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說課教案

語文說課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8-10 03:53:39

Ⅰ 小學語文說課應怎樣

一、說課的概念

什麼是說課?簡單地說,說課就是在授課教師備課的基礎上,用一定的時間向同行、評委、專家等系統地陳述自己的教學設想以及理論依據,然後由聽眾評議,以此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

二、說教材

小學語文教學是憑借教材為基本載體進行的,教材既是學生學習的對象,也是教學的基本要素,更是教師上課的依據。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地解讀、鑽研、分析,是說課者設計好每節課的基礎,是課堂實施成敗的關鍵,同時也是說課成功的關鍵。說教材,到底說些什麼呢?在小學語文說課中,「說教材」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說清課文的位置;簡介課文的特點;說清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語言特色。

三、說目標

說教學目標首先要清楚確定目標的依據。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學段目標、單元教學要求及課文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目標的完整性, 即教學目標應體現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內容。在寫教學目標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用「學生學到什麼、獲得什麼」來表達,切不可用「教師教什麼、怎麼教」來表達。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針對性強,可操作。

四、說重點、難點

能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准確、恰當地確定教學重難點,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因此, 說課時必須把重難點說清楚、說准確。怎樣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課文特色中確定;從課前預習檢查中確定。

五、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要說明總體的教學構想、具體的教學流程(導入、講解、結束) 以及重難點的教法等方面的設計,以及各自的理論依據,讓實踐線和理論線相輔相成。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分析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這一過程可以表現出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通過對教學過程的闡述,可以體現出說課者的教學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具有藝術性。

Ⅱ 小學語文說課

(一)說課應注重什麼

一般說來,說課應注重以下幾點:

1.說課要突出一個「新」字

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只有創新才能突出說課的藝術。「新」是說課成功的關鍵。「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鋪直敘。

結構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練習新——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智慧。

手段新——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圖文並茂。

設計新——從導入新課、展開新課、鞏固新課、結束新課等幾個懷節,要環環緊扣,具有新意。

開始新——從開講藝術到結尾藝術要吸引聽者,引起共鳴。2.說課要體現一個「美」字

美是藝術的核心,說課要跟講課一樣處處體現美,給人美的享受。

內容美——教師要善於從教材里感受美、提煉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語言美——教師語言美是決定說課成敗的關鍵。

情感美——情感是教學藝術魅力形成的關鍵因素,沒有強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課說得成功。

板書美——板書是教師的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它以獨特的魅力,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教態美——教態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教態美可以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

3.抓住一個「課」字,突出一個「說」字

說課,要用一節課1/4~1/3時間說出一節教學環節齊全的課,必須經歷完整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常規課課型來說,要經歷「鋪墊——新授課——舉例_鞏固——置疑——小結——練習」等過程,對採用目標教學法的課程來說,要經歷「目標呈現——揭題展示——反饋矯正——課堂練習」等過程。因此,說課者要根據課型抓住這節課的基本環節去「說」,說思路、說方法、說過程、說結構、說內容、說訓練、說學生。無論說什麼,都要說得有理有據,使聽者叫好,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目的。
在說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說課」不等於備課,教師千萬不能照教案去說。(2)「說課」不等於講課,教師不能視聽課對象為學生去說。(3)「說課」不等於背死課,教師不應將事先准備好的「說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4)「說課」不等於讀課,教師不能拿著事先寫好的材料去讀。因此,教師在說課時,要緊緊圍繞一個「課」字,突出「說課」的特點,完成說的過程。

4.遵循「課」路,選准「說」法

教學思路是教師課堂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教師實施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想。教師講課時,要緊緊圍繞教學思路進行,教師在說課時,當然也要環環扣住課堂教學思路展開。能否圍繞教學思路實施「教」法,能否圍繞教學思路展開「說」法,無疑是教師授課和說課成敗的關鍵。誠然,說課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說」。說理、說實驗、說演變、說現象、說本質、說事實、說規律,正面說、反面說,橫向說、縱向說,理論聯系實際說等。但無論怎麼「說」,都要遵循課堂教學思路這一主線去「說」。
5.變換「說」法,找准「說」點

說課的對象是聽眾,而不是授課的對象學生。這些聽眾可能自是說課的評委、本學科的教師、本教研室的教師、其他學科的教師及教務科、教育研究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但無論怎樣,這些聽眾都竭力站在學生角度去對待說課者所說的課,去審視教法的採用,教學重難點的突出、突破,教學環節的把握等。因此,說課者必須置於聽眾思維和學生思維的變化處,站在備課講課的臨界點,變換「說」位,編寫「說」案,研究「說」法,找准「說」點。

6.把握「說」度,把課「說」活

說課的重點應放在說清思路、說清教學過程、說清教學方法;而講課的重點則應放在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反饋教學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換句話說,說課重理性和思路,講課重感情和實踐。因此,用極有限的時間完成說課,必須詳略得當。那麼,如何把握「說」度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因「材」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選取「說」法,把課「說」活。說出該課的特點和特色,把課說得有條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說得生動有趣、繪聲繪色,使聽眾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聽眾都有「詞已盡意無窮」的感覺。這就要求說課教師認真鑽研說「材」說「案」,靈活選用「說」法,准確實施「說」程,這樣,才能把課「說」活。

7、語氣得體、內容不失真

聽說課的對象是評委,是領導等,都是成人,說的語氣、稱呼要得體。雖然聽課者是成年人,但他們還ui竭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聽說課,去審視說課者的一字一句、一舉一動,包括組織過程、參與過程、教法的採用,因此,說課時要真是體現教學設計的理性思路、教學的過程、方法的選擇,又要注意說課時的語氣、稱呼、表情要得體。

8、說出特點、說出風格

說課的重點應放在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反饋信息、提高教學效率上。說課要重理性,講課注意感性和實踐,因此,用極有限的時間完成說課內容不容易,必須做到詳略得當、簡繁適宜、准確把握說度。說得太詳太繁,時間不允許,也沒必要,說的過略過簡,說不出基本內容,聽眾無法接受。那麼,如何把握說度呢?最主要的一點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說法,把課說活,說出該課的特色,把課說得條理清晰、法度適宜,說得生動有趣,人情人理;其次是發揮個人的特長,說出個人的風格,這就把握了說課的度。
(二)說課的藝術

教師,作為說課活動的主體,必須努力使說課的每個環節到位,做到「說深」「說實」「說准」「說精」,把握好說課藝術。

1.說標准要「深」。

任何一門學科,都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每節課的內容都是這個體系中的一個「小分枝」。就語文學科而言,它要求教師在說課前就一節內容出發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課程標准中的位置,看看課程標准對這節所在單元及所在課文的要求,然後順藤摸瓜,准確把握課程標准對這節課的要求。至此,這節課的教學目的、重難點就可隨之確定了。反之,脫離課程標準的說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會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2.說方法要「實」

這個方法既包括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這節課上要掌握的學法。只有教法得當、教師才能有條不紊地施教;只有學法合理,學生也才會興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當、學法合理,我們教師在備課說課時必須要「實」。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依據「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十六字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及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結合等教學原則來確定教法、教學手段和學法。作為教師還要有全局觀,樹立面向個體學生的思想,實行分層優化,採取建立幫帶小組,實行小組討論等方法,促優生提高,幫差生轉化。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必須找准出發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3.說習題要「准」

課堂練習與課後作業是檢查課堂教學效果和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手段。因此習題的設計一定要「准」。既要准確體現該節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又要與考試(中考、高考)題型、難度相吻合。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時,教師設計這些習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層設計、區別對待,真正做到使「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4.說程序要「精」

說課堂教學程序與前三項比起來,應說得詳細些,因為課堂教學程序的設計和安排既是說課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是貫穿整個說課過程的一條主線。但說課畢竟不同於授課,因它面對的是與說課者水平相當的教師,因此說課堂教學程序時無需將教案全搬出來,而要做到一個「精」字。具體地講:一要說出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和環節;二要說出處理教材、教法和學生實際之間聯系的方法;三要說出對每個環節、每個層次、每個步驟的設想和安排及這樣設想和安排的依據;四要說出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好關鍵點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說出習題設計和板書以及設計的意圖、目的和理論依據。只要將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使人聽明白,即可達到教研交流的目的。說課,作為教研活動的一種形式,它要求教師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只要深鑽標准,細研方法,優選習題,精琢程序,就能保證說課質量;只要持之以恆,堅持說課,就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改形勢。

Ⅲ 馬上要參加說課環節了,現求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和教案 盡量簡單點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找資料,版本符合上面的課件,教案,課堂實錄什麼的很全面的。 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就從上面下載資料的。

Ⅳ 小學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熱點內容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