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句型語文

句型語文

發布時間: 2021-08-06 11:26:12

語文句式有哪些

1、【文言句式 】
2、【判斷句式 】
3、【無標志判斷句】
4、【被動句式 】
5、【倒裝句式】
6、【省略句式 】
7、【疑問句式 】
8、【否定句式】
陳述句,如:語文的句式有陳述句、祈使句等。
祈使句,如:給我一些優美的例句。
疑問句,如:語文有哪些句式。
感嘆句,如:語文的句式原來這么簡單呀!

② 語文句型

應該是吧...
疑問句分為一般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三種
反問句指「用否定語氣表達肯定意思,或用肯定語氣表達否定意思」
,這樣增強了語氣。
例:「我難道不是好學生嗎?」(句意:我是好學生)
「吸毒難道是正確的嗎?」(句意:吸毒是不正確的)
設問句指「自己提出問題,在文章後面自己給了回答」,起到了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還有設置懸念作用。
例:「春天在哪裡?春天在花朵里……」
什麼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
不是設問句和反問句,就是一般疑問句。
「這難道不是真理嗎?」是反問句。(句意:這就是真理!!)
應該是吧...
疑問句分為一般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三種
反問句指「用否定語氣表達肯定意思,或用肯定語氣表達否定意思」
,這樣增強了語氣。

③ 語文中有哪幾種句型

句子的結構類,即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分出的句子的類別。包括單句和復句,單句和復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類。

根據句子的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一個句子從不同的角度或標准看可以屬於不同的類別,例如「你看電影嗎?」是疑問句,又是單句、主謂句、動詞謂語句。「下雨了。」是陳述句,又是單句、動詞性非主謂句。

(3)句型語文擴展閱讀: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六種

一、主語:

1、定義: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

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B、一般表示謂語所說的是「誰」或「什麼」。

3、符號:雙行線 ═。

二、謂語:

1、定義:用來說明陳述主語。

2、特點: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充當。 B、一般表示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

3、符號:單行線 _____。

三、賓語:

1、定義:表示謂語動詞的涉及對象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B、一般表示謂語「怎麼樣」或「是什麼」。

3、符號:波浪線 ﹏﹏。4、凡能願動詞,如「希望、想、可以、說」等詞後面的一般都作賓語處理。

四、定語:

1、定義:用在主語和賓語前面,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名詞、形容詞、動詞、代詞充當。B、一般定語與中心詞之間有「的」字連接。

3、符號:圓括弧( )。

五、狀語:

1、定義: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前,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副詞、形容詞、動詞、表示處所和時間的名詞和方位詞充當。B、一般狀語與中心詞之間有「地」字連接。

3、符號:方括弧〔 〕。

六、補語:

1、定義:謂語後面的附加成分,對謂語起補充說明作用,回答「怎麼樣」、「多久」、「多少」(時間、處所、結果)之類問題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副詞充當。B、一般補語與中心詞之間有「得」字連接。

3、符號:尖括弧〈 〉。

④ 語文句式

1、【文言句式 】

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2、【判斷句式 】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2)、「......,......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3)、「......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3、【無標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4、【被動句式 】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5、【倒裝句式】

(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1)、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3)、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6、【省略句式 】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7、【疑問句式 】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8、【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42

⑤ 語文句型都有那些句式又分別是什麼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據用途或語氣分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叫陳述句。
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叫疑問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叫感嘆句。
二、句式變換
1、陳述句與被(把)字句的改寫:把陳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接受動作的詞調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將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動作的對象移到表示動作的詞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變換句式時必須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陳述句與反問句的改寫: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問號改成句號,並去掉「難道……嗎」和「怎麼……呢」語氣助詞。同樣,也可以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句號改成問號。為了加強語氣,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難道」、「怎麼」等語氣助詞。
3、肯定名改寫成否定句:表達一個肯定的意思,也可以採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課堂紀律。」可以改寫成「沒有一個人不奠定課堂紀律。」改寫後句子的肯定語氣要比原來的句子更強。改寫時要注意:雙重否定是表示進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須用上兩個表示否定的詞,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個否定的詞,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改寫:我們在寫話或寫作中,有時需要直接引用別人的對話,有時需要轉述。例如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子裡什麼也沒有看見。」這是直接敘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轉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來搖搖頭說,他在屋子裡什麼也沒有看見。」改寫時應注意三點:一是改換人稱,將對話中表示「誰」的人稱代詞改成「他」或「他們」是必動標點,將冒號改成逗號,雙引號去掉是適當地調整詞語,使句子通順。
5、因果句式的改寫: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結果關系來寫的。它有兩種形式:一是先因後果,二是先果後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但結果只能是一個。改寫時,可以用關聯詞,也可省支其中一個關聯詞,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變。
6、改變名中詞語的順序:例如「寶塔在夜色中顯得更加雄偉。」可改寫成「在夜色中,寶塔山顯得更加雄偉。」兩句都講寶塔山雄偉。「在夜色中」作為一個附帶成分起修飾作用。雖然句式改變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三、擴句和縮句
縮句,是把句子中的表示修飾或限制的詞語去掉,保留原來句子的主幹,縮成一個簡單完整的句子。縮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句子;擴句恰好相反,是在句子的主幹上增加一些恰當的修飾或限制性的詞語,是句子的內容變得豐富、具體和生動。擴句和縮句都 不能增加和減少原句基本成分,不改變原句的意思。
縮句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分辨句式,提出問題。先看看這句話是寫人還是寫景物的,然後可以提出「誰是什麼」、「誰干什麼 」或者「什麼是什麼」、「什麼干什麼」、「怎麼樣」來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進行詞語比較,找出主要詞語。
3、如果是否定句縮句,就要把否定詞一起寫出來,否則就會改變句意。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是進行句子訓練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修改病句,不僅可以提高我表達能力,減少病句,而且可以提高我們的分辨能力,發展思維。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詞語氨基酸不當、重復啰嗦、詞序顛倒、前後矛盾、分類不當、不合事理等等。修改病句,首先要找出病句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認真修改:最後要認真檢查句子意思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完整。要記住,修改病句必須遵循「不改變原意」這一原則。
五、關聯句
句子依據結構分類,可分為單句和復句。復句是能分成兩 個或兩個以上相當於單句的分段的句子。復句內的各個單句形式,叫做分句。同一個復句里的分句,說是的是有關系的事,它們又 是由關聯詞語連接起來的,因此也稱作關聯句。常見的關聯句有七種類型,每類關聯 句有它們自己常用的關聯詞語。
1、因果關系:因為……所以 因此 既然……就
2、條件關系:只有……才 只要……就 無論……都 不管……總
3、假設關系:如果……就 要是……就 哪怕……也 即使……也
4、遞進關系:不但……而且 不光……還 不僅……還
5、並列關系 :既……又 一邊……一邊 一方面……一方面 一會兒……一會兒
6、轉折關系:雖然……但是 盡管……還是
選擇關系:是……不是 寧可……也不 不是……就是 與其……不如
運用關聯詞語要注意以下幾點:
關聯詞語一般都對出現,只有少數單獨使用。(如「可是」、「而」、「因此」等)
關聯詞語大都有一定的搭配習慣,不能任意組合。
關聯詞語起連接作用,可以把兩句話並為一句

⑥ 語文中的句型

現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
分類與舉例說明1.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1: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可使報秦者」是「人」的定語例2:客有吹洞簫者。(蘇軾《赤壁賦》)釋為:吹洞簫的朋友例3: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例4: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文天祥》2.用"之"結句,「中心詞+之+後置定語」的形式。例1:「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鈷姆潭西小丘記》)例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例3: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四海之大」為大的天下例4:凌萬頃之茫然(蘇軾《赤壁賦》)釋為: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3.用「者」又用「之」。例1:「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例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例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4.「中心詞+數量詞」的結構。例: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應為:「一雙白璧」「一雙玉斗」)
用法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都應提到中心詞前邊來。另外,定語後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子,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定語後置」的三種形式,但在一個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切不可簡單地「對號入座」,而應從句子詞語間的結構關繫上進行深入思考,特別是要認真分析「者」的詞性和作用,否則極易出現錯誤。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理解判斷句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
動詞謂語句不是判斷句尤其是用「為」構成的句子有時與判斷句十分相似。例如:「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夫執輿者為誰?」這兩句中的「為」似乎都可以譯成「是」,因此有人把這樣的句子理解成判斷句。這是一種誤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漢語里,「為」是一個意義十分廣泛的及物動詞,對它的解釋應該根據文意而定。用「為」的句子屬於敘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斷句的「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實都還是敘述句。2、
語義上不表示判斷的句子不是判斷句例如下面的文句:「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蟹六跪而二螯。」這兩句都是名詞充當謂語的句子。但是很顯然,這兩句的意思並不表示判斷,而是進行描寫。因此盡管它們是名詞謂語句,但卻不是判斷句。

⑦ 語文各種句式有哪些

1、判斷句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2、陳述句

陳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陳述句又分為肯定的陳述句和否定的陳述句,簡稱為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

3、被動句

被動句就是「被」字句並舉例說明,被動句的注意事項,使用被動句的適宜情況。

4、省略句

省略是為了避免重復、突出新信息 並使上下文緊密連接的一種語法修辭手段。省略在英語語言中,尤其在對話中,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省略句是英語的一種習慣用法。

5、否定句

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須有否定詞,古代漢語中否定詞可以是副詞「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動詞如「無」。

⑧ 優美語文句型

用上一些修辭手法、用詞優美、揭示一定道理等等

熱點內容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