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語文2單元
❶ 語文八下1,2單元中心思想
1、《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這 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 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 文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移和事件發 生的先後順序來記敘。文章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還有一條內 在的暗線,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文中具體寫了四件事,從不同側面表現 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1)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表現 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2)為「我」改正解剖圖,體現了藤野先 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3)關心解剖實習,表現藤野先生對「我」的學 習一直關心、一直惦記,既熱情,又誠懇。(4)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表 現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文中還有白描的手法來勾畫人物的特徵。
2、《我的母親》作者是學者胡適。文章選自《胡適自傳》。這篇文章寫自己童 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表現了母親 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 從全文來看,課文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事: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 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寫母 親作為後母當家之難,主要寫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 的債主,表現了母親寬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與我的大嫂、二嫂相 處和如何對待他們妯娌之間的矛盾。這件事表現了母親容忍、溫和的性格。 (3) 寫母親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氣,直到叫那個說了不負責任的話的五叔當面認 錯賠罪才罷休。這件事表現了母親「剛氣」的一面。因此在為人方面,母親具有 克己謙讓,寬容善待,和睦仁慈的優秀品質。
3、《列夫· 托爾斯泰》節選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 記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 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 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間洋溢 著作者的無限崇敬與贊美之情。文章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 辭手法。
只找到這些,供參考,請採納
❷ 八年級語文下冊二單元課後詞語音形意
通假字:《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鼓瑟希(希通「稀」:
稀疏)
《寡人之於國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也(頒通斑:頭發花白)
《勸學》輮以為輪(輮通糅:用火使木彎曲)
雖有槁瀑(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性)
《秋水》不辯牛馬(辯通辨:辨別)
❸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課文有哪些
一1《藤野先生》2《我的母親》
· 3《我的第一本書》、4《列夫·托爾斯泰》、5《再塑生命》
·二 6《雪》、7《雷電頌》
· 8《短文兩篇》9《海燕》10《組歌》
·三 11《敬畏自然》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謎》14《大雁歸來》15《喂――出來》
· 四16《雲南的歌會》17《端午的鴨蛋》
· 18《吆喝》19《春酒》20《俗世奇人》 ·
· 五21《與朱元思書》、22《五柳先生傳》
· 23《馬說》24《送東陽馬生序》25《詩詞曲五首》
·六 26《小石潭記》27《岳陽樓記》28《醉翁亭記》
· 29《滿井游記》30《詩五首》
❹ 語文八年級下冊1~2單元的卷子
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測試卷
一、積累運用題:(37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8分)
熾熱( )朔方( )睥睨( )佇立( )
稽首( )祈禱( )膽怯( )饋贈( )
2、填空.(23分)
(1)《雷電頌》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課文節選自一部歷史劇_________.
(2)「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國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他的自傳體三部曲是: 、 、 .(3)《月》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分別是 、 、 ;愛情三部曲分別是 、 、 .
(4)《雪》選自 ,請再舉出該文集中的另一篇文章題目《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希望》、《風箏》《死火》《這樣的戰士》《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5)____________,後不見來者._____________,獨愴然而涕下!
(6) ,終歲常端正.
(7)海內存知已, .
(8)勸君更盡一杯酒, .
(9)我要看那滾滾的波濤,我要聽那……的咆哮,我要飄流到那 、
、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上去呀!
3、綜合實踐活動:(6分)
春天應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節.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留下過詠春、頌春、傷春、惜春的動人詩篇,現在,又到了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的季節,當你走出戶外,看到路邊的野花一夜間開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時飛過一隻又一隻小鳥,你的心中是否會涌動著一種渴望:讓我們去譜寫春的贊歌.
(1)請寫出兩句關於春天的詩句:
(2)仿句:
春天是四季的一個樂章, , .
(3)請發揮想像,寫出兩個關於春的擬人句.
例句:①春姑娘輕輕地飛來了,她飛過高山,來到江河,飛過森林,來到田野,把春風春雨送到人間.
②春花笑了,笑得春天都溢了出來,溢得滿地都是.
① .
② .
二、理解與探究:(63分)
(一)(19分)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著,也聽得他們嗡嗡的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起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唇上.這回卻是一個大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嬉笑.但他終於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為屋裡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爛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 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各有怎樣的特點?(2分)
2、 文章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麼?(2分)
3、 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了兩種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不同的感情氛圍,說說它們所包含的深刻寓意.(2分)
4、「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起來塑雪羅漢」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3分)
5、你怎樣理解「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2分)
6、文中劃線句子中「青春的消息」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是「隱約的」?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蘊育著生命;雪盡管堅定了人們的信念: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畢竟還不是生機盎然的春天,所以說這「青春的消息」是「隱約的」.
7、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8、本文與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寫了塑雪羅漢,兩文在寫到塑雪羅漢時的寫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2分)
寫法:《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塑雪羅漢僅僅是一筆帶過,而作者在《雪》中卻對塑雪羅漢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目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塑雪羅漢主要是為了反襯雪地捕鳥的樂趣,而《雪》中寫塑雪羅漢則是通過塑雪羅漢的一種缺憾美來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場作鋪墊.
9、請寫出含「雪」的兩句詩詞 (多寫多得分,最多2分)(2分)
; ;
; .
(二)(18分)
①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②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歡樂.
③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④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⑤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斗的歡樂:轟隆轟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⑥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⑦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來,而波浪一邊唱歌,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⑧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⑨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⑩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一——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雲,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⑾……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⑿一堆堆烏雲,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這些閃電的影子,活像一條條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動,一晃就消失了.
⒀——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⒁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⒂——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劃 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2、文中寫海燕「憤怒」而又「歡樂」,這是否矛盾?(2分)
3、文中「抱、甩、摔」動詞生動地表現了什麼?(2分)
4、「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這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具有怎樣深刻的寓意?(4分)
5、體會最後一段句子的含義.(2分)
6、文中海燕、暴風雨各象徵了什麼?(2分)
7、面對暴風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麼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雨」你是怎樣做的,請用一組排比句來表述.(3分)
(三)(12)
蛇高高地爬到山裡去,躺在潮濕的山谷里,盤成一圖,望著大海.
太陽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著,群山向天空中噴出熱氣,波浪在下面沖擊石頭……
忽然,在蛇所呆著的那個山谷里,天空中墜下一隻胸膛受傷,羽毛上染著 血跡的鷹……
它短促地叫一聲,墜在地上,懷著無可奈何的憤怒,胸膛撞在堅硬的石頭上……
蛇嚇了一跳,敏捷地爬開去,但是馬上看出,這鳥的生命只能維持兩三分鍾了……
它爬到那受傷的鳥跟前,輕聲說:「你要死了嗎?」
「是的,我要死了!」鷹深深地嘆了口氣,回答說:「我美好地生活過了!……我懂得什麼是幸福!……我英勇地戰鬥了!我見過天!你是不會那麼近地看到天的!唉,你這可憐蟲!」
「那有什麼了不起!我在這里很好,又溫暖,又滋潤.」而且它想:飛也好,爬也好,結果還是一樣,大家都要埋入黃土,都要化為灰塵……
但是那勇敢的鷹忽然抖擻精神,微微挺起身來,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陰暗的山谷氣悶不堪,散發出腐臭的氣味.
鷹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來……「啊,要是能夠再飛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麼好啊!我要把敵人緊緊壓在胸膛的傷口上……啊,戰斗多麼幸福啊!……」
1.甲文中的景物描寫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寫所起的作用有同有異.相同的是設置背景、渲染氣氛和象徵社會現實;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英雄形象,乙文映襯鷹的思想境界.
2.甲、乙兩文在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時都用了象徵和對比的寫作手法.
3.甲、乙兩文在塑造海燕和鷹的形象的過程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基調有所不同.甲文豪壯激越,乙文悲壯.
4.甲、乙兩文在塑造兩個藝術形象時,主要描寫了海燕的行動和鷹 的語言.兩文在描寫中運用了引用、反復、對偶、對比、擬人和比喻等修辭方法.
5.鷹說:「我見過天!」這句話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寫海燕的高傲
和歡樂兩個詞語來進行表述.
(四)父親的冰糖葫蘆(14分)
1992年春節前夕,因為有許多事情要處理,一直到臘月三十我才坐上了回家的列車.車窗外大雪紛紛揚揚,漫山遍野銀裝素裹,我很激動——一半緣於美麗的雪,一半緣於已經一年多沒有見到的父母.
下了火車又換乘汽車,在鄉政府門前停下來時已經是下午5點了,家在6里外的農村,我只能步行回家了.下了車,街上人很少,不遠處有一個人正推著自行車賣冰糖葫蘆,插在草桿子上的冰糖葫蘆依然紅得耀眼,賣糖葫蘆的人身上落滿雪花,被許多小孩圍在中間.糖葫蘆賣得很快,他有點應接不暇,有的小孩趁機抓了糖葫蘆就跑,他也不敢攆.我想起小侄女葉子,該3歲了,很愛吃糖葫蘆,於是我走上前去.
但突然之間,我被自己的發現驚呆了,父親?那賣糖葫蘆的長者竟是父親!我呆了半晌,才喊了一聲:「爸」.父親回過頭來,發現是我,滿臉的笑容將原本滄桑的臉擠得更皺,眉上臉上的雪花簌簌消融成水.我的嗓子彷彿被什麼東西堵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沒想到久別的父親竟這樣與我見了面.
一會兒功夫,糖葫蘆就賣完了,我們一起回家,我想馱父親,但父親執意要帶我,他說:「你坐那麼長時間的車,太累了.」就這樣,我們父子倆在漫天風雪中回到了家.
家裡到處堆著山楂,我問母親:「下這么大雪,父親怎麼還去賣糖葫蘆?」兩年前的一場車禍使父親原本強健的身體變得衰弱,更何況,年齡不饒人.
母親說:「你爸是去接你,順便賣賣糖葫蘆,也不知你到底哪一天回來,已經連續好幾天了.」
我的鼻子一酸,轉身進屋去和葉子玩.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5點多鍾,我正在酣睡,被母親推醒;原來父親已經在做糖葫蘆.母親讓我去幫忙.
我到廚房時,父親已經將糖葫蘆做好了.放在案板上涼著.我說:「大年初一為啥還去賣冰糖葫蘆?」
沉默了半晌,父親說:「過年哩,娃娃都有壓歲錢,大年初一吃的東西好賣!」
「為掙幾個錢連年都不過啦!」我心疼父親.
父親無語,自顧自將冷卻的冰糖葫蘆收入紙箱,拿了插葫蘆的草桿子,往自行車上扎.
母親讓我陪父親一塊去,我正要穿大衣同去,父親卻說:「你不用去啦!一會兒就完.」說完,用一根粗繩將腰中的棉襖一捆,推著車出了門.
父親走後,我和母親閑聊,又問母親:「大年初一也去賣糖葫蘆,不值!」
母親說:「孩子,你爸還不是為了你!」
「為了我?」我很驚訝.
「年前你來信說,年後想和梅子結婚,你爸尋思著,你工作才兩年,梅子剛工作,你們沒有錢,梅子那麼嬌貴的女娃子,不嫌你當教師的清貧,可我和你爸過意不去,我們想攢點錢,給梅子買個項鏈,買個戒指,城裡興這個.哎,俗話說:人過40不學藝,你爸做了一輩子廚師,60多歲的人,又要學做糖葫蘆,可真難為他啦,剛開始不會做,要麼把糖燒焦,要麼做得太軟,糖葫蘆粘在一起了.一次你爸去賣糖葫蘆,做得太軟,拿在手裡糖往下掉,兩手都是糖,粘得連錢都沒法給人找……」
不等母親說完,我就推車出了門.
果然在鄉政府門前找到了被許多小孩圍住的父親.正忙著賣糖葫蘆的父親抬頭看見我時臉上有一種極復雜的表情掠過,窮於應付的他對我說:「你來收錢.」
賣完後剛回到家,父親說:「我再做一些,今天能賣!」說罷又鑽進了廚房.
但是第二次賣得並不好,剩下許多.
晚上,侄女葉子喊著要吃糖葫蘆,父親取了一支,小侄女拿著笑了.父親給了我一隻,說:「快吃,多吃幾根,今天賣不完,明天就沒法賣了——鮮也不鮮了.」看著剩下的那一大堆冰糖葫蘆.我發愁了,母親說:「沒事,賣不成咱自己吃,去年一個冬天我和葉子沒少吃你爸賣剩的糖葫蘆.」我手裡拿著一個鮮紅晶瑩的冰糖葫蘆,那鮮紅是血的顏色,那晶瑩是汗的光澤,咬了一口,又酸又甜,我不禁掉了淚.
過完春節我要離家時,父親拿出新新舊舊的2000元錢塞到我的手裡說:「給梅子買個戒指,買串項鏈.」拿著錢我心裡酸得難受,我實在沒有勇氣告訴白發的父母,這錢已經沒有用了:就在我回家的前兩天,梅子因為我沒有給她買個訂婚戒指就與我吵架,後來又提出了分手.
「都說冰糖葫蘆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甜裡面它透著酸……」每當這首歌響起時,我就想掉淚.
1、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為什麼「非常激動」?(2分)
一半緣於美麗的雪,一半緣於一年多沒有見面的父母.
2、第(3)段中,我見到父親,為什麼「驚呆」了?(2分)
沒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與闊別一年多的父親見面,更沒想到在這漫天風雪的日子裡父親還在賣冰糖葫蘆.
3、第(3)段中,「我的嗓子彷彿被什麼東西堵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2分)被父親辛勤的勞作所感動.
4、第(4)段中,「我想馱父親,但父親執意要帶我」表現了父子二人什麼樣的感情?(2分)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
5、父親為什麼要去賣糖葫蘆?(2分)想給兒子結婚攢點錢.
6、父親學做糖葫蘆是否容易?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不容易.「父親剛開始不會做,要麼把糖燒焦,要麼做得太軟,糖葫蘆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軟,拿在手裡,糖往下掉,兩手都是糖,粘得連錢都沒法給人找.」
7、「我」手裡拿著父親賣剩的冰糖葫蘆,為什麼說「那鮮紅是血的顏色,那晶瑩是汗的光澤」?(2分)冰糖葫蘆里凝結著父親的血汗.
八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答案
一、積累運用題
1、略 2、(4)《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希望》、《風箏》《死火》《這樣的戰士》《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3、(1)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2)春天是孩子的一個夢想,春天是人們的一個希望.
(3)略
二、理解與探究
(一)
1、滋潤美艷(優美);冰冷、堅硬、燦爛、如粉如沙,獨立不羈,昂昂向上,孤獨寂寞(壯美)
2、雪的不屈精神
3、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斗爭品格.
4、比喻、孩童的歡樂.
5、獻身和堅強不屈精神.
6、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蘊育著生命;雪盡管堅定了人們的信念: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畢竟還不是生機盎然的春天,所以說這「青春的消息」是「隱約的」.
7、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對冷酷現實社會的反抗斗爭品格.
8、寫法:《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塑雪羅漢僅僅是一筆帶過,而作者在《雪》中卻對塑雪羅漢的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目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塑雪羅漢主要是為了反襯雪地捕鳥的樂趣,而《雪》中寫塑雪羅漢則是通過塑雪羅漢的一種缺憾美來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場作鋪墊.
9、獨釣寒江雪 青海長雲暗雪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遙知不是雪
(二)
1、比喻、擬人,勾勒出海燕矯健高傲、銳不可當的雄姿和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
2、略 3、猖狂的氣焰
4、比喻、擬人、反復,寫出了海燕對革命前途的高度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5、表達了自信豪邁的戰斗情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6、象徵了席捲一切的革命力量. 7、略
(三)
1、象徵社會現實;英雄形象 2、象徵 對比 3、豪壯激越 悲壯
4、行動 語言 擬人 比喻 5、高傲 歡樂
(四)
1、一半緣於美麗的雪,一半緣於一年多沒有見面的父母.
2、沒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與闊別一年多的父親見面,更沒想到在這漫天風雪的日子裡父親還在賣冰糖葫蘆.
3、被父親辛勤的勞作所感動.
4、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
5、想給兒子結婚攢點錢.
6、不容易.「父親剛開始不會做,要麼把糖燒焦,要麼做得太軟,糖葫蘆粘在一起了.」「有一次,做得太軟,拿在手裡,糖往下掉,兩手都是糖,粘得連錢都沒法給人找.」
7、冰糖葫蘆里凝結著父親的血汗.
❺ 八下語文第二單元課文
魯迅的《雪》
1
象徵意義:
北方雪象徵不對惡勢力妥協的頑強的中國人。
2語言賞析(不一一列舉)
擬人: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寫出江南的雪的滋潤細膩純潔。
排比: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 ,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 。
對比:拿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對比,突出北方雪的(如粉,如沙,決不粘連)獨立、蓬勃、頑強、雖然孤獨但是不屈不撓的精神。
3
寫作背景:
《雪》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寫於北京,當時魯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這時正值「五四」退潮時,他以優美的藝術形式記錄他當時彷徨、苦悶、希望能找到未來的心情。
魯迅是五四運動中斗爭最徹底和影響最廣的作家,這時魯迅的思想基礎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進化論為基礎,從現實的斗爭要求出發,站在革命民主主義立場上。一方面在1919年已經歌頌了人民創造的「新世紀的曙光」,另一方面到1923年還沒有擺脫對人民力量估計不足的弱點,認為「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1924年到1926年「五四」新文化思潮的降溫使得魯迅也有了一些苦悶與彷徨。這時的作品以內心抒發為主,交織著嚴肅的自製和不倦的戰斗,感受非常深切,探索非常艱苦。這種感受和探索正是動盪的時代生活的產物。在新文學統一戰線內部日趨分化的時候,進步的知識分子由於沒有認清前進的方向,大都抱有同樣的苦悶。不過魯迅的苦悶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深得多
中心思想:
《雪》中不僅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也體現了存在於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樣的沖突。他感到黑暗勢力的濃重;同時又覺得戰斗的不能鬆懈。雖然景物清新,格調明麗,卻寄意深遠,一絲淡淡的憂郁緩緩地流淌出來。
郭沫若的《雷電頌》
1
象徵意義:
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2
語言賞析
這段獨白想像瑰麗奇特,氣勢宏偉壯闊,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詩學風格。作者進行大膽的藝術虛構,上天入地,馳騁想像,運用誇張、象徵等多種表現手法,使屈原和急風、怒雷、閃電這些宇宙偉大的自然力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批判一切污穢、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作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顯得更加光彩熠熠、沉雄悲壯。
3
中心
這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屈原召喚著風暴雷電等雄偉的自然力量,他與風暴雷電已完全融為一體!讓我們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讀課文,走進屈原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這雷與電的洗禮。本文展現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銳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寫作背景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斗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著斗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雷電頌》是作者描寫屈原在自尊的靈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叩問天地表達自身理想的宣言書。「獨白」以詩意化的語言賦予自然雷電以神力,讓雷電化作手中的倚天長劍,去劈開黑暗,去焚毀這黑暗中的一切,《雷電頌》淋漓盡致,不可遏止地抒發了屈原熱愛祖國、堅持正義、渴望光明、反對黑暗的理想與要求。《雷電頌》是正氣歌,它以史為題材,以劇為形式,以詩為靈魂,「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的時代里」,表現了抗戰時期人民抗戰要求和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
海燕
1
象徵
海燕象徵勇敢的精靈 不朽的形象
——《海燕》藝術手法賞析
這是一篇散文詩,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歌的表現性的特點。刻畫了勇敢的精靈——海燕的戰斗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不朽的形象和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以下我們一起來學習全文是如何運用多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主題的。
2
語言:反復 對比 烘托
一、 運用象徵,托義於物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象徵的概念,它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就本文而言,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雖然俄國革命運動不斷高漲,但沙皇的反動統治還比較強大,人民的言論還沒有自由,因此作者通過這種方式與統治階級進行斗爭。
文中出現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徵意義,而且通篇的象徵義只是蘊涵在形象之中並沒有揭示出來。海燕象徵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大海及波濤象徵了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徵席捲一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風暴;太陽象徵光明的未來;狂風、烏雲、雷電象徵丑惡而又虛弱的沙皇反動勢力;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時,這些象徵義隨著形象的發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漸趨完整,隨著情節的發展愈來愈鮮明突出;烏雲、狂風則是作最後的垂死掙扎。這樣作品就動態地呈現20世紀初俄國形勢的發展趨勢,而大海熄滅閃電的情景有力的預示著反動勢力的最終結局——那就是滅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就由此透露出來。
二、 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為了表現海燕的英勇戰姿和對暴風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的海面變化作為烘托,詳細描繪了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之時、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等三個海面景象,寫出了當時斗爭環境的惡劣,反襯海燕的英勇形象。並且把海燕的形象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海燕的勇敢、樂觀。另外,又以風、雲、雷、電一齊出擊來烘托海燕已經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三、 語言優美,增強氣勢
散文詩由於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因此有它的獨特之處。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一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的「直沖向烏雲」。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使形象更為鮮明。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斗召喚。
當時的形勢決定了這種極富戰斗激情的文章是很難在報刊上發表的,正是文中通篇採用的象徵手法,再加上當時審查官的疏忽,《海燕》這篇文章終於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彼得堡《生活》雜志上,也正是這個原因《生活》雜志被查封了。
春天的旋律 革命的宣言
——《海燕》賞析
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
寓情於景、借景述懷是《海燕》的基本藝術方法。正如高爾基說的:「用象徵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簡潔地說出你想說的東西」,「在象徵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內容」。作者依據自己的美學選擇,賦予筆下的自然景觀以各自不同的象徵意義,並藉助比喻、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段,使象徵的主客體之間達到天衣無縫、自然和諧的境地。讀者雖滿眼是大海暴風雨前的景象,透過紙背,看到的卻分明是一幅革命與反革命殊死較量的戰斗畫圖。在作品中,烏雲、狂風、雷聲、閃電象徵沙皇專制統治,代表黑暗的反動勢力。「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這些文字明寫風暴來臨前的自然氣象變化,暗指黑暗勢力的相互勾結、對革命運動的殘酷鎮壓以及最後的垂死掙扎。隨著革命形勢的高漲,敵人的鎮壓愈益猖狂,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革命暴風雨的來臨之日,就是反動派的滅亡之時。與此同時,海鷗、海鴨、企鵝則象徵害怕革命、目光短淺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者。面對暴風雨的即將來臨,海鷗「恐懼」「呻吟」,試圖逃避,「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呻吟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企鵝也無比「愚蠢」「畏縮」,以為「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就能避開暴風雨的沖擊。這些動物心驚膽顫、張惶失措的情態,正是資產階級和改良主義者害怕革命、貪圖安逸,只想保全自己這一心態的真實寫照,真實地反映了1905年前後俄國資產階級對待無產階級革命的態度,字里行間,寄寓著作者無情的嘲諷和蔑視。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徵日漸覺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風雨象徵就要來到的革命紅色風暴,太陽象徵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海燕象徵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輝形象。作者滿腔熱情,贊美大海,贊美海燕。在烏雲翻滾、白色恐怖猖獗的險惡環境中,與海鷗們的怯弱、驚恐形成鮮明對照,大海翻起「白沫」,捲起「波浪」,發出歌唱,以英勇的迎戰姿態「沖向空中去迎接雷聲」,並把「金箭似的閃電」「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勇敢、熱情、憤怒、歡樂,「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大海的主動出擊,與雷聲、閃電決一雌雄,海燕的興奮活躍,熱烈渴望暴風雨的來臨,正是革命人民和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革命堅定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丑,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一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徵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一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
中心:突出海燕 的勇敢 、高傲 、自信、 頑強 、充滿鬥志 、大無謂 、不屈不撓
背景
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1901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鬥的時候。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丑惡嘴臉,就寫下了《海燕》這篇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