗在形勢還不太緊急的時候想的是要做好人以獲虛譽,一旦事急就不顧別人的死活,前後對照,虛偽的嘴臉昭然若揭;華歆先前考慮到危險,有所猶豫,這是人之常情,但一旦做了,就要承擔責任,這正是君子的作為。前一則中的華歆與這則中的華歆看似抵牾矛盾,實則反映人性的復雜性。
(五)王祥感動後母:三國時,魏國的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很謹慎小心,有孝行。家中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樹,結的李子味道特好,後母總是支使王祥看護李樹。有一天,突然颳起大風下起大雨,王祥擔心李樹被風雨毀壞而受到責罰,就抱著李樹大哭。又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張床上睡覺,繼母夜裡起來,在黑暗中用刀向他床上砍去,正好王祥起身小便去了,刀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小便回來,知道繼母非常恨自己,就跪到後母跟前請死。後母於是受感動而覺悟,從此以後,愛王祥如親生之子。(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王祥其人在魏晉之際也是風雲人物,在魏朝就做著司空、太尉的高官,但卻為晉武帝司馬炎奪取曹魏的政權效犬馬之勞,立下汗馬功勞。晉受禪後,更官至太保,被當時的正直人士所不齒,被認為是目無君父的所謂「鄉願之徒」,可見其品行之惡劣。但就是這樣一個目無君父的「鄉願」卻留下許多孝行的故事,除本則的「為母護李」、「跪母前請死」外還有所謂「卧冰求鯉」等等。兩相對照,他所謂「護李」、「請死」等都只不過是為了獲寵、為了保命的假動作,透過現象,可以看出他虛偽的本來面目還是昭然若揭的。
(六)外國名家的墓誌銘:西方名人去世後,墓碑上大都刻有墓誌銘,或記載死者一生的主要成就,和表現死者的性格特徵。
(1)德國數學家盧道夫的墓碑上刻著他計算出的圓周率=3.1416……。
(2)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著許多小雞、小羊、小狗和被鮮花簇擁的孩子。
(3)數學家刁潘都的墓誌銘,是一個含未知數的方程式,解出這個方程式,就知道了死者活了多少年後一生幾個階段的時間標志。
(4)美國影壇性感巨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是:「37、22、35,R.I.P」。據「夢露研究會」揭示,數字代表夢露三維的英寸數,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據說這一墓誌銘是尊重死者一生的最大意願——追求美(當然包括形體美)。
(5)英國19世紀中後期著名的戲劇家肖伯納是個十分幽默地人,記述他一生幽默言行的文字著實不少。有一次,肖伯納的一個新劇首演大獲成功,他發了一封電報給女主角說:「精彩之至,絕妙之極!」那女演員受寵若驚,連忙回電:「您過獎了。」肖伯納卻開了個玩笑,他回電說:「對不起,我指的是劇本。」肖伯納的墓誌銘正是反映了他幽默地性格:「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總會發生。」
(6)無獨有偶,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也很幽默,它寫道:「恕我不起來了。」但如果你僅僅從這句話里讀到幽默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作家的生死觀。海明威的生活的絢麗多彩、如火如荼。冒險是他的永恆伴侶。他曾作為記者在生與死的戰場上出沒,他曾手提獵槍在非洲的荒野里與野獸殊死搏鬥,他喜歡鬥牛場上的碧血黃沙,喜歡拳擊場上的角逐與吶喊,也喜歡美女與醇酒。一切能體現生命之力的活動都使他心醉神迷,而伴隨這一切的,是他創作的一系列不朽名著:《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以及「迷惘的一代」之代表的頭銜和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這位如此熱愛生活的作家卻並不害怕死亡。他說:「在我看來,整個世界就像拳擊場,每個人都在場內。你只有還擊才能生存——我當然一直參加拳擊,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時我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當作一種美的事物來接受,這也就是你每星期日看鬥牛時見到的那種悲劇美。」「死自有一種美,一種安靜,一種不會使我懼怕的變形。」當他的健康日益惡化的時候,他平靜而勇敢地用獵槍結束了生命,以自己的鮮血為世界留下了悲壯之美。在海明威看來,死是生的一種「變形」,他的墓誌銘正是表現了作家對待死亡,寓哀於諧,落落達觀的態度。
(7)與肖伯納和海明威的墓誌銘不同,司湯達(真名 昂利●貝爾)的墓誌銘則毫無幽默可言。這位法國19世紀前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生前為自己擬定的墓誌銘是這樣的:「昂利●貝爾,米蘭人,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乍看起來,這一墓誌銘實在平淡無奇,但只要對司湯達的生平略有所知,便不難體味這其中的深刻含義。司湯達在少年時期曾深受信奉啟蒙主義思想的外祖父的影響,無限神往法國大革命的歲月。17歲那年,他騎上一匹駿馬翻山越嶺去追趕拿破崙的遠征軍,此後便隨軍在歐洲大陸轉戰。他曾目睹過1812年莫斯科熊熊烈火,也曾參加過1813年抗擊歐洲郡主六國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的戰爭。他經歷過拿破崙的極勝時期,也體驗過帝國失敗的痛苦,拿破崙始終是他心目中的英雄。為了不在他深惡痛絕的波旁復辟王朝中生活,他曾一度僑居義大利,後因與義大利反政府的燒炭黨人過從甚密而被驅逐出境,回國後的司湯達生活相當貧困,他不得不到一個外國小城做法國領事。文學創作是司湯達一生的志趣,他的作品《紅與黑》、《呂西安●婁凡》(《紅與白》)、《帕爾馬修道院》等都是不朽名著。司湯達的作品有著十分鮮明的創作個性,他善於從政治的角度觀察和分析現實,真實地再現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和階級關系的變化,使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善於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擅長細致的心理刻畫,使人物形象鮮明而豐滿。在文藝理論方面,司湯達也有建樹,他的著名論文《拉辛與莎士比亞》是19世紀初最早提出現實主義創作主張的文藝理論著作之一。他說:「貝爾先生是當代高人之一。這位第一流的觀察家、這位卓越的外交家,無論是文字,無論是談話,曾經多方證明他的見解高超,他的實際知識廣博,結局只是奇維塔韋基亞的領事,的確令人難以解釋。」司湯達曾說,到1880年才會有人讀他的作品(成名作《紅與黑》發表於1830年),到1935年他才會被人理解,由此可見司湯達對自己作品的價值是深信不疑的。而對於自己坎坷豐富的一生,司湯達只謙稱為「生活過」、「寫作過」,這不正表現了作家對待生活和創作的極嚴肅的態度以及對待自己極高的要求標准嗎?!歷史是公正的,他給了這位作家應有的地位。他是人們公認的批判現實主義這一宏大創作流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色的小說被認為是浩如煙海的法國乃至世界小說的名列前茅之作。
(8)我國一位古人說過:人死如燈滅,什麼都不知道,如果是我,什麼樣的墓誌銘我也不要,冤於我,我不能對駁公堂,褒於我,我不能投桃報李。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墳墓正是這樣,它沒有墓碑和十字架,連名字也沒有刻下,它之只是一個棺材土冢,靜卧在托爾斯泰家鄉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一片林中空地上,但他卻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後人,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謁這位偉人的墳墓,並從中看到了托爾斯泰的性格特徵——朴實。這種朴實的性格特徵在托爾斯泰世界觀發生巨變的19世紀80年代初以後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他認為廣大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是「老爺們」造成的,他們是罪人,而托爾斯泰自己也罷自己歸到罪人之列。他為自己一生所過的老爺生活而苦惱,因而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用僕人服侍,自己收拾屋子、劈柴、生爐子,自己到井邊汲水,他不喝酒、不吃肉、戒了煙,放棄了打獵的嗜好,他經常幫助農民耕耘和收獲。為此,俄國著名畫家列賓創作了一幅名畫《托爾斯泰在耕田》,畫中的托爾斯泰像個十足的農夫,這正是大作家在田間勞動的真實記錄。1910年10月的一天深夜,為了徹底擺脫貴族式的家庭生活,這位82歲的老人離家出走了。因不堪忍受旅途的奔波勞頓,他病倒在途中的一個小火車站上。在經過了幾天痛苦的煎熬之後,托爾斯泰與世長辭。這位一生揭露批判俄國專制暴政,揭露批判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教會的偽善本質,一生為人民的苦難大聲疾呼的偉大作家向世界文學寶庫奉獻了一批藝術精品,
其中包括家喻戶曉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贏得了一個文學家所能贏得的最高榮譽——世界人民的愛戴。而他那沒有墓誌銘的朴實墳墓,世世代代向人們訴說著托爾斯泰人格的偉大。
(七)蘇東坡做環餅詩:宋朝紹聖年間,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詹縣。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僻,不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一首七絕: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狀。
(八)李白醉撈江月:在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與數位好友在江邊聚飲,大夥邊飲酒邊賞月,忽然,一片雲飄過,遮住了月亮。李白見狀,駐盞停杯。挺身大叫:「月亮呢?」朋友逗說:「掉到江里去了。」李白—聽,隨手抄起一壇酒,跳上江邊一隻小船,說:「我去把月亮捉回來。」駛著小船向江心飄去。月影漸移,李白為溫柔的月光所籠罩,怡然忘情,不知不覺,一壇酒飲光了,心裡只想著撈月亮。他俯下身去,一觸之下,銀盤碎了,可定睛再看,卻又恢復如初,於是又高興去撈,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小舟被掀翻,等江面風平浪靜,李白已不見蹤影。後人有詩贊嘆曰: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掌故分門別類,舉不勝舉,我們只有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處處留心,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掌握。

(1)山公啟事:晉代山濤任吏部尚書,擅於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親自選題數人,寫成奏章,密啟皇帝選錄,然後公奏,故舉無失才,時稱為「山公啟事」。見《晉書.卷四十三.山濤傳》。後用以稱揚薦賢舉能,知人明鑒。唐.張九齡.《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詩》:「山公啟事罷,吉甫頌聲傳。」唐.李商隱.《贈宇文中丞詩》:「人間只有嵇延祖,
最望山公啟事來。」後遂用「山公啟事、名賢啟事、山公啟、山濤啟、山公鑒、山濤鑒、山公識」等稱揚薦賢舉能,知人明鑒。
( 2)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3)仙山樓閣:《史記.封禪書》:「自威(齊威王)、宣(齊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葯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後因稱仙人所居住的仙境為「仙山樓閣」。多用於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4)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後因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形容統治者為所欲為,卻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嚴格要求別人。
(5)千金市骨: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招攬人才的迫切。戰國時郭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於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比喻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
(6)罵坐灌夫:《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與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為田蚡賀喜的酒宴上,使酒大罵臨汝侯(灌賢)和程不識以泄怒。後遂用「灌夫罵座、使酒罵座、罵座」指酗酒任性而罵人,亦表示剛直不屈,不諛權勢;用「罵座灌夫」指剛直不屈的人。
(7)漱石枕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孫楚)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王濟),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孫楚認為歸隱一定要做到枕流洗耳,一去俗塵;漱石礪齒,遠離人間煙火。後用「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枕石、枕石漱流」等借寫隱居或閑逸生活,或稱品質的高潔無塵。
(8)曾母投杼: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後遂用「曾母投杼、三告投杼、投杼、曾參殺人」等比喻流言可畏,使人迷惑、相信;用「讒言三及、三至之讒」等比喻受誣枉。
(9)騎鶴上揚州:唐無名氏《商芸小說》:「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為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幾個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發財,有的想騎鶴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則想三者兼而有之。後遂用「騎鶴揚州、揚州騎鶴、揚州跨鶴、揚州鶴、腰金騎鶴、纏腰騎鶴、腰纏萬貫、十萬纏腰」等指做官、發財、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或形容貪婪、妄想,或寫得意之事及得意之態。
(10)望帝啼鵑: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後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後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元.關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後遂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魄、古帝魄、蜀鳥」等指杜鵑鳥;用「子規啼血、杜鵑啼血」等指杜鵑鳥的哀鳴。常用以描寫哀怨、凄涼或思歸的心情。
(11)斷送老頭皮: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六:「昔年過洛,見李公簡,言真宗既東封,訪天下隱者,得杞人楊朴,能為詩。召對,自言不能。上問:『臨行有人作詩送卿否?』朴曰:『唯臣妻有一首雲:更休落魄躭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隱士楊朴被召,在回答宋真宗問話時,他以佯狂之態,詭稱妻子作詩說他應召是被官府捉去,把老頭兒斷送了。後遂用「斷送老頭皮」指被官事所羈,不能自由自在;以「老頭皮」稱老人。
(12)焦尾琴:《後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燒火做飯)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吳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聽見木在火中國的爆裂之聲,知道是上好的木材,便請製成琴,果然琴聲優美。因琴尾已焦,人稱「焦尾琴」。後遂用「焦尾琴、焦尾、焦琴、焦桐」等指美琴或比喻歷盡磨難的良才、未被賞識的寶器;用「桐尾焦、桐爨、爨桐、爨下桐、爨下琴、爨下殘、爨下余、爨下焦、良材入爨」等寫良才不得其用,或喻遭受摧殘,倖免於難。
(13)魯女憂葵:漢劉向《列女傳.魯漆室女》:魯國漆室地方有個女子,過了出嫁的年齡還沒有出嫁。「當穆公時,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嘯。」鄰女以為她想嫁人,問知是「憂魯君老太子幼」,便笑話她。漆室女說:「昔晉客舍吾家,系馬園中,馬佚馳走,踐吾葵(冬葵,古代的一種蔬菜),使我終歲不食葵……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愚偽日起,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吾其憂之。」後三年,魯果亂。漆室女過了出嫁的年齡沒有嫁人,但她所憂慮的不是個人的事,而是魯國的國家大事。後遂用「魯女憂葵、倚楹嘯歌、倚柱長嘆、漆嘆」等表示對國家政事的關注、憂慮,亦或表示女大需嫁的意思。
(14)墨子悲素絲:《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見染絲而興發傷感,認為白絲可以染黑,可以染黃,染上五色,即成為五色之絲。後遂用「悲染絲、悲絲染、染絲悲、悲素絲、哭練絲、翟子悲、素絲變」等表示受習俗影響,慨嘆不可自拔。
(15)智差三十里:晉裴啟《語林》:「曹操至江南,讀曹娥碑文,背上別有八字,其辭雲:『黃絹幼婦,外孫蒜臼。』曹公見之不解,而謂德祖(楊修):『卿知之否?』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說。祖曰:『黃絹色絲,「絕」字也;幼婦少女,「妙」字也;外孫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辭」字也。謂「絕妙好辭」。』曹公笑曰:『實如孤意。』」曹娥碑上的八字暗語,楊修見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後遂用「智差三十里」謂才智相差很大。
以上這些典故在浩如煙瀚的典故大家庭中,只能算是幾朵小小的浪花。很多典故,雖然大家用慣熟習了,但往往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們平時在閱讀、寫作等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典故的典源和釋義,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讓我們活學活用,邊學邊用,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掌握典故和掌故吧。

『貳』 經濟類、管理類聯考綜合推薦參考書目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大綱》和命題意見,是必備的,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系列即可。配合用書,目前比較流行的有人大的考試系列用書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系列。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參考書推薦
《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指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國專業學位聯考輔導用書編寫組編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寫作分冊) 劉岩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數學分冊 童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習題歸類精編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MBA、MPA、MPAcc入學考試:綜合能力輔導教材 全國工商管理碩士入學考試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MBA MPA MPAcc聯考:邏輯精點(第5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MBA、MPA、MPAcc聯考與經濟類聯考 邏輯分冊(第12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MBA/MPA/MPAcc聯考同步復習指導系列 邏輯分冊(第12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
楊武金2014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邏輯高分指南 楊武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精選6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輔導教程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 邏輯分冊 李雪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數學手把手同步輔導 陳忠才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數學高分指南 陳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數學臨考沖刺 陳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胡顯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MBA MPA MPAcc聯考同步復習指導系列:寫作分冊(第12版)(2014版) 趙鑫全、 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寫作高分指南 陳君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 ;
管理類綜合能力聯考,輔導書籍對於以下專業是一樣的:MBA/MPA/MPACC/工程碩士/審計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

『叄』 有誰知道社科賽斯的老師講的咋樣,到底好不好

還行,數學陳忠才老師和邏輯孫老師講的都挺好的,聽他們的課感覺收獲都挺多的,建議有他們的課千萬別錯過

『肆』 MBA課程都有什麼,這方面的書籍好買嗎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大綱》和命題意見,是必備的,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系列即可。配合用書,目前比較流行的有人大的考試系列用書和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系列。各院校研究生院或相關網站都有出售。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參考書推薦
《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指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國專業學位聯考輔導用書編寫組編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寫作分冊) 劉岩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數學分冊 童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習題歸類精編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MBA、MPA、MPAcc入學考試:綜合能力輔導教材 全國工商管理碩士入學考試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MBA MPA MPAcc聯考:邏輯精點(第5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MBA、MPA、MPAcc聯考與經濟類聯考 邏輯分冊(第12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MBA/MPA/MPAcc聯考同步復習指導系列 邏輯分冊(第12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
楊武金2014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邏輯高分指南 楊武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精選6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邏輯輔導教程 周建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 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 邏輯分冊 李雪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數學手把手同步輔導 陳忠才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數學高分指南 陳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數學臨考沖刺 陳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2014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胡顯佑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MBA MPA MPAcc聯考同步復習指導系列:寫作分冊(第12版)(2014版) 趙鑫全、 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MBA、MPA、MPAcc聯考綜合能力寫作高分指南 陳君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 ;
管理類綜合能力聯考,輔導書籍對於以下專業是一樣的:MBA/MPA/MPACC/工程碩士/審計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

『伍』 MBA報考條件!

考不了的。
1.2013年1月聯考報考條件中要求的工作經歷的年數是如何計算的?
答:報考條件中對不同學歷者所要求的工作經歷的年數,是指從獲得畢業證書(一般指每年的7月份)到被錄取入學(一般指每年的9月份)的時間。大學本科畢業後3年,大專畢業後5年。(比如:報考2013年的MBA本科至少是10年7月前畢業,大專08年7月前畢業)
特別說明:如果是專升本的考生,獲得本科畢業證後工作經歷不滿三年,仍然要以同等學力資格報考。
2013年10月在職考試的報考條件:是指大學本科畢業後3年,工作年限畢業時間算到2013年7月底報考的時間,至少是10年7月前本科畢業才可以。大專考生不能報考10月考試,工作時間滿5年可以報考1月考試。
2.本人專科畢業後,又通過高自考剛獲得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但沒有參加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能否報考MBA?
答:對大專學歷報考者要求獲得國家四英語證書是及個別學校。一般只要是畢業後工作5年即可報考。但10月在職聯考不可以。比如:人大中大都要求有四級英語
3.成人教育的本科畢業證(無學位)可否報名?
答:只要獲得了教育部批準的國民系列教育大專以上(含大專)畢業學歷,符合相應報考條件就可以報考(黨校系列的畢業證不被認可)。
4.有碩士學位的考生能否報考工商管理碩士?
答:有研究生畢業學歷或已獲碩士學位且有兩年或兩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者可以報考。如果研究生畢業或獲得碩士學位後的工作經歷不滿兩年,報名時須提供本科畢業證。
5.對半工半讀通過自學考試得到本科學歷的人,工作實踐經驗能否縮短為二年或一年?
答:不可以。必須在取得本科學歷後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方可報考。
6.有若干年實踐經驗的中專生是否有機會接受MBA教育?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嗎?
答:按教育部規定必須是大專(含大專)以上學歷才有資格報考。MBA招生不接收應屆畢業生。
7.請問獲得雙學士學位可否按照碩士學位報考MBA?
答:獲得雙學士學位也要按本科學歷報考。
二、報考手續
1.我是外地考生,想報考MBA,如何辦理報名手續?
答:每年10月份採用網上報名的方法。11月份外地考生將報名表及畢業證、學位證書的復印件在規定時間內寄到所報院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或去現場確認,並通過網上或電話查詢方式查詢報名結果。
2.如果檔案和本人所任職單位不一致,報名表由誰蓋章?
答:檔案在本人所在工作單位的,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蓋章;檔案與本人任職單位不同的,如果是委託培養的,須由所在工作單位蓋章;如果是自籌經費的須由檔案保管單位蓋章。
3.可否委託他人持本人的畢業證書原件報名嗎?
答:不行。報考的考生要在報名現場進行數碼攝像,將照片存入計算機,因此不能代報名。及個別學校也可以替報名,但須提前和MBA招生辦公室聯系。
三、有關考試
1.報考工商管理碩士要考哪幾門課?有大綱和參考書嗎?
答:MBA入學考試筆試科目為二門,分別是:英語、綜合能力(含數學、邏輯、寫作)。政治理論由各校自己命題,其餘二門參加全國聯考。全國有一套統一的MBA的大綱和輔導教材,是由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每年6--7月出版。
2.考其它語種行嗎?
答:大部分院校不可以,只接收英語考生。少部分院校特殊規定的需咨詢所報院校。比如:上海東華大學可以考日語。
3.外地考生報考MBA可否在本地參加全國聯考筆試?
答:報考MBA考生必須在第一志願院校參加報名考試。個別院校在外地有教學點的除外,比如上海交大深圳教學點,考試在廣州。
4.IMBA對聯考英語成績有何要求?
答:對報考IMBA的考生的聯考英語筆試、聽力、口語成績都會有要求,每年不太一樣,要根據每年報考的考生的英語考試總體情況來劃定分數線。其他大學在當地有教學點的一般是開設普通班不開IMBA班。
四、有關錄取
1.報考IMBA是否影響考生在FMBA中的錄取?
答:IMBA是從被錄取為MBA的考生中再經過英語面試選拔出來的,因此不會影響FMBA的錄取。
2.錄取後或入學後還可以更改學習方式嗎?
答:可以。錄取後在每年的五月份簽訂培養協議書時可以更改學習方式(全日制學習或在職學習);入學後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學習方式,可提交申請,經批准後變更學習方式。
3.聽說在確定考生面試資格時會考慮考生的工作年限,請問是根據什麼來確認考生的工作年限?
答:我們確定考生的工作年限是按報考的學歷,從畢業當年到錄取當年計算。因此在填寫學歷及畢業時間時一定要准確。如弄虛作假,一經查出立即取消資格。
4.由於工作變動,我的報名表蓋章單位和錄取後簽培養協議單位不一致,是否影響我的錄取?應該辦理什麼手續?
答:如果屬於正常的工作變動,不會影響你的錄取。在簽培養協議時,由你原來的工作單位出具你調離的證明,由現在所在的單位簽培養協議即可。
5.如果我已被錄取為FMBA,是否保留學籍一年?
答:按照學校的規定,必須當年入學,不能保留學籍。如果你選擇的是PMBA,可以先辦理入學手續(包括交費)以及推遲選課手續,但是必須保證在五年之內畢業。可以咨詢MBA院校。
6.請問MBA畢業後可以報考博士嗎?
答:MBA畢業後獲得國家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可以報考博士。
五、調劑錄取
1.轉第二志願需要自己去第二志願學校聯系嗎?
答:由於各校進行錄取工作的時間不一致,以及各校當年考試情況及錄取人數與前一年相比可能會有變化,有可能出現你根據前一年的各校考生餘缺情況填報了第二志願院校,但第二志願學校今年實際上不需要調劑錄取的情況。因此,比較保險的辦法是,無論你在報名時是否填報過第二志願,當你知道自己的成績在第一志願院校有可能落選後,馬上與第二志願院校聯系,登記申請調劑,同時向報第一志願的學校提出申請,以便協助。如該校不能錄取,可以馬上再聯系其它學校。
2.調劑時是自動轉入第二志願嗎?
答:如果考生填報的第二志願院校可以接收調劑,且滿足接收調劑院校的復試要求,將按照第二志願進行調劑;調劑期間,學院會發布可接收調劑院校的信息,若填報的第二志願院校不接收,考生可以先自行聯系調劑院校,在取得調劑院校復試認可後,向第一志願院校遞交調劑申請,由院校辦理調劑手續。
3.學校是否為考生提供調劑錄取信息?
答:學院每年都幫www生做調劑錄取工作,向考生發布調劑院校的信息,在調劑錄取工作期間,考生應保持與學院的聯系。為了保證及時溝通有關信息,考生在報名時,應留下准確、可靠的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或傳真號碼。
4.能否跨地區報第二志願?報名時要到第二志願學校填表嗎?如果第二志願不能錄取是否可再轉其它學校?
答:可以跨地區報第二志願。不用到第二志願院校填表,就在第一志願院校報名交表,在報名表上填寫第二志願院校名稱。如果第二志願不能錄取,經考生本人申請,可以再轉其它院校。
六、有關畢業證書
1.FMBA與PMBA的畢業證與學位證是否有區別,是否註明是FMBA或PMBA?
答:沒有區別。
2.若我只有畢業證而沒有學士學位證,是否可以報名?是否有資格獲得MBA學位?
答:報名時有本科畢業證沒有學士學位證是可以報名,經過嚴格的考試錄取後,完成要求的各培養環節,就可以獲得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
七、其它
1.請問MBA學習方式有哪幾種?
答:有脫產和在職兩種學習方式。脫產學習:全日制在校學習;在職學習:利用業余時間學習。
2.國際工商管理方向的MBA(IMBA)可以在職學習嗎?
答:IMBA只能全日制在校學習。
3.錄取為全日制學習的MBA是否轉戶口和檔案?
答:全部院校對於自籌經費並採取全日制方式學習的MBA,可以調戶口、檔案,有些院校對在職方式學習的MBA也可調戶口、檔案。

『陸』 「典故」什麼意思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典故
基本解釋:
--------------------------------------------------------------------------------
①典章和掌故:熟於朝廷典故。
②詩文中引用古書里的故事或語句:稼軒作詞多用典故。

詞語分開解釋:
--------------------------------------------------------------------------------
典 : 典 diǎn 可以作為標準的書籍:典籍。字典。詞典。經典。引經據典。標准,法則:典章。典制。典故( 詳細>>
故 : 故 gù 意外的事情:事故。變故。故障。原因:緣故。原故。有心,存心:故意。故殺(有意謀殺)。?

『柒』 MBA數學太弱,有沒有推薦好點的老師

數學方面像國內比較著名的袁進老師數學就不錯,獲得過國外的多種獎項,其次就是陳忠才老師的數學,聽說是原黃岡中學的老師。

『捌』 寫作問題

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許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張冠李戴。由於「折柳」的寓意又影響了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因此此題得分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詩詞的許多意象有著特別的含義。「折柳」為什麼「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試題答案)?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原來,「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漢樂府就有《折楊柳》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園情」呢?弄懂來龍去脈,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啟發我們,在2003年古詩鑒賞備考復習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下面,筆者就把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學們復習備考之用。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松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梧桐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鷓鴣鳥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寒蟬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一)泰山之高與淵泉之深:東漢末,有人問陳諶(字季方):「您的父親為太丘長,到底有什麼功德而獲天下人贊揚的重名呢?」季方回答說:「我父親就譬如桂樹生在泰山之坡,向上有萬仞之高崖,向下有難測的深淵;上面受甘露沾溉,下面被淵泉滋潤。當此之時,桂樹本身怎能知道泰山之高和淵泉之深呢?我父親自身也並不知自己有無功德啊!」(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陳諶對其父的評論是要說明,人之功德高低並不在有意為之,重名的獲得自己也不知所以然,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另外,季方的話用的是比喻,魏晉之後,常用這種比喻來說明人的風度容止,如時人評魏明帝之內弟毛曾與名士夏侯淵共坐,曰:「蒹葭依玉樹。」又評夏侯淵曰:「朗朗如日月之入懷。」評李豐曰:「頹唐如玉山之將崩。」評嵇康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傾。」等等。這種對人的風神容止的比喻性評價,反映了當時人的一種特有的帶有玄學意味的審美取向。這種現象起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六朝。
( 二)難兄難弟:三國時魏國的陳紀(字元方)的兒子陳群(字長文),很有才能。陳諶的兒子陳忠(字孝先),也很有辯才。有一天,長文和孝先爭論各自父親的才德,各不相讓。就去問祖父陳寔。祖父告訴兩個孫子說:「你們也不要爭長論短了,群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兄,忠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弟。」(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陳寔本來的意思是說:陳群和陳忠才德相當,難分伯仲。但是後來「難兄難弟」作為貶義詞,用來稱兩個差不多的貨色。又,「難兄難弟」也可以稱彼此曾經共過患難的人,或出於同樣困難處境的人,只是「難」字要讀第四聲。
(三)割席分坐:三國時的管寧和華歆年輕時是好朋友。有一次兩人在菜園里鋤草,鋤出了一塊金子,管寧照樣繼續鋤草,視金子與泥土;華歆卻撿起金塊看了看,又扔掉它。又有一次,兩人共在一間書房裡讀書,並且同坐在一張草席上。這時候,正好有一位有權勢的高官乘著漂亮的車子,車聲隆隆地從門前經過,管寧聽到就像沒聽到似的,照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看熱鬧。華歆回來後,管寧把草席分割成兩半,對華歆說:「您不是我的朋友!」(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管寧之所以要「割席分坐」是因為他從華歆的舉動中看出了華歆熱衷權勢和錢財的內心活動,「割席」以示決裂。「割席」或「割席分坐」這個典故被後人經常引用,表示朋友之間因志趣和人格的高下而決裂。
(四)華歆救人急難:三國時華歆與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也要求依附他們一道避難,華歆表示為難。王朗說:「現在形勢幸好還不太緊張,帶著他有何不可呢?」華歆也就只得同意了。不一會兒,賊兵追到,王朗要把那個依附的人丟棄。華歆說:「先前我不太願意帶著他,就是怕賊兵追來,連累我們。現在既然我們已經帶著他了,怎麼可以因為急難就拋棄人家呢?」於是堅持照舊帶著那個人。輿論就以此來論定華歆與王朗兩人品質的優劣。(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王朗在形勢還不太緊急的時候想的是要做好人以獲虛譽,一旦事急就不顧別人的死活,前後對照,虛偽的嘴臉昭然若揭;華歆先前考慮到危險,有所猶豫,這是人之常情,但一旦做了,就要承擔責任,這正是君子的作為。前一則中的華歆與這則中的華歆看似抵牾矛盾,實則反映人性的復雜性。
(五)王祥感動後母:三國時,魏國的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很謹慎小心,有孝行。家中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樹,結的李子味道特好,後母總是支使王祥看護李樹。有一天,突然颳起大風下起大雨,王祥擔心李樹被風雨毀壞而受到責罰,就抱著李樹大哭。又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張床上睡覺,繼母夜裡起來,在黑暗中用刀向他床上砍去,正好王祥起身小便去了,刀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小便回來,知道繼母非常恨自己,就跪到後母跟前請死。後母於是受感動而覺悟,從此以後,愛王祥如親生之子。(摘編自《世說新語.德行》)【議論】王祥其人在魏晉之際也是風雲人物,在魏朝就做著司空、太尉的高官,但卻為晉武帝司馬炎奪取曹魏的政權效犬馬之勞,立下汗馬功勞。晉受禪後,更官至太保,被當時的正直人士所不齒,被認為是目無君父的所謂「鄉願之徒」,可見其品行之惡劣。但就是這樣一個目無君父的「鄉願」卻留下許多孝行的故事,除本則的「為母護李」、「跪母前請死」外還有所謂「卧冰求鯉」等等。兩相對照,他所謂「護李」、「請死」等都只不過是為了獲寵、為了保命的假動作,透過現象,可以看出他虛偽的本來面目還是昭然若揭的。
(六)外國名家的墓誌銘:西方名人去世後,墓碑上大都刻有墓誌銘,或記載死者一生的主要成就,和表現死者的性格特徵。
(1)德國數學家盧道夫的墓碑上刻著他計算出的圓周率=3.1416……。
(2)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著許多小雞、小羊、小狗和被鮮花簇擁的孩子。
(3)數學家刁潘都的墓誌銘,是一個含未知數的方程式,解出這個方程式,就知道了死者活了多少年後一生幾個階段的時間標志。
(4)美國影壇性感巨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是:「37、22、35,R.I.P」。據「夢露研究會」揭示,數字代表夢露三維的英寸數,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據說這一墓誌銘是尊重死者一生的最大意願——追求美(當然包括形體美)。
(5)英國19世紀中後期著名的戲劇家肖伯納是個十分幽默地人,記述他一生幽默言行的文字著實不少。有一次,肖伯納的一個新劇首演大獲成功,他發了一封電報給女主角說:「精彩之至,絕妙之極!」那女演員受寵若驚,連忙回電:「您過獎了。」肖伯納卻開了個玩笑,他回電說:「對不起,我指的是劇本。」肖伯納的墓誌銘正是反映了他幽默地性格:「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總會發生。」
(6)無獨有偶,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也很幽默,它寫道:「恕我不起來了。」但如果你僅僅從這句話里讀到幽默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作家的生死觀。海明威的生活的絢麗多彩、如火如荼。冒險是他的永恆伴侶。他曾作為記者在生與死的戰場上出沒,他曾手提獵槍在非洲的荒野里與野獸殊死搏鬥,他喜歡鬥牛場上的碧血黃沙,喜歡拳擊場上的角逐與吶喊,也喜歡美女與醇酒。一切能體現生命之力的活動都使他心醉神迷,而伴隨這一切的,是他創作的一系列不朽名著:《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以及「迷惘的一代」之代表的頭銜和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這位如此熱愛生活的作家卻並不害怕死亡。他說:「在我看來,整個世界就像拳擊場,每個人都在場內。你只有還擊才能生存——我當然一直參加拳擊,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時我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當作一種美的事物來接受,這也就是你每星期日看鬥牛時見到的那種悲劇美。」「死自有一種美,一種安靜,一種不會使我懼怕的變形。」當他的健康日益惡化的時候,他平靜而勇敢地用獵槍結束了生命,以自己的鮮血為世界留下了悲壯之美。在海明威看來,死是生的一種「變形」,他的墓誌銘正是表現了作家對待死亡,寓哀於諧,落落達觀的態度。
(7)與肖伯納和海明威的墓誌銘不同,司湯達(真名 昂利●貝爾)的墓誌銘則毫無幽默可言。這位法國19世紀前期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生前為自己擬定的墓誌銘是這樣的:「昂利●貝爾,米蘭人,寫作過,戀愛過,生活過。」乍看起來,這一墓誌銘實在平淡無奇,但只要對司湯達的生平略有所知,便不難體味這其中的深刻含義。司湯達在少年時期曾深受信奉啟蒙主義思想的外祖父的影響,無限神往法國大革命的歲月。17歲那年,他騎上一匹駿馬翻山越嶺去追趕拿破崙的遠征軍,此後便隨軍在歐洲大陸轉戰。他曾目睹過1812年莫斯科熊熊烈火,也曾參加過1813年抗擊歐洲郡主六國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的戰爭。他經歷過拿破崙的極勝時期,也體驗過帝國失敗的痛苦,拿破崙始終是他心目中的英雄。為了不在他深惡痛絕的波旁復辟王朝中生活,他曾一度僑居義大利,後因與義大利反政府的燒炭黨人過從甚密而被驅逐出境,回國後的司湯達生活相當貧困,他不得不到一個外國小城做法國領事。文學創作是司湯達一生的志趣,他的作品《紅與黑》、《呂西安●婁凡》(《紅與白》)、《帕爾馬修道院》等都是不朽名著。司湯達的作品有著十分鮮明的創作個性,他善於從政治的角度觀察和分析現實,真實地再現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和階級關系的變化,使小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善於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擅長細致的心理刻畫,使人物形象鮮明而豐滿。在文藝理論方面,司湯達也有建樹,他的著名論文《拉辛與莎士比亞》是19世紀初最早提出現實主義創作主張的文藝理論著作之一。他說:「貝爾先生是當代高人之一。這位第一流的觀察家、這位卓越的外交家,無論是文字,無論是談話,曾經多方證明他的見解高超,他的實際知識廣博,結局只是奇維塔韋基亞的領事,的確令人難以解釋。」司湯達曾說,到1880年才會有人讀他的作品(成名作《紅與黑》發表於1830年),到1935年他才會被人理解,由此可見司湯達對自己作品的價值是深信不疑的。而對於自己坎坷豐富的一生,司湯達只謙稱為「生活過」、「寫作過」,這不正表現了作家對待生活和創作的極嚴肅的態度以及對待自己極高的要求標准嗎?!歷史是公正的,他給了這位作家應有的地位。他是人們公認的批判現實主義這一宏大創作流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色的小說被認為是浩如煙海的法國乃至世界小說的名列前茅之作。
(8)我國一位古人說過:人死如燈滅,什麼都不知道,如果是我,什麼樣的墓誌銘我也不要,冤於我,我不能對駁公堂,褒於我,我不能投桃報李。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墳墓正是這樣,它沒有墓碑和十字架,連名字也沒有刻下,它之只是一個棺材土冢,靜卧在托爾斯泰家鄉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一片林中空地上,但他卻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後人,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謁這位偉人的墳墓,並從中看到了托爾斯泰的性格特徵——朴實。這種朴實的性格特徵在托爾斯泰世界觀發生巨變的19世紀80年代初以後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他認為廣大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是「老爺們」造成的,他們是罪人,而托爾斯泰自己也罷自己歸到罪人之列。他為自己一生所過的老爺生活而苦惱,因而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用僕人服侍,自己收拾屋子、劈柴、生爐子,自己到井邊汲水,他不喝酒、不吃肉、戒了煙,放棄了打獵的嗜好,他經常幫助農民耕耘和收獲。為此,俄國著名畫家列賓創作了一幅名畫《托爾斯泰在耕田》,畫中的托爾斯泰像個十足的農夫,這正是大作家在田間勞動的真實記錄。1910年10月的一天深夜,為了徹底擺脫貴族式的家庭生活,這位82歲的老人離家出走了。因不堪忍受旅途的奔波勞頓,他病倒在途中的一個小火車站上。在經過了幾天痛苦的煎熬之後,托爾斯泰與世長辭。這位一生揭露批判俄國專制暴政,揭露批判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教會的偽善本質,一生為人民的苦難大聲疾呼的偉大作家向世界文學寶庫奉獻了一批藝術精品,
其中包括家喻戶曉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贏得了一個文學家所能贏得的最高榮譽——世界人民的愛戴。而他那沒有墓誌銘的朴實墳墓,世世代代向人們訴說著托爾斯泰人格的偉大。
(七)蘇東坡做環餅詩:宋朝紹聖年間,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詹縣。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僻,不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一首七絕: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狀。
(八)李白醉撈江月:在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與數位好友在江邊聚飲,大夥邊飲酒邊賞月,忽然,一片雲飄過,遮住了月亮。李白見狀,駐盞停杯。挺身大叫:「月亮呢?」朋友逗說:「掉到江里去了。」李白—聽,隨手抄起一壇酒,跳上江邊一隻小船,說:「我去把月亮捉回來。」駛著小船向江心飄去。月影漸移,李白為溫柔的月光所籠罩,怡然忘情,不知不覺,一壇酒飲光了,心裡只想著撈月亮。他俯下身去,一觸之下,銀盤碎了,可定睛再看,卻又恢復如初,於是又高興去撈,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小舟被掀翻,等江面風平浪靜,李白已不見蹤影。後人有詩贊嘆曰: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飢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

1)山公啟事:晉代山濤任吏部尚書,擅於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親自選題數人,寫成奏章,密啟皇帝選錄,然後公奏,故舉無失才,時稱為「山公啟事」。見《晉書.卷四十三.山濤傳》。後用以稱揚薦賢舉能,知人明鑒。唐.張九齡.《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詩》:「山公啟事罷,吉甫頌聲傳。」唐.李商隱.《贈宇文中丞詩》:「人間只有嵇延祖,
最望山公啟事來。」後遂用「山公啟事、名賢啟事、山公啟、山濤啟、山公鑒、山濤鑒、山公識」等稱揚薦賢舉能,知人明鑒。
( 2)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3)仙山樓閣:《史記.封禪書》:「自威(齊威王)、宣(齊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葯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後因稱仙人所居住的仙境為「仙山樓閣」。多用於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4)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後因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形容統治者為所欲為,卻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嚴格要求別人。
(5)千金市骨:花費千金,買千里馬的骨頭。比喻招攬人才的迫切。戰國時郭隗以馬作喻,勸說燕昭王招攬賢士,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三年後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於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比喻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
(6)罵坐灌夫:《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與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為田蚡賀喜的酒宴上,使酒大罵臨汝侯(灌賢)和程不識以泄怒。後遂用「灌夫罵座、使酒罵座、罵座」指酗酒任性而罵人,亦表示剛直不屈,不諛權勢;用「罵座灌夫」指剛直不屈的人。
(7)漱石枕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孫楚)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王濟),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孫楚認為歸隱一定要做到枕流洗耳,一去俗塵;漱石礪齒,遠離人間煙火。後用「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枕石、枕石漱流」等借寫隱居或閑逸生活,或稱品質的高潔無塵。

『玖』 誰知道智謀的典故

看看三十六計,全是典故啊!

瞞天過海

典故

公元583年,陳叔寶當了陳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奸臣乘機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陳朝危在旦夕。
當時,隋文帝統一了北方,國力強盛,鬥志正旺。他分析局勢,深知陳朝國力空虛,已不堪一擊,便派兵南下,想一舉攻滅陳朝。
可是,隔著一條滔滔長江,如何進攻才能萬無一失?老臣高熲悄悄向他獻了一條妙計。
隋文帝依著高熲的計策,一聲令下,幾路大軍浩浩盪盪一齊進攻,首先切斷了長江上游與中下游軍的聯絡,使他們不能相互照應。
與此同時,隋朝大將賀若弼率大隊人馬向陳朝國都健康進軍。兵馬來到長江北岸駐紮下來。只見帳篷林立,軍旗飄揚,人喊馬嘶,一派戰前景象。
江南陳朝將領見這陣勢,以為隋軍即將渡江攻城,頓時緊張起來,召集全部人馬,抖擻精神,准備與隋軍決一死戰。
誰知劍拔弩張地等了幾天,隋軍不但沒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舊小船。陳朝將士以為隋軍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輕易進攻,上上下下都鬆了口氣。
可是不久,隋軍又集結江北,安營紮寨。陳軍慌忙再度備戰。這樣反復折騰了幾次,弄得陳軍人困馬乏,加上糧食又被隋軍間諜燒毀陳軍更是人心惶惶,進退兩難。
就在這時,隋軍突然發起總攻。浩浩長江之上,萬船齊發,金鼓震天,陳軍哪裡還有還擊之力?連陳後主也乖乖地當了俘虜。
隋文帝笑逐顏開,重獎有功將士。他誇贊高熲道:「好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若不是如此麻痹敵軍,我們怎會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取勝?姜,到底還是老的辣嘛!」
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施展瞞天過海之計,出其不意取勝的戰例不勝枚舉.在商戰中,巧用此計獲勝者,也不乏其人.
日本一味精商,為其味精銷路不暢而苦惱.一天,他突發奇想,將味精瓶蓋上用來倒味精的孔,有直徑1毫米,加大到1.5毫米.用戶不知道,用時一倒就多了.消費多了,銷量自然也大了.這個商人用的是什麼計謀?就是瞞天過海的計謀.他利用人們經常使用此味精,常用不疑的心理,促進了消費.
當然,用這種辦法促銷是不符合經商道德的.但是作為一種計謀,我們需要了解,而且和外商打交道時要提高警惕.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張守圭為幽州節度使,平定契丹之亂。契丹大將可突干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願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張守圭知道契丹勢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詐。他將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營中宣撫,並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內部的底細。王悔在契丹營中受到熱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眾將的一舉一動。他發現,契丹全將在對朝廷的態度上並不一致。他又從一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的李過折一向與可突干有矛盾,兩人貌合神離.互不服氣。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間的矛盾,當著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誇獎可突乾的才幹。李過折聽罷,怒火中燒,說可突干主張反唐,使契丹陷於戰亂,人民十分怨恨。並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機勸說李過折,唐軍勢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敗。他如脫離可突汗,建功立業,朝廷保證一定會重用他。李過折果然心動,表示願意歸順朝廷。王悔任務完成,立即辭別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乾的中軍大帳。可突干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於營中,這一下,契丹營大亂。忠於可突乾的大將涅禮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殺了李過折。張守圭探得消息,立即親率人馬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從。唐軍火速沖入契丹軍營,契丹軍內正在火並,混亂不堪。張守圭乘勢發動猛攻,生擒涅禮,大破契丹軍。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

原文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翻譯

如果以為已經防範得十分周密了,就容易麻痹大意,鬆懈輕敵;經常見到的事物,看慣了,便不會產生懷疑。豈不知,陰謀詭計往往隱藏在明擺著的事物中,並不與公開的形式相矛盾。有時候,所謂「正大光明」之中反而暗伏著不可告人的機密。
瞞天過海可以這樣來解釋:當防備十分周密的時候,就容易麻淠大意:平時看慣的.往往就不再懷疑了.把秘密詭計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里.
瞞天過海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在戰爭中,它是一個利用人們存在常見不疑的心理狀態,進行戰役偽裝.隱蔽軍隊集結和發起進攻企圖,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計謀.出其制勝 .

『拾』 社科賽斯的老師講的怎麼樣

如果是湖北的考生,可以問問社科賽斯武漢分校謝老師。講的不錯,管理類高分每年都有250的。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