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長春版語文

長春版語文

發布時間: 2021-08-13 10:20:42

⑴ 長春版 語文 六年級上冊所有古詩

1、漁歌子(張志和) 2、池上(白居易) 3、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4、鄉村四月(翁 卷)
西塞山前白鷺飛, 小娃撐小艇, 梅子金黃杏子肥, 綠遍山原白滿川,
桃花流水鱖魚肥。 偷采白蓮回。 麥花雪白菜花稀。 子規聲里雨如煙。
青箬笠,綠蓑衣, 不解藏蹤跡, 日長籬落無人過, 鄉村四月閑人少,
斜風細雨不須歸。 浮萍一道開。 惟有蜻蜓蛺蝶飛。才了蠶桑又插田。
5、 所 見 6、論 詩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夜雨寄北
(袁枚) (趙 翼) (陸游) (李商隱)
牧童騎黃牛, 李杜詩篇萬口傳, 僵卧孤村不自哀, 君問歸期未有期,
歌聲振林樾。 至今已覺不新鮮。 尚思為國戍輪台。 巴山夜雨漲秋池。
意欲捕鳴蟬,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夜闌卧聽風吹雨, 何當共剪西窗燭,
忽然閉口立。 各領風騷數百年。 鐵馬冰河入夢來。 卻話巴山夜雨時。
9、大風歌 (劉邦) 10、浪淘沙(劉禹錫) 11、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
大風起兮雲飛揚, 九曲黃河萬里沙, 茅檐長掃凈無苔,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浪淘風簸自天涯。 花木成畦手自栽。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今直上銀河去, 一水護田將綠繞,
同到牽牛織女家。 兩山排闥送青來。

12、六月二十七日 13、秋夜將曉出籬門 14、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望湖樓醉書(蘇軾) 迎涼有感(陸游) 晝出耘田夜績麻,
黑雲翻墨未遮山, 三萬里河東入海, 村莊兒女各當家。
白雨跳珠亂入船。 五千仞岳上摩天。 童孫未解供耕織,
卷地風來忽吹散, 遺民淚盡胡塵里, 也傍桑陰學種瓜 。
望湖樓下水如天。 南望王師又一年。

15、已亥雜詩(龔自珍) 16、望岳(杜甫) 17、與善人居(漢劉向)
九州生氣恃風雷,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
萬馬齊喑究可哀。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
我勸天公重抖擻,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不拘一格降人才。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18、過零丁洋(文天祥) 19、龜雖壽(曹操) 20、岳陽樓記(范仲淹)
辛苦遭逢起一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干戈寥落四周星。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山河破碎風飄絮,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身世浮沉雨打萍。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是進亦憂,退亦憂。 說惶恐灘頭惶恐,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零丁洋里嘆零丁。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先天下之憂而憂,
人生自古誰無死,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年級古詩文背誦篇目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3、題菊花(黃 巢)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枯藤老樹昏鴉, 颯颯西風滿院栽,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小橋流水人家。 蕊寒香冷蝶難來。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古道西風瘦馬, 他年我若為青帝,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夕陽西下, 報與桃花一處開。
曾益其所不能。 斷腸人在天涯。

4、赤 壁(杜 牧) 5、渡漢江(宋之問) 6、過故人庄(孟浩然) 7、客中行(李白)
折戟沉沙鐵未銷, 嶺外音書斷,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蘭陵美酒鬱金香,
自將磨洗認前朝。 經冬復歷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玉碗盛來琥珀光。
東風不與周郎便, 近鄉情更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但使主人能醉客,
銅雀春深鎖二喬。 不敢問來人。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不知何處是他鄉。

8、魚我所欲也《孟子》 9、喜春來 探春 10、黃鶴樓(崔顥)
魚,我所欲也;熊掌, (元.張養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梅花已有飄零意,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舍魚而取熊掌也。 楊柳將垂裊娜枝,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杏桃彷彿露胭脂。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殘照底,
捨生而取義者也。 青出的草芽齊。
13、如夢令(李清照)
11、商山早行(溫庭筠) 12、山居秋瞑(王維) 昨夜雨疏風驟,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濃睡不消殘酒。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試問卷簾人?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卻道海裳依舊。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4、飲酒(陶淵明) 15、漁家傲(范仲淹) 16、鳥鳴澗(王維)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人閑桂花落,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 夜靜春山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長煙落日孤城閉。 月出驚山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時鳴春澗中。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17、陋室銘(劉禹錫) 18、虞美人(李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深,有龍則靈。 春花秋月何時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 雕欄玉砌應猶在,
閱 金經。無絲竹之亂耳, 只是朱顏改,
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問君能有幾多愁?
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9、滿江紅(岳飛) 20、念奴嬌.赤壁懷古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
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
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⑵ 小學語文書二年級上人教版和長春版有什麼區別嗎

你用一個信封,裡面放50元錢,拿到你小孩讀的那個學校,交給教導處主任,就說麻煩老師幫忙買一本二年級語文下冊書,他會為你解決的,其它地方沒有這種課本賣的

⑶ 吉林省長春版語文教材哪有賣的

吉林省長春版語文教材哪裡有賣的?長春新華書店就有賣的

⑷ 長春市九台區小學語文教材版本是長春版人教版還是部編版

長春市九台區來小學語文教材自版本,
是人教版.
具體可詢問九台區教育局。
九台區,吉林省省會長春市市轄區之一,位於吉林省中部,西接長春市二道區、雙陽區,東同吉林市昌邑區、永吉縣接壤,是長春東大門,長春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哈長—長吉大十字戰略主軸線節點城市,「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支撐腹地、長吉一體化都市區聯帶樞紐、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最主要的核心區域。

⑸ 長春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P87頁的縮寫!急急急!!!!!!!!!

日本人以「茶道」出名,講究一點的人家都設有茶室。
蒙古人餐餐都要喝茶。
美國人飲茶,講究效率,方便。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等都喜歡綠茶,茶便成了待客佳品。

由英國人喝茶,已成癖好,也十分隆重

⑹ 到哪裡能買到長春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和教師教學用書

教材都要到各出版社直接購買,長春出版社的讀者購書部在建設街上。
教師用書在各大書店應該有售。

⑺ 長春版初中語文那幾篇課文是重點

第8課《祖父》

熱門資料
推薦資料
長春版七年級專上冊第20課《記·銘·說·志屬.
語文
語文長春版七年級上冊閱讀十五《犀糞.
初中語文長春版七年級上第17課:《晏.
七年級語文上冊 《在夢的遠方》
七年級語文上冊 《狼》
七年級語文上冊 《晏子使楚》.
七年級語文上冊 《醉花陰》
七年級語文上冊 《不會叫的狗》
語文:第20課《記·銘·說·志四篇》.

⑻ 長春版的三年級語文書上下冊的古詩

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必背古詩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內, 浮萍一道開。 小兒垂容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江雪 (柳)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鳥 (唐)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⑼ 長春版語文思鄉詩

長春版小學語文古詩匯總四年級
53. 別董大 【唐】高適---5.2課後---P53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54.出塞 【唐】王昌齡---6.2課文---P46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邊塞詩。那秦漢時的月亮,依然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而萬里出征的將士卻沒能生還。起句用「秦月」「漢關」互文,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渾蒼涼之氣充溢全篇。繼而由士卒不能生還的悲劇寫到對「龍城飛將」的期望,高昂中透露出苦澀,表現出詩人的反戰傾向。
55. 塞下曲 【唐】盧綸---6.2課後---P46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寫將軍雪夜准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於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於」,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里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後兩句寫將軍准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欲將輕騎逐」,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准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准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像是非常豐富的。
56.涼州詞 [唐] 王翰---6.3課文---P4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 「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
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這是盛唐邊塞詩中的一篇名作。這首詩以豪放的風格寫了征戍戰士飲酒作樂的情景,具有濃郁的邊塞軍營生活的色彩
57.涼州詞 [唐] 王之渙---6.3課後---P49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片孤城形隻影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系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一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里苦熬歲月。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
58.馬詩 [唐] 李賀---8.2課文---P6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待有意味。
59.馬的詩詞 調笑令 胡馬【唐】韋應物---8.2課後---P69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這首詞寫的是邊塞,通過一匹駿馬焦躁不安的形象,烘托出一種迷惘、悲壯、憂慮的復雜情緒氛圍。韋應物充分運用了這個詞調的急促節奏和反復重疊句式,將它與詞的內在情緒節奏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60.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10.1課文---P79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王之渙(688─742)盛唐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其兄之咸、之賁皆有文名。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詩用詞十分朴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詩六首,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其一)和《送別》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兩首最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詩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正是這兩首詩給詩人贏得了百世流芳的顯著地位。
61.樂游原 [唐] 李商隱---10.1課後---P80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詩是作者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和表現自己的感受。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也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去,不禁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於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
62.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10.2課文---P81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63.早發白帝城【唐】李白---10.2課後---P82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李白寫這首詩的四年前(即公元755年)爆發了震撼唐帝國的「安史之亂」。在這次戰亂中,當時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後來,唐玄宗便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不久,唐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東下,想和唐肅宗爭奪帝位。當時李白在廬山隱居避亂,對內情並不明白,出於報國的熱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鎮壓,李白也受到了牽連,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市)入獄,而且被判長期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次年西行至巫山時遇赦,他即從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寫了這首詩,來抒發詩人遇赦後無比歡快的心情
四年級下冊
64.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4.1課文---P31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在天寶三載(744),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
65.回鄉偶書(二)【唐】賀知章---4.1課後---P31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一首可看作是上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後,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餘,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於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詩人之不厭其煩重復這一句即順勢轉出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看僅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訪舊半為鬼」時發出的陣陣驚呼,因親朋沉淪而引出的種種嗟嘆,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只好籠而統之地一筆帶過了。三四句筆墨盪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
6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4.2課文---P33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後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託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67.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4.2課後---P34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迷濛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渺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陽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
6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4.3課文---P35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子無親。
唐朝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擬托親人也想念自己,此詩曲折有致,出乎常情,更顯詩人深厚功力。
69.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4.3課文---P35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七言絕句,屬送別詩。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曲》(《陽關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王維(699-759),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與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7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9.1課文---P74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71.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9.1課後---P75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緩緩前行。只見,纏滿枯藤的老樹上,幾只歸巢的烏鴉在盤旋;潺潺流動的小溪上,一座小橋通向不遠處的人家;蒼涼的古道上,那孤獨的遊子將要飄到何方?太陽就要落山了,想著那遙遠的征途,浪跡天涯的遊子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全詩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72.楓橋夜泊 【唐】張繼---9.1課後---P75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這首詩的作者是「張繼」,那年他落榜了,非常適宜,晚上他呆在船中,徹夜未眠,聽到了不遠處古剎中傳來的鍾響,感極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73.望洞庭 [唐]劉禹錫---9.2課文---P76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山水小詩將洞庭湖描寫得如此高曠清超,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彩。
74.敕勒歌 北朝民歌---9.2課後---P77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於牧草過於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

熱點內容
歷史朝代時間順序表 發布:2025-07-14 03:48:07 瀏覽:316
高三語文一模 發布:2025-07-14 03:28:55 瀏覽:833
教學樓矢量圖 發布:2025-07-14 01:11:27 瀏覽:438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
2017數學高考答案解析 發布:2025-07-13 20:21:13 瀏覽:721
黃岡小狀元四年級上冊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13 18:50:35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