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商貿物流經濟地理

商貿物流經濟地理

發布時間: 2022-03-01 14:30:19

① 介紹一下物流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簡介
現代意義上的物流學科屬於交叉學科,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物流領導型、物流管理型、物流技術型、物流科研型人才,根據河南省的經濟地理、商貿物流特點及我院物流教育資源 的 現狀,我們將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為具備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具有綜合性 、應用性、寬口徑的知識體系,能夠在製造業、倉儲運輸業、物流業、零售業、對外經貿等 各 類企業事業單位及有關部門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物流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
(1) 掌握物流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業務技能;
(3) 掌握物流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
(4) 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 掌握與物流管理學科相關的管理科學、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交通工程等學科知識(強調各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基礎技能;
(6) 熟悉國家有關物流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
(7)了解一定的人文與科技知識,具備相應的人文修養和科技素質。
物流專業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 具有運用物流管理理論與方法,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具有處理運輸、倉儲、配送、包裝、信息、裝卸與流通加工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 掌握物流系統設計及物流信息化的操作手段,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
(4)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北京交通大學的物流管理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和管理理論基礎、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基礎技能,掌握物流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物流管理、規劃、設計等較強實務運作能力的高級現代物流管理人才。
學生在校期間,除公共基礎課、計算機類的課程外,還將學習經濟管理類基本知識及物流學導論、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運籌學、物流系統分析、采購學、倉儲管理、運輸與包裝、配送與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等課程,使學生具有應用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和物流管理技術進行物流管理的能力。
學生畢業後,可在工商企業或物流企業從事物流實際運作工作,或在政府機關、咨詢公司從事物流管理工作,也可報考本校或其它院校研究生繼續深造。

具體你還可以自己去北京交通大學主頁看:http://www.njtu.e.cn/

② 我國物流業發展布局的特點及對策研究

這個概念相當的寬泛了,如果從全國來看的話就是宏觀的。
文章主要結構應該從我國地理結構上來分析,比如華南,華東,華北,然後找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講下物流特色。結合起來就是整個我國物流業發展布局。

這方面的材料其實很多的。有一篇比較全面的文獻《2009-2012年中國物流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你可以去找下,這份報告的第十一章中國區域物流發展就是中國物流各地的發展情況。
11.1北京
11.1.1北京物流布局的正式確立
11.1.2北京市物流業的發展特點
11.1.3奧運會給北京物流業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
11.1.4北京發展物流存在的問題
11.1.5北京發展物流的策略
11.1.6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將造就臨空產業經濟核心區
11.2天津
11.2.1天津現代商貿物流快速發展配送已逐漸形成體系
11.2.2阻礙天津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六大因素
11.2.3天津建立區域物流中心的建議
11.2.4物流業將發展成為天津的支柱產業
11.3上海
11.3.1「十五」時期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概況
11.3.2上海物流園區與專業物流基地成為發展亮點
11.3.3上海物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1.3.4「十一五」時期現代物流業將發展為上海的支柱產業
11.3.5「十一五」期間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11.3.6「十一五」時期上海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及措施
11.4珠三角地區
11.4.1珠江三角洲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環境及條件
11.4.2粵港珠三角地區區域物流的發展模式綜述
11.4.3珠江三角洲物流業的發展特點
11.4.4珠三角社會物流體系的構建
11.4.5泛珠三角物流信息平台已經啟用
11.4.6未來倉儲物流設施將轉向珠三角
11.5西部地區
11.5.1西部物流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及政策選擇
11.5.2西部地區成品油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設想
11.5.3重慶鑄造西部地區一流的物流基地
11.5.4青藏鐵路為西藏物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1.5.5「十一五」期間四川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
這份報告前面幾張也說了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對策的。

③ 求寫:1.山東區域經濟發展趨勢2.臨沂商貿物流及臨沂文化旅遊發展的概況 論述題 共2500字以上 高分

我是臨沂師院音樂學院的 ,可以給你個參考 ,我們也剛寫完這個 哈哈·~~~

「信心比黃金重要」,信心來自科學規劃。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山東省委、省政府順應經濟全球化、國內市場一體化、產業發展高端化發展大勢,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和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對全省區域經濟格局進行全新戰略布局,為從真正發揮地區優勢從而實現比較利益、發展合力到最終形成整體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蓄積了強大動能。

把握大勢 科學布局

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就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山東省委、省政府經過認真分析,周密謀劃,在上半年密集展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魯南臨港產業帶等區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實施重點發展帶動戰略,強壯節點,引領山東經濟騰飛。這是省委、省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著眼全局,順應大勢,把握規律,結合山東實際作出的科學判斷和果斷選擇。

黨的十七大提出,發展海洋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胡錦濤總書記今年4月份視察我省時,明確提出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要求。全省上下認識到位,行動迅速,方方面面密切配合,統籌聯動,科學定位,突出重點,搶抓機遇,加快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強大合力蔚然成型。

在廣泛調研,認真籌劃的基礎上,6月30 日,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布《關於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確定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優勢產業聚集區、濱海國際旅遊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形成連接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溝通黃河流域廣大腹地、面向東北亞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增長極,為我省區域經濟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參與合作與競爭,拓寬了新空間。

黃河三角洲開發,是山東人的「跨世紀之夢」,早在1993年就進入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新世紀以來,產業轉移和黃河三角洲濱州、東營、濰坊、德州、淄博、煙台6市19個縣(市、區)的內生動力相結合,使該區域日益展現出山東區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順應黃河三角洲地區發展大勢和國家完善沿海區域經濟布局需要,山東省委、省政府積極爭取將黃河三角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3月下旬國家25個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來我省調研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完善與提升問題,推動這一戰略上升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布局。屆時,黃河三角洲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將成為吸引要素聚集的核心優勢,帶動「山東板塊」加速融入環渤海經濟圈。

產業重構 「一區三帶」

上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進行的系列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無不圍繞應對金融危機,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發展質量,再造發展動力等多重目標展開,以重點區域促進、重點產業重構、重大生產力布局調整,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發展層次和競爭力再上新台階。

今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金融危機集中暴露了我省產業結構中採掘業、原材料業和粗加工業比重過大、附加值不高、競爭力不強等矛盾,對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提出了極為迫切的要求。

山東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山東半島高端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啟動魯南臨港產業帶規劃編制等,提出重構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一區三帶」發展新格局。

山東:1、從長遠規劃、發展潛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實力、科教水平、文化影響力等深層次因素上說,山東到2020年的時候,許多人均指標肯定還不是全國第一,但絕大多數總量指標都將會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總值。到那時候,山東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說:山東是中華第一省。 (廣東GDP到2020年將會是第二或第三)。
2、山東的發展首先是半島上的青島威海煙台。青島不錯,有點象德國的漢堡,希望能加快發展。但是,威海煙台的發展相對其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太慢,那麼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大的港口,也沒有大的造船業基地,臨海工業發展落後,光靠捕撈海產品是不能發財的。龍口招遠面向渤海灣,可以發展軍品造船,如潛艇和驅逐艦;榮成文登乳山全沿海,但直面日本,可以發展民用造船業,如利潤率很高的石油巨輪和豪華遊艇。此外,半島三市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速度有點慢,這個時候要練好內功,堅持內外兩條腿走路,不能光等著國外的產業轉移。
3、日照的港口吞吐量還是太小,要知道沒有港口的發展就沒有日照的發展。
4、濰坊北臨萊州灣,海岸線很長卻不適合發展大港口,但是至少也要有個中型港口,象天津那樣挖也能挖出來的,寒亭區修了直到海邊的高速公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壽光昌邑都不錯。
5、東營和濱洲都有海岸線,但國內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兩個城市是沿海城市,等於浪費了岸線資源。
6、濟南今年要辦全運會了,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加強一下城市建設。山東省要當GDP老大,濟南發展慢了肯定不行。其實濟南完全不要和半島三市去爭經濟蛋糕,而應該獨辟蹊徑,做強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物流產業和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7、淄博不錯,城市建設也不錯,臨沂最近幾年也開始起飛,民營企業有勢頭了。棗庄和滕州的關系要理順,不然會干擾經濟發展。萊蕪也不能光搞鋼鐵,要有第二第三優勢工業。濟寧泰安是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但是卻沒有很好地產業化,體制是重要原因。聊城荷澤德州是京滬加京九,雖然實力不如山東沿海城市,還是有很大前景。
8、個人覺得山東是我國東部兩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之一,另一個是廣東。廣東近港澳,山東近日韓,相比之下山東更有優勢。山東的文化底蘊更是廣東不能相比。因此更看好山東。
9、山東的劣勢在於官本位思想太重,好多人想當公務員想要個編制。其實山東人應該發揚當年闖關東的精神,去全世界闖盪。可以盪滌掉一些舊思想。還有,山東人一定要克服吹牛的老毛病。
10、全國各省中,山東人的名聲威望絕對是第一。即使在海外華僑中,一提起山東人,都說是中華的脊樑,山東人從文化上說是最正宗最傳統的中華人。我現在國外,舉個身邊的例子,如果有山東人和非山東人想在海外租華僑的房子,同等條件下,這些華僑房東都願意租給山東人,為什麼?因為山東人兩個字代表的是忠誠、可靠、信義等中華傳統價值觀念。從這一點,我就知道山東省的文化積淀和山東人極高的名聲遲早會成為山東經濟騰飛的巨大助推力。祝福山東!

④ 簡述分析GIS在電子商務物流中的作用及未來發展趨勢

GIS技術目前應用領域及應用前景發布日期:2008-02-21 12:55:08 發布人:《數字社區&智能家居》2007年12月刊 目前應用領域
1.資源管理:要應用於農業和林業領域,解決農業和林業領域各種資源(如土地、森林、草場)分布、分級、統計、制圖等問題。主要回答「定位」和「模式」兩類問題。
2.資源配置:城市中各種公用設施、救災減災中物資的分配、全國范圍內能源保障、糧食供應等到機構的在各地的配置等都是資源配置問題。GIS在這類應用中的目標是保證資源的最合理配置和發揮最大效益。
3.城市規劃和管理:空間規劃是GIS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如何保證綠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證學校、公共設施、運動場所、服務設施等能夠有最大的服務面(城市資源配置問題)等。
4.土地信息系統和地籍管理: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質變化、地塊輪廓變化、地籍權屬關系變化等許 多內容,藉助GIS技術可以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
5.生態、環境管理與模擬:區域生態規劃、環境現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削減分配的決策支持、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環保設施的管理、環境規劃等。
6.應急響應:解決在發生洪水、戰爭、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為災害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撤離路線、並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的問題。
7.地學研究與應用:地形分析、流域分析、土地利用研究、經濟地理研究、空間決策支持、空間統計分析、制圖等都可以藉助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完成。ArcInfo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地學分析應用軟體系統。
8.商業與市場:商業設施的建立充分考慮其市場潛力。例如大型商場的建立如果不考慮其他商場的分布、待建區周圍居民區的分布和人數,建成之後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市場和服務面。有時甚至商場銷售的品種和市場定位都必須與待建區的人口結構(年齡構成、性別構成、文化水平)、消費水平等結合起來考慮。地理信息系統的空 間分析和資料庫功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9.基礎設施管理: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礎設施(電信、自來水、道路交通、天然氣管線、排污設施、電力設施等)廣泛分布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且這些設施明顯具有地理參照特徵的。它們的管理、統計、匯總都可以藉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選址分析:根據區域地理環境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配置、市場潛力、交通條件、地形特徵、環境影響等因素,在區域范圍內選擇最佳位置,是GIS的一個典型應用領域,充分體現了GIS的空間分析功能。
網路分析:建立交通網路、地下管線網路等的計算機模型,研究交通流量、進行交通規則、處理地下管線突發事件(爆管、斷路)等應急處理。警務和醫療救護的路徑優選、車輛導航等也是GIS網路分析應用的實例。
可視化應用:以數字地形模型為基礎,建立城市、區域、或大型建築工程、著名風景名勝區的三維可視化模型,實現多角度瀏覽,可廣泛應用於宣傳、城市和區域規劃、大型工程管理和模擬、旅遊等領域。
分布式地理信息應用:隨著網路和Internet技術的發展,運行於Intranet或Internet環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類型,其目標是實現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信息共享,以及遠程空間導航。
[Page]
GIS的應用前景
目前GIS的研究和應用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國外GIS技術已被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廣泛認知和採用。尤其是在北美、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GIS市場已經基本形成。GIS數據公司和軟體公司比較多,他們在GIS系統建立和空間數據的使用方面已有了一套比較規范和成熟作法。在我國GIS技術也正被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所採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有後發優勢,可以少走彎路,以比較高的起點開展GIS的理論研究和開發應用工作。
未來若干年空間數據採集和GIS技術將會有新的更大的發展,從而給城市空間數據生產和GIS應用增添新的生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計算機寬頻高速網為代表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的建設、高解析度衛星影像技術的實用化、數字攝影測量和空間定位技術的發展以及超大容量、高速數據存儲設備的發展將給城市空間數據生產和GIS應用帶來巨大積極效用。新的數據獲取與更新技術的發展、新數據形式的應用、數據共享政策及其實施、國家多尺度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數字地球和數字城市的建設都將大大改善我國城市空間數據的狀況。
GIS技術的一些最新發展(如WebGIS、OpenGIS、ComGIS、3D GIS、TGIS等)將在城市得到實際應用,從而提高GIS系統應用的水平。城市GIS將進一步由技術推動轉向應用牽引。面向應用將是GIS的生命,GIS與其它技術的集成將成為主流,應用系統的質量將穩步提高,用戶的意識和行動將更有利於GIS的發展,應用將向深層次和大眾化兩極發展。
21世紀我國的城市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城市的發展將給城市GIS技術帶來新的機遇。城市GIS雖然面臨挑戰,但未來無限光明。由於GIS本身的特點,過去建立起來的城市GIS系統的實際效益在未來幾年將會逐步顯示出來,人們的認識會進一步提高,城市GIS的生命力將愈加旺盛,並將會發揮應有的、符合其特點的作用,GIS也將真正走向產業化和市場化。

⑤ 一張圖:說明什麼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具備獨特的區位和交通優勢,被國內經濟學家譽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未來,武漢重點建設的「五大產業」和「五大功能中心」也將提供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為武漢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

較強的科研實力和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奠定了武漢大工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近年來,在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特色工業引領下,武漢的商貿、金融、物流、會展、文化傳媒等服務業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金流、人才流等各種生產要素正加速向武漢聚集。

⑥ 國際貿易地理自考重點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學科屬性(重點)
理解:研究對象及學科屬性
(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
應用:地圖法、分析法、對比法、考察法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地理位置和氣候(重點)

識記:經濟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徵與分布
理解:新加坡戰後經濟地理位置的變化對其經濟的影響;氣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應用:時差的計算與應用
(二)地形與河流、湖泊(一般)
識記:大陸架、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水能資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
理解:地形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三)國家、居民(重點)
識記:主要國家類型的劃分及其分布、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及世界人口特徵。
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為維護或打破舊的世界經濟秩序所採取的措施。
應用:分析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四)科學技術(次重點)
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五)宗教(一般)
識記: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圖騰的的概念
理解:伊斯蘭教對經濟貿易的影響。
第三章 世界貿易中心區的形成與轉移
(一)漢薩同盟和義大利北部的區域貿易中心(重點)
識記:漢薩同盟的地域范圍,義大利北部的貿易中心。
理解:義大利的威尼斯等貿易中心在與亞洲貿易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佛蘭德爾地區(一般)
識記:地域范圍。
理解:在歐洲貿易中的作用。
(三)地理大發現、第一次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重點)
識記:地理大發現的三大歷史事件、第一次與第二次產業革命的標志。
理解:地理大發現與第一、第二次產業革命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
(四)亞太地區興起的政策環境(重點)
識記:亞太地區的范圍。
理解: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經濟聲速增長的原因。
(五)亞太地區豐富的資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點)
識記:錫礦帶、錳結核、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
理解:亞太地區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六)亞太地區面臨的挑戰(一般)
理解:亞太地區面臨哪些挑戰。
第四章 世界區域經濟集團
(一)定義、類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重點)
識記:定義、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
理解:區域經濟集團化對世界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二)形成原因(次重點)
識記:集團化8項形成背景。
理解:是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相融合的產物。
(三)歐盟與APEC(重點)
識記:形成歷程及一體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質
理解:歐盟是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集團;
(四)北美自由貿易區(次重點)
識記:成員組成及形成背景
理解:對三國經濟有利和不利影響。
第五章 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
(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重點)
識記:溫室效應,可持續發展戰略定義;
理解:動植物資源的枯竭,溫室效應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
應用:說明自然資源領域、社會領域、經濟領域及科技領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及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次重點)
識記:環境的定義。
理解:環境與人類的關系
(三)貿易對環境保護有利和不利影響(重點)
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響。
(四)環境會影響貿易(次重點)
識記:厄爾尼諾現象
理解:環境危機會影響貿易。
(五)如何克服綠色貿易壁壘(重點)
識記:綠色貿易壁壘的主要表現形式、綠色貿易壁壘定義。
理解:從政府、企業兩個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綠色貿易壁壘。
(六)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重點)
識記:發達國家發展不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落後的含義。
理解:所謂「持續優先」或「發展優先」的不科學性。
(七)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國際合作(一般)
理解:國際環保合作的六項措施。
第六章 世界能源貿易地理
(一)世界石油的儲藏、生產、消費的地理分布(重點)
識記:世界6大儲油區、中東儲油區的儲藏與生產的主要特點、OPEC。
理解:世界石油開采、加工和消費不平衡的狀況
應用:如何建立本國可靠的石油儲備制度。
(二)天然氣與煤炭(次重點)
識記:世界主要天然氣的儲藏和生產國家、主要煤炭生產國。
理解:天然氣與煤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變化。
第七章 世界農產品貿易地理
(一)世界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重點)
識記:溫帶高度商品化集約化農業,亞熱帶季風農業,地中海農業和熱帶種植園農業的分布及主要代表農作物。
理解:不同農業類型與氣候和農業生產方式的關系。
(二)發展「綠色農業」已成為一種重要趨勢(次重點)
識記:綠色農業的定義。
理解:進行「綠色農業」生產的主要措施。
(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一般)
理解:如何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四)小麥、稻穀、玉米、棉花、大豆、飲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產與貿易(重點)
識記:上述主要農作物生產的地理分布,主要生產國、出口國
(五)世界農產品貿易的主要特點(次重點)
理解:世界農產品貿易的8大特點
第八章 工業製成品生產與貿易地理
(一)製成品的類型及主要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地帶(重點)
識記:美加工業帶、西歐工業帶、中東歐工業帶和亞太工業帶的地域范圍及主要工業部門
理解:戰後工業製成品貿易不斷上升的原因。
(二)世界鋼鐵生產發展歷程(重點)
識記:戰後鋼鐵工業發展歷程及主要特點
理解:戰後鋼鐵工業布局趨向沿海的原因。
(三)世界鋼鐵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國家(次重點)
識記:主要生產國和貿易國。
(四)世界汽車生產的地域分布(重點)
識記:亞太、北美、西歐三大汽車生產地帶的主要生產中心、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
(五)世界汽車工業發展歷程(一般)
理解:戰後汽車生產迅速發展的原因。
(六)主要國家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和貿易(重點)
識記:美、日、西歐、亞太等國家和地區電子信息工業的分布;世界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國。
理解:電子信息產業成為促進經濟迅速增長的火車頭。
第九章 國際貿易運輸地理
(一)國際貿易運輸的特點和方針(重點)
識記:五大特點。
理解:辯證認識和運用「十字」方針。
(二)國際貿易運輸性質(一般)
理解:為什麼說國際貿物運輸為國際貿易不可缺少的環節。
(三)世界四大航運及主要航區通道和主要港口
識記:主要運河、海峽的地理位置及特點;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
(四)海上貨物運輸的四要素(次重點)
識記:航線劃分的標准及選擇航線的主要要素
理解:貨物與港口兩要素在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大宗海運物流(一般)
識記:石油、煤炭、鐵礦石、鋁土礦、糧食的流向。
(六)鐵路、公路、大陸橋運輸(重點)
識記:我國和鄰國的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陸橋運輸的定義
理解:大陸橋運輸的優越性
(七)集裝箱運輸(次重點)
識記:集裝箱運輸的主要特點
理解: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
第十章 超級大國——美國
(一)自然地理環境的優越性(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和氣候的特徵及分布
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環境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政區人口狀況及政治體制
識記:主要行政區、主要民族
理解:美國議會與總統相互制約關系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二)美國經濟的特徵(重點)
識記:當前美國經濟的主要特徵;知識經濟的概念。
理解:美國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形成條件。
(三)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歷程(一般)
識記:四個發展階段的劃分,及每個階段的特點。
理解:美國迅速實現工業化的條件。
(四)采礦業、製造業和農業(重點)
識記:主要煤炭、石油產區;汽車、航空、化學、電子、食品工業中心;小麥、玉米、棉花帶的分布。
理解:農業生產特徵及農業危機。
(五)交通運輸業(一般)
識記:主要港口及鐵路樞紐。
(六)對外貿易狀況(重點)
識記: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及地區結構。
理解:美國出口貿易地位下降的原因。
(七)市場狀況(一般)
識記:市場的主要特點。
(八)北部區(重點)
識記:北部區地域范圍,主要城市和主要工業部門
理解:北部區形成美國最大工業區的條件。
(九)南部區和西部區(次重點)
識記:「陽光地帶」的范圍
理解:戰後「陽光地帶」崛起的條件。
第十一章 發達國家(一)——歐盟四國
(一)德國工業和農業(重點)
識記:採煤、鋼鐵、汽車、機械、化學、電子工業的分布;主要農業區。
理解:傳統工業區和新興工業區形成的條件。
(二)德國自然地理環境(次重點)
識記:四大地形區、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理解:過渡性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三)德國主要經濟區和城市(一般)
識記:北部區的范圍和在德國經濟中地位,主要工業中心;南部區的范圍及主要城市。
理解:魯爾區形成的條件。
(四)法國優越的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區和氣候類型的分布、河流和礦產的分布。
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五)法國工業與農業(次重點)
識記:鋼鐵、化學、航空、電子工業的分布;主要農業區。
理解:戰後法國經濟發展階段及主要措施。
(六)法國區域差異及城市(一般)
識記:東部區的范圍,主要工業中心,主要產業部門
理解:東部區形成法國最發達地區的條件。
(七)英國優越的自然條件與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重點)
識記:英吉利和多佛爾海峽、北海油田、英倫三島、主要煤田。
理解:北海油田開發對英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八)英國新、老工業部門狀況(次重點)
識記:傳統工業部門及工業中心;汽車、航空、電子工業部門的分布,兩個「矽谷」。
理解:戰後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及撒切爾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
(九)英國對外貿易(一般)
理解:戰後英國對外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十)義大利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半島和島嶼、主要地形和氣候類型。
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十一)義大利經濟特徵、主要工業和農業(次重點)
識記:鋼鐵、汽車、電子、紡織工業中心;主要農作物的分布。
理解:經濟的五個特徵
(十二)義大利區域差異(一般)
理解:北部區在全國經濟中所處地位。
第十二章 發達國家(二)——日本
(一)自然地理環境(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兩種氣候類型、河流特徵、礦產與漁業資源。
理解:自然環境對日本經濟發展所起的制約或促進作用。
(二)領土組成,政區和居民(次重點)
識記:四大島及北方四島、一、二級行政區、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
理解:島國位置對日本經濟發展的意義。
(三)戰後經濟的特徵(重點)
識記:五大特徵:「三灣一海」地帶
理解:日本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工業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
(四)經濟發展歷程(次重點)
識記:明治維新、侵略擴張、戰後抓住有利時機的三個發展階段。
理解: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增長的國際、國內有利條件。
(五)工業(重點)
識記:工業生產體系的三大特徵;汽車、鋼鐵、石油加工、電子工業中心。
理解:促進鋼鐵、汽車工業發展的措施。
(六)農業(次重點)
識記:水稻、水果、蔬菜、捕魚業的分布。
理解:日本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七)對外貿易地位及迅速增長的原因(重點)
理解:迅速增長的原因。
(八)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次重點)
識記:商品結構和地區結構。
理解:商品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歷程的關系。
第十三章 原社會主義轉型國家——俄羅斯
(一)多樣的自然條件、豐富的資源(重點)
識記:三大地形區、多樣氣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礦產資源的分布。
理解:自然條件的多樣性和資源的豐富性與集中性,對俄經濟布局的影響
(二)面積、疆域和人口(次重點)
識記:主要鄰國和臨海、主要民族和政區
理解:民族復雜性與人口增長緩慢對經濟的影響。
(三)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經濟(重點)
理解:改革失誤的主要表現
(四)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濟(次重點)
理解:普京執政後俄羅斯經濟恢復增長的原因。
(五)工業(重點)
識記: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氣田;鋼鐵、機械工業基地。
理解:石油、天然氣生產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巨大作用。
(六)農業(一般)
識記:農業三大類型區的地域分布
理解:農業生產長期落後的原因。
(七)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與地區結構(重點)
識記:出口和進口商品構成;主要貿易夥伴。
理解:對外貿易增長與經濟發展背離的原因。
第十四章 發展中轉型經濟國家——印度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人文環境(重點)
識記:南亞次大陸、種性制度,三大地形區,煤、鐵、錳等礦產。
理解:復雜的人文環境對印度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二)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階段(次重點)
理解:尼赫魯主張的「社會主義類型社會」經濟的主要特徵。
(三)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改革階段(重點)
識記: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誤。
(四)能源、鋼鐵、紡織、電子、寶石工業(次重點)
識記:上述工業的生產中心
(五)農業(重點)
識記: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小麥、黃麻、茶葉、棉花等作物的主產區。
理解:水旱災害頻繁形成的原因。
第十五章 新興工業化國家——韓國、新加坡和巴西
(一)韓國「漢江奇跡」——迅速發展的經濟、主要工業部門(重點)
識記:鋼鐵、造船、電子信息,汽車等工業的中心。
理解: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國際、國內因素
(二)韓國自然地理環境(次重點)
識記:海岸、地形、氣候、河流和資源狀況。
(三)韓國南北分裂和南北對話(一般)
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對話的歷史進程。
(四)巴西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重點)
識記:地形、氣候、河流和資源狀況。
(五)巴西經濟迅速增長與陷入嚴重債務危機(次重點)
識記:經濟迅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經濟特徵。
理解:分析嚴重債務危機的原因。
(六)巴西主要工業部門和熱帶農產品(一般)
識記:主要工業中心及工業部門、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種植區。
(七)新加坡經濟發展歷程(重點)
理解:獨立後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及相應政策措施。
(八)新加坡主要產業部門(次重點)
識記:煉油、電子電器、造船業、海運業、旅遊業的基本狀況。
第十六章 農礦資源出口大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
(一)加拿大自然條件與居民(重點)
識記:地形、氣候、河湖的特徵;主要礦產、水力、漁業資源、兩大移民居住區。
理解: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二)加拿大農業與製造業(次重點)
識記:中部草原三省的「谷倉」;紐芬蘭、溫哥華漁場;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冶煉,紡織、服裝、木材加工工業中心。
理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三)加拿大經濟概況(一般)
理解:加拿大經濟的主要特點
(四)澳大利亞自然條件(重點)
識記:主要地形、氣候、可流和資源狀況;大堡礁、鴨嘴獸、按樹。
理解:自然條件與澳大利亞產業結構的關系。
(五)澳大利亞經濟概況(次重點)
理解:經濟特徵與國家歷史進程和自然條件的關系。
(六)澳大利亞農牧業與采礦業(重點)
識記:小麥、甘蔗、水稻的主要種植區;鋁土礦、鐵礦、煤炭、黃金等的采礦中心。
(七)澳大利亞對外貿易(一般)
識記: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主要貿易夥伴。
理解:進出口商品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第十七章 非洲貿易地理
(一)富饒大陸(重點)
識記:豐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資源;金、金鋼石、銅、石油、鋁土礦、磷礦的分布;水力資源狀況
理解:蘇伊士運河、好望角航線在世界交通運輸中的重要地位。
(二)貧窮大陸(次重點)
理解:經濟增長緩慢,產業結構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日益惡化,政治不穩定與經濟落後的關系。
(三)復雜大陸(一般)
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國家歷史進程等方面的復雜性。
(四)南非概況(重點)
識記:自然條件特點;農牧業、采礦業的分布。
理解:南非產業構成與其自然條件的關系。
(五)埃及概況(次重點)
識記: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乾燥的自然環境。棉花、石油的生產狀況。
理解:從單一經濟轉變為多元化經濟的進程。

僅供參考。

⑦ 選專業。

建築工程專業擁有一支理論基礎堅實,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設有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監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建築施工等五個專業。 本專業主要開設建築工程制圖、建築工程測量、建築力學、建築材料、房屋建築學、地基與基礎、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建築施工技術、建築施工組織、建築工程定額與預算等課程。 培養人才: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建生產第一線的,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建築工程施工與組織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要求掌握房屋結構設計與計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獨立完成八層和八層以下的民用建築和單層工業廠房的結構設計; 熟悉建築施工組織與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能運用建築施工知識解決施工中的一般技術問題,具備施工操作的一般技能;了解計算機基本知識,能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 主幹學科:力學、結構工程;主幹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築施工;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測量實習、畢業實習(施工實習)、結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建築工程造價管理和建築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實用型管理人才。通過三年培養,使學生掌握建築工程造價和建築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程造價管理、工程招標投標、合同管理、建設項目可行性及投資效益評估、建設項目投資估算、概算和預算、工程成本核算、投資控制和工程財務管理等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三資、股份制及私營建築施工企業、各類招投標代理機構、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工程建設監理單位等咨詢中介機構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工作。 培養要求:掌握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工程項目管理、建設工程監理和建設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以及建設項目投資估算、概算、預算、工程招標、投標報價、合同管理、竣工決算、建設項目可行性評估和建設項目投資、質量、進度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設法規。 主要課程:建築工程預算、安裝工程預算、招投標與招標代理、工程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與分析、工程造價管理、項目管理等。 就業方向和崗位: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各類招投標代理機構、工程造價咨詢單位、工程建設監理單位等咨詢中介機構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的遠期發展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等。
工程造價專業 簡介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在施工企業、工程設計單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事業單位、金融投資機構、財政和建設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工程施工招投標文件編制、工程預決算審查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工程識圖、房屋構造、建築與裝飾施工工藝、施工組織設計、建築工程估價基礎、建築工程估價、管道工程估價、電氣工程估價、工程招標與投標等。

就業方向:可在建築、安裝、裝飾、金融等企業,城建、財政等機關以及相關的社會中介機構從事工程造價、投資管理與資產評估工作。

物流行業的專業現狀
畢業生適應在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

所謂物流,就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它包括運輸、儲存、搬運、分揀、包裝、加工等多個環節。該專業開設主要課程有:物流概論、市場營銷、經濟地理、國際貿易概論、管理學原理、商務英語、運輸組織技術、倉庫與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課程。
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市場競爭程度日益增加, 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新的內涵。現代物流指的是將信息、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以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綜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即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並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提高質量,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現在世界做專業物流比較著名的公司有:美國聯合包裹(UPS) 荷蘭郵政(TNT) 德國郵政(DHL) 美國聯(FEDEX)為什麼現代物流業的前景看好呢?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全國已有30多個省與城市作出了物流業發展規劃並出台了必要的產業政策,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寫中國物流業發展大綱,並提出了物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初步意見。由於有政策的扶持,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開始步入快車道。到現在為止,中國已經形成公有制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與外資(含中外合資)物流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這種趨勢從03年開始,並在明顯加速。在5至10年內,將形成10個左右全國公認的中國物流領軍企業,並走向國際。80%企業物流已開始部分外包,外包的比例與外包的領域將逐步擴大,涌現出包括海爾物流、寶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在內的優秀物流企業。首屆中國物流企業家論壇暨2003中國物流(企業)年會的報告也顯示,2003年1至9月,全國社會物流總值21.7萬億元,同比增長26.9%。物流總值的高速增長,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全球最大的貨運公司之一——美國萬絡環球公司副總裁卡扎瑞預測,「中國物流業預計未來10年內相關服務收入將保持20%的年增長速度。」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長吳清一認為,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配送體系不健全,但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物流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物流專業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物流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會計、貿易、管理、法律、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開發與設計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知識結構
(1) 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2)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 了解物流管理發展的最新動態
2、 能力素質結構
(1) 具備物流管理的應用程序操作能力;
(2) 具備物流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3) 能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規劃,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在物流企業、港口、海關、貨運公司、商貿企業等就業,就業前景良好。今後一段時期,除儲存、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等領域的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將更吃香。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餘萬。據了解,目前最為搶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現代經濟貿易、運輸與物流理論和技能,且具有扎實英語能力的國際貿易運輸及物流經營型人才,他們的年薪最高可達100萬元。

經濟全球化催生了現代物流業。世界市場中不斷上升的競爭壓力迫使企業開辟效益增長的新來源,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產業象接力棒一樣,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進行轉移,新的國際生產體系逐步形成。例如波音飛機,雖然最後是在美國西雅圖組裝,但它在70多個國家生產零部件。
現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就更多地變為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或者說是以跨國公司為中心的生產體系之間的競爭,而不再是單個企業或廠商之間的競爭。高效率、低成本、網路化的物流服務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正因為如此,物流業被普遍看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物流科學研究是新世紀經濟管理科學領域的聚焦點。

現在,許多地方政府正在積極籌劃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把物流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海市政府規劃在「十五」期間著重發展三類物流,「十五」期末基本成為全球現代物流供應鏈中的重要樞紐和節點;深圳市政府將現代物流產業作為三個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北京、大連、沈陽等城市都在加快制定物流發展規劃並加緊實施;天津從2003年到2010年,每年拿出100億元的資金用於物流基本建設,把物流產業作為天津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強勢推進。
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我國物流產業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到2003年我國物流市場的規模已達到2400億元,預計在今後幾年仍將會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也浮出水面,據最近的調查,目前國內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缺口達到60餘萬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成為全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有真才實學的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前景是普遍被看好的。
物流工程專業就業前景主要到企業或事業單位中從事生產管理(包括生產企業資源計劃、物流、調度、組織與控制)、經營管理、技術管理與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從事工商企業、交通運輸行業和物流相關部門的社會物流、生產物流和綠色物流方面的工程策劃、倉儲、配送、裝卸等工程技術設計、裝備選型與開發應用、管理和營運等工作。到第三方物流企業、港務局、物流園區、汽車製造、矽谷或光谷、計算機廠、煙草廠、港機廠、造船廠、鋼鐵冶金、起重運輸及工程機械廠、交通運輸、航運及航務部門和科研設計院所、規劃設計院、大專院校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領導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物流從業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許多物流部門的管理人員是半路出家,很少受過專業的培訓。據相關人士透露,對此類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業在國內招聘的應屆大學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後還會由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現在一年就能掙個7萬元至10萬元,估計4年之後只會多不會少,因為能源越來越緊俏。」
加入世貿組織後,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物流需求顯著增加,推動物流產業保持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現在,許多地兒政府正在積極籌劃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把物流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海政府規劃在「十五」期間著重發展三類物流,「 十五」期末基本成為全球現代物流供應鏈中的重要樞紐和節點;深圳市政府將現代物流產業作為三個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北京、大連、沈陽等城市都在加快制定物流發展規劃並加緊實施;天津從2003年到2010年,每年拿出100億元的資金用於物流基本建設,把物流產業作為天津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強勢推進,我國的現代物流已經進入快速增長、全面發展的新時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預計,中國物流需求高速增長期將持續10~15年,特別是在「十一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進一步擴大,物流需求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目前,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網上人才招聘的數據顯示,隨著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市世博會的臨近,到2010年我國本科學歷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萬~40萬人。

什麼樣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受青睞

不少高校都設有物流管理專業,但一般著重培養的是管理型人才,而市場每年對管理型人才的招聘很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在基層從事操作的人員。因此,物流操作員在每年的招聘中格外受寵。

目前比較先進的企業正逐步向零庫存邁進,這不光對物流管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專業要求,也要求最直接的物流操作員有更高的能力。相對於物流管理人員,物流操作員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受過專業物流操作培訓的畢業生憑借上手快、勝任物流各個環節操作,而被相關的用人單位大量吸收。

找了三個專業的介紹和就業前景分析,希望採納~

⑧ 物流經濟地理的清華社版

書名:物流經濟地理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書號:9787302329565
定價:34元
出版日期:2013-8-19
內容簡介:
本書結構合理、體系完整、重點明確,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全書內容包括兩個模塊共11個課題:模塊1 是國內篇——共5 個課題,包括物流經濟地理研究的對象、內容和任務,物流布局的條件和原則,我國的農業、工業、商貿物流地理和運輸物流地理等內容。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員對我國物流經濟地理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也為學習下一部分內容打下基礎。模塊2是國際篇——共6 個課題,這部分內容包括國際物流發展概況、國際物流中的海洋運輸、國際物流中的多式聯運及陸路運輸、國際物流中的航空運輸、國際物流中的管道和展會運輸、國際旅遊地理與物流等內容。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員可以對國際物流經濟地理有比較系統的認識和掌握。本書主要是為了滿足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物流管理等專業培養物流人才的需要而編寫的,同時也適合於從事物流工作的在職人員學習或作為培訓教材使用。
目錄:
模塊1 國內篇
課題1 概論···········································2
1.1 物流經濟地理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4
1.1.1 物流與物流經濟地理························ 4
1.1.2 物流經濟地理的研究方法················ 5
1.1.3 物流經濟地理的基本任務················ 6
1.2 我國物流布局的條件和基本原則······· 7
1.2.1 影響物流布局的主要條件················ 7
1.2.2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8
1.3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與面臨的形勢····· 10
1.3.1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階段··················10
1.3.2 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
形勢·················································· 11
1.4 物流產業調整振興與應對後金融
危機·················································· 14
1.4.1 我國物流業將繼續受到後金融
危機的影響······································14
1.4.2 通過物流產業調整振興應對後
金融危機··········································15
課題2 我國農業物流地理···················· 18
2.1 農業概述·········································· 20
2.1.1 農業經濟發展及其結構演變··········20
2.1.2 農業生產的地域性··························22
2.1.3 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23
2.2 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分布···················· 23
2.2.1 糧食作物··········································24
2.2.2 商品糧基地······································25
2.3 經濟作物的生產與分布···················· 26
2.3.1 纖維作物··········································26
2.3.2 油料作物··········································28
2.3.3 糖料作物··········································29
2.3.4 其他經濟作物··································29
2.4 其他作物的生產與分布···················· 31
2.4.1 林業生產與布局······························31
2.4.2 畜牧業生產與布局··························32
2.4.3 水產業生產與布局··························33
2.5 物流與農業······································ 35
2.5.1 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現狀··················35
2.5.2 我國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38
2.5.3 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趨勢··········40
課題3 我國工業物流地理···················· 43
3.1 工業概述·········································· 44
3.1.1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44
3.1.2 工業生產的特點······························45
3.1.3 我國工業的分布和輕重工業結構的
發展變化··········································46
3.2 輕工業的生產與分布······················· 50
3.2.1 紡織工業的生產與分布··················50
3.2.2 食品工業的生產與分布··················53
3.2.3 日用工業的生產與分布··················56
3.2.4 其他輕工業的生產與分布··············58
3.3 重工業的生產與分布······················· 59
3.3.1 能源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0
3.3.2 冶金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2
IV 物流經濟地理
3.3.3 機械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4
3.3.4 化學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6
3.3.5 電子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7
3.3.6 其他重工業的生產與分布··············67
3.4 物流與工業······································ 68
3.4.1 物流與輕工業··································68
3.4.2 物流與重工業··································70
課題4 我國商貿物流地理···················· 73
4.1 我國商業布局概述··························· 74
4.1.1 影響商業布局的主要因素··············74
4.1.2 商業布局的原則······························76
4.1.3 我國商業企業布局··························77
4.1.4 我國商品市場的分布······················79
4.1.5 物流與商業的關系··························81
4.2 我國商業中心的形成、發展與分布··· 81
4.2.1 影響商業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81
4.2.2 商業中心的發展······························82
4.2.3 商業中心的作用和特徵··················83
4.2.4 商業中心的分布特點······················84
4.2.5 主要商業中心的分布······················85
4.3 我國對外貿易與航線······················· 88
4.3.1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概況··················88
4.3.2 我國對外貿易結構··························88
4.3.3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海運航線和
港口··················································90
4.4 我國口岸物流的現狀與發展············ 92
4.4.1 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的現狀與特點····92
4.4.2 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的趨勢··············94
課題5 我國運輸物流地理···················· 98
5.1 運輸業概述······································ 99
5.1.1 運輸業的概念與特點······················99
5.1.2 影響運輸業發展的主要因素········101
5.1.3 我國運輸業發展的現狀················102
5.2 我國鐵路運輸與布局······················103
5.2.1 鐵路運輸發展的現狀與特點········103
5.2.2 我國鐵路運輸的網路布局············104
5.2.3 我國主要的鐵路樞紐和編組站····108
5.3 我國公路運輸與布局······················112
5.3.1 公路運輸發展概述························112
5.3.2 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的現狀和特點···113
5.3.3 我國公路運輸網的布局················114
5.3.4 我國高速公路的布局····················117
5.4 我國水路運輸與布局······················121
5.4.1 我國水路運輸發展的現狀和特點···121
5.4.2 內河運輸與港口····························124
5.4.3 海洋運輸與港口····························127
5.5 我國航空運輸··································129
5.5.1 我國航空運輸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129
5.5.2 我國航空運輸體系························131
5.5.3 我國主要的機場····························133
5.6 我國管道運輸··································139
5.6.1 我國管道運輸的發展····················139
5.6.2 我國的管道分布····························140
模塊2 國際篇
課題6 國際物流概述························· 146
6.1 國際物流發展概況··························149
6.1.1 國際物流的產生與發展················149
6.1.2 國際物流系統································152
6.2 國際物流發展環境··························154
6.2.1 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
發展迅速········································154
6.2.2 國家經貿類型································158
6.2.3 國際物流環境的主要特點············160
6.3 日本和美國物流······························162
6.3.1 日本物流········································162
6.3.2 美國物流········································166
6.4 歐洲物流·········································168
6.4.1 歐洲物流概況································168
6.4.2 德國物流········································170
6.4.3 法國物流········································173
V 目錄
6.4.4 英國物流········································176
6.5 國際物流地理基礎知識···················179
6.5.1 經度和緯度····································179
6.5.2 時區和日界線································180
課題7 國際物流中的海洋運輸············ 185
7.1 海洋運輸概況··································186
7.1.1 國際海洋運輸的發展概況············186
7.1.2 國際海洋運輸的特點····················187
7.2 世界航區劃分與航線······················188
7.2.1 世界航區劃分································188
7.2.2 世界各大航區的主要航線············204
7.3 世界重要的運河和海峽···················206
7.3.1 世界主要運河································206
7.3.2 世界主要海峽································206
7.4 世界貿易港口與分布······················212
課題8 國際物流中的多式聯運及陸路
運輸······································· 217
8.1 國際多式聯運概況··························219
8.1.1 集裝箱運輸····································219
8.1.2 國際多式聯運································224
8.2 大陸橋運輸·····································228
8.2.1 大陸橋運輸的概念及產生············228
8.2.2 大陸橋運輸的優勢························228
8.2.3 世界主要的大陸橋························229
8.3 國際鐵路運輸··································233
8.3.1 世界鐵路運輸的發展狀況············233
8.3.2 世界主要鐵路干線························236
8.3.3 與我國相通的國際鐵路················238
8.4 國際公路運輸··································240
課題9 國際物流中的航空運輸············ 246
9.1 國際航空運輸概述··························249
9.1.1 航空運輸的發展與現狀················249
9.1.2 航空運輸的特點····························251
9.1.3 航空運輸的方式····························252
9.2 航空港和航空線······························256
9.2.1 航空港············································256
9.2.2 航空器和航空線····························262
課題10 國際物流中的其他運輸·········· 267
10.1 國際物流中的管道運輸·················269
10.1.1 國際物流中的管道運輸概述····269
10.1.2 國際管道運輸的分布················272
10.2 展品物流與運輸····························276
10.2.1 展覽概述····································276
10.2.2 展品物流與運輸························282
10.3 國際郵政物流································286
10.3.1 國際郵政運輸····························286
10.3.2 郵資和單證································287
課題11 國際旅遊地理與物流············· 290
11.1 旅遊業概述····································291
11.1.1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291
11.1.2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
作用············································292
11.2 國際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293
11.2.1 旅遊資源·····································293
11.2.2 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293
11.2.3 世界主要旅遊資源的分布·········294
11.3 國際旅遊流的規律、流向和分布···302
11.3.1 旅遊者流動規律·························302
11.3.2 影響旅遊者流向和流量的其他
因素············································303
11.3.3 世界旅遊流流向、流量的地理
分布············································304
11.4 世界旅遊地理分區························305
11.5 中國旅遊區的布局························307
11.6 物流與旅遊業································316
11.6.1 旅遊業具有很強的關聯帶動
功能············································316
11.6.2 發展現代物流,有利於降低社會
總成本········································318
參考文獻············································

⑨ 什麼是商貿物流

商貿物流[1]是指的在商業貿易中產生的物流過程。

現代商貿物流的五大方向

要加快推進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發展,必須立足現有優勢和基礎,著力從做大、做強、做優、做全、做活上下功夫。

二.商貿物流一體化的重大意義

1.優化供應鏈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多年保持高速的增長,物流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專業化的物流服務能力仍是物流業發展的瓶頸,這也導致了物流很難滿足企業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的需要,物流業的現狀越來越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物流和商流、信息流不協調導致的,商貿物流一體化能有效改善這種狀況。通過建立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保證商流的順暢流通,還可以節約物流成本;通過搭建信息平台,可以保證商貿流通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信息的暢通,有利於雙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加深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
2.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流動資金對商貿流通企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流動資金是限制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的瓶頸。我國目前的信用體系尚不健全,供貨商發貨後收貨人不及時支付貨款的情況時常存在,商品流通中經常會出現三角債的情況,被拖欠貨款會影響企業正常的資金周轉,一旦對方的經營陷入困境,就會對本企業的資產構成威脅。如果從事商貿流通的企業能同時經營物流業務,通過商貿物流的一體化,就可以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流通企業最好不要做低端的物流運輸業務,因為這些業務的投入較大且利潤低,不僅不會分散企業經營風險,還會佔用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影響主業的發展。
3.商流與物流的相互促進 商貿流通企業的物流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物流業務完全外包就會造成企業受制於人的情況,一旦與物流企業之間的關系出現危機,就會影響商品的正常流通,實現商貿物流的一體化後,一方面,物流可以為商貿業務的順利實現提供保障服務,優質的物流服務又會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另一方面,流通企業穩定的商貿業務又會帶來穩定的物流服務需求,促進物流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商貿物流一體化運作的對策

商貿物流一體化有四大支柱——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商貿物流一體化的順利實現一定要處理好這「四流」之間的關系:物流網路的組建可以保證商流的暢通、降低物流的成本;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可以解決流通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信息平台的建設可以保證信息流的通暢;組織結構的重組促進「四流」的整合。 1.組建物流網路 所謂物流網路,是指由執行物流運動使命的線路和執行物流停頓使命的結點兩種基本元素所組成的網路結構。全部的物流活動都是在線路和節點上進行的:其中,在線路上進行的活動主要是運輸,包括集貨運輸、干線運輸、配送運輸等;其他的物流功能如包裝、裝卸、配貨、流通加工等都是在結點上完成的。流通行業中最主要的結點就是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應者所提供的多品種、小批量的貨物,通過儲存、保管、分揀、配貨以及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作業後,將按需要者訂貨要求配齊的貨物送交顧客的組織結構和物流設施。配送中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減少交易次數和流通環節;產生規模效益;減少客戶庫存,提高庫存保證程度;與多家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能有效而迅速的反饋信息,控制商品質量。 商貿流通企業的銷售網點一般布局都比較分散,如果商貿流通企業只建有一個倉庫,那麼要把商品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客戶的手中,這對物流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且運輸成本也會大幅度的提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商貿流通企業可以考慮在主要的銷售地區建立幾個區域性的配送中心,分別負責一定區域的商品配送,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商品配送的准時性,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2.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是站在供應鏈全局的高度,為協調供應鏈資金流,降低供應鏈整體財務成本而提供的系統性金融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目前由商業銀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物流企業而言,可以有效的解決自身流動資金不足,卻又得不到銀行貸款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很好地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在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是共同存在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結合將更好的支持和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貨物、服務往來(物流)。 商貿流通企業已具備了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外部環境。從自身情況來看,商貿流通企業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應該是它們迫切需求的。 3.建設商貿物流一體化信息平台 信息流是貿易流、物流和資金流實現整合的重要支撐,因此,建設商貿物流一體化的信息平台對於商貿物流一體化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信息化建設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機。通過信息化建設,可確保各參與主體的資質、能力和利益,使信息的真實有效性得到保障;通過對平台信息的收集和合理開發,充分整合現有貿易、運輸、倉儲、加工以及金融合作夥伴,提高合作各方運營能力。 商貿物流信息平台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信用信息提供者。以強大的系統網路為支持,以收集、整理、記錄大量參與主體交易信用信息為載體,通過系統信息連接,為商貿流通企業、貨運公司、倉儲公司和金融服務提供商等交易主體進行信息聯動服務。 商貿物流一體化信息平台可以使商貿流通企業的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充分的整合。在大大提高運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了供貨速度以及良好的服務品質,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重組組織結構 商貿流通企業要實現商貿物流一體化,必須組建物流網路、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造一體化的商貿物流信息平台,而這一切都需要企業在體制和機制上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支持。總之,沒有組織結構的重組,商貿物流一體化的實現只能成為空談。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特別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流通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為了應對這一危機,許多商貿流通企業都實現了商貿物流一體化運作,以物流促進貿易流的發展,而貿易流的發展又會帶動物流的進步,兩者相互促進,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流通企業,其核心競爭力是貿易,而發展貿易要擁有大量的流動資金,這時如果再在物流上投入太多的資金,必然會影響貿易的發展,因此,對於流通企業來說,關鍵是堅持貿易的核心地位,適當發展物流業以支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達為Third-PartyLogistics,簡稱3PL,也簡稱TPL,是相對「第一方」發貨人和「第 第三方物流
二方」收貨人而言的。是由第三方專業企業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它為顧客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多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流通、生產、銷售和消費,物流活動日益龐大和復雜,而第一、二方物流的組織和經營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要;同時,為參與世界性競爭,企業必須確立核心競爭力,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把不屬於核心業務的物流活動外包出去。於是,第三方物流應運而生。我國最早的理論研究之一是第三方物流:模式與運作。3PL既不屬於第一方,也不屬於第二方,而是通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來提供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不擁有商品,不參與商品的買賣,而是為客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最常見的3PL服務包括設計物流系統、EDI能力、報表管理、貨物集運、選擇承運人、貨代人、海關代理、信息管理、倉儲、咨詢、運費支付、運費談判等。由於服務業的方式一般是與企業簽訂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務合同,所以有人稱第三方物流為「合同契約物流(contractLogistics)」。 第三方物流內部的構成一般可分為兩類:資產基礎供應商和非資產基礎供應商。對於資產基礎供應商而言,他們有自己的運輸工具和倉庫,他們通常實實在在地進行物流操作。而非資產基礎供應商則是管理公司,不擁有或租賃資產,他們提供人力資源和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專業管理顧客的物流功能。廣義的第三方物流可定義為兩者結合.

2、基本特徵

(1)關系契約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契約形式來規范物流經營者與物流消費者之間關系的。物流經營者根據契約規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體化物流服務,並以契約來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務活動及其過程。其次,第三方物流發展物流聯盟也是通過契約的形式來明確各物流聯盟參加者之間權責利相互關系的。

(2)服務個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費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務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據不同物流消費者在企業形象、業務流程、產品特徵、顧客需求特徵、競爭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針對性強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和增值服務。其次,從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經營者也因為市場競爭、物流資源、物流能力的影響需要形成核心業務,不斷強化所提供物流服務的個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強物流市場競爭能力。

(3)功能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專業的物流服務。從物流設計、物流操作過程、物流技術工具、物流設施到物流管理必須體現專門化和專業水平,這既是物流消費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發展的基本要求。

(4)管理系統化。第三方物流應具有系統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現代管理系統才能滿足運行和發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網路化。信息技術是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基礎。物流服務過程中,信息技術發展實現了信息實時共享,促進了物流管理的科學化、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4、發展戰略

基於我國當前中小企業的實際狀況,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戰略應突出以下幾點:
(1)資源戰略。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需要集中把握和有效運用企業經營資源,主要表現在:首先,准確認識和深入分析企業經營資源的基礎狀況,正確選擇第三方物流發展的方向。其次,積極探索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方式,有力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的速度。最後,認真研究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確保第三方物流的健康發展。因此中小企業實施戰略資源,以供應鏈管理重構業務流程,構築第三方物流發展優勢;就應把握資源轉換方式,不斷提高資源產出效益。
(2)聯盟戰略。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需要本著"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藉助產權方式、契約方式實行相互合作,共同拓展物流市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首先是物流資源的聯盟:將中小工業企業分散的物流資源、物流功能要素通過一定的方式聯合在一起,形成物流一體化的資源優勢。其次是物流地理區域和行業范圍的聯盟:根據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特性,在一定地理區域或一定行業范圍實行物流聯盟,形成高效直轄市運作體系。最後是與中小企業建立發展第三方物流的聯盟,通過組建服務協會,協調和指導物流企業與中小工業企業在發展第三方物流中的各種關系。
(3)服務戰略。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必須依託中小工業企業的發展,做到"來自中小企業、服務於中小企業"。主要把握四點:第一、必須依據中小工業企業的實際需要,設計和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理念。第二、必須關注市場需求變化,提供保障企業產品服務質量的服務措施。第三、必須深刻理解中小企業物流規律,建立完善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的服務效益。
(4)創新戰略。物流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實施創新戰 首先要創新觀念,打破傳統思想,借鑒國際先進物流管理思想,與中小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具有中小企業物流特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其次要創新組織,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藉助中小企業數量大面廣的特點。建立網路化物流新型組織。再次要創新服務,深入研究中小工業企業物流需求,通過引進、模仿和創新物流技術手段,不斷設計、創新和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務。最後要創新制度,既要建立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也要根據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物流管理體制。
(5)品牌戰略。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必須確立品牌戰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獲取良好效益。首先要樹立物流發展的精品名牌意識,嚴格制定各項物流質量標准,才會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其次要引進先進技術手段,設計創造物流服務的精品名牌意識,嚴格制定各項物流質量標准,才會不斷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其次要引進先進技術手段,設計查物流服務的精品內容、名牌項目。最後要強化物流技術與管理人員素質培訓,建立優秀的物流人才隊伍,確保企業名牌戰略的實現。

5、基本方式

根據國外發展物流所走過的道路以及我國物流發展的基本實踐,我國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方式大體可 第三方物流企業分為以下幾種:

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有兩種基本方式:

首先,可以考慮漸進式發展,通過自身物流業務不斷壯大力量,積累資源和運作管理經驗,再發展成為專業物流集成經營者,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面物流服務。

其次,可以考慮跨越式發展,通過聯盟契約與中小企業進行資源整合,迅速壯大物流能力,超常規成為專業化第三方物流企業。

(1)政策途徑。物流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障礙,需要各級政府制訂鼓勵政策,給予積極指導,從信貸、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發展的政策環境,並切實扶持和指導中小企業積極重組和發揮資源力量,啟動和促進第三方物流在中小企業中的發展。
(2)市場途徑。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物流需求不斷增長,物流企業應深入研究中小企業物流的發展規律,以需求為導向,迅速有效地拉動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3)企業途徑。物流發展能夠創造價值和利益,是驅動物流企業主導自身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動力。
(4)社會途徑。發展第三方物流要全社會的積極協作和支持,在社會各方力量的作用下,實現產業聯動,全面發展。
希望採納

⑩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地點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武漢召開的,大會通過了《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土地問題議決案》等,選出了由31名正式委員和1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黨的中央委員會。

陳獨秀代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了《政治與組織的報告》,涉及中國各階級、土地、無產階級領導權、軍事、國共兩黨關系等11個問題。報告既沒有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又沒有提出挽救時局的方針政策,反而為過去的錯誤進行辯護,繼續提出一些錯誤主張。

(10)商貿物流經濟地理擴展閱讀:

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

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熱點內容
發育生物學大會 發布:2025-05-20 08:28:15 瀏覽:273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0 07:56:43 瀏覽:983
戰國志歷史 發布:2025-05-20 07:48:16 瀏覽:879
普陀山歷史 發布:2025-05-20 07:39:33 瀏覽:606
2017高考語文試卷安徽 發布:2025-05-20 06:36:58 瀏覽:837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