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滬科版
1. 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目錄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第1章 有理數
1.1 正數和負數
1.2 數軸
1.3 有理數的大小
1.4 有理數的加減
1.5 有理數的乘除
1.6 有理數的乘方
1.7 近似數
第6章 實數
6.1 平方根 立方根
6.2 實數
第2章
整式加減
2.1 用字母表示數
2.2 代數式
2.3 整式加減
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質
7.2 一元一次不等式
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第3章
一次方程與方程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組
3.3 消元解決方程組
3.4 用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
)
第8章 整式乘除與因式分解
8.1 冪的運算
8.2 整式乘法
8.3平方差公式與完全平方公式
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4章 直線與角
4.1 多彩的幾何圖形
4.2 線段、射線、直線
4.3 線段的長短比較
4.4 角的表示與度量
4.5 角的大小比較
4.6 作線段與角
第9章 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質
9.2 分式的運算
9.3
分式方程
第5章
數據處理
5.1 數據的收集
5.2 數據的整理
5.3 統計圖的選擇
5.4 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第10章
相交線 平行線與平移
10.1 相交線
10.2 平行線的判定
10.3 平行線的性質
10.4 平移
第11章 頻率分布
11.1 頻數與頻率
11.2 頻數分布
八年級上
八年級下
第12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12.1 平面上點的坐標
12.2 圖形在坐標系中的平移
第17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3章
一次函數
13.1 函數
13.2 一次函數-
13.3 一次函數與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象解法
第18章 二次根式
18.1 二次根式
18.2 二次根式的運算―――――――()
第14章
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
14.1 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
14.2 命題與證明
第19章 一元二次方程
19.1 一元二次方程
19.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9.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
19.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
19.5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第15章
全等三角形
15.1 全等三角形
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0章 四邊形
20.1 多邊形內角和
20.2平行四邊形
20.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20.4 梯形
第16章
軸對稱圖形與等腰三角形
16.1 軸對稱圖形
16.2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6.3 等腰三角形
16.4 角的平分線
第21章 數據的集中趨勢
21.1 平均數
21.2 中位數與眾數
21.3
從部分看總體
第22章
數據的離散程度
22.1極差
22.2 方差、標准差
九年級上
九年級下
第23章
二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
23.1 二次函數
23.2 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和性質
23.3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性質
23.4 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
23.5.二次函數的應用
23.6反比例函數
第26章 圓
26.1 旋轉
26.2 圓的對稱性
26.3 圓的確定
26.4 圓周角
26.5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26.6 三角形的內切圓
26.7 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26.8 正多邊形與圓
26.9 弧長與扇形面積
第24章
相似形
24.1 比例線段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3 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24.4 相似多邊形的性質
24.5 位似圖形
第27章 投影與視圖
27.1 投影
27.2 三視圖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25.1 銳角三角函數
25.2 銳角三角函數值
25.3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
第28章 概率初步
28.1 隨機事件
28.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計算
28.3 用頻數估計概率
2. 17年上海數學是人教版還是滬教版
17年上海數學用的是滬教版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簡稱滬教版)也有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簡稱滬科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58年,是一家面向全國的教育專業出版社,出版品種包括各類教材、教學輔導讀物、教學掛圖、工具書、學術專著、教師讀物、學生讀物、幼兒讀物、各類教學期刊、學具、以及聲像讀物和電子出版物。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海教育出版社與香港、台灣以及國外一些出版社進行廣泛的版權貿易和合作,一方面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輸出到國外,另一方面將世界上科學教育、文化、藝術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引進給國內讀者。
近年來,版權貿易的區域、品種逐漸擴大,主要有港台地區和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國家。
(2)數學滬科版擴展閱讀:
一、「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書意義而言的,是相對於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而言的。如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可見所謂「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成立於1950年,其前身是華北聯合出版社,上海聯合出版社和華北教科書編審委員會,1961年與高教出版社合並,是教育部直屬的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級各類教材、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出版、發行的專業出版社。
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先後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社名,編寫、出版了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2014年,人教版第十套教材,即按照教育部新課程標准研究、編寫的21世紀義務教育全套新教材正在陸續出版之中,其中一部分已在教育部確定的實驗區進行實驗。建社至今,累計出版各種出版物萬余種,總印數達數百億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教育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教版
3. 滬科版數學與人教版數學內容是否一樣」
比較分析普通初中數學教材滬科版與人教版初中教材,可以通過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對初中階段較為重要的「三角形全等」知識點呈現的過程和特徵,從而為初中數學教材的修訂提供參考意義。研究表明,兩版本呈現「三角形全等」的過程基本一致,但在內容編排、教材欄目、習題和信息技術等環節各具特色。其中滬科版的章節劃分和習題設置更為合理,但在其他版塊尤其在信息技術和數學文化版塊的設置上,人教版顯然更有優勢。
一、 引言
我國現行使用中的初中數學教材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各個版本的初中數學教材都各有特色,在內容的編排上也都有所不同。先前已有大量學者對於這些初中數學教材做過比較研究,但這些研究主要針對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的對比,而針對滬科版的對比研究則相對較少。現今安徽省絕大多數地區的初中數學教學都使用滬科版教材,如此多的受眾可見對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而三角形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和常見的直線圖形,無論是其學習內容對其他平面圖形知識學習的基礎意義,還是其廣泛的應用意義,都意味著其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全等三角形作為一種常見的特殊三角形,又是三角形研究乃至幾何圖形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它能夠培養初中學生嚴格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推理論證能力。也是學生在未來對立體幾何學習的基礎,在整個幾何體系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八年級上冊「三角形全等」章節為例,從內容編排,教材欄目,例題習題,數學文化與信息技術,章末小節五個方面對人教版與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為使用這兩類教材進行教學工作的任課教師帶來一定的教學參考意義。
二、 內容編排
從整體角度來看,滬科版的「全等三角形」章節安排在「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命題與證明」章節之後,章節內涵蓋「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兩小節。而人教版也在「全等三角形」章節之前安排了「三角形」章節。但不同的是人教版的「全等三角形」章節包含了「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三個小節;而滬科版則是將「角的平分線的性質」這一部分加入了後面的「軸對稱圖形與等腰三角形」章節。
人教版的設計便於在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後,利用判定方法去學習和研究角的平分線的性質,這便於學生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理解和掌握;但不符合知識內容整體結構的合理劃分性。相反滬科版的「全等三角形」章節劃分就較為合理,只介紹全等三角形並對其判斷方法進行研究,有利於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整體概念的掌握,也從整體上保持了內容的關聯性和一致性;將角的平分線內容劃入「軸對稱圖形與等腰三角形」章節從整體內容上而言也非常合理。
從各小節內容編排上看,關於第一小節「全等三角形」的內容編排,人教版和滬科版並無較大的不同。但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一小節的內容編排,在判定條件的推出上,人教版的順序依次為「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和「斜邊直角邊」(SSS,SAS,ASA,AAS,HL);而滬科版的順序則依次為「邊角邊」「角邊角」「邊邊邊」「角角邊」和「斜邊直角邊」(SAS,ASA,SSS,AAS,HL)。
相比之下,人教版的排版順序更為合理:從難度上而言,先從「邊邊邊」的判定條件入手首先更為直觀更容易使學生理解,而且也符合學生之前學習中對三角形穩定性和相關性質的了解基礎;在此之後再逐步增加判定條件中對「角」的判斷條件的要求也更為合理,尤其是可以在得出「角邊角」判斷條件之後,可以順勢很輕易地推出「角角邊」判定定理,這也有利於學生學習和記憶。
三、 教材欄目
人教版的教材欄目主要有:引言——問題——知識探究——正文——練習——思考——習題——信息技術應用——數學活動——章小節——復習題
滬科版的教材主要欄目有:操作——問題——知識探究——正文——練習——習題——數學活動——章小節——復習題
通過以上欄目總結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以上兩種教材欄目都主要包括:問題,知識探究,正文,練習,習題,章小節,復習題等。他們的結構設置都較為合理,知識的引入都先從提出問題開始進行探究,再引入正文拋出知識點,並加以例題習題的鞏固與應用,再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和復習。這種結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而兩種教材的不同之處在於,滬科版的知識點引入採用操作欄目,這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深度,便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相比之下,人教版的版塊內容則更加豐富,還包含「思考」「信息技術應用」等版塊。可以看出,人教版與滬科版教材在教材欄目設計上的主要區別來源於學生對具體章節內容的實踐運用考量上的不同。滬科版的「數學活動」章節更注重於讓學生在經歷了「三角形全等」知識學習後,如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的日常生活相連接,這樣的內容設置較為開放,有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培養。而人教版的數學活動章節在開展之前,設置的「思考」模塊有助於教師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提煉和總結,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習題訓練與數學活動訓練顯然效果要更好,也容易培養學生養成總結學習內容的好習慣。另外,人教版還將信息技術應用添加在了「習題」版塊之後,數學活動版塊之前,這樣的設置有助於學生在進行完一定的習題訓練後,逐漸將訓練成果與信息技術操作進行有序的結合,也能夠使得學生能夠在後續更好的進行數學活動的探索。然而這樣的設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一是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內容在人教版數學教材中的篇幅較少且沒有邏輯性和連貫性,這使得學生對其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也缺少一定的興趣,而教師也可能對該模塊的重視程度存在不足;二是將「信息技術應用」板塊設置在「數學活動」版塊之前,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數學活動內容選擇的思考開放性。
四、 例題習題
在習題安排的梯度上,兩個版本教材的習題都分為「例題」「練習題」「習題」「復習題」四個級別。人教版將習題和復習題都分為了「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括廣探索」三個層次,有利於學生解題的循序漸進性和選擇性。而滬科版則是將復習題分為A,B兩個部分,其中A部分難度適中而B部分難度有所提高。
在習題的數量上:
從表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和滬科版教材的習題例題總量差別不大。但考慮到本章人教版有三個小節而滬科版只有兩個小節,故可以發現滬科版的習題例題量要明顯高於人教版。而在各類習題的權重上,人教版和滬科版也有很大不同。人教版的練習題量相對較少,而習題量相對較多。滬科版則更注重各個小知識點的練習題的設置,在習題的設置數量上相對不多。總的來說,滬科版相比人教版更注重對學生習題的設置訓練。
在習題的難度上,人教版和滬科版都做到了對復習題的分類或分組。人教版的習題難度相對適中,題型種類也更豐富。而滬科版的習題相對題型較少但難度系數更高,適合學習能力更強基礎更好的學生學習和使用。
在習題的內容設置上,人教版和滬科版的習題都能夠做到帶有一定的現實情境背景。有助於學生的現實運用能力培養。滬科版習題的開放性相對較大,對學生的建模思維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教版的習題設置在這一方面則稍顯不足。
五、 數學文化與信息技術
在數學文化上,人教版和滬科版都主要是在知識點的引入和總結時,會運用一些數學與自然,生活的之間的關系實例來傳播數學文化,也會在章末的數學活動版塊引入相關內容。但這些實例也都相對較少。在數學文化層面兩本教材的差異不大。
在信息技術方面,人教版有信息技術應用版塊去介紹如何運用幾何畫板等軟體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給出詳細操作步驟的同時也循序漸進的提升操作難度,並帶領學生得出總結結論。而滬科版在信息技術方面內容相對缺失,無法滿足當今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
六、 章末小節
人教版的章末小節包含「本章知識結構圖」和「回顧與思考」兩個板塊。而滬科版章末小節則包含了「內容整理」「主要知識回顧」「自評與互評」三個部分。
相同點:兩種教材都採用了先以知識結構框架圖來展示本章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和教師從整體上掌握本章知識的發展脈絡,也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接著也都在章末小節的最後帶領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提問性的學習總結和自我評價。
不同點:人教版章末小節的主體部分「回顧與思考」,完整的表述了本章知識學習的過程和學習脈絡,帶領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再提出相關問題,使學生進行自我思考的復習方法。而滬科版章末小節的「主要知識回顧」則採用了對主要知識點的「填空題」來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並且加深了學生的復習參與程度,但是回顧的過程較為單薄。而在「互評與自評」環節的提問,雖然問題不多,但兼顧了知識點的回顧,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同學交流學習三個環節。
七、 總結
對比人教版和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整體上人教版教材的內容更豐富,教材難度適中,有利於學生多方面數學素養的培養以及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而滬科版教材的整體難度較大,且注重對學生習題練習的訓練,但在信息技術運用等側面的內容相對不足。對比滬科版的使用區域主要為基礎教育水平較高,升學壓力較大的安徽省大部分初中學校,這種教材的選擇和使用是較為合適的。但其應用性不足以及信息技術運用等新型教學手段方面的不足,也需要我們學校和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加以重視,彌補不足。
4. 滬科版數學和哪個版本比較接近
數學全國使用版本較多的是:人教版、北師版、華師版、蘇教版
浙江省金華市:內 初、高中所用的教材多為人容教版、浙教版教材。
浙江省溫州市: 中、小學使用各版本的新課標教材,以人教版用的最多。
內蒙古赤峰市: 中、小學使用的新課標教材版本多為人教版、華東師大版等版本。
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 主要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教科版、湘教版、語文版。
內蒙古赤峰市: 主要有人教版、北師大版、教科版、語文版、滬科版。
山東省青島市: 使用中小學教材版本主要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青島出版社等。
福建省龍岩市: 主要教材版本有湘教版、人教版、滬教版等。
重慶市:主要有人教版、北師版、華師版。
只能給你這些參考,因為有的地方同一個省市也有使用不同版本課程的情況,何況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利。
5. 高考數學,人教版和滬教版有什麼區別嗎
你要看你當地的考區是要什麼版本,是做什麼類型的題目,看自己當地。
6. 滬科版數學 教師用書
大型的書城
7. 數學滬科版和人教版哪一個難
應該是人教版比較難,在上學的時候,我們都是用魯教版的,後來進了一批人教版的書,老師說這教版太難了還是給我們講原來的教版,他怕我們學和前面教版不一樣。
8. 滬科版數學內容帶*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指的是 不一定需掌握級別 可能需達到了解或記憶的級別即可 一般有註解 仔細觀察下
9. 急求初中數學教材電子版,要滬科版。我找了好久。。。
http://jc.sstp.cn/online-textbook/
照這個網址收索,下載
10. 初中數學滬科版難還是人教版難
人教版= = 我就呵呵了。我們2017屆中考福建這邊省考用人教版 那個圓等弧不能直接轉角等要先轉圓心角表面上給我們減輕負擔 實際上都tm無形加重負擔 題目變難書變簡單了 學生不是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