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博客
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有效的使用學具,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直覺形象思維,而且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技巧地使用學具,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教學的實際,我認為在教學中科學有效的使用學具起著以下一些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學具,起到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
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法,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思維特點,創設合理的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就地取材:教師先讓學生分粉筆:有6粉筆,每3枝放在一個粉筆盒裡,需要幾個粉筆盒?這個知識是學生早已掌握的。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7粉筆,還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個粉筆盒裡,需要幾個盒?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後還剩下1枝粉筆,這時有的學生拿著剩下的1粉筆不知往哪裡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筆盒裡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單放1個粉筆盒吧,又不夠3枝,怎麼辦?從而產生了問題。這時教師提問題:「你知道這1枝粉筆叫什麼數?」話音剛落,有的學生便喊道:「余數。」教師馬上接著說:「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了新問題,使學生了解了問題的提出,認識了余數,並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使學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自己一定要學好數學。
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作用。
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8個蘋果的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每份「同樣多」,並形成數學概念。
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作用。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在數學中相互滲透,相互轉化。這就要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教具和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例如學習口算20以內加法時,教師先出示問題「學校買來9個白皮球,5個紅皮球,一共買來幾個皮球?」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把小皮球裝進小盒子里,每盒只能裝10個。學生經過討論,一般會出現兩種裝法:⑴9個白皮球與1個紅皮球裝滿一盒,還剩下4個紅皮球。⑵5個紅皮球與5個白皮球裝滿一盒,還剩下4個白皮球。然後,教師用教具演示或讓學生上講台演示裝法,引導學生根據這兩種不同的裝法列出算式,並思考:9+5怎樣計算?此時,學生已經歷了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必能得出:9+1=10,10+4=14;或者5+5=10,10+4=14。除此之外,教學圓錐的體積,筆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等,用教具輔助教學,往往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可有利於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時,通過學生剪、拼等操作活動,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從而引出「平行四邊行」這個名詞,其中就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教具的操作,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滲透了等積變換的思想,等等。
五、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作用。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例如:學習「11減9」時,學生利用小棒想出了3種方法:第一種,從1捆小棒中拿走9根,將剩下的1根與個位上的1根合起來是2根;第二種,把1捆小棒拆開變成10個單根的,與個位上的1根合起來是11根,從11根里去掉9根還剩2根;第三種,先把個位上的1根拿走,再從1捆小棒中拿走8根,還剩2根。學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結合教學有機的向學生滲透了全面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探索、思維、創造的空間中發展了求異思維,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分組合作操作教具和學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教學1升和1000毫升的關系時,可分組讓學生把l000毫升水倒進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幾次?同學們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記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也體現了一種相互謙讓、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我覺得教具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我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各種能力。充分地引導學生與自己、同學與同學和諧互動把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得更精彩。
❷ 如何提高教師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力 博客
能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建在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在於教師的教學能力。
對教師來說,怎樣使教學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來適應教學要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教師都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對工作充滿熱情,幹事業有決心;但是卻常常被如何搞好課堂教學這個問題所困擾,往往是方法簡單,形式單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為了使教師盡可能快適應要求,快速成長,挑起教育教學的重擔,必須迅速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能力的本質就是訓練教學基本功,並達到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通常說的「基本功」實際上是指「課堂教學基本功」,它只是教學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學基本功的范疇很廣,包括課前准備基本功
❸ 小學數學教師博客 如何矯正學生粗心的方法
多練習,多思考,回過頭多想想
❹ 教師想開博客記錄課堂反思
建議建立一個獨立博客,可以採用開源博客程式wordpress或zblog來架設,這2款程式,功能強大,容易上手,模版樣式多。如果不想架設獨立博客,也可以採取一些免費博客,如新浪博客,騰訊博客等等。
抓住孩子的弱點,讓孩子聽你的話很重要,這就需要找對方法。
❻ 教師博客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說課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其中,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的重要目標。
計算同時也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想學」,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該聯系生活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總之,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應由淺到深、從簡入繁,循序漸進地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數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熟悉的事物來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收集信息,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想像力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由淺到深、從簡入繁,循序漸進地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計算興趣。教育孩子,絕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都用心,老師用心,家長也要用心。我們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材施教,要用教師一顆愛心去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
❼ 我是一名新招的小學數學老師,我非常沒有經驗,我想請教各位我要怎麼上好我的第一堂課,
先衷心地祝賀你!也感謝你能選擇教育這一物質清貧精神富有的行業!
給學生獎勵這個方法始終是正確的。但要看到時學校安排你教幾年級。高年級發小紅旗就不太合適了,改用分數獎勵為好。低年級我也建議你把做的小紅旗改為可粘貼的塑料帖紙。因為在攤位上可以買到的,一元錢錢能買幾百個,節約了工夫,另外它式樣多,星星啊,花朵啊,卡通形象都有,學生們很喜歡。
你最好准備一個筆記本,每個學生安排一頁,你的獎勵粘貼在學生的這一頁上。如果你發給他們期末來總結一般來說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了的。(小孩子嘛)
我們的老師也把這些粘貼紙貼在學生額頭上,學生很喜歡。
在我們農村學校,小孩子對新老師是非常熱情的,會很配合你。
另外做為一個新老師,最重要的第一步要能快速地溶入到學校的工作氛圍中去。有幾個東西是必須了解的:
1、學校的規章制度。一所上規模的學校,都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的形成與學校的發展歷史以及發展目標是緊密聯系的。要盡快熟悉和適應。如果感到不合理的地方,你有好的建議,一定要謙虛用合適的方式提出。因為可能有一些你所並不了解的內情。
2、你如果不是班主任,你作為任課教師的一些獎勵與方法要及時和班主任溝通,彼此協作,互相聽取好的建議,讓你的想法更成熟和完善。這種工作溝通很重要。
同時還有幾句話,大家共勉:
一、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堅決不能排斥差生,不能因為學生成績不好,家境不好,行為習慣不好而使自己帶有偏見,注意「皮閣馬力翁效應」。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新老師能給自己一個好評價。(一些老教師的方法可以聽,但對學生的偏見千萬不要吸收)。
二、教育是一項工程,它對人的影響是長期的,復雜的。但現在對教師的評價方式有很不合理的地方。新教師希望能很快出成績是好事。但注意,不要把學生當工具,尤其是弄虛作假的惡習不要沾,那讓你的學生一輩子都會藐視你。(比如暗示或鼓勵學生舞弊)
三、「我們要有批判者的眼光,但不要滿足於批判者的角色,更應該是一個創造者和建設者。」這句話支撐了我很久,尤其是在教育行業,要改進的地方很多,我們要有一點一點去改變的恆心和勇氣。年輕人的通病是很容易干一行,怨一行。所有行業其實都有困難的,你沒去做看到是光鮮的一面,做了才能了解其中的艱辛。當個老師其實很好的,只是少兩塊前工資而已。
好了,大家多溝通!
博客:www.blog.sina.com.cn/19801211meijiang
❽ 哪位朋友能告訴我像吳正憲老師、李烈老師等等這些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的博客
什麼學校?什麼班級?要詳細一點啊,不然都不知道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