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房法
❶ 陰宅怎樣分房法各在什麼位置
二十四山配房分;
一、四、七房;子午卯酉、乾坤艮巽。 二、五、八房;辰戌丑未、庚甲壬丙。 三、六、九房;寅申巳亥,乙辛丁癸。
砂位房分歌訣;
一子滿盤皆不錯,二子左是長房臨。 前後兩邊皆小值,上下偏枯己不均。 三子朝坐二房位,四在孟前五二分。 六子推來三六右,挨次推來砂上論。 龍弱砂強泄旺相,女嫁豪門坦腹英。 為生為育貴在內,泄重旺微在外門。 公位砂空當主絕,左空長房右小凌。 朝坐俱空二五絕,一主一朝三長停。 青龍不空砂平直,亦歸長子受伶丁。 朝山挨左有情意,四子發福如雷鳴。 青龍全沒朝偏左,吊歸長位作龍神。 朝山空遠龍趨案,次子亦吊作朝屏。 三男與仲相吊法,吉凶禍福依此行。 此為賴公真秘訣,父子雖親不輕傳。
❷ 山分金分房斷,分戶口需要什麼手續,地理分金分房份
要去戶口所在的轄區派出所辦理戶口分戶。
共用一本《居民戶口簿》的大家庭要求分戶的,憑本人申請(應具備已婚成年人、單獨起火做飯、共居一處等條件)、《結婚證》、《房屋產權證》(《土地使用證》)或行政村、鄉(鎮)證明、居民身份證,辦理分戶手續。
要求單獨立戶的,憑本人申請、《房屋產權證》、居民身份證,辦理立戶手續。
❸ 陰宅水法分房分法風水分房法怎樣看陰宅發那一房
左水發長房,右水發小房,水環繞堂前過全發
❹ 排列組合中分房問題和分組問題的差別
首先,你不應太拘泥於分房還是分組,因為都是相通的,只不過要判斷根據情況用哪種方法可以更方便、迅速一些。有的方法操作時候實在是無法列出式子,自然不去用,你要理解排列組合實際的應用方法。
比如你說的這題,你用分組法:(C52*C31*C21*C11)/P3*P4=10*6/6*24=240 也就是把5個人分成2111然後全排列。
你用分房法:正常情況是4的5次方,但是這題有限制,就是變形的分房法。(其實分房法就是任意無限制的分法的總數,分組法就是有限制的某種分法)
每個人都可以有4個學校的選擇,但是要從中扣出兩間學校有2人或一間學校有3人或4人甚至5人的情況。
4^5-C52*C32*C11/P2*P43-C52*C33*P42-C53*C21*C11/P2*P43-C54*C11*P42-C55*P41=
1024-360-120-240-60-4=240
很明顯, 不會去選這么復雜的演算法,而且可以看出分房法的總數就是多種情況的分組法的總和,那麼求其中一種限制的分法,自然選擇分組法。
❺ 地理劃分方法是按中國的劃分方法來計算嗎
中國國土遼闊,地理環境十分復雜,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無論是民眾認識國情,科研機構及專家認識區域地理格局,還是各級政府有效實施區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對中國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簡稱區劃).
地理學中的區域劃分,是立足於地域分異規律的客觀基礎上,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相應原則和方法進行的地理系統分區.它是區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方法.
按照所進行區劃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區劃可以分為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農業區劃、綜合區劃等不同種類.
下面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就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作一簡單介紹.
一、中國自然區劃
(一)自然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自然地理區劃(簡稱自然區劃)是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組成成分發展的共同性、結構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將地域劃分為一定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二)自然區劃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區劃做了持續的探索性研究.綜觀不同歷史時期的區劃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自然區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表1),對中國自然地理的地帶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1.羅開富方案
最初發表於1954年,兩年後由科學出版社以中華地理志叢刊第1號《中國自然區劃草案》正式出版.它首先將全國分為東西兩半壁,東為季風影響顯著區域,西為季風影響微弱或無影響區域.然後提出最冷、最熱、最乾和空氣稀薄四個相對極端的區域,其間再劃出幾個過渡區.最後將全國劃分為7個基本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康滇區、青藏區和內蒙古新疆區,其下再以地形為主要依據劃分為23個副區.
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異的狀況,並對各類自然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所表現的特點作了一定探討,強調基本區是按自然特徵劃分的,其含義和范圍與行政或經濟方面習慣所用不同,例如,把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劃入華北區,而不屬於東北區.
2.黃秉維方案
1956年中國科學院成立自然區劃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大規模的自然區劃工作.1958年,在各個部門地理區劃工作基礎上,由黃秉維主持編制了中國綜合自然區劃,1959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它以光、熱、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異為依據,以氣候、土壤、植被的地理相互關系為基礎,運用地帶性規律來尋求相應的區劃方法.低級區劃單位遵循非地帶性原則,體現為地形和地表物質的分異.方案將全國分為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蒙新高原區、青藏高原區),6個熱量帶、18個自然地區和亞地區、28個自然地帶和亞地帶、90個自然省.
該方案堪稱我國自然區劃史上規模空前宏大、等級單位最完備和內容最豐富的方案.為農業服務的目的非常明確,其區劃原則、等級單位系統的設置以及省以上單位的分區標志、劃界指標等都充分表達了為農業服務的宗旨.
此後,黃秉維對此方案又進行過修改.
3.任美鍔、楊紉章方案和任美鍔、包浩生方案
任-楊方案於1961年發表.方案依據自然差異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將全國分為8個自然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西南區、內蒙古區、西北區和青藏區,下分23個自然地區、65個自然省.
該方案把大興安嶺南段劃入內蒙古區,把遼河平原劃入華北區,把橫斷山脈北段劃入青藏區,以及把柴達木盆地劃入西北區,而同時又將其周邊山地劃入青藏區等,曾在地理學界引起熱烈的討論.
1988年發表的任-包方案或多或少繼承了任-楊方案的特點,此方案只有兩級,包括8個區、30個亞區.
4.趙松喬方案
提出於1983年,1985年納入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自然地理·總論》,當時曾引起強烈的反響.該方案首先把全國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自然區,並得到大多數學者認同.自然區之下,再按溫度、水分條件的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反映,又分出7個自然地區和33個自然副區.
自然地區命名因區而異:在東部季風區內依據水熱狀況命名,如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等,實質上體現了水熱組合對劃分地區的標志作用;西北乾旱區所屬地區按熱量和植被類型命名,如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
5.《中國自然地理》教材中的方案
該方案根據自然區劃的原則、中國自然地理的特點和地域分異規律,參考前人所做工作,同時考慮到教學的需要,採用三級分區.一級區:將全國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區;二級區即自然地區:將全國分為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內蒙古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7個自然地區;三級區即自然地理副區:將全國分為35個自然地理副區.
(三)中學地理教材用中國區域地理分區方案的出台
以上介紹的幾種中國自然區劃方案,盡管在目的、指標、名稱、范圍等各方面有一些不同,但是他們代表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地理區域劃分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為了更好地在中學地理教育中普及相關地理知識,特別是使學生和普通公民能充分了解中國國情及區域差異,理解國家建設發展規劃,199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地理教材中採用了新的中國區域地理分區方案:將中國地理區域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區.
中國地理分區問題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中學地理教材中處理這個問題,必須考慮到劃分地理區域的科學性,同時又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方案在地理學界比較成熟的三大自然地理區——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的基礎上,考慮到東部季風區內部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亞區的較大差異,同時綜合生產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點,最終形成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四個大區教學方案.
因此,方案實際上是對上述中國自然區劃方案的綜合、歸納和簡化.而且,依據這方案,各個大區內部也可視情況進一步細分亞區,如北方地區內部包括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兩個亞區,華北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等地形區.
實踐證明,四個大區方案既有嚴密和堅實的科學研究成果基礎,又簡明扼要、便教利學,在我國中學地理教材編寫及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相關地理知識的學習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1992年,原國家教委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試用)》中,對中國地理分區按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區教學予以明確規定,同時也要求學生應知道其地理位置和范圍.例如,北方地區要記住「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等地形區.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中,也明確的要求「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區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二、中國行政區劃
(一)行政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行政區劃指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對國家領土進行分級區域劃分.我國疆域廣大,幅員遼闊,因此古今往來都非常重視對國家進行有效的分級管理,把國家疆域劃分為不同層次的行政區域.
(二)行政區劃的演變過程
以下僅簡述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大的變化.
1.六大行政區的設立與撤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先後設立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簡稱大區.華北由中央直轄,東北設人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大區設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是一級地方政府,分別管轄若干省級行政單位.1952年,六大行政區改設行政委員會,僅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監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級地方政權.為了加強集中統一領導,1954年,撤銷六大行政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地區改由中央直轄.
6大行政區、30省、12直轄市、5個行署區、1個自治區、1個地方
根據形勢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先後增設、撤銷或合並了若干省區.
1954年撤銷了遼東、遼西兩省,合並設立遼寧省;撤銷松江省,並入黑龍江省;撤銷寧夏省,並入甘肅省;撤銷綏遠省,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武漢、廣州、重慶、西安11個直轄市分別改為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廣東、四川、陝西7個省的省轄市.
1955年撤銷熱河省,分別並入河北、遼寧2個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撤銷西康省並入四川省;撤銷新疆省,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統轄西藏地方和昌都地區.
1957年,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
3.1982年後的行政區劃現狀
目前,中國行政區劃的等級體系是依據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第四部憲法.憲法中第3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劃分如下: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憲法中第31條又規定:「國家在必要的時候設立特別行政區」.
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直轄市;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8年底,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
因此,在現行的中國行政區劃體系中,早已沒有了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的行政區劃和名稱.
三、中國經濟區劃
(一)經濟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經濟區劃指根據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特點,對全國領土進行戰略性的劃分,包括綜合經濟區、部門經濟區和經濟類型區.它根據國家或地區生產發展的要求和條件,參照業已形成的地區經濟類型,全面規劃出地域生產綜合體的體系:如科學地劃定各級部門或綜合的經濟區的區域范圍;確定各經濟區間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對區內各生產部門的合理結構、發展規模和地區布局等提出建議.
經濟區劃的目的在於揭示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區專門化部門和產業結構.對全國進行戰略性的經濟區劃分,需從經濟、生態、社會三方面制定原則.
(二)經濟區劃的演變過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為適應區域研究和區域政策分析之需,地理學者與經濟學者也對中國經濟區劃提出過許多方案.我們主要介紹由政府公布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以下三種中國經濟區劃.
1.1958年的經濟協作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
1958年,國家計劃委員會為了逐步改變生產力布局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狀態,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區人力、物力資源,在全國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同時,試圖在地方上也建立不同水平、各具特點的工業體系,於是在六大行政區(1954年撤消)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七大經濟協作區.
七大經濟協作區包括:東北經濟協作區(黑、吉、遼)、華北經濟協作區(京、津、冀、晉、內蒙古)、西北經濟協作區(陝、甘、寧、青、新)、華東經濟協作區(魯、蘇、皖、滬、浙、贛、閩、台)、華中經濟協作區(豫、鄂、湘)、華南經濟協作區(粵、桂)和西南經濟協作區(川、貴、滇、藏).
1961年,國家將華中和華南經濟協作區合並為中南經濟協作區,於是全國調整為六大經濟協作區.各大經濟協作區均設有中央局和大區計委,負責協調大區內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並組織各種經濟協作.因此,這是一個按行政系統組織起來的經濟區.
中國的經濟協作區方案,對當時國民經濟的調整起到了一定作用,也為後來的經濟區劃積累了經驗.
2.「七五」計劃提出的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在「七五」計劃(1986-1990)期間提出了地區經濟的梯度開發思想,以沿海為基地,以其經濟技術優勢開發內地資源,進而再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形成東部沿海、中部內陸、西部地區三大經濟地帶(圖10).
東部地帶:包括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瓊、桂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暫不包括港、澳、台),是全國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最大、經濟實力雄厚、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吉、內蒙古、晉、豫、鄂、湘、皖、贛9省、自治區,是全國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
西部地帶:包括川(含後設立的重慶市)、貴、滇、藏、陝、甘、寧、青、新9省、自治區,是全國經濟比較落後、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三大地帶覆蓋的地域范圍有所變化(圖11).廣西和內蒙古被劃入西部地帶後,調整為東部地帶包括11個省、直轄市,中部地帶包括8省,西部地帶包括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三大經濟地帶是中國最高層次的經濟區,較為客觀地反映中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梯度差異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從總體上指出了我國由沿海到內地形成東、中、西三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地域職能的地帶,為確定整個國民經濟的戰略部署和制定區域性經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3. 「九五」計劃提出的七大經濟區
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在三大經濟地帶內部,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特點和條件仍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例如工業分布上存在著「北重南輕」的結構差異和「北煤南水」的能源賦存差異,農業上更是存在著水熱組合條件和農業利用結構上的差異等.
因而,從中國國情出發,1996年在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九五」計劃(1996-2000)中提出了中國七大經濟區的新方案.
(a)環渤海經濟區:以北京、天津、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石家莊、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為核心,坐落於東北亞的中心,是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
(b)東北經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盟市.地處東北亞開放地帶,石油化工、礦冶機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在全國居突出地位.
(c)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區:包括長江三角洲15個市和沿江28個地市.全國最大的經濟技術核心區,成為內聯中、西部的中國與亞太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地方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建立起來的,以輕紡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均較發達的綜合經濟區.
(d)中部五省經濟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帶向西部的過渡帶和上海、連雲港、廣州三個對外開放「窗口」的連接地帶.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
(e)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兩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區(今後可將港、澳、台劃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特區集中的地帶,是中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
(f)大西南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藏、海南以及廣東西部.資源組合條件良好,但資源開發程度較低,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廣西、西藏和海南經濟相對落後,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
(g)西北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盟市.生態環境脆弱,但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礦產等資源豐富,少數民族集中,經濟總體水平偏低,是我國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
四、小結
通過上述對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和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區劃類型有不同的目的、功能和意義,其名稱和范圍也有相同或交叉,公眾所了解的程度也相差很大.
例如,「華北」作為一個地理名詞,在不同的區劃類型中都有使用.作為自然地區名,包括遼東山東低山丘陵、華北平原及遼河下游平原、黃土高原、冀北山地等四個地理單元.作為舊大行政區名(六大行政區),1949年設置,轄河北、山西、綏遠、察哈爾、平原省(察哈爾、平原兩省1952年撤消,綏遠省1954年撤消)和北京、天津兩市,1952年改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消.作為舊經濟協作區名(六大經濟協作區),1961年設置,包括北京、天津兩市,河北、山西兩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78年後撤消.
今天,很多人頭腦中認為華北地區應包括京、津、冀、晉、內蒙古兩省兩市一區,也基本上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華北行政區和華北經濟協作區的先後設立.因為這個信息可能在公眾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相對多一些,也更為熟悉.相比較而言,對較為專業一些的自然區劃中的華北地區概念就知之甚少,亦或容易因此產生混淆.
❻ 地里先生看分房法
摘要 以水論分房,一般時師都是以左邊水為長房論,右邊水為小房位,向上水為二房論,與砂法同樣。這是極為錯誤的。正確的分水法分房應按賴布衣之水法分位歌訣來分
❼ 祖墳四人分房法卯山西向,老四位置在巽位嗎
老四位置在巽位嗎? - 不太對,有人說在艮方位 - 不對,艮是三房
卯的左方是一房 四房 七房
以墓分房位,書上有記載,但准確度約在五成左右
❽ 墳墓風水的分房法是在下葬之前算還是在下葬之後算
分房法那是固定的,什麼方位屬什麼什麼房那都是固定
但下葬之後,才可以看出哪個方位好,哪方位不好,
從而斷定各房吉凶
❾ 陽宅集成中的坐宮分房訣對嗎
似是而非。
實用、方便、舒服、安全、衛生、美觀就是好風水,用這些標准去衡量,即實在,又便於掌握。和以上觀點吻合,風水正面解讀;和以上觀點相背,風水反面詮釋。現代小區成套的房戶是按這種理念構思設計修建而成,只能按這種構思理念評估。
什麼是最好的風水?——最好的風水就是心態平衡,無貪、無欲、無奢望、無意外企求就是好風水。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局限,沒有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實用、方便、舒服、安全、衛生、美觀就是好風水,」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可建、可造房屋,優質的建築材料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了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反差就能如此巨大,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佈道路,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象古代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為因素的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什麼叫風水?第一是能供人類生存的條件。第二是更優良的人類生存條件。第三、營利、生意,也就是選擇生意上的優良條件。多用科學頭腦思維。比如:惠州嘉逸園風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現代科技的看點,也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風水,比如:沒有鋼筋、水泥?能造那麼高的房屋嗎?沒有自來水,那裡有水嗎?沒有水,那裡能住人嗎?沒有水,風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風水,風水,能滿足人的生存、生活條件是關健。又比如:有管道橫穿自家院上方影響風水嗎?——回答是:有管道橫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處理不合理,影響視線和美觀。管道經過有妨礙今後空間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再造加高就存在障礙),還有一個管道技術性問題(如管道技術性能不足,有安全隱患),這些都是屬於影響到風水的一種因素。其它意義層面上的風水影響不存在。多用現代科學思考更能說明和說清問題。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完全不同,怎麼能固守舊教條呢?如:服裝店收銀台吧台下想接個水管放個水糙便於洗杯子、在風水上不知有沒有什麼講究?——回答是:方便、舒適、衛生、安全就是好風水。反之就是壞風水。
又如:過門磚斷裂影響風水嗎?——回答是:引起房屋牢固性變化和結構性損害,就會影響到房屋風水。房屋的風水,首先就是房屋的實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也就是房屋的使用壽命。
陽台前放消防水箱會影響風水嗎?——凡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事情,不會影響風水;只有對人類社會無益的事情,甚至有害的事情,才會影響風水。陽台前放消防箱,不妨害各類活動,是對房屋安全起保駕作用的,不可能會妨礙風水,是有益於風水。
用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標准去分別評估考量各類事物。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就是好風水。相反,就會壞事,就是壞風水。風水布局再合理,談不上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等條件,那隻能認為是怪論。風水再好,核心必須是要更好地適合人類的居住生活和生產活動。如:主卧的門開在背景牆上在風水上有什麼說法?——回答是:主卧的門開在背景牆上寓意、像征性的說法,到了現場可以臨機發揮。正大的道理為:合理、美觀、實用、方便、安全是正大道理。反之為邪門歪道。又如:風水學,門關應該安門左右邊哪個位置?——以方便、實用為准。如果左邊實用、方便就安左邊,右邊實用、方便就安右邊。如果門關安上不方便、不實用,就不要安裝門關,叫多事,自找麻煩。凡是不方便、不實用、礙手礙腳、自找麻煩的事物,都是風水大忌。
規整:規整的含義是:合理謀劃布局,在繁復中見精神。就是要有統一整齊規范標准,整齊劃一,不能七零八亂。現代城市和農村中,那些混亂建築,相互抵消,互相矛盾,從風水的角度論,零亂無序,從事實上看,哪裡存在更多貧窮和貧困。如:我家原來是東大門,現在改為南大門,但是西邊地勢高,一到下雨天,雨水就從門前過流,而且還沖刷西南牆角,這是什麼風水,求解——回答是:地形不整齊、不規范。要對地形進行必要整理,使下雨流水規范有序。現在的狀況是流水似無頭的蒼蠅,亂竄。為水流無序,或為流水亂竄。風水如此,人事會相因如形。
對稱:對稱的核心實質內容是要有中心和重點;由房屋的有中心和重點,誘道人文、行事、為人要有中心和重點,也就是人性要有主心骨,不能是糊塗蒼蠅。傳統風其實就是對稱理論,是受自然和人體美的啟發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風水美學觀。從圓、方、正這些角度思考,人體其實是一不規則的凹凸形體,但人體有一主要美學特徵就是左右對稱,作為天人合一的風水觀,在傳統建築中體現的基本核心就是:左右對稱,前後對稱,在對稱中求取平衡。
必須:一、是指這些結構和設置必須要,不是多餘,是不可缺少的結構和設置。不是可要可不要;有,實質意義不大;沒有,對正常生活沒有影響的事物。這些結構和設置,是人類必須,服務於人類。二、把這些結構和設置換位置也不適合,也就說,必須是這樣。比如,鋪雙席,為什麼要鋪雙席?需要、必須、實用、舒服、喜愛、欣賞,風水必好。
家中磨砂玻璃隔兩間卧室影不影響風水?——回答是:此類問題以是否需要、必須作為衡量風水優劣的標准。家中磨砂玻璃是家中房屋和傢具的必要配置構件,不是有毒、有害物質,安裝牢固、安全,不影響風水。只有磨砂玻璃不是家中房屋和傢具的必要配置構件,是多餘配置構件,是有毒、有害物質,安裝不牢固、不安全,才會影響風水。
實用:比如窗戶只能在哪裡,採光效果好,就是好風水。放別的其它位置採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採光,其實就是壞風水。又如:打井水井位置選取,用風水理氣的方法位置選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徒勞無功,完全失去意義,因此打井必須首先選擇保證能出水的位置,這就是實用。又如:床頭靠窗,化解掛銅葫蘆、五帝銅錢好嗎?————沒有實用價值。如果沒有防盜安全網或窗,床頭不能靠窗,不安全。把古今中外歷代所有皇帝的錢都找來掛上也不解決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安裝防盜安全窗,可抵除掛一萬個皇帝的風水錢。又如:卧室內放個浴桶風水有什麼不好? 回答是:物品能放在它應該放的地方,肯定最好。卧室內放個浴桶,肯定不是浴桶該放的地方。但事情總是有常就有變,在變通行事更合適的情況下,只要不影響、妨礙正常通行和活動,不影響風水,也可以放在卧室內。又如:坐北向南的兩進鋪位,我想一邊封玻璃,一邊安裝玻璃門,請教大師,封那邊,留那邊做門好?——回答是:我不在現場,不能肯定回答,只能原則回答:一、方便出入。二、根據房屋空間和房屋用途(也就是根椐房屋准備做什麼),本著合理利用空間、方便實用的原則,二者綜合考慮門安裝那一邊。
最後關於什麼叫風水?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方向去理解和定義:
為了不傷害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自尊心,為了不往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傷口上撒鹽,為了不往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心頭上扎針,給予這些人合理的心理安慰,風水學又可稱為「退步台階學」。很多明顯是主觀失誤造成的悲劇,很多明明是主觀「無可奈何」的悲劇,如果再從主觀上找原因,無疑對當事人的心理是一種再次傷害,而悲劇當事人往往對悲劇的發生總是耿耿於懷,不能釋疑,這時風水術總是會導引人們從客觀外界找原因,就是客觀外界中找不到原因,也可以從「無形的風水術語」定義中找到合理的解釋,其實也就是誘導當事人找一找合理「下台階」的理由,排解當事人心頭的痛傷。
為了將主觀責任歸罪於客觀,風水術又可以稱為「潑皮無奈術」。如明明是貪污受賄而獲罪,風水術可以定義為「財星犯刑沖而帶天羅」;明明是因財而生災,風水術可定義為「財殺並見而遇鬼」。總之,當事人「無過」,而是風水「出錯」。這種把主觀責任導演歸罪於客觀,其有利方面可以從客觀上起到緩解思想包袱、滿足某種虛榮心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思考,它誘使人們不從個人主觀方向找原因,不從個人主觀方向努力,而把責任向其它方向推卸,這也正是風水術的最大缺點、錯誤和軟肋。
由此又聯想到另外別的場景。一個天高氣爽的秋天,一位可愛的母親帶著自己心愛的寶貝在室外遊玩,寶貝不慎,重重跌了一跤,大聲嚎哭,這位可愛的母親迅速將寶貝扶起來,心疼地愛撫著又輕輕拍了拍寶貝身上的灰塵,然後,這位可愛的母親對著地頭,用雙腳狠狠的連蹬帶踏了數次,邊蹬邊說:「這該死的地頭,害得我的寶貝摔跤,回家拿鋤頭來將這塊地頭挖掉,免得寶寶再摔跤」。這時,那位心愛的寶貝睜開淚眼,抽氣了幾聲,也答話了,邊哭邊說:「快回家拿鋤頭來,一定要挖掉」。於是那位可愛的母親帶著心愛的寶貝回家找鋤頭去了。這就是風水的某些作法的真實寫照和縮影。
我家祖墳坐北朝南, 西北方10米內有口井中間有條路 , 這口井影響祖墳嗎?——對於一定能出「天子帝皇」的風水寶地,墓地西北十米遠有井肯定風水有影響。原因是對於天子帝皇來說,天天處在高危、眾矢之鏑的位置,任何地方少有差錯,都會萬箭穿心,掉入萬世不竭的無底深淵,慘像肯定目不忍睹。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墓地那怕隔二、三米有井或無井都無所謂,因為平民百姓不怕掉入萬世不竭的無底深淵,也從來不耽心怕摔得粉身碎骨,原因是平民百姓本身就身處淵底,再也不怕往更深處掉,因此再也不會發生粉身碎骨的事。所以人們又將風水術稱為「帝皇術」;風水學稱為《帝皇學》。
要想真正懂得什麼是「風水」這二字的含義,最好去中國的西北大沙漠和高原去親身體驗一段生活,親身感悟,才能感觸到什麼叫風?什麼叫水?西北大沙漠,千里無人煙,草木不生,找不到水源,氣溫偏低,人類和一切生物均無法生存;對比之下,中國的東南方的濕潤、溫暖氣候條件下,一顆種子放在石頭上都能生根發芽,生長出可愛的植株,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生命成活的真正動力——那隻有水;現在的那些大沙漠,只要水源蓄藏達到一定飽和層度,在極短的時間內,沙漠就會變綠洲,生機勃勃。到了高海拔地區,高原反應嚴重,呼吸困難,就會想到,低海拔地區的空氣是多麼的宜人,也就會想到空氣——即風的存在是多麼的偉大。
風水,也就是某種禁忌。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定禁忌,外國人有外國人的特定禁忌,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定禁忌。中國人的特定禁忌叫風水,外國人的特定禁忌不一定叫風水,但不等於外國人就沒有特定禁忌。禁忌的起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起因於習俗,起因於對某一事項的看法,起因於對某些動植物的忌諱,起因於某些文字、文化含義、寓意的忌諱……等等,比如由「困」字「囚」字解釋出來的圍牆院內不能有「樹」有「人」就是典型的戲說;門窗要小,不能太大,太大漏財,這是由缺少木材的地方演進出來的一種禁忌習俗;紅色化煞,是源於某些動物對紅色特別畏懼而演進過來的禁例;床頭不能向西,源於佛、道文化的「人死是超度解脫,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是人的死亡歸屬地」等等,其它附會此禁例的說法是圍繞這一禁例,做更進一步的闡釋而存在的……等等;源於神話,如桃木避邪就是典型;源於酷暑難熬,西曬房就有許多煞的編排;源於天寒難敵,西北門、窗禁忌頗多……如此等等。為了能更好地「從客觀外部」找原因和答案,而「不從主觀內在傷痛的心上撒鹽」,門、窗外,視野能見到的尖、角、獨豎、交叉、弓射物體,石頭、破碎山體,自然而然就是犯「煞」犯「邪」的實物例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門、窗外視野能見的尖、角、獨豎、交叉、弓射物體,石頭、破碎山體,找到一兩處這些特徵肯定十分容易,人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找到了一兩件不屬於自身主觀而屬於客觀存在的危害物,心中的平衡、舒服感是必定有的。
禁忌,有些是合理、科學的,有些是相因成俗,不代表全部是合理、科學。如:迷信的說法,懷孕了不能定做衣櫃?——這種習俗,只能認為在極少數地方和人群中有這種禁例,不能代表普遍。懷孕期間要以安靜為主,家中不宜搬動物件和進行修建等,但不代表在外定做都不可以,定做後不立即搬入家中是可以的。有這類禁例,用現代科學常識也能解釋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