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讀後感200字
① 五篇數學故事讀後感(100~200字)
華羅庚故事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
自古以來,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思考。於是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逐漸匯聚成今天浩瀚的知識海洋。生於今天,我們是幸福而且幸運的,因為我們既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俯瞰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又可以用豐富的知識開啟神秘的未來之門。然而在當今社會,學習是讓人心煩的事,尤其是學習科普類知識更是如此。電視、網路吸引著許多人當然包括我自己。「看書」已然成為了「過去式」,看看書櫃上的書,都已積壓了厚厚的灰塵,而且書櫃上的書都是早先買的「舊書」,很難找到「新書」的影子。
數學是什麼?康托爾說:「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數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更靈敏的科學。可是真正學好數學的人認為數學很有趣,它不僅能讓我們嘗到知識,而且還能讓我們的思維更完美,所以我們應該喜歡數學。
只有喜歡數學、愛上數學、才能學好數學。這本《數學故事》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以課本內容為依據,貫徹新課程的標准理念,從數字、運算、計量、代數、幾何、統計與概率、邏輯推理等方面設計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放在一個個小故事中,寓教於樂,激發學習興趣。
讀完這本《數學故事》,你會驚奇地發現:0是由誰創造的呢?最常用的長度單位米是如何制定的?好好的一張白紙怎麼能「生」花?小數點怎麼能引發空難?對聯是怎樣來的?海參為什麼要拋棄它寶貴的內臟?為什麼沒有諾貝爾數學獎?奇妙的閃電攝影,讓手不沾水就能夠取出硬幣。……這本書的最後還講了大數學家的一些事例,從生活中挖掘了一個個和我們密切相關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個知識點。
一天,陳景潤去理發,結果跑去了書店看書,錯過了理發的機會……這樣的故事是不是特別吸引人呢?你知道它出自哪本書嗎?告訴你吧,那就是我最喜歡的書——《500個數學故事》。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你心靈充實;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你明辨是非;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你有愛心、知禮儀。」讓我們喜歡讀書,熱愛讀書,從讀書中獲得快樂與幸福。這是我們第二實驗小學師生們不斷的追求。
我最近讀了《數學故事》這本書。本書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是以課本為依據,貫徹新課程的標准理念,從數字、運用、計算、代數、幾何、統計、與概率、邏輯推理等方面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這里不僅能給予學生智慧,還能給予學生力量,在教育之路上收獲的快樂與幸福。
這里的數學不在是枯燥的數字和公式,而是一個個活潑有趣的故事,每個故事後面的小板塊也為它增色不少。
就說神秘的數字1吧,先講小故事,數字王國召開大會,主要是講講各個數字成員的用途。再說,1是有著特殊含義的數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排序的時候,1就意味著第一位。而所謂第一位,就是大王或者頭目,甚至班長、隊長什麼的。可是在衡量物品的數量或大小的時候,1也被用作代表「很小」、「少」的意思。這時的1,和剛才所說的代表順序的1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即使在一個很小的地方,1也能發出耀眼的光芒。
大家聽過「一字值千金」這句話吧?這里把「一」和「千」放在一起比較,更突出了「一」的力量。還有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以一推十」這類的名句也足以證明1的神奇之處。
之所以數學裡面的一些抽象的東西變成了活了的東西,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數字是蘊藏智慧的精靈,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著有趣的故事。0是由誰創造的呢?無窮無盡的數字都有怎樣的分類呢?數字之間會發生一些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數字王國的秩序如何維持?這些有趣的數學問題在這本書中都有講述。每一個平凡的數字背後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這些故事會給我們打開一個完整不同的數學世界。在這里,數學不再枯燥,數字成了一個個充滿智慧的精靈。有趣的數學問題,靈活的解題思路。它不要求你一定解出答案,而是希望你從這些故事中提煉出一種數學思維。
奇數、偶數隱藏的秘密這個故事的後面考考你,韓信率部隊屢克敵兵,於是賞三軍,並且舉行了一場拔河比賽。左邊的參賽人員是3個小兵和2個大兵,右邊參賽人員是4個大兵和1個小兵。比賽之前人們都知道4個大兵的力氣和5個小兵的力氣相當,但左邊那2個大兵是孿生兄弟,力氣特別大,他們的力氣是2個小兵加1個大兵的力氣之和。還沒比賽,韓信就說出了勝敗,賽後結果正是韓信所說的。
那麼韓信到底是說哪邊勝利呢?
象這樣有趣的數學問題充分體現了在故事中提煉出一種數學思維。還有休閑吧、思維拓展訓練營、問題直通車等幫助理解數學知識。相信這本書將激勵孩子告別普通與平庸,在輕松的故事中變得更加優秀。
合上書本,我想,我如何才能讓我的學生喜歡我、讓我的學生喜歡數學、會學數學?好好努力吧,我對自己說。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數學家的故事,一道道有趣而又需要動腦筋的數學題。它像一股清澈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它是一艘小船,載著我駛向數學的海洋。它又是一隻神奇的鳥兒,讓我飛進了數學的王國。
原來我一直很討厭數學,一看見數學題就莫名其妙地害怕,自從看了這本書,我對數學不討厭了。它給我很大的觸動,覺得學數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要是以前,我一定放在一邊了。可現在,我毫不猶豫地拿出草稿紙,用心地做了起來。經過畫圖、思考,終於解答出來了,我高興得不知怎麼形容。
我下決心要向書中的那些大數學家學習,體會學數學的樂趣,長大成為人人崇拜的數學家!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後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不要怪我復制的…………我初三、雖然語文不錯、可我數學簡直……爛得一塌糊塗……希望幫到你、、對了、要刪掉一些不符合學生口吻的話……你要仔細看……
② 學數學的感想200字
初一初二的數學學習已經結束了,兩年以來,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就像得到了很好的武器一樣,用我所學的知識去攻破每一道難題,在時這個過程中我犯過無數的錯誤,初一初二的計算題很多,稍微一疏忽,一道題就白費了。經過了兩年的努力,我的數學應變能力提高了很多,考慮問題比較全面,處理問題比較謹慎,對我在生活中處理問題也用一定的影響,可以說我從思維上成長了許多。馬上初三了,我准備著迎接新的挑戰!
③ 數學讀後感
[數學讀後感]讀完了這個"奇妙的數王國"這片文章,讓我的數學方面又提高了很多,讀起來輕松自如,讓我們在閱讀中接觸數學,讓我們更多的了解數學,數學讀後感,讀後感《數學讀後感》。在第4頁的裡面,我知道了,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就叫偶數;反之,不能被2整除的數就是奇數。偶數也稱為"男人數",奇數就是"女人數"。是不是特別的有趣呀!"奇妙的數王國"讓我們看到了數學,讓我們學到了數學,以後我們要多看書,才會學到更多知識。
〔數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④ 數學家讀後感(200字)是讀後感!
西方的數學是演繹推理結構的,一個結論必須從公理出發反復推演證明,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而中國的數學則是應用性質的,為某些特定的問題而提出解決方案,沒有證明推演。所以西方古典數學是以幾何為主,而代數不甚發達,中國古典數學則以代數為主而幾何不甚發達。
歐幾里得(Euclid )的《幾何原本》是西方數學的集大成者,他最大的貢獻是把數學系統化,建立了嚴密的推理體系。而同時代的阿波羅尼斯(Apollonius)則對圓錐曲線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西方的代數學則是丟潘圖(Diophantus )為代表,他的墓碑碑文成為經典。
中國的數學則不成體系,一些數學著作只是應用題目集,而且沒有嚴密的證明和形式化描述。所以很多著作失傳了。
⑤ 數學考試考完,要寫200字左右感想,怎麼寫急急急急急急
這次考試,我的確做的還不夠,成績我自己也不是很滿意,主要是平時學習還不夠踏實,知識點掌握還不是很好,但是,這次考試也給我了一點經驗,讓我知道了自己在知識點掌握上的缺陷,我下來一定會認真思考,爭取下次能夠不再在這些問題上犯錯。還有,在答題過程中有些粗心大意,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太過相信自己,導致一些不該錯的題錯了,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下次考試一定會有更好的成績,同時也謝謝老師平日的教導。
⑥ 數學雜志 讀後感100~200字
《夏洛的網》讀後感
《夏洛的網》這本書主要講了一隻小豬和蜘蛛的故事,激起了我心中無盡的愛和溫情。現代社會中,金錢不停地淹沒著各種情感,人類活得越來越機械,似乎只有金錢才是活著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里,有一種寶貴的財富叫友誼,它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要是我們的人生里沒有朋友,沒有友誼,你將會是多麼地孤獨呀!但是,威爾伯的一生卻是那麼地幸福,因為它有一個成天陪伴它,而且為了救它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爾伯註定不會孤單。
在威爾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號中,夏洛那一句堅定的「你不會死的,我救你」,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為了這個承諾,夏洛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仍不要求任何的回報。 因此可以看出,承諾的份量是無比重的,只要給了別人一個承諾,就必須盡力完成它。然而誰能把承諾演繹得十全十美?當然是那隻名叫夏洛的蜘蛛,她用絲織出了不可思議的文字「王牌豬」,「了不起」,「謙卑」一張又一張用汗水織出的網,不僅拯救了小豬威爾伯的生命,而且使它在比賽中獲得金牌。
友情是光,它將永遠存在,不但讓生命更有意義,還給你生存的勇氣。 所以說,沒有威伯,夏洛的網就不會那麼獨一無二的完美;沒有夏洛,威尓伯永遠也不會閃光。友誼的意義及價值也就在這里。
夏洛用自己所有的蛛絲編織了一張愛的大網,這張大網拯救了威爾伯的生命,卻結束了夏洛的生命。一份禮物,一些安慰甚至一絲微笑都是一張愛的大網,請在別人有困難時,也為他編織一張愛的網吧!
⑦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讀後感200字以上
這幾天,我提前學了一些四年級的數學知識。我了解了三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例如:216除以22.先看前兩位,商如果不夠1,就看前三位,拿22乘以9,得數看夠不夠216,如果乘積超過被除數,那就去乘上一位8。現在我們算一下:22乘以9,它的積是198,餘18。18比22小,所以可以得9。
看來數學的方法無處不在,數學真神奇呀!
⑧ 數學家讀後感200字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亞誕生在埃及,她還沒滿六歲就開始跟著她爸爸學習,她的學習態度十分認真,「他總是不聞窗外種種誘惑,而專心致於面前的書本.」當時,她只有六歲!
我不禁想了自己,平時上自習課的時候,校園稍微有點動靜,我就東張西望,怎麼學得好呀!
當我讀到「悲慘的死」這個部分時,心中不禁一驚,不知道她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我迫不及待地讀了下去.四詢齋節到了,一群暴徒奉西瑞而=爾的命令,攔截了希帕蒂亞乘坐的馬車,殘忍地撕去她的衣服,用尖銳的刀砍去她的手和腳並投入火中、、、、、、
讀到這里我熱淚流出了眼眶,我恨,恨那些殘忍的暴徒,恨那個不公平的世界、、、、、、
⑨ 數學小故事的讀後感(200字),急用!!!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⑩ 要2篇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200字先謝謝了
高斯來說,他是德國著名數學家。在上小學時,小學老師對學生很不負責任。這天,老師讓大家做從一加到一百的計算題,自己拿了一份報紙看了起來。不一會兒,高斯做完了,老師拿來一看,便對他刮目相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5050四個字。老師也算過,答案也是5050。高斯說:「其實很簡單,100加1是101,99加2也是101,一共有50對,只要101乘以50就可以了。後來,憑著這股鑽研勁兒,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學數學就要有這種創新的精神,如果一切都按照前人的方法來,那麼就不會有新的方法出現,數學也不會出現新的突破。
第三,學數學還要有頑強的毅力。例如華羅庚,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後,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憑著這種精神,他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華羅庚一生碩果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其著作《堆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華羅庚因為有了這種頑強的精神,才能在逆境中登上科學的最高峰。
第四,善於觀察生活,勤於思考問題。牛頓和阿基米德就是這樣。他有一次在樹下看書,忽然一個蘋果從天而降,掉到他頭上。牛頓在疼痛之餘,想到了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於是他便開始了計算,而後發現了轟動世界的萬有引力。
而阿基米德呢?又一次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大叫「找到了找到了」 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的減輕的重量,等於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On Floating Bodies〕中,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