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九九乘法表
⑴ 99乘法表怎麼做
今天給小夥伴們分享一個用Excel製作九九乘法表的方法。
先上個圖:
回想起來,這還是小學生學數學時的表格呢?當時背得那個用心啊,關鍵是不會背的話數學根本學。
這個表用Excel怎麼做呢?
我們觀察一下,在B3:J11區域內(下圖紅色框線內),從每一列來看,×號前面的數字都一樣(都是所在列標簽的數字),從每一行來看,×號後面的數字都一樣(都是所在行標簽的數字)。也就是說絕對引用列(在列號前加$符號),相對引用行(在行號前加$符號)。
=號後面的結果就是前面兩個數字的乘積。而且如果列標簽的數字大於行標簽的數字的話,就顯示空白。
既然有規律可循,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常用的函數if來構建出來這個規律。
看下圖演示:
方法:
選中需要填充數據的區域B3:J11,在編輯欄中輸入公示=IF(B$2>$A3,"",B$2&"×"&$A3&"="&B$2*$A3),然後按Ctrl+回車鍵,經公式批量填入所選擇的單元格內。
今天你學會了嗎
⑵ 古代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
我國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至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成書於春秋戰國間的《管子》,
書中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諸子著作如《荀子》
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為科學上的論證來引用了。我國古代的乘法口訣(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順序和後世
的口訣相反。口訣的開始兩個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為乘法口訣的簡稱。現代的「九九」乘法口訣,是從一到九每兩數相乘而成,如……
公元前256年春秋戰國時期+2000年共計2256年的今天,四大運算的口訣全部問世,出現在《中華經算》一書中。
九九乘法口訣表起源於我國,首著《管子》一書;2256年後,填補了加減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國。《中華經算》一書的問世「以順天意」,也提高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里的國際地位。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在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訣。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訣和現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訣又稱「小九九」,它的排列順序與現在的正好相反,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得四」結束,因為乘法口訣的開頭的
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簡稱它為「九九」。大約到了十三四世紀的時候,數學家們認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數學上的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所以才改過來變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這一行,一直沿用到現在。
⑶ 數學的九九乘法表誰能發圖給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