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試卷
A. 語文閱讀題的答題模板
文章的體裁不同,答題的模版也不一樣。
說明文主要有:說明對象是什麼?說明事物的特點(特徵)有哪些?結合文章內容說明語言的特點(准確、嚴密),主要是劃線句中加點的詞語;判斷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學、邏輯順序等)
議論文主要有:論證方式(立論文和駁論文),簡要概括某段文字的論證思路(總分總、總分、分總),分析使用的論證方法,劃線句及加點的詞語體現了議論文怎樣的語言特色(嚴密、正確、生動、條例、說服力強),改換論據,提煉論點,回答自己的感悟與啟發,實現課內外拓展。
記敘文主要有:概括事件的主要內容,評析語言的生動性(結合劃線句加點詞語進行,主要是比喻、擬人、誇張等常見辭格),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揭示寫作特色,回答文章主旨,課內外結合延伸。
小說主要有:分析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矛盾分析法),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及其作用(典型動詞、形容詞的使用及特色,典型語句修辭手法及作用,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對比描寫,概括與具體,環境描寫及其渲染與襯托),小說的主題與作者的表現意圖。
散文主要有:文章表達的主旨,概括某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文章的線索,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是怎樣做到詳略得當的,散文語言特色的分析與評價(結合表現手法與修辭方法的使用進行分析與評價),課內外結合給你的啟示。
B. 一個語文閱讀題。
1.飛機上
2.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運河:像稠帶飄落在大地,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
3.體會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辛勤的勞動創造了這樣偉大的奇跡,也體會到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偉,還體會到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以及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贊美之情
4.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激動、贊美、崇敬、激昂
這個題還是比較簡單的,主要從文章中就能找到答案,其中有一些理解題,需要動動腦筋。
做這種題有這樣一種技巧,就是講自己想像成作者,如果自己寫這樣的文章,看看要表達什麼感情,這樣與作者產生共鳴,就號做題了
C. 語文閱讀題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
何晏七歲,明慧如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
〖注釋〗若:好像。 奇愛:十分喜愛。 以:把。 乃:於是。 欲:想,希望。 知:明白。
1、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繫上下文,查字典解釋帶點字,再理解詞句的意思。
(1)何氏之廬也 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問其故 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遣還外 遣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了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幅著兒子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取這所學校。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讀句子,注意括弧里部分的語句,聯系課文,體會句子表達的心情,用一個詞寫出來。
(1).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幾分感慨 )
(2).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 (對事個 )
2.給括弧里的詞語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2碗米飯。 (沒想到 )
(2)這是,她悲喜交加,再也按奈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感激 )
3.這篇文章是按(時間 )順序寫的,我們可以從(安達市 )、( )、( )、( )等詞句看出。
4.請用"一位母親、家長會、老師、兒子「等詞語,簡要概括文章內容。
5.母親每開一次家長會回來都和兒子說「假話」,你明白母親這樣做是為什麼嗎?說說母親這樣做的理由。
5.讀了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對媽媽說:
D. 語文閱讀試卷及答案
那年,當春天降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城的時候,蓋茨大街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它看起來依舊又臟又亂。
住在那裡的人們都很窮。他們從沒想過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里有什麼不好。
那年春天,在蓋茨大街附近的學校念書的小女孩們都穿著漂亮的新衣服,但蓋茨大街的那個小女孩還穿著那身她穿了一冬的臟衣服。
老師一邊搖頭一邊嘆息。她是一個多麼好的小女孩呀!她學習努力,待人友好。但她的臉總是很臟,頭發也總是蓬亂的。
一天,老師對小女孩說:「明天早晨上學之前你能洗洗臉嗎?請你為我做這件事。」老師能看出塵垢覆蓋下的那張小臉非常漂亮。小女孩認真地點點頭。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小時。她從街腳拎回了滿滿一桶水,認真地洗了兩遍臉。她望著鏡子里的自己,心想,「我應該再把頭發梳一下。」她找到一根頭繩,把頭發紮成一個利落的「馬尾巴」。老師表揚了小女孩。下午放學之前,老師對她說:「親愛的,請讓你媽媽把你的衣服洗一洗。」小女孩低著頭說:「我只有這一身衣服呀。」她的眼裡噙滿了淚水。
第二天下午放學之前,老師將一件新的天藍色連衣裙遞給小女孩。小女孩對老師謝了又謝,然後急切地拿起這珍貴的禮物,飛快地向家跑去。
轉天早晨,小女孩穿著新連衣裙來到學校,她又干凈又整齊。她告訴老師:「今天早晨,當媽媽看到我穿著新連衣裙的時候,她非常驚訝地說:『原來我有一個這么漂亮的小女兒!』我爸爸不在家,他上班去了。但今天晚上他會看見我的。」
吃晚飯的時候,她爸爸回來了。看到女兒穿著新的天藍色連衣裙,他非常驚訝。接著他更加吃驚地發現桌子上鋪了一塊花布——這個家庭以前從來沒用過桌布。「這塊布是干什麼用的?」他問。「這是一塊桌布。」妻子說,「我們這兒會變得更整潔的。我們的女兒這樣干凈漂亮,而我們家又臟又亂,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晚飯後小女孩的媽媽開始清洗地板。她丈夫看了一會兒,什麼話也沒說,然後走進後院開始修圍牆。這一個星期,在家人的幫助下,小女孩的爸爸在後院開辟出一個花園。
鄰居湯姆看見小女孩一家所做的事情,也開始整理花園。望著漂亮的花園,湯姆的妻子對湯姆說:「天哪,我們的房子怎麼這么難看呀!」於是,他們開始粉刷房屋——這是十年以來湯姆一家第一次粉刷房屋。左鄰右舍看見他們乾的事,也紛紛效仿。蓋茨大街的人們平生第一次認識到生活環境越干凈,感覺越舒適。
幾天以後,蓋茨大街附近一家教堂的牧師路過這里,注意到這里的人們生活條件很差。
「住在這樣的街道上還在為了有個干凈的家和整潔的院子而努力的人們應該得到幫助。」牧師自言自語地說。他去找市政府的領導、有頭有臉的商人、教堂和學校的領導,請求他們幫助蓋茨大街貧困的人們。
幾個月後,蓋茨大街鋪上了硬路面,有了路燈,屋裡也通了自來水。小女孩得到新連衣裙後的六個月,蓋茨大街成了一條整潔的街道,鄰里和睦,家人體面。
年輕的牧師每到一個地方就把蓋茨大街翻天覆地的變化告訴給那裡的人們。一位記者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蓋茨大街大掃除》。知道蓋茨大街變化的人們也都開始組織他們自己的「掃除運動」。從那年開始,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開始粉刷房屋、修繕家園。
1.以前和現在的蓋茨街是怎樣的?
2.為什麼蓋茨街會有變化?
3.如果老師沒有送裙子,蓋茨街會有變化嗎?
E. 語文閱讀題怎麼做
人合教育興隆校區:
1、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 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F. 語文閱讀題
2005年中考散文閱讀題精選精煉(1)
一、閱讀下文,完成1——4題。(10分)
生活如椅子 王清銘
梭羅說過這樣幾句話:我的屋子裡有三張凳子,獨坐時用一張,交友時用兩張,社交時用三張。
「人只有一個半朋友」,一個肝膽相照的,半個能為朋友犧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兩張凳子,一張給朋友,一張給自己。社交需要三張椅子,留一張自己坐,一張給增長的知識,一張給促膝而談的樂趣。如果還有其它的椅子,就顯得多餘了。有四張,想湊一個麻將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張,其中一張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搖大擺地走進來,躋身其間,旁若無人地坐下,蹺起二郎腿。對過著純粹的內心生活的梭羅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他是一個從社會結構中分離出來的原子,五張椅子會讓他回到他原有的生活狀態。三張椅子——梭羅的需要,就那麼簡單。
有趣的是,我的目光穿過歷史,又在居里夫人的客廳里看到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簡朴的椅子。居里的父親曾經要送他們一套豪華的傢具,他們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為了不讓閑談的客人坐下來,他們沒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說:「我在生活中,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兩張椅子,讓他們有了事業上攜手共進的伴侶;沒有多餘的椅子,使他們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於攀上科學的頂峰,閱盡另一種瑰麗的人生景觀。
梭羅純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質量上都是常人無可企及的。他們都沒有多餘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簡化,比如減掉多餘的椅子,不讓「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機會。椅子以舒適為標准,過於豪華,就變成一種裝潢了,結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為盤踞你生活的一中累贅了。
生活如椅子,刪繁就簡,撤掉多餘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簡朴、簡潔、簡練,而且豐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偉大和崇高;坐上虛偽和暴戾,純真和善良就無處坐落;坐上自私和冷酷,愛心和熱情就無法容納…………有了多餘的椅子你就回想到與之協調的華麗房子,想到許多人苦心鑽營的位子,想到那輕飄飄而又沉甸甸的票子…………於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沒有了坐下來的輕松和歡樂。
泰戈爾說,翅膀下掛著沉甸甸的金錢是飛不高遠的。同樣,有了多餘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飛翔,連靜坐沉思的樂趣也消失了。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簡單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靈坐坐。
(選自《中華散文》 2005年第3期,文字略有刪改)
1、下面關於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作者在本文中闡述的觀點是:「生活如椅子,刪繁就簡,撤掉多餘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簡朴、簡潔、簡練,而且豐富深邃了」。
文章開頭即表明作者的觀點,然後引用名人事例進行闡述。
文章中所提到的椅子都是指實物。
全文共選了梭羅、居里夫人、和泰戈爾三位名人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
2、你認為文中「多餘的椅子」指的是什麼?(2分)
答: 。
3、文中所說的「梭羅純粹」、「居里夫人高尚」具體表現在哪裡?請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或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3分)
答: 。
4、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試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
----------------------------------
答案
一、1、A 2、答:「多餘的椅子「是指安逸的生活和世俗的名利。 評分標准:提到兩方面內容的給2分,答得不完滿的酌情扣分。
3、答:梭羅的純粹表現在喜歡簡單生活,厭惡追名逐利。 居里夫人的高尚表現在「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於攀上科學的頂峰」。
評分標准:能抓住要點回答的,每點1。5分,共3分。答得不完滿的酌情扣分。
4、開放題。例一。同意。我們中學生有著遠大的理想,要實現理想,必須要專注於學習,如果過早地考慮名利等身外之物,有了這些「多餘的椅子」,勢比就如泰戈爾說的「是飛不高遠的」。所以,作為中學生來說,也應去掉「多餘的椅子」。
例二:不同意。人們追求正當的名和利無可厚非,如果滿足現狀,無所追求,就會喪失前進的動力,所以生活中各種「椅子」可以激勵人們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評分標准:有觀點,有材料,材料能支撐觀點的給3分,材料不能證明觀點的,語言不通順的酌情扣分。
.(09上海市)(26分)
月光啟蒙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乙],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但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童年苦澀,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了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挎腰刀……」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過著清貧的日子,但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瘋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融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靜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歌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朝哪裡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21.用恰當的詞語填空(2分)
(1)將「安詳」、「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處: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乙 ]
22.根據文章內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當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親為我 唱 民 歌 → → →說 謎 語
23.根據文意,將文中的句子填寫完整。(2分)
那時,我們過著清貧的日子,但
24.文中畫線句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表達效果是 文中運用同樣修辭方法的另一個句子是 (5分)
25.對標題「月光啟蒙」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 )(3分)
A.月光下,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讓我初步了解了許多民歌童謠。
B.在故鄉明亮的月光下,母親教會我要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
C.在故鄉的天空下,月光啟迪我領悟了濃郁的詩情和生活的真諦。
D.明月星光下,母親用智慧和才華陪伴我的童年,啟迪我的想像和詩情。
26.如果以「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永遠珍藏著那一份母愛」來結尾,和原文比較,哪一個好?為什麼?(80字左右)(8分)
21.(2分)甲:安詳 乙:慈祥 22.(6分)講故事 唱童謠 23.(2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2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母親嗓音的輕柔、甜美(2分)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或:「月兒彎彎像小船」、「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25.(3分)D(3分) A(1分) 26.(8分)觀點(1分) 理由(6分)(寫出兩點,每點3分) 語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結構呼應更緊密(3)內容上突出了詩情(4)語言上具有詩歌的韻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點明母愛主旨,更加鮮明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愛(2)呼應開頭
G. 語文閱讀題
阿彌陀佛! 文章的結構是指文章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常見的有:並列式、遞進式(層層深入式)、總分式。我們還是用大白話來說,什麼叫並列式呢?比如你要寫一篇文章,關於你的三個好朋友,如果你分別寫張三、李四、王五,這三段這就叫並列式;什麼叫遞進式呢?第一段這三個朋友和我經常一起玩,第二段這三個朋友平時和我一起學習,幫我提高成績,第三段寫這三個朋友還救過我的命。這裡面的關系,對於「好朋友」的描述一層比一層深,這就叫做遞進;什麼叫總分式呢?你上來先寫一段說這些朋友平時和我非常好,不僅和我一起玩,還和我一起學習,更救過我的命,然後你再分別敘述這三件事情。由於上來有個綜述,所以這就是總分結構,與之類似的分總結構就不贅言了。咱還可以用你熟悉的理科思維來打比方:(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這叫並列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這叫遞進式;(形狀: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這叫總分式 什麼叫做語言特色呢?是指一篇文章語言表述風格區別於其他文章的表現。比如你對老師說你想上廁所: 「報告老師,我想上廁所」: 語言風格准確、簡潔、樸素。 「報告老師,早上吃了根爛香蕉,這會兒我肚子裡面翻江倒海,難以忍受,你看我頭上黃豆大的汗珠往下滾,我,我要出去一下」:語言風格形象、生動。 「報告老師,我肚子不太舒服,可以出去一下嗎?」:語言風格含蓄。 「喂,老師,我想大便」;語言風格粗俗無禮; 「報告老師,我的屁股想吐」:語言風格幽默。概言之:就是說話方式。 表現手法:是指在表達意思的時候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比如你要說一個蘋果很好吃。這個蘋果吃在嘴裡又甜又脆:正面描寫的手法我爸爸剛才咬了一口這個蘋果,迫不及待地又咬了一口:側面描寫的手法糖很甜,果仁很脆,巧克力很香,但是看到蘋果,我把它們扔一邊了:烘托的手法那苦瓜吃得我差點掉眼淚,吃了這個蘋果,我把吃苦瓜這事兒都忘了:對比的手法這蘋果看起來皺巴巴的,但是咬上一口,發現居然那麼甜:欲揚先抑的手法這蘋果的甜味兒在我舌尖跳舞,誘惑著我:修辭(擬人)的手法這蘋果大概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吃的蘋果了,皇上都沒吃過。:修辭(誇張)的手法 …… 表現手法很多,據這些例子是方便你明白這個概念 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這個怎麼解釋呢?這個蘋果圓潤光滑,飽滿勻稱,表皮黃里透紅,一個斑點都沒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這香味彷彿長了小手一般挑逗著你的嗅覺;吃起來又甜又脆,一口下去,整個口腔都充斥著甜蜜的味道。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這個蘋果的外觀、氣味、口感。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這個蘋果很好吃。 一個半小時的思考和手打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H. 語文閱讀題。
沒想到,為了一篇表揚稿,我竟和班長生起氣來。
前幾天,我班教室的一個破窗戶不知是誰修好,還換上了一塊新玻璃。我就根據這件事寫了一篇表揚稿,交給了班長李明,他是廣播室的播音員。李明接過表揚稿,看了看,媚頭一皺,便向廣播室走去。
中午的廣播結束了,沒有廣播我寫的那遍表揚稿。班長從廣播室出來 我就上前問他 李明 為什麼不播我寫的表揚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廣播吧 班長微笑著擺了擺手 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是的 開展 文明禮貌月 活動以來 學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揚的機會讓給了別的班 我理解班長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還是沒有廣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問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廣播吧!」說完,他臉紅了紅。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那篇表揚稿仍然沒有廣播。也許班長把這件事忘記了,也許是把那篇稿弄丟了,我生氣了。班長過去並不是這樣的。上學期,班上出現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過他的眼晴,他都寫了表揚稿。我記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筆錢,歸還了失主,班長知道了,馬上用午休時間寫了一篇表揚稿,及時表揚了這種拾金不味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麼(仔細 精細)!可是現在,他對工作卻這樣不負責任,對班級出現這樣一件好事,漫不經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為什麼不廣播我那篇表揚稿。
可是第二天,班長生病了,播音員由副班長擔任,我那篇稿子廣播了。我高興地迎住從廣播室走出來的副班長,伸出大拇指(誇耀 誇獎)地說:「副班長,你對工作真是認真負責啊!」接著,我把班長(放置 擱置)我那篇表揚稿的經過告訴了他。誰知,副班長聽了哈哈大笑說:「誰做的好事你還不知道啊?」「噢?是班長!」我這才晃然大悟。
1.給短文加個合適的題目,寫在文章上面的橫線上。
2.聯繫上下文,解釋下面詞語:
(1) 滿不在乎:
(2) 恍然大悟:
3.用「Ⅱ」把短文分為四段,並寫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認真讀讀文中兩處畫橫線的句子,聯繫上下文說說各反映了班長什麼內心活動:
第一處,班長想:
第二處,班長想:
5.下面的中心思想,你認為最准確的「√」。
反映了班長做好事不聲張 、不誇耀的好品質。( )
說明班長對工作不負責任,對班級的好事漫不經心。( )
贊揚了副班長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品質。( )
6、文中有五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改正。( )( )( )( )( )
7.請在第三小節的空白處加上標點。
8、劃去文中括弧內不恰當的詞
9、請寫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一)、一雙舊軍鞋
這是個彩霞滿天的傍晚。一位公安幹警來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問道:「師傅,上個星期是不是有位高個子的幹警來這兒修過鞋?」
鞋匠端(詳、祥)著眼前的這位幹警,遲疑了一下說:「莫非你是替他取鞋的吧?」
「是的,我是他的所長,請問要付多少錢?」
鞋匠漫不經心地從櫃台最下層取出那雙已修好的舊軍鞋。他隨口說道:「你就付三塊錢吧。」
所長付過錢,當他要接過鞋匠遞給他的那雙鞋時,雙手不住地顫抖。
「你……你怎麼啦?」鞋匠吃驚地問道。
「一位多好的幹警啊!」所長沉痛地說,「上個星期,在一次執行『嚴打』任務時,幾個歹徒被我們公安幹警圍困在一間(侖、倉)庫里,他奮不顧身地帶頭沖了進去,與歹徒展開了(搏、博)斗。就在這時,一個喪心病狂的歹徒引(暴、爆)了一捆炸葯,歹徒被炸死了,他卻不幸失去了雙腳……」
「啊---」鞋匠張大了嘴巴,呆住了。
所長用低沉的聲音接著說:「這雙鞋他已經用不著了,他特意讓我把錢還給你,謝謝了。」說完,大步走了。
鞋匠望著這雙舊軍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烏黑發亮。
鞋匠恭恭敬敬地把這雙舊軍鞋放在櫃台的最上層。他久久地凝視著,覺得只有這雙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
1、在文中括弧內選擇適當的字,把不正確的畫去。
2、從文中找出與下面詞語意思相近的詞。
注視----( ) 猶豫----( )
3、文中與「鞋匠漫不經心地從櫃台最下層取出那雙已修好的舊軍鞋。」照應的句子是
。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這雙舊軍鞋放在櫃台的最上層。他久久地凝視著,覺得只有這雙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此時鞋匠可能會想些什麼呢?
5、短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寫最讓你感動?多讀幾遍,再說說你的體會。
6、讀這篇短文後,對公安幹警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