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數學吧
現在數學研究生就業情況還不錯,可是你選擇就讀以後,那就要看四年就就業前景形勢了啊專!
考試科目如下:屬
研究方向 01線性與非線性規劃02應用數值代數及並行計算03微分方程數值解法04應用軟體05管理和決策的數值方法
初試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一③627數學分析④801高等代數
復試科目 (1)筆試(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數、點集拓撲、計算方法、運籌學、概率論,考生在以上八門科目中任選三門);(2)口試(專業綜合)
以上僅供參考。如果滿意,請採納。
(本人很佩服學理的,個人學文,自我感覺學習,例如進大學吧,那就是光明正大的玩兒。)
❷ 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數學一,二,三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考研的數學分為四種,分別是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數學四
數學一是一般的理工科要考的,如計算機/材料等理工專業 高等數學佔60%,線性代數20%,概率論20%
數學二是對數學要求略微低一點的專業要考的,但他與數學一基本相當。如紡織專業 不考無窮級數、線面積分、概率統計
數學三是偏向於經濟類別的考生,如經濟管理 偏向概率
數學四是其它對數學要求相對低的學科,對概率要求不高!
❸ 研究生階段還要不要學數學
你是怕學數學?如果不是的話你擔心什麼,再說研究生期間的課程是自己選擇的,不喜歡的課程完全可以不學的。不過研究生都要選修一門數學的吧,兩三門挑一門就行了。
❹ 工科專業研究生要學數學嗎,那些專業研究生不要學數學
工科專碩和學碩都考數學,專碩是好像考數學二還是數學三吧難度降得很低了。不考數學的專業只能是部分文科專業了
❺ 研究生考試一定要考數學嗎
會計考研是分為會計學碩和會計專碩,這兩種統版稱為會計考研,但是所要考的數學內容權是不同的。
會計專碩中所考的數學是在聯考中的,也就是咱們所說的199管理類聯考。
199管理類聯考中所考的數學屬於基礎數學,所考內容是高中所學的數學知識,這個很簡單。
會計學碩是咱們經常說的會計學,會計學考數學三。
考研數學三是考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三部分內容。
數學三滿分150分,從試卷結構上來看,設有三種題型:選擇題(8道共32分)、填空題(6道共24分)、解答題(9道共94分)。通過分析近些年考試大綱中給出的考點,數三是要求考173個考點,基礎知識會占總分的70%,也就是150*70%=105分。同時也會有側重點,數三要求掌握經濟應用問題。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❻ 考研究生必須考數學么
不是啊 ,文科基本上是不考的。具體你得參考所報學校的招生簡章。
❼ 數學專業研究生就業前景
數學專業研究生就業前景:
程序員
薪酬情況:多數人會從事的程序員工作薪酬水平差距很大。初級程序員一線城市的四千五起,這個也看個人能力,在二線或三線城市一般在兩千五左右基礎好一點會三千多,做到主管一級,一線城市月入可達到一萬以上。
總之,具備數學和數據結構方面的扎實基礎,是成為編程高手的必備條件。
商務人員
就業分析:金融數學家已經是華爾街最搶手的人才之一。最簡單的例子是,保險公司中地位和收入最高的,可能就是總精算師。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紐約大學等著名學府,都已經設立了金融數學相關的學位或專業證書教育。盡管如此,在美國很吃香的保險精算師,很多都是數學專業出身。專業有優勢,職業前景好
BI工程師
主要是報表開發,需要有一定的資料庫經驗,掌握SQL查詢優化方法,精通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主流資料庫的應用設計、性能調優及存儲過程的開發。掌握BI相關工具,如ETL工具(如SSIS)、OLAP工具(如SSAS)和前端展示工具。熟悉ETL邏輯、OLAP設計和數據挖掘相關演算法。
教師
就業分析::需求大,待遇穩定,據國家教育部預測,今後5年內,我國高中教師缺口達到116萬人,其中對數學、語文等基礎學科的教師需求量最大。廣東省許多市縣甚至出現數學「教師荒」。全國37個大中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分析表明,數學教師十分搶手。拓寬師資渠道,面向社會招聘教師,已成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這無疑為報考綜合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❽ 給你們講一個關於考研數學有多難的故事
考研數學是道坎,不少考研的同學們都倒在了這。正所謂得數學者得考研,數學的高難度一直讓人望而卻步,與其害怕它,不如選擇合適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來戰勝它。2019考研復習已經開始,黑龍江考研網小編為大家分享考研政治,數學,英語習題,同學們一起來練練手吧!
想必大家也對2018考研「李林泄題」有所耳聞,先不論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但確實傷了不少努力考研的人的心。泄題這種事最不應該有,原本考研這件事就沒有絕對的公平,還要故意製造更大的不公平,如果是真的簡直不可原諒。不過,雖然小編不能也不會泄題,但是小編可以給大家揭秘一下考研數學命題組!掌握我們命運的人,了解一下~
一、考研數學的三代命題組
我們把命題組整體換人視為一代,那麼大體來說,從80年代末到2000年基本同屬一代,其中1998-2000年數學命題組中換了半數新成員,所以風格開始明顯改變。
第一代組的代表人物有:胡金德教授(線代組長)、蔡燧林教授、徐兵教授(高數組長)、周概容教授(概率組長)、范培華教授(經濟類組長)、龔東保教授等等。
目前最紅的教輔多為一代組成員的作品或修訂版,如曾經的二李全書現在的李范(看到論壇上說二李變李范就不好了的言論,可發一笑,范培華教授也是一代組的中堅人物)。
現在的李王全書(該書高數、線代大部分內容源自蔡燧林教授和胡金德教授的一本02年出版的老書)。
從1998-2000年組中開始過渡換人到2001年之後基本全換,可以稱為二代命題組。其中有合工大(大學數學雜志的編寫校,數學很強)的朱士信教授、黃有度教授、東南大學陳建龍教授(線代組長)、大連理工數學研究所的兩位教授,其餘來自南開,哈工大,上財等校。
教育部從這個時期開始建立更成熟的題庫制,上述命題老師所出的題可能還會經過另一撥教授的再加工。
二代組除合工大兩位教授的同僚們每年堅持出很高質量的合工大五套系列外,基本不出現在考研的教輔圈內,很可能是由於大部分沒到退休年齡。
三代組的構成是機密,目前只能知曉其中有南開、華南理工、西交的教授,有國防科大的教授,有中科院數學所的教授。
從2015年開始正式掌勺,15年的試水難度是很溫和的,有許多回歸基礎的東西,甚至考了教材上的求導商法則證明這樣的題。
而16年給了相當多考生當頭一棒,完全不同的題風和較大的計算量讓許多考生在考後直接崩潰。
17年總體難度又回歸平和,只有少量題體現數學思維水平,以供體現區分度。(小編表示17年考研數三不簡單吧?也可能是小編智商有限嚶嚶嚶~)
剛剛過去的18年又是相當慘淡(尤其是數學二和數學三),很多考生叫苦不迭,不過普遍認為難度要低於16年,因為16年出了許多新套路,是往年找不到的套路,而且有各種陷阱,但是18年幾乎沒有什麼新套路,很多題第一眼看上去相當熟悉。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組的命題風格已基本成熟穩定。總體上,這四年的數學是一年難一年容易(據此推測,19年數學難度會降低),但總的命題風格保持不變,就是大部分題考察基礎概念的理解程度與計算準確度。
雖說很多人都預測今年考研數學會簡單一點,但是也真的不可掉以輕心,很多題在平時做和上考場不是一個感覺,要達到足夠的熟練度才不會慌。
二、18考研數學命題特點
1、冷門的簡單
數一、二、三中都不乏低頻(冷門)考點,數一中第8題考察了假設檢驗(此前30餘年只在1998年考察過一次)、第11題考察了旋度,數二第16題對平均值定義的考察,數三更是考察了疑似超綱的二階差分方程(11題),此外線性代數中對矩陣方程的考察也是頗具新意。
雖然對於冷門知識點的考察較往年多,但是對於這些低頻知識點的考察非常淺,以數一的這道假設檢驗為例,只要弄清楚假設檢驗的定義並且知曉阿爾法是犯第一類錯誤亦即「棄真」的概率就不難通過理解選出D選項,此外旋度的考察也是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冷門的知識點考的簡單這也是遵循了考試大綱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要求(註:考綱對於知識點的要求從低到高為了解、理解、掌握、會,低頻考點都來自於「了解」這一層次)。
2、計算量大
近年來考研數學已經有了計算量變大的趨勢,但在2016、2018年尤其是18考研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有一道線性代數的解答題,這道題的第二問考察的是矩陣方程,往年考察的都是非齊次線性方程組,今年考察把等式右邊的列向量換成了一個三階矩陣,求解方法本質上沒有改變,但運算量相當於大了兩倍。
在其他題目上諸如級數求和的選擇題、不定積分的解答以及條件極值問題等等都有著相當的計算量。
3、重基礎、重應用
注重對基礎的考察是考研數學30餘年來未曾改變的主旋律,這句即使放在今年的試題上來說也是合適的。
18考研數學依然有110分左右的分值是基礎知識的考察,同學之所以感覺非常難是因為剩下30~40分的題目「偏、怪、冷」,這些題目的區分度不如之前年份,只把最好的學生區分出來了,同時這些題目的出現又使得同學們心態失衡,在做基礎題目時心虛、慌張而失分。
另外一點是近些年越來越頻繁的出現數學應用題,應用題包括幾何應用、物理應用、經濟應用。
有一道帶應用背景的題目,試題所考察的條件極值這個知識點本身不存在任何難度,但這道題的難度首先是在於要把應用問題抽象成數學語言,其次是有一定的運算量,此外導數的幾何應用也是每年必考題型。
三、19考研數學復習策略
1、全面復習,不放過考綱上的任何一個知識點
在近幾年高密度的考察了一些偏、冷知識點後,所有同學都不能再抱有僥幸心理,認為此前沒考過或考察的極少的知識點今年也同樣不會出現,一旦出現,即使只是一個4分小題,它對你意味著也絕不僅僅是4分,更多的是心態,心態一旦失衡,就是大面積的丟分。
超低頻知識點的復習可以放在考前一兩個月進行。
2、眼高手低要不得
除非是你一眼就能看出標准答案的題目,否則所有數學題都希望大家能動手去做,從基礎階段就要扎扎實實練好計算,爭取會做的就一定要能做對,並且做得快。
3、基礎萬萬不能丟
很多同學喜歡偷懶取巧,直接從刷題開始,依靠著教輔資料或者是老師總結的一些固定題型的解題套路,希望能在考場上取得不錯的分數,但這幾乎行不通(除非你遇上17年數一、數二的難度),因此基礎階段對教材的復習萬萬不能丟。
考研數學每年都在變化,16的計算難、17年相對簡單、18年的題目考查更偏一些,根據歷年考研的人數來看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那麼2019年的考研數學應該不會太簡單,畢竟考研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需要選拔高級人才。
►不管怎樣給大家幾點意見:
第一、數學在基礎復習的時候不要想什麼考什麼不考,早點准備,過課本的時候都要面面俱到。
第二、不要用試題來評價自己的能力,因為試題在你做其他題的時候都會涉及到一些。
第三、一定要多做模擬試題,給模擬試題留充足的時間,免得在考場上自己不適應。
❾ 如果考 學科教學(數學)的研究生的話 畢業了當數學老師有優勢嗎還是要考基礎數學、應用數學什麼的
你好,談點想法,希望能出個我喜歡的數學老師。
不知,你所說的兩個方向具體學什麼,但數學發展史來看,數學一直都是伴隨另他學科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近讀了關於數學簡史類的書,有點小感受),看很多數學家,常不僅僅是數學家,如,牛頓他是個物理學家,也是個數學家。所以我想如果你能再深入了解數學在一門學科的應用,應該會讓你課更生動。
另外,根據我曾經學習數學的經歷,可能是因為現在數學本身內容很多,也很系統,在學數學時,常常迷失在數學本身的計算,推理,技巧中,當清醒時,有種莫明的沮喪。最近看了數學簡史,發現,將數學與應用結合,是那樣的生動有趣。有種豁然開朗有感覺,數學學習,數學本身的系統的結構呀,體系呀,並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思考方法,用這樣的思考方法去建立其他學科的體系結構,才是最生動,最有活力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