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生活數學

小學生活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8-04 03:28:27

㈠ 小學數學生活化

都說(需要自己總結)啦!你還偷懶!

㈡ 小學生活方面的數學題

問題:
35、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幣若干元,其中甲佔60%,若乙給甲12元後,乙剩下的錢相當於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幣多少元?
36、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幣若干元,乙是甲的2/3,若乙給甲12元,則乙相當於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幣多少元?
37、四位同學共種樹60棵,第一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一半,第二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3,第三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4,第四位同學種了多少棵?
38、甲乙二人同時從東鎮到西鎮,甲走了全程的2/5時,乙只走了9.6千米,當甲到達西鎮時,乙離西鎮還有全程的3/11,求東西兩鎮的距離。
39、一年級甲班學生人數等於乙班學生人數的1.125倍,甲班學生全部是少先隊員,乙班學生中有10人尚沒入隊,已知甲班隊員人數是乙班隊員的1.5倍,甲乙兩班各有多少人?
40、五年級甲乙丙三班共有學生138人,上期甲班比乙班多4人,本期開學初,調整人數,重新編班,把丙班人數的2/5編入甲班,3/5編入乙班,這樣乙班比甲班多4人,求編班前各班的人數。
41、一年級甲班少先隊員佔全班人數的3/5,比乙班全班人數少13人,已知甲班比乙班多9人,求甲乙兩班各幾人?
42、某校有學生若幹人,男生比全校學生總數的1/3多144人,女生比全校學生總數的3/5少40人,求全校學生總數.
43、地里收了一批西紅柿,上午將全部的1/3都裝完,正好裝了3筐,下午把剩下的裝了5筐後,還剩25千克沒裝,這批西紅柿一共有多少千克?
44、光華機械廠,兩天生產了一批零件,用同樣的箱子包裝,第一天完成總數的3/7裝滿3箱還剩120個,第二天生產的零件正好裝了6箱,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45、五個連續自然數,其中第三個比一、一兩個數的和的5/9少2,第三個數是多少?
46、五個連續自然數中,最小的一個自然數等於這五個數的和的1/6,這五個數的和是多少?
47、某校六年級有學生152人,選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參加數學競賽,剩下的男女人數相等,六年級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48、某工廠選出男職工的1/11和12名女工,去參加拔河比賽,剩下的男職工人數是女職工的2倍,已知這個廠共有職工476人,問男女職工各有多少人?
49、一輛車從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返回時所用的時間比去時少20%,返回時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50、王芳和李華在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的活動中共捐款252元,如果李華的捐款數再增加1/3,那麼王芳和李華的捐款數之比為3:2,王芳和李華各捐了多少元?
51、師徒二人加工同樣的機器零件,徒弟12天加工的個數比師傅10天加工的個數還少40個,師傅與徒弟每天工作量的比是13:10,師傅每天加工多少個?
52、師徒二人共同生產一種零件,師傅比徒弟每小時多生產10個,師傅生產了7小時徒弟生產了4小時,正好完成任務,完成任務時徒弟生產的零件的個數是師傅的20/21,師徒共生產零件多少個?
53、一輛汽車以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從甲城開往乙城,返回時用原速走了全程的3/4還多10千米,餘下的路程每小時行60千米,因此返回甲城的時間去去時多用了10分鍾,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54、甲乙兩人同時由A地到B地,甲乘汽車每小時行80千米,乙騎摩托車每小時行72千米,結果甲比預定時間早到了15分鍾,而乙則遲到了10分鍾,A、B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55、甲乙兩人共存錢195元,甲取出自己存款的1/5,乙取出15元,二人剩下的存款相等,甲乙二人原來各存款多少元?

答案:
35、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幣若干元,其中甲佔60%,若乙給甲12元後,乙剩下的錢相當於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幣多少元?
根 據:若乙給甲12元後,乙剩下的錢相當於甲的1/3,
可以得出:乙的錢數占兩人總錢數的1/4,甲的錢數占兩人總錢數的3/4.
12÷(3/4-60%)=80元
36、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幣若干元,乙是甲的2/3,若乙給甲12元,則乙相當於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幣多少元?
根據:乙是甲的2/3
得出:乙占兩人總錢數的2/5
根據:乙相當於甲的1/3
得出:乙的錢數占兩人總錢數的1/4
12÷(2/5-1/4)=80元
37、四位同學共種樹60棵,第一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一半,第二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3,第三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4,第四位同學種了多少棵?
根據:第一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一半
得出:第一位同學種的是四人總數的1/3
根據:第二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3
得出:第二位同學種的是四人總數的1/4
根據:第三位同學種的是其它同學種的1/4
得出:第三位同學種的是四人總數的1/5
60*(1-1/3-1/4-1/5)=13棵
38、甲乙二人同時從東鎮到西鎮,甲走了全程的2/5時,乙只走了9.6千米,當甲到達西鎮時,乙離西鎮還有全程的3/11,求東西兩鎮的距離。
根據:當甲到達西鎮時,乙離西鎮還有全程的3/11
得出:甲、乙兩人的速度比是11:8
9.6÷8*11÷2/5=33千米
39、一年級甲班學生人數等於乙班學生人數的1.125倍,甲班學生全部是少先隊員,乙班學生中有10人尚沒入隊,已知甲班隊員人數是乙班隊員的1.5倍,甲乙兩班各有多少人?
根據:一年級甲班學生人數等於乙班學生人數的1.125倍
得出:乙班學生人數是甲班學生人數的8/9;
根據:甲班隊員人數是乙班隊員的1.5倍
得出:乙班隊員人數是甲班隊員的2/3。
10÷(8/9-2/3)=45人 甲班人數
45*8/9=40人 乙班人數
40、五年級甲乙丙三班共有學生138人,上期甲班比乙班多4人,本期開學初,調整人數,重新編班,把丙班人數的2/5編入甲班,3/5編入乙班,這樣乙班比甲班多4人,求編班前各班的人數。
(4+4)÷(3/5-2/5)=40人 丙班人數
(138-40+4)÷2=51人 甲班人數
51-4=47人 乙班人數
41、一年級甲班少先隊員佔全班人數的3/5,比乙班全班人數少13人,已知甲班比乙班多9人,求甲乙兩班各幾人?
9*3/5=27/5人
(13+27/5)÷(1-3/5)=46人 乙班人數
46+9=55人 甲班人數
42、某校有學生若幹人,男生比全校學生總數的1/3多144人,女生比全校學生總數的3/5少40人,求全校學生總數.
(144-40)÷(1-1/3-3/5)=1560人
43、地里收了一批西紅柿,上午將全部的1/3都裝完,正好裝了3筐,下午把剩下的裝了5筐後,還剩25千克沒裝,這批西紅柿一共有多少千克?
25÷(1-1/3-1/3÷3*5)=225千克
44、光華機械廠,兩天生產了一批零件,用同樣的箱子包裝,第一天完成總數的3/7裝滿3箱還剩120個,第二天生產的零件正好裝了6箱,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每一箱裝總數的幾分之幾:(1-3/7)÷6=2/21
總數:120÷(3/7-2/21*3)=840個
45、五個連續自然數,其中第三個比一、一兩個數的和的5/9少2,第三個數是多少?
這題的關鍵是第三個數=前兩個數和的一半+1.5 (自己畫圖思考)
前兩個數的和:(1.5+2)÷(5/9-1/2)=63
第二個數:(63+1)÷2=32
第三個數=32+1=33
46、五個連續自然數中,最小的一個自然數等於這五個數的和的1/6,這五個數的和是多少?
關鍵:中間一個數=五個數和的1/5=五個數和的1/6+2
2÷(1/5-1/6)=60
47、某校六年級有學生152人,選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參加數學競賽,剩下的男女人數相等,六年級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生人數:(152-5)÷(1+1-1/11)=77人
女生人數:152-77=75人
48、某工廠選出男職工的1/11和12名女工,去參加拔河比賽,剩下的男職工人數是女職工的2倍,已知這個廠共有職工476人,問男女職工各有多少人?
剩下的女工占男工總人數和幾分之幾:(1-1/11)÷2=5/11
男工人數=(476-12)÷(1+5/11)=319人
女工人數=476-319=157人
49、一輛車從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返回時所用的時間比去時少20%,返回時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1/80*(1-20%)]=100千米
50、王芳和李華在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的活動中共捐款252元,如果李華的捐款數再增加1/3,那麼王芳和李華的捐款數之比為3:2,王芳和李華各捐了多少元?
2÷( 1+1/3)=3/2
3:3/2=2:1
李華=252÷(2+1)=84
王芳=84*2=168元
51、師徒二人加工同樣的機器零件,徒弟12天加工的個數比師傅10天加工的個數還少40個,師傅與徒弟每天工作量的比是13:10,師傅每天加工多少個?
40÷(13*10-10*12)=4個
師傅每天加工的零件個數=13*4=52個
52、師徒二人共同生產一種零件,師傅比徒弟每小時多生產10個,師傅生產了7小時徒弟生產了4小時,正好完成任務,完成任務時徒弟生產的零件的個數是師傅的20/21,師徒共生產零件多少個?
題目有誤!!!!
53、一輛汽車以每小時80千米的速度從甲城開往乙城,返回時用原速走了全程的3/4還多10千米,餘下的路程每小時行60千米,因此返回甲城的時間去去時多用了10分鍾,甲乙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行餘下部分的速度和原來的速度比=60:80=3:4
行餘下部分所用時間和按原速所用時間的比=4:3
按原來速度行駛餘下部分所用時間=10÷(4-3)*3=30分鍾=1/2小時
全程=(80*1/2+10)÷(1-3/4)=200千米

54、甲乙兩人同時由A地到B地,甲乘汽車每小時行80千米,乙騎摩托車每小時行72千米,結果甲比預定時間早到了15分鍾,而乙則遲到了10分鍾,A、B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甲、乙兩人的速度比=80:72=10:9
甲、乙兩人的時間比=9:10
甲的時間=(15+12)÷(10-9)*9=243分=81/20時
路程=80*81/20=324千米

55、甲乙兩人共存錢195元,甲取出自己存款的1/5,乙取出15元,二人剩下的存款相等,甲乙二人原來各存款多少元?
和47題相同:
甲=(195-15)÷(1+1-1/5)=100元
乙=195-100=95元
只有這些了,希望你滿意~

㈢ 小學二年級小學生活數學

由於各省市採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確定您問的問題是什麼
請根據版本前往正規的書店尋找。
謝謝。

㈣ 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

1、生活中的分工問題

創設情境: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由此可知有以下五種:

(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

2、交水電費的計算

李大媽交水電費帶回一張發票,換衣服時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數據如下:電160度,水25噸,每噸1.70元,總共交了138.5元。

由此可計算出所交的水電費數額。根據等量關系:總費用-水費=電費,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3、計算商品價格

在超市或商場購物時,利用買一贈一、打折等活動可以進行計算,根據價格x折扣可以計算出商品的實際價格。

4、比較商品價格高低

到不同的超市或商店摘錄、調查打聽同一種商品的價錢,再自由比較各種商品的價格高低,用「>」「<」或「=」連接,最後把所有商品的價格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可以得出最便宜的店鋪進行購買。

5、了解運動比賽名次

在運動會等比賽開展時,可以根據短跑時間、跳遠距離、跳高高度等進行比較,通過大小數進行比較得出排名和比賽名次。

㈤ 小學數學與生活有什麼關系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我們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核心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想讓學生獲得這種能力,關鍵要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慾望。因此,數學學習要回歸於兒童的生活,要在學習中時時關注兒童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經歷了什麼?在生活中發現了什麼?創造性地挖掘課程資源,讓數學學習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將數學學習納入他們的生活背景之中,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的存在,抽象出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我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課始導入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老師非常想和大家交個朋友,願意嗎?
生:(非常高興地齊答):願意。
師:是朋友就應該相互了解,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嗎?
生:(興奮地齊答):可以。
師:我在家裡,我的女兒特別喜歡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們在家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生:是的。
師: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麼感覺?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樣。
......
師: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嗎?(學生感到很好笑。)
師:你們笑什麼?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會把我的衣服撐破的。
......
師:你的衣服,你爸爸為什麼穿不上?像這樣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每個同學都應該善於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體積和體積單位」,相信通過學習,你們會更深入地知道爸爸為什麼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這一學生都體驗過的,頗具人情味的問題讓兒童深切感受到數學實際就在我們身邊,「一不小心」就會用到它。
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兒童數學經驗的積累。例如,在質量單位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們先讓學生購買不同質量的物品,再用手掂這些物品,多次感受後嘗試估計一些物品的質量。學生對"質量"的概念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之後,很容易地解決"千克"有多重的問題。再如,二年級的學生認識了簡單幾何圖形後,我們讓學生採用歸類整理的方法,盡可能多地從生活實例中找出圖形,註上名稱,然後測量出這些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算出每個圖形所有邊長的和,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邊長"的概念,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作有力鋪墊。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結合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意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生動、深刻,而且進行了人文教育。學習了長度單位,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長度單位;學習了圓的知識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圓形物體的圓心。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讓他們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電都要進行計算。這樣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例如,教學「平均數」一課時,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計算每個小組的平均身高,此時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求出結果後,讓學生進一步比較:「哪一組的同學最高?哪一組的同學最矮?」 「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況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結論?」這種活動與學生自身生活相結合,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再如,春遊之前,讓學生解決問題:學校組織五年級師生去恩龍山莊春遊,教師30人,學生300人。門票價格:成人每位30元,學生每位10元;團體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這種價格,我們怎樣購票最省錢?請大家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學生設計完後,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將不同方案公布於眾,進行比較選優;最後選出一種都認為最好、最省錢的方案。這種數學能力考查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科學理財的意識,又拓寬了知識面。
3、加強實際操作,培養動手能力。
理論與實際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學的知識能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必須加強實際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後,我有意把學生帶到籃球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籃球架的高度。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夠不著頂端啊。好危險的!
生c:……
正當同學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我適時取來了一根長1.5米的竹竿,筆直插在球場邊。這時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
我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測籃球架高度的辦法嗎?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長的1.5倍。
生e補充:必須要在同一時間內。
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後,學生們很快從測量籃球架影子的長,算出了籃球架的高。回到教室後,我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籃球架高的公式嗎?」學生小組合作,議論紛紛,不一會就得出:竿長:竿影長=籃球架高:籃球架影長 或 竿長: 籃球架高=竿影長:籃球架影長……
此時,學生意猶未盡,完全沉醉於探討活動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案例2:教學比例尺知識時,教師首先從生活入手進行導課激趣:"老師暑假要去北京旅遊,你能幫助我測算一下寧國到北京的路程嗎?"學生興趣盎然,各自在備好的"中國地圖"上認真地測算。為測兩地的圖上距離,有的同學用直線折測的方法沿公路線重疊或沿鐵路線重疊,再將重疊過的線拉直,求出了圖上距離;有的用直尺直接量兩地的直線距離。如何用圖上距離求實際路程呢?同學們邊看圖例,邊討論,邊試做。有的用線段比例尺上每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乘圖上距離,有的用圖上距離乘分數比例尺的分母,也有的用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討論交流時,許多同學對直尺直接測量兩地直線距離的方法提出疑問。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確定旅遊路線應該按圖上兩地鐵路或公路的長度作為圖上距離,然後求出兩地的實際路程。用線段比例尺可以這樣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數×圖上距離=實際路程;用分數比例尺可以這樣求:圖上距離÷比例尺=兩地路程。之後,老師讓同學們設計一種最佳進京旅遊方案。同學們樂此不疲,整個學習過程一直處於輕松愉悅、興致盎然的氣氛中。使學生既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又發現了新知識,更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又要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㈥ 小學一年級怎麼搞生活與數學

在我們四周隨處可見,而它們的表面積也運用得十分廣泛。如,在你家裡地上鋪地磚、木地板,在牆上刷的白漆,用玻璃做一個長方體的大魚缸等等,都需要用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可是,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呢?

長方體表面積是「長×寬×2+寬×高×2+長×高×2」,正方體表面積是「棱長×棱長×6」。但是在生活中可不能就這樣生搬硬套,因為書上告訴你的是一般情況,生活中不是這樣,有時,可能不用六個面全算。比如,讓你給教室刷漆,人們常識性的只會刷上、左右、前後五個面,而你把公式套上去後,就可能連地面也給刷了,這個要注意。下面還有一個實例。

健身中心新建一個游泳池,該游泳池的長50m,寬20m,深2.5m(也就是公式中所說的高),現在讓你貼上瓷磚,需要多少瓷磚?

㈦ 小學生活中數學問題10道

1.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校服(男生衣配褲子,女生衣配裙子。)至少有多少名學生在一起,才能保證有3名學生上下一模一樣?
2.小紅喝牛奶,第一次喝了1/6,加滿水後,再調成一杯牛奶,又喝了1/3,再加滿水,再調成一杯牛奶,又喝了1/2,最後加滿水,再調成一杯牛奶,小紅把它喝光了。如果一杯牛奶6兩,小紅喝了幾兩?
3.甲國與乙國簽訂條約,甲國要賠40萬億兩白銀給乙國,甲國有2億人口,甲國每一個人要賠多少兩白銀?
4.甲船、乙船與丙船在某港口卸貨,甲船卸完要1小時,乙船要4小時,丙船要6小時,最少要幾小時卸完?
5.容積為40L的水缸,放得下60dm3的水嗎?
6.10-1=0嗎?
7.小李賣白菜,規定:每日前十名買5斤送1斤,前二十五名買10斤送1斤,其餘買20斤送1斤,如果某日,小李的當鋪有40名顧客,都送了1斤,正好賣完,小李這天至少有多少斤白菜?
8.1億塊1*1*1dm的正方體木塊,能堆成多少dm3的正方體?
9.某大橋因衰老,限高4m,限寬2.2m,限重15t,它能通過幾輛高2m,寬1.1m,重1.5t的小汽車?
10.一個正方體棱長1.2m(裡面),它最多能容下多少噸水?
11.小強在城內私自賣鬼面具,第一天沒人買,第二天沒人買……直到第82天,才有人用六文錢買了鬼面具。如果小強前81天每天虧損4000元,到第81天,正好虧掉所有錢。那麼小強最初有多少錢?
12.一次壽宴上,一位老人的女兒訂了一個長9dm,寬7.5dm,高6dm的生日蛋糕,頂端蟠桃體積195dm^3。現有老人30名,在每位老人可分同樣大的蛋糕的情況下,每位老人可很多大的蛋糕?
13.一個旅行團去旅遊,人數太多,分開兩輛大巴。1 1/4小時後,當一輛大巴走到全程的3/8時,故障了。要緊急安排另一輛大巴接送原大巴的人,他們等大巴等了30分鍾。故障時,另一輛大巴已經走了5/12,也就是180km。求為了讓兩輛大巴同時到達,另一輛大巴要開多快?
14.在一次比賽中,選手A的平均分為92.78,如果取最高的5個成績,選手A的平均分為94.12,
如果取最低的5個成績,選手A的平均分為90.49,求比賽時有多少個裁判?
15.幾個丫頭到河裡劃船,突然一個丫頭掉了一個耳環,她們在順水行舟,速度20km/h。耳環掉後2/3小時,才發現耳環已經離船1 4/9km。河裡的水速是多少?
16.一列動車以256km/h的速度由A開往B,2 1/2小時後,行了全程的2/5。這列動車的行駛里程是多少?

㈧ 小學四年級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1、加法: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
2、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專個加數的運算。
3、乘法:屬求相同加數和的簡便計算。
4、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小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
分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

㈨ 小學生生活數學題

145×0.5=72.5 127-72.5=54.5 1元的個數 54.5÷(1-0.5)=109
五角的個數 145-109=36

㈩ 小學三年級數學和生活

公園只售兩種門票: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團體票者可優惠90%。我們有37人去公園遊玩,按以上規定買票,你認為怎樣買最合算?這樣的題目可能會想出多種方法:
方法 1:按每張5元購買,要花5×37=185元; 方法 2:採用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買4張團體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時請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團體票,然後讓他們各自出3元錢,我們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請1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票,我們只花30×5×90%-3×13×90%≈100(元),
這樣、合算,他們13位遊客也合算。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

熱點內容
地暖多少錢一平米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57
師德師風問題整改方案 發布:2025-07-15 08:00:29 瀏覽:663
電棒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07:59:03 瀏覽:628
東北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7:37:39 瀏覽:286
第3的英語 發布:2025-07-15 07:10:21 瀏覽:592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