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平洋地理

平洋地理

發布時間: 2022-03-08 02:10:36

A. 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在哪

太平洋跨度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東西最寬達19500公里,南北最長15800公里,其面積為1.556億平方千米,約佔世界大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或佔地球總面積的1/3以上。

B. 為什麼海水顏色分層很明顯 這是台灣沿岸,太平洋 地理

你好 分層的原因很多,有海水深度,海藻種類和數量,對陽光的反射等

C. 太平洋的地理坐標

太平洋(拉丁文:Mare Pacificum),北到白令海峽,北緯65°44′,南到南極洲,南緯85°33′,跨緯內度容151°。東到西經78°08′,西到東經99°10′,跨177個經度。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千米。包括屬海的體積為7144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69618.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939.5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北部以寬僅102千米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Graham Land)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

D. 太平洋地理坐標的表示

太平洋北到北緯65度44分,南到南極洲,南緯85度33分.東到西經78度08分,西到東經99度10分.所以中心大約是:南緯10度,西經167度.

E. 中美兩國相對於太平洋的地理位置

中國在太平洋西岸,美國在太平洋東岸。

F. 太平洋地理概況有哪些

【位置】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面積】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面積17968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范圍】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與印度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北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連接,東經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通印度洋,總輪廊近似圓形。

【深度】平均深度為4028米,最大深度為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地理分區】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歸線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東經160°為界,分東、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歸線以北海域,地處北亞熱帶和北溫帶,主要屬海有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處熱帶,主要屬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等。南太平洋:南回歸線以南海域,地處南亞熱帶和南溫帶,主要屬海有塔斯曼海、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和阿蒙森海。

國家和地區太平洋地區有30多個獨立國家,以及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自然環境】島嶼太平洋約有島嶼一萬個,總面積440多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大陸島主要分布在西部,如日本群島、加里曼丹島、新幾內亞島等;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島嶼(火山島、珊瑚島)。海底地形可分為中部深水區域、邊緣淺水區域和大陸架三大部分。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約占總面積的87%,200-2000米之間的邊緣部分約佔7.4%,200米以內的大陸架約佔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條島孤,島弧外側有深海溝。北部和西部邊緣海有寬闊的大陸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過5000米。夏威夷群島和萊恩群島將中部深水區分隔成東北太平洋海盆、西南太平洋海盆、西北太平洋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錐。邊緣淺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積較小。

【火山與地震】全球約85%的活火山和約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東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緣的花彩狀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活火山多達370多座,有「太平洋火圈」之稱,地震頻繁。

【氣候】太平洋有很大一部分處在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故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占優勢,它的氣候分布、地區差異主要是由於水面洋流及鄰近大陸上空的大氣環流影響而產生的。氣溫隨緯度增高而遞減。南、北太平洋最冷月平均氣溫從回歸線向極地為20——16℃,中太平洋常年保持在25℃左右。太平洋年平均降水量一般為1000-2000毫米,多雨區可達3000-5000毫米,而降水最少的地區不足100毫米。北緯40°以北、南緯40°以南常有海霧。水面氣溫平均為19.1℃,赤道附近最高達29℃。在靠近極圈的海面有結冰現象。太平洋上的吼嘯狂風和波濤洶涌很是著名。在寒暖流交接的過渡地帶和西風帶內,多狂風和波濤,太平洋北部以冬季為多,南部以夏季為多,尤以南、北緯40°附近為甚。中部較平靜,終年利於航行。

【洋流】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緯5-10°為界,分成南北兩大環流:北部環流順時針方向運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組成;南部環流反時針方向運行,由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組成。兩大環流之間為赤道逆流,由西向東運行,流速每小時2千米。

【潮汐】多為不規則半日潮,潮差一般為2-5米。

【海洋資源】太平洋生長的動、植物,無論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魚類和其它動物都比其它大洋豐富。

【漁業】太平洋淺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各大洋淺海漁場總面積的1/2,海洋漁獲量佔世界漁獲量一半以上,秘魯、日本、中國舟山群島、美國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鱈、鮭、鯖、鱒、鰹、沙丁魚、金槍魚、比目魚等魚類。此外海獸(海豹、海象、海熊、海獺、鯨等)捕獵和捕蟹業也占重要地位。礦物資源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很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猛結核礦層(所含錳、鎳、鈷、銅四種礦物的金屬儲量比陸地上多幾十倍至千倍),此外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

【交通運輸】航運太平洋在國際交通上具有重要意義。有許多條聯系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線經過太平洋;東部的巴拿馬運河和西南部的馬六甲海峽,分別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徑和世界主要航道。海運航線主要有東亞-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加勒比海、北美東海岸航線,東亞-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沿海航線,東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等。太平洋沿岸有眾多的港口。縱貫太平洋的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船隻由西向東越過此線,日期減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海底電纜太平洋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902年由英國敷設的,1905年美國在太平洋也敷設了海底電纜。目前加拿大至澳大利亞,美國至菲律賓、日本及印度尼西亞,香港至菲律賓與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國之間都有海底電纜。近年在太平洋上空開始利用人造通訊衛星進行聯系。

歷史】太平洋一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麥哲倫及其船隊首先叫開的。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270名水手組成的探險隊從西班牙的塞維爾啟航,西渡大西洋,他們要找到一條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12月13日船隊到達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灣稍作休整後,便向南進發,1520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此後,船隊發生了內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麥哲倫鎮壓了西班牙船隊發起了叛亂,船隊繼續南下。他們頂著驚濤駭浪,吃盡了苦頭,到達了南美洲的南端,進入了一個海峽。這個後來以麥哲倫命名的海峽更為險惡,到處是狂風巨浪和險礁暗灘。又經過38天的艱苦奮戰,船隊終於到達了麥哲倫海峽的西端,然而此時船隊僅剩下三條船了,隊員也損失了一半。

又經過3個月的艱苦航行,船隊從南美越過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這段航程再也沒有遇到一次風浪,海面十分平靜,原來船隊已經進入赤道無風帶。飽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員高興地說:「這真是一個太平洋啊!」從此,人們把美洲、亞洲、大洋洲之間的這片大洋稱為「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洋,原面積1億8,130萬平方公里,在南極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1億5,555萬7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028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它從美洲西岸一直延伸到亞洲和澳洲的東岸。它同時是島嶼、海灣、海溝和火山地震分布最多的海洋。

世界上的海洋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極洋、北冰洋。現在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不過美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正在以每年1-2厘米的速度靠近。所以太平洋正在變小,相應大西洋正在變大。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o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帛琉;自帛琉向東延伸至俾斯麥、索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里。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o至40o之間,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度至60度之間。

G. 太平洋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

太平洋的形狀近似圓形,面積廣達17868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5%,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水域最廣闊的第一大洋。

H. 太平洋群島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三大群島,即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群島。它們位於北緯28°~南緯47°之間,總面積約為129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陸地面積的14.4%左右。約佔大洋洲的37%。
三大群島的自然條件和民族構成不同。美拉尼西亞群島位於180°經線以西,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西面與新幾內亞島相鄰,東到斐濟群島,從西北向東南延伸5000多公里,陸地面積約9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居 民以美拉尼西亞人為主,其外形特徵是身材較矮,但很壯實,頭發捲曲,皮膚呈黑色。由於這個原因,該群島有「黑人群島」之稱,美拉尼西亞即為其希臘語音譯。密克羅尼西亞,是希臘文,「小島群島」的意思。其絕大部分島嶼位於赤道以北,東經130°~180°之間。組成該群島的島嶼一般都很小,共有2500多個,其中只有100多個有人居住。陸地面積3540平方公里,人口約27.5萬。主要居民是密克 羅尼西亞人,其外形特點是身材中等,頭發黑色,呈波浪形或直線形。波利尼西亞,也是希臘文,意思是「多島群島」,大致分布於180°經線以東,南緯28°和北緯47°之間。陸地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人口438萬。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其外形特點是身材高大,膚色淺,頭發黑而直,與美拉尼西亞人明顯不同。

I. 太平洋的地理

以「太平洋」命名的企業不在少數,例如:太平洋人力集團,以太平洋命名,寓意在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給客戶帶來穩定、安全、太平;太平洋又寓意著人力資源行業是一個藍海市場,像太平洋一樣浩瀚,海納百川,諸流入海;在中國的奇門遁甲和五行中,太平洋代表「水」,水代表財富,寓意公司的事業可以輕易獲得成功。比較知名的以太平洋命名的公司還有「太平洋保險」等。
1513年,瓦斯科·努涅斯·巴爾波發現太平洋。太平洋一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麥哲倫及其船隊首先叫開的。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270名水手組成的探險隊從西班牙的塞維爾啟航,西渡大西洋,他們要找到一條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12月13日船隊到達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灣稍作休整後,便向南進發,1520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此後,船隊發生了內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麥哲倫鎮壓了西班牙船隊發起的叛亂,船隊繼續南下。他們頂著驚濤駭浪,吃盡了苦頭,到達了南美洲的南端,進入了一個海峽。這個後來以麥哲倫命名的海峽更為險惡,到處是狂風巨浪和險礁暗灘。又經過38天的艱苦奮戰,船隊終於到達了麥哲倫海峽的西端,然而此時船隊僅剩下三條船了,隊員也損失了一半。
又經過3個月的艱苦航行,船隊從南美越過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這段航程再也沒有遇到一次風浪,海面十分平靜,原來船隊已經進入赤道無風帶。飽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員高興地說:「這真是一個太平洋啊!」從此,人們把美洲、亞洲、大洋洲之間的這片大洋稱為「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洋,原面積1億8130萬平方千米,在南極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1億5555萬7千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28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它從美洲西岸一直延伸到亞洲和澳洲的東岸,它同時是島嶼、海灣、海溝和火山地震分布最多的海洋。
與眾不同的演化史,如環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帶、廣泛發育的島弧--海溝系、大洋兩岸地質構造歷史的顯著差異……這就使許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著它與眾不同的成因。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提出過許多關於太平洋成因的假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世紀中葉,喬治·達爾文(1879年)提出的「月球分出說」。
達爾文認為,地球的早期處在半熔融狀態,其自轉速度很快,同時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會發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動周期與地球的固有振動周期相同,便會發生共振現象,使振幅越來越大,最終有可能引起局部破裂,使部分物體飛離地球,成為月球,而留下的凹坑遂發展成為太平洋。由於月球的密度(3.341克/立方厘米)與地球淺部物質的密度(包括地幔的頂部橄欖岩層在內的岩石圈的平均密度(3.2-3.3克/立方厘米)近似,而且人們也確實觀測到,地球的自轉速度有愈早愈快的現象,這就使喬治·達爾文的「月球分出說」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然而,一些研究者指出,要使地球上的物體飛出去,地球的自轉速度應快於4.43弧度/小時,亦即一晝夜的時間不得大於1小時25分。難道地球早期有過如此快的旋轉速度嗎?這顯然很難令人相信。再者,如果月球確是從地球飛出去的,月球的運行軌道應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事實卻非如此。還有,月球岩石大多具有古老得多的年齡值(40億-45.5億年),而地球上已找到的最古老岩石僅38億年,這顯然也與飛出說相矛盾。終於,人們摒棄了這種觀點。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於天體地質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均廣泛發育有隕石撞擊坑,有的規模相當巨大。這不能不使人們想到,地球也有可能遭受到同樣的撞擊作用。
1955年,法國人狄摩契爾最先提出,太平洋可能是由前阿爾卑斯期的流星撞擊而成的。並且他認為這顆流星可能原是地球的衛星,直徑幾乎為月球的兩倍。可惜沒能提出足夠的證據。眾所周知,月球上沒有活躍的構造活動,隕石撞擊作用是月殼演化的主要動力。月海是月球早期小天體猛烈轟擊形成的近於圓形的窪地,其底部由稍後噴溢的暗色月海玄武岩所充填。最大的月海——風暴洋面積達500萬平方千米。將太平洋與月海相對比,可以看到如下共同特徵:
1、月海在月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集中在月球正面的北半球;太平洋也偏隅於地球一方,這反映了早期撞擊作用的隨機性。
2、月海具有圓形的外廓,並比月陸平均低2-3千米;太平洋也大致呈圓形,比大陸平均低3-4千米。
3、地球的大陸由年代較老、密度較小的硅鋁質岩石構成,而海洋則由年代較輕、密度較大的玄武質岩石組成,月球也是這樣,月海也由年齡較小的玄武岩組成。
4、地球上的地殼厚度較大,介於30-50千米,洋殼較薄,一般為5-15千米;月球也有類似的情況,月陸殼一般厚40-60千米,月海殼則一般小於20千米。
5、重力測量證明,月海具有明顯的正異常;太平洋的情況比較復雜,但比周圍大陸具有較高的重力值。
6、月海周圍有山鏈環繞,而太平洋周圍也有山鏈。
7、在太平洋底發現有邊緣和中央海嶺,而在一些較大的月海中也同樣可見有堤形的隆起。分布於月海中央和邊緣。
8、太平洋東部具有以島弧、邊緣海組成的,從洋殼過渡為陸殼的過渡區,在一些月海邊緣也可見有所謂「類月海」的過渡區。當然,與月海相比,太平洋也有一些月海所沒有的其他特徵。如構造岩漿活動,反映海底擴張的海底磁性條帶,還有在太平洋周圍的山鏈上可見明顯的多旋迥褶皺構造和花崗岩漿活動,而月球上沒有。
諸如此類的差別,專家以為乃系地球具有比月球大得多的質量和體積的緣故。綜上所述,太平洋是在地球早期形成的巨大撞擊盆地。但在漫長的地史時期中,它經歷了多次的改造。
分區
位置
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美洲、北美洲之間。
面積
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面積16624.1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屬海)。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范圍
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至南極大陸的經線與印度洋分界(東經147度),東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經線與大西洋分界(西經68度),北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連接,東經巴拿馬運河和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溝通大西洋,西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通印度洋,總輪廓近似圓形。
深度
平均深度為4187.8米(不包括屬海),最大深度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深達11033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地理分區
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歸線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東經160°為界,分東、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歸線以北海域,地處北亞熱帶和北溫帶,主要屬海有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歸線之間,地處熱帶,主要屬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等。南太平洋:南回歸線以南海域,地處南亞熱帶和南溫帶,主要屬海有塔斯曼海、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和阿蒙森海。
國家和地區
太平洋地區有30多個獨立國家。西岸有俄羅斯、中國、韓國、朝鮮、越南、柬埔寨、寮國、日本等;東岸有智利、秘魯、墨西哥、美國、加拿大等;南邊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西薩摩亞、諾魯、湯加、斐濟等,此外,還有十幾個分屬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 完全處於太平洋海域內的最大陸地是新幾內亞島——也是世界第二大島嶼。太平洋上幾乎所有較小的島嶼都位於北緯30度及南緯30度之間,由東南亞延伸至復活節島;其餘的太平洋海域差不多都全被水覆蓋著。
連接夏威夷、復活節島和紐西蘭而成的波利尼西亞大三角包圍了不少島嶼,它們分別是庫克群島、馬克薩斯群島、薩摩亞群島、社會群島、托克勞群島、湯加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吐瓦魯群島和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赤道以北及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有許多密克羅尼西亞的小島,當中包括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
在太平洋的西南角則有由新幾內亞為首的美拉尼西亞。其他美拉尼西亞的重要群島還有俾斯麥群島、斐濟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索羅門群島和新赫布里底群島等。
太平洋的島嶼類型多樣,四個類型的島嶼都有:陸邊島、沖積島、珊瑚礁和火山島。陸邊島位於安山岩線以外,包括紐西蘭的新幾內亞島和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等,這些島和附近的大陸相連。火山島,如布干維爾島、夏威夷島和索羅門群島等,很多還有活火山活動,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緯5-10°為界,分成南北兩大環流:北部環流順時針方向運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組成;南部環流反時針方向運行,由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組成。兩大環流之間為赤道逆流,由西向東運行,流速每小時2千米。
潮汐多為不規則半日潮,潮差一般為2-5米。
太平洋水溫隨緯度而異,在極地附近接近冰點,在赤道則大約為25至30℃左右。海水的含鹽量則在中緯度較高:靠近赤道的水全年雨量充足,靠近極地則因寒冷而少蒸發,以致這兩處的含鹽量較低。整體來說,太平洋的海水要比大西洋的溫暖。 在北半球,太平洋表面海水主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北太平洋渦漩),在南半球則以反時針方向流動。北赤道洋流沿北緯15度,受信風帶動向西推進,到達菲律賓附近轉向北方,與日本洋流(又稱黑潮)會合。
在大約北緯45度,黑潮分成兩支。往南的一支重返北赤道洋流。另一支往北形成阿留申洋流,接近北美洲時推動白令海峽反時針方向的水流,往南成為寒冷緩慢的加利福尼亞洋流。
南赤道洋流沿赤道往西流動,在新幾內亞往東南一轉,在大約南緯50度完全轉往正東方向。洋流在這段自西沿南太平洋流動,是為南極繞極環流一段。到達智利海岸時,洋流分成兩支:一支經合恩角流進大西洋,另一支向北成為秘魯洋流。

J. 求廣西來賓平陽地理風水

來賓風水寶地,民間記載留題本我收錄有很多。包括柳州地區我都有。來賓主要看河流分布,山脈走向,平洋盆地,富貴之穴與你很近,只是你沒有明白罷了。來賓地區我考察過,也幫助幾個有緣人,他們已經得福!
有關一下信息可以咨詢科技風水網站。
神農太極科技風水是二十一世紀人們新話題,有關我對科技風水技術輔助應用到環境探測工作中,百用百驗,百試百准,成功率百分之百。這是風水學現代科學發現新突破。也是風水學走上科學、科技化創新開端。神農太極科技風水的誕生將引領二十一世紀人們對風水學科學認識、風水科學化新概念。在一九九三年我讀初中時我對傳統風水學文化已經有較濃厚的專研方案,我一直對自然科學表示用心投入學習。對老師講的萬有引力,自然與宇宙的課程,中華老祖司南的起源,當時知道有指南針,外公做風水的哪個羅盤應用到。因祖上歷代為民間道公,就這樣我在家族的影響下,我對傳統文化比較有愛好。我一直對這一學問表示忠誠理智的信仰。並開始了正統的研究。經過家族原有的影響傳承,隨著我年紀增長,我又到大城市讀書,又工作,期間也得到幾位民間明師指導。每逢有休息時間就隨有緣的老師外出堪輿實踐風水學技術。在長期實踐中,我成就了風水學實踐技術的功底,也幫助了很多人,解決了真心求助者的難題。我多年的風水堪輿實踐讓我感到做風水師的辛苦。每逢爬山涉水都很累。在二零零九年我開始想到如果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還是以古老的方法方式去考察風水,測量風水,做風水,按照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已經跟不上時代工作效率。我回想讀書時就知道老師曾經給我們學生講萬有引力,我又結合我所學的電工學與機械學原理,開始琢磨如何把科技技術引入到風水學的研究課程。我用老師教的制圖學,把科學家牛頓所說的萬有引力、宇宙統一場論初步制圖,配合易經、太極八卦數理理念的奧秘,風水宗師楊曾廖賴的傳承理論體系,研究核心並入祖傳的神農心法。在這一課題開始研究,研發如何才能把風水學科學、科技化。我在萬有引力、宇宙統一場論,量子運動學、地球形成學、人體科學、與宇宙中太陽光、月球光、其它星體產生的光,其實就是一種光能場。我發現在地球表面因形成地球的核心物質、性質、在不同方位有不同的含量。所以與太空的各種星體形成引力場不同。就這樣形成地表山脈的形狀、外表模樣就有差異性區別。都是與引力場有關。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文化、語言、興趣、長相、際遇等等都不一樣。唯一相同的就是我們同生長在同一個地球。這都是環境場的學問。在我發現所謂研究的場其實就是一種光能場,是宇宙與地球環境信息的傳遞。我就通過這一系列原理,2010年研發出第一代【神農探測儀】。我發現地球表面形成的區域性山與水、平地之間就有一種能量場,因地球與宇宙的信息場必須通過水來光合反射傳遞。所以有水的地方地球環境能量場信息特別強。水對我們地球上的任何生命物體都很重要,大家都非常明白的。我通過反復研發實驗,發現地球表面區域性的山與水、平地之間都有一種規律性的能量場,可以通過我研發的【神農探測儀】儀器,光磁共振效應來發現。這種場就是我們地球與宇宙之間信息溝通傳遞能量口,為一個信息交點。信息位置的能量光感應為順時針形態旋轉與逆時針形態旋轉兩種。能量信息就是通過旋轉運動來傳達。這種形式都是有規律性的。這就是萬有引力,宇宙之間星體與星體之間引力場自動有序公轉的其中原因。在環境中能量口傳遞交點中心能量場光感最強,左右兩邊都有一個小能量交點。基本發現都是兩個小能量交點與一個大的能量交點,同時出現。大的在中間,順時針形式旋轉,光能量場覆蓋很大,形成一個以它為中心,兩個小的在兩邊逆時針形式旋轉,把中心點包圍。我通過以光感共振旋轉模型圖,點線面研究,發現這就是與我們中華老祖宗所傳下來的八卦圖一樣。這應該是中華老祖宗發現太極的由來,所以這種場也可以稱呼為「太極場」。中華老祖宗應該是通過養生修煉發現的。今天我的發現是有效利用科學、科技的作用來認證。我經過幾年的探測考察,發現能在環境能量口交點范圍的人群,智商比較高與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好。發現能在環境能量口交點位置上建造住宅與祖宗墓地的家族,經過數以萬計綜合驗證發現其現在或後人都是富貴之家,人才聚集的名門望族。我通過探測數據總結,發現這一環境能量口交點正是我所學的尋龍點穴「太極暈」位置,這一科學發現給我在風水學的尋龍形巒、理氣論證大悟特悟。對於民間流傳的風水留題寶地,怪穴尋捉,我到場立馬點出。我這一發現,填補了風水學,在我國幾千年風水文化的科學性見證。我通過幾年研究,在原來的技術基礎上,把儀器技術升級,2013年年底我的探測儀已經成功升級到第三代。我把儀器的名字稱為【神農太極風水探測儀】,也稱【神農科技風水探測儀】今後我將不斷創新、把【神農科技風水探測儀】升級智能化。把這一科學發現,普及利益社會大眾。
歡迎交流!

熱點內容
發育生物學大會 發布:2025-05-20 08:28:15 瀏覽:273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0 07:56:43 瀏覽:983
戰國志歷史 發布:2025-05-20 07:48:16 瀏覽:879
普陀山歷史 發布:2025-05-20 07:39:33 瀏覽:606
2017高考語文試卷安徽 發布:2025-05-20 06:36:58 瀏覽:837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