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雍正怎麼死的
㈠ 雍正到底怎麼死的啊
雍正有兩大疑案,一個是雍正繼位疑案,一個是雍正死因疑案。雍正的死因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就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案子叫呂留良的一個文字獄案子,呂留良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有人說是他的孫女,呂四娘落網了,私自逃跑,沒有被殺,這呂四娘就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或者替她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就很生動了,那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她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說法也很離奇,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里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系,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第三個是有一本書,叫《梵天廬叢錄》。這個書是說雍正是被一個宮女給勒死的,但是還差一點,又被救活了。這個故事我認為屬於移花接木,明朝有這么一個故事,就明朝嘉靖21年,嘉靖皇帝他對宮女很暴躁。因為嘉靖他吃煉丹葯,他有時候脾氣暴躁,經常鞭撻宮女。有一個宮女叫楊金英,一天夜裡頭,趁著嘉靖皇帝睡著的時候,用黃的綢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為她特別緊張,慌亂之中打了一個死結,她以為勒死了,參與其事的另外一個宮女害怕了,把這個事情趕緊告訴皇後,皇後急忙跑來的時候,一看嘉靖已經斷氣了,皇後趕緊命令傳御醫,御醫叫許紳,來了以後,覺得問題很嚴重,就下了急猛葯來治,經過了四個時辰,嘉靖就有了一點聲音,透了一口氣。然後,史書記載說:「嘉靖吐紫血數升」,後來又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理,就把嘉靖給救活了,當然楊金英等就被殺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歷史有記載。據說後來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一個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張床,別人不知道他睡在哪個床上。後來我問故宮的先生,我說有沒有發現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張,他說已經不可考了,因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變了。嘉靖曾經被宮女勒得斷了氣,後來搶救過來,這是歷史真事。我看過朝鮮《李朝實錄》,朝鮮的使臣到明朝來,對這個事情也做了很詳細記載,我們剛才講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這兒來,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於反滿的需要,編造了這么一個很生動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鄭重地說,這個不是歷史事實。
第四,有的學者考證雍正是得了中風死的。很多的學者同意這種看法,但是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他就是死於中風,也是算一說吧。
第五,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中了丹毒死的。雍正他中期以後,特別是他得了一場大病之後,大親自寫了手諭,讓各個地方大員推薦名醫和術士到這個皇宮給他治病,幫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長生不老啊,各地就推薦。
後來有兩個大的道士,一個叫張太虛,另一個叫王定乾,這兩個大的道士,他們到了宮里之後,就幫助雍正煉了丹葯,交給他們道術。雍正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宮,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設壇,供奉道神的符板。後來雍正長期在圓明園,他派人往圓明園送煉丹的葯,數量很大,他死之前12天送的黑鉛200斤。雍正曾經在五年之間,根據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叫做《活計檔》的記載,送煉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煉丹的丹葯,他寵信那些大臣,還派人送給他們吃,雍正長期吃煉丹的丹葯,可能汞,鉛,硒一些重的金屬中毒,應當說雍正的死和鉛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關系。有人統計,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煉吃丹葯死的有14位之多,現在雍正的死根據宮廷的檔案來說,那就是官方的記載,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葯中毒而死,我想可能是多種原因,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所以雍正58歲就死了。
雍正雖然離開了紫禁城的寶座,但是雍正在位13年,對我們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些什麼貢獻,雍正在位這13年,他這個皇帝有什麼特點,下面我簡單講一下雍正的歷史地位。
有人說13年很短,我說也不短,當然了,他比他父親康熙61年是短,比他兒子60年也短,雖然雍正在位13年,但是在「康雍乾」這三代,他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是一個關鍵的地位。雍正是一個改革型的皇帝,特別是雍正在制度上做了許多的改革。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官場上的腐敗,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總督、巡撫、布政司、知府、知州、知縣、文官還有武官,告誡他們不許貪污,不許受賄,不許剋扣,武官不許吃空額,違者嚴重治罪。
他成立會考府,就是對財政進行審計,審計出問題,要嚴肅處理,譬如說戶部虧空了二百多萬兩銀子怎麼辦?凡是有關的堂官,在任的、離任的一率退賠。這一招很靈,對官場腐敗的風氣給予很大的震動,扭轉了康熙晚期的官場的腐敗作風,整個機關從內閣六部一直到省府州縣,出現了一個比過去更好的一個勤政節儉的局面,國庫比康熙的時候就更充裕了。對他評價是這樣的,《清史稿·食貨志》:「雍正初,整理財政,收入頗增」。史學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規,整飭官方,嚴懲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都是收到一定的時效,可以說沒有雍正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也就沒有乾隆的盛世,這是一。
第二:設立軍機處。原來清朝軍事方面的大事主要是由議政處來做,行政方面主要是內閣。雍正在議政處和內閣之外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開始二三人,後來多的時候到八九人,一般的情況下,五至七人,軍機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雍正皇帝幾乎每天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大事,重大的事情,軍機大臣直接奏報到皇帝。但是軍機處的權利在內閣之上,明朝以來內閣可以草擬諭旨,對皇帝重要的決定可以封駁,這時候不行了,皇帝大權獨攬,軍機處的實行,就把封建君主集權專制推到了一個頂峰,大大強化了君主專制。
第三:完善密折制度。密就是秘密。奏摺有學者考證,順治晚年有了,康熙就很多了,康熙的時候,有資格上奏摺的大約一百來人,雍正把它推廣,取得上奏摺資格人大約有1200人左右,就是擴大了信息的來源。奏摺可以不通過內閣,不通過議政處,而通過奏事處直接到雍正那兒,雍正把批示也不通過內閣,直接發還到上奏者本人,這樣雍正就可以從全國各地各個方面了解下面的情況。密折和軍機處合在一起,極大強化了皇權,這是第三。
第四改土歸流。大家知道少數民族地區,它原來的管理體制是土司,頭人是土司,頭人和土司是世襲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時間做久了沒有監督,有的土司做壞事腐敗,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達。到雍正的時候,全面改土歸流,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動,所以叫改土歸流。這樣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區,官員受朝廷的監督,要輪換,這就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也有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五:攤丁入地。我們中國在皇朝時代,長期以來是土地和人丁分頭納稅,土地稅、人頭稅,到雍正的時候,在已有辦法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攤丁入地制度,就是把人丁的那個人頭稅攤到土地里頭,這可以使得一些窮苦的沒有土地的人,免徵了人頭稅,這樣一來,它的正面影響減輕了是封建的人生依附,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康熙50年以後,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了乾隆的時候,中國人口達到三億,道光的時候達到四億。
第六:廢除賤籍。大家知道印度古代有賤民,清朝雍正之前也有賤民,當時明朝以來戶口有軍籍,有民籍,民籍就是士農工商。賤籍就是賤民,不屬於市農工商,他們不能讀書,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變。這些賤民身份很底下,賤籍據說從宋朝以來就延續下來了,做一些被人看不起的工作。雍正先後下令取消賤民,取消賤籍,讓他們編為民籍,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這種人雖然人數不是太多,但是在歷史上是有一種積極的進步的意義。
總之雍正在位13年,對許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別是對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到了雍正的末年,扭轉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風氣,而使清朝的歷史繼續向上發展。所以雍正既繼承了他父親康熙的有力的措施,又糾正了康熙時期一些錯誤的措施,改變了康熙晚年那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同時雍正的許多措施,也為後來乾隆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所以說雍正是「康雍乾」三代,他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說「康乾盛世」,嚴格說起來是「康雍乾盛世」。
參考資料:www.cctv.com
㈡ 歷史上的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為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41]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據此分析,應該是病死的。民間有很多傳說,傳說是刺客所殺等,但是,以清朝對皇帝的保衛來說,刺客進入皇宮刺殺皇帝可能性不大。如果是在路途,或是外出行宮,或許有這種可能。但直接進到皇宮里刺殺,太困難了!
㈢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第一種說法出自稗官野史《清宮十三朝》,書中記載雍正是被一個名為呂四娘的女子殺死的。
當時一個叫做呂留良的人因文字獄被雍正戮屍,他的家人都遭到了嚴懲。但是傳說他的女兒呂四娘逃跑了,她習學武藝,後來潛入宮中,取了雍正的首級,所以有雍正的屍身無頭的說法。
雍正皇帝和歷朝歷代的很多帝王一樣嚮往長生不老。他很相信道教,專門請了道士為自己煉丹。專門記載皇宮日用物品使用情況的清宮《活計檔》記載了雍正煉丹的情況。在雍正八年到十三年的五年間,雍正先後157次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可見雍正對煉丹的痴迷。
㈣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
清十二帝中,雍正可以說是最勤奮的一個。同時,也是銳意進取,革除弊政,比較有作為的那個。如果沒有雍正,大清朝恐怕都不用等到列強入侵,就已經亡於農民起義的大浪潮中了。
三、雍正愛好金石之術。
雍正的這一愛好,也是盡人皆知了。雍正不但自己吃,還時不時的賞賜丹葯給大臣吃。古代丹葯的毒性就不用多說了吧,吃多了肯定重金屬中毒,然後就等著「得道升天」吧。
還好,雍正的這一癖好沒有傳給乾隆,讓乾隆得了一個長壽。乾隆一登基,就將圓明園中的道士、術士全給轟走了。
雍正重金屬中毒,再加上酗酒、好色,以及長期的工作壓力和勞累,即使是合金鋼的身體,這也撐不住呀。更何況,五十七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高齡了。所以,雍正突發疾病致死,一點都不奇怪。
相對呂四娘刺殺雍正等傳說,正史中的雍正病死說,還是比較可信的。如果有一天,清泰陵被考古發掘,給雍正的遺體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那麼雍正死因的謎團,也就會大白於天下了。而現在,我們只能繼續猜測了。
㈤ 雍正到底怎麼死的
關於雍正皇帝之死,史書中只是簡單記載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天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就死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皇帝的死亡,史書中卻沒有記載。大學士張廷玉在《自訂年譜》中記述雍正帝之死時說雍正皇帝死前並沒有病重之跡。直到雍正皇帝死亡的當夜十時許,張廷玉忽然被急召進宮,才知皇帝已瀕彌留,而且當時雍正皇帝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雍正皇帝暴卒的原因不明自然就引起了人們的猜測,關於他的死因,歷來也是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㈥ 雍正帝活了多少歲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活了58歲。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就產生了各種說法。
1、病死
有一說認為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2、暗殺
(1)呂四娘刺殺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為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
(2)宮女太監刺殺
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葯而愈。
3、丹葯中毒
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
如金梁曾懷疑雍正帝是吃道家丹葯毒死的,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認為雍正帝是「服餌丹葯中毒而死的」。鑒於雍正帝親近道士,誤食丹葯中毒是很有可能的。
(6)歷史雍正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故事:
雍正非常喜歡尹泰的兒子尹繼善。尹繼善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六年之間,已由翰林升為江蘇巡撫。有一次聊天的時候雍正說:"為人處事你應該多學學我信任的大臣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
繼善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他粗魯;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他刻薄;鄂爾泰,優點非常多,但臣也不能學他剛愎自用。"
雍正聽了,覺得他說的句句中肯,很是欣賞,就調升他為雲貴總督。尹繼善有一天回京,雍正召見他的時候問:"你的母親受封了沒有?朕知道你家的情況,回去准備准備,我馬上下旨。"
尹繼善原是其父尹泰的小妾徐氏所生,按說母以子貴,徐氏是可以請封的,但是尹泰家法森嚴,繼善提過一次,被父親尹泰罵了個狗血噴頭,再也不敢提了。
所以徐氏到現在還是每天衣著簡朴,和僕人們一起小心伺候著老爺太太。尹繼善拜謝下來,回家告訴了父親。沒想到尹泰非但不喜,反而大怒。
罵尹繼善說:"肯定是你向皇上懇求來的,你想用皇上來壓我是不是?!"二話不說叫來家人,杖責繼善,把個繼善打得呼天喊地,頂戴上的孔雀翎都給打掉了。
徐氏想到禍由己起,只得替兒子長跪請罪。雍正耳目靈通,自然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尹府的門房匆匆跑來報告,說朝廷派人來了。
說話間就見內監、宮娥四人,帶著一些皇帝賜的衣物已經進院。尹泰沒辦法,就率領繼善迎了上去。那宮娥傳旨要面見徐氏,家人引著來到房內。
宮娥見了徐氏,將翚衣翠茀獻了上去,並扶著徐氏坐在床邊,重新梳了雙叉寶髻,珠釵瓔珞,插了滿頭。打扮期間,外面王公的福晉,大臣的命婦以及夫人、格格陸續而至。
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把尹泰家熱鬧得花團錦簇。兩個太監則七手八腳掛燈結綵。尹泰不知道怎麼回事,問太監,太監口口聲聲是奉皇上的旨。
看看內外整治完備,門房又報內閣大學士捧詔書來到尹府。大學士從中門而入,高呼:"有詔,尹泰,同夫人徐氏,總督繼善,一起跪聽宣讀。"
詔書上,雍正說道:"大學士尹泰,朕如果不是看在你的兒子繼善聰慧能幹、忠心耿耿的份上,就不會封你為大學士。可是如果沒有你的小妾徐氏,又怎麼會有繼善?
現在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尹泰你要先向你的妻子徐氏三叩頭,然後再謝我。"內閣大學士宣讀完畢,宮娥們扶起夫人,南面坐定。
尹相國一想:"這皇上真是惡作劇了,當著這么多的同僚、學生的面,丈夫拜妾,成什麼體統?"然而又怎敢抗旨,只好聽憑太監引著,在徐氏夫人的面前老老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
㈦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的死因是清宮謎案之一,眾說紛紜。
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葯無效,龍馭上賓。」前後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書不載原因。於是,胤禛死因之謎,朝野眾說紛紜。
1、一說,胤禛是被呂四娘謀刺死的。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也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攜母及一仆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長劍術,技藝高超。後來,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一日,乘機砍掉雍正腦袋。或說,呂四娘的師傅,原是雍正的劍客,後離去,培養了女徒呂四娘。這個民間傳說,流傳200多年。到1981年,曾發掘雍正泰陵地宮,未打開,即作罷。但民間傳言雍正棺材已經打開,雍正的遺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以此證明胤禛之頭是被呂四娘砍掉的。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學者認為,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俱已嚴禁,不能逃逸。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呂女不可能逃脫。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絕不可信。
2、二說,胤禛是被宮女縊死的。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傳說雍正九年(1731年),宮女夥同太監吳首義、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繩縊殺,氣將絕,被救活。這個逸聞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實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夥張宮女害怕,跑去報告方皇後。皇後趕到,解帛組,帝氣絕,命召太醫許紳急救。《明史?許紳傳》記載:「紳急調峻葯下之,辰時下葯,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事後將楊金英等磔(zhé)死。顯然,雍正帝與嘉靖帝的廟號都是「世宗」,這個清世宗雍正被宮女縊殺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宮女勒縊故事的翻版。所以,宮女縊勒雍正說,實屬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3、三說,胤禛是服丹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橋年),得了一場大病。大臣說「皇上下頦偶有些微疙瘩」,是甚麼病,說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發出諭旨,要他們推薦好醫生、道士:「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後來李衛密薦道士賈士芳,到北京為胤禛看病。後將賈道士處死。胤禛對道士、丹葯感興趣,特為紫陽道人重建道院。胤禛還曾延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吞服靈丹妙葯,長生不老。
4、四說,胤禛是患中風而死的。這個重要論斷,需要史料證明。
5、五說,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的。據傳《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後來被雍正霸佔成為皇後。曹雪芹想念戀人,就找了一個差事混入宮中,與竺香玉合謀,用丹葯將雍正毒死。這是編造的故事,純屬無稽之談。
㈧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1.雍正帝死於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終年58歲,葬河北易縣,廟號世宗,謚「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2.雍正的死因是清宮謎案之一,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歷史學者閻崇年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雍正時期一個叫呂留良的人在文字獄中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一說是孫女,呂四娘漏網了,她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很生動,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種說法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里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系,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第三種是《梵天廬叢錄》的說法,說雍正是被一個宮女給勒死的,但是還差一點,又被救活了。這個故事我認為屬於移花接木,明朝有這么一個故事,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他對宮女很暴躁。因為嘉靖他吃煉丹葯,他有時候脾氣暴躁,經常鞭撻宮女。有一個宮女叫楊金英,一天夜裡,趁著嘉靖皇帝睡著的時候,用黃的綢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為她特別緊張,慌亂之中打了一個死結,她以為勒死了,參與其事的另外一個宮女害怕了,把這個事情趕緊告訴皇後,皇後急忙跑來的時候,一看嘉靖已經斷氣了,皇後趕緊命令傳御醫,御醫叫許紳,來了以後,覺得問題很嚴重,就下了急猛葯來治,經過了四個時辰,嘉靖就有了一點聲音,透了一口氣。然後,史書記載說:「嘉靖吐紫血數升」,後來又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理,就把嘉靖給救活了,當然楊金英等就被殺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歷史有記載。據說後來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一個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張床,別人不知道他睡在哪個床上。後來我問故宮的先生,我說有沒有發現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張,他說已經不可考了,因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變了。嘉靖曾經被宮女勒得斷了氣,後來搶救過來,這是歷史真事。我看過朝鮮《李朝實錄》,朝鮮的使臣到明朝來,對這個事情也做了很詳細記載,我們剛才講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這兒來,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於反滿的需要,編造了這么一個很生動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鄭重地說,這個不是歷史事實。 第四種說法,有的學者考證雍正是得了中風死的。很多的學者同意這種看法,但是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他就是死於中風,也是算一說吧。 第五種說法,就是中了丹毒死的。雍正他中期得了一場大病之後,他親自寫了手諭,讓各個地方大員推薦名醫和術士到這個皇宮給他治病,幫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長生不老,各地就推薦。後來有兩個大的道士,一個叫張太虛,另一個叫王定乾,這兩個大的道士,他們到了宮里之後,就幫助雍正煉了丹葯,交給他們道術。雍正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宮,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設壇,供奉道神的符板。後來雍正長期在圓明園,他派人往圓明園送煉丹的葯,數量很大,他死之前12天送的黑鉛200斤。雍正曾經在五年之間,根據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叫做《活計檔》的記載,送煉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煉丹的丹葯,他寵信那些大臣,還派人送給他們吃,雍正長期吃煉丹的丹葯,可能汞,鉛,硒一些重的金屬中毒,應當說雍正的死和鉛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關系。有人統計,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煉吃丹葯死的有14位之多,現在雍正的死根據宮廷的檔案來說,那就是官方的記載,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葯中毒而死,我想可能是多種原因,最後導致雍正58歲就死了。
㈨ 歷史上的雍正,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至二十三日子時駕崩。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並沒有記載。根據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於是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