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必備的36條基礎知識點講解,趕緊收起來學習吧!
一、兩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四、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五、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六、六種病句類型:1 成分殘缺;2 搭配不當;3 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4 前後矛盾;5 語序不當;6 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七、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八、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九、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雙關
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十一、 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十二、 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三、 記敘線索: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十四、 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反面描寫
十五、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十六、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十七、 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八、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移步換景
十九、 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思想
二十、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六種形式:1 一般—個別 2 現象—本質 3 原因—結果 4 概括—具體 5 部分—整體 6 主要—次要
二十二、 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十三、 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十四、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列圖表
二十五、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六、 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二十七、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稱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
二十八、 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九、 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十、 結構形式: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三十一、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十二、 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三十三、 引號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諷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稱謂 4 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5 特殊含義
三十四、 破折號用法:1 表注釋 2 表插說 3 表聲音中斷、延續 4 表話題轉換 5 表意思遞進
三十五、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1 表內容省略 2 表語言斷續 3 表話未說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維跳躍 6 表思索正在進行
三十六、其他:
(一) 某句話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
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四)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五)段意的歸納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六)復句關系和常用關聯詞語:
並列:既……又……;一邊……一邊……;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於是
遞進:不但……而且……;並且;甚至;更;何況等
選擇: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麼……要麼……;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轉折:雖然……但是……;盡管……卻……;然而;卻;只是;不過等
因果:因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
假設:如果……那麼……;即使(哪怕)……也……
條件:只有……才……;只要……就……
『貳』 語文基礎知識
成語分類詞典
夫妻類:
白頭偕老:夫妻和睦生活一直到老(偕:共同)。
別鶴孤鸞:別:離別;鸞:鳳凰。失偶的鶴,孤單的鸞。後來就用此比喻夫妻離散。
對泣牛衣:牛衣:也稱牛被,給牛禦寒的覆蓋物,用蔴編成。比喻夫妻共守窮困。
恩斷義絕:恩愛、情義斷絕。多指夫妻間感情破裂,而致離異。
夫倡婦隨:丈夫說什麼,妻子都附和。形容夫妻和睦。
覆水難收:倒在地上的水難收回來。比喻事成定局,無法挽回。後來也用此表示夫妻關系已經斷絕。
舉案齊眉:端飯時要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多形容夫妻相敬相愛,感情深厚。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男耕女織:男的耕種,女的紡織。形容夫妻辛勤勞動。
牛郎織女:牛郎和織女均為神話人物。傳說織女為天帝孫女,織造雲綿。嫁給牛郎後,中斷織綿,天帝大怒,責令分離,只准每年七夕相聚一次。因此「牛郎織女」喻指夫妻分離。
牛衣對泣:牛衣:牛被,給牛禦寒、遮雨的東西,用草或麻編成。睡在牛衣中,相對哭泣。形容貧賤夫妻同過艱苦生活。
破鏡重圓:南朝陳代將要滅亡時,駙馬徐德言將銅鏡破開兩半,跟妻子樂昌公主各藏一半,作為信物。後來果然由這個線索而得以夫妻團聚。現用「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又團圓。
天倫之樂:家庭骨肉團聚的歡樂(天倫:父子、兄弟、夫妻等家庭關系)。
挈婦將雛:帶著妻子,領著兒女(挈、將:帶領;雛:幼小的鳥,喻指兒女)。
書法: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晉人有《黃庭經》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後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後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舉例發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後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凡」。參「發凡起例」。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信筆塗鴉:信筆:隨便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畫。後用「信筆塗鴉」、「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信手塗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便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後來用「塗鴉」或「信筆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文章:
按部就班: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原指寫文章時結構安排得當,選詞造句合乎規范。形容做事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順序。現在指有時按老規矩辦事,缺乏闖勁。
百讀不厭:厭:厭煩,厭倦。形容文章或書籍寫得非常好,再讀多少遍也不厭倦。
鞭辟入裡:形容言辭或文章說理透徹,也形容領會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層)。辟讀「pì」。
表面文章:應付的、虛偽的表面上一套。
波瀾老成:波瀾:比喻文章多起伏;老成:形容文章很老練。形容詩文氣勢雄壯,功力深厚。
補苴罅漏:彌補儒學的缺漏。泛指用來彌補文章理論中的缺漏或漏洞。苴:jū,用草來墊鞋底。
不落窠臼:(文章、繪畫等)不落俗套,有所創新(窠臼:舊格式,老套子)。
不能贊一詞:贊一辭:說一句話。不能提出一點意見。後來泛用以贊揚文章寫得好。辭同「詞」。
不枝不蔓:沒有分枝,沒有藤蔓。多形容說話、文章簡潔、連貫,不龐雜、贅煩。
慘淡經營:原指動筆之前的精心構思(慘淡:苦費心思;經營:籌劃、進行。現多形容苦心籌劃、營謀某事。
長歌當哭: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章。當:當作。該詞用在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指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
長篇大論:篇幅很長的文章,滔滔不絕的言論。
承上啟下:承:接受。啟:開,起。承接上面的並引起下面的。多用於寫文章。
出口成章:說出口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辭不達意:指(說話或寫文章)語句不能夠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
粗服亂頭:粗服:粗劣的衣服;亂頭:蓬頭。原來形容不修邊幅,後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亂頭粗劣」。
大處落墨:指繪畫或寫文章要從主要的地方著筆。比喻做事要從大處著眼,首先解決關鍵問題。
大含細入:原指文章內容精搏,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後來用以稱贊文章的博大精深。
大塊文章:原指大地景物給人提供寫作的題材。現多指篇幅較大的文章。
大有文章:有不少可以探究的奧妙。指言談、文學或表露的現象之中有很令人揣摸不透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大做文章:為了某種目的而在某些事情上借題發揮或橫生枝節,以擴大事態。
等因奉此:舊時公文承上啟下的套語(「等因」用以結束上文,「此」用以引起下文)。現多指只知照轉照辦而不聯系實際的官僚主義作風,也指官樣文章。
點鐵成金:原來是說使黃金變成鐵,後來比喻把別人的好文章改壞了。
跌宕起伏:指文章的抑揚頓挫而富於變化。
斷簡殘編: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簡:竹簡、木簡,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片、木片)。
廢話連篇:連篇:一篇接一篇。形容文章或話語中廢話太多。
官樣文章:本指向皇帝進呈的文字典雅堂皇的文章。後指官場上有固定格式和套語的公文,也喻指徒具形式沒有實際內容,裝腔作勢的文章或空話。
海闊天空:大海遼闊,天宇空曠。形容境界開闊,也比喻說話、寫文章漫無邊際。
閎中肆外:閎:內部寬大的樣子;肆:放縱,不受拘束。形容文章的內容豐富,文字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揮灑自如:揮灑:揮筆灑墨。自如:活動不受阻礙,沒有拘束。指寫作畫時筆墨的運用毫不拘束,酣暢自然。也指寫文章流暢灑脫。
借題發揮:借某個題目大做文章。比喻假借談論一個題目,大發議論,來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金相玉質: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完美。
開宗明義:「開宗明義」本是《孝經》第一章的篇名。這章的內容是說明全書的宗旨和中心意思。後用「開宗明義」表示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把主要意思點明(開:闡發;明:說明)。
空洞無物:空空洞洞,沒有什麼東西。多形容文章沒有內容或內容不充實。
誇誇其詞:指說話、寫文章時用語誇張超過事實。
誇誇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話說得浮誇,不切合實際而又滔滔不絕。形容說話浮誇不切實際。
老嫗能解:嫗:年老的女人。形容文章淺顯易懂。
良金美玉:比喻人品德很好。也比喻文章寫得完美。
淋漓盡致:形容把某一事物表現得非常充分、詳盡、透徹,十分痛快(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文章、說話表達得充分、詳盡,或痛快到了極點。
琳琅滿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珍惜的物品、文章或人才。眼前充滿了美玉。比喻眼前充滿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才。
漏洞百出:比喻說話、文章內容沒有充足的理由,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很多。
驢鳴狗吠:嘲笑人文章寫得不好。
漫無邊際:大水廣闊,沒有邊際(漫:水漲貌)。比喻說話、寫文章脫離中心,非常散漫。
旁徵博引:廣泛搜集依據,大量引用例證。形容說話寫文章引證廣博,材料豐富。
平鋪直敘:形容說話、寫文章不加修飾,平平淡淡,沒有起伏變化,沒有突出重點。
平易近人:指態度謙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講話)淺近易懂,使人喜歡看,喜歡聽。
奇文共賞: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賞。現常用於貶義。
千錘百煉:千百次地打鐵煉鋼除去雜質。比喻經過多次艱苦鬥爭的鍛煉、考驗。比喻文章、作品經過多次過細的修改。
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個樣。比喻作品、言談內容重復,老一套。也比喻機械地按一個模式辦事。
遣詞造句:指寫文章或說話過程中的用詞成句的構思。
曲終奏雅:雅:雅樂。樂曲到終結處奏出了雅正的樂音。原來是說不夠完美,後轉形容文章或藝術表現在結尾時顯得特別精彩。
順理成章:寫文章,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夠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
索然寡味:索然:枯燥無味的樣子;寡:少。形容文章的內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無味」。
提要鉤玄:語出韓愈《進學解》「紀事者提其要,纂言者民必鉤其玄。意記事的史書一定要作出綱要,說理的文章一定要探索它的深奧道理。
天下文宗:指受天下眾人宗仰的文章大家。
圖文並茂:圖畫、文字都很豐富的書籍或文章。
汪洋恣肆:氣勢宏大磅礴。多形容氣度或文章。
味同嚼臘:味道像嚼蠟一樣。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文不對題:文章內容跟題目不相配合。也指談話、對答脫離中心。
文不加點:文章不用塗改,一氣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高超。點:塗改。
文如其人:文章和作者本人一樣。形容不同的人所寫的文章各有其不同的風格。
文山會海:形容人整天到晚忙於寫作文章與會議,精力不能集中。
文以載道:文章是用來闡明道理表達思想的。
嬉笑怒罵:嬉:游戲。指由各種感情產生的不同的活動。黃庭堅贊《東坡先生真贊》:「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後來就用此形容不拘守規格,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下筆成章:章:文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章很快。
弦外有音:比喻話里(或文章里)另有間接透露而不明說出來的意思。
小題大做:拿小題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當大事情辦(含有不值得、不恰當、不必要的意思)。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旨趣高超,言詞犀利;現多形容人興致很高情緒愉快,或形容氣氛歡樂。
洋洋灑灑:形容文章篇幅很大(洋洋:眾多、盛大的樣子;灑灑:連綿不斷的樣子)。
要言不煩:文章言論等簡明扼要。要:簡要。
一筆不苟:連一筆也不隨便、不馬虎(苟:草率、馬虎)。形容寫字或寫文章非常認真。
一氣呵成:一口氣做成。多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緊湊連貫,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頓,不放鬆,迅速完成。
倚馬可待:原形容文思敏捷,很快就能寫好文章。現泛指很快就能完成。
有頭有尾:有開頭也有結尾。形容文章結構完整,也形容做事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先給這些,太多了。自己下去積累吧!
『叄』 小學語文基本知識點常識
小學的語文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的知識點需要反復學習掌握。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生寫作語文知識點(1)
(一)作文基礎知識
1、審清題意:"五審"
(1)審清體裁(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
(2)審清題材(人、物、事、景)
(3)審清范圍(時間、地點、人稱、事件、對象具體限制)
(4)審清主題(中心思想)
(5)審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確定主題:"四要"
(1)主題要正確(反應生活實際)
(2)主題要集中(一個文章不能多個主題)
(3)主題要鮮明(明確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態度和立場)
(4)主題要深刻(深挖內涵思想)
3、選擇材料:"四要"
(1)圍繞主題選擇材料(多寫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2)選擇真實的材料(真實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選擇新穎的材料(新人新事)
(4)選擇獨有的材料(具有創新性)
4、編寫提綱"五點":
(1)擬好題目
(2)確定主題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點段落的層次安排和內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題
(2)主題、思想是否明確、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題、內容是否具體、完整
(4)看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准確,有無錯別字
(5)看標點是否正確。
(二)看圖作文 "一看二寫,四要兩注意"
"一看二寫":先看圖,再寫作文
"四要":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像;突出主題、抓住重點;分清主次,具體描寫。
"兩注意":看清全畫面內容;分清圖上內容主次和表達的中心。
(三)記敘文·記事
(1)寫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2)事件經過寫具體
(3)按事件的發展順序來寫
(4)注意表達真情實感
(四)記敘文·寫人
(1)確定寫作對象
(2)確定人物的思想品質
(3)選擇典型的具體事例
(4)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環境進行描寫。
(5)注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
(五)記敘文·狀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徵
(2)按一定順序寫
(3)既寫靜態又寫動態
(4)展開想像,運用擬人等手法把內容寫具體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細觀察、抓住特徵
(2)明確中心,展開想像
(3)根據內容,安排順序。
(六)記敘文·寫景
注意六點:
(1)抓住景物特徵
(2)注意時間、地點、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3)景物特點安排恰當的順序
(4)採用多種手法表現景物特點及變化
(5)寫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應用文
1、應用文大多以記敘文為基礎,但是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各種應用文的格式
2、常見應用文類型:書信、讀後感、通知、留言條、表揚信、建議書和日記。
3、具體格式:
(1)標題居中。(除了書信、留言條和日記沒有標題,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
(3)署名和日期:先寫署名,另起一行寫清"*年*月*日"。
『肆』 語文基礎常識有哪些
文史常識是一國基本的文化常識,而常識是非常基礎的知識。
近年來出現了公眾人物誤稱「令尊」為「家父」,將「罄竹難書」用來贊賞好人好事等一些令人咋舌的公共文化事件,甚至有人將國外文獻中提到的孟子翻譯成中文的「孟休斯」,這些都表明我們對自己的基本的文化常識非常匱乏。這還不僅僅是在公眾人物的范圍,對大眾來說,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從實用性上來看,一些文史常識在我們生活當中並沒有消失,仍具有積極的文化生命力,仍然為一般大眾所知悉。
可以從三個方面區分:一是我們的文字表達,比如我們仍經常用「不刊之論」來形容很難得的見解;二是風俗習慣,比如我們過端午節會跟屈原聯系起來;三是歷史遺跡,即我們很多的文化遺跡、旅遊景觀作為文化活化石,會使我們追溯其歷史淵源。
(4)基本語文知識擴展閱讀:
學習文化常識可以從閱讀入手的話,面對豐富的傳統,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入手:
其一,可以挑選《弟子規》、《三字經》、《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千家詩》、《聲律啟蒙》這類古人發蒙的讀物2至3種。這些讀物大多淺顯易懂,易於記誦,尤其適合小孩。其中《幼學瓊林》最好,幾乎是傳統文史常識的大薈萃。
其二,想要涉獵更深一點的,唐詩宋詞可背100到200首,《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可以藉助譯注反復通讀。《詩經》有助於我們得到文化源頭的滋潤。而唐朝是中國最鼎盛的社會時期之一,其文化在唐詩中得到高度凝結。
熟誦能得到其文氣脈絡。宋詞則具有了部分現代的氣息,對於人生終極意義的探討極富啟發性。這些詩詞的基礎能使我們的文化個性富有自由、靈活、雋永的精神。《論語》是我們文化的本根之一,最好能背。
其三,如果立意於深探國學要義,則《易經》不可不細品,《尚書》、《禮記》、《春秋》不可不熟稔,大乘佛學經典要作深入研閱。其他如諸子中荀子體正用博,可以反復涵詠,韓非子、孫子也值得深入把玩。
『伍』 語文知識基礎具體指的是什麼
第一部分 中考基礎知識及閱讀
一、基本文體知識識記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常見的表現手法:象徵、對比、襯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物喻人、寓理於事、寄情於事、運用典故、先(後)抑後(先)揚、欲揚先抑。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引用(名言、資料等)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六)說明文語言特徵:生動(趣味性)、准確(科學性)
(七)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八)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與環境
(十一)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十二)描寫的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三)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十四)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十五)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3、結論:解決問題
(十六)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十七)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十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二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十一)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陸』 語文基本知識
寫作的手法有5個:描寫 抒情 議論 說明 敘述
修辭手法多了,譬如:比喻 排比 對偶 誇張 擬人 通感 白描
1、初中階段常用的有:比喻、排比、誇張、擬人、設問、反問、擬物、對比、反復、對偶、引用等。
2、關於描寫,常問的是「描寫方法」,而不大問「描寫手法」,兩大類: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景物描寫在小說中叫「自然環境描寫」,與其相對的還有「社會環境描寫」。
人物描寫有:外貌(肖像)、語言、動作(行動)、心理、神態等。
角度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狀態有動態和表態描寫。
.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於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一般用於敘事詩的表達,以高中課本中《琵琶行》和《孔雀東南飛》為代表,而律詩和絕句當中也有出現,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在詩歌鑒賞中一般表現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這一般又稱之為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是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而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2、修辭手法
簡單地說,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從而促進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的某種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常見的需要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
表達方式是文章的基本概念,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任何文體都要採用這五種表達方式的一種才能成文,一般來說,記敘文多採用敘述、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議論文多採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說明文多採用說明的表達方式。當然,表達方式的運用也不是絕對的,如記敘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議論或說明,議論文里同樣也可以使用少量的敘述、描寫或說明,說明文里也可以有敘述或描寫。至於雜文、游記、隨筆等更細的分類文體,表達方式則更加靈活。
而修辭手法主要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目的是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合在一起,可統稱為文學手法。絕大多數文章都是糅合著多種修辭手法,卻有一種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總之,文章只有五種固定的表達方式,是從整體看;卻可以有很多的修辭手法,名稱也很繁雜,是從句子看。
不知道這樣說你明白了沒有。
『柒』 語文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語文的基礎知識一般包括拼音,詞語,成語以及語法等基礎知識,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所以在日常學習中一定要多讀多寫。
『捌』 如何學習語文基礎知識
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積累。積累的意義在於豐富知識儲備,使你的腦袋裡有更多的材料,以便於在以後語言實踐中能信手拈來,運用得心應手。積累有兩種方法:集中識記和在閱讀中分散積累。集中識記可以使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的基礎知識,但是這樣的積累有時是生吞活剝的,和應用到語言實踐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閱讀中積累的語文基礎知識是從語言實踐中獲得的,能更好地運用到語言實踐中去,但知識的系統性差一些,積累的速度較慢。可以看出,這兩種積累的方式各有利弊。因此我們要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克服其弊端,發揮各自優勢。這樣,學好語文基礎知識也不是難事了。
集中積累,較為枯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計劃性、目標性,強調任務的完成。比如,我們在這次集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中,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數量的要求,也有質量的要求,還有每天、每節課應完成的指標要求。要求每天完成的事一定完成,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當日事當日畢」,不等來日,先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另外一個好習慣——學會持之以恆。貝多芬曾說過: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學問是苦根上長出的甜果,沒有持之以恆、勤學苦練是難以成正果的。學習語文尤其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因為就語言來講,它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人都不能奢望一夜之間語言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語言學習必須要有足夠的積累和經過大量的實踐才會漸入佳境。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三個好習慣是抓住課堂。由於同學們處在青春期,在心理上既嚮往獨立又未能獨立,處在一個叛逆期,對權威敢於提了懷疑和挑戰。所以,可能覺得語文課,特別是語文基礎知識課比較淺顯,老師講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聽頭,還慢吞吞的,不如自學。須知,老師畢竟是過來人,也經歷過你們這樣的年齡和學習經歷,並且還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再加上後來讀大學經過了專業訓練,又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的。再者,由於老師講課,把一節課分成了幾個板塊,如練習、討論、講解……也可調節注意力,少一點枯燥。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四個好習慣是要對自己的學習進程進行記錄和評價。古人雲:「吾日三省吾身」。在學習中,我們難免產生惰性,克服惰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時刻檢查自己,把自己行為和目標對照比較。在這本資料中,我們為同學們設計了一個計劃與評價表,大家每天要把自己的學習情況記錄下來,進行評價,同時也要自覺接受老師的檢查和監督。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四個好習慣是要有一個錯題集,把自己容易犯的錯誤知識內容記錄下來,並在以後經常翻閱它,以達到逐步消滅錯誤的目的。
我們在編寫本資料時,注意了講練結合,注意了更多的趣味性、計劃性,落實了學習的幾個環節。
我們把學習分成了下邊幾個環節:
課前練一練 讓大家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預習,同時也積累一些感性知識。
課堂學一學 這是我們安排的重點。我們深知,只有一個設計科學的課堂,才可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效果。
課堂學一學中,我們安排了如下幾步:
1、知識精要 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條理清晰的概括,教給同學習學習方法和技巧,適當舉例。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希望同學們動動筆,把老師的講義記一記。我們沒有把老師的講義完全印出來,而是給你們留下空白,要你們動起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努力記下老師的講義。這是我們這本資料和別的資料不同的地方,雖然我們要把老師的講義印出來,並不是難事。但是印出來後,就會剝奪了你們動筆的機會,也讓你們失去了聽講的興趣。須知讀書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心到,只要這「五到」都做到了,才能學得更好。作筆記可以加深學習印象,並且可以集中注意力。
2、課堂讀一讀 由於我們所學的內容是語文基礎知識,在能力層級上屬於較低的層次。我們的大量任務是要識記。要識記,當然要讀。要讀,還是在課堂上讀效果好。既然這樣,那就放聲地讀吧,讀時也要用用心喲。
3、課堂練一練 僅僅讀當然也不夠,還得動動手,動動腦,和老師同學來點合作學習,比如競賽呀,互相抽問呀之類的,還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方法,編一編順口溜之類的。
課後練一練 課後的練習有兩個作用:鞏固復習和延伸學習。學了的知識當然需要及時鞏固,才能不至於遺忘過多,記得更牢。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事,還得在課後多加練習,俗話說:「師傅帶進門,修行靠個人」。要想在學業上比別人更勝一籌,靠的是什麼?——勤奮。因此,我們還為同學們准備了下一個環節。
課外拓展 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其實是有上進心的同學——只要有上進心,就是學有餘力的),我們為你們准備還多的免費午餐,你可以安排一下,什麼時候吃,每次吃多少,以什麼方式吃。好好計劃一下。千萬不要嫌多,吃不了會兜著走。在做之前想得太多是個壞毛病,想得太多了,做的時間就會少了,還會影響情緒。不如實實在在地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的路,都是由一步步地走的,不可能一下就走很遠。再多的知識,也是一天學一點,一天學一點,功到自然成了。
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提醒同學們一點,就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旦學了,就要掌握,不要像小猴子那樣,滿坡都跑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語文基礎知識面廣量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什麼都弄得懂。但該弄懂的地方要弄得爛熟,不要到處都學了,似乎學了很多,真正掌握的很少,結果什麼都不知道。比如,對詞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為自己訂一個目標,在這段時間里要積累兩百組同(近)義詞,然後我們就按照這個目標完成就夠了。再如,學習標點符號的用法,我們只要能把標點符號口訣記住,然後稍作理解。學習病句修改的時候,我們要抓住基本點,六大類二十四小類的病句類型要爛熟於胸。
最後,祝大家在這段時間里圓滿完成任務,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個堅實的基礎。
『玖』 語文基礎知識都包括哪些
漢字的識記與書寫
1常用字的讀音和形體
2形近義異字的識記
3音同異體字的識記
4多音多議字的識記
5音序和偏旁檢字法
6正楷字的書寫
詞語的理解與運用
7詞的本文,引申義,比喻義
8辨析同義詞,反義詞
9詞語的感情色彩
10成語知識(出處,識記,意義)
句子選用與仿寫
11句子的續補,選擇,概括
12句子的仿寫
名句的積累與領悟
13現代名人名句識記(比喻句,寫景句,哲理句)
14現代生活格言,俗語,諺語,歇後語,對聯
15古詩文名句(比喻句,對偶句,駢句,哲理句)
16用名句概括現代生活的現象
口語交際
17語言的連貫,得體,簡明(修改)
18介紹,廣告,交際語(擬寫)
綜合探究性學習實踐
19根據材料疏理信息
20根據材料寫出探究思考結果
21根據材料提出觀點
22根據材料要求補充材料
23根據材料提出問題並解答
古詩詞曲鑒賞
24了解與作品關聯的背景
25了解詩體與作家及其風格
26概括詩詞曲大意
27體味詩詞曲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態度
28古詩詞、現代優秀文章的段落語句填空。
『拾』 語文知識包括哪些
首先建議你看看網路中關於「語文」的這一內容,http://ke..com/view/2503.htm
我們以前讀書時都讀過語文這一課程的啦,字、詞、短語、句,文言文、現代文、修辭、唐詩宋詞等等,它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內容。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各種報紙、文學書籍等都與語文密切相連。其內容是很為廣泛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