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教學話題

語文教學話題

發布時間: 2021-08-06 10:42:58

㈠ 初中語文教學討論話題有哪些內容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師講生聽,以講代讀。由於受教學進度的限制和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不信任,教師往往越俎代庖,把自己認為的教學重難點條分縷析地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自讀的感悟、探究、發現,只是扮演了接收器的角色,這樣的語文課怎樣上?如果把自讀放在課內,時間不允許,對於較長或較難的課文更不允許。這樣自讀的效果必然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教師苦心經營,吃力不討好,學生積習難返,啟而不發,於是很多教師重蹈舊轍,採用了傳統的講授法。

其次是生講師聽,華而不實。這種課堂是以小組討論代替閱讀,表面看來教師不再獨霸講台,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你問我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活躍了,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教師拋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一聲令下,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響成一片,煞是熱鬧。這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耗去的時間是否值得,討論的效果到底怎樣。有些教師認為放手讓學生討論,自己就少講甚至不講,如此以來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對於學生討論內容的合不合理,有效無效,不作深入地調研,從而使教師獨霸講台演變成少數學生霸佔課堂的現象,形成讓更多學生永遠是觀眾、聽眾等無效討論教學現象,只追求表演作秀,不顧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次是以練代讀,本末倒置。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文本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以做閱讀短文的形式完成對文本的學習。在缺乏主體感悟、探究、發現的背景下,精講和多練就成了孿生兄弟。非多練不足以鞏固夾生的知識,非多練不足以彌補因缺少自讀而忽略的基礎與細節的知識,不足以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

由於以上原因,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出現了這樣的幾種現象:一是最糟糕的課堂,即少慢差費的課堂;二是最好應付的課堂,即按程序和模式操作的課堂;三是最功利化的課堂,即追求效率與效益的課堂。

㈡ 語文教學主題怎麼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㈢ 熱門的語文話題有什麼有關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的,社會教育前沿現在比較關注的話題

你好,那包括的很多。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方法,師生的互動等等
高中語文的教學,我校處於課改,我們的宋成偉校長親臨課堂,親自主抓,效果非常顯著。
教師課下集體備課。准備課件,准備學案,准備教學策略等等
課堂上,學生合作學習(師生合作 生生合作)自己動手查資料,組內討論研究,分工明確,人人有事情去做。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質疑,集中研究,教師點撥,啟發,學生自己解決等)自主學習(有些問題學生一個人靜靜的默默的自己就解決了,絕不影響他人)
教學的內容按照課標,課本,學生實際設計,人人能做課件,人人會做課件。課堂效率高,課堂生動活潑,人人參與到學習中。等等。這就是我們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高中部----奮發向上,團結協作,全力拚搏的集體。把入校一二百分的學生,打入二本、一本的行列。

㈣ 中學語文論文的熱門話題是什麼

語感方面,新課程的反思,新課程的教材建設,一般《語文學習》每年終了12期都有這方面的材料。

㈤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5)語文教學話題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㈥ 語文教學中如何確定討論話題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運用母語,指導學生通過語言的實踐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是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領悟語言、形成語惑,進而形成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葉聖陶先生曾說:"平常說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課堂討論,是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討論的話題,應該能有機地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較好地繼承語文教學重感受、重積累、重領悟、重運用的優良傳統.

㈦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困惑

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過一些盲從,有過一些困惑、思考和體會,今天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商討。
一、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了感悟在閱讀中的地位,無疑是尊重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尤其是漢語的習得規律。但是,感悟應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感悟是否能解決語文教學的一切問題?強調感悟,還要不要「訓練」?
有一段時間,閱讀教學中我套用別人的經驗,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點幾個語文基礎強一點的學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傾向,再讓學生個人讀、齊讀一下課文或段落,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錄像片斷一放,最後提一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幾分鍾,我來做一個無非是這個說得有道理,那個說得也正確的總結,一課就上完了。課後找學生談心,學生說毫無收獲。
這樣上課不是曲解了「感悟」應有的內涵嗎?那麼,「感悟」的內涵是什麼呢?
感悟是有層次的。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個學生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些家境貧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魯達重義輕財、懲惡揚善的行為肅然起敬,而那些少數喜歡恃強凌弱的學生可能會從鎮關西的慘死中吸取教訓。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經驗、感悟的直覺能力、閱讀的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探究、質疑,將感悟引向縱深。不僅要知道魯達具有嫉惡如仇的傳統美德,還要知道魯達為何要用拳頭而不是法律來懲治惡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們面對紛爭,還需不需要再用拳頭去解決問題。
感悟的方式是多樣的。讀,尤其是誦讀,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讀,還有聽、說等多種方式。聽別人朗讀,和別人交流閱讀心得,必然會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有益於對文本感悟的深入。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是必須徹底廢止的,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語言訓練是不應當廢止的。有效的感悟,離不開語言訓練。
感悟只是閱讀的初級階段。閱讀大多數不以滿足於感悟為目的。高質量的閱讀,尤其是創造性閱讀,僅僅只有感悟是難以實現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為主的閱讀活動,是閱讀的開始,而不是閱讀的終止,鑒賞、質疑才是閱讀的高級階段。僅有形象性的感受,沒有理性的思考,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說,目前高考中考閱讀命題的基本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說明一般意義上的感悟只是閱讀任務的一部分。僅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閱讀題大多數是不能完成的。
二、怎樣確定文本的地位
文本即通常所說的「課文」。推翻文本在閱讀教學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已形成共識。但怎樣確定文本的合適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無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無的點綴,成了閱讀教學引入話題的引子了呢?
縣市教研員下來聽課,我們通常是這樣來上課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有關文本的閱讀教學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拓展閱讀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模仿寫作發散思維訓練上。至於語文優質課競賽,那就更熱鬧了。又是多媒體,又是學生上台表演課本劇,甚至花七八分鍾讓學生討論與課文並無必然聯系的材料。四十五分鍾看錄像聽歌跳舞畫畫似乎什麼都有,惟獨語文沒有了。這樣上課,這樣的手段對文本的解讀、對語文素養的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一位優質課獲獎老師在上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時,花去近十分鍾讓學生繪畫以表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為什麼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詩句的意境呢?難道語文課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文本解讀雖然不是閱讀教學的唯一任務,但閱讀教學總是以一定的文本作為載體展開教學的。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放到一個可有可無的次要位置,隨心所欲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過程,是不是走入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誤區?
我認為傳統的閱讀教學有一條經驗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即領著學生讀進去,走出來。通過閱讀走進文章的內部世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單純地傾聽作者的言說,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文本作者對話。在這樣的進去和出來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的傳統經驗和新的課程理念是一致的。過去,只進去,不出來,是我們所否定的一種閱讀行為,可現在極端淡化文本閱讀的教學,則是根本不進去,不進入課文的內部世界,也就談不上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閱讀時間不足,解讀不夠深入,缺少內在體驗,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這樣的課堂雖然好看又有什麼用呢?
閱讀教學不是不可以進行拓展,不是不可以進行開放性思維訓練,讓學生看錄像繪畫等手段不是不好。然而,既然是閱讀教學,閱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感悟解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其他內容的引入都必須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必須為這個主要的根本的任務服務。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實現的有效途徑是豐富的語言實踐。閱讀課自然是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這種語言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技巧課,而是在血肉豐滿的閱讀教學中進行的,語言活動是在一種「場」、一種情景中進行的,正是文本的存在,才使得這個情景、這個「場」得以呈現。架空文本,淡化文本,能實現語文課的教學任務嗎?
三、教師在課堂上應起何種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體,已形成共識。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什麼角色,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呢?現在似乎很時興教師做學生的尾巴,做課堂的主持人,起串聯過渡的作用。這種做法是否符合課改的精神?
很多教師對學生不管是否獨到、是否有道理的見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價的贊頌。這對過去教師一言堂大搞話語霸權的做法是一種反動,但似乎又走到了問題的另一面。據說,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尊重學生理解和思考的權利,是為了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見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果是幼兒園,這樣做還說得過去。先讓學生敢說敢想,不要給學生思維套上一個個框子,本意是好的。但作為一個中學生,如果還只是滿足於讓學生敢想敢說而不追求說的質量和思維的質量,要求恐怕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們培養出來的將是一批敢說話,卻不會說話,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只是說一堆廢話或者胡攪蠻纏的「人才」。不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並非所有的答案都對;所有答案都可以,也並非所有答案的質量都一樣好。一個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盡力培養學生思維的質量,發揮教師的作用,盡教師的責任,那實在是一種罪過。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學生是罪過,培養出信口開河、滿嘴胡說的學生何嘗不是罪過呢。廉價的歌頌對於有一定認知水平的學生,尤其是有點思想的學生,即使不以為你是在調侃,是在惡意嘲諷,也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或不敢及時做出應有的反應,對學生的各種意見,無法做出恰當的評價,更不用說什麼點拔引導了。這一方面是教學機智問題,一方面也是自身內功的問題。而後者是更重要的問題。對話,已成為大家都接受的一個閱讀教學理念。但作為一種閱讀策略和閱讀教學的理念的對話,不應理解為師生之間的一種問答,而應該是雙方閱讀體驗、閱讀聯想、閱讀評價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對話總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見識的前提下進行的。真要和作者對話,和文本對話不是簡單的事情。連對方的思想都沒有弄明白,怎麼對話?教師除了參考書上的幾句話,自己對文本沒有一點見解,能和誰對話?用對話的理念指導閱讀教學,這要求教師自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閱讀,要有自己的個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見識。如果教師備課時還只是從教學參考書上販賣一點現成的東西,是無法和學生進行對話的。教師課堂上不能對學生的個性理解進行恰當的評價,只曉得一味肯定,實際上是由於教師沒有自己的個性解讀作為基礎。於是只能廉價歌頌,只能不著邊際地說幾句可有可無的話,只能王顧左右而言它。閱讀教學的發展,閱讀教學新理念的提出,閱讀教學的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比應試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練內功,就會暴露出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體的狀態,是教師的作用和責任之一。但有些教師,雖然有迫切地調動學生的願望,但卻缺少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課堂上盡管對學生百般鼓勵,大獻殷勤,學生卻不領情,不想主動,不願成為主體。這里固然有學生閱讀習慣、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但從教師的角度反思,還是缺少有效的操作辦法,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功力不夠。

㈧ 如何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設置話題

內容摘要:如何把把握語文課堂上的「度」?一個語文的閱讀課堂需不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學材料進行處理、對教學目標進行篩選、對教學方式進行設計?如果有了這些是不是我們的課堂仍是預設性太強?筆者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進行了有關問題的閱讀教學實踐和反思。以了解學生學情為科學合理設置話題的前提,以「用好、用足教材」來實現教學目標的追求,整個課堂流程設計從課文本身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心理體驗、思維方式出發,採用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呈現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對文本的個性理解,來探究學生和教師共同提出的話題:這就是「主話題」課堂的實質所在。
關鍵詞: 合理 主話題 引導 朋友 設置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無視學生思維的個體差異,對他們作出劃一的指導,使學生「臣服」於教參或教師揭示的文本意義和主題思想,學生豐富的感悟和認知便在同一化和標准化的釋義中磨滅殆盡。新課標的閃亮登場,無疑給了教師和學生廣闊的馳騁天地,「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主自己分析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得,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這成為闡釋新課標的理想境界。
然而,仔細而又冷靜地觀察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發現,單純追求讀者解讀的「學生中心主義」、課堂教學的「學生主導主義」(這里指一切由學生操作)的現象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案例1:課文《一夜的工作》,講課教師這樣安排他的教學過程。教師以適當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教師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學生先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逐步形成小組班級的學習主題;然後,學生按各自定向的學習主題進行研究性的閱讀。接著小組交流,並選代表參加全班交流。整個課堂由學生自己找到方向、自由討論、發表見解,並自我反省閱讀效果。
案例2:課文《獻你一束鮮花》的一個教學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馬上對作者的人生境界說形成了兩大觀點。一種是贊同,一種是貶斥。雙方展開了正反方辯論。氣氛熱烈,教師臨近下課時才止住辯論說:「今天的辯論非常成功;正方、反方誰是正確的?我認為大家都有道理,都是勝方!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論。謝謝大家的參與!」掌聲響起,課似乎圓滿結束。
教學中聽到的這兩個教學片段,授課教師都已經領會到了新課標的主要精神,勇於解放思想,學生活動充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教師從原來的「滿堂灌」一下子變成「滿堂聽」。課堂中的教師似乎害怕背上扼制學生思維創新的惡名,對學生的討論不聞不問或一味稱好。整個課堂缺少教師真正的設計指導和合理的交流評價,只看到學生熱熱鬧鬧地討論、發言和表演,卻看不到學生對文本的深刻挖掘。整個閱讀課堂「虛化」了。
1、教材處理散————失卻活水的涸轍之魚
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讓學生提出問題,但卻不能及時點撥指導、精心篩選,而是「從流飄盪,任意東西」,隨著學生散亂的提問和思路,熱烈討論和研究。一堂課下來,學生是主體是體現了,但留給學生的只有關於課本的散亂印象,所謂是「雪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沒有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就猶如沒有源頭活水的涸轍之魚,只能在自己小小的水坑中掙扎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