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中班數學課程

中班數學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8-12 21:55:25

❶ 幼兒園中班數學主要學習什麼內容

幼兒園中班數學主要學習內容如下。

1、讓孩子認識1-10以內的數字回,理解數字的含義,答並學會用這些數字去表示物體的數量。

2、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感知和體驗10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3、能根據不同的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可以按照兩種屬性(大小、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

4、認識、比較物體的寬窄,並將物體按寬、窄排序;引導幼兒仿照ABB的規律給物體排序,並能發現規律知道接下去該排什麼,中間漏掉了什麼。

5、能從各個方向說出物體的位置,並能區別第幾和數量幾的不同,如第5和5個是不同的。

6、能准確說出10以內的單數、雙數,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能分辨10以內最大的單數、雙數和最小的單數、雙數。

(1)中班數學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知識學會學好的前提,自己的主動能力,或是幼兒園小朋友家長的推導作用。無論自己學會學好幼兒園知識,還是課外總結能力,自己的主動能力最為關鍵。

幼兒園課前預備能力,有句諺語說:事無成敗,預備最先。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幼兒園小朋友的理論知識的初步認識,理論知識的定義。

❷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程內容有哪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內容如下: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等若干)。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

4、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系。

(2)中班數學課程擴展閱讀

教法說明

1、情景創設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用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游戲法:「富教育於游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❸ 中班康軒中班數學課程目錄

教育價值:
1、提高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增強幼兒身體素質

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上半學期???,可是每個幼兒園都有不一樣的教材耶…… 給你個網站吧、中國兒童教育網。http://www.cnfirst.net/et/yeyzbsxja/index.html 裡面找符合你學校的哦……

❺ 急需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6以上的分成

❻ 中班數學課程詳細的《比較粗細》

活動目的: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版.活動准備:准權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2、 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說一說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4、 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並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5、 分組操作:(1)、從奇妙的口袋裡摸出粗或細的物體,(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1) 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2) 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並排序。

❼ 中班數學課「找不同」教案

幼兒園數學教案:找不同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數量屬性找出不同類的物體,並嘗試說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2、了解同樣的東西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徵,並嘗試說出它們的特徵。
3、培養幼兒的操控能力。

二、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五色花」卡、「蘋果藍」(果籃內放入4個蘋果,3大1小)、自備一套「找不同」游戲卡。
2、學具准備:「五色花」卡、「蘋果藍」。
3、電子課件。

三、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小朋友們好,你們看今天天氣可真好呀!老師開著火車帶你們到公園里走走好不好呀!看看那裡面都有些什麼。
小火車游戲:教師當火車頭,做出車輪轉動的手勢,幼兒排隊模仿教師。教師:「嗚嗚.......」幼兒隨之模仿。教師:「小火車快快跑」,幼兒隨著教師快跑起來。教師:「小火車慢慢跑」,幼兒隨著教師慢走,使其感知快與慢的不同。
2、集體活動:
(1)找不同。教師:「我們終於到了,小朋友們快看公園里有好多的花呀!快看看都有什麼顏色的呢?」教師將「五色花」卡中的小花拿出,擺在桌上,教師:「可真多,有紅色的、黃色、藍色的」,請幼兒找出與其他三朵花不相同的一朵小花,並說出不同之處。
(2)教師拿出「五色花」卡,把不同顏色的小花分成三組擺在桌上,其中有兩組小花的數量相同,有一組小花的數量與這兩組不同。請幼兒找出不同的這一組,並分別說出三組小花的顏色和數量。
3、游戲活動。
游戲「五顏六色」。請幼兒將小花貼在胸口,並跟隨音樂起舞,當音樂停止時,根據教師口令將不同顏色的小花簇擁在一起,最後教師根據顏色的多樣性評選出最美麗的「花束」。
4、課件
請幼兒觀察大屏幕上的課件,一同互動「收拾襪子」,從上面的圖中找出和上面的襪子數量不同的那種襪子連線。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四、活動延伸:
1、在生活中尋找不同數量或不同類的東西。
2、教師准備了一套「找不同」的卡片,放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可以在區域活動的時候繼續「找不同」。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❽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各數及計數單位「一(個)」「十」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學生的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掌握數概念。
主題圖「百羊圖」為學生數數提供了現實素材,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並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估計意識。
例1通過讓學生數數量是100的不同物體,使學生學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學生的經驗,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拐彎數」。第一幅圖展示了學生在已有的2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下一個數,數到29時下一個數是30,突出了難點的教學;第二幅圖加深了學生對100的認識,突出了數的本質;第三幅圖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十」的認識,引出新的計數單位「百」,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十」與「百」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再次了解整十數的順序。教材編排中從直觀、無結構的學具(一堆小棒、第納斯木塊等)到直觀「結構化」的學具(10根一捆、10個一列),使學生充分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做一做」第1題意在引導學生在數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彎數」(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第2題讓學生自由地數泡泡,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地數,豐富學生數數的經驗。
例2教學數的組成,教材在編排中分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和一般數的組成。教材通過讓學生說出擺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過程,使學生藉助直觀、「結構化」的學具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既加深了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計數單位「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重難點突破
1.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並在「數」的過程中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突破建議
(1)課前應准備好方木塊、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較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學生從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數數的活動中抽象出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2)為學生獨立地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學具(小棒、方木塊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在充分數的基礎上,應向學生展示數數的過程(可用實物投影或課件展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數,數到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為了突破數數過程中「拐彎數」的難點,每數到「幾十九」時,教師可用「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突破數數的難點。
(3)引導學生概括。伴隨數數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即: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個一是十」;將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個十是一百」。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及其它們之間關系的認識,逐步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突破建議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學層次。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具來弄清100以內各數是由幾個「十」(幾捆小棒)和幾個「一」(幾根單根小棒)組成的。按照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的層次進行教學。整十數的組成可先把70根小棒雜亂擺放,問學生「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學生說出「十」後再變成7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70的組成,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十」的作用,還可以繼續說說其他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可以讓學生先擺出46根小棒,然後提問「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擺4捆,每捆10根,再擺6根單根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並交流46的組成。
3.培養學生的數感。
突破建議
(1)結合現實素材認識100以內各數並估計物品的個數。可以利用第33頁的百羊圖、第35頁的泡泡圖、第38頁的夾子圖和糖果圖等,滲透估計的方法(以10個為標准進行估計)讓學生估一估,再實際數一數,使學生直觀感受相應數的多少。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幾個幾個地數。還可以讓學生先抓一把學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實際數一數。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