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

發布時間: 2021-08-17 21:30:20

①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日積月累。

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日積月累 

1、正直是道德之本。 

要想做一個道德的人,就必須先做到正直。這就好比蓋樓房,在蓋之前,就先必須打好地基,若連地基都打的不牢固,就算樓房蓋的再高,也總有一天會塌下來。所以,「正直是道德之本」。

正直是為人剛直。最早把道德做為一個概念使用的是荀子。他說如果辦事都按禮去做。就達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現在道德主要是指調整人們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直就是道德的根本。

2、眼淚無法洗去痛苦 

眼淚只能讓心裡的難受緩解緩解,只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宣洩方式。面對痛苦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哭泣,眼淚是無法洗去痛苦的,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清洗傷口,繼續前行,這就話更多的是告訴大家要勇敢的面對痛苦與挫折。

3、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 

這話的原意是一個偉大見解,並不是很華麗的,不需要用多麼華麗的詞彙來修飾他,朴實的語言更能讓人們明白。如果不能讓人們明白的見解,怎麼會是偉大的呢?  

真理往往是人為愚蠢的、無知的,當一個偉人認識到這個恩悌那麼它就會發出深思,那麼最偉大的見解就出來了,其實所謂的偉大就是最根本的最質朴的,也就是最朴實的。偉大常常見於平凡之中。 

4、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朝著自己的希望不斷成長。因為希望就像吊在驢子面前的一把青草,驢子想吃到它,最終有的吃到了,而有的到死也吃不到。在吃不到之前的這一苦難過程,就是希望。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希望,並朝著自己的希望不斷成長。

5、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 

守信十分寶貴是一種好品質,我們要做到誠信,不能失信。要守信才可以讓別人相信你,如果你不守信的話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了。 

6、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 ,並非錘的打擊, 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使卵石變完美的,不是錘的打造,而是水的磨練。說明自然美比人造美更好。一個人一旦擁有了自信,便擁有了決心、意志、勤奮、耐心,這一切會使他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7、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 

遇到困難或挫折,只有敢於面對的人,才能夠在黑暗中找到一絲光明。告訴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事的打擊就放棄,人一定要堅強! 

8、一個人並不是生下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它,可就是打不敗他。     

人是打不敗的,因為他們堅強,不屈。這句話強調的是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堅強意志,遇到困難永不言敗,敢於面對困難和它作斗爭!

②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日積月累資料

 納吉布•邁哈福茲(Najib Mahafuz,1912~2006)埃及作家。生於開羅,父親曾經過商,後來當公務員。邁哈福茲自小立志作一個社會改革家,1930年考入開羅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又攻讀碩士學位。他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先後在宗教基金部和文化部供職,直至擔任文化部顧問,1971年退休,成為《金字塔報》專職作家,編委會成員。
 H•K•拉克斯內斯,原名哈多爾•古茲永松,1902年4月23日冰島小說家、劇作家拉克斯內斯生於雷克雅未克。在自家經營的農場里,度過童年時代。17歲時出生了小說《自然之子》。1927年,他發表重要的、充滿內省的自傳體小說《偉大的克什米爾織工》。之後還寫出了以冰島勞動人民生活和斗爭為題材的三部長篇小說:《莎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這三部作品可以說是世界文學「紅色的三十年代」中的重要成果。
 威廉•戈爾丁(1911~1994)英國小說家。生於英格蘭康沃爾郡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小愛好文學。 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兩年後轉攻文學。1934年發表了處女作:一本包括 29首小詩的詩集。193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此後在一家小劇團里當過編導和演員。194o年參加海軍,投入了當時的戰爭。1954年發表了長篇小說《蠅王》,獲得巨大的聲譽。1961年獲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
 米哈依爾•肖洛霍夫(M.A.Sholokhov)(1905-1984),是二十世紀蘇聯文學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讀者十分熟悉且至今仍給予特殊關注的作家。這不僅僅因為他給世界人民留下了《靜靜的頓河》、《新墾地》(舊譯《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珍貴的文學遺產,還因為他一生的創作和文學活動與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始終存在著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並產生了一定影響。
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一)哥倫比亞作家,記者。生於馬格達萊納省阿拉卡塔卡鎮。父親是個電報報務員兼順勢療法醫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長大。1961年至1967年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稱號,1972年獲拉美文學最高獎——委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瓜地馬拉著名詩人、小說家。他一生寫了十部小說、四部詩集和幾個劇本,在瓜地馬拉以至拉丁美洲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899年,阿斯圖里亞斯出生在瓜地馬拉城。在內地土生土長的印第安居民當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後來,回到首都,攻讀法律專業,大學畢業後擔任律師。
 歐內斯特•海明威(l899~1961)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鬱,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50年代後,他繼續發展20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老人與海》。

③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四單元日積月累

人教版: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 —(冰島)拉回克司內斯 《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答(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的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我知道人教版的

④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400字,急~

在一次出海遠行中,魯濱遜被拋到了一個可怕的荒島上。不光是他,就算換了我們,也會淚喪,也會失望,甚至會餓死在孤島上。起初,他沒有食物,甚至沒有衣服穿......這些,他是怎樣面對的呢?魯濱遜始終尋找著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相信他是唯一的倖存者。其實我們平時就應該想一些辦法來消除自己的消極情緒,使自己生活得快樂。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勇氣去嘗試冒險,敢於冒險,敢於為自己的生存拼搏。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書千奇百樣,有故事、寓言、小說……然而,《魯賓遜漂流記》以驚險的奇遇展示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玄。我一口氣讀完此書,我被魯賓遜那難以想像的堅強和毅力所折服;被它那克服困難的勇氣所震撼;被它那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所激動;被它那智慧和辛勤的勞動所感染……魯賓遜有著不同凡響的離奇遭遇,它的遭遇告訴了我:當遇到挫折與困難的等不幸時,只要有勇氣、有毅力並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就可以作出超呼自己想像的奇跡來。那麼是什麼驚人的力量驅使魯賓遜作出那樣的奇跡來呢?是毅力、勇氣與智慧。魯賓遜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創造家園。相比之下,我們在這么好的條件下讀書、生活,我們的毅力、勇氣和智慧在哪裡呢?在生活中,我們做許多事情都需要毅力、勇氣和智慧。就拿我來說吧:自己學了電子琴,以前並不愛學,中途放棄,既浪費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又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看了此書,我深受教育和啟發,又重新學習電子琴,練琴練得累時,就想到魯賓遜的毅力,不半途而廢才行,遇到困難,學習他的勇氣,又充滿智慧的頭腦擊敗困難。我相信學習魯賓遜的毅力、勇氣和智慧,我一定可以學好電子琴。讀《魯賓遜漂流記》我在想,如果每個人不管什麼事情都有毅力、勇氣和智慧,何愁我們的祖國不繁榮富強呢?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賓遜的性格。他敢於冒險,敢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訓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面做麵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僕。就這樣,魯賓遜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的王國。面對人生困境,魯賓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現在,在西方,「魯賓遜」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魯賓遜漂流記》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還在於它的真實性和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在他之前,歐洲的長篇小說大都是以帝王將相的業績或騎士美女的浪漫傳奇為主要內容的。笛福開始嘗試用日常語言來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小說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對魯賓遜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而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形象力和藝術表現力。此外,小說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這一切給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

熱點內容
德宏州歷史 發布:2025-05-23 04:10:49 瀏覽:944
化學式hf 發布:2025-05-23 03:35:36 瀏覽:858
零基礎學b超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3 02:08:22 瀏覽:876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 發布:2025-05-22 23:46:40 瀏覽:782
學美術賺錢 發布:2025-05-22 22:37:49 瀏覽:740
n97多少錢 發布:2025-05-22 20:56:55 瀏覽:451
大學數學的題 發布:2025-05-22 20:37:43 瀏覽:333
金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44:09 瀏覽:902
曹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03:11 瀏覽:143
上海五年級數學試卷 發布:2025-05-22 18:44:58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