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湖南物理學會

湖南物理學會

發布時間: 2022-03-08 06:13:12

A. 湖南大學的應用物理怎麼

(轉)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以及工程技術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具有較高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幹學科:物理學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電子線路、理論物理、結構與物性、材料物理、固體物理學、機械制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根據課程要求,安排與應用領域有關的教學實習。包括生產實習、科研訓練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專業實驗:普通物理、近代物理、電子線路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物理學
我今年也是被湖大的應用物理錄取了,彼此彼此。我們是同學。大哥,緣分啊!

B. 湖南師大有學物化地的專業學院嗎

湖南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湖南省重點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設有24個學院,現招生本科專業87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
如果你想學習物化地等專業,可以選擇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三個本科專業。現有「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學科、「低維量子結構與調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教育部創新團隊、「大學物理」國家級教學團隊等國家級平台,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理論物理湖南省重點學科、物理學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和國內一流培育學科、「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湖南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高校特色專業、物理與電子技術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物理與信息技術」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實驗中心、中科院理論所-湖南師范大學彭桓武科教中心等省、校級平台。物理學科的ESI排名曾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
化學化工學院開設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2011年開始開設拔尖創新本科人才培養的「浩青實驗班」。學院擁有國家級化學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化學專業建設點(2019年),國家級「理工教融合」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團隊(2010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2013),省級分析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植物化學單體高通量制備研究與開發」湖南省自然科學研究創新群體,「化學生物學相關技術及應用」和「功能性材料研製與生物質高效利用」2個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現代合成與分離分析化學」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2002年),化學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應用化學為校級重點學科。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開設有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其中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湖南省特色專業);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土地資源管理、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等專業碩士方向授權。學院是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空間分析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地理學會的掛靠單位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C. 物理學是湖南師范好還是山西好

這個學科兩個院校的都還可以,不過讀書還是得靠你自己,尤其是在大學里,親。

D. 物理學家

中國現代十大物理學家:

楊振寧(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華人,理論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含合肥市)。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在吳大猷指導下完成學士論文,1942年畢業後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做研究生,深受E.費米熏陶,在導師E.特勒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學教員,1949~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該所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總統授予他198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學授予楊振寧名譽教授證書。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R.L.Mill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范場",與巴克斯特(R.Baxter)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傑出核物理學家泰勒認為,楊振寧在規范場淪方面的工作「應該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金」。吳健雄的老師、美國知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認為,在這幾十年中可以算得上全才的理論物理學家有三個:費曼、朗道和楊振寧,他們在非常不同的領域中做出了巨 大的貢獻,這樣的人才是不多的。

李政道(Tsung-Dao Lee)美國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市,原籍江蘇蘇州。1944-1946年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院學習,1950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1953-1960年歷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費 米物理教,1984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大學教授」。
李政道教授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萊獎章(1979)、義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 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 等。他是 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59)、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4)、義大利林琴科學院院士(1986)和台灣「中央研」院士(1957)。

錢學森(1911.12.11-)。 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淦昌,1907年生,1907年5月28日生於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抗戰前回國。曾在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任教。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及名譽所長、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並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顧問,中國科協副主席等職。王淦昌在粒子物理學方面造詣很深,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早年提出了用雲室來研究高能射線性能的新方法。40年代初提出通過輕原子核俘獲K殼層電子釋放中微子時產生的反沖中微子的創造性實驗方法。在十一國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領導首次發現了反西格馬負超子。首次觀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帶奇異誇克的反粒子。他指揮了中國核武器原理試驗及中子發生器的設計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研究試制中作出了突出貢獻。1964年提出用激光照射氘、氚而產生中子的設想,並於稍後獲得實驗證明,為後來的慣性約束聚變獲取核能做出了開啟性工作。

吳有訓(字正之)(1897~1977),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1897年4月26日生於江西高安。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隨康普頓從事物理學研究,1926年獲博士學位。1926年秋回國,先後在江西大學和中央大學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包括1938年以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學校長。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49年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50年夏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同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周光召(1929~),湖南長沙人,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院。曾先後在前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和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長期工作和訪問。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機部,直接負責原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准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研製成了氫彈。

黃昆(1919.9.2- )中國物理學家。浙江省嘉興人,1937年進入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因學習成績優秀而年年獲學校的獎學金。1944年留學英國,1947年獲博士學位。1980年被選為瑞典科學院國外院士;1985年轉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於1947年提出的固體中雜質缺陷導致X光散射的理論,是研究固體雜質缺陷的有力手段。1950年黃昆在英國利物浦大學首次提出多聲子的輻射和無輻射躍遷的量子理論,與艾夫.里斯(後來成為他的妻子)共同署名發表了《F中心的光吸收和無輻射躍遷理論》,國際上稱為「黃一里斯」理論。1951年他提出關於固體光學性質的一種基本運動方程,並在《關於電磁場與離子晶體的相互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晶體中聲子和電磁波的耦合振盪模式,1963年被國際上拉曼散射實驗所證實,被命名為極化激元,促成了1972年召開國際極化激元的專題討論會。現在極化激元已經成為研究固體光學性質中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黃昆當時所提出的運動方程被國際上稱為「黃方程」。他最有影響的工作是於1954年出版了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學家博恩合著的《晶格動力學》一書,此書奠定了他成為這個學科奠基人的地位。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吳健雄 (1912 ~ 1997) ,核物理學家, 1912 年 5 月 31 日(陰歷 4 月 29 日)生於江蘇太倉縣濟河鎮。她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吳促裔在家鄉創辦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由於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吳健雄從小就能與其兄弟一樣讀書識字。在家鄉讀完小學, 1923 年考入蘇州江第二女子師范學校, 1927 年以優秀成績從師范學校畢業,任這一所小學教師。兩年後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一年後轉入物理系, 1934 年獲得學士學位後,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後封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36 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1940 年獲博士學位, 1942 年在美國與袁家騮博士結婚, 1944 年參加了「曼哈頓計劃」(研製原子彈), 1952 年任哥侖比亞大學副教授, 1958 年升為教授,同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號,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72 年起提任普賓物理學教授直到 1980 年退休, 1975 年曾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同年獲得總統福特在白宮授予她的國家科學勛章,這是美國最高科學榮譽, 1978 年在以色列獲得沃爾夫獎,吳健雄受聘為南就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7 年2月16日在紐約病逝,終年 85 歲。 吳健雄是世界最傑出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有「核物理女皇」、「中國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之稱。

E. 湖南師范大學物理學怎樣

天馬和德智條件還好,江邊,南院和附中就條件不怎麼樣了。

F. 湖南物理學最好的大學是哪個

中南大學與湖南大學

G. 湖南中學物理是省級刊物嗎

是的。評高級需要提交論文,而在湖南中學物理發表的論文通過話,是受到評審的認可的。
《湖南中學物理》雜志是經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湖南師范大學和湖南省物理學會主辦,湖南師范大學主管的省級學術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43-1041/O3,國際標准刊號:ISSN1673-1875。1987年1月創刊至今,《湖南中學物理》始終堅持為中學物理教育教學服務的辦刊宗旨,面向中學物理教學,搭建中學物理教學的信息平台,積極推介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成果,及時報道全國各地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和學科前沿知識,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

H. 湖南師范大學,物理學,生物科學,數學和應用數學。(都為師范類),哪個就業前景好,物理很難嗎

其實這幾個貌似除了當老師外,就業方面都不太好,如果是學物理的話以後考研還可以跨考通信電子等方面的研究生,這樣的話前途比較大。但是如果下定決心當老師,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建議你選物理或者數學,因為生物科學讀個本科用處不太大,而且湖師大生命科學貌似分還挺高的,不值得。學數學和物理的話,以後教書還是好找工作些,其實我覺得最好是學英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湖南科技學院的物理學專業怎麼樣

湖南科技學院的物理學專業,
一般般。
和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比,
是沒辦法比。

J. 湖南大學應用物理系怎麼樣

湖南大學應用物理系是湖南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早在湖南大學定名時,就有數理系,下設物理專業,1929年湖南大學成立理學院,仍設數理系。1932年數理系分為數學系和物理系。1953年全國院校調整,湖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武漢大學、南昌大學、四川大學和雲南大學的土建、道路、鐵建、橋梁隧道等專業合並,在湖南大學原址成立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物理系被調往其他院校。1958年,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增設機械、電機、化工三系,更名為湖南工學院,物理專業恢復招生。1959年,恢復湖南大學,同時恢復物理系,1963年湖南大學隸屬中央第一機械工業部。1965年物理系再次停辦,學校成立基礎課部,1972年基礎課部招收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1976年學校成立電子工程系,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劃歸電子工程系。1978年招收物理師資班,1980年學校成立基礎科學系,半成品物理與器件專業劃回,1985年,基礎科學系撤消,正式恢復物理系,並定名為應用物理系,下設應用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兩個專業,1994年全國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改為微電子技術專業,1997年再次調整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應用物理系是湖南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早在湖南大學定名時,就有數理系,下設物理專業,1929年湖南大學成立理學院,仍設數理系。1932年數理系分為數學系和物理系,歷經幾度調整於1985年正式定名為應用物理系。應用物理系學科分布在三個一級學科下,涵蓋理、工、文科。現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教育技術學等四個碩士點及電子與通信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理論物理學科於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省內最早的物理學學科碩士點。應用物理系設有應用物理教研室、電子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大學物理教研室及大學物理實驗中心等教學單位。設有介觀材料與計算材料物理、光電子材料與信息材料、功能材料、理論物理、微電子、現代教育技術及實驗儀器等七個研究所。現有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並承辦湖南大學李達理工科實驗班。
現有教職工88人,其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和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各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3人。教師中博士生導師11人,正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業務過硬、結構合理、團隊協作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在讀博、碩研究生、本科生共900多人。今年本科生考研率達29%,就業率達98%。
目前承擔了全校基礎課《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任務。大學物理是第一批獲省級重點課程的基礎課,大學物理實驗於1998年獲校級重點課程。大學物理實驗中心於2005年獲得湖南省示範實驗室稱號並掛牌,演示實驗室添置更新實驗設備後重新開放,受到學生歡迎。這些實驗室已成為我系本科教學的亮點。
在「加強基礎建設,保持理科優勢,推進理工結合,進入一流行列」辦學思想指導下,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本科教育彰顯特色,科研工作成績突出。經過多年的建設,我系逐步形成了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多層次、多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學術群體。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縱橫向科研項目40餘項,經費愈300萬元。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檢索,取得省部以上的科研、教學成果獎20餘項。

熱點內容
發育生物學大會 發布:2025-05-20 08:28:15 瀏覽:273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發布:2025-05-20 07:56:43 瀏覽:983
戰國志歷史 發布:2025-05-20 07:48:16 瀏覽:879
普陀山歷史 發布:2025-05-20 07:39:33 瀏覽:606
2017高考語文試卷安徽 發布:2025-05-20 06:36:58 瀏覽:837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