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特別的地理

特別的地理

發布時間: 2022-04-11 21:02:36

A. 喀斯特在地理上的特別 及特殊的現象

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可溶性岩石有3類:①碳酸鹽類岩石(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等)。②硫酸鹽類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鹵鹽類岩石(鉀、鈉、鎂鹽岩石等)。喀斯特地貌總面積達51×10^6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較著名的區域有中國廣西、雲南和貴州等省(區),越南北部,前南斯拉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區,義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岩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雲南、湖南和四川、青海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編輯本段]類型
按出露條件,喀斯特地貌可劃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區的熔岩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按發育演化,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米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編輯本段]成因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編輯本段]典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岩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該區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盲谷、干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鍾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編輯本段]意義
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水庫選址時應盡量避免斷層、破碎帶、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如湖南張家界桑植縣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學會會員洞,堪稱亞洲第一洞、黃龍洞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約佔全市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廣西的桂林山水、雲南的路南石林等馳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於其獨特的地貌特徵,經常容易「產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例如,貴州龍宮、織金洞等。

B. 一節特別的地理課550字

老師是我們的地理老師,她的課每一節都很精彩,但是讓我最難忘的還是上周二的那一趟地理課,那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龐老師一上課,首先用幾幅關於熱帶、溫帶、寒帶的圖片,直接把我們引入這堂課的主旨:地球的氣侯。
龐老師首先引入兩幅圖片,一幅是熱帶雨林氣侯的,另一幅是極地氣侯的,老師讓我們從氣溫等方面入手,讓我們輕松地了解到低緯地區高溫多雨,高緯度地區低溫少雨。老師領導著我們歸納了影響氣侯原因之一——緯度對氣侯的影響。
為了探討影響氣侯的原因之二,龐老師又放了三幅同緯度地區的氣侯特點,讓我們進行討論,氣氛頓時間活躍起來,你一句我一句分別對三個地區的氣溫和降水加以分析。然後老師點名叫人分析,我們的胳膊如雨後春筍嘩地舉了起來,同學回答時,如有說不出來的老師都加以指點,如果說得好時,整個廳剎那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很快就探討出海陸分布是對氣侯影響的第二因素。
我們滿懷信心地看著第三幅圖,這是我國的寶島台灣,看了看我國降雨最多的火燒燎,與其它相反在阿里山脈的「曬鹽場」,圖中還有太平洋海風吹來的方向。根據阿里山的植被,發現海拔每上升幾千米,植被有什麼變化。龐老師又與我們探討出地形對氣侯的影響。
龐老師又帶我們看了熱帶、溫帶、寒帶人們的衣食往行,讓我們了解了不少知識。又查看了19世紀到21世紀溫度的變暖勢,與我們共同討論了氣侯的原因,以及如何制止氣侯的變暖變熱。
最後,我們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了這一堂課,真是一節讓人難忘的地理課啊!真希望以後龐老師的課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歡樂!

C. 用史實說明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
1.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
a.地中海東部、歐、亞、非三洲要沖。b.三面環海,山與海陰隔,海岸曲折,良港眾多。c.地中海式氣候,溫和宜人。
2.地理環境對希臘的影響:
a.不利於糧食生產,適宜葡萄和橄欖的生長。b.為維持生計,發展對外貿易和海外殖民活動。c.有助於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古希臘城邦的特點
① 小國寡民
② 頻繁的交往、密切的聯系
③ 基本一致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
④ 君主專制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⑤ 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繁榮的思想文化
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及其意義
一、形成的條件
1、地理條件:多山、多港、多島的地理環境促成了希臘小國寡民。
2、政治條件:希臘城邦。 城邦特徵:小國寡民。
3、經濟條件:以工商、航海為主。
4、思想條件:向海外殖民擴張,富有開拓、冒險精神。
二、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
1、雅典民主制的演變過程: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
2、貴族製取代君主制,為民主政治准備了條件。
3、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民主政治軌道。
4、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5、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 。
三、民主政治主要內容
1、運作機構:
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並決定一切國家大事。)
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准備提案;兩次公民大會閉會期間,議事會是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民眾法庭(日常司法與監督機關,負責審理各類重要案件。)
2、運作方式: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
3、特別措施:① 「陶片放逐法」,打擊野心家。(克里斯提尼時期)
②向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保障公民參政。(伯里克利時期)
四、民主制的特點 :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五、雅典民主的實質 :少數人的民主、奴隸主階級的民主。
六、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①在古代君主專制盛行的情況下,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
②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運作方式;
③為雅典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奠定基礎。
消極:①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廣大婦女、奴隸、外邦移民無權利);②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一種暴力機器。

D. 為什麼說海南獨特的地理區位,反而阻礙其經濟發展

LZ您好...

  1. 歷史上海南島與大陸阻隔,並且處於"蠻荒之地深處",比台灣對於大陸的聯系甚至還微弱,歷史上就算是盛唐時,唐朝都沒有對崖州進行有效統治(反而是安史之亂即將開始的天寶年間,海南方定),即便如此,海南島依然是唐宋時期被貶官員的第一去處,可見其位置偏遠!

  2. 海南島四周環水,仰賴於海運才能加強與內地聯系開發,明清後禁海政策無疑讓海南島的深度開發至少推遲到清朝晚期

  3. 海南島周邊並非位於特別繁忙的水位要道上(對比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等咽喉性的地區而言,海南島確實普通了些),東北方向有珠三角區域,以及香港澳門,對勞動力或者產業相對更有吸引力.

  4. 海南島的熱帶海洋經濟幾乎可以算我國特有,除開雲南也有部分熱帶經濟項目,可以說海南島的農業開發就與內地與眾不同,是獨一無二的,不能機械套用內地的經驗直接建設.建國後海南的農業開發走過不少彎路,甚至海南經濟特區圈定後,可以說依然在曲折中尋找適合海南特色的開發.

  5. 再有就是海南自然多山的環境,民族分布復雜,給海南的開發提出了不少難題.而類似春節期間海南港口擁堵滯留,又凸顯了海南的國際港口亟待建設成熟.

E. 有哪些奇特的自然地理奇觀為你的旅行增加了神秘感

我去過武隆喀斯特旅遊區,它位於重慶武隆縣,擁有罕見的喀斯特自然景觀,包括溶洞、天坑、地縫、峽谷、峰叢、高山草原等,形態全面;兼具豐富多彩的度假、休閑、娛樂、運動項目,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2011年,它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

龍水峽地縫地縫極其狹窄,峽谷兩邊懸崖千仞、岩壁絕險、飛瀑、溪水、深潭、水簾、暗河、棧道、原始植被風光貫穿其間。置身其中,既享受到奇特景觀帶來的完美震撼,又感受到地下水產生的醇氧和涼意帶來的愜意,讓人五體通暢、身心舒緩。

F. 誰知道世界上特殊地理事物經緯度的,告訴我幾個!

從地理布局大致看來,這里既是地球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所在地,同時又是海底最深處——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的藏身之所。世界幾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這一緯度線入海。更加令人神秘難測的是,這條緯線又是世界上許多令人難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謎的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陸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難解的獅身人面像之謎,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達西里的「火神火種」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傳說中的大西洲沉沒處,以及令人驚恐萬狀的「百慕大三角區」,讓無數個世紀的人類嘆為觀止的遠古瑪雅文明遺址,這些令人驚訝不已的古建築和令人費解的神秘之地均會聚於此,不能不叫人感到異常的蹊蹺和驚奇。地球北緯30°線常常是飛機、輪船失事的地方,人們習慣上把這個區域叫做「死亡旋渦區」。除了令人驚恐的百慕大,還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國大陸之間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這5個異常區。除了北緯30°線,在地球南緯30°線上也同樣有5個異常區。細心的人們在把這10個異常區在地球上一一標注以後,驚奇地發現它們在地球上幾乎是等距離分布的,如果把這些異常區互相連接,整個地球就會被劃成20多個等邊三角形,每個區域都處在這些等邊三角形的接合點上。這些暗藏危險的三角區域大都處在海洋水域,在海水運動上表現為一種大規模的旋渦。那裡的海流、旋渦、氣旋、風暴、海氣,再加上磁暴的作用,都要比其他地區劇烈,而且這些大規模的海洋運動一直頻繁交替出現,因此給人類帶來特別巨大的災難以及隱痛與不安。如果將北緯30°線上下各移動5°左右,我們再次吃驚地發現,在北緯35°線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線。這一地區發生的災難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級在7級以上的就達幾十次,如日本大陸的地震達到8級、葡萄牙里斯本兩次8級地震、土耳其埃爾津登的8級地震、美國舊金山的8.3級地震,義大利拉坦察的9.8級地震……在北半球這兩條相鄰的緯度線,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令人費解、怪事迭出、禍患隱憂、災難頻仍的神秘地帶?它們是偶然巧合,還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呈是受人類暫不可知的某種力量主宰?猜測和假想不斷地提出來,又不斷地被否定,但飛機和船隻還在不斷地失事。在地球北緯35°線上,有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的聖地,有猿人化石發現地中國元謀,有百慕大三角洲和沉沒的大西洲……北緯30°線光怪陸離、頻繁復雜的神秘現象多少影響了我們的視角和思維,這不是一條簡單的人為劃分的地球緯線。我們從恰好建在地球大陸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開始我們探索地球的神秘之旅。對於一位嚴肅的科學家來說,金字塔的選址絕不是一個偶然,金字塔背負著太多的難解之謎,盡管經歷了幾個世紀的艱苦探索,但我們仍舊知之甚少。金字塔據說是公元前2551年開始建造的。可它是怎樣建成的,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也沒有一個工匠、祭司、建築師或者法老,就金字塔的建築留下只言片語。金字塔的建成似乎正是為了塑造一個永恆的謎,也許有一天當人們真正能全部破譯出一直困擾人類的種種謎團之後,人類就找到了通向外宇宙的通天之塔,而斯芬克斯之謎也將迎刃而解了。人類鍥而不舍的研究正在一點點加大著金字塔的神秘: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公元前2000多年前他們究竟是用哪種力量、什麼樣的機器、採用何種技術來投入建造?他們使用什麼手段來使隧道挖掘達到水平程度?建築師設計的是何種方法使隧道向前推進?他們使用什麼燃料照明?他們怎樣從採石場切割下巨大的石塊?他們怎樣搬運這些巨石,並且分毫不差地將它們相互結合在一起?一座金字塔大約需260萬塊巨石,每塊巨石重約5~12噸,這些巨石被采割下來,還需經過磨光、搬運,然後在工地上分毫不差地組合成一個整體。在金字塔深處的通道,還繪有五顏六色、精美絕倫的壁畫!勤勞的古埃及人假若每天可摞起10塊巨石,那麼,他們差不多需花25萬天工夫,才可建成一座金字塔。如果氣勢恢宏的金字塔真是一位古怪的國王心血來潮的結果,那麼這位好大喜功、講究排場的法老必須保證自己活上644年時間,才可能見到為他建造的近150米高、塔基邊長在200餘米的金字塔!我們不準備單純地相信金字塔就是法老們的墳墓,圍繞金字塔巧合的數據太多太多,然而,這真是一種巧合嗎?簡單的數據可以巧合,但這些數據和天文符號傳遞的信息也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我們正在逐步陷入一個怪圈,即我們總是以人類的科技力量去衡量大量留存於世上的史前文明,然而,這種科技——人類數千年來自以為是的法寶——往往總是無能為力,因而顯得十分的稚拙和可笑。在這種前提下,一部分人醒悟了,他們一旦發現把研究過去時代的慾望變成驅動現代集約研究的契機不足以見效,立即改弦易張,小心地收起了各種好奇的隱秘思想,只在一個個神秘的遠古文明遺址前固執地徘徊不去。

G. 今年有哪些特別的地理現象

尼泊爾 日本大地震 、全球 厄爾尼諾現象

H. 有哪些特殊的地理位置

  1. 30°N:杭州—黃山—九江(廬山)—武漢(南)—荊江分洪區—重慶(北)—成都(北)—峨眉山 (3098)—貢嘎山(7556)—雅魯藏布江谷地—拉薩

  2. 40°N:鴨綠江口—遼東半島—遼東灣—秦皇島—北京—大同—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嘉峪關—敦煌—塔里木盆地中北部—喀什(北)

  3. 120°E: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高原—大興安嶺—秦皇島—山東半島—青島—太湖—杭州—台灣海峽東南部(台南以西)

  4. 110°E:白雲鄂博—包頭—鄂爾多斯高原—榆林市---晉陝峽谷西側—華山—三峽(巫山)—張家界—桂林—玉林—雷州半島—海口

  5. 100°E:弱水—張掖—青海湖—龍羊峽—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香格里拉—玉龍雪山(5596)—麗江(三江並流東)—大理—西雙版納西部

  6. 90°E:阿爾泰山—吐魯番盆地—羅布泊可可西里—藏南谷地

  7. 北回歸線:撒哈拉沙漠中部—阿斯旺大壩—紅海—阿拉伯半島—霍爾木茲海峽以南(阿曼灣)—印度河河口—恆河三角洲(河口)—汕頭—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佛羅里達海峽

  8. 南回歸線:納米比亞中部—莫三比克海峽南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印度洋—澳大利亞中北部—太平洋

  9. 0°經線:倫敦—法國西部—西班牙東海岸—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

  10. 180°經線:俄羅斯楚科奇半島(白令海峽西)、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西)、紐西蘭(東)智利北部—阿根廷北部—巴拉圭中部—巴西里約熱內盧

  11. 赤道:幾內亞灣、剛果盆地、東非高原、印度洋、馬來群島、太平洋、安第斯山脈(北)、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河口、大西洋

  12. 60°E:烏拉爾山——鹹海——阿曼灣——印度洋

  13. 120°E:菲律賓群島以西——蘇拉威西島——澳大利亞西部

  14. 150°E: 澳大利亞東部

  15. 120°w:美國西海岸

  16. 75°w:美國東海岸、南美西海岸

I. 明代的北京天安門有什麼特殊的地理特徵

明代的北京城由一條長達80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門是中軸線的起點,終點在皇城北門外的鍾、鼓樓。

全城最宏大的建築和空間都安排在這條軸線上,其他各建築物也都依這條軸線作有機的布置和配合,且左右對稱,整個設計和布局形成一個完整和諧、前所未有的巨大建築群。

"無以壯麗,尤以重威"。作為皇城正門的承天門就坐落在這條中軸線的中段上。從中軸線上宮城與皇城的建築布局,可以看出承天門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這一切的設計布局,以及由此構成的宏偉建築和空間,烘托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威嚴。

承天門雖是皇城的正門,但它與紫禁城的建築是融為一體的。為了增加紫禁城前肅穆、深透的庄嚴氣氛,設計者將紫禁城與正陽門的距離拉長了3里之遙,在其間興建了大明門、承天門和端門等建築,一方面給紫禁城增加了意境的序幕,更主要的是為了符合《禮記》所載的三朝五門之制。

從高聳的正陽門進大明門後,開始步入帝王的統治中心,建築物的節奏也隨之有了變化。但見漫長、幽深的中心御路縱長伸遠至森嚴、神秘的內宮,御路兩旁通脊聯檐的千步廊及兩側文東武西對稱排列著的五府六部等中央官署,構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空間,使人目不斜視地直往天安門遙望。

金水橋前,寬闊的"T"字形廣場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朱紅城台的背景前,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與金水橋兩岸的欄牆,遠遠望去彷彿線繞著一片白雲,承托著宏偉壯麗的皇城正門承天門。

承天門往北則端門之間僅140米,兩旁工整一致的平排朝房,與天安門、端門兩個高大建築相比顯得相形見拙;東有陶左門,西有闕右門,按照"左祖右社"的規制,在承天門東側建有祭祀祖先的太廟建築群,西側有一組祭祀土地、五穀神的社稷壇建築群。

午門以內,驟然出現一個廣闊的庭院,前面橫亘著內金水河,它與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群體建築,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宏偉的宮廷建築群。

由此可見,承天門是中軸線上的第一重門。而中軸線上這一有收斂、有放縱、有高昂、有低回的精美設計,體現了藝術上的抑揚頓挫的韻律,靈活地表現出起伏錯落、平中出奇的建築格局。

據史料《明宮城圖》記載:明代初建的承天門黃瓦、朱柱,上為面闊五間的門樓,下為開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橋五座對應,兩側分列石獅和華表。

在承天門城樓前,有一條河流經過。這條河曾因形似玉帶,有人稱它"玉帶河",或"玉河",又因其位於元朝皇宮處,俗稱"御河"。

後因此河的源頭是從西邊而來,來自京西宛平縣玉泉山,流至義和門南水門入京城。所以元代按照古代陰陽五行學說西方屬於金的說法,稱之為"金水河"。

金水河分為內金水河和外金水河。流經故宮內太和殿門前的是內金水河,流經天安門前的金水河為外金水河。

明代以後,金水河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宮廷用水和防護城垣,即所謂"金城場池,深溝高全"。在這一時期,皇宮撲火的幾次大的火災,都得益於金水河的水。

外金水河全長500米,河寬18米,河深約5米,河北岸邊沿距天安門牆基32米。兩岸均由巨型石條砌成,岸上築有矮牆。

碧波盪漾的河水,映照著天安門城樓,格外美麗燦爛。後來,金水河僅有承天門前的一段,已成為承天門的裝飾,而且大部分改為了暗河。

在永樂年間,明朝以元朝皇城的周橋為藍本,建造了內、外金水橋。內金水橋位於故宮內太和門前廣場內金水河上,系五座並列單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橫亘在承天門前外金水河上的,五座並列的三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為外金水橋。

五座外金水橋造型別致、雕刻精美的石制外金水橋分別與天安門城樓5個門洞相對應。橋南距城門洞62米,橋與橋之間距離5米。

橋稍有坡度,中間出現拱面,而且橋身中間窄,兩端寬,呈"]["型。這種變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線條,似彩虹飛渡,更增添了承天門的華麗。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

據史料記載,以上五座橋創建於同一時期,而其左右的公生橋,則是後來由於明英宗正統初期創建了左右公生門而得名,左右公生門是在明朝承天門宮廷廣場皇城牆長安街一線的兩座坐南朝北的皇城小門,且不在皇城城門之數,為明朝五府六部進出皇城的"總門",但無匾額。

在外金水河兩岸,各有一對渾重威武、高2.2米的大石獅。這4個獅子雕刻精巧,敦實勇猛,神靈活現,栩栩如生,它們自明朝永樂年間就蹲守在天安門前了。兩對石獅雌雄東西成對,相互呼應。

東為雄獅,它右爪抬起,在玩弄綉球,俗稱"獅子滾綉球",象徵帝王寰球一統的威嚴統治,其權力統一套字;西為雌獅,它左爪抬起,在戲弄幼獅,象徵子嗣昌盛,繁衍綿延之意。

兩對石獅的頭都歪向內側,以示其保護中路。東邊的雄獅頭略向東歪,而眼睛卻向西看,西邊的雌獅頭略向西歪,而眼睛卻向東注視,它們都雙目圓睜,全神貫注地緊盯著承天門前正中間的御道,彷彿表明它們也是皇帝的忠實衛士。

獅子的雕刻很有特點:廣闊的前額,捲曲的鬃毛,撅起的鼻子,張開的大嘴,健壯的筋骨,圓闊的肌肉,加上身上披掛的瓔珞綵帶和鈴鐺,顯得既威武勇猛卻又和善柔順。其雕工精美,造型逼真,神靈活現,栩栩如生,是我國石獅中的精品。

在承天門前後,各矗立有一對漢白玉渾圓精美的雕龍柱子,名叫"華表",又稱"望柱",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每對華表間距為96米,每根華表由承露盤、柱身和須彌座柱礎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0.98米,重約20000千克。

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物,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堯時的誹謗木以橫木交於柱頭,指示大路的方向,並用以王者"納諫"。

承天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可見華表不單純是個裝飾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志。在封建社會,華表為帝王增添了氣魄和尊嚴,是封建皇帝權力的象徵。

華表柱頭上的部分叫"承露盤"。相傳,漢武帝劉徹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銅鑄的仙人,雙手舉過頭頂,托著一個銅盤,承接天上的甘露,以為喝了甘露便可長生不老。

後來,這種形式便流傳下來,並且取消了仙人,簡化為柱子上面放一隻圓盤。盤上有一蹲獸,名"望天",古時一般都稱叫它"犼"。

傳說,"犼"是一種形似犬的瑞獸,喜好張望,根據所望方位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天安門前面的一對石犼,犼頭朝向南方,意思是盼望皇帝不要久出不歸,故而稱"望君歸"。

承天門後面的一對華表上的石犼,犼頭朝向北方,望著紫禁城,意思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宮不知人間疾苦,應該經常出宮體察民情,所以稱"望君出"。

華表的柱身呈八角形,一條巨龍盤旋而上,龍身外布滿雲紋,漢白玉的石柱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真有巨龍凌空飛騰的氣勢。柱身上方橫插一塊雲板,上面雕滿祥雲。

華表的基座為八角形漢白玉須彌座,四面雕刻雲龍。在華表基座外有一圈石欄桿,外面四周環繞白石雕花欄桿,欄桿的四角石柱頭上各雕有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石獅子,它們頭朝的方向與承露盤上的石犼一致。欄桿不但對華表起到保護作用,還將華表烘托得更加高聳和庄嚴。

J.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熱點內容
20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19 17:57:30 瀏覽:128
學生喜歡的教師 發布:2025-05-19 17:55:49 瀏覽:778
白涼粉是什麼原料做的 發布:2025-05-19 17:32:44 瀏覽:381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